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组态软件MCGS实现煤矿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监控
题
目
MCGS组态课程设计
用组态软件实现煤矿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监控
用组态软件实现煤矿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监控
摘 要
本次课程设计利用MCGS软件简单的实现了煤矿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的监控,通过延时与启动程序控制皮带运输机的启动与延时,通过故障按钮和放重物按钮给系统制造故障和放重物使传输带停止运动或延时停止。
关键词: MCGS 皮带运输机 监控系统
ABSTRACT This course design using a simple implementation MCGS software for mine belt conveyor transmission system monitoring.Through the delay and start programs control belt conveyor start and time delay.Through the fault button and put heavy button to system fault and manufacturing put heavy with stop motion or make transmission delay stop.Keyboard:
MCGS
Belt conveyor Monitoring system
1、前言
皮带运输机是一种依靠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组态软件的使用为生产流程的可视化和集中化管理提供了可能,当应用场合很大而各种生产传输环节又紧密联系时,通过组态软件与PLC装置组成的各种系统相结合,观看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与运行状态。
2、设计内容与要求
2.1起动时先起动最末一条皮带机M4,经过5秒延时,再起动M3,经过5秒延时,再起动M2,经过5秒延时,再起动M1。即
M4 → M3 → M2 → M1(分别间隔5秒)。
2.2停止时先停止最前一条皮带机,待料运完后再依次停止其它皮带机。
即
M1 →M2 → M3 → M4(分别间隔5秒)。
2.3当某条皮带机发生故障时,该皮带机及其前面的皮带机立即停止,而其后的皮带机则待料运完后才停止。
例如M2故障,M2、M1立即停止,经5秒延时后,M3停止,再经过5秒,M4停止。
2.4当某条皮带机上有重物时,该皮带机前面的皮带机停止,该皮带机运行5秒后停止,而该皮带机以后的皮带机则待料运完后才停止。例如,M3上有重物,M1、M2立即停止,过5秒后,M3停止,再过5秒,M4停止。
3、设计思路
设计一个采煤系统,首先制作一个矿井,一个采煤桶,一个采煤支架和两辆运煤车。用采煤桶把煤从矿井中运送出来,然后通过运输车把煤运到选煤场地。
4、组态画面的设计
4.1总体布局
图一 用户窗口总体画面 4.2运煤车画面设置
在工具箱中插入两辆翻斗车,如下图
车一
车二
图二 运煤车图片
在车一中加入两个填充色为黑色的三角形当作煤,如图一所示 4.3采煤桶画面设置
在工具箱中插入五个采煤桶,分别设为桶
1、桶
2、桶
3、桶
4、桶5,其中桶
1、桶2为载煤桶,桶3为卸煤桶,桶
4、桶5为空桶,在矿井里有一个桶为桶1,桶1正上方有两个桶分别为桶2和桶5,桶2右边有两个桶分别为桶3桶4,如图一所示。
4.4矿井及支架画面
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制作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最上面的面上放一个椭圆。支架有4个细窄的长方形组成,按图一所示放置。
5、操作说明
5.1实时数据库变量
图三 实时数据库
5.2用户窗口
5.2.1运煤车设置
车一的水平移动与可见度设置为
图四 车一的水平移动设置图
图五 车一的可见度设置图
车二的水平移动与可见度设置为
图六 车二的水平移动设置图
图七 车一的可见度设置图
5.2.2采煤桶画面设置
桶1的水平移动与可见度设置为
图八 桶1的垂直移动设置图
图九 桶1的可见度设置图
桶1中煤的垂直移动与可见度设置为
图十 桶1中煤的垂直移动设置图
图十一 桶1中煤的可见度设置图
桶2的水平移动与可见度设置为
图十二 桶2的水平移动设置图
图十三 桶2的可见度设置图 桶2中煤的水平移动与可见度设置为
图十四 桶2中煤的水平移动设置图
图十五 桶2中煤的可见度设置图
桶3的可见度设置为
图十六 桶3可见度设置图
桶4的水平移动与可见度设置为
图十七 桶4的水平移动设置图 图十八 桶4的可见度设置图
桶5的水平移动与可见度设置为
图十九 桶5的垂直移动设置图 图二十 桶5的可见度设置图
5.2.3矿井及支架画面
长方形和长方形右边的平行四边形放在画面的最前面,其填充颜色设置为40%灰,长方体最上面的面和上面的椭圆放在画面的最后面,椭圆的填充颜色为黑色。支架按图一所示放置,其填充颜色设置为40%灰。
5.3运行策略
5.3.1运行策略总体画面
图二十一 运行策略总体画面
5.3.2车运动策略的建立
在运行策略里新增一个用户策略,在策略属性里设置策略名为车运动。打开并新增一个策略行,在策略工具箱中选择脚本程序加在其上。
脚本程序中输入的程序为:
if che12=0 then
che1=che1+14
che13=che13+1
if che1>25 then
if che13=40 then
che12=1
che13=0
che1=0
endif
endif else
che11=che11+14
che13=che13+1
if che11>25 then
if che13>40 then
che12=0
che13=0
che11=0
endif
endif endif 5.3.3桶运动策略的建立
在运行策略里新增一个用户策略,在策略属性里设置策略名为桶运动。打开并新增一个策略行,在策略工具箱中选择脚本程序加在其上。在脚本程序中输入的程序为:
tong1=tong1+5 if tong1>150 then tong1=150 tong11=1 tong111=1 endif
if tong111=1
then tong21=1 tong211=1 tong2=tong2+10 if tong2>500
then tong2=500 tong21=0 tong211=0 tong3=1 m1=m1+1 if m1>5 then tong3=0 endif endif endif
m5=m5+1 if m5>85 then tong41=1 tong4=tong4-10 if tong4<-500 then tong41=0 tong4=-500 endif endif
if tong4=-500 then tong51=1 tong5=tong5+10 if tong5>150 then tong51=0 tong5=150 endif endif
if tong5=150 then tong1=0 tong11=0 tong111=0 tong2=0 tong21=0 tong211=0 tong4=0 tong41=0 tong5=0 tong51=0 m1=0 m5=0 endif 5.3.4 循环策略的设置
在循环策略中新增两个策略行并把策略工具箱中的策略调用加在其上,如下图所示
图二十二
循环策略设置图
在策略属性设置中选择定时循环执行,循环时间设置为100ms,如下图所示
图二十三
循环策略中策略属性设置图
6、结论
在组态软件的制作中我较好的掌握了MCGS软件的应用。在MCGS软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好实时数据库,数据库是实现各种变量的采集、表达、控制的关键元件,数据库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和运行。MCGS软件实现了对现场设备运行信号的采集,运行控制和运行监视。
在组态文件的制作过程中,除了系统提供一些元件和背景,还可以自己制作自己需要的元件。在调试系统的制作中,我需要的元件在元件库里没有,在上网搜索了资料后,知道元件可以自己通过系统提供的工具自己制作。于是我通过工具箱,自己画出了所需元件的形状,然后自己设定看颜色,再通过属性设置了元件的动作值,填充颜色和动作表达式。通过运行达到了预计的要求。
组态软件的运行调试,实际上就是数据库的设定,只要设定好输入、输出的变量和运行的条件,就可以实现预定的动作。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通过MCGS实现现场信息采集、控制。掌握了系统设计、组态设计和现场监控一整套MCGS设计过程。本次课程设计设计,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项目、课题相结合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既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又让我懂得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用理论去解决。
致谢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成功完成了课程设计课题——MCGS组态软件在交通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从一开始的课题认知、资料的查找,材料的整理,在各组员的协力合作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学习、仔细分析,遇到问题及时商量查找资料,当查找资料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咨询同学。通过近两周的学习研究终于完成了该设计,在设计中,由于本人知识的局限性,设计选择了一些相对肤浅的设计理论,设计略显不足。
感谢在王老师一学期的辛勤教授MCGS组态软件的知识,使我能够顺利完成该课程设计。
第二篇:煤矿皮带运输机故障研究
煤矿皮带运输机故障研究
摘要: 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矿井井型向大型化发展,皮带运输机运行状况的好坏,在生产环节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煤矿皮带运输机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维护措施。关键词: 煤矿
皮带运输机
故障
维护 0 引言
皮带运输机是煤矿的主要生产设备之一,特别是大型现代化煤矿,从工作面直到装车站,煤的运输几乎全由各类运输机传送。根据多年对井下皮带运输机运行状态管理和系统调查表明,目前井下(包括地面配套)皮带运输机普遍存在跑偏、撒料、异常噪音、减速机的断轴、皮带打滑等故障,所以对皮带运输机的故障加以研究,对减少设备、配件损耗,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增加运输能力以及安全运行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煤矿皮带运输机常见故障及其维护方法 1.1 皮带打滑故障
1.1.1 电机绞车张紧或液压张紧皮带机的打滑
使用电机绞车张紧或液压张紧的皮带运输机出现打滑时可调整张紧行程来增大张紧力。但是,有时张紧行程已不够,皮带出现了永久性变形,这时可将皮带截去一段重新进行硫化或铆扣。
1.1.2 重锤张紧皮带运输机皮带的打滑
使用重锤张紧装置的皮带运输机在皮带打滑时可添加配重来解决,添加到皮带不打滑为止。但不应添加过多,以免使皮带承受不必要的过大张力而降低皮带的使用寿命。1.2 皮带运输机皮带跑偏故障 1.2.1张紧处的调整
皮带张紧处的调整是皮带运输机跑偏调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重锤张紧处上部的两个改向滚筒除应垂直于皮带长度方向以外还应垂直于重力垂线,即保证其轴中心线水平。使用电机绞车张紧或液压油缸张紧时,应保证张紧滚筒所在的游车平稳地在轨道内前后移动,以保证滚筒轴线与皮带纵向方向垂直。具体的皮带跑偏的调整方法与滚筒处的调整类似。1.2.2 调整承载托辊组
皮带机的皮带在整个皮带运输机的中部跑偏时可调整托辊组的位置来调整跑偏;在制造皮带时托辊组的安装架两侧都要预留调偏卡口,以便进行调整。具体方法是皮带偏向哪一侧,托辊组的哪一侧朝皮带前进方向前移,或另外一侧后移。皮带向上方向跑偏则托辊组的下位处应当向左移动,托辊组的上位处向右移动。1.2.3 安装调心托辊组
调心托辊组有多种类型如中间转轴式、四连杆式、立辊式等,其原理是采用阻挡或托辊在水平面内方向转动阻挡或产生横向推力使皮带自动向心达到调整皮带跑偏的目的。一般在皮带运输机总长度较短时或皮带运输机双向运行时采用此方法比较合理,原因是较短皮带运输机更容易跑偏并且不容易调整。而长皮带运输机最好不采用此方法,因为调心托辊组的使用会对皮带的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1.2.4 调整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位置
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的调整是皮带跑偏调整的重要环节。因为一条皮带运输机至少有2~5个滚筒,所有滚筒的安装位置必须垂直于皮带运输机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若偏斜过大必然发生跑偏。其调整方法与调整托辊组类似。对于机头滚筒如皮带向滚筒的右侧跑偏,则右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皮带向滚筒的左侧跑偏,则左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相对应的也可将左侧轴承座后移或右侧轴承座后移(或利用顶丝调整滚筒轴)。尾部滚筒的调整方法与头部滚筒刚好相反。经过反复调整直到皮带调到较理想的位置。在调整驱动或改向滚筒前最好准确安装其位置。1.3 皮带运输机的撒料故障 1.3.1 皮带运行中过渡不稳
设计安装时采用过渡托辊,用于头部和尾部滚筒至第一组槽型托辊之间,可使运输带由平形逐步成槽形或由槽形逐步展平。可以减小输送带边缘张力并防止突然摊平时撒料。采用槽角为20°和10°的托辊各一组。1.3.2 转载点处的撒料
转载点处撒料主要是在落料斗、导料槽等处。如皮带运输机严重过载,皮带运输机的导料槽挡料橡胶裙板损坏,导料槽处钢板设计时,距皮带较远橡胶裙板比较长,使物料冲出导料槽。上述情况通过控制运送能力、加强维护保养得到解决。1.3.3 跑偏时的撒料
皮带跑偏时的撒料是因为皮带在运行时两个边缘高度发生了变化,一边高,一边低,物料从低的一边撒出,可通过调整皮带跑偏解决。1.5 减速机的断轴故障
1.5.1 减速机高速轴设计上强度不够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轴肩处,由于此处有过渡圆角,极易发生疲劳损坏,如圆角过小会使减速机在较短的时间内断轴。断轴后的断口通常比较平齐。发生这种情况应当更换减速机或修改减速机的设计。1.5.2 高速轴不同心
电机轴与减速机高速轴不同心时会使减速机输入轴增加径向载荷,加大轴上的弯矩,长期运转会发生断轴现象。在安装与维修时应仔细调整其位置,保证两轴同心。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电机轴不会发生断轴,这是因为电机轴的材料一般是45号钢,电机轴比较粗,应力集中情况要好一些,所以电机轴通常不会断裂。1.5.3 双电机驱动情况下的断轴
双电机驱动是在同一个驱动滚筒上装有两台减速机和两台电机。在减速机高速轴设计或选用余量较小时比较容易发生断轴现象。过去皮带运输机驱动不采用液力偶合器此类情况较易发生,原因是两台电机在启动与运行时速度同步和受力均衡难以保证。现在,大多数已采用了液力偶合器断轴和电机软起动装置,此类现象较少发生,但使用时应注意不可将偶合器加油量过多,以便使其具有限力矩作用和提高偶合器的使用寿命。1.4 异常噪音故障
1.4.1 托辊严重偏心时的噪音
皮带运输机运行时托辊常会发生异常噪音,并伴有周期性的振动。尤其是回程托辊,因其长度较大,自重大,噪音也比较大。发生噪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制造托辊的无缝钢管壁厚不均匀,产生的离心力较大。二是在加工时两端轴承孔中心与外圆圆心偏差较大,使离心力过大。在轴承不损坏并允许噪音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1.4.2 联轴器两轴不同心时的噪音
在驱动装置的高速端电机与减速机之间的联轴器或带制动轮的联轴器处发出的异常噪音,这种噪音也伴有与电机转动频率相同的振动。发生这种噪音时应及时对电机减速机的位置进行调整,以避免减速机输入轴的断裂。1.4.3 改向滚筒与驱动滚筒的异常噪音
改向滚筒与驱动滚筒正常工作时噪音很小,发生异常噪音时一般是轴承损坏,轴承座处发出咯咯响声,此时要更换轴承。2 结束语
皮带运输机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皮带机正确地进行使用、日常维护、保养非常重要,如:检查所有紧固件并确认没有松动;清洁皮带并确认皮带完好,如发现皮带破损应及时更换;检查电机减速箱内的润滑油并确保正常;检查皮带张紧度并调整至适当,等等这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通过本文的论述,对皮带运输机的日常故障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更好的为煤矿生产服务。
第三篇:力控组态监控软件简介
第二节
监控组态软件简介
一、监控组态软件简介
1.概念
组态软件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 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而不是编程方式)提供良好的用户开 发界面和简捷的使用方法,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 各项功能,并能同时支持各种硬件厂家的计算机和
I/O
设备,与高可靠的工控计算机和网
络系统结合,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进行系统集成。
2.组态软件的发展和现状
在80
年代末期,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PC
机开始走上工业监控的历史舞台,与此同
时开始出现基于
PC
总线的各种数据
I/O
板卡,加上软件工业的迅速发展,开始有人研究和
开发通用的PC
监控软件—组态软件。世界上第一个把组态软件做为商品进行开发、销售的专业软件公司是美国的Wonderware
公司,它于
年代末率先推出第一个商品化监控组态
软件
Intouch。此后组态软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的组态软件有几十种之多,国 际上较知名的监控组态软件有:Fix,Intouch,Wincc,LabView,Citech
等。
3.组态软件的特点:
组态软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时多任务。数据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处理、显示、存储 及管理等多个任务需在同一个系统中同步快速的运行。
组态软件的用户是自动化工程设计人员,组态软件的目的就是让用户迅速开发出适合 自己需要的可靠的应用系统。因此,组态软件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1)
使用简单,用户只需编写少量自己所需的控制算法代码,甚至可以不写代码。
(2)
运行可靠,用户在组态软件平台上开发出的应用系统可以长时间的连续可靠运 行,在运行期间实现免维护。
(3)
提供数据采集设备的驱动程序,以把控制现场的数据采集到计算机中,并把运算 的控制结果送回到控制现场的执行机构。
(4)
提供自动化应用系统所需的通用监控软件的组件。
(5)
强大的图形设计工具。
北京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力控监控组态软件
(
第四篇:力控 热网SCADA版监控组态软件
力控 热网SCADA版监控组态软件
发布时间:202_-12-31 作者:Sunway-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1943
一、行业背景 1.1行业背景
近年来,政府对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扩大内需的逐步深入,信息化技术对热网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前的供热公司都是国营,受到供热成本高,资源浪费,收费困难等因素影响,供热企业亏的多,赚的多,大多靠政府补贴生存。而近年来,随着各地供热企业的改制力度加大,资源进行了合理分配,各供热企业纷纷扭亏为盈。与此同时,无人值守换热站自动化改造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的逐步实施,如何节能减排,成为供热企业最关注的话题。
在集中供热系统中,采暖热水由水力管网输送到各个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换热后,把热能输送到各个热用户。因此,换热站的平稳、节能运行在供热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现行的热力站运行管理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影响了集中供热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主要反映在:缺少全面的参数测量手段,无法对运行工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判断;系统运行工况失调难以消除,造成用户冷热不均;供热参数未能在最佳工况下运行,供热量与需热量不匹配;运行数据不全,难以实现量化管理。
搞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必须要全面提高供热技术水平。一是要提高供热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另一点就是要提高供热行业的管理水平。供热工程中的自动控制对于保证供热系统优质供热、安全运行、经济节能、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技术的发展概况
软件是供热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核心与灵魂,自动化系统没有软件做支持就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欧美日各国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之所以具有很高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拥有优秀、强大的软件支撑,我国在这方面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近年来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趋势,那就是软件,尤其是上位软件在一个自动化供热系统中所占比例在逐渐上升。
因此发展供热软件,尤其是以监控组态软件为核心的自动化软件,对于提高我国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制造、装备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带动力量,对于缩短自动化系统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1.3、主要研究的方向及内容
在未来的供热管理系统中,有人值守的高污染锅炉房,会逐渐被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换热网所取代。原因是工厂从观念上越来越重视生产管理了,而且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加大,软件的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和故障预警能力都希望得到提高。
本系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供热企业自动化系统制造、装备水平的落后局面,针对自己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优势,以此来整合工业自动化系统硬件厂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动化系统产业集团,带动相关国内行业自动化产品从整体上赶上、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二、设计原则
热网监控系统(Monitoring System of Heating Network,简称MSHN)采用全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Microsoft VStudio.NET开发平台,使用.net IIS的Web Server 和集中式数据库并丰富了对外接口。概括地讲,热网监控系统软件采用分布式实时数据库设计技术、软总线技术、调度模型技术、异种数据库互联技术、ODBC数据库的远程双向传输确保系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采用内存优化技术、构件安全可靠性技术、实时智能技术、加固的TCP/IP网络技术来获得高可靠性,并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使分布式组件之间协同工作,并向外提供服务功能。
1).高可靠性、经济性、易维护、易操作的原则,满足热网现状。
2).系统开放性强,兼容性强,监控中心软件选用热网专用软件,保证与RTU的通用性及通讯协议的开放性。
3).设计条件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参考《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2_》
技术内容以及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2.1 基于.net+XML框架
热网监控系统软件基于.net框架,采用可裁剪、可伸缩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既可分布式使用,也可集中使用。系统由多个组件构成,每个核心功能组件都采用独立进程形式,可以同时运行在同一节点机,也可以分别运行在不同节点机上。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求。
利用XML+.net的框架技术优势,支持不同应用构件的在线插拔,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软件代码的可复用性。比如在线修改组态、远程系统维护等功能,现在实现起来就非常容易了。2.2 高性能、高压缩比的实时/历史数据库
力控企业级实时历史数据库pSpace是一个高性能、高速度、高吞吐能力、可靠性强、跨平台的开放式实时历史数据库系统。产品为完全的分布式结构,可任意组建应用模式,支持C/S和B/S应用,它可以提供丰富的企业级信息系统客户端应用和工具;大容量支持企业级应用,内部实现高数据压缩率,可实现历史数据的海量存储,灵活的扩展结构可满足各种需求,具备广泛的安全性和可跟踪性。2.3 提供多种数据库接口
除了保持对关系数据库的双向ODBC访问方式支持外,在Excel或其他第三方软件中随意引用热网监控系统软件任意时刻的历史数据,或者批量引用历史数据。另外,热网监控系统软件还增加了对PI、PHD、Infoplus的支持。为了实施先进控制建模、统计分析,热网监控系统软件必须提供快速的实时、历史数据访问接口,建模工具、分析统计工具可以批量、快速读取实时和历史数据,同时将控制输出送给热网监控系统软件。
2.4 提供对通讯协议转发的支持
通讯服务器与力控各种系列信息化产品组合配套应用,也可以单独运行,与人机界面、实时数据库构成分布式结构,支持后台服务模式。
支持通过RS232、RS422、RS485、电台、电话轮巡拨号、以太网、移动GPRS、CDMA、GSM、zigbee网络等方式和远程现场设备进行通讯。
内置软件看门狗,支持控制设备与网络冗余和负载均衡,支持断线缓存与远程历史数据传输。
支持远程配置,提供对外开放接口,可获取设备配置及链路与设备状态信息等。
支持多种协议的设备挂在一条通讯链路上与力控进行通讯,方便电台等远程通讯。
支持与设备采取主从、主主、从主等多种交互机制来进行通讯,支持以串口、网络、MODEM、GPRS、CDMA等方式将数据主动上传及转发。
提供标准的开放接口,第三方开发工具(如:VC++、VB等)可以通过接口访问设备的参数、网络状态、通讯配置参数等 2.5 改进的调度模型技术
热网监控系统软件属于实时应用系统,并发任务出现的时刻和数量是不可预计,如在数据越限报警、设备状态报警、几千乃至几万点数据的同时采集、控制命令的回写、历史数据存储与检索等。调度模型技术保证这些并发任务一个不漏地,按照紧急程度和发生时间的先后准确、无误地执行。2.6 动态界面
动态模拟显示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采用2D技术表示运行参数及系统流程,采用3D动画技术使系统流程图更加逼真。将换热站的各组态生成精灵图库,如锅炉,上煤除渣设备,风机,除尘器,脱硫设备,软水设备,加药设备,换热器(板式),管道,泵,分集水器,水箱,阀门,变频柜,传感器(温度、压力、流量、热量、电能、煤量),以便灵活调用。2.7 DCS监控网络
在锅炉房、热力站中推广应用供热数据集中监测系统,将各锅炉房及热力站的运行参数(温度、压力、流量、巡检情况、补水情况等)上传到监控指挥中心,构成以热力调度为核心的集散式监控系统。在监控中心可以及时掌握热源、热网、热力站甚至于热用户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系统辨识、优化计算提供基础数据库。2.8 锅炉的节能减耗
燃煤锅炉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参数的对象,每台锅炉的运行效率都不一样。燃煤锅炉又是高排放、高污染的源头,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要以燃煤锅炉为供热系统的主要热源。因此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可以直接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排放。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聚类分析,得到最佳的经济运行工况,从而直接指导锅炉的经济运行。2.9 热网的经济节能
供热网络承担着输送用户所需能量的任务,而且输送能量所消耗的电量也是巨大的。热力网实现最经济的能量输送的前提,是要保证系统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相平衡。系统优化分析软件根据用户所需的热量,为热力网络的热力输送提供最佳的优化运行方案,从而保证热力输送系统在最小能耗下运行。
三、软件功能 整体功能描述
第五篇:工业自动化论文:基于组态技术的水源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工业自动化论文:基于组态技术的水源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文摘要】随着能源的紧张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远程实时监控以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满足工业生产要求为的优化技术,日益得到各行业的高度重视。远程实时监控是指本地计算机通过网络系统对远端的设备进行监测与控制,包括设备的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远程维护。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称为远程监控系统。本文以中国石油辽河油田供水公司水源站远程监控系统为工程背景,从系统级和框架结构两个方面对水源站监控组态软件进行描述,研究了工业SCADA系统的组建方式,比较了各种组态工具软件的利弊,并结合油田水源站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开发了基于Forcecontrol开发的水源站远程监控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介绍了供水水源站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组成。阐述组态软件的设计思想,分析介绍关键技术。对水源站远程监控软件进行组态需求分析,确定方案,列出监控系统的逻辑层次。详细介绍基于Forcecontrol组态软件的远程监控组态功能的设计与开发。最后对本论文设计论述的监控系统进行总结与展望。
【英文摘要】With the energy of the tension and competition becomes more intense,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its lower costs, improve quality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for the purpose of optimization technology,increasingly the industry’s attention.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refers to the local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for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equipment, including equipment, remote data acquisition, remote monitoring and remote maintenance.Enables remote monitoring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known as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In this paper, the company PetroChina Liaohe Oilfield water supply system for remote monitoring station engineering background frame from the system level and two water stations on the described configuration software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CADA system will compare the various groups St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ftware tool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il field water station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based on Forcecontrol station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pecific contents are as follows:Describes the water supply station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and composition.Elaborated configuration software design, analysis introduces the key technologies.Water stations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oftware needs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programs listed in the logic-level control system.Details of the configuration software based on Forcecontrol configuration
of remote monitoring funct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future prospects.【关键词】工业自动化 工业监控 SCADA 组态软件 Forcecontrol
【英文关键词】Industrial AutomationIndustrial MonitoringSCADAConfiguration softwareForcecontrol
【目录】基于组态技术的水源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4-5
ABSTRACT5
9-10
第一章 绪论9-18
1.1 课
题的背景与应用意义1010-11
1.2 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规划
1.3.1 组态软件概述11-15
1.3.3 组态
1.3 开发的平台环境10-161.3.2 组态软件的结构划分
15-16
软件的数据流程特点16-1818-2819-20软件24-2627-28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远程水源站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2.1 SCADA 系统18-192.3 Modbus 通信协议20-24
2.5 Mserver 软件26-27
2.2 RS-485 总线技术
2.4 Forcecontrol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orcecontrol 组态软件的水源站远程监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28-30
28-29
3.1.1
控系统的设计28-48系统概述28能原则29-30
3.1.2 系统功能要求3.1.3 系统性
3.2 供水公司远程水源站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30-323.2.1 主站监控中心的构成设计30-31
3.2.3 通信信道的选择
3.2.2
子站结构模块设计31-32
3.2.4 系统拓扑图323.3 远程监控系统的界面
层次设计32-3636-47
3.4 水源站远程监控系统界面设计
3.4.2 系统各
3.4.1 系统登录模块设计36-37
工区模块设计37-3939-4141-43
3.4.3 系统单水源井站模块设计
3.4.4 实时趋势曲线与历史趋势线设计3.4.5 报警查询模块设计43-45
3.4.6 历史数
据、实时数据查询模块设计45-4747
3.5 本章小结47-48
3.4.7 报表模块设计第四章 基于Forcecontrol 组48-76
4.1 系统开发环
4.2.1
态软件的水源站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境的选取48
4.2 系统安全性的软件实现48-54
用户组别层级的安全实现48-49控制实现49-54
4.2.2 远程控制安全性逻辑
4.4 4.4.1 水
4.3 用户系统登录的实现54-56
水源井、水源站、水务工区总体页面的与实现56-62源井页面的实现56-6060-61
4.4.2 水源站页面的设计
4.4.3 水务工区总图功能的实现61-624.5 实
时趋势曲线与历史趋势曲线的实现62-64的实现64-67
4.7 报表模块的实现
4.6 系统报警功能67-71
4.7.1 启停
记录报表的生成67-6969
4.7.2 实时数据报表的生成69-70
4.7.4 生产日报
4.8.1
4.7.3 历史数据报表的生成表的生成70-714.8 整个系统组网的实现71-7
5Forcecontrol 的网络发布实现71-72与本机DCC 的数据通信72-74通信74-7576-78
4.8.2 Forcecontrol
4.8.3 DCC 与Mserver 的数据
第五章 系统测试
3、性
4.9 本章小结75-761、可用性测试762、功能测试76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能测试和安全性的测试76-7878-80
致谢
80-81
参考文献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