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根基层学习心得
学习黄建国部长在“湖南省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优秀高校毕业生”表彰暨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近期来我们学习了黄建国部长在“湖南省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优秀高校毕业生”表彰暨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在会上黄部长对我省高校大学生提出了以下希望:要学习他们志存高远的宽广胸怀,勇负使命投身基层;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不断学习锐意进取;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勤勉务实无私奉献;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学习他们一心为公的群众思想,牢记宗旨服务人民。
在会上,黄部长讲述了一些关于表彰的各优秀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的奋斗历程,其中,有的毅然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故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辞去了国企高薪职位下到基层创立社区服务企业、、、、黄部长以这些优秀高校毕业生的亲身经历向新一届的高校毕业生发出倡议,鼓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基层去建功立业,锻炼成长。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这些优秀典型不图安逸、甘守清贫的奉献精神,锲而不舍、奋斗不止的敬业精神,克难奋进、孜孜以求的创造精神和不畏挫折、为理想和事业拼搏不息的进取精神,正式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自己,我鼓励自己要向他们学习,四年后也要像他们一样扎根基层就业,奉献回报社会。
多年来,一批又一批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自觉到基层去创业,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青春之歌,伟大的事业呼唤人才,也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适逢盛世,是充满希望的一代,也是大有作为的一代。我们通过对黄建国部长在“湖南省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优秀高校毕业生”表彰暨事迹报告会上讲话的学习要认清历史使命,找准人生的坐标,以这次受表彰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为榜样,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也许在奋斗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的困难险阻,但我们要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遇到困难不后退,遇到挫折不气馁,遇到压力不动摇。充分体现出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担当、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向那些优秀的大学生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将他们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和优良品质作为自己前行的标杆,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向前,踏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争取在将来努力做一个扎根基层的优秀大学生。
第二篇:扎根基层
扎根基层,圆我小小中国梦
——202_年古蔺县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王茜
习近平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我们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志向。其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实。是的,对我而言,习主席的这句话,我的经历更能证明这一点。从小我就有当教师的梦想,于是,这个小小的梦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智力一般的我凭着比别人更多的勤奋付出走到今天,我荣幸地加入了教师这个光荣的组织队伍。我一直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勉励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要求教师在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应优于他人方可为师,所以不断地学习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尤其是参加今年的古蔺县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之后,使我收益颇多。每一节课上,我都打起12万分的精神。仔细聆听前辈们的讲课,认真做好笔记,如今培训已进尾声,回想起来,我是多么希望时间能停留在培训那几节课上……。
记得培训的第一节课,是由罗林局长亲自向我们授课,他用语重心长的话语向我们剖析了古蔺教育发展的现状。包括高考现场,广东华师附小入学考试现象。小学入学测试情况以及社会上的各种打着“包过”旗号的培训机构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的话题。这些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用罗局长的话说,就是问谁打乱了人力平静的生活?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平静而浮躁?对于职业的选择,额考虑得相当成熟稳重,原因一:教师职业是我从小的梦想,我从未放弃过。原因二:我非常喜欢教师职业,我非常努力地能成为老师而做着准备,我主动考取了普通话二甲证书,函授了汉语言文学的师范本科,办了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原因三:我的父亲从教二十余年了,从小,父亲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方向标,加之我的丈夫也是一名教师,教师的职业就是我的事业,是我的使命,我不会把教师职业当做是谋生手段。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看见自己不利的一面,同时,向别人有利的一面学习。
我很徘徊,很惶恐,我不知道怎么样去教我的学生?直到学习了----怎样当一个好老师之后,我的心里才稍微有了底。毕竟我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又从未有过上课的经历,从老师那里,我了解到靠知识去征服学生已经过时了,靠敬业也过时了。而今好老师的标准,应具备诸多方面。比如形象方面,对学生要有爱心,努力做
到爱生如子,处理班事务方面老师要及时发现,制止,树立威信,要有正义感。语言方面,要幽默,规范等等。我深刻反思我一定要多听老师们前辈们的意见,加强自身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形象上还是语言方面。我定要多注意多学习,使自己能做到幽默大方得体,和学生相处融洽的老师。
曾反炯老师的师德修养课,使我印象深刻,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很笨,从来不知道老师在穿着打扮上有要求,想想我们以前的老师们,当然这只是个别的,少数几个老师,难道他们也像我一样,不知道老师在穿着打扮方面有要求吗?庆幸的是,我今天学习了,在今后的岗位上,我定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不染指甲,不弄流行发型,不染发。同时,我也不会穿得土里土气,成为学生的笑柄,每节课课前,自我上下打量,不给学生留下不好是的印象。
罗怀海老师的讲座——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也使我颇感兴趣。我很喜欢罗老师的那句——善待教材,善待学生,珍惜就业机会,热爱教育事业,尊重所学专业。他还告诉了我们不知道的教学八认真,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实验、检测、媒体、反思。还讲解了8认真之间的既相互联系,又是一个循环的综合体,缺一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当教师,台上的几十分钟算不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台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后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对先进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辅导,让学生亲手做实验,老师进行检测,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后对这堂课进行反思,成功或是失败,原因在哪里?一一做好记录,以便今后的课堂使用。另外要进行教学,对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有要求的。罗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就是要具备7项技能,即组织教学能力、控制课堂情绪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普通话水平、提问的能力、板书尤其是简笔画以及与学生互动的能力。即刻,我开始反思,这7技能,我目前唯一拥有的,就只有普通话证书,其他的,我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摸索、学习。
听完夏国华老师在讲怎样做好一名老师后,我就在想,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我该如何走每一步路?我绞尽脑汁,未果。还好,甘宗林老师的讲座给了我答案。甘老师分析了当今社会教师面临的现状,比如队伍之中出现了个别的有损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去改变。只有让我们都成长了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那么如何成长?第一,在学习与反思中成长,可以通过读书学习、读专业
书、教育报、人文书籍等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第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争取做到一风入林,百鸟压声,在适应环境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交往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实践中不断成长,我发现,我在这两点上,都需要学习。
我最喜爱的范巧芬教师告诉我们,教学需要爱心与智慧,她说:当老师不当班主任,是一种遗憾。当时,我就在想,我没有经验如何胜任班主任这一角色。延着范老师抛出的思路,我仿佛置身于角色之中,空然,不再害怕接手班主任角色了,反之,我非常希望刚踏入教师队伍的我,立刻就能当班主任。因我爱孩子们,喜欢和他们相处,我也有孩子,我的孩子也是一名学生。接下来,范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从教多年的心得、经验,她也当了很多年的班主任,可谓是班主任角色的前辈了。她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用幽默代替说教,用宽容容纳过失。”她还分别列举了老师打破鱼缸救学生尿裤子的故事,故事是讲教师善于观察,发现某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因为上厕所害羞举手,最后憋不住了尿裤子,老师考虑到其他同学发现后定会嘲笑于这位同学,老师看见窗台的鱼缸便灵机一动,将鱼缸举起让同学们观察,自己走到这位同学身边,故意将鱼缸打翻,水淋湿了这位同学的裤子,老师连忙向这位同学道歉,并带着这位同学去换裤子。看似生活中很平常的小事,却能帮助这位学生走出困境,事后,这位学生非常感激老师。范老师还告诉我她是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的,首先发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无论是大活动还是主题活动,每月均有一次,值得我们借鉴。遗憾的是,我每月范老师那样的歌喉,当众教学生儿歌。但是,我会在我今后的岗位上,多学习,争取多教学生一些儿歌,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教师,其次,要争取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做到这个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我相信我做到范老师所讲的这两点,我会与学生相处得很融洽,与家长相处得很和谐,共同教育学生。
老师们培训的内容,绝大部分的他们辛勤耕耘几年或是几十年的结晶,既从现实出发,又具深远影响,单靠五天的培训,我们无法全部吃透。还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思考去回味老师的谈论。如今,身在基层的我们,是否能像前辈们一样,扎根基本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家在基层,我的小小的中国梦也在基层。
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深深的明白,我太年轻懂的太少,作为一名新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会利用
课余时间,向前辈们请教不断学习。迎难而上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我将带着五天来所学习的全部东西踏入新的工作岗位,尽快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村小教师。我会将我所学的,所知道的知识带给村小的同学们,希望能给予他们“传道”“授业”“解惑”。
第三篇:扎根基层
扎根基层,用行动夯实干群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202_年12月1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党的整个组织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自觉抓紧抓好。
202_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新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基层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服务基层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深入基层,了解民情。通过基层调研,领导干部能更全面地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呼声与诉求,从而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科学制定和实施决策提供依据。此外,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通过基层学习与调研,领导干部不但积累了经验,也磨练了意志。
深入群众,与民为友。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离群众有多近,和群众就有多亲、就有多受群众认同和支持。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与民为友,真正做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察民情、听民声、解民难,才能不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水平,才能真正深得民心。
深入研究,为民办事。一位村支书曾经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真正为百姓做事,才是最好的回赠。”而对于老百姓而言,党员干部下基层,带去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是党和政府的关怀,犹如一缕春风,温暖人心。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才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报答。
基层是锻炼和考验干部的好地方,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能够更好地了解民情疾苦,才能设身处地地为民着想,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惠民政策,从而为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断努力。
第四篇:扎根基层
扎根基层 砥砺青春
青春,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果,也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在这个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乡镇基层公务员,我要在基层的工作中深深扎根,砥砺青春年华。
农村基层是青年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的最好课堂。基层是锻炼的大熔炉,公务员扎根基层是人生历程的一个新起点,只有扎根基层,锻炼砥砺品质,才能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用青春和汗水抒写出美丽的人生画卷。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从小便对农村有了深厚的感情,服务基层便是我儿时的梦想。要踏踏实实在基层磨练自己,升华自己。于是在我人生的美好年华,就希望自己能深入基层,把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用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我很幸运,也很骄傲能来到南障城镇做一名基层公务人员。
来到乡镇之后,我就像是一名“小学生“,什么东西都要向领导干部、前辈学习学习他们工作的经验,让我在工作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在他们指点下,我也渐渐的开始能独立的完成工作。愈发的想做好每一件事情,让他们也为我的进步感到欣慰。通过一个月的工作,我便认识到乡镇工作的特性:复杂、琐碎。乡镇的条件自然比不上县城,但是年轻人就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自己,在乡镇琐碎的事物中细心成长,这样才能让自己金子般的青春真正的用在刀刃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抱怨乡镇基层的条件艰苦,那基层老百姓的大事小情谁来解决呢?如果每个人都在埋怨乡镇基层工作的复杂、琐碎,那基层工作就不用开展了吗?如果每个人都想调离乡镇,那当初坚守的服务乡镇、奉献乡镇的信念就可以违背了吗?当然不能,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扎根基层,在乡镇的基层工作中历练自己,砥砺自己的青春。乡镇基层的生活不像城市那样丰富多彩,更多的可能是繁重的工作、贫乏的精神生活和艰苦的物质生活。但到了乡镇基层,年轻人尤其是公务员对生活的激情也不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减弱,只有对乡镇基层的工作充满激情,才能真正的热爱这份事业。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事情无大小,关键要做好。一个人只有把小事做到滴水不漏,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才有资格承受更重要的工作,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在乡镇基层琐碎的工作中才能培养自己的各项能力,只有现在把基层工作做细做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在以后工作的路上顺利的前进。
在乡镇的工作中我深刻的认识到,首先,要以学为先,用饱满的热情面对基层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要注重在实践中向乡镇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经验。通过学习、积累工作经验,更快的了解镇情、村情,融入到岗位中。其次,要以做为基,用实际的行动服务基层。服务基层,是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地方干部群众的迫切期待。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特别是到基层服务的大学生,要以务实、创新为准则,将大学所学的知识付之于实践,充分发挥我们基层公务员的优势和应有的作用,在新起点上实现新价值。最后,要以谦为首,用良好的心态完善自身。要坚定服务基层信念,注重工作细节,顾全大局。要在学习中不断成熟的,工作上要稳抓稳打,努力勤奋的同时,要把握好工作的细节,把最完善的服务提供给群众,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用踏实努力去焕发活力与青春。
既然选择了基层,就要坚定信念,为基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我们的上进心、求知欲和责任感,经受锻炼,接受考验。要积极主动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去,把理想、信念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的了解基层,让这一段经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达到磨砺我们心智、砥砺青春的目的。
我们作为基层公务员不仅要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更要在基层一线为群众全心全意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而我们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中,就是要发扬我们的优点,作为知识型综合性人才,我们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热情活力、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特点,能为乡镇农村建设补充新鲜血液。另外,大学生在基层能让个人的能力发挥有更大的独立性、自主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曾经我们把它当做一道面试题来做,现在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体味他的意义。相信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体味。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它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要你的身体力行。而基层工作做的就是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在于用心。
《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既然选择走进基层这片沃土,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坚持到底,扎根基层全心全意用先进的知识、青春的汗水和热情的态度服务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青春所以无悔,因为青春所以奉献。我将把最辉煌灿烂、最多姿多彩的青春奉献给基层这片热土,为党和社会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第五篇:脚踏实地 扎根基层
脚踏实地 扎根基层
——后备干部培训班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为做到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接受锻炼,增强爱民、亲民情节,提升后备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主动性,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不断提升后备干部实践能力和做好群众思想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为夯实党和群众基础,后备干部培训班开展了走基层实践锻炼活动。在委党校的号召带领下,培训班所有学员积极深入农村基层第一线,经过几天的入村走访,我们小组都有了很大的触动,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苦,听到他们的实话,取得了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我们首先来到了XX街道XX村,找到了本村五组村民孙X,是XX村的农业大户,由他牵头成立了小寺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生产稻米为主,他承包了本村1000亩土地,今年是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了,年毛利润达几百万元,当询问他当前是否有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他说道,现在上头给的政策都很好,会给农民很大的优惠,补贴也很多,稻米的行情也很好,所以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走到这一家的时候,感觉到,现在农村的发展趋势确实很好,就XX市而言,土地承包给大户统一种植,年终分红的专业合作社性质已经大面积铺开,由曾经的人工种植到今天的机械化操作,东港市的城镇化建设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XX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随后我们来到了XX村农资化肥商店,李X是这家商店的老板。表明来意之后,我们便与这位大哥闲聊起来,我们问到现在这种农资化肥商店的效益如何,李大哥便开始抱怨,现在的行情不是很好,尤其是田地都归拢到大户手中了,换做以前都是自家地自己种,化肥也就自己买,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要和大户达成协议从他们商店采购化肥,就必须采取垫付方式,这样的话就会给他们商店带来很大的压力,垫付个几十万都属于正常,这对于他们这种商店来说很难维持下去,如果再赶上哪一年刮风下雨的天灾,收成不好,可能就会血本无归。我们问到难道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倾斜么,李大哥说,对于农用机械等方面可能会有,但是对于他们这种农资化肥方面的完全没有,所以现在生意做的很艰难。我们宽慰李大哥说,毕竟这个行当跟农作物息息相关,所以这个行业是不可能倒下去的,通过创新方式,提高竞争力,度过了这个难关,生意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李大哥也同意我们的说法。从李大哥家出来之后,我们几个就在商量,看是否能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种问题,最终我们认为,通过这种垫付的方式确实会给卖家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是否可以引入类似于银行或者小额贷款公司等第三方信任机构,同时保险行业退出相关化肥保险品种,以保障农资化肥买卖双方能够达到利益平衡点,从而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保障相关农业行业的有序发展。
XX二组的老党员谭X,是抗战时期的退伍老兵,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看到我们的造访,他显得很高兴,我们与老人聊起了家常,问他身体如何,家里如何等等,当聊到当世的一些情况时,谭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现在这个社会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和我们的那个年代完全不同了,怎么会出现老人摔倒了别人扶起来之后还要讹别人的事情?对于现在的社会,上上下下腐败太严重,如果反腐败再早点可能效果会更好。我们宽慰谭老,现在是我们国家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所以矛盾比较多,出现问题自然也多,随着相关政策的发布,相关条例的逐步深化,所有问题都会解决,到时候国家发展的会更快、更好。老人会心一笑,说道但愿这一天会早些到来。谭X老人所说的问题的确是当今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主流问题,但我们也发现这些问题也正逐渐的的被解决,所处这个阶段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应掩耳盗铃、避而不谈,我们真正要做到的就是直面这些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到群众中,每个人都充满着正能量,拧成一股绳,那么我们村、镇、市、省、国家将会迅猛发展。
姜X,46岁,系XX九组村民,患肢体三级残疾,无劳动能力,是XX村低保户,父母已故,有一哥一姐,依靠低保收入及兄姐维持生活。来到姜X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简陋,家中脏乱不堪,再见到姜X本人,瘦弱,身材瘦小,因为肢体上的残疾的缘故,所以身体不是很匀称,但是姜X自见到我们开始,始终保持着微笑,能看得出来,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姜X的孤独。他说,因为身体残疾的缘故,所以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不能干活,吃饭有时候姐姐会过来做,有时候基督教会的兄弟姐妹会过来帮忙。我跟他说,我看您一直都乐呵呵的,这样挺好。他说,要不还能咋办,既然已经这样了,与其闷闷不乐,倒不如乐乐呵呵的,怎么过都是过。这句话当时听到之后,深有感触,人贵有一颗乐观的心态,即使生活再不如意,直面困难,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走访姜X家给我们共同的感受是生活中的确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不应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而是应该勇于面对,以乐观的心态去生活,对于那些的确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当勇于担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个社会充满爱,更加和睦。
经过这几天的走访我们感触颇多,同时也深感惭愧,如果不是市委党校组织的这次培训班给我们创造的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可能很难真正的倾听到不同群众心中所想,正是有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对于自身的定位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并不是什么领导干部,我们仅仅是一名为群众服务的工作者,我们的出发点就是给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的生活无后顾之忧,我想,这就是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吧,相信在这次实践锻炼活动之后,我们将会沉淀我们浮躁的心情,让自己脚踏实地,扎根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