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处方点评典型案例

处方点评典型案例



第一篇:处方点评典型案例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2_)5-0065-0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对202_年2月份的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和药师日常处方审核工作中所记录的疑义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 有34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15张、处方用药不适宜49张、超常处方23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10.5%、1.63%、0.77%。结论 门诊处方问题很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

【关键词】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处方分析

The Comments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mote rational clinical drug levels by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writing.Methods: analyse, statisics and comment the 3000 daily gener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pharmacists prescriptions which are produced in Febrary,202_.Results :there are 345 prescription of irrational behavior, accounting for 11.5%, among of which irregulate prescription writings are 315,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are 49 and extraordinary prescriptions are 23。They separately rank 10.5%, 1.63% 0.77% among sample prescriptions.Conclusion: prescriptions have a lot of problems.The pass rate of prescript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Antimicrobial drugs are abused seriously.We nee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guiding principles”.【Key words】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Prescription comment Analsis of typical prescription

处方是医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和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也是医疗活动中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医疗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处方管理办法》(202_)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202_年2月10日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2],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形式、内容、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我们对我院202_年2月份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分析。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随机抽取202_年2月份处方3000张(不包含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和门诊疑义处方登记表。

1.2 点评方法

根据《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大通)》、《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近年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等,注重循证医药学证据,结合医院处方点评标准和细则,重点从处方书写形式审核内容、用药适宜性审核内容及超常处方三个方面逐一点评,其中任一项不规范即判定为不合格处方。填写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表》,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汇总,根据点评结果统计处方合格率并对其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点评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 年龄:2-67a,平均32a;药品品种种数:1-5种,平均3.2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处方1050张,抗菌药物使用率35%;注射剂:注射剂处方463张,注射剂使用率15.43%;处方金额:0.2-358元,平均87元。根据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合理利用标准[3](平均用药数1.6~2.8种、抗菌药使用率20.0% ~26.8%、注射剂的使用率13.4%~24.1%),我院平均用药数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超过WHO标准,注射剂使用率在WHO标准之内。

2.2 在抽取的3000张门诊普通处方中,有34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15张、处方用药不适宜49张、超常处方23张,且部分处方同时存在多处不规范或错误,具体情况依次见下列表

1、表

2、表

3、表4所述。表1 处方书写不规范分布情况(Table 1 prescriptions distribution in irregulate way)

表2 处方用药不适宜分布情况

(Table 2 prescription distribution

of

unsuitable

表3 超常处方分布情况(Table 3

supernormal

prescriptions

表4 处方错误数分布情况(Table 4

the

wrong

prescriptions

medical

usage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典型处方分析

3.1 处方书写不规范分析

3.1.1 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处方前记是记录门诊患者个人信息的重要部分,如果此部分内容书写不完整,在建立患者用药历史档案时带来困难,并无法有效追踪患者的用药情况。从表1可知,处方缺项占不合格处方绝大部分,达25%左右,突出表现在:部分处方未填写费别、年龄、临床诊断;幼婴儿未写明日、月龄;医师忘记签名或用带教学生代替医师签名;处方完毕后未划斜线。

3.1.2 处方涂改无医师签名或未注明修改日期。如果没有签名就难以保证处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甚至可能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部分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3.1.3 药品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说明书通用名,在卫生部未正式公布“习惯用名目录”之前,各省、各医院均不得自行编制、使用“习惯名” [4]。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部分处方未用规范的通用名称。如“兰索拉唑片”写成“兰悉多”、“辛伐他汀滴丸”写成“剑之亭”、“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片”写成“SMZ”。

3.1.4 调查显示有38张处方药物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为了便于药师审核处方,单次剂量和总剂量超剂量使用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如例1:患者,男,65岁,临床诊断:支气管哮喘,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氨茶碱注射液 0.375,ivgtt,bid。老年人因血浆清除率降低,潜在毒性增加,55岁以上患者酌情减量。例2:患者,女,58岁,临床诊断:高血压,处方:非洛地平缓释片5mg×30片,口服,每日一次,一次1片。此处方超过7日用量,医师可批注“慢性病需长期用药”。

3.1.5 部分处方剂型、剂量、规格、单位不规范。如例1:患者,女,24岁,临床诊断:腹痛待诊,处方:654-2(应书写为消旋山莨菪碱)10mg×10,未写明剂型是片剂或注射液,无单位。例2:患者,女,38岁,临床诊断:急性尿路感染,处方:尿感灵颗粒 5.0g×2盒,应为5g×12袋;例3:患者,男,28岁,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头孢克肟分散片 0.1×6s,应写为“0.1×6片”,单位不能用“﹟”或“s”代替。

3.1.6 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提高临床用药适应症的针对性,限制大处方,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每种药品不仅指处方内的各种口服剂和注射剂,也包括大输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应算作2种药品。

3.2 处方用药不适宜情况分析

3.2.1 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如处方:患者,男,40岁,临床诊断:高血压。处方:吗丁啉(多潘立酮)10mg×30片,口服,每次10mg,3次/日;胃复安5mg×10片,口服,每次10mg,3次/日。吗丁啉是胃动力药,胃复安止呕,明显不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3.2.2 遴选药物不适宜。如处方: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颈椎病。处方:碳酸钙咀嚼片0.5g×30片,口服,每次1g,2次/日;谷维素片10mg×50片,口服,每次40mg,3次/日;维生素B1片10mg×40片,口服,每次20mg,3次/日;复方氨基酸胶囊0.35×12粒,口服,每次1粒,3次/日;硫糖铝片0.25×100片,口服,每次0.75g,3次/日。根据《中国国家处方集》,颈椎病药物治疗可服用复方丹参片和硫酸软骨素等。

3.2.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处方:患者,女,55岁,临床诊断:阴道炎。处方: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0.5g,2次/日,静脉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g,1次/日,静脉滴注;甲硝唑片0.4g,1次/日,外用。将普通片剂作阴道栓使用,药物崩解所需的条件不足,药物释放出需要较长时间而不能迅速在局部形成有效药物浓度,且片剂有一定的硬度和棱角,会损伤粘膜,增加刺激性。建议选用相应栓剂更为理想。

3.2.4 联合用药不适宜。如处方:患者,男,46岁,临床诊断:急性中耳炎。处方:螺旋霉素片150万U,3次/日;维生素C片0.1g,3次/日;奥硝唑胶囊0.5g,2次/日,均连用4天;氧氟沙星滴耳液5ml:15mg×1支,用法:0.1ml,3次/日,滴右耳,连用3天。抗菌药物3联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此外,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为,均为无色有机碱性化合物,难溶于水,易被酸破坏,在碱性中抗菌活性较强[5]。建议需要联用时嘱病人分开服用。

3.2.5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如处方:患者,女,59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处方:左氧氟沙星胶囊0.2g,3次/日;氨茶碱片0.1g,3次/日;沙丁胺醇片4.8mg,3次/日;铝碳酸镁片1g,3次/日。慢性支气管炎非急性加重期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对茶碱的代谢影响较小,但说明书仍要求合用时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配伍使用建议慎重。含铝、镁的制酸药、铁剂均可减少左氧氟沙星的口服吸收,不宜合用。

3.3 超常处方分析

3.3.1 超说明书用药。超说明书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静脉滴注时未按规定配制溶媒,例1:患者,女,5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处方:0.9% 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20ml , ivgtt,qd。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属于中药注射液,其物理变化主要是由酸碱度的改变所致。当变化后的pH值超出一定范围,有效成分就会变质或溶解度降低而沉淀,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在静脉滴注稀释时需按说明书“每日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50ml或500ml后使用”进行配制。例2:患者,男,40岁,临床诊断:胃溃疡,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奥美拉唑 40mg,ivgtt,qd。奥美拉唑(冻干粉)说明书中配制要求是“溶于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由于奥美拉唑偏碱性,最好用生理盐水稀释,绻?50ml或500ml,溶液则易变色或产生沉淀。

3.3.2 调查发现有12张处方同时开具2种相同药理作用药物,主要以感冒类和抗菌药物类药物常见。如处方:患者,男,26岁,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青霉素640万U,ivgtt , qd ;双扑口服液6支,口服每次10ml,一日3次;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24粒,口服每次1粒,一日2次。双扑口服液和快克胶囊主要成分均含有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二者作用相似,只用一种即可。

3.3.3 无适应症用药。如处方:患者,女,30岁,临床诊断:头痛待诊,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盐酸克林霉素磷酸酯0.9,ivgtt,qd;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头孢曲松钠3g,ivgtt,qd。此处方用药目的不明确,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且无临床二联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讨论

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通过本次处方点评发现,我院处方合格率为88.5%,处方书写形式不合理占不合理处方绝大部分,达91.3%。造成这种原因不是技术水平问题而是认真书写的问题,只要处方时多加重视,处方合格率将有明显的提升。点评发现,滥用抗菌药物现象普遍,高起点用药和无指征二联用药严重。因此,应切实加强医师对《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培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参 考 文 献

[1]吴蓬.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_:275.[2]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2_〕28号.[3]李洋,颜红.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1):79-81.[4]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处方管理办法答疑.202_,6.[5]徐叔云.临床用药指南(修订版)[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1.

第二篇:处方点评实践中典型案例分析

处方点评实践中典型案例分析

【摘 要】目的:通过处方点评工作中暴露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每月随机抽查100张处方,进行统计点评。结果:门诊不合理处方占9%,其中不规范处方占5.7%,用药不适宜处方占3.3%。结论:药师处方点评实施了对临床用药监控,提高医生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促进药师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判断不合理用药的能力。

【关键词】处方点评;案例分析;合理用药

【文章编号】1004-7484(202_)05-3248-02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断、治疗、预防等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审核、调配、核对、发药并作为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1]。是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书面依据,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

自202_年5月1日起《处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特别是202_年2月10日卫生部颁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来、我院按照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别制定了符合我院的《处方点评制度》,并将点评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绩效考核管理范围[2]。这几年来,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不合理不规范处方日益减少,为保证医疗质量,保护患者利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将这半年来,我院处方点评中常见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来源于202_年1月-202_年12月,每月随机抽出100张处方,总共1200张处方,按《医院处方点评规范》实时进行处方用药总品种数,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就诊处方总金额,每张处方人均金额,含有抗菌药物处方数量,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使用注射药物的处方数,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百分率和不合格处方数,处方合格率等指标统计分析点评。

2结果

2.1基本情况 门诊处方1200张,共计所用药品品种数2520,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2.1;就诊处方总金额119640.0元,每张处方平均用药金额 99.7 元 ;含有抗菌药物处方数量105,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8.8%;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有279张,占百分之23.3%;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总额16271.04,抗菌药药费所占百分率13.6%。

2.2处方点评结果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又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长处方。不合理处方108张,不合格率9%;不规范处方 68张,不合格率5.7% ;用药不适宜处方40张,不合格率3.3%;超长处方为零。

2.3不规范处方

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体难以辨认17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25.0%;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13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19.1%;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未填写临床诊断7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10.3%;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11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16.2%;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5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7.3%;其他不规范处方15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22.1%。

2.4用药不适宜处方

诊断与用药不相符12张,占总用药不适宜处方的30.0%;遴选药品不适宜 3张,占总用药不适宜处方的7.5%;重复用药的5张,占总用药不适宜处方的12.5%;用法用量不适宜 6张,占总用药不适宜处方的15.0%;其他用药不适宜处方14张,占总用药不适宜处方的35.0%。

2.4.1不合理联合用药:

处方1:患者,女,62岁,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处方用药为

氨茶碱片0.1g×100片 0.2g po qd;

左氧氟沙星片0.1×24片 0.2g po bid

评析:左氧氟沙星可以抑制茶碱的代谢,氨茶碱的总清除率降低,从而导致氨茶碱血药浓度增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因此,应尽量避免茶碱类药物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

处方2:患者:女、60岁,临床诊断为胃溃疡、神经衰弱,处方用药为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0mg×28粒 Sig:10mg po bid

克拉霉素片0.25×18片 Sig:0.25g po bid

莫沙比利分散片5mg×20片 Sig:5mg po bid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25mg×20片Sig:125mg po bid

评析: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与克拉霉素片合用时两者血药浓度上升,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在患者有精神症状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容易与患者原发病混啥,建议医生停用克拉霉素片,改为甲硝唑片。

处方3:患者:男,38岁,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处方用药为:

罗红霉素胶囊50mg×20粒 Sig:0.1g po bid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3 Sig:250mlIV.D qd 3天

美洛西林钠注射液2g×3 Sig:3g IV.D qd 3天

评析:美洛西林钠为繁殖期的杀菌药,对生长旺盛的细菌作用强,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快速抑菌药,能抵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有繁殖期进入静止期,从而减弱美洛西林钠的杀菌作用。建议无联合应用抗生素指正,应单用美洛西林钠。

2.4.2给药途径不合理:处方4: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0.4万U,肌内注射。

评析: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禁止肌内注射,因可导致注射部位肌肉坏死,建议皮下注射使用。

2.4.3溶媒使用不当:溶媒使用不当包含溶媒的选择不当及溶媒的用量不当。

处方5:0.9氯化钠250ml×3 Sig:250mlIV.D qd 3天

阿洛西林钠0.2g×3。Sig:2g IV.D qd 3天

评析:阿洛西林钠冻干粉PH值为7.8,溶液PH值在5.39以下时即可析出白色沉淀,使用之前用注射用水(PH值5.0-7.0)溶解,完全溶解澄清后再以5%葡萄糖氯化钠或5%-10%葡萄糖稀释,否则易析出白色沉淀。

处方6:患者:女、37岁 临床诊断为中耳炎 处方用药为

红霉素眼膏2g×1支 Sig:1g PRO.O tid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3瓶 Sig:100mlIV.D qd 3天

克林霉素磷酸酯1.2g×3支 Sig:1.2g IV.D qd 3天

评析:克林霉素磷酸酯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剂量、滴速和疗程。防止剂量过大,一次0.3-0.6g,静脉给药药业浓度不超过6mg/ml,静滴速度一次不少于0.5-1小时,疗程一般7-10天。克林霉素磷酸酯1.2g用100ml氯化钠配置溶液,浓度为1.2mg/ml,超过6mg/ml配置要求,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2mg/ml,超过6mg/ml配置要求,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2.4.4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

处方7:患者:男 年龄:80岁 临床诊断:支气管炎 冠心病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2瓶 Sig:250mlIV.D qd 2天

头孢呋辛钠注射剂 1.5g×4支 Sig:3g IV.D qd 2天

呋塞米注射液 20mg×2 Sig:20mgIV.D qd 2天

5%葡萄糖注射液100ml×2瓶 Sig:100ml IV.D qd 2天

氨茶碱注射液 0.25g/2ml×2支 Sig:0.25g/2ml IV.D qd 2天

评析: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身排除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头孢呋辛等抗菌药物时,应该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高剂量的头孢呋辛与强效利尿药呋塞米合用时,增加肾脏毒性,应该注意。

由于头孢呋辛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血消除半衰期(t1/2)为1.2小时,新生儿和肾功能减退者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长,一般或中度感染:一次0.75g,一日3次,肌内或静脉注射。重症感染:剂量加倍,一次1.5g,一日2至3次,静脉滴注20~30分钟。应该减少单次剂量,增加给药次数,一天一次给药改成一天两次给药。

2.4.5适应症不适宜(临床诊断与处方用药不服):门诊常见造成处方用药与诊断不服的原因主要为诊断书写不全,所开出药物超出疾病诊断范围等。特别是当患者病因复杂或一位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用药与诊断经常会出现不符合的情况。

处方8: 患者:男 年龄:61 临床诊断:糖尿病 处方用药为

氟哌噻吨/美丽曲辛片0.5mg×20片 Sig:0.5mg早晨、中午各口服一片。

评析:氟哌噻吨/美丽曲辛适应症为轻、中毒抑郁和焦虑、神经衰弱等,无糖尿病使用指征。

2.4.6重复用药

处方9:患者:男 年龄:57岁 临床诊断:糖尿病 处方用药为

瑞格列奶片1mg×30片 Sig:1mg tid po

格列喹酮片30mg×30片 Sig:30mg tid po

评析:两者作用受体虽不同,但作用机制相同,都是促胰岛B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引起膜电位改变,进而使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发挥降血糖作用。两药竞争受体靶位,出现拮抗作用,属于作用机理相同的重复用药。讨论

通过处方点评不断发现和总结问题,上述问题处方均已调配和发放,反映出药剂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审方能力有待提高[3]。针对此类问题,首先我们组织所有从事调剂工作的药学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并让他们参与处方点评,建立三级处方点评,不断提高药师素质和药学服务质量;其次采用药师下临床方式定期与医师进行讨论沟通,反馈点评信息,力求将处方错误降至最低点,对药品合理使用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临床医师提高药学知识水平,以便能更好地防治疾病、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处方点评制度相对于临床药师直接参与指定用药方案来说,虽然属于回顾性监督,但经过统计分析,合力反馈,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师和药师用药水平,从而保障用药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处方点评结果作为药剂科审方药师培训的第一手资料,我院药剂科每周组织1次药师学习,并定期组织考核。目前我院药师审方水平大为提高,能够及时有效阻止不合理处方药品发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202_.[2]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医管法[202_]28号.[3] 杨玲英.处方点评制度的实践与体会.西北药学杂志,202_,23(4):245.

第三篇:处方点评4

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取得成效、点评经验、存在问题

我院在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中具体实施是建立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制度,每季度随机抽取门诊每位医生各10 张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分析点评,并将点评的结果反馈给医务科,医务科对点评的结果进行审核后,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反馈给处方医生,对评定为不合理用药处方持有异议的,组织院内专家进行再评定。对确认为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医生按照医院的规定给予相应经济上的处理。另一方面将不合理用药的案例作为药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用药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药师对临床用药事前干预的能力。

通过处方点评这种工作方式,临床在合理用药方面有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药品用法用量合理性方面以及联合用药中的重复给药、存在配伍禁忌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上述不合理用药的类型比较容易判断,一方面除了通过处方点评,将其不合理的结果直接反馈给处方医生和药师外,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药师的事前干预行为,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进行修改,从而使用这些方面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数有明显的下降。

处方点评中发现不足之处,临床在药品选用及联合用药中指征不明确方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没有明显的改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点评工作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制约了点评的效果。

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处方点评内容局限性:对于门诊处方,一般诊断书写都比较简单,而且不能有效获取患者详细的病情资料,因此在分析诊断与用药是否相符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只能局限于点评分析用药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用法用量是否合理、是否重复用药等比较直观的方面,难以再进行深入准确的点评。尤其是对点评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更为突出。

对于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医生往往会出现漏写、少写诊断的情况,由于临床检查结果都没有直接体现在处方上,因此在对选用药物是否合理方面进行点评时就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点评。

处方点评的参与者:

从处方点评工作的运作模式中发现,处方点评的效果除了与处方医师密切相关外,还与药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以上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到,药师作为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师对临床用药的干预尤其是事前干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不断提高药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充分发挥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干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以扩大处方点评所收到的效果。

目前参与处方点评工作的人员除了药师外还有医务部门。但主要还是由药师承担点评的工作。由于药师在临床医学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在点评过程中出现药师观点与医师观点不一致的现象,临床医学专家的参与评价,确保了点评工作的公平性。

行政干预的因素:行政干预作为处方点评工作模式中的一环,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从运行的情况看,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处方评定规定中与医生经济利益挂钩细则规定的可行性、操作性方面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落实经济上的管理,导致点评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对同一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还会再次出现的现象。针对此现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规定并严格按照进行管理后,点评的效果才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如何做好行政干预这方面的工作,也是处方点评工作是否取得效果的关键环节。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除了需要医院领导的支持,还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共同努力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

通过认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明显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水平,不合理用药引发的医疗纠纷显著下降,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现将我院处方点评工作与体会总结如下。1 强化处方点评工作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组织医、药、护、技专业人员,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使其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药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行为规范。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处方点评制度我院成立由法人院长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药剂科、医务科、院感科及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处方点评领导小组,药剂科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规范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建立制定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开展学习培训。3 抓住重点环节,落实整改措施处方点评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复杂性、长期性工作,重点对抗生素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及全院带共性不合理用药情况开展处方点评。

病志中仅以“抗炎”、“抗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等到一笔带过门诊对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三代头孢: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门诊对“上感”采用大包抄式联用“克林霉素、洛美沙星、病毒唑”并联用氟喹诺酮药氧氟沙星及抗厌氧菌药替硝唑,四联抗感染治疗,治疗极不规范。诊断为“头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使用3代头孢类抗生素。头颈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等外伤引起的皮肤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宜选用针对G+菌作用最强的一代头孢为主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有 7 %的处方存在这类问题。

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大多数使用了抗菌药物 ,上呼

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 大多数由鼻病毒、冠

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 , 病程有

自限性 ,不需要使用抗菌药 ,予以对症治疗即可

[ 3 ] ,这是明显 的抗菌药物滥用。非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 , 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某患者:临床诊断:头晕待查。

医师用药: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属无适应症用药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门诊处方点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首先我们医院的处方尺寸和格式不合格,微机应该用合格尺寸的处方打印纸,处方格式书写正确;另外,医师们处方中存在以下普遍问题:(1)不规范处方 :

1-1.有些处方内容缺项,最常见的是不写性别;

1-8.用法、用量没有按照实际用法认真填写,告知病人的用法和处方上书写的用法不一致,使得药剂师在对病人交待用法用量时无所适从;

1-10.不写临床诊断,或者多种诊断只写一种诊断,使得临床诊断与所选药品不适宜; 1-12.处方量的问题,开具的处方超过急诊3日、门诊7日的常用处方量,*后面的数字代表服药天数;可以省略,许多科室医师没有理解到位,写*1; 1-13.有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电子处方没有单独开具;

1-14.有些医师没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处方;(2)用药不适宜处方:

2-1.适应证不适宜的,此种情况多半与临床诊断开具不全有关; 2-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此种情况多半与临床诊断开具不全有关;

2-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此方面问题较多,如注射药、吸入药、甚至外用药膏用法却写成口服等;

2-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 2-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如将药物包装写成一次用量:复方甘草合剂100ml/瓶,用法写成100ml,tid;2-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如急性胃肠炎,同时开具胃复安和山莨菪碱;如抗菌治疗同时开具红霉素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腹泻同时开具蒙脱石与抗菌药物,此类药物应该注明分开使用;

(3)超常处方:

3-1.无适应证用药,多半与诊断不全有关;

3-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外伤预防性用药直接用头孢三代或三代氟喹诺酮类,幼儿直接用头孢二、三代头孢菌素;

温馨提示:1处方点评中发现有多位患者用一张就医卡的现象,建议专人卡专人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不合理处方。2处方正文内容正确格式:

第一行,R药品名称+剂型、剂量、规格、数量; 第二行,sig.+ 用法用量;

口服药,每种药后面直接跟用法用量,注射剂,每种溶剂和溶媒可以一起开用法用量。处方点评---我院门诊处方点评结果情况汇报 202_年10月份急诊科处方点评结果情况汇报

1.随机抽取我院10月份急诊科处方54份进行点评,结果如下: 1.1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2种; 1.2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46.3%; 1.3注射剂使用百分率:46.3%;

1.4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81.48%,1.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100%; 1.6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61.35元; 1.7合格处方百分率:55.56% 2.202_年10月急诊科处方存在问题

统计可占见,急诊科处方合格率55.56%,其中不规范处方21张,占处方总量38.9%;用药不适宜处方5张,占处方总量9.26%;具体内容如下:

2.1处方内容缺项,如不写性别的处方7张,占处方总量13%; 2.2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1张,占处方总量1.85%; 2.3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的处方2张,占处方总量3.7%;

2.4无特殊情况下,急诊处方超过三日量由处方11张,占处方总量20.4%;

2.5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3张,占处方总量5.56%; 2.6适用证不适宜处方6张,处方总量11.11%;

2.7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6张,占处方总量的11.11%,3.结果分析

我院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81.48%,说明我院急诊科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比规定基本药物占所有药物比例80%高1.48%;急诊科处方通用名使用率100%,这说明微机化管理下的电子处方的确能减少错误处方的比例。存在问题:

3.1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46.3%,不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的不超过20%标准;

3.2注射剂使用百分率:46.3%,按照WHO制定的标准,发展中国家注射剂使用百分率13.4%----24.1%,我院存在差距需要再接再厉; 医师处方质量问题分析: 3.3医师书写处方内容缺项 不适宜处方共10张处方,如门诊号220001991共有6张处方,给不同的患者使用,资料不同,都没写性别,门诊号220001992处方,没写性别,门诊号2200082868处方,门诊号2200082888处方没写临床诊断;

适用证不适宜处方6张,占处方总量11.11%如:

门诊号2200085085处方,临床诊断为感冒,开具处方为氨曲南1g*2支,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门诊号2200038411处方,临床诊断失眠,开具处方包含辛夷鼻炎丸30g*2瓶,普罗帕酮50mg*50片*1瓶,药品与临床诊断不适宜;

门诊号2200089038,临床诊断为感冒,开具处方为酒精95%2500ml,新斯的明1mg*5支,液体石蜡450ml*4瓶,后两种药品与临床诊断不适宜,不再一一举例; 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6张,占处方总量的11.11%,门诊号2200038411处方,临床诊断失眠,开具处方包含辛夷鼻炎丸30g*2瓶,普罗帕酮50mg*50片*1瓶,辛夷鼻炎丸用法为:30g,tid,显然过量,门诊号2200089038,临床诊断为感冒,开具处方为酒精95%2500ml,新斯的明1mg*5支,液体石蜡450ml*4瓶,用量分别为1ml、1mg、450ml,用法全为外用,st,显然不合理;

此21张处方显然属于医师粗心大意造成,占处方总量38.89%,可能是由于急诊科 医师处理急症处理比较忙碌,希望再细心一点,提高处方合格率。

3.4无特殊情况急诊处方开药限三日处方量,而有些开具的预防用抗菌药物为7-10日量,此类处方10张,占处方量的18.52%,不符合要求;

3.5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3张,占处方总量5.56%;表现在没有适用证的情况下用特殊级的抗菌药物,不符合抗菌药物应用原则。202_年10月呼吸科处方点评结果情况汇报

1随机抽取我院10月份呼吸科处方30份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如下: 1.1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2.37种; 1.2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30%; 1.3注射剂使用百分率:20%;

1.4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54.93%,1.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100%; 1.6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91.48元; 1.7合格处方百分率:86.67% 2统计可占见,呼吸科处方合格率86.67%,合格率比较高,说明本科室医师开具处方比较规范。不规范处方或用药不适宜处方4张,占处方总量13.33%如;

门诊号220008636处方,诊断为哮喘,开具处方为:头孢克肟胶囊50mg*10粒*4盒,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250ug:50ug*60吸*1盒,异丙托溴铵气雾剂14g*1瓶,氨溴索缓释胶囊75mg*10粒*1盒,喷托维林25mg*30粒,患者可能有呼吸道炎症所以开具抗菌药物,属于临床诊断不全处方;

门诊号2200087790处方,临床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开具处方为异丙托溴铵/爱全乐气雾剂,20ug*200喷*3支,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250ug:50ug*60吸*1盒,螺内酯/安体舒通20mg*20片,氢氯噻嗪25mg*20片,碳酸钙D3片600mg:125u*30片*2盒,碳酸钙D3片与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不适宜; 3结果分析

通过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科处方合格率86.67%,不合格处方基本属于不规范处方的范畴;抗菌药物使用比率仅为30%,注射剂使用比例仅为20%,说明呼吸科作为一个呼吸道炎症发病率比较高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比较规范。

3.2呼吸科处方基本用药比例仅为比例仅占54.93%,比率比较低,主要是目前哮喘病人作为一个庞大的发病群体,正处于秋冬交际,属于高发病时期,而我国规定的治疗哮喘病的基本药物又太少,满足不了临床用用,我国治疗哮喘病的药物基本依赖进口,导致药品价位偏高,需要国家和医药科研团体关注哮喘病人健康,研发高效低价的哮喘病药物。202_年10月份儿科处方点评情况汇报

1随机抽取我院10月份呼吸科处方20份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如下: 1.1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2.95种; 1.2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70%; 1.3注射剂使用百分率:40%;

1.4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61.02%,1.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100%; 1.6平均每张处方金额:94.94元; 1.7合格处方百分率:60%。

2儿科处方存在问题情况分析,见表1: 表1??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及代码? 例数百分率(%)

1-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15 1-14医生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处方的,30 2-1适用症不适宜的,5 2-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1 5 统计数据可见,儿科处方合格率60%,不规范处方8张,占处方总量40%;用药不适宜处方1张,占处方总量5%;具体内容如下:

2.1开具处方临床诊断不全

门诊号2200086465处方两张,未写临床诊断;2.2医生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处方的,6张。门诊号220089645,女,5岁,诊断阑尾炎,开具处方为: 氨曲南/布美舒,1.0*6支,点评:据2-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不符合规定; 门诊号2200086465,女,5岁,没写临床诊断,不符合规定; 门诊号2200057158,女,4岁,诊断哮喘,处方药品有: 头孢克肟/世福素,50mg*10*4盒,Po,50 mg,b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ml*6*2盒,po,5ml,tig.点评:头孢克肟胶囊属于头孢三代,抗菌药物,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两种药物不仅超过7日用量,而且两药无治疗哮喘作用,属于1无适用证用药,或2遴选药品不适宜,或3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

202_年10月门结核科处方点评结果情况汇报

随机抽查202_年10月西药房门诊结核科处方55张,处方点评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抽查结果如下。1处方点评结果

1.1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3.15±1.56; 1.2抗菌药使用百分率21.82%(12/55),1.3注射剂使用百分率7.3%(4/55);

1.4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62.43%(108/173); 1.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100%(243/243); 1.6平均每张处方金额269.1元,1.7合格处方百分率43.6%(24/55)。2不合格处方汇报

点评发现,结核科用药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2份,用药不适宜处方22份。1.1 不规范处方

门诊号2200055567,男,69岁,诊断肺结核伴淋巴结节病,开具处方: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50mg*60片*3盒,sig.po,50mg,tid;氯苯那敏片,4mg*100片,sig.po,4mg,tid.其中,氯苯那敏片抗过敏药,属于临床诊断那不全或者无适应症用药,门诊号2200051613,男,23岁,开具处方: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50mg*60片*3盒,sig.po,50mg,tid,此处方无诊断; 2.2 用药不适宜处方

共有28张处方存在问题代码为2-5,用法用量不适宜;1张处方问题代码2-1,适用证不适宜。

门诊号2200022499,男,23岁,诊断为胸膜炎,处方为: 乙胺丁醇片 0.25*100片 ;0.25g 异烟肼片,0.1*100片;0.1g 利福喷丁,0.15*20*2瓶;0.15g Sig.po tid??*1 加替沙星胶囊,0.2*12片*5盒,0.2g Sig.Po tid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50mg*60片*3盒,sig.po 50mg,tid 点评要点:此处方用法用量书写格式都不对,医师肯定已经嘱咐了病人详细用法,病人也知道怎么服用,但是处方毕竟有法律效力,建议医师认真开具。此处方常规开法: 乙胺丁醇片,0.25*100片 Sig.Po 0.75g,qd, 异烟肼片,0.1*100片 Sig.po 0.4g, qd, 利福喷丁,0.15*20*2瓶 Sig.Po 0.6g,biw, 加替沙星胶囊,0.2*12片*5盒,Sig.Po0.2g ,tid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50mg*60片*3盒,sig.po 50mg,tid 门诊号2200081700,女,31岁,诊断侵润型肺结核,处方为: 利多卡因胶浆,10g*1支,Sig,po10g,st 利多卡因,0.2g*2支 Sig,imst 此处方药物与诊断不相适宜,我们估计可能是结核病人服药过程中对胃产生不良反应刺激胃黏膜,医师意欲为病人做胃镜检查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利多卡因注射液的用途是麻醉,是不是做穿刺引流用药,医师和病人都明白,但是处方写的不明白,希望引起注意。3讨论

结核科处方因为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开具处方量绝对都超过七日剂量,所以处方量不在点评范围之内,抗痨药物对肝脏有损伤,所以抗痨的同时给予保肝治疗,肺结核伴淋巴结节病者加服内消瘰疬丸,部分患者加服加替沙星,有助于缩短结核病人的治疗疗程。处方点评小结

药剂科经过科内多次业务学习,加上同志们长时间积累的工作经验,药房药师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审核识别不规范、用药不适宜处方的能力,仅仅因为不愿意为修改处方麻烦病人,而且窗口繁忙,加上其余多种原因没有引起各个角度的足够重视,所以临床开具的不合格处方长时间没有及时纠正。各科医师都很繁忙,建议百忙之中认真开具处方,特别是用法用量等小问题,不仅是告诉病人明白就算了,处方毕竟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临床药学方面我们几乎没有工作经验,错误之处恳求批评指正,谢谢大家。.30份住院患者病历近期使用抗菌药物医嘱点评

1随机抽取我院9月份30份近期使用抗菌药物医嘱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如下: 1.1.平均每份医嘱药品种数:5.8种;

1.2.30份医嘱使用抗菌药物43种,平均每份医嘱使用抗菌药物种数1.43种;

1.3.Ⅰ类切口手术病例5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5例,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100%;

1.4.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在手术前0.5-2小时内,全部为手术后使用; 1.5.Ⅱ类切口手术1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例,使用率100%,使用时间超过手术后24小时甚至直到出院;

1.6.抗菌药物应用合格医嘱总份数13份,抗菌药物应用合格率:43.33%。.2我院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2.1.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全部超过24小时使用,不符合规定;

2.2 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100%,超过《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实施方案》要求的抗菌药物使用率30%以下百分率;

2.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仅为43.33%,存在问题主要是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应用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对用药必要性进行会诊,或者是没有会诊记录。

3讨论

3.1.通过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平均每份医嘱药品种数:5.8种,因为有些病例为老年患者,有许多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肝胆肾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疾病、前列腺疾病、糖尿病等等,导致用药品种繁多;

3.2.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全部超过24小时内使用,有的甚至一直应用至出院,需要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不适宜应用问题;

3.3.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100%,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实施方案》要求的抗菌药物使用率30%以下相差很多;

3.4.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仅为43.33%,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应用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对用药必要性进行会诊,落实存在距离。

药剂科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第四篇:处方点评总结202_

*****医院处方点评小结

(202_年)

202_年1-9月份共抽查处方500张,对我院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今年已进行九期,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同时制定了《******医院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202_年1-9月份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

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无带教老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3、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部分处方同一输液组中药物达八、九种之多,穴位注射中中西药混用达七、八种之多,如当归、麝香、夏天无、VitB1、Vit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方骨肽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 “严迪”、“寿比山”、“善宁”、“代文”“弥可保”、“吗叮啉”、“芬必得”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5、诊断与开具药物不对症。如诊断“高血压”开具“氨曲南”等。对于住院病人合并或继发其他病情,在开具针对该病情的药物时,应在诊断一栏内填入相应的疾病名称,并非一律书写入院诊断。即要做到诊断与用药相符。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感染的诊断,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质量管理年处方检查中此项属中度处方缺陷。

6、个别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同时也存在使用“遵医嘱”、“照说明书”等含糊不清字句。

二、不合理用药

1、重复用药:处方中多索茶碱与氨茶碱两种黄嘌呤类药同用,施慧达与伲福达两种CCB同用,依那普利与贝那普利两种ACEI药同用等,治疗极不规范。

2、配伍禁忌用药:如Vc与Vk1、Vc与胰岛素、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与VitB6注,6氨基酸与止血敏注,脂肪乳与氯化钾注射液等两药同瓶静滴,或产生沉淀,或降效或失效或增加毒性与不良反应,以上两药联用属配伍禁忌用药。

3、药理拮抗用药,如抗胆碱药阿托品、藿香正气水、654-2与拟胆碱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联用,ACEI与NSADS药联用,抗生素与柳氮磺胺吡啶联用相互产生药理拮抗作用,使药物降效或失效。

4、溶媒选用错误,如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奥沙利铂选 2 用0.9%氯化钠作溶媒,产生沉淀或络合物,泮托拉唑、奥美拉唑选用5%GS500ml稀释而产生淡红色沉淀反应。

5、超剂量、超浓度静脉给药,如一9岁上感患者医嘱予以0.9%氯化钠200ml阿奇霉素1.0静滴,一天一次。处方中阿奇霉素日剂量严重超标用量达1g,超正常日剂量0.25g(儿童10mg/kgd)的3倍。又如对一岁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使用奥硝唑0.25g静滴一天两次。奥硝唑3岁以下儿童禁用,且剂量偏大,儿童滴注10mg/kg.d,分两次给予。该患者剂量存在明显偏大,每日应不超过200mg,却用至500mg。由于奥硝唑在体内蓄积,且其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症状,导致患者体温升高、出汗、嗜睡、哭闹不安。经停药后体温及上述症状才恢复正常。

6、使用禁忌用药。如对乳腺癌患者使用甲氧氯普胺与多潘立酮,两者均阻断结节漏斗处D2受体引起强有力催乳素释放,引起泌乳、乳胀,造成内分泌代谢紊乱。又如对前列腺肥大患者使用654-2导致患者尿潴留、排尿困难,不得已而插尿管。对高血压便秘患者使用禁忌用药酚酞片进行导泻,有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可能。

7、中西药混用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如内科一肝癌患者,针灸科一孕妇在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瓶静滴时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经内科积极抢救后好转。鉴于此,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做皮试,同时坚决杜绝中西药注射剂混用,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 3 生。

三、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抗菌药物应用病历中缺少规范记录和说明,在所抽查病历中无一例规范的抗菌药物病程记录。具体表现在对使用抗菌药物无药名、剂量、无阶段性抗菌药物有效性使用评价,停药或换药没有分析说明。存在对药物名称、分类、分级不熟悉,如使用三线类美洛培南,病志中记录用药为泰能。不熟悉美洛培南为美平,泰能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另病程记录过于简单,病志中仅以“抗炎”、“抗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等到一笔带过。

2、绝大多数无药敏结果,任意更换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情况较普遍,无指征联合用药问题突出。如门诊对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三代头孢:头孢噻肟、头孢地秦、头孢曲松,这在医院管理年检查中属重度处方缺陷,发现一例亮黄牌警告,整项都不予计分,甚至予以降等级。门诊甚至个别医师对“上感”采用大包抄式联用“克林霉素、洛美沙星、病毒唑”或“氨曲南、克林霉素”。又如对“痛风”、“疱疹”、“腰肌劳损”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等。又如对一急性附睾炎患者同时予以两种三代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噻肟,并联用氟喹诺酮药氧氟沙星及抗厌氧菌药替硝唑,四联抗感染治疗,治疗极不规范。

3、个别医师超级别使用抗生素。头孢吡肟为三线四代头孢,美罗培南为三线碳青霉烯类药。两者均为特殊使用类抗生素,需副主任以上医师签字后才能使用,超权限越级使用违背 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4、未根据抗菌药物特点和病原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诊断为“头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使用氨曲南及氟喹诺酮类药。头颈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等外伤引起的皮肤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宜选用针对G+菌作用最强的一代头孢为主。氨曲南、氟喹诺酮主要针对G-菌感染,对G+菌作用差,不足以预防金葡菌为主的病原菌感染。

5、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的问题

(1)起点高。对乳房手术、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手术等I类清洁手术,术前预防用药应选用针对主要致病菌金葡萄作用最强的一代头孢——头孢唑啉,而所抽查病例中无一例使用。而大多选用阿洛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硫脒、派拉西林/舒巴坦、奥硝唑等,其主要针对G-菌感染,对金葡菌为主的G+作用差,不足以预防手术过程中从手术切口掉进去的金葡菌感染。

(2)疗程长。甲状腺次全切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均为I类清洁手术,规定其总的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延长至48小时。所查病例中无一例预防用药控制在2天内,一般3-7天左右,从手术开始一直用至出院才结束。且病程中无继续用药的指征和依据:体温不升高,血象正常,伤口无感染,甲类愈合,患者年轻无基础疾病等特殊事项。

四、小结

202_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旨 5 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药物做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治病救人;用之不当,轻则损害健康,重者致人于死地。因此努力做好、抓好合理用药是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医师和药师要认真组织学习和落实《处方管理规定》、《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与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规范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加强药物治疗进展及指南学习,编写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要求临床医师加强对药物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临床药师开展用药分析、处方点评、积极参与临床,定期院内大查房。通过用药干涉及用药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潜在或已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真正做到将适当的药物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剂量,通过适当的途径,按照适当的疗程,合理运用于患者,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合理用药的目的。

*********处方点评小组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处方点评总结202_

*******处方点评小结

(202_年)

202_年1-10月份共抽查处方500张,对我院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今年已进行10期,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同时制定了《*****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202_年1-10月份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

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无带教老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3、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部分处方同一输液组中药物达八、九种之多,穴位注射中中西药混用达七、八种之多,如当归、麝香、夏天无、VitB1、Vit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方骨肽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 “感康”、“吗叮啉”、“芬必得”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5、诊断与开具药物不对症。如诊断“高血压”开具“氨茶碱”等。对于住院病人合并或继发其他病情,在开具针对该病情的药物时,应在诊断一栏内填入相应的疾病名称,并非一律书写入院诊断。即要做到诊断与用药相符。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感染的诊断,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质量管理年处方检查中此项属中度处方缺陷。

6、个别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同时也存在使用“遵医嘱”、“照说明书”等含糊不清字句。

二、不合理用药

1、重复用药:处方中多索茶碱与氨茶碱两种黄嘌呤类药同用,依那普利与贝那普利两种ACEI药同用等,治疗极不规范。

2、配伍禁忌用药:如Vc与Vk1、Vc与胰岛素、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与VitB6注,6氨基酸与止血敏注,脂肪乳与氯化钾注射液等两药同瓶静滴,或产生沉淀,或降效或失效或增加毒性与不良反应,以上两药联用属配伍禁忌用药。

3、药理拮抗用药,如抗胆碱药阿托品、藿香正气水、654-2与拟胆碱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联用,ACEI与NSADS药联用,抗生素与柳氮磺胺吡啶联用相互产生药理拮抗作用,使药物降效或失效。

4、溶媒选用错误,如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奥沙利铂选用0.9%氯化钠作溶媒,产生沉淀或络合物.2

5、超剂量、超浓度静脉给药。

6、使用禁忌用药。如对前列腺肥大患者使用654-2导致患者尿潴留、排尿困难,不得已而插尿管。对高血压便秘患者使用禁忌用药酚酞片进行导泻,有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可能。

7、中西药混用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如内科一肝癌患者,针灸科一孕妇在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瓶静滴时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经内科积极抢救后好转。鉴于此,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做皮试,同时坚决杜绝中西药注射剂混用,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抗菌药物应用病历中缺少规范记录和说明,在所抽查病历中无一例规范的抗菌药物病程记录。具体表现在对使用抗菌药物无药名、剂量、无阶段性抗菌药物有效性使用评价,停药或换药没有分析说明。存在对药物名称、分类、分级不熟悉,如使用三线类美洛培南,病志中记录用药为泰能。不熟悉美洛培南为美平,泰能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另病程记录过于简单,病志中仅以“抗炎”、“抗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等到一笔带过。

2、绝大多数无药敏结果,任意更换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情况较普遍,无指征联合用药问题突出。如门诊对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三代头孢:头孢噻肟、头孢地 3 秦、头孢曲松,这在医院管理年检查中属重度处方缺陷,发现一例亮黄牌警告,整项都不予计分,甚至予以降等级。门诊甚至个别医师对“上感”采用大包抄式联用“克林霉素、洛美沙星、病毒唑”或“、克林霉素”。又如对“痛风”、“疱疹”、“腰肌劳损”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等。又如对一急性附睾炎患者同时予以两种三代头孢,头孢噻肟,并联用氟喹诺酮药氧氟沙星及抗厌氧菌药替硝唑,四联抗感染治疗,治疗极不规范。

3、个别医师超级别使用抗生素。头孢吡肟为三线四代头孢,美罗培南为三线碳青霉烯类药。两者均为特殊使用类抗生素,需副主任以上医师签字后才能使用,超权限越级使用违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4、未根据抗菌药物特点和病原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诊断为“头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使用氨曲南及氟喹诺酮类药。头颈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等外伤引起的皮肤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宜选用针对G+菌作用最强的一代头孢为主。氨曲南、氟喹诺酮主要针对G-菌感染,对G+菌作用差,不足以预防金葡菌为主的病原菌感染。

四、小结

202_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药物做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治病救人;用之不当,轻则损害健康,重者致人于死地。因此努力做好、抓好合理用药是提高 4 医疗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医师和药师要认真组织学习和落实《处方管理规定》、《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与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规范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加强药物治疗进展及指南学习,编写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要求临床医师加强对药物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临床药师开展用药分析、处方点评、积极参与临床,定期院内大查房。通过用药干涉及用药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潜在或已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真正做到将适当的药物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剂量,通过适当的途径,按照适当的疗程,合理运用于患者,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合理用药的目的。

*****处方点评小组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