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浅谈字理识字法的特点

浅谈字理识字法的特点



第一篇:浅谈字理识字法的特点

浅谈字理识字法的特点

自从参加课题以来,我发现了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的科学性上,它符合汉字构形规律、人的认知心理和识字教学规律。

1、符合汉字构形规律。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象形、指事、会意字的表意性是不言而喻的,形声字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成,但即使是表音部分,也仍然是以象形、指事字为基础的表意符号,具有表意功能。这样的汉字决定了它的形与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虽经隶变和历代的简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残骸,可以借助教学手气追本溯源,使其形与义的关系显而易见。字理识字教学正是把握了汉字的这个本质特点,以字理为中心,从汉字字义上理解字义及构形、读音,特别是重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其合理性,使学生理解每个汉字构形的道理;以字理为中心,体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以字理为中心,寻求汉字与汉字的联系。

2、符合识字教学规律。字理识字教学重视循序渐进和直观教学的原则。

(l)循序渐进。字理识字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安排。在汉字中,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指事)字的组合。字理识字教学法把象形、指事字看成是最基本的字,认为教好了这些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势如破竹了。因此,教学内容宜按先象形、指事字,后会意、形声字安排。如先教“女”和“马”,再教“妈”就水到渠成了。

(2)直观教学。直观性是我国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字理识字教学法鼓励教师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在解析字理时,除了运用形象化语言外,还提倡使用形象物体,如挂图、幻灯、录像、电脑等,也可采用自然物体或象征性教具。如教“象”字,可以依次出示侧面向左的大象图、甲骨文“象”字、篆体“象”字和楷体“象”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象”的象形意义和大体演变过程。有时候还可引导学生直接实践。如教“看”字,可引导学生学学孙悟空做以手遮目远眺的动作。

3、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字理识字教学与人的认知心理具有一致性。

(1)重视形象思维。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儿童更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少已经十分抽象,看上去仅是点点画画。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将汉字的构形理据直观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加深了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

(2)增加理解记忆。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这是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理论构想要点之一。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从汉字的构形理据这个根本的问题上找到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使学习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从而强化了记忆。儿童的机械识记能力强,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理解识记,就“如虎添翼”了。

(3)引导知识迁移。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推及它们的字理。用它们表义时,多与其本义有关;表音时,大多能从这个基本字的读音上得到提示。这样,就能既快又好地学习汉字。这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

第二篇:字理识字法

字理识字法

所谓“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这种识字法是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均老师于1991年首先发起的。

我们知道,汉字是保留至今最古老、系统最完整的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构形依据和道理,因而也具有各自产生、发展的演进历史;所以,与其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更确切地讲,应该是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和“历史”。了解了“故事”,也就识了汉字。但是,这些“故事”并不是孤立独树的,而是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简称“六书”的造字规律进行的,亦就是汉字构形规律。学习汉字就是要按照汉字的构形规律来进行,抓住汉字的这个本质特征,也就抓住了识字教学的根本。这个“根本”集中地体现了汉字“依形表意”的系统功能,字形和字义密切相关联;可谓“寓义于形,构形有据,据有明理,形理相通”,因此“知理有助识形”是顺理成章的。简言之,字理识字是寓识字于了解汉字字形演进成型规律之中,换句话说,这是把儿童识字建立在对汉字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字理识字是一种识字教学思想”不是没有道理的。

客观地讲,字理识字是在识形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了构形规律的形成背景,知其“所以然”,因而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汉字字形结构的理性认识和理解。这样就能够比较自觉、主动地抓住汉字学习的关键——字形的识别,而且是在理解字义、掌握“形”、“义”关联的基础上完成的,辩证地将汉字“形音义”三者的统一性作了合理的处理,形成有机整体的系统概念,可以有效地减少知其“字音”而写不出或写错“字形”的现象。„„这样,有利于突破汉字“识形”这个难点,强化了字形识别的形象记忆,增加了理解记忆的训练,满足了探究“所以然”的需要,改善了积极有序的联想,促进了认知思维的发展和迁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内部语言的发展和及早形成汉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摘自戴汝潜主编《汉字教与学》p152~p154)

需要指出的是,到现在为止至少有3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每一种识字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正确的态度是“百花齐放”,批判的学习,不能只突出某一家,而排斥别家。在实践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综合采用适当的具体方法进行教学。

了解并进而学习一些汉字字源知识,应该是利用字理识字的基础。这方面,北师大版教材很有特色。它在低年级教材里,编进了利用70个常用表义偏旁识字的内容,用来教给字理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我据此编写了一个表,发在群共享里。

第三篇:字理识字法

。“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200来个基本字构成的。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一定要符合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据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认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合理性,从而使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

汉字科学课题研讨中捕捉到的信息

5月28日—29日,福建省第二届“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在泉州第三实验小学举行。研讨活动以七节课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了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在一天半的听课和经验交流活动中,专家们、老师们对汉字科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验让我受益。知道了此课题的操作小贴士:深入浅出,学以致用,适时适度,兼容并蓄。

一、讲析偏旁,扩大识字容量:偏旁举一形而统众形。

二、解析字理,渗透识字方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三、追溯字源,指导正确书写:探求本义法。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越位、不到位的话就谈不上科学,因为汉字学识字不等于展示古文字,有时需要根据汉字象形性的特点展示古文字,不能只要教学生字,就展示其古文字,有些字的古今字形变化不大,再出示古文字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汉字科学,并不是把每课的生字都用来溯源,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追究它的根源,更大的作用是通过汉字科学的解析,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这个生字,而不写错字。已经认识的字不再拿出来讲,一看就懂的字没必要拿出来讲,解说不便的字没有必要拿出来讲。

“汉字学识字教学法”就是运用汉字科学的知识给小学生讲授汉字构形的知识。该教法不仅引起了小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汉字识记的效率,同时也无形中传授了汉字文化,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汉字的特点是因义构形,是形音义的结合,这就形成了汉字的构形理据。遵循汉字理据,就是要给小学生尽量讲清楚所学汉字的构形原理,使小学生学得明白,知其所以然,在理解中识记,这不仅可以减少死记硬背、机械摹写的耗时费力和痛苦,而且增强了学生识字的乐趣,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例如汉字中的象形字。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象形字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古代的象形字如牙、犬、象、衣、女、电、雨、鱼、鸟等,发展到现代大都已经不再象形,这时通过追溯字源,展示对应的古文字字形,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汉字。如教学“臼”,以往的教法是先拼读音,然后讲字形结构,再说笔画、笔顺,最后强调里面的两横不相连,但无论怎样讲,仍有不少的学生把“臼”写成“白”。而运用字理教学法则是拼读后析解字理,先告诉学生“臼”是象形字,然后演示“臼”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体的历次演变过程,并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里面的横为什么不相连,上面为什么张开一点儿小口。这样讲解,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而且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生活故事,兴趣大增记忆深刻就很少写错了。古代象形字如同一幅幅古代历史图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探寻古代人类生活的兴趣。

又如运用字理识记会意字。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形:一是同体会意,如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众(三人为众,表示人多,古代的“三”表示数量多)、林(两木并立,表示树木丛生)、森(三木为森,表示树木更多)、炎(两火相叠,火上有火,表示火光上升)、磊(三石相累,表示石头累积貌)等;一是异体会意,如旦(日出地平线,表示早晨)、莫(日落草丛中,表示天色晚)、囚(人在口中,表示囚禁)、采(爪在木上,表示采摘)、看(手斜目上,手搭凉棚状,表示了望)、安(古代野兽多,女人身小力弱,只有在房屋里才安全)、休(人在木旁休息)等。把会意字的组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轻松快乐地记汉字。

如果我们能运用汉字理论,抓住汉字规律,利用人们的思维规律,不断进行识字教学的研讨和实践,汉字难学的问题是会迎刃而解的。

“遨游汉字王国”课题活动方案

万盛区实验学校

钟友霞

课题名称:遨游汉字王国

课题的提出:

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知识的积累,字、词、句、段、篇、作文,都要求学生掌握,而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字。而小学阶段要掌握3500个 左右汉字,每学期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都是几百个。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看到许多学生写错别字,不能正确书写汉字,作文中出现错别字也影响了学生语言的表达。有很多学生完成作业时总是把语文摆在最后来做,对语文有畏难情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找到学习与语文的方法,我们提出了“遨游汉字王国”这一课 题。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字谜、歇后语、对联、汉字演变、汉字书法等资料,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写活动计划、办小报、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4、通过展示、总结活动,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方法,体味学习语文的乐趣。

活动准备:

仓颉造字类早期没有文字,我们不好表达一些情感.人们曾经用国“结绳记事”,但太麻烦,于是仓颉就利用鸟的足迹,模仿出笔画.后来,他又用龟纹创造出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人们很高兴仓颉造了文字,就把文字想象成各种事物.就这样---文字诞生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课题研究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_0

202_-09-12 20:15阅读(4)评论(0)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任艺源 的工作室最喜欢一个汉字

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至今最古老的文字,他和古埃及的圣书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被称作是世界三大古文字,可那么多的汉字里,如果问你最喜欢哪一个?那可就难挑了,我就从我的属相来入手,我选了“龙”字。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身体长的、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从龙字的繁体来看,像是一种头有角、大口、纹身、婉曲的动物;另有简体字三种,也表现了口大、身曲的形象。

其实龙字的原始写法是先人对天然石龙形体的描绘,在上边加辛字头,应该是石龙所在地理方位的表示。龙字上方的辛(立)字头,也有说表示刀,有镇压或权力的意思。所以后来在龙字由“龙”简化为“龙”时,龙头上的辛(刀),变为龙腹下匕(仍为刀)。但龙为先人崇拜之神物和吉祥物,不论是头上插刀或腹上插匕,都与古龙字的意思不符,也与龙的原型相去甚远。而且今日简体的龙字已完全看不出龙的形态是怎样传承下来的。有关龙的成语也有很多,有我比较喜欢的:龙马精神(比喻人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壮健。)还有我比较希望的:龙眉凤目(形容人的仪表英俊,气度不凡。)有我比较反对的:龙蛇混杂(好人和坏人在一起。)有我比较害怕的:龙潭虎穴(比喻非常险恶的地方。)有我比较向往的:龙跃凤鸣(比喻才华出众。)有爸爸妈妈对我的希望:望子成龙(希望子孙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喜欢我的龙字,希望未来的我有一种龙马精神;我喜欢我的龙字,希望人们都不要群龙无首。我喜欢我的龙字,希望中国人都有龙的精神,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盛。

课题研究最喜欢一个汉字

《我给汉字写故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 江有庆

更新时间:202_-5-1 10:44:37 赋春中心小学

洪海珍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并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这么艰巨的识字任务,怎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呢?小学生识字教学的研究是个永恒的话题,识字是基础,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最怕的莫过于识字,在平时的教学中,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缺乏情趣,训练枯燥乏味,学生机械地记忆,一般采用读读、抄抄的方法学习汉字,学生不感兴趣,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要激起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了让他们热爱上祖国的汉字,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于202_年9月确立了《我给汉字写故事——在故事中识字、学习、成长》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我们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们主动探索,积极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确立课题

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益,我们确立了《我给汉字写故事——在故事中识字、学习、成长》的研究课题。通过学生自主编说识字故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2、构建组织

课题组成员由一批学习热情高、工作能力强、干劲十足、勤于动脑思考的学生组成,根据任务的不同,课题班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叫布置收集组,由吴倩同学任组长,组员有洪芷苑、马金茗、吴诗卉,主要任务是每天布置识字内容,督促和收集同学编写识字故事。第二组叫批改挑选组,组长是俞丹同学,组员是齐校彬、藏佳欣、吴雨凡,主要负责阅读批改和挑选同学写的识字故事,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整理。第三组叫交流展示组,戴育雯同学任组长,组员是程晓珍、齐佳菲、吴颖琦,负责定期开展优秀识字故事评比、总结、交流、展示活动,推广自主编写识字故事识字的经验。

3、分步实施

三个课题小组既有分工,又有配合。从08年9月确立课题开始,到09年3月20日结题,历时201天。第一阶段,08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主要任务是论证课题,确定课题,拟定方案计划;第二阶段,10月21日至1月20日,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究自主编写识字故事的方法,布置完成编写识字故事的任务,开展编说识字故事的比赛、展示等系列活动;第三阶段,202_年2月16 日至3月20日主要研究任务是总结、交流、完善自主编写识字故事识字方法,整理资料,总结汇报。

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经过半年多来,给汉字编说识字故事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有了许多发现,许多经验和许多收获。

1、在编写识字故事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字的字形与字的意思有密切的关系,根据这些字的特点,编说识字故事,既有利于掌握字的写法,又有利于理解字的意义,真是一举两得。

2、在编写识字故事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许多字的读音与字形有紧密联系,根据这些字的特点,编说识字故事,既有利于学会字的书写,又有利于把握字的读音,真是一箭双雕。开展编写识字故事活动后,纠正了许多学生的错别字,写字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开展自主编写识字故事研究活动后,同学们的识字水平,识字能力都大有提高。自主编写识字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识字能力效益,还能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看到学生编出的识字故事后,我们老师真是又惊又喜,孩子们的思维是多么敏捷、富有创造力;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充满童趣;他们是多么活泼、聪慧!展示学生们编写的部分识字故事成果:

递——我的弟弟骑着滑板车。

景——火红的太阳照着北京城。雪——一场大雨冲倒了一座山。拦——手摘兰花。拦——我对兰花爱不释手。

拨——我用手梳头发。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问——开门就张嘴。鸣——一只鸟在唱歌。

轰——一双手捧着玩具车。渔——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蛾——我是一条小懒虫。蛾——这条虫子是我的。

绵——一条白色的丝巾。辉——光荣的军人。

静——两头牛争着吃青草。

三、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能成功地开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主要是保障得力,实施得力,做法得力。

1、领导重视,鼎力支持

范千里校长、戴志义副校长对本次课题的开展给予了关怀重视,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导主任江有庆老师更是花费了许多心血,在理论、方法、研究实践中悉心指导;还有那群活泼聪颖的孩子们,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他们的学习热情、是他们的辛劳,才会使课题研究产生这么多智慧的思维火花。

2、他山之石,用以攻玉

虚心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博采众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学习参考了猜谜语,(„„)等识字方法,为课题研究积累了经验。

3、实践活动,自主识字

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现场现编识字故事比赛活动,比比谁的生字记得快,写得正确,谁写的故事精彩,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兴趣和识字效益。

4、及时总结

每一阶段,每一个活动开展后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

四、我们的感悟

1、课题开展不能局限于课题内容,要着眼于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意识的培养。

2、教师要及时对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进取,自我评价。形式主要有学生互评、小组内或小组间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3、课题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独立研究,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

今后,我们应借鉴此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得与失,再接再励,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以后读写能力的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在自主识字的过程中找到识字的快乐,真正实现在故事中识字、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

202_年3月

第四篇:字理识字教学八法

字理识字教学八法

字理识字教学内容丰富,操作性强。为便于教师根据汉字不同的构形特点和造字方法采用相宜的教学方法,现归纳出八种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简介如下。

1.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字形即为事物的图形。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音的联系,其中应重点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日”字的教学,先出示“日”字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圆形的太阳,里面的一点像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口”,“·”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日”字的构形原理。

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适用于象形字的教学。运用这种方法教学象形字,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编制字谜·联想法

汉字的众多以及复杂的笔画和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字谜是用暗示字义或描摹汉字形体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分为两种类型:

① 揭示汉字形体的字谜。如下述字例:

乖:乘人不备(拆字法)。

碍:砸左边,得右边(拆拼法)。

更:与人方便(反拼法)。

囱:窗下(特指法)。

妙:少女(拼字法)。

泵:水落石出(会意拼字法)。

②揭示汉字形体、暗示汉字意义的字谜。如下述字例:

暗:站在两日旁,反而不见光。

泛: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

丸:本来圆又圆,原来是九点。

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崩:一对明月,毫不残缺。躲在山下,左右分裂。辛:立着工作十个小时真辛苦。

制谜要求告诉我们,编制既通俗、形象、简短,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的字谜,让学生猜射,非常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或意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取得识记汉字和娱乐益智的双重功效。

3.动作示范·示意法

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词义做示范性的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踮”三字的教学:

张开两眼(动作)——睁(目字旁)。

五指收拢(动作)——握(提手旁)。

提起后跟,脚尖着地(动作)——踮(足字旁)。

动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动词的词义教学和词形教学,又可用于动词的听写。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动词的词义和使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形近比较·辨异法

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其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寻同辨异。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如下述形近字的教学:

①货——贷:都与钱贝有关,故从“贝”。“货”字读huò,以“化”为声符,本义为商品。“贷”字读dài,以“代”为声符,本义为借入或借出。

②爰——爱:“爰”字中间是“丿”,读yuán,以“爰”为声符的形声字,韵母为uan,如“缓、暖、援、媛”等字。“爱”字中间是“冖”,读mī,以“爱”为声符的形声字,音节是ai,如“嗳、暧、嫒”等字。

③冠——寇:“冠”字从冖(读mǐn表示覆盖的意思),从元(人头),从寸(手),合起来表示手拿东西(帽子)加在人的头上。因此,冠字本读guān,指帽子,如衣冠不整、张冠李戴。“寇”字从宀(房子),从元(人头),从攴(读pú,手持器械),合起来表示手持器械闯进别人家里打人家的头,这种行为就是强盗行为。因此,寇字的本义指盗匪。

形近比较·辨异法,既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又能够规范学生对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

5.部首表意·求同法

在编撰字典、词典时,为方便人们检索,编撰者将同一偏旁的汉字归为一类,这个类就是部首。辞书中有三大部首系统:一是“形体型”部首系统,如

一、ㄧ、丿、丶、乛等部首,它们一般与字义无关(若按安子介辟文切字的理论,汉字的每一笔画都是有其特定意义的);二是“形位型”部首系统,如“腾”字中的马部,“颍”字中的水部,“叛”字中的八部和又部,它们有的与字义有关,有的与字义无关;三是“形义型”部首系统,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即按义分部)。因此,“形义型”部首系统是辞书中主要的部首系统,它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合体字,尤其是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尽可能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顶、额、颊、颈、项”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页部的表义类属:从页的字,字义多与人体头部有关;分析“侈、伏、俭、儒、侠、仰”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亻部的表义类属:从亻的字,字义多与人的类别(儒、侠)、品行(侈、俭)、行为(伏、仰)等有关。

部首表意·求同法,是让学生掌握部首的表义类属,加深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望文生义”的理解能力。

6.构件分解·形缀法

有的合体字尽管结构复杂,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应该看到,这些陌生的合体字大都是由人们熟悉的构字部件(简称为“构件”)组合而成,合体字的形、义、音是由构件的组合关系来体现的,这就决定了合体字结构的可分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合体字: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合体字的形、义、音;再将合体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读音和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连缀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合体字在音或义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合体字。如“碧、染”二字的教学:

碧:①“碧”字读bì,本指青绿色的玉石。

②把“碧”字分解成“王(玉)、白、石”三个构件。

③将上述三个构件连缀起来理解“碧”字:“王”和“石”表明“碧”是一种玉石,“白”表示“碧”的读音(此字演化至今,只能理解为两个字的声母相同,都是b),“碧”是从玉、从石,白声的形声字。

染:①“染”字读rǎn,本指把布帛等放在颜料里,使着色。

②把“染”字分解成“木(植物)、氵(水)、九(多数)”三个构件。

③将上述三个构件连缀起来理解“染”字:把染料(古时染料多为植物的皮、叶、根)加工成液体,经过多次反复的染色过程,使布帛等物着色。“染”是从木、从水、从九的会意字。

构件分解·形缀法,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构件与字的内在联系,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个方面掌握合体字的形、义、音。

7.意义合成·义缀法

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式。这种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字中的构件义之和。因此,这种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意思;再将这些构件义连缀起来,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意思;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个方面掌握该字的形体。如下述字例的教学:

歪:由“不、正”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不正、偏斜。

套:由“大、长”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又大又长的东西。

腔:由“月(肉)、空”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肉体中有空洞的地方。

卡: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不来,下不去,夹在中间,读qiǎ。

意义合成·义缀法,是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意义合成会意字的意义和形体。

8.反义联系·辩证法

世上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矛盾的同一性,一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为媒介,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二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非常有趣的是,有些汉字的形体、意义和造字方法正充分体现了矛盾的这种同一性。如下述字例:

表示树根与树梢的“本”、“末”二字:“本”字从木,“一”在木下,指示这是树根所在;“末”字从木,“一”在木上,指示这是树末梢所在。

表示大米买与卖的“籴”、“粜”二字:“籴”字从“入”,从“米”,表示从市场上买米担入家里;“粜”字从“出”,从“米”,表示把米挑到市场上卖出去。

表示空间方位的“上”、“下”二字:甲骨文“上”字以一条弧线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则指示在“上”面的意思;甲骨文“下”字则把短横放到长弧线的下方,指示在“下”面的意思。

上述三组汉字,造字方法相同,字形字义相反。教学时,我们可运用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用学习熟字的方法顺势迁移到生字的学习上,让学生掌握在形体和意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的汉字,并从中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八种字理教学方法,涉及到汉字的各种类型以及字理识字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们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核心,以掌握汉字的形义音、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为原则;在学生的“旧知”与“新知”、“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打破传统识字教学所形成的“单打一”的平面格局,确立一种立体的识字教学的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第五篇:字理识字

进入中年级后,随着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重点的转移,识字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虽然识字量在减少,但对识字态度和识字能力的要求在明显提高。在识字教学时间减少的情况下,即要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又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还要保证识字的巩固率,识字教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从低年级开始就开始渗透一种识字方法。被视为中国“第五发明”的汉字,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超群,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字。字理识字,能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感受和了解汉字产生、演变的大体过程,使他们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精神。因此,无论是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来看,还是从弘扬民族文化来看;是从启迪人的智慧来看,还是从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来看,字理教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它不是单独对哪一种字的指导,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更不是独立的,与低年级的随文识字、趣味识字、生活识字更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字的识记,其实,运用字理识字识记字的音形义,操作起来还有好多方法。总而言之,根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的识字教学,让孩子 走进了汉字王国,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来龙去脉,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语言,培养了观察力,使祖国的语言文字在他们的眼力不再枯燥,而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认识汉字是一件快乐的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