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
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淡入:又称渐显。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 “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划:又称“划入划出”。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其他名词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 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2)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第二篇:分镜头脚本
《那年的情书》
故事概要:gfdghfhfhhghghghfdhdhfdhfd 第一幕
配字幕(内容暂定)
时间:黄昏(用阴影与光线,尽量体现)
地点:城市街道
镜头1:满景 正 十字街口匆匆相向而行的车流
镜头2:满景 正 红绿灯(红灯熄,绿灯亮)
镜头3:全景 正 重新开始奔忙,匆匆而去的自行车
镜头4:满景 正 街道上人们匆匆而过的脚步
第一场
(女主角服装发型较成熟,情侣配角造型年轻活泼)
时间:黄昏
地点:咖啡馆
人物:女生,情侣
镜头1:正 熙来攘往的人流(前景),咖啡店落地窗里坐着女生。(全景)镜头2:全景 正 女生举着咖啡杯,喝了口咖啡,放下咖啡杯。
镜头3:特写 移 杯子轻轻放在桌子上
镜头4:近景 正 女生的视线从窗外移回室内。
镜头5:全景 正 女生与对面的情侣(女生在前景,视角不变)
镜头6:全景 正 女生与对面的情侣(情侣在前景),女生的脸转向情侣(视线转移)
镜头7:全景 推 年轻情侣静默对坐着
镜头8:近景 正 情侣男生(女生在前景)正打
镜头9:近景 正 情侣女生(男生在前景)反打
镜头10:远景 正 女生远远地看着年轻情侣(女生主角在前景)(焦点由女主角变为情侣,镜头虚实变化)
镜头11:近景 正 情侣女生(男生在前景)(情侣女生低头不语,静静地搅着手中的咖啡)
镜头12:特写 正 情侣女生的手(搅着手中的咖啡)
镜头13:近景 正 情侣男生,欲言又止(女生在前景,低头动作不变)
镜头14:特写 正 情侣男生的手(写了一个纸条,折起来)
镜头15:中景 正 情侣(侧面)(男生把纸条推送到女生的面前,女生没有接)
镜头16:近景 正 情侣(女生在前景)(男生台词)
镜头17:全景 正 情侣(男生起坐)
镜头18:远景 正(女主角前景,情侣在远处,焦点由女主角变为情侣,镜头虚实变化)(男生离开)
镜头19:近景 正 情侣(情侣女生在前)(男生做打电话动作,女生转头看着男生,男生离开)
镜头20:特写 移 折叠的信纸(情侣女生拿起信纸,轻轻打开信纸)
镜头21:特写 正 情侣女生的脸(幸福地微笑)
镜头22:远景 移(由情侣女生的近景移为女主角的远景)
镜头23:近景 正 女生喝了一口咖啡,转头忘窗外,微笑(镜头持续)
镜头24:特写 正(满景)窗外树
镜头25:特写 正(满景)窗外街道
第二场
(女主角衣饰不变)
场景:城市街道
时间:下午黄昏
人物:女主角
镜头1:特写 正 女主角的手(推门,内)
镜头2:中景 正 女主角出门(外)
镜头3:全景 正 女主角站在门口,缕缕头发(心情怅惘)
镜头4:全景 仰 女主角走过(由全景变为脚步特写)
镜头5:大远景 正 女主角渐行渐远,消失在街道尽头
(此处配原声朗诵,无字幕,时间持续至第三场完)
第三场
(女主角衣饰不变)
(此场需三轮车)
场景:校园的林荫小径
时间:下午黄昏
人物:女生
镜头1:远景 正 女生走来
镜头2:特写 移 女生的脚(缓缓前行,插镜头3,然后停住)
镜头3:特写 移 校园的建筑(篮球架,学校的老房子,校园的花坛等)
镜头4:近景 正(侧)女生身边叶子缓缓而落,女生抬头
镜头5:全景 升(俯)女生抬头(树叶作前景)
(镜头淡出,出字幕)
第四场
(男女主角学生造型,回到三年前)(此场需三轮车,单车,篮球)
场景:校园的林荫小径
时间:上午(阳光明媚)
人物:男主角,女主角
镜头1:全景 俯 女生抬头(树叶作前景)然后前行(接第三场镜头5)
镜头2:近景 移(侧)女生慢慢前行
镜头3:特写 正 篮球滚向前
镜头4:特写 正 篮球停在女生脚下
镜头5:近景 仰 女生迟疑,弯腰
镜头6:特写 正 球(两个碰在一起的手)
镜头7:特写 正(男生脸)
镜头8:全景 正 两个人(眼神!!香水有毒)
镜头9:近景 正 女生(男生前景)迅速站起来
镜头10:近景 正 女生缕缕头发(男生也站起来)(男生前景)(接镜头9,画面景别不变)
镜头11:近景 正 男生对女生笑笑(女生前景)
镜头12:近景 正 女生低头离开(接镜头11,画面景别不变)
镜头13:全景(女生前景,半身)(男生台词)女生出镜头,男生愕然表情
镜头淡出
第五场
(男女主角学生风格不变,衣服不同1)
场景:图书馆
人物:男主角,女主角
镜头1:特写 正 女生手(摆书)(多组)
镜头2:全景 正 女生摆书
镜头4:远景 正 女生推车,继续摆书
镜头5:近景 正 女生摆书背影
镜头6:特写 正(透过书架缝隙)女生脸
镜头7:特写 正(透过书架缝隙)男生的脸(男生无意间看到对面的女生)(注意表情)
镜头8:特写 正 女生察觉男生,抬头
镜头9:特写 正 男生微笑,招手
镜头10:特写 正 女生脸(女生愣了一下,用书把缝堵上)(男生前景,左)
镜头11:近景 正 男生无奈表情(右)
镜头12:近景 正 女生转身偷笑,离开
第六场
(男女主角学生风格不变,衣服不同2)
场景:图书馆
人物:男生,我
镜头1:特写 正 手(在日历上画了一个圈)(周二)
镜头2:全景 拉 女生转身,推着车子
镜头3:近景 右移 女生收拾书架
镜头4:近景 左移 女生翻看书
镜头5:近景 正 女生翻书,远处男生坐着(女生在前景)
镜头6:近景 正 男生笑了笑,站起身来(注意轴线)
镜头7:近景 正 男生坐过来 把书放在女生的面前,走开,女生愕然(视角同镜头5)
镜头8:特写 男生留下的书
镜头9:近景 女生回头看男生走远,不情愿地抱书离开
镜头淡出
第七场:
(三套不同衣饰,不能同于服装2,服装3,4,5)
场景:图书馆
人物:男主角,女主角
镜头1:特写 正 男生放书在女生面前
镜头2:近景 正 男生离开,女生诧异(注意服装,三套不一样)(重复三次)
镜头3:近景 退移加拉 模拟男生,渐行渐远
(女生独白)第八场
(服饰不同于3,4,5即6)
地点:图书馆
人物:男主角 女主角 男主角的两个朋友
镜头1:远景 正 看书同学走开后 现出女生
镜头2:近景 正 女生静静坐着(后面是男生)男生偶尔他头看看女生(远景)
镜头3:近景 正 女生眼睛偶尔余光看看男生(与镜头2同机位)
镜头4:远景 正 人缓缓走过,天渐暗,只剩男生和女生
镜头5;近景 正 女生余光看看男生,收拾书包
镜头6:全景 正 女生欲离开,男生也跟着要离开
镜头7:近景 跟 女生前面,男生随后(女生前景)
镜头8:近景 正 男生追上女生(与镜头8同机位),并位而行
镜头9:近景 正 男生对话
镜头10:近景 正 女生接话
镜头11:全景 正 两人结束对话,并排前行
镜头12:全景 正(背影)同学出现,对话
镜头13:近景 正 女生感到尴尬 离开(女生前景,男生及同学后景)
镜头14:近景 正 男生说话(回头)发现女生已走了(懊恼)呼喊
第九场
(男生衣饰不同于服饰6,即7))
场景:图书馆 人物:男孩
镜头1:全景 正 男生走(左出右进)
镜头2:全景 正 男生走(右进左出)
镜头3:特写 移 男生脚步
镜头4:全景 正 男生低头无奈走着,看手表
镜头5:特写 正 手表(时间1)
镜头6:近景 正 男生转头,看钟(钟由虚变实)
淡出
镜头7:全景 正 男生坐在楼梯上,人们从他身边走过,看看表
镜头8:特写 正 手表(时间2)
镜头9:远景 正 男生无奈背包离开
淡出(男主角独白)
(男生服饰不同于服饰7,即8)
镜头10:全景 移 男生在书架间徘徊(纵向,一排排)
镜头11:近景 移 男生在书架间徘徊(横向)
镜头12:特写 正 手(抽出那本书)
镜头13:近景 正 男生翻看,又把书放回去,想了想,最后又抽了出来,转身离开
第十场
(男女生衣饰不同于服饰8,即9)
场景:图书馆外
人物:男生,我时间:早晨
镜头1:远景 正 女生和同学说笑走来
镜头2:远景 正 男生骑车停在女生面前
镜头3:近景 正 女生低下了头(男生背影做前景)
镜头4:近景 正 男生从车后座抱起几本书,递给女生(对白)
镜头5:特写 正 两人手(男生把书把在女孩手里)
镜头6:近景 正 女生抬头表情(男生前景)
镜头7:远景 正 男生骑车走了,没回头,女生转过身看着男生离去
淡出(男生旁白)
第十一场
场景:图书馆(女生衣饰7)
人物:女主角
镜头1:远景 摇 图书馆内读书的人们
镜头2:近景 正 女生独自看书(走神)
镜头3:特写 正 笔与纸(女生在草稿上一遍又一遍写着同样的单词)
镜头4:近景 正 女生偶尔回头看看原来男生常做的座位,却空空无人,女生叹口气,趴在桌上继续写单词
画面淡出
第十二场
(女生衣饰8)
场景:图书馆 人物:女主角 学妹
镜头1:特写 正 手(学妹在整理图书)
镜头2:近景 正 学妹翻看书
镜头3:特写 正 翻看中的书,一页页,书签滑落
镜头4:特写 正 飘落的书签
镜头5:全景 正 学妹拣起书签,(远景处)女生走进画面
镜头6:近景 正 学妹抬头向女生打招呼
镜头7:近景 正 女生走近
镜头8:近景 正(背影)两个女生看书签(书签正)(对白)
镜头9:全景 推 女生顿悟,拿过书签仔细看(表情)转身
镜头10:全景 正 女生跑开,学妹叫了一声,随即意识到这是图书馆,耸了一下肩
镜头11:全景 正 女生快速在书架间寻找(镜头重复,注意方向,左右)
镜头12:近景 正 女生找到书,停下,讲书拿下
镜头13:特写 推 书名(*****)
镜头14:近景 正 女生缓缓把书抽出
镜头15:特写 正 手与书(女生把书快速翻着,找到一封信并打开)
镜头16:近景 正 女生读信(信正,女生背影)
(男生独白)(在镜头16~17)
镜头17:(男生画面片断插入,黑白或褐色)
镜头18:近景 退移(渐远)女生把书和信紧紧抱在胸前
画面淡出
第十三场
(女生服饰同第一场)
(本场需三轮车,樟树叶)
场景:校园的香樟树下
时间:黄昏
人物:女主角 男配
镜头1:全景 俯 女生仰望,接着继续前行
镜头2:近景 跟 女生遇到情侣(情侣在远景)
镜头3:特写 跟 情侣对白
镜头4:全景 正 情侣对白,走远(出镜头)(女主角在近景)
镜头5:近景 移 侧 女生怅惘慢慢前行(同镜头4机位)
镜头6:特写 正 球滚向前(远景女主角前行的脚)
镜头7:特写 正 侧 球停在女生脚下
镜头8:近景 侧 女生迟疑
镜头9:远景 正 另一个男生捡球离开
镜头10:近景 正 女生回头(看男生离开)
镜头11:远景 正 男生离去的身影
镜头12:全景 俯加升 女生抬头,樟叶飘落
第三篇:分镜头脚本
边走边向前看或向后看:跟 边走边侧着头看:移
镜号
景别
镜头运用
画面内容
时间
字幕
画外音
音效 1.近景
淡入
她躺在病床上的侧影
(慢速)我们永远
无法预期,生命的开始
与结束
特写
叠化
双手整理婚纱裙
高潮与低谷
近景
移
从病床侧面转至正面
一如往常的开始
特写
叠化
双手整理婚纱带
是否就意味着平凡无
奇的结束
特写
移
镜头逐渐转正,她躺在病床上的正面,呼吸急促8 生活赋予我们期盼。赋予我们惊喜。赋予我们。。继续战斗的力量
远景
虚化
视线模糊的感觉,转入下一场景
25‘
7.全景
淡入
烛光与紫罗兰妆点的婚礼礼堂,参加婚礼的人们的小背影8
远景
俯拍
礼堂与所有宾客的俯瞰场景
6‘
特写
切换
姐姐为她往头上插上一朵白玉兰
背景音乐:如水般流动的旋律
特写
双手拔掉手背上的输液管,鼻下的氧气管11
近景
仰拍
姐妹们为她梳理头发12
全景
平拍
她拉着姐妹们的手,眼里含着泪
13
特写
仰拍
她望着姐姐,(她坐在轮椅上)准备说出酝酿已久的话。
姐姐笑着看着她14
特写
俯拍
她满怀感激地说出了最最真诚的一句话(中间镜头切换
至姐妹笑脸一次)真的。谢谢。你们为我做的一切。
远景
虚化
虚化后温暖的橘色灯光闪闪,模糊一片3 22‘
背景音乐渐强
全景
摇+淡入
随着灯光聚焦画面逐渐明朗,镜头由上至下,回到婚礼礼堂,人们的背影2 17
全景
斜拍
人们不约而同地回头,等待新娘出场(人们的正面)2 18
中景
人们回头的背面2 19
中景
切换
他微笑地看着礼堂大门的方向2 20
特写
平拍
浅棕色大门打开,她出现在门后,缓缓抬起眼帘3 21
全景
宾客们纷纷起身2 22
远景
俯拍
从礼堂上方俯瞰,全场宾客起身迎接新娘2 23
中景
移
她微笑着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4 24
全景
跟
她的背影,人们回头注视的目光2 25
中景
切换
他的笑容,神情地注视2 26
中景
跟
她捧着花束,缓缓前行的正面3 27
中景
斜拍
她的挚友们注视她的目光3 28
近景
推
她呼吸开始困难4 29
特写
姐姐看着她,神情突然紧张起来2 全景
平拍
她重心突然不稳3 中景
他也紧张起来2近景
侧拍
她停下了脚步,深吸一口气,扶住了一旁的座椅背33
全景
宾客们紧张地回头看她2 34
中景
切换
弟弟从后走上前,扶住了她的手3
拉住我的手 35
近景
推
她和弟弟相视一笑2 36
全景
拉
弟弟搀扶着她,一步步走向红毯最前端5 来自牧师的画外音:开始主持婚礼,念祝词。背景音乐不间断 37
中景
摇
宾客们行注目礼4 38
远景
俯拍
终于,她走到了鲜花拱门前4 39
特写
推
他笑2 40
特写
切换
弟弟搀着她走上台阶 3 41
特写
弟弟把她的手交给了他1 42
近景
移
她和他相视而笑3 43
远景
俯拍
从礼堂上空俯瞰,她把捧花交给伴娘,牧师宣
读致辞,宾客坐下4 44
近景
摇
宾客们羡慕、充满爱意的目光5 45
全
推
从礼堂上空至新娘、新郎。牧师宣布新人阅读
誓词2
现在两人将
阅读誓词
83‘
背景音乐如水般流淌
近景
侧拍
她有些局促2
我没有事先准备
特写
他掷地有声地接过话(切换)她深情看着他2不,等等,我有话要说
特写
平拍
他开始宣读誓词(中途三次切换镜头到她的特写:
微笑——充盈泪水——笑中带泪,每次1秒)20 今天,是我生命开始的一天,今天,我从男孩成为男人。从今天开始,我要对你负责,对我们的未来负责,对我们婚姻中的一切负责。无论怎样,我们共同面对。我准备好了。
特写
她说“我爱你1 50
特写
他感动地笑了1 51
近景
迫不及待准备拥吻对方1 52
近景
侧拍
牧师打断“时候未到”,她转头笑看牧师,他“快一点”1 53
特写
正面相视而笑的画面,牧师宣读2 现在我宣布你们结
为夫妻
背景音乐达到高潮
特写
拥吻2 55
全景
拉
从拥吻的新人向上转到礼堂上方2 56
全景
切换 俯拍
全场宾客起立鼓掌2 57
特写
摇
她父母满含泪水的笑容2 58
特写
继续深情拥吻2 59
近景
移
宾客中的一对对情侣们深受感染,或神情对视,或
搂住对方5 60
远景
拉
镜头逐渐远离相拥的他和她,慢慢地向后撤,直至
推到红毯的远端4 44‘
第四篇:分镜头脚本
家居天地间美妙奏鸣曲
——“雅曲居”在《家居天地》中的宣传策划方案
适应居家潮流引导居家消费
满足市场需要服务万户千家
深圳电视台近期将隆重推出版块式、行业性电视专栏节目《家居天地》,深圳电视台、深圳市雄和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深圳市雄和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独家承办。《家居天地》将是深圳地区唯一的居家类电视专栏节目。家具、家电、居室装饰是栏目内容的三大块。
《家居天地》是深圳电视台今年电视节目改革的标志之一,它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从主持人到节目策划、设计、表现形式都会和以往节目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必定会在居家行业及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广泛关注。
当世界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人们对居家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室装饰及居室用品的舒适、温馨、典雅、浪漫已成为当代人追求的时尚。近年来,“雅曲居”以自身的远见卓识,不断开拓、积极进取和完善服务,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在同行中独树一帜。因此,“雅典居”应该在《家居天地》这一家居专业栏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对更好的塑造“雅典居”形象,展示“雅典居”风采,沟通“雅典居”和电视观众的情感交流,掌握市场主动权都将是意义深远的。所以,我们在《家居天地》节目策划中,真诚邀请“雅典居”加入到这一特定的氛围中来,让“雅典居”品牌发扬光大,家喻户晓。
人们常常把爱与美看成居家生活的核心,而“雅典居”正是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将来“雅典居”的电视形象定位也是以爱与美作为基调。
为了丰富多休、鲜明准确地体现“雅典居”的电视形象,我们准备在《家居天地》栏目中,为“雅典居”专门设立一个小栏目,栏目标题暂定为《雅典居奏鸣曲》,这是一个既抽象又具象,极富诗情画意的栏目标题。人们可以通过《雅典居奏鸣曲》充分感受到“雅典居”的旋律与魅力,时尚与潮流。如同一首首醉人的奏鸣曲,一幅幅精彩的油画、一杯杯甘甜的葡萄酒……
《雅典居奏鸣曲》在形式上将打破过去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的单调枯燥的表现形式,充分调动电视的一切积极因素,在节目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上做好文章。例如:通过主持人的现场介绍或是主持人与消费者的对话,通过居家设计及精美家私与音乐、故事、诗歌、小品、风光等艺术形式的结合,丰富节目色彩,提高节目的可看性,巧妙深化节目的广告示性,达到真正宣传“雅典居”的目的。
《家居天地》节目开办之初每周一期,每天播出二次,深圳电视台一、二套节目非黄金时间滚动播出。为了适应深圳人的生活节奏、起居习惯,适应电视节目全天候的收看趋势,我们将节目安排在深圳电视台一套节目每晚十一点半左右,这时正是人们忙碌了一天,晚上应酬、加班、交友等活动也已结束、静下心来看看电视、准备休息的时间。深圳电视台二套节目安排在下午股市节目开播前大约一点左右,这二个时间的安排都非常巧妙,也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家居天地》栏目以最优惠的价格进行收费。全年52期节目,36
5天,每期一分钟,每天二分钟《雅典居天天鸣曲》节目时间,共产党员730分钟时间。每天每次节目播出前,“雅殿居”作为《家居天地》栏目的特约播出单位,连同免费制作的五秒标版广告进行播放,全年共730次。这样一整套立体的专业性宣传攻势,可以做到天天有《家居天地》,《家居天地》天天有《雅典居奏鸣曲》,“雅典居”每个星期都以崭新面貌与观众见面。按正常收费全年节目制作播出费需要一百三十万元以上,现在按深圳电视台最优惠价格收取,每月只需要点。5.5万元。这只是在《深圳特区报》或《深圳商报》刊登一天半版的广告价格,而《雅典居奏鸣曲》是深圳电视台家居专业栏目365天,每天二分钟的各种宣传。
每隔半年,我们还将制作的节目录制成光盘视碟赠送给“雅典居”。既可以在各商场作自身宣传,也可以作为企业档案长期保存。
《家居天地》真诚面对客户、真诚面对观众、真诚面对社会。《家居天地》与“雅典居”家私一同迈向美好明天!
让我们共同去努力!
深圳电视台《家居天地》栏目深圳市雄和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八日
第五篇:分镜头脚本写法
分镜头脚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主要任务是根据解说词和电视文学脚本来设计相应画面,配置音乐音响,把握片子的节奏和风格等。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前期拍摄的脚本;二是后期制作的依据;三是长度和经费预算的参考。
样例:
篇 名:《潜水篇》30秒
主 题:无论你身在何处,中国移动都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镜号
景别
镜头运用
画面内容
时间
画外音 音效
全景
俯拍
平静的海面,漂荡着一艘豪华游艇。一妙龄女郎悠闲的倚在船舷上,望着远处的海水。3s
近景
切换
女郎从茶几上拿起手机,修长的手指轻盈地拨着号码,凑近耳旁倾听。
2s
中景
切换
宁静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男子在悠然的潜水,欣喜的观看着在身边游来游去的各式各样的海中生物。
2s
特写
突然从男子腰间传出的手机呼叫声,打破了海底的宁静。
1s
中景
电脑特技 周围的鱼儿都左顾右盼,嘴巴一张一翕,不停的吐着汽泡儿,好像在商量着什么似的。
2s
近景
推
鱼儿都发现了男子腰间那一闪一闪的发光的银色物体。
2s
近景
拉
男子从腰间取下手机,按下免提功能键接听来电。2 8
特写
电脑特技
鱼儿怒气冲冲地朝男子包抄过来,像离弦的箭一样从四面八方射向男子。3
中景
切换
男子发现周围的鱼都朝他冲过来,吓得连忙把手机仍了.10
特写
手机中传来女郎娇滴滴的问候声。“喂!你在海底下还好吗?我想你,快上来吧!”
近景
电脑特技
一条大鲨鱼用嘴接住手机,奋力跃出了水面,其它的鱼也相跟着纷纷跃出了水面。
大特写
切换
蔚蓝的海面上跃起一只银色的海豚,海豚在妙龄女郎面前摆了个优美的“S”型舞姿。
特写
淡出
舞姿定格,蓝底白纹的中国移动标志从舞姿中突现出来。
镜号:即镜头顺序号,按电视教材的镜头先后顺序,用数字标出。它可作为某一镜头的代号。
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它代表在不同距离观看被拍摄的对象。能根据要求反映对象的整体或突出局部。
镜头运用:包括有摄像机拍摄时镜头的运动技巧,如推、拉、摇、移、跟等,以及镜头画面的组合技巧,还有仰拍、俯拍、平拍等。
画面内容:用文字阐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为了阐述方便,推、拉、摇、移、跟筹拍摄技巧也在这一栏中与具体画面结合在一起加以说明。
时间:指镜头画面的时间,表示该镜头的长短,一般时间是以秒去标明。
音响效果:在相应的镜头标明使用的效果声。
音乐:注明音乐的内容及起止位置。
标准格式为:
序号
景别
镜头运动
画面
台词
音乐或音响
电视广告文案的表现特殊性
(一)特殊的形式
电视广告文案是广告文案在电视广告中的特殊形式。由于电视广告文案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运用一般的语言文字符号外,还必须掌握影视语言,运用蒙太奇思维,按镜头顺序进行构思,这颇似电影文学剧本的写作,因而又被称为电视广告脚本。
电视广告的各种构成要素:素材、主题、艺术形式、表现手段以及解说词等,都是广告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必须首先通过电视广告脚本的写作体现出来,从而使电视广告文案显示出有别于其他广告文案的特殊性。
(二)特殊的性质
电视广告脚本是电视广告创意的文字表达,是体现广告主题,塑造广告形象,传播广告信息内容的语言文字说明,是广告创意的具体体现,因而,它是现代广告文案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它又与报刊等平面广告文案的性质有明显的区别:它并不直接与受众见面,因为它不是广告作品的最后形式。只不过是为导演进行再创作提供的详细计划、文字说明或蓝图,是电视广告作品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未来广告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视广告脚本包括既相连接,又各自独立的两种类型:一是文学脚本,二是分镜头脚本。文学脚本是分镜头脚本的基础;分镜头脚本是对文学脚本的分切与再创作。前者由文案撰写者(编剧)撰写,后者由导演完成。
(三)特殊的语言--影视语言 影视语言不仅是电视广告的信息传达手段,也是电视广告形象得以形成、体现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因而它是电视广告的基础和生命。
1.影视语言的特点
(1)具象性、直观性。它总是以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传递信息。(2)运动性、现实性。摄影机具有客观地记录现实的作用和“物质现实的复原”功能,因而影视画面的基本特征是“活动照相性”,可以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实感。
(3)民族性、世界性。影视语言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而且是一门世界性语言,可以成为各国人民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工具。
2.影视语言的构成
主要由以下三部分要素构成: 一是视觉部分,包括屏幕画面和字幕; 二是听觉部分,包括有声语言、音乐和音响; 三是文法句法--蒙太奇(镜头剪辑技巧)。电视广告文案的写作注意
电视广告所独具的蒙太奇思维和影视语言,决定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的写作既要遵循广告文案写作的一般规律,又必须掌握电视广告脚本创作的特殊规律。具体要求是:
(一)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的写作,必须首先分析研究相关资料,明确广告定位,确定广告主题。在主题的统帅下,构思广告形象,确定表现形式和技巧。
(二)电视广告文案的写作,必须运用蒙太奇思维,用镜头进行叙事。语言要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易化为视觉形象。
(三)按镜头段落为序,运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个个广告画面,必须时时考虑时间的限制。因为电视广告是以秒为计算单位的,每个画面的叙述都要有时间概念。镜头不能太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出所要传达的内容。
(四)电视广告是以视觉形象为主,通过视听结合来传播信息内容的,因此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的写作必须做到声音与画面的和谐,即广告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声画对位”。
(五)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的写作,应充分运用感性诉求方式,调动受众的参与意识,引导受众产生正面的“连带效应”。为达此目的,脚本必须写得生动、形象,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具有艺术感染力。这是电视广告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六)写好电视广告解说词,也称广告词或广告语。它的构思与设计,将决定电视广告的成败。
1.广告词的种类:包括画外音解说、人物独白、人物之间的对话、歌曲和字幕等等。每一则电视广告,可根据创意和主题的需要,只取其中一、二类,不一定包罗万象,贪多求全。
2.广告词的作用:弥补画面的不足,即用听觉来补充视觉不易表达的内容;揭示和深化主题;进一步强化品牌或信息内容。
⒊ 广告词的写作要求有以下几点:
⑴写好人物独白和对话,它的重要特征是偏重于“说”,要求生活化、朴素、自然、流畅,体现口头语言特征。
⑵对于旁白或画外音解说,可以是娓娓道来的叙说,或者抒情味较浓重的朗诵形式,也可以是逻辑严密、夹叙夹议的理论说道。
⑶以字幕形式出现的广告词要体现书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特征,并符合电视画面构图的美学原则,具备简洁、均衡、对仗、工整的特征。
⑷重点写好广告词中的标语口号,要求尽量简短,具备容易记忆、流传、口语化及语言对仗,合辙押韵等特点。
目前,电视广告片的各种常规时段有5秒、10秒、15秒、30秒、60秒等。我们在选择电视广告文案的表现形式时,不仅要依据广告策略、广告信息内容、广告目标受众等情况,而且还要与时段的选择产生对应。
⒈ 一般情况下,5秒时段的电视广告片,其目的通常是为了加深受众对广告信息的印象,强化受众对广告主体特定形象的记忆。因此,一般采用瞬间印象体的表现形式。以一闪而过,却具有某种冲击力的画面,与简洁凝练的广告语相结合,来表现企业形象或品牌个性。如“乘红河雄风,破世纪风浪”、“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金利来,男人的世界”、“一品梅,芳香满人间”、“好空调,格力造”等。
⒉ 10秒和15秒时段的电视广告片,其广告目的是要在短时间内,对广告信息作单一的、富于特色的传播,突出企业形象或品牌个性,或独具的“卖点”。因此,适合采用名人推荐体、动画体、新闻体,以及悬念体、简单的生活情景体等表现形式。如李媛媛作的“朴欣口服液”广告,赵本山作的“泻痢停”广告等,都曾由30秒的长广告片中剪辑过15秒的广告片。
⒊ 30秒时段的电视广告片,可以从多角度表现产品的功能、利益点。适于采用名人推荐体、消费者证言体、示范比较体、生活情景体、以及简短的广告歌曲形式等。如“盖中盖”广告、“朴雪口服液”广告、“齐力洁”广告、“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孔府家酒”广告、“沱牌曲酒”广告等。
⒋ 60秒时段的电视广告片,可以表现更丰富的广告内容。可以采用广告歌曲体、生活情景体、消费者证言体、示范比较体等较为完整的表现形式。镜头的语法: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
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
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
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