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光芬老师先进事迹
陈光芬老师优秀先进事迹材料
陈光芬老师自1994年8月到我校任教至今,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工作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该老师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是我校的一名骨干教师。多年来一直担任英语教学工作,所教学生全面发展。
一、锐意进取,不断超越。该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我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工作期间,既教书又育人,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该教师能不断坚持在职进修学习,如202_年1月10日取得在毕节学院参加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习的大专毕业证书;在202_年9月生机镇中心校组织的师生书画大赛中指导学生荣获学生组绘画一等奖;202_年11月20日取得毕节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合格证;202_年10月2日取得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结业证书;202_年1月10日取得在贵州师范学院参加教育学专业学习的本科毕业证书;202_年7月22日至24日参加七星关区教育局组织的暑期英语培训;202_年8月参加“国培计划(202_)”--贵州省骨干教师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毕节)项目(小学语文学科)培训。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作为一名教师,她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经常翻阅各种书籍等。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她则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学生上,她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养。
陈光芬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她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特别是今年,她勇挑重担,除了担任自己的教学工作任务,又担任七年级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她从无怨言,默默工作,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该教师就是这样一位默默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令家长欢心领导放心的优秀教师。
第二篇:陈粹芬
陈粹芬
陈粹芬 编辑词条陈粹芬,孙中山的二夫人。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陈粹芬
别名 瑞芬,四姑
出生地 中国香港原名 香菱
祖籍
中国福建省同安
身份
孙中山的侧室目录 基本介绍 2 革命传奇 出走与回归基本介绍 编辑本段 陈粹芬
陈粹芬,原籍福建厦门同安,1873年出生于香港新界的屯门,因排行老四,故人称陈四姑,她原名香菱,又名瑞芬。革命传奇 编辑本段
1883年底,孙中山与同乡好友陆皓东一起在香港受洗成为基督徒,教名为“日新”,后来又改为“逸仙”。
1884年5月26日,18岁的孙中山与17岁的卢慕贞结婚。
1891年3月27日,26岁的香港西医书院四年级学生孙中山,与40多名教友在香港创立少年会,并设立“培道书室”。孙中山在署名孙日新的《教友少年会纪事》中介绍说,“道之不可无培也”,之所以要设立“培道书室”,是因为“每见教中子弟与恶少交游,以致流入邪途而不悟”。
这一年的10月20日,卢慕贞为孙中山生育了长子孙科。同样是在这一年,孙中山经香港西医书院同学陈少白介绍,与19岁的教友陈粹芬在屯门基督教堂(美国纪慎会)相识并开始同居。父母双亡的陈粹芬,在此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追随比自己大7岁的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成为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第一位革命情侣。但是,孙中山与陈粹芬的婚外同居,确实是违背了基督教所提倡的一夫一妻制。
1900年8月21日,也就是日本明治三十三年8月22日,神奈川县报送日本外务省的密报中提到,孙中山当天晚上与住在山下町的张能之、黎焕墀、谭发、赵峄琴以及“孙的妾(日本人)”一起,在横滨市相生町二丁目嘉以古餐馆参加送别宴会。在场的中国人当场筹资300日元,交给孙中山充当革命经费,孙中山于第二天便离开横滨前往上海。
孙中山在日本流亡期间所娶的多名日本籍妻妾中,留下姓名的只有两位。一个是出生于1888年的大月薰。1898年,孙中山在日本横滨初次见到大月薰时,她才刚满10周岁。孙中山向大月薰的父母求婚时,对方以女儿年龄太小为由加以拒绝。1903年,38岁的孙中山与16岁的大月薰结婚。婚后不久,孙中山离开日本前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宣传革命。1905年,孙中山回到日本看望大月薰并参与组织同盟会。1906年,大月薰生育了孙中山的女儿宫川富美子。1907年3月4日,孙中山收取日本政府7000元赠款离开横滨,从此再没有回到大月薰的身边。大月薰此后两次改嫁,宫川富美子从小被送给另一个家庭收养抚育。在与大月薰结婚生育期间,孙中山还与日本横滨一位名叫浅田春的少女保持着情爱关系。
关于孙中山的革命情侣陈粹芬,宫崎寅藏的夫人宫崎褪子在《我对辛亥革命的回忆》中,曾经有过十分传神的叙述:宫崎寅藏的哥哥宫崎民藏一边称赞陈粹芬一边对宫崎褪子说,“在照顾孙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国妇女同志,真是个女杰。她那用长筷子、张着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饭的样子,革命家的女性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大事。你看她声音之大,应该向她看齐才对。”
1936年3月20日,《逸经》第2期刊登冯自由的回忆文章,其中谈到孙中山“颇精于三十年前盛行之广东天九牌,乙巳以前居横滨时,每与陈四姑(名香菱)、张能之夫妇玩之”。
这里的“乙巳”,指的是孙中山一边在日本参与组织同盟会,一边让大月薰怀上女儿宫川富美子的1905年。“陈四姑”就是原名香菱,又名瑞芬,在自己家中排行第四的陈粹芬。
1945年,冯自由的《革命逸史》第三集出版,书前有同盟会元老刘成禺题诗十首,其中第八首写道:“望门投宿宅能之,亡命何曾见细儿。只有香菱贤国妪,能飘白发说微时。”
冯自由在为该诗所写的注解中介绍说:“横滨日本邮船会社华经理张果字能之,与总理有通家之好。陈夫人瑞芬原名香菱,曾寄居张宅一年。总理居日本及越南南洋时,陈夫人恒为往来同志洗衣供食,辛勤备至,同志咸称其贤。”
1907年12月1日,黄明堂、李佑卿、何伍等人的会党武装,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遥控指挥下,在广西镇南关发动起义,攻占镇北、镇南、镇中三个炮台。孙中山得到报告后,于3日早晨告别伴随他从横滨来到越南河内的陈粹芬,率领黄兴、胡汉民、胡毅生、卢伯琅、张翼枢,以及日本人池亨吉、法国炮兵大尉D氏,在随从卫队的保护下奔赴前线,于当天晚上9时抵达镇北炮台。孙中山在炮台上亲自为伤员包扎并且亲自发炮,当场表示自己反对清政府20多年,这是他第一次亲自炮击清政府的军队。在此期间,被革命同志亲切地称呼为“陈四姑”的陈粹芬,依然是经常为革命同志洗衣做饭、辛苦操劳。
1949年,刘成禺在收入《世载堂杂忆》的《翠亨村获得珍贵史料》中,再一次谈到时年75岁的陈粹芬。大意是说抗日战争以来,陈粹芬先在澳门居住,之后到时任中山县县长的女婿孙乾家里养老。她听说刘成禺到了中山县城石岐镇,便很高兴地表示说:“我已经与刘成禺有40年没有见面了,没有想到他还活在人间啊?”
刘成禺登门拜访时,两个人回忆起40多年前流亡海外的情景,陈粹芬感慨道:“我未做饭与汝等吃,已四十八年矣。今日重逢,下午请吃饭。”
于是,陈粹芬亲自派送写着“孙陈粹芬”的大红帖,并且表示说:“如今已经不像当年在横滨街头随意买菜了,请人吃饭应该讲究排场格调了。”
刘成禺当天下午再次来到孙乾家里时,陈粹芬老太太站在门口招呼说:“我们这些人过了50年都还活着,回忆当年亡命受苦,简直就是大梦一场,不可不留下一个纪念。”
接下来,宾主一起请人拍摄了一张合影照片才各自就座。
据刘成禺介绍,陈粹芬在与他畅谈过程中,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特别谈到发生于1900年10月的惠州起义:
“陈老太太为言革命时期惠州之役。香港李纪堂、梁慕光等商议在惠州起事,军械皆由海员公会海员秘密输运,经日本邮船与美国、高丽等邮船运来者最多,以横滨为居中策应,视情势如何,在横滨定行止。陈老太太任来往船只起落密件之责,故横滨邮船一到,老太太即往接船,以港方确实消息,转告密运枪械之海员。日本因妇女上下,毫未注意。及事败,梁慕光来横滨,盛称陈老太太英勇不已。老太太曰:我当时传递书简,并不害怕,大家拼命做去,总有办法。” 出走与回归 编辑本段
孙中山在男女情爱方面严格遵守基督教一夫一妻的规定,是他与宋庆龄结婚之后的事情。1918年10月17日,他在写给远在英国的恩师康德黎的书信中表示说:
“从您最近的来信,我发觉您还没有获悉三年前我在东京第二次结婚的消息。……我的前妻不喜欢外出,因而在我流亡的日子里,她从未有在国外陪伴过我。她需要和她的母亲定居在一起,并老是劝说我按照旧风俗再娶一个妻子。但我所爱的女子是一位现代的女性,她不能容忍这样的地位,而我自己又离不开她。这样一来,除了同我的前妻协议离婚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假如“按照旧风俗再娶一个妻子”算是结婚的话,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显然不是他的第二次结婚。1910年12月10日,前往欧洲宣传革命的孙中山,在从埃及苏伊士运河写给女儿孙娗、孙婉的家信中写道:
“爱女、婉收看:父今晚行到第四个埠,即苏彝士运河,再六日便到步矣,可告两母亲知之也。”
这里所说的两母亲,指的是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卢慕贞,以及与卢慕贞一起住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的陈粹芬。由此可知,孙中山当年是承认陈粹芬为自己“按照旧风俗再娶”的第二房妻子的。
1936年,73岁的旧金山洪门致公堂总理黄三德,在他所口述的《洪门革命史》中,既详细叙述了孙中山与洪门会党之间的多年恩怨,也谈到了孙中山对于革命情侣陈粹芬的舍弃出让。据黄三德介绍,他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从上海来到澳门,与孙中山的同乡好友杨鹤龄结伴去拜访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杨鹤龄走到孙家门口时借故离开,孙眉见到老朋友来访,热情地杀鸡买酒予以款待。卢慕贞、陈粹芬当时与孙眉全家一起居住在澳门风顺堂4号。在同桌吃饭的过程中,卢慕贞询问黄三德道:“阿科个老豆与宋女士一步不离,你知他行径如何?” 黄三德不觉大笑,回答说:“宋女士与阿科老豆在上海文明结婚(此宋女士指大宋,不是二宋),铁路总办署人人皆知,你两大小因何不知?”
陈粹芬插话说:“我早话两人古灵精怪,你不信,你出入时,她扶掖你而行,叫亚妈,亚妈,你作她好心吗,你作她好货吗?”
卢夫人听了叹息道:“无怪我大女临死,怨亚爸行为不好。”
孙眉接下来告诉黄三德说:“中山与我同胞,你与中山共患难十余年,如三兄弟一样,不妨讲真话。你在席上,看见中山妾侍,好唔好,一表人才,中山娶她十余年,昔年在镇南关起事,失败,走出安南河内,做伙头,煮饭于众弟兄食,洗衣裳,换尽艰苦,今中山做大总统,听宋女士枕头鬼说话,要弃其妾侍,中山写信来,叫我将其妾侍送与杨鹤龄,中山再送一万元与杨鹤龄,我可将中山原信与你看,你话中山成人吗。中山不要面子,我要面子,既然有一万元送妾侍与人,何不将一万元交亚哥,养?过世,你话中山应打靶唔应打靶。”
黄三德笔下的“大宋”,指的是孙中山的前任私人秘书宋霭龄。“二宋”指的是继姐姐宋霭龄之后担任孙中山的私人秘书进而与孙中山正式结婚的宋庆龄。孙中山的大女儿孙,于1913年6月在澳门病逝。她所说的“行为不好”,指的是孙中山与私人秘书宋蔼龄之间未婚同居的“文明结婚”。
杨鹤龄186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比孙中山小两岁。1895年加入兴中会,在港澳一带协助孙中山开展反清宣传、筹募起义经费。1919年5月16日,杨鹤龄致函远在上海的孙中山求职。孙中山批答他日后假如有用人之地,必不忘故人。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于同年9月14日任命杨鹤龄为总统府顾问。1923年4月4日,又改任杨鹤龄为“港澳特务调查员”。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后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42岁的陈粹芬主动选择离开孙家出走南洋,并且在南洋抱养苏氏华侨的幼婴作为养女,取名孙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粹芬应时任行政院长的孙科邀请,带着孙容入住孙科的广州家中。在此后的5年间,她悉心照料孙科的儿子孙治平和孙治强,使得他们先后考取大学。1936年蒋介石南下广州期间,为答谢陈粹芬早年的革命贡献,亲自委托司法院长居正致送养老金10万元。
1937年,陈粹芬的养女孙容与孙眉的第二个孙子孙乾相爱。考虑到两个年轻人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孙科建议孙容恢复原姓改名为苏仲英,然后与孙乾远赴意大利留学结婚。有了孙乾与苏仲英之间的这桩婚姻,陈粹芬像大部分从一而终的中国传统女性那样,取得了生是孙家人、死是孙家鬼的正统待遇。
1960年,陈粹芬在香港去世。1986年,陈粹芬的女婿孙乾到香港收拾岳母陈粹芬与妻子苏仲英的遗物,改葬陈粹芬遗骨于中山县翠亨村孙氏家族墓地之内。墓碑上写道:孙陈粹芬夫人之墓,婿孙乾率外孙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建立。
在《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中,关于孙中山的婚姻情况是这样叙述的:元配卢慕贞(1885年结婚,1915年离婚)享寿八十六岁。侧室陈粹芬(1891年开始与孙中山同居,1912年秋离开孙中山)享寿八十九岁。妣宋庆龄(1915年22岁的宋与49岁的孙中山结婚)享寿八十九岁。词条标签: 人物 孙中山 孙中山家族 辛亥革命 陈粹芬 黄花岗起义
第三篇:陈威光老师作品赏析
讷言敏行:陈威光篆刻艺术
陈威光,号讷庐,1959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现就职于山东省委办公厅。1979年始学书法篆刻,师从陈梗桥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陈威光老师篆刻作品
已逾天命之年的陈威光老师,在书画圈里早已声名斐然而且口碑甚佳,这当然是由于他的人品艺品。早在1983年由《书法》杂志举办的首届全国篆刻评比中,他就与陈左黄、苏白等老一辈书法篆刻大家共同获奖。他师从著名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与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陈梗桥先生将近三十年。
书法家陈威光老师作品——《静水流深》
陈威光老师的书法篆刻风格简静雍穆,艺如其人。愚因额其斋曰“讷庐”,在同好雅集或为社会服务时,寡言少语的他只是安静地写字儿,且成功率高,这缘于他的心静,也得益于他的日日不废临池奏刀之功所奠定的扎实的基本功。故其作品被广泛流布典藏出版。
书法家陈威光老师作品——元好问《山居杂诗六首之一》 瘦竹藤斜挂,幽花草乱生。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陈威光老师以行草书见长,他在临习古代法帖的基础上广收博蓄,精蕴内敛化为己出,我们可在他信手而书的作品里看到许多帖学的成分,结体允当,字形讲究,笔法从容自然,从不刻意作态。他的入笔无虚尖有变化,中段自然从容,结尾收束妥帖,整幅作品常常一气呵成,极类所谓“一笔书”。偶以长线调节布局,对线性线形的和谐变化、水墨关系的干湿浓淡以及章法布局的开阖变化都有独到的诠释。矩度谨严的他自赏的却是微醺之际一挥而就的大草,因为神思飞扬,逸出惯常手法而产生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他是个中规中矩的人,却努力在规范之中突破既成的习惯手法,以寻求更能抒发个人情志与书法内容的艺术表现形式。
书法家陈威光篆刻作品
陈威光的篆刻艺术也是备受人们的推崇。浸淫此道三十多年,因此,他在古代印章的临习篆刻上所下的功夫是不言而喻的。可贵的是,他始终在传统的学习继承中努力发掘新的艺术语言,以形成自己独有的篆刻风格。他早期的作品注重古玺形式的创作,尤其擅长细朱文。他的古玺小印在些微的空间里营造意象,刀法简净,线条凝劲,尤于构图施展工夫,布局开阖变化,合于古法又具新意。对于细朱文印,他不取明清以来圆朱文印的圆润流利,而以秦汉风神强其骨质,爽劲挺拔,不媚不俗,不激不厉。因此许多装帧设计家也经常邀请陈威光老师为自己的作品创作印章。
书法家陈威光老师篆刻作品
尤其是近年来的创作,深入发掘古玺汉印的博大精深,将战国文字秦汉简帛书的趣味和笔意融入自己的篆刻,又留心于玉印、明清流派印,使作品面貌更富于笔意刀趣,高古醇厚,浑然天成。
以上作品均来自画来画去书画商城
让书画艺术走进生活
服务项目:1.名家真迹书画作品 2.作品定制服务
欢迎订阅画来画去书画商城官方微信!
第四篇:陈彬老师先进事迹介绍
陈彬老师先进事迹介绍
陈彬老师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大学本科学历。202_年5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来担任过校团委书记、校办公室负责人、办公室副主任职务,202_年7月至今担任厦门六中政教处主任一职。她曾被评为“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厦门市“新秀奖”,厦门市“师德奖”,多次被评为校先进教师,校“十佳青年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
陈彬老师作为一名党员,为人正派、以身作则、踏实肯干、团结同志、管理中能从“细”处着手,从“小”处着眼,向“严”处管理,在“实”处做文章,在“新”上谋突破。近年来能围绕厦门六中“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的办学理念,在宏观上规划,微观上指导,紧密依靠和团结学校德育队伍,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骄人的成绩。
一、继承六中德育优良传统、创新突显六中德育特色
1、在《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结合六中大德育特色,陈彬老师建设性提出“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个重点”、“四项建设”、“五个提升”的德育工作计划,在继承我校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地开展好工作,使我校德育工作亮点更亮、特色更特、优点更优。两年来,在德育方针的引领下,六中取得丰硕的成果,我校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市家庭教育先进单位”。
2、以多种形式营造校园活动文化,搭建学生个性发展舞台。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今年,我校以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创建文明学校和省级示范高中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突出六中文艺特色,通过校园文艺活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使六中学生成为才艺双馨的人才。两年来,获得“厦门市体育舞蹈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在202_、202_厦门国际马拉松啦啦队电视大赛中我校代表队分别获得市一、二等奖,其中的啦啦操节目通过中央电视台向世界五大洲播出;在厦门市中学生合唱、曲艺、舞蹈、小品大赛中我校多次荣获一、二等奖。她多次带队承担市委、市府、市教育局、街道、社区等单位的文艺演出,我校艺术团在我市对外交流中承担文化使者的角色,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二、加强培训,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骨干作用。
1、今年,政教处多次邀请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以提高班主任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班主任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坚持每周班主任工作汇报制度和学习制度,广泛听取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造就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德育教育理论水平高、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促进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量化管理,学校常规管理成效显著。政教处按照“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大胆探索和创新。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适合我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卫生常规要求》、《学生宿舍管理条例》、《学生荣誉称号奖励条件》、《学生违纪教育和处罚条例》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管理规范,学校的教学秩序一直保持稳定。
今年新出台《量化管理条例》,更加重视各项活动的检查评比和舆论宣传,推动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常规性的班风学风评比、日常行为规范检查,每月进一次先进班级的评估考核,对先进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促进了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涌现了一大批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本学期拾金不昧的事迹就有十多起,金额达200多元,宏扬了正气,树立了新风。
三、兢兢业业,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细处
1、根据“继承传统,增强信心,追求卓越”的学校工作思路,陈彬老师将空洞的“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德育工作抓实抓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掀开崭新的篇章。如:不管风风雨雨、每天早上7:00整,她会准时出现在学校大门口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午休时间,在班级、在操场总有她那熟悉的身影,或攀谈、或审视、她正在了解、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傍晚时刻,还是她依依不舍地看着紧张而有序的校园悄然落幕。
2、春风化雨,将学生思想工作进行到底。她是一位刚柔相济的老师,教学上孜孜不倦的追求耗去她大量的精力,而教育上的晦人不倦的宗旨更是让她疲于奔命,她时常处理全校学生突如其来、纷繁复杂的违纪现象,面对这一切,她并不是选择简单的批评方式,而是选择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方式。陈老师不断探索“问题生”的教育方法。对待“问题生”,陈老师从不滥用写悔过书或保证书这种简单的办法,更不是动辄请家长,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而是根据不良行为的具体情况,耐心地帮教,通过付出自己的爱心、耐心,在她的循循善诱下,使许多“问题生”被转化了如:对学生染发现象,她总是平静地把带学生到办公室进行个别交流,从审美观入手,列举社会上各种群体的染发现象,逐一分析其成因,然后回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说说中学生该不该染发,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最后总能欣然接受她的建议:将染过的头发再染回属于中学生颜色;再如:学生顶撞甚至辱骂老师,她还是采取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方式,她总是通过角色互换来唤醒学生的良知,使学生在认识错误的同时还打心眼里佩服老师,教育学生她并不是到此为止,她还要多方收集案例、撰写德育教案、然后下到该生所在的班级,给他们上一堂生动的德育课,课堂上她还是采取与学生对话的形式,旁征博引、对症下药来解开学生内心的疙瘩,在学生受教育的同时,也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当然,人无完人,有时候她也会遇到很难沟通的学生,这时候她还是选择沟通,到学生家里与家长交流,通过对学生生活背景的了解,她总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教育得法,使得她在学生评议老师的活动中总能获得最高的评价。
四、孜孜以求,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师节常常收到学生的短信:“高中阶段能遇到象您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一辈子最幸运的事!”这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和鞭策。陈彬始终把做一个好教师作为自己最执著的追求。她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每天都能以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由于第一次担任高三地理教学,所以工作中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熟悉教材、课标、教参和学生的练习,由于白天忙于行政工作,基本上没有时间备课,常常备课到深夜。她深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所以能够虚心向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求教,基本上能做到每周听二到三节前辈的地理课,平时也能及时向各位同行请教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业她能做到全批全改,及时追查欠交作业,并及时讲解。能及时与学生进行学习和情感交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授课生动有趣,解答释疑能力、驾驭课堂气氛能力强,教学中尤其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教学成绩在年段名列前矛。
从教十三年来,她爱校如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总是起早贪黑,经常不计报酬的加班加点,常常为了处理一些偶发事件,要加班到很晚,但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她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为了六中的孩子们,她没有参加过儿子的一次家长会,也总是挤不出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教育儿子的重担都落在爱人的身上。一次孩子生病住院,住院半个月,白天没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病中的儿子常常哭闹着一定要妈妈陪伴,陈老师每天照常早出晚归,夜晚照顾住院的孩子,看着孩子瘦弱的脸庞,一种内疚涌上心头,这半个月下来,她原本瘦弱的身体又瘦了一圈,但为了学校的工作,她仍然以火热的情怀投入工作中。除教育教学工作外,她还承担了繁重的党务工作。
陈彬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诺言,她从不满足于己取得的成绩,她将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以真诚和火一样的热情,继续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者而奋斗!
第五篇:学习刘佳芬老师先进事迹心得
3月8日中午,我们园区全体教师齐聚大礼堂,深入学习了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老师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一则则感人的小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不断让我们深深感动着。
刘佳芬老师有着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一般人的眼里,特殊学校的教师更辛苦,没有成就感,但是刘佳芬老师用“特殊的爱给特殊的学生”的信念,用心耕耘在特教天地中,努力铺就智障孩子灿烂的明天。
她的成功对我们广大教师有很大的启发,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只要用心去做,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也会很精彩。
通过学习了刘佳芬老师的事迹后,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尊重那些特殊的幼儿,这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幼儿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象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他们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我们应该要让他们感觉到在园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刘佳芬老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她是教育工作者的榜样。映射到我们的职业,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更应该要用爱滋润孩子、用爱感化孩子,用爱激励孩子,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