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学森爱国演讲稿
钱学森爱国演讲稿(精选多篇)
关于钱学森的演讲稿
上下五千年,英雄千千万!从十二世纪的民族英雄岳飞,到反抗帝国主义,开展禁烟运动,壮我中华的林则徐;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壮丽诗篇的文天祥,到抗战中壮烈殉国的张自忠、杨靖宇将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优秀的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民族的独立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个为了我们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我们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爱国者,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钱学森是浙江杭州人,上海交大毕业后,来到了美国求学。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在美十五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声誉远扬,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丰厚的物质生活,优越的科研条件留不住他的心!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钱学森内心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开始准备回国的梦想。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钱学森与其他中国人一样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监视和盘查。美国人吊销了他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剥夺了他继续进行技术研究的资格。
1950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径直来到海军部次长金布尔的办公室。
金布尔完全懂得钱学森的价值,出于对共产党的敌对情绪,他绝不情愿让这位稀世之才为中国所用。金布尔见说服无望,便给联邦调查局打电话,气急
败坏地说:“钱学森知道得太多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部队!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走!”他竟丧心病狂地叫嚷:“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绝不让他离开美国!”
1955年10月8日上午,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踏上了罗湖桥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激动得大声欢呼:“我们终于回来了!”
从此,他开始了他全新的事业。火箭、导弹成了他为祖国工作的重心。
1960年,在戈壁滩的大漠中,“东风1号”导弹发射成功,1962年 “东风2号”的中程导弹研制完成。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两弹结合”首次试飞一举成功!1970年,负载“东方红1号”卫星的火箭腾空而起,《东方红》的声音响彻了宇宙,传遍了世界!
1991年,80高龄的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只是沧海一
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我的祖国和人民。”
中华民族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他们开
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青少年从自身做起,把智慧献给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谢谢大家!
钱学森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认识到,科学工作往往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而这正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即形象思维。他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因为创新才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
魂。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三班的许家畅。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钱学森一片丹心向祖国》。
大家都知道钱学森爷爷吧,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在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期间,钱学森爷爷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国外给他很丰厚的待遇,可是,他 一心想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爷爷回国的愿望更强烈了 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他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钱学森爷爷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大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爷爷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1955年,归心似箭的钱学森爷爷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在周恩来
总理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
同学们,听着钱学森爷爷的事迹,我们不为之感动吗?他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宁愿回到祖国艰难的钻研,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导弹科技研究,将一生献给了我们的祖国。如今,钱学森爷爷已经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行。同学们,我们是当代的小学生,十年以后,祖国发展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钱
学森爷爷的精神,时刻谨记爱国,为国奉献的精神,让我们以前辈为榜样,刻苦学习,长大后好好报效我们的祖国吧!
谢谢大家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
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他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在起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1955年8月,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钱学森的爱国言行,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钱学森回来了》。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钱”,他们是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
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大家好:
我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导弹之父──钱学森》。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钱”,他们是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
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
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钱学森只不过是要回国,美国人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那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钱学森是个人才,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为中国服务,很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就是:我
们美国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得到。于是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准让钱学森全家离开美国。美国海关果然禁止钱学森回国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如果不是钱学森的老师和校友大力帮助,恐怕他是难以得到自由的。但那以后,钱学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务的监
视,不许他离开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为了回国钱学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啊!然而,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强烈了。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烟纸上写了一封信,并顺利的转到了周总理的手里。1955年
中美大使级会谈进行,中国大使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终于乘坐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离开了洛杉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爱国—钱学森
钱学森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年级班今天我给大家演讲一个关于爱国的故事,新中国时期为我们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钱学森科学家。
祖国的历史长河里,有这么一位英雄,“他姓钱,却不爱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毅然选择回归当时几乎一穷二白的祖国,希望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开创祖国的航天路,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人攀登。他就是钱学森——“中国的导弹之父”、“火箭之父”、“导弹之王”钱学森”!钱学森爷爷1911年出生在上海,36岁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钱学森内心激动的难以平静,他对周围的人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要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但是,他的回国计划受到了美国政府严重的阻挠。为了留下他为美国效力,他们竟无理地监视和软禁了他5年。钱学森爷爷没有屈服,他偷偷写信托人带回中国。终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他冲破了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钱学森跟所有科技人员一样,吃粗粮、睡帐篷,摸爬翻滚在风沙弥漫的戈壁滩,火箭、导弹成了他为祖国工作的重心。在他的努力下,东风1号、东风2号导弹发射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东方红”卫星腾空而起,“东方红”的声音响彻了宇宙,震惊了世界!
同学们,钱学森爷爷不仅是科学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和无数的爱国者一样,把祖国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用满腔的挚诚书写了忠贞爱国的感人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也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从小树立爱国精神,勤奋学习,将来也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谢谢大家!
第三篇:爱国英雄钱学森
爱国英雄钱学森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要讲的故事是:爱国英雄钱学森。
1950年5月的一天,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年轻的中国人。
“次长先生,我来向您辞行,我已准备动身回国了。”年轻人彬彬有礼地说。
“钱学森先生?这是为什么呢?”金布尔不解地问“这世界上,只有美国才能为你提供这样优越的科研条件和报酬呀。” “像你这样的人才只有在美国才有用武之地!”
来人就是钱学森,大学毕业后从上海来到美国学习。36岁时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钱学森却始终思念着自己的祖国。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他内心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对周围的人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要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但是,他的回国计划受到了美国政府严重的阻挠。为了留下他为美国效力,他们在机场拦住了钱学森,还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不许他离开他所居住的洛杉矶。海军次长金布尔甚至丧心病狂地叫嚷:“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绝不让他离开美国!” 无端的阻挠并没有浇灭钱学森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他坚持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还偷偷把信写在了一张小香烟纸上,托人带回中国请求帮助。
终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1955年的8月,44岁的钱学森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钱学森跟所有科技人员一样,吃粗粮、睡帐篷,摸爬翻滚在风沙弥漫的戈壁滩。他开创了祖国的航天路,为“东风1号、2号”导弹的研制成功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导弹之王”、“火箭之父”!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同学们,钱学森爷爷在国外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毅然选择回归当时几乎一穷二白的祖国。“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用满腔的挚诚书写了一章忠贞爱国的感人诗篇。——他,是一个多么不折不扣的爱国英雄啊!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钱学森爱国故事有哪些
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下面然后小编整理的钱学森爱国故事,欢迎来参考!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一):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他们都然后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时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十分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但然后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明白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然后,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然后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之后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此时准备随时启程。之后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最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来,此刻最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二):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然后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然后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然后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然后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然后“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然后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能够放下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下祖国。我就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回到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然后”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然后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然后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一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状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能够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状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到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到祖国。此刻,我最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然后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下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这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三):
钱学森以前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然后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然后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以前留学日本学校,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以前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打败了所有的同学,包括之后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最高荣誉、裕仁御赐的樱花宝刀。在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然后在老老实实地按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后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然后婚姻,还有一件然后专业选取。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然后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以前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5个女儿。他明白钱学森然后钱家独子,而且没有结婚,于然后有意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齐回到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迫害的日子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相互扶持。
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前,父亲钱均对儿子选取航空科学专业十分反对。钱均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还然后将飞机研制好才然后当务之急。但然后钱学森却坚持认为,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西方一大截,只有从航空理论基础上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赶超西方。父子俩人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出现了争执。
蒋百里先生听说钱家父子二人的争持后,便去当和事佬,他向钱均仔细介绍了西方航空行业的发展,跟他说航空工业然后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产业,工程实践然后要跟着理论走的,没有理论,任何实践都然后空话。蒋百里的话让钱均茅塞顿开,钱均最后不再阻挠儿子学习航空理论。
钱学森回忆往事的时候,对岳父为自己说服了父亲很然后感激,同时也感谢蒋百里将女儿交给他,给他一个好妻子。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四):
钱学森的一生,可谓然后历经风雨。他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被人宰割的时代。他然后中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的爱婿。钱学森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国,他先然后赴美留学’求取知识,等到归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强行扣留。兜兜转转数年,他最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建设,在二战中立下赫赫功勋,也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的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
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
晚清的中国然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个性然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然后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钱学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此刻然后豺狼当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
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五):
1949年5月20日和1949年5月14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负责人葛庭燧、曹日昌教授分别写信,他们劝说钱学森回国参加祖国战后建设。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下定主意,立誓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1950年7月,钱学森准备将整理好的八百公斤的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但遭到美国移民当局的强行拘留,并扣押了所有的资料和书籍。美国海军部高级次长表示:“钱学森参加了美国很多机密科研机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步兵师,我宁可将这家伙击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钱学森在美国遭到强行拘留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丨国内多位科学家纷纷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太过极端。新中国公开指责美国在违反个人意愿的状况下强行扣押钱学森,这然后完全不贴合美国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等口号。
中国为了让钱学森早日回国,也在时时刻刻地想着法子。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能够释放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美国十一名高级将领,为了表示诚意,中国会先释放4名美国的王牌飞行员。然而,美国坚持不让步,声称并没有证据表示钱学森想要回国。
就在谈判无以为继的时候,全国人大副常委陈叔通忽然收到钱学森的来信,信中的资料然后要求祖国帮忙他回国。原先钱学森透过美国的报纸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陈叔通’而陈叔通正然后他父亲钱均的好朋友,于然后便决定给他写信。钱学森先然后摆脱美国特务的监督,在写给比利时的亲戚家书的夹层中留下了这封写给陈叔通的信件。
陈叔通接到信后,立刻将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以此作为美国当局扣留钱学森的铁证,美国只得以“驱逐犯人”的名义放钱学森先生归国。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先生最后得偿夙愿,携带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当年10月8日,钱学森先生最后回到中国广州。
但然后,对于美国政府以驱逐罪犯的名义将他放回,钱学森异常愤恨,他坚决表示,如果美国不就此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再去美国。果然,在钱学森回国后的生命中,他再也没有前往美国了。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六):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在毕业后的实习期间,钱学森充分地感觉到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当时的中国,在历经了百余年的贫弱之后,中国人在国外留学,被欧美列强国家的人极端的轻蔑,中国人饱受美国人的歧视。
1936年10月,钱学森进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美国籍匈牙利人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师生二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科研研究中,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的冯卡门先生然后刚刚兴起的航空科学中的顶尖科学家,然后动力学上的教授。初次和钱学森见面的冯卡门对这位仪表庄重的年轻人倍加赞许。他提出了很多问题,但然后都被才思敏捷的钱学森回答出来。之后的几年中,钱学森先后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博士等学位,并成为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
40年代初,钱学森和另一个航空科学家马林纳合力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这一论文成为美国研制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停息后,国内解放战争也在节节胜利,钱学森先生意识到民族解放、复兴在即,他决定要回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但然后归国路途确实然后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艰难。
1950年,因为怀疑钱学森然后美国共产党员,美国取消了他参加机密研究机构的资格。钱学森以此为契机,用回国探亲这个理由准备回到阔别许久的祖国。正当他要动身的时候,却被美国移民当局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万五千元美金保释出来。但此后,美国屡次阻扰他回国,钱学森遭到了美国当局长达五年的扣留和迫害。
据钱学森晚年时候的讲述,在美国羁绊的五年中,他时刻不忘回国,每一天都在准备着行李。由于美国政府的刻意压制,家中的生活条件很差,还要经常搬家。好在妻子蒋英贤良淑德,抚慰了他那寂寥无助的心。妻子蒋英毅然辞退家中所有的女佣,一个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
在这五年当中,钱学森先生并没有放下回国的打算,他在美国加州学院任副教授,在教书之余,不忘继续研究自己的学术,并在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更然后引起了行业领域的轰动。
第五篇:有关钱学森爱国的故事
导语: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有关钱学森爱国的故事,欢迎借鉴!
热血铸春秋 殷殷报国魂
202_年2月5日,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蒋英在301医院逝世,走完了她93年的精彩人生。蒋英这个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不仅因为她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三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中国杰出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更因为她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和钱学森相濡以沫的婚姻一直被人们称道,她的离去让人们感叹。在缅怀蒋英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钱学森这位已故科学家的深切追思……
“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这是小学语文教材《钱学森》一文中对半个多世纪前钱学森返国的一段描述。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笔者对钱学森的认识也是始于课堂。孩提时代听着老师讲述他冲破阻碍毅然回国的事迹,满怀钦佩之情。
长大后,涉猎书籍,对钱学森知之更多,更是肃然起敬。“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他的丰功伟绩让世人瞩目。作为科学家,钱学森感动了整个中国。这不仅仅是是因他成就斐然、贡献卓越,更是因为他的博大胸襟和爱国情愫。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2_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个人,用怎样的成就照亮一段历史?以怎样的力量感动一个民族?让我们走近钱学森,再次追忆一段光辉的历史,体会钱学森带给我们的感动。
时间定格在1955年9月17日,洛杉矶港口,一艘名为“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轮船正在启航。
当船渐渐离开港口驶向大海时,站在甲板上的一个人长长地出了口气,他终于带着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踏上了返回祖国的归途。而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煎熬了五年。
他的离开震惊了美国军界和科学界,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在9月17号这天,并没有到码头上送行,但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而在中国,很多人为了这一天等了很久,他的归来,牵动着中国政府,也让整个中国欣喜异常。这个人就是钱学森。
他的离开为什么能让美国紧张、中国欣喜、世界瞩目?
让我们把时间倒转回1950年。这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名叫钱学森的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钱学森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说:“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中国。”
此时,钱学森已经是美国麻省理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主任,已经成为颇具国际声望的科学家。美国国防部认为钱学森太有价值了,因此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回国。于是莫须有的罪名接踵而至,钱学森被捕入狱,度过了14天炼狱般的生活。
后来,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当局不得不将钱学森释放,但仍对其行动进行监视和限制。出狱后的钱学森仍无人身自由,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联邦调查局和移民局为查清钱学森是否是共产党员,还多次举行所谓的“听证会”。检察官在一连串例行提问后,突然问钱学森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
钱学森略作思考,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心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敌视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检察官穷追不舍,“你现在要求回中国大陆,那么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共产党政权吗?”钱学森毫不示弱,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
面对美方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削弱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国的信念。因为他一直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回到祖国。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全家人一夕三惊,经常搬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也就在这期间,钱学森完成了30万字的《工程控制论》一书,一举奠定了他作为工程控制论开山鼻祖的历史地位。
1955年9月17日,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这一天钱学森心情很好,他说:“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我已经被美国政府刻意地延误了我回祖国的时间,个中原因,建议你们去问美国当局。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科学创新 功照千秋
有人说,如果没有钱学森当年的回国,就不可能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天。回国后,从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到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从参与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到直接领导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发展规划……钱学森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
“为中国人争气”,这是钱学森的追求。为国争光,则是钱学森的信念。当年,陈赓将军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热血铸春秋 殷殷报国魂
当饭都吃不饱的中国宣布“要搞人造卫星”时,被西方讥笑为“妄想一步登天”。但是横空出世的“两弹一星”,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一位老科学家说:“在新中国科学界,钱学森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没有他,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会延迟若干年。”
在钱学森的科学生涯中,还有一门学科成就了他非凡卓越的一生,那就是艺术。
钱学森年轻时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乐曲,还学过钢琴和管弦乐,对我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有极大的兴趣。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航空学会和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艺术与科学协会。数十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钱学森感慨万千:“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听说他爱好绘画、音乐等,也很欣赏他的“不务正业”,认为这些才华很重要。
“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有帮助,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钱学森常说,“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
宁静致远大师风范
“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这是钱学森的心声,也是他人生境界的写照。回国后,钱学森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对这些官位,他的态度是:“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翻开钱学森的履历表,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的“官”越当越小。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时,钱学森就是院长,后来,他主动要求当副院长。他曾经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来,请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