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黄酒的主要材料

黄酒的主要材料



第一篇:黄酒的主要材料

黄酒的主要材料

篇一:黄酒的分类以及特点 黄○酒○的○分○类 ○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黄酒家族的成员不断扩大,品种琳林满目。酒的名称更是丰富多彩。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酿造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因其酒液呈黄色而取名为黄酒.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黄酒为低度(15%-18%)原汁酒,色泽金黄或褐红,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浸出物,营养价值高.成品黄酒用煎煮法灭菌后用陶坛盛装封口.酒液在坛中越陈越香,故又称为老酒.,以下是常见的黄酒分类。一:按酒的产地。

绍兴酒、金华酒、丹阳酒、九江封缸酒、山东兰陵酒等.二:按酒的含糖量。

1、干黄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 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其含糖量小于 1.00 g/100 ml(以葡萄糖 计)。这种酒属稀醪发酵,总加水量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发酵温度控制得 较低,开耙搅拌的时间间隔较短。酵母生长较为旺盛,故发酵彻底,残糖很 低。在绍兴地区,干黄酒的代表是“元红酒”。

2、半

干黄酒、15.1~40.0g/L(加饭酒)

3、半甜黄酒、40.1~100g/L(善酿酒)

4、甜黄酒、甜黄酒中的糖份含量达到10.00-20.00g/100ml之间。由于加入了米白酒,酒度也较高。甜型黄酒可常年生产。(香雪酒)

5、浓甜黄酒、糖分大于或者等于20g/ml

6、加香黄酒,这是以黄酒为酒基,经浸泡(或复蒸)芳香动、植物或加入芳香动、植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三:按酒的颜色。

1、琥珀色、元红酒。

2、浅绿色、竹叶青。

3、暗黑色、黑酒。

4、红黄色、红曲酒。

5、清酒,浊酒,白酒,黄酒,红酒 四:按酿造方法。淋饭法黄酒

将糯米用清水浸发两日两夜,然后蒸熟成饭,再通过冷水喷淋达到糖化和发酵的最佳温度.拌加酒药、特制麦曲及清水,经糖化和发酵45天就可做成.此法主要用於甜型黄酒生产.摊饭法黄酒

将糯米用清水浸发16至20天,取出米粒,分出浆水.米粒蒸熟成饭,然后将饭摊于竹席上,经空气冷却达到预定的发酵温度.配加一定分量的酒母、麦曲、清水及浸米浆水后,经糖化和发酵60至80天做成.用此法生产之黄酒品质一般比淋饭法黄酒较好.喂饭法黄酒

将糯米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以淋饭法做成酒母,然后再分批加入新原料,使发酵继续进行.用此法生产之黄酒与淋饭法及摊饭法黄酒相比,发酵更深透,原料利用率较高.这是中国古老的酿造方法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盛行.现在中国各地仍有许多地方沿用这一传统工艺.著名的绍兴加饭酒便是其典型代表.五:按酒的加工工艺。

˙加饭酒,往往是半干型黄酒;(原料用米量加多)˙老廒酒(将浸米酸水反复煎熬,代替浸米水,以增加酸度,用来培养酵母)

˙花雕,往往表示半干酒(在酒坛外绘雕各种花纹及图案)˙女儿红(女儿在出生时将酒坛埋在地下,待女儿出嫁时取出,敬饮宾客)

“封缸酒”(绍兴地区又称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浓甜型黄酒;“善酿酒” 表示半甜酒。六:按酒的原料。

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黄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还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区别,甚至还有根据销售对象来分的,如 “路庄”(具体的如“京装”,清代销往北京的酒)。还有一些酒名,则是根据酒的习惯称呼,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江南一带的“老白酒”等。除了液态的酒外,还有半固态的“酒娘”。这些称呼都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七:按酿造用的曲。

小曲黄酒,生麦曲黄酒,熟麦曲黄酒,纯种曲黄酒,红曲黄酒,黄衣红曲黄酒,乌衣红曲黄酒。

补充:.根据主要原料、曲药和酿造方法分类 根据酿造选用的主要原料、曲药和酿酒方法的不同,黄酒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1)用糯米或大米作主要原料,以酒药和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代表为绍兴酒,另外,苏州、温州的仿绍酒、宁波黄酒、嘉兴黄酒,无锡老廒黄酒、丹阳甜黄酒、江阴黑黄酒等,虽酿酒 方法上各有特点,但基本属于同一类型。

(2)用糯米或大米作主要原料,以红曲、白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代表为福建产的红曲酒,温州、金华一带也产红曲酒。(3)用黍米作主要原料,以天然发酵的块状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代表是山东黄酒,东北黄酒也属于同一类型。(4)用大米作主要原料,以纯种米曲霉和清酒酵母为糖化发酵剂。主要代表是吉林清酒。

近年来,除开发用籼米、玉米酿造黄酒外,还涌现出很多新品种,如汽黄福、低度黄酒以及果味型黄酒、花香型黄酒、嗜好型黄酒、滋补型黄酒等花色品种。

1、按原料和酒曲分: 糯米黄酒

以酒药和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黍米黄酒

以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大米黄酒

为一种改良的黄酒,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吉林及山东.红曲黄酒

以糯米为原料,红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福建及浙江两地.篇二:黄酒传统酿造工艺 黄酒传统酿造工艺

基本思路:先糖化再酒化,最后后酵消耗残余淀粉和糖分。选米→精白→清

洗→浸米→蒸煮→摊凉→拌料,落缸→糖化发酵→压榨→澄清→煎酒→成品酒 1.具体工艺:

糯米浸泡

(1)是保证原料充分吸水,使淀粉粒间的空隙被水充满,淀粉粒膨胀,便于粮粒在蒸煮是容易透心,达到糊化彻底,浸泡后沥干水分可除去谷

物中的部分杂质。(2)获取含乳酸的浸米浆水 在传统摊饭法酿制黄酒的

过程中,浸米的酸浆水是发酵生产中的重要配料之一。操作中,米中约有 %左右的水溶性物质被溶入浸渍水中,由于米和水中的微生物的作用, 这些水溶性物质被转变或分解为乳酸、肌醇和磷酸等。抽取浸米的酸浆

水作配料,在黄酒发酵一开始就形成一定的酸度,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保证酵母的正常发酵;酸浆水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可提供给酵母利用;多

种有机酸带入酒醪,可改善酒的风味。浸米开始,米粒吸水膨胀,含水量增

加;浸米4~ 6 h,吸水达20% ~ 25%;浸米24 h,水分基本吸足。浸米时, 米粒表面的微生物利用溶解的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行生

长繁殖。浸米2 天后,浆水略带甜味,米层深处会冒出小气泡,乳酸链球 菌将糖分逐渐转化为乳酸,浆水酸度慢慢升高。数天后,水面上将出现由

产膜酵母形成的乳白色菌膜,与此同时,粒中所含的淀粉、蛋白质等高分

子物质受到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等的作用而水解,其水解产物提

供给乳酸链球菌等作为转化的基质,产生有机酸,使浸米水的总酸达0.5%~ 0.9 %左右。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原料的吸水速度也会发生

变化。冬天气温低需要的时间长,夏天温度高需要的浸泡时间短,但在

工业生产中浸水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浸泡时间48h左右,浸米酸 度达到0.4~0.8%。

蒸米

(1)使淀粉糊化 浸米以后,淀粉颗粒膨胀,淀粉链之间变得疏松。对浸渍

后的大米进行加热,生淀粉受热膨胀,破坏了原来淀粉的结晶构造,使植物组

织和细胞破裂,水分渗入到淀粉粒内部,淀粉链得以舒展,淀粉分子之间的组 合程度受到削弱,形成单个分子而呈溶解状态,这就是糊化。糊化后的淀粉易

受淀粉酶的水解作用而转化为糖或糊精。

(2)蛋白质变性 在蒸汽及高温作用下,原料中的蛋白质吸水,因热产生

热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易于被蛋白酶分解。

(3)原料灭菌 通过加热杀灭大米所带有的各种微生物,保证发酵的正常

进行。挥发掉原料的怪杂味,使黄酒的风味纯净。黄酒酿造采用整粒米饭发

酵,是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工艺,即双边发酵[3]。发酵时的醪液浓度高,呈半固

态,流动性差。为了有利于酵母的增殖和发酵,使发酵彻底;同时又有利于压

榨滤酒,在操作时特别要注意保持饭粒的完整。蒸煮时,要求米饭蒸熟蒸透,熟而不糊,透而不烂,外硬内软,内无生心,疏松均匀。如果米粒内部吸水速度过小而蒸汽进入米粒表层的速度太快,则容易造成米粒表层吸水量过大,造成糊化过度。蒸汽不易进入米粒内部,易造成米粒内部“生心“,即淀粉吸水不够糊化不足,不便于后续水解酶的液化和糖化。导致淀粉利用率下降。

冷饭:两种法,摊晾和水淋 摊凉即冷却,米饭蒸熟后必须迅速,及时冷却到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发酵的温度,才能使微生物很好地生长并对米饭进行正常的生化反应同时快速冷却减少了染菌的可能性。冷却的方法有淋饭法、摊饭法、强制通风冷却或真空冷却等。黄酒酿造中常用摊饭法和淋饭法。

摊饭法 将蒸熟的热饭摊放在洁净的竹簟或磨光的水泥地面上,依靠风吹使饭温降至所需温度。可利用冷却后的饭温调节发酵罐内物料的混合温度,使之符合发酵要求。摊饭冷却,速度较慢,易感染杂菌和出现淀粉老化现象[4],老化现象是由于米饭冷却的时间过长,蒸熟的淀粉逐渐失水,淀粉分子间重新组成氢键而形成晶体结构,即淀粉B化。尤其是含直链淀粉多的籼米原料,不宜采用摊饭冷却,否则淀粉老化严重,出酒率低。一般摊饭冷却温度为50~ 80 ℃。淋饭法 此法用清洁的冷水从米饭上面淋下,以降低品温,如果饭粒表面被冷水淋后品温过低,还可接取淋饭流出的部分温水进行回淋,使品温回升。淋饭法冷却迅速方便,冷却后温度均匀,并可调节至所需要的品温。淋饭冷却还可适当增加米饭的含水量,使饭粒表面光洁滑爽,便于拌药搭窝,颗粒间分离透气,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缺点是将米饭表面的营养物质冲洗掉

糖化:三种法,根霉和直接加酒曲还有就是加酸浆 1.曲霉菌

麦曲、米曲中的曲霉菌,在黄酒酿造中起糖化作用,其中以黄曲霉为主,还有较少的黑曲霉等微生物。黄酒生产中一般应以黄曲霉为主,适当添加少量黑曲霉或食品级糖化酶,以提高糖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出酒率。2.根霉

根霉菌是酒药中主要糖化菌。其糖化力强,几乎使淀粉全部水解生成葡萄糖,还能分泌乳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等有机酸,降低培养基的pH,抑制产酸菌的侵袭,并使黄酒口味鲜美丰满。3.红曲霉

红曲霉是生产红曲的主要微生物。红曲霉菌不怕湿度大,耐酸,最适温度32~ 35 ℃ ,最适pH 为3.5~ 5.0,在pH3.5 时,能抑制其他霉菌而旺盛生长,红曲霉菌所耐最低pH 为2.5,能耐10 %的酒精,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等,水解淀粉最终生成葡萄糖,并能产生柠檬酸、琥珀酸、乙醇,还分泌红色素或黄色素等。

将发酵缸洗刷干净,用石灰水和沸水泡洗,用时再用沸水泡缸一次。然后将淋冷后的米饭沥去水分,倒入发酵缸,米饭落缸温度一般控制在27~ 30 ℃,并视气温而定。在寒冷天气可高至32 ℃。在米饭中撒入酒药粉末,翻拌均匀,在米饭中央搭成倒置的喇叭状的凹圆窝,缸底窝口直径约10cm。再在上面撒一些酒药粉,这个操作称搭窝。搭窝时,要掌握饭料疏松程度,窝搭成后,用竹帚轻轻敲实,但不能太实,以饭粒不下落塌陷为度。同时,拌药时要捏碎热饭团,以免出现“烫药”,即局部发酵过热,影响菌类生长和糖化发酵的进行。搭窝后应及时做好保温工作。酒药中的糖化菌、酵母菌在米饭适宜的温度、湿度下迅速生长繁殖。根霉菌等糖化菌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逐渐积聚甜液,此时酵母菌得到营养和氧气,开始繁殖。一般落缸后,经36~ 48 h,饭粒软化,香气扑鼻,此时酿窝已成熟,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麦曲和水,俗称冲缸,搅拌均匀,使酒醅浓度得以稀释,渗透压有较大的下降,并增加了氧气,同时由于根霉等糖化菌产生乳酸、延胡索酸等酸类物质,调节了醪液的pH,抑制了杂菌的生长,这一环境条件的变化,促使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化和发酵作用大大加强。

酒化,开耙最主要

加曲冲缸后,由于酵母的大量繁殖,酒精发酵开始占据主要地位,醪液温度迅速上升,约8~ 15 h 后,当达到一定温度(29℃~31℃)时,可用杀菌过的双齿木耙进行搅拌,俗称开头耙。发酵12~14h后开二耙,品温控制在31~33℃;发酵16~20h后开三耙开耙品温控制在32℃。之后适时进行辅助开耙,品温控制在28~30℃,发酵40h内,便要使温度降低,经过4~6天的前发酵品温应降到15℃以下。前酵,一般酒精浓度可达到15%左右。温度和时间的掌握十分重要,应根据气温的高低和保温条件灵活掌握。后发酵的作用是使酒进一步的后熟。后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0~15℃,发酵时间长达25d左右。前15d,每天用空气搅动一次,补充新鲜空气,使酵母持续保持活力进行酒精发酵。后发酵过程中会生成各种香味物质,同时酒精度可进一步提高到16%以上。黄酒发酵过程中,总糖呈现先逐渐下降后保持稳定的趋势,而酒精度则呈现先迅速升高后小幅波动之势,两者基本上表现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此关系出现异常时,如主酵酒精度上升速度过快时,会导致酵母早衰,易于污染杂菌,此时可能是因为主酵温度偏高或麦曲中糖化酶不够,可适当降低温度或添加糖化酶;又如糖增长较快时,较高的糖浓度不仅会抑制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而且会使糖向有机酸的方向转化,存在酸败的危险,此时应采取抑制糖化或促进发酵的措施,如增加酵母用量、提高发酵温度以及合理调配酒药和麦曲的用量。

封缸

发酵成熟酒醅中的酒液和糟粕的分离操作称为压滤。经过较长时间的后发酵,黄酒酒醅酒精体积分数升高2 %~ 4 %,并生成多种代谢产物,使酒质更趋完美协调,但酒液和固体糟粕仍混在一起,必须及时把固体和液体加以分离,进行压滤。压榨设备过去长期采用杠杆式的古老木榨,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发展水压机、螺旋压榨机、板框压滤机等方法,但都不很理想。目前,黄酒压榨都采用板框式气膜压滤机,能达到酒液澄清、糟粕干、时间短的要求 后酵

灸酒

灭菌俗称煎酒,因过去采用把黄酒放在锡壶里煎热得名。各酒厂采用的灭菌温度一般为85~90℃。灭菌设备种类很多,传统上用锡壶煎酒等,目前,用得较多的是列管式热交换器和薄板式热交换器。经灭菌的黄酒要趁热灌入陶坛或大罐进行贮存。贮酒的过程就是黄酒老熟过程,通常称为“陈酿”。在陈酿中,黄酒味的主要变化是从口味辛辣变成醇厚柔和,其色泽会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变深,其香气也会随贮存期的延长而变得愈加浓厚。在贮酒方法上,传统上采用陶坛包装贮酒,现在多数厂还在沿用此方法。热酒装坛后用灭过菌的荷叶、箬壳等包扎好,再用泥头(现部分厂用石膏)封口后入库贮存。通常以3个或4个为一叠堆在仓库内。长期贮酒的仓库最好保持室温5—20℃,每年天热时或适当时间翻堆1~2次。除用陶坛贮酒外,现有的用大容器贮酒,即采用容积大的碳钢罐(内涂防腐涂料)或不锈钢罐贮酒。此方法贮酒量大而方便,但其贮酒效果没有陶坛贮酒的好,贮存的酒香味较少。在冷却操作方法上,当热酒灌人大罐后就用喷淋法使酒温迅速降至常温,不宜采取自然冷却,因其冷却所需时间长,会产生异味异气。

调和 2.关键点控制3.总结 温度控制 酸度和酒度控制 糖化和酒化识别与控制 口味控制

黄酒产生浑浊和沉淀的原因,生物浑浊和非生物浑浊 篇三:黄酒知识 黄酒知识汇总

一、定义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也称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黄酒主要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加工酿造过程,使原料受到酒药、酒曲、浆水中的多种霉菌、酵母菌等的共同作用而酿成的一类低度原汁酒(压榨酒)。

二、分类

(一)按地区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并由此而形成黄酒的三大流派和风格

1.以山东省的即墨老酒为代表的北方黄酒。2.以福建省的福建老酒和龙岩沉缸酒为代表的南方黄酒。

3.以江浙沪为代表的江南黄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浙江“会稽山”、“塔牌”、“古越龙山”绍兴酒;上海地区的“金枫”、“石库门”、“和酒”、“淀山湖”海派黄酒。

(二)按含糖量的不同,可根据黄酒的总糖含量由低到高分为:干黄酒、半干黄酒、半甜黄酒、甜黄酒四类。1.干黄酒

总糖含量等于或低于15.0g/L,如上海黄酒、元红酒等。适合于偏爱清淡、爽口的消费者饮用。

“干”表示酒中含糖量少,糖份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

色香味格:口味醇和鲜爽,浓郁醇香,呈橙黄至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泽。2.半干黄酒

总糖含量在15.1g/L-40.0g/L的酒,如特加饭酒、石库门上海老酒、侬好成年酒、花雕酒等。

“半干”表示酒中糖份还未全部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糖份。酒质浓厚,风味优良,可长久贮藏,是黄酒中的上品。色香味格: 口味醇厚柔和鲜爽,浓郁醇香,呈橙黄至深褐色,清透有光泽。3.半甜黄酒

总糖含量在40.1g/L-100.0g/L的酒,如善酿酒、清醇型蜜清醇、即墨老酒等。

色香味格: 醇厚鲜甜爽口,酒体协调,浓郁醇香,清亮透明,有光泽。4.甜黄酒

总糖含量高于100.0g/L的酒,如香雪酒、沉缸酒、蜜醇型蜜清醇等。色香味格: 鲜甜醇厚,酒体协调,浓郁醇香,呈橙黄至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泽。

三、名酒 浙江花雕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等。

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四、存放要求

黄酒属于发酵酒类,一般酒精的含量较低,越陈越香是黄酒最显著的特征。黄酒的储存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宜储存在地下酒水仓库。

(二)黄酒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度以下,相对湿度是60%-70%之间,黄酒的储存温度不是越低越好,低于零下5度,就会受冻,就会变质,结冻破坛,不易露天存放。

(三)不宜于其他有异味的物品或酒水同库储存。

(四)不易经常受到震动,不能有强烈的光线照射。

(五)不可用金属器皿储存黄酒。

(六)黄酒启封后,因空气进入,容易酸败,不宜久存。

(七)普通黄酒宜贮存一年,这样能使酒质变得芳香醇和。如贮存时间过长,酒的色泽则会加深,尤其是含糖分高的酒更为严重;香气则会由醇香变为水果香,并有焦臭味,口味会由醇和变为淡薄。

(八)黄酒经贮存会出现沉淀现象,这是酒中的蛋白质凝聚所致,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酒的质量。但注意不要把细菌引起的酸败混浊视为正常的沉淀,如果酒液发混,酸味很浓,已变质,不可饮用。

五、饮用温度、方法

(一)温饮黄酒

黄酒最传统的饮法是温饮。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温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另一种是隔火加温。但黄酒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会挥发,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冬天盛行温饮。黄酒的最佳品评温度是在38℃左右,隔水烫热至60—70℃。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黄酒中含有的极微量对人体健康无益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脂类芳香物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蒸腾,从而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因此,黄酒烫热喝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冰镇黄酒

目前,在我国香港及日本,年轻人中盛行一种冰黄酒的喝法,尤其流行黄酒加冰后饮用。自制冰镇黄酒,将黄酒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控制在3℃左右为宜。饮用时再在杯中放几块冰,口感更好。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话梅、柠檬等,或兑些雪碧、可乐、果汁。有消暑、促进食欲的功效。在黄酒中加入冰冻苏打水,苏打水的淡淡涩味与黄酒的浓郁药香充分结合在一起,让人神清气爽。

(三)佐餐黄酒 黄酒的配餐也十分讲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六、黄酒伴侣及营养功效

(一)黄酒+姜丝、话梅、枸杞、桂圆

黄酒本身即被视为一种良好的药酒,常被作为药引子而饮用,将黄酒加入枸杞、桂圆这些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浸泡煮制,可滋补气血。外敷不如内服,女性长期饮用,可使面色红润,毛发丰泽,更加容光焕发,这是单纯使用美容护肤品所无法取得的佳绩。

(二)黄酒+枣

黄酒存放久了会产生酸味,如果在酒里放几颗黑枣或红枣,就能使黄酒保持较长时间不变酸。红枣吸收了黄酒的精华,形状饱满、口感丰厚;黄酒则因沾染了红枣的甘香与糖分,酒味更醇厚。红枣去核食肉,黄酒烫后温服下,若是再来一两道清嫩的海鲜菜,黄、红、白三色交相辉映,入口入眼入心。

(三)黄酒+青梅

青梅有生津止渴、润肺养胃、清肝活肾的功效,还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青梅消融了酒的烈性,而黄酒也缓和了梅的酸涩,两者半斤对八两,都是主角。

(四)黄酒+时令水果

水果可选柠檬片、樱桃、黄瓜等,视觉上清爽清新。这是流行在日本餐馆里的一种黄酒喝法:在玻璃杯内先放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黄酒,加冷水稀释,再放入一片鲜柠檬或樱桃,感觉类似于鸡尾酒,食趣盎然。

(五)黄酒+饮料

饮料可选雪碧、可乐、果汁等,冰镇之后大口饮入,如同饮入一股清泉,醇美可口,暑意顿消。

(六)黄酒+啤酒

据说在浙江衢州城曾经有一种流行的黄酒喝法'一比二'、'一比三',就是以一瓶黄酒与两瓶、三瓶啤酒相兑,放在火上煮热了之后再喝。经过与啤酒的握手言和,黄酒的醇厚滋味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这种喝法不适宜浅酌慢饮,更适合用来拼酒,不醉不归。

七、菜品搭配原则

以绍兴酒为例: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八、鉴别方法

(一)观色泽:较好的黄酒色泽橙黄,清澈透明,允许有少量蛋白质沉淀;而浑浊不清、有杂质等应视为劣质产品。

(二)闻香味:较好的黄酒具有黄酒特有香气,醇香浓郁,无其他异杂味;而劣质黄酒由于是用酒精等配制而成,没有原料香味,有酒精气、醋酸气等杂气,甚至有酒精刺鼻的味道。

(三)试手感:倒少量酒在手心,酿造的黄酒有十分强烈的油腻感,干了以后非常粘手;而配制的黄酒触手只有水的感觉,干了以后也不觉粘手。

(四)比价格:较好的黄酒是用纯糯米酿造,出酒率较低,并经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陈酿,价格一般不会很便宜,所以低价的陈酿黄酒需引起注意。

(五)尝味道:好黄酒口感醇厚顺口,味正纯和,具有黄酒的典型风味,无异杂味。以次充好的黄酒则口味不清爽,缺少优质黄酒应有的清爽和醇厚,常有其他杂味如酒精味、香清味、水味、焦苦味等。

九、名酒介绍

(一)浙江花雕酒

绍兴是驰名中外的黄酒之乡,黄酒代表中国文化,绍兴花雕是黄酒的精华,而“女儿红”则为绍兴花雕锦上添花。“女儿红”的酒名源于广为流传的以酒陪嫁的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绍兴乡下有个裁缝师傅,妻子即将临产。他想妻子怀的定是贵子,待儿子降生时,定要庆贺一番。他特意请有名的酿酒师傅精酿了几坛米酒,准备到时款待亲友。可是事与愿违,妻子生了一个女儿,这犹如给裁缝师傅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酿好的酒也不请人喝了,全部埋入屋后的树下。光阴似箭,裁缝的女儿长大成人后,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十分讨人喜欢。满心欢喜的裁缝师傅把她嫁给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成亲之日摆酒请客时,他忽然想起十几年前埋在树下的几坛老酒,便掘了出来。开坛之时,浓香四溢,使人闻之思饮,饮之回味无穷。席上宾客从未品酌过这样色泽橙红、口味甘醇的陈年佳酿,纷纷赞道:“发埋女儿红,闺阁出仙童。”此后绍

第二篇:黄酒历史

中国黄酒的历史简介

黄酒

黄酒,也称为米酒,是中国的特产。这是一个在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酿造之一(黄酒,葡萄酒和啤酒)。非常原始,黄酒酿造技术被视为在亚洲的葡萄酒酿造业的代表和模型。

黄酒是由大米和糙米小米。这是一个温和的酒,含有14%至20%的酒精。黄酒被誉为“液体蛋糕”,是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21种氨基酸,其中有未知的氨基酸和8个必要的,通常可以通过食物摄入,而不是被体内合成氨基酸本身。

小麦酵母代表在浙江省绍兴市水稻生产的黄酒,是最古老和最有代表性的米酒。即墨在山东省生产的旧酒,是中国北方的小米黄酒的代表。既龙岩陈刚葡萄酒(葡萄酒的酒糟下沉到缸底)和福建老酒是红麴米酒的代表。绍兴酒

绍兴黄酒最早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越王勾践,越国的国王,在公元前496年来的宝座。他对吴王夫差,吴国的国王霸权的斗争中,酒似乎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它与政治,外交和军事紧密连接。

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受到自己各种困难,并导致他的人聚集力量。这样,他设法赢得最后的胜利。在史料记载,越王勾践的故事,“酒”字被多次提及,尤其是指绍兴市黄酒生产。

以采取报复他所遭受的侮辱,越王勾践做了努力,以加强军事实力和劳动力。他甚至发出亲生育政策这是郭录余岳玉(越国从公元前990到453年的历史)。

王莽篡夺西汉(公元前206年6鉴湖水的高度。东汉时,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以发展农业和经济起源于水。

从102到115间,建立了大型滞洪水库在今天的玉玲乡镇,绍兴市绍兴的小水塘,促进大型水库。140,会稽县的行政,马臻,引起人民建设一个大坝,形成鉴湖。鉴湖收集从稽山山泉水,在绍兴市酿酒业提供了高品质的水和奠定的基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绍兴黄酒。

在魏(220-265),晋(265-420)和北南(420-581)时期,Nv'er香港,绍兴黄酒,应运而生。许多书籍提供了一个基础上,绍兴黄酒可以传世后代。例如,方楠曹沐庄(一本书对其中在广东省,广西省和越南种植的植物),姬汉族,浙江省上虞市的作家写的,记录黄色酒酵母不仅的方法,而且绍兴的一个刚出生的女儿和她的婚礼当天喝酿造花雕酒的习俗。贾思勰的天工开物(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书)在酵母,酿造,保存和饮用葡萄酒的详细步骤。

在南北朝时期,绍兴黄酒的味道,大大提高了。绍兴黄酒中的越王勾践的统治,是一个无应变的葡萄酒。它超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后,成为甜美的葡萄酒,绍兴酒在清代(公元1644-1911年)奠定了基础。如今,绍兴黄酒是真甜。因此已演变南北朝以来,以其独特的风味。

唐代(公元618-907年),五代(907-923),宋代(公元960-1279年)期间,绍兴黄酒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许多著名诗人如他,从唐代张旭,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绍兴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有些人出生在绍兴市,而其他工作人员有。从这些名人与赞美和崇拜,绍兴酒文人雅士之间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宋代,政府需要更多的收入,以满足从多年的战争开支。实施一个政策,鼓励葡萄酒酿造,大大提高了黄酒的输出。然而,更多的产品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客户。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黄酒的销量。甚至妓女被要求以吸引客户购买葡萄酒。从政府的鼓励和倡导下,在绍兴市的葡萄酒酿造业是自然蒸蒸日上。

在明中叶(1368-1644),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生产力,帮助在绍兴市的葡萄酒酿造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最明显的例子是建立一个大娘芳(一个大型的葡萄酒酿造车间)的大量。大娘方在产量,生产力和操作方法,大大超过了过时的,家庭式经营的讲习班和其他小作坊。在绍兴市的葡萄酒酿造业正式成为商业化的明朝时期。

在清初,绍兴黄酒是中国和大娘方如雨后春笋般在每一个部分出售。例如,王褒河旧酒,在今天的上海城市最流行的葡萄酒,酿造乾隆(清朝第四个皇帝)统治的第九年开始在该车间。清初期间建立的许多葡萄酒酿造作坊仍然活跃。

更多的葡萄酒酿造车间意味着更高的生产力和更高的销售额。然而,绍兴黄酒市场陷入混乱。客户都处于亏损状态,由于众多的酒名。为了纠正这种情况,主要的葡萄酒酿造车间与另一个谈判,并达成了一项协议对绍兴黄酒的分类,标准和包装。它被分类系统分为3类:庄袁香港葡萄酒(一种酒庆祝一个人的科举考试中的成功使用),Jiafan葡萄酒(1实物作者:酒由高比例糯米饭)和马鞍山尼昂酒(高从成熟的葡萄酒优质葡萄酒)。

从清末到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12-1949),绍兴黄酒是众所周知的在国内和国外。被授予多个奖项,成为越来越有价值和流行,其产量和销量都迅速上升。

眺丁姬(从清代著名食谱)绍兴黄酒和其他种类的葡萄酒之间的比较:“许多种类的酒中含有杂质,这将让你渴饮后。相比之下,绍兴黄酒的芳香和醇厚,与花束很长一段时间的蔓延。因此,它被视为公众所有酒种之间的优越“此外,成熟的绍兴黄酒的质量是广义书如下:”1号中国葡萄酒甜头,清晰,香气清醇“。显示了绍兴黄酒的色,香,味和质量方面导致中国的葡萄酒行业。这本书去说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鉴湖水。“使用在门前鉴湖水,酿造绍兴黄酒500万米的阵阵香气。”

第三篇:黄酒保存[定稿]

黄酒的保存

黄酒多以大米、小麦等为原料,在古代用麦芽或曲蘖作糖化剂,再经发酵,麦芽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变成了酒精。黄酒属于发酵酒类,一般酒精的含量较低,越陈越香是黄酒最显著的特征。黄酒在酿制过程中需要一个陈化的过程,人们把新制的酒坊在坛里密封好,长期存放在温湿度适宜的地方,使之慢慢地发生化学变化,酒里的醛便不断地养化为羧酸;而羧酸再和酒精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等酯类,从而使酒质醇香,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酒的陈化,但这种化学变化的速度很慢,需要的时间很长,有的名酒的陈化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如果酒坛不经密封或密封条件不好,温度湿度条件不当,时间长了不仅酒精会跑掉,而且还会变酸变馊,最后酸败成醋了。坛装黄酒,十年都没有问题。黄酒的保存黄酒的包装容器以陶坛和泥头封口为最佳,这种古老的包装有利于黄酒的老熟和提高香气,在贮存后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保存黄酒的环境以凉爽、温度变化不大为宜,通常不低于50C,在其周围不宜同时存放异味物品。为了防止黄酒存放久了,产生酸味,可以在酒里放几颗黑枣或红枣(500毫升黄酒放5-10颗),就能使黄酒保持较长时间不变酸。瓶装的常温,开封后最好冷藏。

一般黄酒有三怕:一怕动荡摇晃,吸入有菌空气。二怕开封久置,如果天气炎热,黄酒容易发生霉变,香味尽失,酒会变酸。三怕阳光,经阳光晒过的黄酒,温度增高,不仅易酸,而且颜色加深,影响色泽。因此,黄酒的储存是保证酒质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应该如何贮存黄酒呢?

1》 选择阴凉、干燥的地方。黄酒属于发酵酒类,一般酒精的含量较低,越陈越香是黄酒最显著的特征,所以贮存地点最好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即温度应在4℃以上,15℃以下,变化平稳,干湿度合适的通风良好的仓库。这样,能促进酒质陈化,并能减少酒的损耗。但在-15℃至-50℃则会出现冰冻,影响酒质,甚至会冻裂酒坛和酒瓶。

2》黄酒的包装容器以陶坛和泥头封口为最佳,这种古老的包装有利于黄酒的老熟和提高香气,在贮存后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3》黄酒堆放平稳,酒坛、酒箱堆放高度一般不得超过4层,每年夏天翻一次坛。黄酒储存应平稳放置,不宜晃动

4》黄酒不宜与其他有异味的物品或酒水同库储存。

5》黄酒储存不宜经常受到震动,不能有强烈的光线照射;要远离热源,不能潮湿。

6》不可用金属器皿储存黄酒。7》黄酒贮存时间要适当。普通黄酒宜贮存1~3年,这样能使酒质变得芳香醇和,如果贮存时间过长,酒的色泽则会加深,尤其是含糖分高的酒更为严重;香气则会由醇香变为水果香,这是酸类和醇类结合生成的醇香,并有焦臭味;而且口味会由醇和变为淡薄。优质黄酒可长期贮存。

8》黄酒经贮存会出现沉淀现象,这是酒中的蛋白质凝聚所致,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酒的质量。但应该注意不要把细菌引起的酸败昏浊视为正常的沉淀,如果酒液混浊,酸味很浓,说明黄酒已经变质。

黄酒的储藏环境

黄酒 的储存环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黄酒宜储存在地下酒水仓库。

2、黄酒的最适宜的温度是,环境凉爽,温度变化不大,一般在 20 度以下,相 对湿度是 60%-70%之间,黄酒的储存温度不是越低越好,低于零下 5 度,就会 受冻,就会变质,结冻破坛。所以,黄酒不易露天存放。

3、黄酒堆放平稳,酒坛、酒箱堆放高度一般不得超过 4 层,每年夏天倒一次坛。

4、黄酒不宜于其他有异味的物品或酒水同库储存。

5、黄酒储存不易经常受到震动,不能有强烈的光线照射。

6、不可用金属器皿储存黄酒。黄酒的贮存温度一般以 20 度左右为最佳,贮存仓库要求阴凉、通风、透气、并保持一定的 湿度,特别是通风对黄酒的贮存尤其重要,如果仓库环境处于密闭状态,不与外界循环,坛 内的酒基就会变成死酒,将严重影响酒的口味。

因为在贮存过程中,酒液透过陶坛依然在进行“微氧循环”良好的通风有助于坛内贮酒的 呼吸,促使坛内酒质的陈化。成品黄酒在仓库内一般以三个或四个为一叠进行贮存,每年的 夏天,要组织堆幢工进行“翻幢”,一方面“翻幢”时可将有渗漏的坛酒挑选出来,及时进行处 理减少损耗,还能使仓库内的贮存的坛酒温度达到一致。

在市面上卖的黄酒是有保质期的。一般的保质期是 5 年。超过 5 年黄酒的味道会 变谈,颜色也会有差异。所谓的 10 年,20 年是说厂家生产的基酒在地窖放了 10 年或者 20 年,并不是我 们买到的黄酒能放那么长时间。你最好是买那种一坛一坛的黄酒(是大坛的,不是礼品装那样的)那个一般密封 本来就很好,然后就可以直接放在哪个小房间就行,阴凉干燥点就行。放个五年 十年没意思,最后是放个 15 年以上。至于打开以后那就放冰箱里尽快喝掉吧!

黄酒的存放条件与白酒类似,同时适合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室内比 较适合,需要具备凉爽、干燥、清洁等条件下,在黄酒存放的周边地区严禁存放任何有异味 的物品、有毒物品、对人体有伤害的物品,在存放周期应该定期检查酒质如果发现变质,应 该矛以及时处理,不得继续保证下去。

中国黄酒行业网

观点:对于市场上的一些酒并不是都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而且对于那些在酒窑中储存的酒来讲的,才具有这个特点。而对于市场上所卖的黄酒并没有这个特点 黄酒为何需要有一定的贮存期?

普通黄酒需贮存一年左右,名优黄酒需贮存三到五年。黄酒在贮存过程中,色、香、味、酒体等均发生较大的变化,才能使色、香、味完美。因此黄酒需要有一定的贮存期。

黄酒能散发芳香气味的功臣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酯类。但新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再加上新酒中的醛、酸有刺激性。所以新酿造的黄酒喝起来生、苦、涩不那么适口,需要几个月至几年的自然陈酿过程才能消除杂味,散发浓郁的酒香。

所以,我们说黄酒越陈越好是有条件的,是需要一定贮藏期的。

在黄酒中放几颗红枣或黑枣,能使酒在保存期间不发酸且味更香。

封好口,如将原有的瓶盖盖上 或 找一个塑料袋封好。放置于常温下(10——16度)可长年保持。

家庭如何储存黄酒

温度要适宜。黄酒属于发酵低度酒,贮存地点最好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即温度应在4℃以上、15℃以下,变化平稳,干湿度合适的地下室或地窖。这样,能促进酒质陈化,并能减少酒的损耗。但在-5℃至-15℃则会出现冰冻,影响酒质,甚至会冻裂酒坛和酒瓶。

不宜久存。黄酒的酒精含量较低,容易引起细菌繁殖。黄酒启封后,因空气进入,容易酸败,不宜长久存放。

贮存时间要适当。普通黄酒宜贮存一年,这样能使酒质变得芳香醇和,如果贮存时间过长,酒的色泽则会加深,尤其是含糖分高的酒更为严重;香气则会由醇香变为水果香,这是酸类和醇类结合生成的醇香,并有焦臭味;而且口味会由醇和变为淡薄。

沉淀不影响酒的质量。黄酒经贮存会出现沉淀现象,这是酒中的蛋白质凝聚所致,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酒的质量。但应注意不要把细菌引起的酸败混浊视为正常的沉淀,如果酒液发浑,酸味很浓,那就是变质了,不可饮用。

关于市面上销售的黄酒标注的保质期

国家对商标标注有这样的规定:酒精度大于10%vol的饮料酒,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也就是说,酒精度超过10%vol,一般菌类在此环境难以存活,可以不用再标示保质期。但为什么生产单位仍旧标注保质期,并且写的期限几个月到几年的都有呢?说白了,这有点炒作的嫌疑。比如,像国家名优成品白酒,没有保质期限,但是不是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成品白酒,放三年以内是可以的,但时间长了,里面的微量成分发生改变,口感也不如先了,最重要的是,有的成分已分解,指标也降低了,与标准有了差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能说产品质量不达标吗?所以,什么酒都有保存期限,在一定相对合适的环境下,可以适当延长保存时间。

关于黄酒的能够保证口感的最佳饮用期

一般情况下,黄酒的品质、口感保持期约1-3年、此期限随黄酒的品质优劣、黄酒的酿酒方法(南北差异、做法多样)、黄酒的陈酿时间长短等而有所变化。品质好的黄酒,存放环境适宜,一年以上,酒里面的各种成分相互融合,分解与生成,达到一种微平衡。口感柔和,陈香明显,酒味醇厚,协调,饮用最佳。曾有一位专家说过,成品酒的储存,放置期限是相对的,待到酒中成分融合完整后,再放置下去没有必要,口感不会有大的改善。可以长期储存的酒,只能是原浆酒密闭避光保存。

如有机会,你试一下,5年、10年的黄酒,如果其中原酒加入量一样,口感是没有很大差别的 黄酒产生浑浊、沉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如何解决?

造成黄酒浑浊、沉淀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生物性浑浊,主要由酒体污染腐败性乳酸菌、醋酸菌等细菌引起,在酒体产生浑浊的同时酒的酸度也同步上升。另一种称之为黄酒的非生物性浑浊,主要由酒中所含的大量蛋白质分子遇冷或其他条件出现凝聚析出而引起。出现非生物性浑浊时,酒的平直基本不变,这一点可用作与生物性浑浊相区别的标志。

需要说明的是,“浑浊”和“沉淀”只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方式,浑浊是基础,沉淀是浑浊从量变上升到质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于解决生物性浑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注意。一是注意整个酿酒过程的环境卫生工作,注重发酵室和醪液品温的管理;二是控制好成品酒的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三十做好贮酒容器包括酒坛,酒瓶及所有灌装设备的清洗和消毒灭菌工作。对于大罐贮酒,尤其要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如罐内压力需始终保持正压,或通过无菌过滤器与大气相同,保持罐内外压力的平衡工作;四是做好贮酒仓库的检查管理工作。

非生物性浑浊时指不是由微生物污染而产生的浑浊,沉淀现象。根据其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可逆性浑浊和不可逆性浑浊。

黄酒非生物混浊系指不是由微生物污染而产生的混浊、沉淀现象 非生物混浊物有两种性质

1)可逆性混浊 黄酒遇冷变浊,加热至30℃左右时又重新溶解,又称冷混浊,是一种受温度左右的可逆性混浊;(2)不可逆性混浊 混浊后,加热黄酒,混浊物不能复溶,又称氧化混浊或永久性混浊。一般认为,冷混浊物是氧化混浊的前体物质,两者虽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质和各项成分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质、多酚物质、糖类、重金属和一定量的钙镁矿物盐,只是冷混浊物经过进一步氧化和聚合作用后,形成的氧化混浊物的分子结构更为复杂而已。

1.多酚物质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2.氧化作用3.金属离子4.游离脂肪酸5.勾兑的副作用勾兑是将不同口味、不同或相同时期工艺不同的酒,按某种比例兑加在一起,使酒中各呈味物质的含量保持平衡、协调、烘托出标准的酒香、口味和风格特色,形成一个符合标准的成品酒或半成品酒。但从微观上看,每一批次的酒都是一相对稳定的胶体平衡。为使酒中各分子间重新组合、排列、协调和达到新的平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在新的平衡达成前,就会在酒中出现混浊物,因此,勾兑的黄酒容易出现较多的混浊物。

2.黄酒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粗蛋白、粗淀粉、还原糖、多酚、酱色、灰分,而固形物包括钾、钙、钠、镁等盐类,而两者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存在本质的区别。固黄形物着重指酒内含干浸出物的净含量,如果固形物小于22g/L,而该酒中会有较多絮状物或悬浮物,则该黄酒的感官质量和固形物均不符合绍兴加饭酒的标准;若酒液澄清、透明、无沉淀却固形物大于或等于22g/L,则该酒的固形物及感官质量均合格。因此,黄酒沉淀不能客观、科学地反映黄酒的固形物,认为“黄酒沉淀与固形物高低成正比”的观点是片面的。

3.黄酒沉淀是由于原料、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黄酒沉淀的多少直接反映该酒的质量状况。对于黄酒的生物性沉淀,大家已有较强的认识,容易解决,而对于非生物沉淀,应区别对待。由于蛋白质而引起的沉淀,一方面可采用在工艺上千方百计减少中高分子蛋白质的含量,另一方面采用热过滤,使用澄清剂、沉降剂等方法;对于因铁离子而产生的沉淀,一方面必须改善发酵容器,采用不锈钢,另一方面可采用络合法等方法。瓶装黄酒如果在短期内即产生沉淀,说明该酒存在质量问题,技术工艺不成熟。黄酒沉淀与黄酒质量密切相关,解决黄酒沉淀有利于其感官质量的提高。目前沉淀问题是许多厂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啤酒、葡萄酒随着科技成果的大量引进,沉淀问题已能基本解决,一瓶上佳的成品葡萄酒10年、上百年始终清澈透明,但是瓶装黄酒的保存期还停留在1年左右,某些商标干脆注明了“本产品允许有少量沉淀物”,而大坛黄酒的酒脚在人们心目中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研究黄酒成品各种沉淀的形成机理及防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解决了沉淀问题,黄酒质量才能有大幅度提高,中国黄酒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4.生物混浊的原因及表现:黄酒的生物混浊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原料的染菌,及其生产过程中发酵罐、储酒罐、设备工具及贮存过程中卫生管理不善导致杂菌侵染。其次是由于杀菌不严而导致的杂菌过度繁殖,死亡的菌体导致黄酒的生物性沉淀。再次,糖化速度和发酵速度不平衡,醪中有过多的糖分,易导致杂菌增长。生物混浊表现主要为酒液混浊、不易过滤沉淀、生酸腐败、形成白色菌膜、出现异味、甚至发臭等现象。肖连冬等对生物混浊中黄酒微生物的分离和初步鉴定证明:引起黄酒产膜酸败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醋酸菌,形状为杆状。

5.非生物混浊的原因及其表现:黄酒的成分相当复杂,除了含有多种醇、酸、酯以外,还含有糖分、蛋白质、多酚、色素、钙镁离子以及各种酶系。这些物质在受到外界环境如温度、空气、阳光、气压等的影响时,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物理、化学的变化,会从稳定变成不稳定,出现混浊失光等现象。黄酒的非生物稳定性明显地表现为冷冻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尤以蛋白质的影响最为明显,蛋白质在黄酒中的比例高达50.56%。以高分子蛋白质为主,其次是糊精、还原糖、多酚等物.可见蛋白质在黄酒稳定性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

我这里出现的是非生物混浊,过滤后 的酒是清的。我们贮酒罐用的不锈钢,铁离子影响也比较小。过滤之前经过冷冻处理,冷混浊也应该能除去。那怎么才能减少沉淀的量呢?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好像很难解决,我们厂的解决办法是发酵完全一些,再经冷沉和热沉,分别过滤,有时候还是会有沉淀的。

第四篇:黄酒小镇

绍兴东浦黄酒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一、镇域概况

东浦镇位于绍兴市区西郊,地处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组团中心,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绍兴镜湖湿地公园区域之内,距离高铁站绍兴北站不到5公里,站前大道、杭甬铁路、104国道、杭甬运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镇域面积30.78平方公里,其中,古镇核心保护区3平方公里,传统风貌延伸区9平方公里。下辖3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4.2万。

二、东浦古镇主要特点

东浦是如诗如画的水乡。东浦以江南水乡名镇著称。境内湖泊棋布、溇浜密集,著名的犭央犭茶湖、古鉴湖、青甸湖、瓜渚湖如硕大明镜镶嵌在田畴绿野中,鉴湖之水汇聚会稽群山36条溪流,水色澄碧、水质清冽、资源丰富。东浦以河流为骨架,街坊临河,宅第傍水,水、桥、路、埠、建筑等巧妙地融为一体,街随河走,河连桥路,村民沿河而居,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沿廊,构筑起一道独特的水乡风景线,显示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象。

东浦是独具魅力的桥乡。境内桥梁遍布,共有216座,仅集镇内就有37座。犭央 犭茶湖避塘、青甸湖泗龙桥等不少桥梁因为古建筑成了名胜景点。特别是泗龙桥,由于江面开阔,设计独特,桥型壮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绍兴水乡、桥乡的代表作,成为东浦古镇桥梁的一个骄傲。

东浦是闻名于世的酒乡。鉴湖水为酿酒提供了独特水源,东浦因而成为绍兴黄酒的发祥地,素有“醉乡”、“酒国”之誉。自古至今,东浦酒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享誉海内外,手工制作酿酒更是东浦古镇一绝。1915年,云集信记“周清酒”作为绍兴酒的代表,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膺金奖;东浦酿造厂、鉴湖酿造厂生产的“越宫牌”加饭酒、“流觞亭牌”加饭酒曾双双蝉联省、部优嘉奖和国际金奖,东浦老酒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诸国。

东浦是群星璀璨的名士之乡。东浦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不少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它是著名爱国诗人贺知章、陆游的故里,是近现代爱国将领徐锡麟、陈仪,当代文学家许钦文的故乡,走在东浦老街上,随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

东浦是文化艺术之乡。东浦景观资源丰富,历史古迹众多。保护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徐锡麟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热诚学堂,市级文物保护点4处(陈家宗祠、同泰当铺、大川桥、新桥),建筑遗址4处(大门溇余生堂,张仙阁,西周溇周总兵府,陈仪故居);保留有始建于民国时期的久安洋龙局旧址,记载民间救火组织“水龙会”历史,还有犭央 犭茶湖避塘、泗龙桥等罕见的乡土风物。其他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建筑遗址8处,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台门45处,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如胡之光故居、全皇后家族清泰台门、隆泰昌台门、祥兴台门、茂记台门等,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许多传统的风土人情。

东浦镇被列为绍兴市首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演艺界称为“活动摄影棚”。在这里,完成了电视剧《九斤姑娘》、《狂生徐文长》、《阿Q正传》,电影《风雨故云》、《彷徨》等的拍摄。

各级政府、领导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东浦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1994年,绍兴县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绍兴东浦酒文化街规划设计》;202_年1月,镜湖新区把保护开发东浦古镇作为重要项目进行规划部署,委托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东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并完成了评审稿,同年10月省建设厅主持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通过了专家论证,完成了报批稿。202_年4月省建设厅会同省文物局召开了省级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通过了审查,作了进一步的完善,202_年3月,该规划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

今年,省发改委下达202_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绍兴东浦黄酒特色小镇列入其中。东浦黄酒小镇将新建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建设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建设工期为202_-202_年,总投资55亿元,新增建设用地1850亩。

三、黄酒特色小镇主要项目

1、黄酒产业园区:产业生产一线设在袍江经济开发区,占地500亩,已投产,产业延伸线设在东浦黄酒小镇,拟定设在原中华鳖养殖场拆后地块(群贤路以南、绍齐公路以东交叉口)。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批发销售、生产储藏、技术研发等等,建设用地约150亩,总投资约15亿元 ;

2、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区:拟定设在原云集酒厂旧址,现赏祊稠厂原址。展示和介绍黄酒绵延千年的文化和酿造工艺,计划建设成可品、可看、可购的商贸文化展示区。建设用地约200亩,总投资约9亿元;

3、特色风情民宿区:完善历史街区、名人故居、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做好老台门、沿河房屋的征迁腾空、公房移交工作,建设用地约1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

4、黄酒手工作坊体验区:拟定设在中粮绍兴酒和东浦酒厂厂区,建造手工作坊区、酒文化展示区以及黄酒瓶陶瓷彩绘体验。建设用地约120亩,总投资约6亿元;

5、旅游服务区:拟定在核心保护区东侧设置配套完善的黄酒小镇游客服务中心,并改善小镇四周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内容为:大越线改造工程、站前大道南延工程、耶溪路东延工程、锡麟中学迁建工程、集镇生活污水纳管工程、新建水上游线码头工程以及区域内的部分房屋拆迁、征地工程,建设用地约360亩,总投资约15亿元。

四、今年主要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区委、区政府已成立了黄酒特色小镇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应的管委会,落实了以越城区政协主席兼任书记,东浦镇主要领导为副书记的工作班子,管委会下设绍兴市东浦古镇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并先期注资5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2.开展策划、规划工作。聘请全国知名策划公司进行黄酒小镇的整体策划,根据策划方案完成小镇的规划。根据规划由管委会负责与周边分区规划及路网建设协调统一。

3.开展招商工作。编制黄酒小镇招商推介材料,利用各种招商资源进行招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4.抓好基础设施建设。①做好站前大道南延、耶溪路东延、绍齐公路拓宽改造等集镇周边主要道路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尽快开始建设。②开展集镇环境秩序整治工作:锡麟中学迁建工程计划于今年10月开工,总投资1.5亿元;完成集镇区域生活污水纳管和管网入地建设,总投资1亿元。③开辟水上旅游线路。做好码头和游客集散地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拆迁和征地工作,计划投资2亿多元。

5.做好黄酒文化园项目落户东浦的有关协调工作。

6.扩大东浦古镇影响力。举办东浦水龙节、酒仙会市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各项活动;收集文化名人、文化故事、挖掘酒文化、桥文化、水文化内涵,编制景点资源;拍摄宣传片,制作宣传册,利用广播、网络、微信等平台打响知名度;吸引摄影协会、书画协会、黄酒协会等民间组织进驻东浦,逐渐形成文化氛围,打响东浦知名度。

第五篇:黄酒生产工艺

第三章

黄酒生产工艺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黄酒的定义、分类和生产原料。重点介绍了糖化发酵剂的制备和稻米黄酒的生产工艺,简要介绍了黍米欢喝酒和玉米黄酒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

概述

一、我国黄酒工业概况

黄酒(Chinese rice wine)又称为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而成的酿造酒。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饮料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黄酒生产为自然发酵,主要是凭检验酿酒,生产规模小,多为手工操作。改革开放后,黄酒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原料来源、酿酒机械、酿酒菌种等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黄酒酒精浓度适中,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口味醇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集享用和保健为一体的酿造酒,并具有烹饪、药用等功效,因而该酒种被国家列入重点扶植和发展的饮料酒之一。

二、产品分类

黄酒产地较广,名称多样,有的以产地取名,如绍兴黄酒(产于浙江绍兴)、即墨老酒(产于山东即墨)等;有的根据酿造方法取名,如加饭酒(发酵一定时间后续加新蒸米饭)、老熬酒(将浸米酸水反复煎熬,代替乳酸培育酒母)等;有的以酒色取名,如元红酒(琥珀色)、竹叶青(浅绿色)、黑酒、红曲酒(红黄色)等,但黄酒大多数品种色泽黄亮,故俗称黄酒。

(一)根据原料分类

1.稻米类黄酒

使用的主要原料为籼米、粳米、糯米、血糯米、黑米等。大部分黄酒都属于稻米类黄酒。

2.非稻米类黄酒

使用的主要原料为黍米(大黄米)、玉米、青稞、荞麦、甘薯等。主要代表是山东的即墨老酒。

(二)按照产品含糖量分类

1.干黄酒

总含糖量等于或低于15.0g/L,如元红酒。

2.半干黄酒

总含糖量在15.1~40.0g/L。我国大多数高档黄酒均属此种类型,如加饭(花雕)酒。

3.半甜黄酒

总含糖量在40.1~100g/L,如善酿酒。

4.甜黄酒

总含糖量高于100g/L,如香雪酒、福建沉缸酒。

(三)按生产工艺分类

1.传统工艺黄酒

以传统麦曲或淋饭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周期较长,酒风味较好。按米饭冷却及投料方式可分为摊饭法、淋饭法和喂饭法。

(1)淋饭酒。蒸熟的米饭用冷水淋凉,然后拌入酒药粉末,搭窝,糖化,最后加水发酵成酒,如绍兴香雪酒。一般淋饭酒品味较淡薄,不及摊饭酒醇厚,大多数将其醪液作为淋饭酒母用以生产摊饭酒。(2)摊饭酒。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摊、翻,是米饭在空气中冷却,然后再加入麦曲、酒母(淋饭酒母)、浸米浆水等,混合后直接惊醒发酵,如绍兴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红曲酒等。

(3)喂饭酒。因在前发酵过程中分批加饭而得名。如嘉兴黄酒。2.新工艺黄酒

基本上采用机械化操作,工艺上采用自然与纯种曲、纯种酒母相结合的糖化发酵剂,并兼用淋饭法、摊饭法、喂饭法操作,产量大,但风味不及传统工艺好。主要有新工艺大罐法。

虽然黄酒的种类较多,但其生产工艺比较相近,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曲、药酒、酒母、水

酒坛清洗杀菌

原料米 浸米

蒸饭 落缸(罐)糖化发酵 压榨 调色 煎酒 陈化贮存 勾兑 过滤 酒杀菌 灌装封口 成品黄酒

容器清洗消毒

一、米类原料

(一)大米

糯米

糯米分为粳糯和籼糯两大类。粳糯的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籼糯含有0.2%~4.6%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结构疏松,易于蒸煮糊化;直链淀粉结构紧密,蒸煮时需消耗的能量大,吸水多,出饭率高。

糯米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比粳米和籼米少,因此酿成的酒杂味少(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过多会使发酵旺盛,易升温、升酸,并且增加脂肪酸含量,使黄酒产生杂味)。淀粉糖化酶对支链淀粉的分支点(α-1,6糖苷键)不易完全分解,糖化发酵后酒中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酒味香醇。名优黄酒大多都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但糯米产量低,为了节约粮食,除了名酒外,普通黄酒大部分用粳米和籼米生产黄酒。

(二)玉米

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占10%~15%,支链淀粉为85%~90%。玉米所含的蛋白质大多为醇溶性蛋白,不含β-球蛋白,这有利于酒的稳定。玉米所含脂肪多集中于胚芽中,它给糖化、发酵和酒的风味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玉米必须脱胚加工成玉米渣后才适于酿制黄酒。另外,与糯米、粳米相比,玉米淀粉结构致密坚硬,呈玻璃质的组织状态,糊化温度高,胶稠度硬,较难蒸煮糊化。因此,要十分重视对颗粒的粉碎度、浸泡时间和水温、蒸煮温度和时间的选择,防止因没有达到蒸煮糊化的要求而老化回生,或因水分过高、颗粒过烂而不利发酵,导致糖化发酵不良和酒度低、酸度高的后果。

二、水

水是黄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成品酒中占80%左右。在酿酒过程中,水是物料和酶的溶剂,生化酶促反应都须在水中进行;水中的金属元素和离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养分和刺激剂,并对调节酒的pH及维持胶体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水质对酒的品质有着直接影响。

三、小麦

小麦是制作麦曲的原料。小麦中含有丰富的颠覆恶补和蛋白质,以及适量的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小麦片具有较强的黏延性以及良好的疏松性,适宜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之产生较高活力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等酶类,并能给黄酒带来一定的香味成分。小麦蛋白质含量比大米高,大多为麸胶蛋白和谷蛋白,麸胶蛋白的氨基酸中以谷氨酸为最多,它是黄酒鲜味的主要来源。制曲小麦应选用麦粒饱满完整,颗粒均匀,干燥,无霉烂,无虫蛀,无农药污染,皮层薄,胚乳粉状多的当年产的红色软质小麦。

在制曲麦时,可在小麦中配10%~20%的大麦,以改善曲块升温透气性,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麦曲的酶活力。

第三节 糖化发酵剂的制备

一、麦曲和米曲

利用粮食原料,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繁殖、培育具有糖化作用的微生物的过程叫制曲。我国黄酒用曲的种类多样,根据制曲原料的不分为麦曲和米曲。根据原料是否熟化,麦曲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米曲有可分为红曲、乌衣红曲和黄衣红曲等。

(一)麦曲

麦曲是以小麦为原料,经过保温自然发酵,使曲霉菌在小麦上生长繁殖制的的曲。麦曲是比较重要的黄酒生产糖化剂,不仅广泛用于大米黄酒的生产,还用于黍米黄酒、玉米黄酒的生产。生产上使用的麦曲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培养的生麦曲。经轧碎的小麦加水制成(可拌入少量优质陈曲作为母种)块状,自然发酵而成。其主要的微生物有黄曲霉(或米曲酶)、根酶、毛酶和少量的黑曲霉、灰绿曲霉、青酶、酵母菌等。另一种是采用纯种黄曲霉或米曲酶菌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制成的熟麦曲。熟麦曲具有酶活力高、液化力强、用曲量少和适合机械化新工艺黄酒生产的优点,其不足之处是酶类及其代谢产物不够丰富多样,不能像自然培养麦曲那样赋予黄酒特有的风味。

1.生麦曲

生麦曲通常在夏季、秋初制作,主要是块曲,包括踏曲、挂曲和草包曲等。下面以踏曲生产为例,介绍其生产工艺。(1)工艺流程。

小麦 过筛 轧碎 加水拌曲 制曲块 堆曲 培养 通风干燥 成品曲(2)操作要点。将过筛后除杂的小麦在扎麦机中扎成每粒3—5片,使麦皮破裂,胚乳内含物外露。轧碎的麦粒放入拌曲箱中加入20%左右的水,拌匀,使水分达到23%—25%,拌曲时也可以加进少量的优质陈麦曲作种子,以稳定麦曲的质量。然后在曲匣内踩成块状,以压到不散为度,在用刀切成块状,送入曲室里排成“丁”字形,关闭门窗保温培养,经过了3—5d,麦曲品温由26℃升至50℃左右,曲块上霉菌丝大量繁殖,开窗通风降温,继续培养,品温逐渐下降,约经20d麦曲变得坚韧成块,将其按“井”字形叠起,通风干燥后使用。成品麦曲应具有正常的去香味,白色菌丝均匀分布,无霉味或生腥味,无霉烂夹心,含水量15%—18%,糖化力较强,在30℃时,每克曲每小时能产生700—1000mg的葡萄糖。

二、酒药和酒母

(一)酒药

酒药是以山早草籼米粉、辣蓼草等为原料,在固态条件下保温,自然发酵而成,含有多种糖化和发酵菌类,在酿制酒母中作为糖化菌和发酵菌的接种剂。常见有黑药、白药两种。酒药中的主要微生物是根霉、毛霉、酵母和少量的细菌和犁头霉,其中以根霉和酵母菌最为重要,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边作用。在摊饭酒的生产中,是以酒药发酵的淋饭酒醅做酒母,并以此为糖化发酵剂生产摊饭酒:在喂饭酒和甜黄酒的生产中,也以药酒作唐华发酵剂。酒药的制作方法有传统法和纯种法两种,酒药种类包括传统的白药(蓼曲)和药曲,以及纯种培养的根霉曲等几种。

1.白药(蓼曲)

白药一般在气温30℃左右的初秋前后制作。

(1)生产工艺流程。

水、辣蓼草粉

陈酒药

米粉—拌料—打实,切块,滚圆—接种——入缸培养——入匾培养—入箩培养—出箩—晒干—成品酒药

(2)操作要点。选择老熟、无霉变的早籼米,在白药制造前一天去壳磨成粉,过60目筛。辣蓼草应在农历小暑到大暑之间采集,选用粳红、叶厚、软而无黑点、无茸毛即将开花的辣蓼草,拣净水洗,烈日爆晒数小时,去颈留叶,当日晒干舂碎、过筛密封备用。因辣蓼草含有根霉、酵母等所需的生长素,在制药时还能起到疏松的作用。

选择糖化发酵力强、生长正常、温度易于掌握、生酸低、酒的香味浓的优质陈药酒作为母种,接入米粉量的1%—3%,可稳定和提高酒药的质量。

(二)酵母

酵母即"制酒之母”,是由少量的酵母逐渐扩大培养形成的酵母醪液,以提供黄酒发酵所需的大量酵母。根据培养方法的不同黄酒酒母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自然培养法,以糯米、酒药、麦曲、水为原料,通过淋饭酒的制造自然繁殖培养酵母菌,这种酒母又称为淋饭酒母。二是用纯粹黄酒酵母菌,以大米、麦曲、麸曲、乳酸、水等为原辅料,通过逐渐扩大培养而成,称之为纯种培养酒母,常用于大罐发酵的黄酒新工艺生产,按制备方法的不同,又分为速酿双边发酵酒母和高糖化酒母。目前生产使用的换换就酵母种有723号、501号、1340号、醇2号和白鹤酵母等。

1.淋饭酒母

又叫酒娘,在传统的摊饭酒生产以前约20~30d,要先制作淋饭酒母。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酒药

麦曲

糯米 浸米 蒸饭 淋水 落缸搭窝 糖化 加曲冲缸 发酵开耙 后发酵 酒母

2.速酿双边发酵酒母

在醪中添加适量乳酸,调节pH,以抑制杂菌的繁殖,使得酵母得到纯粹培养。因制造时间短,故称速酿酵母。(1)工艺流程。

水、生麦曲、熟麦曲、菌种(酵母液)大米

浸米

蒸饭

落缸

开耙发酵

成熟

成品

(2)操作要点。制造酒母的用米量为发酵大米投料量的5%左右,米和水的比例为1:3以上,熟麦曲用量为酒母用米量的12%~14%,生麦曲为15%。先将水放好,然后把米饭和麦曲倒入罐中混合,加乳酸调节pH3.8~4.1,再接入三角瓶酒母,接种量1%左右,充分搅拌,保温培养。入罐品温视气温控制在25~27℃。入罐后10~12h,品温升到30℃,进行开耙搅拌,以后每隔2~3h搅拌一次,或通入无菌空气充氧,使品温保持在28~30℃。品温过高时必须冷却降温,否则容易升酸,酒母衰老。总培养时间为1~2d。酒母质量要求酵母细胞粗壮整齐,酵母浓度在每毫升3亿个以上,酸度0.24mg/mL以下,杂菌数每个视野不超过2个,酒精含量3%~4%。

(二)洗米和浸米

1.洗米

洗米可用自动洗米机或回转圆筒式洗米机,有的厂还使用特殊泵(如固体泵),它兼有洗米和输送米的作用,洗米洗到淋出的水无白浊为度。目前,国内有些工厂是洗米和浸米同时进行,有的取消洗米而直接浸米。

2.浸米

目前是使淀粉充分吸水,便于蒸煮糊化。浸米得水温,南方的传统操作大都采用常温浸米,而新工艺大罐发酵则要求控制室温和水温为20℃左右,不超过30℃,以防止米变质。浸米时间根据水温高低、米质软硬、精白程度及米粒大小决定浸米时间,一般1~3d不等。浙江的淋饭酒、喂饭酒和新工艺大罐发酵酒的浸米时间都在2~3d,最短的如福建老酒夏季只浸5~6h。浸米的程度以米粒保持完整,用手指掐米粒成粉状,但无粒心为适宜。新工艺大罐发酵要求米浆水酸度大于3g/L(以琥珀酸计),米浆水略稠,水面布满白色薄膜,浸米时间不少于48h。米粒浸泡结束就进行蒸饭。传统的摊饭酒酿造,浸米时间长达16~20d,浸米水的酸度达8g/L以上,以便抽取浸糯米的浆水(称为酸浆水)调节发酵液的酸度,抑制产酸细菌的繁殖。

(三)蒸饭

目的使米粒中的淀粉受热糊化,便于下一步淀粉水解。另外,蒸煮也起到杀菌作用,避免杂菌对糖化和发酵的干扰。蒸煮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米质、蒸汽压力和蒸汽设备等因素。糯米和精白度高的软质粳米,常压下蒸煮15~20min即可;对于糊化温度较高的硬质粳米和籼米,要在蒸饭中途追加热水,以促使饭粒再次膨胀,同时适当延长蒸煮时间。用蒸桶蒸硬质粳米和籼米,须采用“双淋、双蒸”的蒸饭操作,已解决它们在蒸饭中易出现的米粒吸水不足、糊化不完全、白心生米多等问题。蒸饭以米饭“外硬内软、内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为宜。米粒蒸的不熟,会有生淀粉存在,这将影响下一步的糖化,使糖化率降低;蒸煮过头,饭粒易黏结成团,不利于淀粉糖化和酵母发酵。

(四)米饭的冷却

蒸熟后的米饭,必须迅速冷却,把品温降低到适合于发酵微生物繁殖的温度。冷却要求迅速、均匀,不产生热块,并避免回生。1.淋饭的冷却法

在制作淋饭酒、喂饭酒、甜型黄酒及淋饭酵母时都采用淋饭冷却。它是用清洁的冷水从米饭上面淋下,一方面使温度下降,另一方面增加米饭的含水量,使热饭表面光滑,易于拌入药酒和“搭窝”操作,同时维持饭粒间隙,利于糖化发酵菌的生长繁殖。该法冷却迅速,冷后温度均匀,并可回淋操作,天气冷暖都可灵活掌握。淋饭流出的部分温水可重复淋回饭中,经过温水复淋,使饭粒温度上下较均匀,里外较接近。冷水冷却后品温控制随拌曲(药)温度要求而定,一般30℃左右。如绍兴黄酒的饭温为26~32℃,福建沉缸酒的饭温控制为32~34℃。林饭后药沥去淋饭的余水,防止拖带水分过多不利于酒药中的根霉菌的生长繁殖。

2.摊饭冷却法

传统的摊饭冷却使把米饭摊在洁净的竹席上或磨光的地面上,用木耙翻拌,使米饭自然冷却。此冷却方式可避免米饭表面的浆质被淋水洗掉,是摊饭酒的酿造特色之一。但这种方法,占地面积大,冷却时间长,如遇卫生条件差和操作不当时易污染有害微生物,且易出现淀粉的回生老化(特别是粳米和籼米)。

3.机械鼓风冷却

卧式或立式蒸饭机采用机械鼓风冷却,冷风从不锈钢的输送网带向上吹,使米饭冷却。也有风冷和水冷结合型的,即先鼓风冷却再适当用冷水淋洒冷却。

(一)糖化(主发酵)

煮熟的米饭通过风冷或水冷落入发酵缸(罐)中,再加水、曲、药酒,混合均匀。落缸(罐)一定时间,品温升高,进入主发酵阶段,这时必须控制发酵温度,利用夹套冷却或搅拌调节液温,并使酵母呼吸和排出二氧化碳。主发酵是使糊化米饭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类物质,并由酵母利用糖类物质转化成黄酒中的大部分酒精,同时积累其他代谢物质。主发酵的工艺因不同生产方式而有所不同。

1.摊饭法

将24~26℃的米饭放入盛有清水的缸中,加入淋饭酵母(用量为投料用米量的4%~5%,投料后的细胞数约为每毫升40×106个)和麦曲,加入浆水,混匀后,经约12h的发酵,进入主发酵期。此时应开耙散热,注意温度的控制,最高温度不超过30℃。自开始发酵起5~8d,品温逐渐下降至室温,主发酵即告结束。

2.淋饭法

将沥去水的27~30℃的米饭放入大缸,然后加入酒药,拌匀后,搭成倒喇叭形的凹圆窝,再在上面撒上酒药。维持品温32℃左右,经36~48h发酵,在凹圆窝内出现甜液,此时开始有酒精生成。待甜液积聚到凹圆窝高度4/5时,加曲和水冲缸,搅拌。当发酵温度超过32℃,即开耙散热降温,使物料温度降至26~27℃;待品温升高至32℃,再次开耙。如此反复,自开始发酵起7d完成主发酵。3.喂饭法

落缸和淋饭法一样,搭窝后45~46h,将发酵物料全部翻入到另一个盛有清水的洁净大缸内。翻缸后24h加麦曲,3h后第1次喂米饭,品温维持在25~29℃。约经20h,再进行第2次喂饭,操作方法如前,也是先加曲后加饭,加饭的量是第1次得一半。第2次喂饭后经5~8h,主发酵结束。喂饭的作用:一是不断供给酵母新鲜营养,使其繁殖足够的健壮酵母,以利于保证旺盛的发酵;二是使原料中的淀粉分批糖化发酵,以利控制发酵温度,增强酒液的醇厚感,减轻苦味感。

4.新工艺大罐法

将25℃左右的米饭连续放入拌料器,同时不断地加入麦曲、水和纯度培养的速酿酒母或高温糖化酒母[接种量为10%左右,投料后的细胞数也为每毫升(40~50)×106个],拌匀后落入发酵罐。落罐后12h开始进入主发酵期。可采用通入无菌空气的方法,将主发酵期的温度控制在28~30℃。自开始发酵起32h,品温改为维持在26~27℃,之后品温自然下降。大约自开始发酵起经72h,主发酵结束,进入后发酵。

(二)后发酵

经过主发酵后,酒醪中还有残余淀粉,一部分糖分尚未变成酒精,需要继续糖化和发酵。因为经主发酵后,酒醪中酒精浓度已达到13%左右,酒精对糖化酶和酒化酶的抑制作用强烈,所以后发酵进行得相当缓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通过这一过程,酒变得较和谐并达到压榨前的质量要求。

1.摊饭法

酒醪分盛于洁净的小酒坛中,上面加瓦盖堆放在室内,后发酵需80d左右。

2.淋饭法

后发酵在酒坛中进行,一般需30d左右。3.喂饭法

后发酵在酒坛中进行,一般需90d左右。

4.新工艺大罐法

主发酵结束后,将酒醪用无菌压缩空气压入后发酵罐,在15~18℃条件下,后发酵时间16~18d。

醪的发酵是黄酒生产最重要的工艺过程,要从曲和酒母的品质以及发酵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两个方面抓管理,任何一个差错都可以引起发酵异常。接种量为10%左右,投料后的细胞数也为每毫升(40~50)×106个。

三、发酵后的处理

(一)压榨和添加着色剂

发酵成熟酒醅通过压榨来把酒液哈酒糟分离得到酒液(生酒)。生酒中含有淀粉、酵母、不溶性蛋白质和少量纤维素等物质,必须在低温下对生酒进行澄清处理,先在生酒中加入焦糖色,搅拌后再进行过滤。目前,黄酒压榨都采用板框式气膜压滤机。

压榨出来的酒液颜色是淡黄色(米曲类黄酒除外),按传统习惯必须添加糖色。通常在澄清池已接受约70%的黄酒时开始加入用热水或热酒稀释好的糖色,一般普通干黄酒每吨用量为3~4kg,甜黄酒和半甜黄酒可少加或不加。

(二)煎酒

煎酒的目的是杀死酒液中的微生物和破坏残存酶的活性,除去生酒杂味,使蛋白质等胶体物质凝固沉淀,以确保黄酒质量稳定。另外,经煎酒处理后,黄酒的色泽变得明亮。煎酒温度应根据生酒的酒精度和pH而定,一般为85~90℃。对酒精度高、pH低的生酒,煎酒温度可适当低些。煎酒杀菌设备一般包括板式热交换器、列管式或蛇管热交换器等。见酒后,将酒液灌入已杀菌的空坛中,并及时包扎封口,进行贮存。

(三)陈化贮存

新酿制的就香气淡、口感粗,经过一段时间贮存后,酒质变佳,不但香气浓,而且口感醇和,其色泽会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变深。贮存时间要恰当,陈酿太久,若发生过熟,酒的品质反而会下降。应根据不同类型产品要求确定贮存期,普通黄酒一般贮存期为1年,名优黄酒贮存期3~5年,甜黄酒和半甜黄酒的贮存期适当缩短。黄酒在贮存过程中,色、香、味、酒体等均发生较大的变化,以符合成品酒的各项指标。

传统方法贮酒采用陶坛包装贮酒。现在多数厂还在沿用此方法。热酒装坛后用灭过菌的荷叶、箬壳等包扎好,再用泥头或石膏封口后入库贮存。通常以3个或4个为一叠堆在仓库内。贮存过程中,贮存室应通风良好,防止淋雨。长期贮酒的仓库最好保持室温5~20℃,每年天热时或适当时间翻堆1~2次。

现代大容量碳钢罐或不锈钢罐贮酒效果没有陶坛好,酒的香味较少。在冷却操作方法上,当热酒灌入大罐后就用喷淋法使酒温迅速降至常温,不宜采取自然冷却,因其冷却所需时间长,会产生异味异气。

(四)勾兑和过滤

勾兑是指以不同质量等级的合格的半成品或成品酒互相调配,达到某一质量标准的基础酒的操作过程。黄酒的每个产品,其色、香、味三者之间应相互协调,其色度、酒精度、糖分、酸度等指标的允许波动范围不应态大。为此,黄酒在灌装前应按产品质量等级进行必要的调配,以保障出厂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勾兑过程中不得添加非自身发酵的酒精、香精等,并应剔除变质、异味的原酒。检验合格的酒才能转放后道工序,否则会造成成品酒不合格。

生酒经煎酒灭菌、贮存会浑浊,并产生沉淀物,经过滤才能装瓶,以保证酒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颗粒物。常用棉饼过滤机、硅藻土过滤机、纸板过滤机、清滤机等设备进行过滤。

(五)杀菌与灌装

成品酒应按巴氏消毒法的工艺进行杀菌,然后进行灌装。目的是为了杀灭酒液中的酵母和细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进一步澄清,酒体成分得到固定。成品酒杀菌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灌装前杀菌,杀菌后趁热灌装,并严密包装。这种杀菌方式一般适用于袋装新产品;另一种是灌装后用热水浴或喷淋方式杀菌,这种杀菌方式一般适用于瓶装产品。杀菌设备一般包括喷淋杀菌机、水浴杀菌槽、板式热交换器、列管式杀菌器等。灌装封口设备一般包括灌装机、压盖机、旋盖机、袋装产品封口机、生产日期标注设备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