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故障处理及典型案例分析讲义..
故障处理及典型案例分析讲义
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是其调度管辖范围内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者,对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和迅速性负责,在处理事故时应做到:
1、尽速限制事故的发展,隔离并消除事故的根源、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防止人身伤害、防止电网稳定破坏和瓦解。
2、尽一切可能保持电网设备稳定运行,并优先保证发电厂厂用电、枢纽变站用电及重要用户的供电。
3、迅速恢复解列电网、发电厂的并列运行。
4、尽快对已停电的用户恢复供电,重要用户优先。
5、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使其恢复正常。
在处理事故时,调度系统运行值班人员应服从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的指挥,迅速正确地执行调度指令。凡涉及调度机构调度管辖范围设备的操作,均应得到相应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的指令或许可。为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下列情况的操作可以不待调度指令,由现场人员先按有关规定处理,处理后应立即向值班调度员汇报:
1.将直接威胁人身安全的设备停电。2.解除对运行设备安全的威胁。3.将故障设备停电隔离。
4.发电厂、变电站执行经调度机构认可的保厂用电和站用电措施。
5.电压回路失压时将可能失压误动的有关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退出运行。6.本规程及现场规程中明确规定可不待调度指令自行处理者。
事故处理的一般规定
1、发生断路器跳闸的单位,运行值班人员须在跳闸后 3 分钟内向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跳闸设备和天气情况等事故概况,跳闸后 15 分钟内,应将一次设备检查情况、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情况等内容汇报值班调度员。
2、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有关单位运行值班人员应及时、简明扼要地向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报告异常发生的时间、现象、设备情况及频率、电压、潮流的变化等。
3、发生事故时,相关厂、站运行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加强与值班调度员的联系,随时听候调度指挥,进行处理;其他厂、站应加强监视,避免在事故当时向值班调度员询问事故情况,以免影响事故处理。
4、事故处理期间,调度系统运行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发令、复诵、汇报、录音及记录规定,使用规范的调度用语,指令与汇报内容应简明扼要。
5、为迅速处理事故和防止事故扩大,必要时,上级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可越级发布调度指令,但事后应尽快通知有关下级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
6、事故处理期间,除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应迅速离开调度室,必要时值班调度员可以要求其他专业人员到调度室协商解决处理事故中的有关问题。
7、事故处理期间,调度系统运行值班人员有权拒绝回答与处理事故无关的询问。
8、上级调度机构委托下级调度机构调度管理的设备发生事故或异常,一般由受委托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负责处理,但发生与委托设备相关的复杂事故(如母线跳闸,全站失压等),由委托方值班调度员视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委托关系。
9、事故处理告一段落后,值班调度员应按调度信息管理相关规定将事故情况报告主管领导和上级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并填写事故记录。
系统发生事故时,要求事故及有关单位运行人员必须立即向调度汇报的主要内容
系统发生事故时,有关厂、站正确、迅速、简明地汇报事故情况,是正确而迅速地处理事故的首要条件。因此,事故及有关单位应立即向上级值班调度员报告概况,汇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及现象、断路器变位情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和频率、电压、潮流的变化及设备状况等;待弄清楚情况后,再迅速详细汇报。非事故单位应加强监视,不要急于向调度员询问事故情况,以免影响事故处理。
系统振荡时的一般现象为:
1.发电机、变压器及联络线的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的指针周期性地剧烈摆动;发电机、调相机和变压器发出有节奏的嗡鸣声。
2.失去同步的发电厂与系统间的联络线的输送功率表、电流表将大幅度往复摆动。
3.振荡中心电压周期性地降至接近于零,且其附近的电压幅值摆动最大,随着离振荡中心距离的增加,电压波动逐渐减小。白炽照明灯随电压波动有不同程度的明暗现象。
4.送端部分系统的频率升高,受端部分系统的频率降低,并略有摆动。
系统振荡产生的主要原因:
1.系统发生严重故障,引起稳定破坏。
2.故障时断路器或继电保护拒动或误动,无自动调节装置或装置失灵。3.电源间非同期合闸未能拖入同步。
4.大容量机组调速器失灵或进相运行,或失磁,大型调相机欠励运行等引起稳定破坏而失去同步。
5.环状网络(或并列双回线)突然开环,使两部分电网联络阻抗增大;或送、受端之间的大型联络变压器突然断开或电网大型机组突然切除,使联络阻抗增大。
6.失去大电源。7.多重故障。
8.弱联系统阻尼不足或其它偶然因素。
系统振荡事故和短路事故的区别
系统振荡事故:
1、电流电压作往复摆动,变动速度较慢;
2、系统任一点的电流电压的相位角随功角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三相对称。短路事故:
1、电流电压发生突变,变动大而快;
2、系统电流电压的相位角基本不变;
3、除三相短路外,系统三相不对称。
消除系统振荡的处理原则:
1.当系统发生振荡时,各发电厂及装有调相机的变电站,应不待调度指令立即充分利用发电机、调相机的过载能力增加励磁,提高电压至最大允许值,直至设备过载承受极限为止。
2.频率降低的发电厂、网,应充分利用备用容量(包括起动备用水轮机组)和事故过负荷能力提高频率、电压直至消除振荡或恢复到正常频率为止。必要时地调值班调度员指令配调、发电厂、变电站切除部分用电负荷。
3.频率升高的发电厂、网,迅速降低发电机出力,提高电压,使其频率降低至与受端系统频率接近,但频率不得低于49.0Hz(与南方网联网时,不得低于49.5Hz),直至消除振荡;同时注意保证火电厂厂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4.当系统发生振荡时,不得任意将发电机或调相机解列,若由于发电机失磁而引起的电网振荡,立即降低失磁机组有功出力,并恢复发电机励磁,直至振荡消除.否则将失磁机组解列。
5.系统自发生振荡时起,按上述办法处理后,经3至4分钟,振荡仍未消除时,地调值班调度员应在规定的解列点解列电网。
系统频率异常及事故的处理
第267条 云南电网与南方电网联网运行,若电网频率偏差超过50±0.2Hz 时,省调值班调度员应及时检查并调整省际联络线功率满足规定。若省际联络线潮流超过稳定极限,省调值班调度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将联络线潮流降至稳定极限内,必要时可采取解列机组或事故拉闸限电等措施,并向总调值班调度员汇报。
系统频率出现异常时,如为云南电网责任,省调值班调度员在总调统一指挥下,配合尽快恢复系统正常频率,在10 分钟内使省际联络线潮流满足规定。值班调度员可以采取的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1.省调直调电厂立即调出备用容量或减少发电机出力(包括停 机)。
2.需要时,向总调申请支援,修改送受电计划。3.必要时,可采取限制负荷或事故拉闸限电措施。
第268条 云南电网独立网运行时,系统频率异常及事故处理 的一般原则:
1.当电网频率降至49.8Hz 以下时,主调频电厂和第二调频电厂无须等待调度指令,应立即自行增加出力直至频率恢复到合格范围内或至设备允许过负荷出力。2.当电网频率降至49.8Hz 以下,经电厂增加出力,且备用水电机组均已并网而频率仍不能回升到合格范围时:
1)49.8~49.0Hz:如须限电拉闸,省调值班调度员须在10分钟内将限电负荷数分配给各地调,地调应在接令后10 分钟内完成。如遇执行不力,省调越级执行。2)49.0Hz 以下:各地调和发电厂、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应立即汇报省调值班调度员,各地调立即执行省调值班调度员指令,按“事故拉闸限电序位表”进行拉闸,使频率恢复至合格范围内。
3.当电网频率下降到危及发电厂厂用电安全运行时,发电厂可按调度机构认可的保厂用电规定,执行保厂用电措施。
4.当电网频率超过50.2Hz 以上时,各发电厂必须按省调指令相应将出力降低使系统频率恢复到合格范围以内,必要时省调值班调度员应发布停机、停炉指令或采取水电厂短时弃水运行,在20分钟内使频率恢复正常。
第269条 地区电网孤网运行时,系统频率异常及事故处理参照第268 条执行。第270条 为保证电网频率质量,水电厂应做到: 1.低频自启动机组正常投入。
2.在接到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开机指令后备用机组10 分钟以内并网运行。3.当调频厂运行机组出力将达到最大或最小技术出力时,及时向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汇报。
第271条 低频减载动作切除的线路,未得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同意不得送电(事先规定的保安电力线和装置误动切除的线路除外)。
通讯中断的事故处理 第311条 厂、站及调度机构间通讯联系中断时,运行值班人员应尽量设法通过其他厂、站或调度机构转接电话,同时通知有关人员尽快处理。
第312条 电网发生事故时,凡能与调度机构通讯畅通的厂、站及其他调度机构,有责任向失去联系的单位转达调度指令和联系事项。
第313条 厂、站与调度机构通讯联系中断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发电厂应维持通讯联系中断前运行状况。
2.与调度机构失去联系的单位,应尽可能保持电气接线方式、运行方式不变,有关规定允许自行处理的异常或事故除外。
3.一切已批准但未执行的检修计划及操作应暂停执行。4.调度指令已下发,正在进行的操作应暂停,待通讯联系恢复后再确认是否继续操作。
5.上级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可视电网运行情况将其调管设备临时委托相关下级调度机构进行调度管理。第314条 调度通讯中断期间,进行过异常或事故处理的单位,在通讯联系恢复后应尽快报告值班调度员。
设备缺陷的定义
是指使用中的设备、设施发生异常或存在的隐患。这些异常或隐患将影响:
1、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
2、电网和设备的可靠、经济运行
3、设备出力或寿命
4、电能质量
设备缺陷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
1、紧急缺陷:设备或设施发生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者。
2、重大缺陷:对人身、电网和设备有严重威胁,尚能坚持运行,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造成事故者。
3、一般缺陷:短时内不会发展为重大缺陷、紧急缺陷,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坚持运行者。
设备缺陷的处理时限:
1、紧急缺陷
消除时间或立即采取措施以限制其继续发展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
2、重大缺陷
消除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天。
但由于电网运行方式或其他特殊情况的限制,无法及时处理的缺陷,经本单位技术主管领导同意及各级调度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处理时限。在此期间,必须安排缺陷的跟踪、试验、检查或采取措施,以免发展成为紧急缺陷。
3、一般缺陷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缺陷,应列入下一个季度的生产计划予以消除: 1)不需要停电处理; 2)可带电作业处理;
3)经调整运行方式,使缺陷设备停电但不影响正常供电。
必须停电处理的一般缺陷,应在发现缺陷后的第一次停电时消除。
存在问题及风险的危险点分析
设备管辖范围不清晰,导致设备管理失控
第一大类:对设备管辖范围不清晰,导致设备管理失控。此类问题及风险是防范擅自改变调度管辖设备状态的关键,一旦运行人员对连最基本的管辖范围都不清楚,发生擅自改变调度管辖设备的违反调度纪律的事件是必然的。
在这几年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违反调度纪律事件中,“设备管辖范围不清晰”原因居首位。
管辖设备、许可设备这几个概念在受令资格培训的时候讲过,大家熟悉下。第一大类第一点刚才已作为示例进行了介绍,现在讲解下第二点:对各级调度管辖设备的交界面、隔离点不清楚。讲述之前先熟悉下这几个概念。举两个实例来讲,一个是电厂,一个是变电站。
未区分调度管辖设备和许可设备,设备的申请、汇报、操作方式错误
上面了设备管辖划分的一些基本原则,清楚了管辖设备、许可设备的定义、关系和区别。
既然方式已经划分了管辖设备和许可设备,那么其本质不一样,在进行调度业务联系时候是有区别的。
还是举2个例子。对于变电站的情况相对简单,存在不同调度管辖和许可设备的分界点是主变。对于地调许可设备来说,比如主变需要停电,变电站现场运行人员向配调申请操作(配调下令操作),配调(申请)得到地调许可后,配调就可以下令变电站运行人员进行操作(地调不下令)。
如果是地调管辖设备停电操作,比如说110kV线路断路器操作,由于线路及断路器间隔是由地调管辖,那么变电站运行人员向地调申请,由地调调度员直接下令。
对于现场运行人员而言,没有你管辖的设备,对于地调管辖设备和许可都是需要调度员下令,对于地调管辖设备也是需要下令。只是接受那级调度员的指令进行操作的问题。所以申请、汇报和操作时注意设备是那级调度管辖。
厂站自管设备操作影响到调度机构管辖设备正常运行
上面讲解的是调度管辖设备和许可设备的问题,这里讲的是调度管辖设备和厂站自行管辖设备的问题。
根据厂站管辖设备的定义,运行人员认为厂站管辖的设备的指挥权限归相应厂站,可以不需要调度的许可进行操作。理论上是如此,但是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下级调度管辖或者厂站管辖设备状态变化不能影响上级调度管辖设备的状态。
举个例子:赛珠电厂不安全事件。2012年3月31日起,赛珠电站安排全停检修工作,厂用电由电站外来电源供电。4月4日铅厂电站主动与赛珠电站联系,告铅厂电站计划于4月5日安排全停检修工作,届时将停止对赛珠电站厂用电供电,赛珠电站并未重视此信息,也未考虑本厂厂用电安排。
4月5日上午,赛珠电站全停检修工作结束,省调调度员下令将厂内设备转冷备用,准备复电。此时铅厂电站按计划开始停电操作,故赛珠电站厂用电消失。赛珠电站值长李××在事前、事后均未向省调汇报的情况下,即自行安排由普渡河六级电站外来10kV电源经10kVⅡ母转供10kV#2厂用变(带电路径如附图红线所示),因220kV#2主变10kV侧与10kVⅡ母为死连接,在厂用电切换时,用10kV厂用电对220kV#2主变进行了反充电,致使#2主变带电运行。
运行人员认为自行管辖的母线可以不向地调申请执行操作,但是忽略了一个前提是操作改变了省调调管设备状态为考虑清楚10.kV母线与主变的接线方式。所以也就是上一个风险点中说的要厂站人员一定要区分好不同设备的交界面。可见成果:编写《厂站自管设备缺陷影响调度管辖或许可设备的清单》。
操作模式不明确,未区分是直接操作还是委托操作
这一个风险点是检查对象是调度员。直接操作: 值班调度员直接向厂站值班员发布调度指令的操作方式。委托操作:调度机构将其调管设备的操作权委托其它调度机构的操作方式。
关键点:
1、经相关方值班调度员协商后,可采取委托操作方式将其中一方调管设备委托另一方值班调度员操作。一般情况下上级调度对下级调度存在委托关系。
2、委托操作是一次还是二次,操作对象的目标状态是什么,委托条件比如是操作是在这次线路停电中还是停复电中。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的异常由谁来处理,出现异常要及时汇报。
3、委托操作完成后,委托方值班调度员应及时通知受委托方值班调度员及相关运行单位值班人员委托关系结束。
4、如有委托操作,现场和调度机构均需要做好记录,而且是交接班重点。
委托操作至存在与调度机构之间,但是委托方调度必须要通知被委托的厂站。厂站运行人员同样需要明确委托操作范围、目标状态、条件和注意事项。可见成果:调度委托操作流程。
第二大类:调度术语及调度业务联系不规范
检查调度运行操作及业务联系时互报姓名、设备编号读法、语言规范性、调度术语运用、设备双重命名等环节。
调度业务联系时不使用规范术语
风险点是:调度业务联系时不使用规范术语。
调度用语是电网调度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工具,调度指令的下达、接受、执行以及其它调度信息的传递均通过调度、运行人员使用调度用语来完成。调度用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避免因调度用语的随意性、个人表达习惯以及地域语言差异导致调度信息传递的失真、错误,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电网事故,是电网调度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
举例子:落实情况的调度业务联系。落实是调度各项工作的前期准备,旨在为其他调度业务的开展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后续操作的基础。看地调与厂站人员如何进行落实业务的对话。
措施:调度业务联系时不使用规范术语,产生误解。各单位参照《云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用语规范化细则》,依照用语准确、规范、简洁的要求及时编写本单位的用语规范化示例,示例中需包含本单位业务联系相关的申请、许可、通知、汇报、配合、委托、落实等内容。
不熟悉调度术语,业务联系时答非所问
第二大类的第3个风险点是:不熟悉调度术语,业务联系时答非所问。调度术语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具体参见《调规》附录1。
由于本次培训重点是范围设备状态错误改变或擅自改变的问题,这里以一次设备状态的定义为例。一次设备状态分为4个:xxxxxx。一旦现场运行人员不熟悉设备一次状态定义就会答非所问,比如说我问现场110kV水金Ⅰ回线131断路器处什么状态,现场答复131断路器处断开状态。那请问你按照你的说法110kV水金Ⅱ回线132断路器也是断开状态,现在110kV水金Ⅰ回线、Ⅱ回线是一样的状态吗?调度员也不能从现场的信息中把握现场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的位置吗?
根据规范的调度术语根本不存在此种断路器断开状态,除非调度员明确的问断路器本体在什么位置,这才能答复为断开位置。如果问什么状态,那么只能回复冷备用或者热备用。另外还要说明的是,一次设备状态的规定是对二次有要求的,比如断路器的热备用状态是指其本身在断开位置、各侧隔离开关在合闸位置,而且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满足带电要求。
混淆调度业务联系与调度下令
第二大类的第7个风险点:混淆调度业务联系与调度下令。
检查的对象是:运行人员和调度员。说明这个双方都存在问题或风险,双方都注意。
区分调度命令和调度业务联系,目的避免一般调度业务联系被现场误认为是调度下令,防止沟通不到位或者现场误解调度意思,发生误操作。我们还是来举个例子,看看地调调度员如何落实和下令。
左侧为调度业务联系的落实工作,现场工作完工后,地调调度员进行落实工作完工,然后让现场做好操作准备,并没有下令。(然后听下录音)右侧是调度下令,下令时须明确发令时间,作为发令开始标志,表述方式为:“XX点XX分,现在下令给你:XXXX”或者“我下令给你操作:XXXXXX”(然后听下录音)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业务联系时目的是互通信息,基本上是一个单向流程。而下令是要操作设备状态的变化,业务联系是为了下令做准备。而调度下令:带有有下令标识,关键词(现在下令给你操作,我下令给你)。一旦有下令操作就要完成操作的“接令-记录-复诵-回令”整个流程,他是一个闭环流程。
可见成果:本单位的接受调度指令管理流程。
调度运行操作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分为3个部分,操作准备,操作票规范、操作执行。检查运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电气操作术语,操作前是否按照要求规范填写电气操作票,操作中是否能够将调度指令或操作票正确执行到位,是否严格执行调度指令记录复诵回令制度。核心就是能够将调度指令或操作票正确执行到位。
误将操作准备、调度预令当调度指令进行操作。
举电网中实际发生的事件。大理供电局xxxxxx 介绍:大理供电局按计划进行荷花变新荷线线路及162断路器间隔定检预试等工作。18时46分,大理地调开始指挥进行新荷线复电操作。19时12分,荷花变新荷线162断路器由检修转为热备用。(按照正常操作流程,下一步操作是将荷花变新荷线162合环,再将古城变古荷线141断路器解环,即恢复原方式运行。)
看看调度员和运行人员的对话。因为运行人员误将操作准备当成调度指令进行操作,最后导致110kV荷花变全站失压。
(一)直接原因
操作人员苏某某误将操作预令(工作联系)当作调度指令执行。
(二)间接原因
本应起到把关作用的流程未得到执行。在调度预令被操作人员当作正式指令执行的情况下,操作人、监护人操作前未对照操作任务、未核对调度操作指令记录
防范措施:从两个角度,一方面是调度员,调度员在设备操作权,应预先向有关单位说明操作目的,明确是操作指令还是预令。第二是,如果要下令一定要带有发令标识。一方面是现场运行人员,现场人员对于拿不准的情况,不能确定的情况,现场多与调度沟通。
也印证的前述的为什么要标志用语规范化示例的原因了。
上个部分讲了业务联系与调度下令的关系,这里重点讲下预令票。调度操作指令票
在前面已经讲解了调度业务联系与调度下令之间的区别和关系,这里主要讲解调度预令票和调度指令票。
上图是地调的预令票,这个预令票在运行指挥平台中每次操作之前是可以收到的,目的是让现场做好操作准备,按照地调预令的步骤准备好现场的电气操作票。预令票中有个很显著的标识:“预令票不具备XXXXX”。现场看到预令票后没有疑问,准备好操作准备就可以向地调申请开始操作了。
下面的这张票是调度操作指令票,需要注意的是,现场运行人员不能将指令票视为调度下令,不能根据已执行票上的时间,未得到调度员下令就进行操作,操作的唯一前提是:地调下令。
指令票只是给现场人员查看操作时间用,在指令票的最后一行已经告知。
未按照接到的调度指令按步骤操作执行,多操作或者少操作
操作票拟好,审核过后,就进入了执行流程,操作执行阶段是将调度操作票和电气操作票实际运用阶段,体现操作执行力是否到位,操作是否正确的问题,是操作最重要阶段。
来看第2个风险点:未按照调度指令步骤进行操作
误解调度指令术语和电气设备状态、操作术语,不能正确执行调度指令
继续看下一个风险点:误解XXXX。
在受令资格培训中电气设备状态、电气术语都会详细讲解。特别是断路器的解环、同期合环、同期并列这些关键术语。地调下达的不同的操作术语,对设备操作要求是不同的,现场对应准备的电气操作票和操作步骤也是不同的。操作术语决定了现场的操作方式。比如同期合环和合环,调度下令“同期合环”那么要求现场必须使用同期装置进行操作,如果使用“合环”可以不不经同期装置。而且我这里仅仅列出了常用的电气操作术语,在《变电站电气操作实施细则》、《调规》中还有更多的调度术语的定义,如果对这些基本术语都不理解,那就要给自己多补补课了。
举例:XX供电局发生的实际案例
2010年04月,110kVXX线因计划工作需要停处检修。当时地调下令一侧变电站,操作任务为:将110kXX线171断路器解环操作。接令后,值班长将指令理解为:将110kVXX线171断路器由运行转冷备用,并将110kV171断路器至冷备用状态。
从这个事件暴露出现场对于基本的调度操作术语不理解,根据自身理解,未按地调要求进行操作,其中有疑问也没有和地调沟通,不能正确执行调度指令。
如果对调度指令和设备状态都拿不准,就容易发生误操作时间,错误改变设备的状态。防范措施:
1、首先要熟悉调度术语和操作术语。
2、这里再强调下“同期”,如果在集控站模式下,断路器的操作大部分都是远方操作,集控站是否存在某些断路器没有同期装置,导致非同期合环的风险呢,那么现场运行人员和调度员出就应该梳理出这些风险点来,形成文档备案。特别是事故情况下,要形成意识,不能为了尽快恢复电网而直接远方操作,忽视同期的问题。
第三大类风险都是在讲的调度执行力
调度执行力不仅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过程。
调度指令的执行包括调度指令发布前调度和现场的沟通、调度指令的发布与接令、调度指令的理解与执行、执行结果的回复与沟通等一系列的过程。
在调度指令执行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双方必须严格执行报名、复诵、记录、录音和回令制度,使用标准调度术语,设备应冠以电压等级和双重命名(设备名称和编号)。
发布调度指令前,调度与就调度指令发布前的准备与沟通。
记录环节不认真执行,后续操作可能是错误的。记录虽然占用整个操作时间最少,但是对于整个流程来说是比较关键的。(调度指令记录格式)
复诵:有时候调度下令时,心口不一,下令出现纰漏,需要现场人员和调度员相互监督的过程,调度员下错令现场提出疑问;现场复诵错了,调度可以对现场进行纠正。整个是操作前的最后一道把关。
复诵正确之后,现场按照厂站的电气操作票进行操作,操作过程、操作安全、操作结构由值班运行运行人员负责了。操作需要考虑安全性和时效性,在保证操作安全、操作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操作时间。
回令:便于调度掌握现场操作进度,保证设备处于在控的状态,避免出现设备状态的不一致。(格基河违调事件,导致设备状态失控)
措施:在电气操作票中增加回令的提示,对需要回令的环节做好标识、提醒。可见成果1.规范的现场接令记录本2.电气操作票中是否还有回令环节3电气操作执行流程图
第四类问题:设备紧急缺陷和故障处理时与调度联系不规范,此类是防止出现擅自改调度管辖设备状态的另一个一类大风险,一旦不清楚缺陷的后果就容易发生。
来看第一个风险点:设备出现缺陷不汇报,擅自进行处理。
调规的规定是事故,《检修管理标准》中的规定是缺陷。两个制度都要出现缺陷向调度汇报。
运行人员的职责的一大职责就是监视设备的正常运行,但设备出现了缺陷或者故障时,设备如果不能正常运行,就需要将故障的设备隔离,防止对其他运行设备造成影响。有些是特例。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下列情况的操作可以不待调度指令,由现场人员先按有关规定处理。比如:将直接威胁人身安全的设备停电,解除对运行设备安全的威胁。但是处理后应立即向值班调度员汇报
江边电厂的示例。
衡量缺陷是否要汇报的关键就是:出现的缺陷会不会导致管辖设备或许可设备状态、参数、性能的变化。
江边电厂这个例子是缺陷导致机组失备,不处理机组就不能正常并网,需要向调度汇报的。
措施:结合设备调管范围对厂站调管和许可设备的缺陷进行清理,明确出现缺陷需要汇报的设备。
可见成果:XXXX
故障汇报的两个方面。
调规的265条的规定:XXXX 对于调度员来说,事故处理是争分夺秒的事情,特别是遇到大的电网故障,电网故障后瞬息万变,得不到相关的故障后的一二次信息就无从下手。
这就要求:运行人员对本厂站设备典型故障后保护和安自装置动作现象有相关的预案,而且模拟演练。出现实际的跳闸那么速度就能保证。
另一个就是信息的准确性,事故后信息量非常大。此时调度员及时获得电网信息对于后续故障处理极为关键。从目前实际的情况来看,有些厂站运行人员一股脑的将所有看到的信息汇报给地调,从来不对保护动作信息进行加工,完全变成了监控机的传声器。电网中的设备千差万别,调度员不能熟悉现场的监控上的信息,所以运行人员需对数据进行加工后汇总上报,调度员才能把握关键点。
地调的运行平台上实现了模块化的上报方式,一方面能减少现场人员的工作量,明确哪些信息是必须上报的,另一方面能够让调度获得关键的信息。
要求:厂站人员明确故障后汇报要点,准确、简要向相关调度汇报,格式化汇报的信息(参照省调指挥平台故障记录模块功能)。
缺陷、故障记录的问题
一个是现场的故障记录,一个是调度的记录。
是否在处理后填写了记录,是否有快速方式可查,在后续是否有归档? 后续追溯、学习、总结经验的重要资料。
第五大类风险是:人员业务技能低,模拟演练、制度学习不足。
技能低的几个方面:心理素质不过硬,和调度业务联系是不要存在惧怕心理,调度员不会刻意为难,大家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安全。不熟悉二次设备,一次设备接线接单较为好掌握,二次设备接线复杂,需要加强学习,把常见的操作纳入规程。
规程制度学习不足的几个方面:
现在电厂只顾生产,不顾制度建设、制度管理,认为人员参加完省调培训就可以上岗做事,受令资格培训所讲内容非常有限,要知其所以然必须通过规程制度的学习。上岗之后运行人员也不进行规程制度的学习。
另一个方面是没有考虑到规程、制度的制定和修编也是随着电网的变化而变化的,导致对规程学习不够。
接地开关的管理是调度时常强调和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场人员不熟悉有关接地开关管理规定就会反复与调度询问,要求调度下令,就是没有分清楚那些接地开关是省调操作管理,那些是厂、站值班人员操作管理,那些是检修人员操作管理。
希望大家从《云南电网调度管理规程》中有关接地开关管理规定的释义文件中找找答案,形成自己《厂站接地开关(接地线)管理示意图》。
模拟演练、预案的不足:
平时的演练是为真正出现事故时做准备,能够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第二篇:爱立信基站典型故障处理案例[定稿]
爱立信基站典型故障处理案例
案例1:对基站进行IDB的配置总是无法完成,提示为时间超时。当对基站进行IDB数据的配置时,因为TRU与DXU软件版本不一致,或BSC下载软件的同时进行DXU数据配置而产生冲突,或第一次IDB配置电源电压类型错误,或短时间内频繁的对DXU进行IDB配置等原因,偶尔可能导致再进行IDB的数据配置时,出现提示为时间超时而无法完成的现象。导致DXU同机架内部的通信上存在异常现象,出现类似机架掉死的现象,更换DXU无效。
解决的办法是,将DXU(或新的DXU)放到同基站的其它机架上,或另外的基站上,仅对DXU加电,按照存在问题的机架配置进行IDB的重新配置,完成后再安装到存在问题的机架上,不必再重新配置,对DXU等各模块加电重起,即可解决问题。
案例2:RBS200基站工作不稳定,经常退服。基站各部件的稳定工作离不开稳定的时钟信号,而基站的时钟信号是从PCM传输中提取的,爱立信的基站不提供外部时钟输入的端口, RBS200基站是爱立信早期推出的GSM基站产品,这些基站设备是基于采用传统的PDH传输组网方式而设计的,并不非常适用于SDH传输组网方式,这就会导致RBS200基站在和某些厂家的SDH传输设备配合使用时,导致基站工作不稳定,频繁出现时钟同步的告警,经常退服,严重影响了基站的正常运行。
解决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将RBS200基站使用的SDH传输更换为PDH传输;另一种是将RBS200基站设备更换为RBS2000基站设备,因为RBS2000对同步要求较RBS200低,能够很好同SDH传输配合工作。
案例3:开始时,马厂湖基站有部分TS总是无法正常工作,且不固定在某个载频上,更换TRU、DXU无效,对基站的数据进行拆掉重新加载后仍无效,后来整个基站所有的TS均无法正常工作,基站硬件、传输、数据等均不存在问题。点检查了基站的所有硬件均不存在故障现象,对怀疑有问题的TRU、DXU进行了更换;对传输进行了环路测量,也未发现传输电路存在质量问题;检查小区、基站的定义数据也都正常。怀疑基站的数据存在掉死的现象,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尝试用另外一种方法进行故障的定位。从BSC的ETC传输接口处,即ETRBLT板子2M接口处将马厂湖基站的传输DIP=97同另外一个类似配置的基站装载机厂的传输DIP=98直接进行互换,也就是说互相用对方基站的数据来开通基站。互换后发现,马厂湖基站的数据在装载机厂基站上仍然存在同样的问题,而装载机厂基站的数据在马厂湖基站上却能正常工作。这就可以说明,马厂湖基站的硬件、传输均不存在问题,基站数据确实存在掉死的现象。
在确认马厂湖基站的数据存在掉死的情况后,重新定义了新的TG数据,来替换原先存在掉死现象的TG数据,整个基站恢复正常运行。
对上述基站数据掉死的解决办法还有一种是进行BSC的重新启动,因为需要在晚上进行,因此可能会导致基站退服的时间较长。
案例4:中国银行基站第2小区对应的机架为2个CDU C,4个载频配置,总是在4个载频全部开起来后,又很快全部退服,现象为第1、2个TRU状态为TX not enabled,第3、4个TRU为Fault灯和Operational灯同时亮。每次对DXU进行复位,总是出现上述的同样现象,整个小区无法正常运行。
因为第3、4个TRU总是出现故障现象,将这两个TRU更换,仍然出现同样的故障现象;更换第3、4个TRU对应的第2个CDU C,仍然出现同样的故障现象。将第3、4个TRU放到第5、6个TRU的位置上,将第2个CDU放到第3个CDU的位置,这样载频的位置为第1、2、5、6,甩开TRU第3、4位置不使用,整个小区正常运行,不再出现上述故障现象。
根据以上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应该是第2个CDU C对应的CDU BUS总线或第3、4个TRU对应的背板存在问题,导致第2个CDU C不能正常工作,不仅导致第3、4个TRU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导致整个小区不能正常工作。
将第2个CDU C对应的CDU BUS总线拆下来,更换一新的CDU BUS总线后,故障解决,确认是第2个CDU C对应的CDU BUS总线存在问题。下图是CDU BUS的连接示意图:
还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将CDU C更换为CDU C+,并且使用Y cable,按照如下图连接:
这样就可以不再使用第2个CDU C对应的有问题的CDU BUS总线,就不会出现整个小区开不起来的现象。
案例5:沂水城东基站A小区扩容一个机架,由6载频扩容为8载频。在打开跳频的情况下,A小区所有8个载频的时隙全部正常工作后很快陆续全部退服,同时出现1A级的XBus Fault告警,但告警很快又消失。对基站A小区复位或闭解CF,仍然是同样的故障现象。将A小区的跳频关掉后可以正常运行。
针对出现的XBus Fault告警,重点检查了新增扩的机架TRU和DXU背板跳点设置,CDU BUS的连接情况,均未发现异常,更换DXU也不能解决问题。考虑到当时是在上午忙时,此小区承担的话务量很高,有可能是因为A小区重起时接入用户太多导致负荷过高而不能以跳频方式正常运行,设置A小区参数CB=YES禁止待机时手机接入,设置A小区为Layer=3小区限制其它小区手机用户向A小区切换,这样的参数设置曾经解决过类似大容量小区在打开跳频的情况下忙时重起困难的问题,但仍不能解决沂水城东A小区的问题。
怀疑新增扩的2个TRU虽然状态显示正常,但仍然可能存在问题,导致XBbus工作异常。由于A小区的主架的6个TRU和副架的2个TRU间已多次互相倒换位置来排除TRU的问题,已经不能分清哪2个TRU是新增扩的。于是将A小区的所有8个载频全部替换,问题解决。总结:某个存在故障的TRU可以导致其背板连接的总线工作异常,在这个案例中,导致了XBus工作异常,小区不能打开跳频,但是此TRU的状态显示完全正常。解决办法是替换怀疑有问题的TRU,尤其是新增扩的TRU,不要采取在有问题的小区内互相倒换的方式,因为存在故障的TRU无论在那个位置均可以导致同样的故障现象。应该用其它小区或新带来得TRU替换。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存在故障的TRU导致其背板连接的总线工作异常的情况:某小区新扩一个机架,载频由6个扩容到7个,但是每次启站时总是很快出现驻波比过高的基站告警,所有载频全部退服,故障原因是新扩的TRU(在新扩的副架上)存在问题,虽然表面状态均很正常,但是把它插到机框内加电后,就会干扰背板总线的正常工作,导致出现整个小区驻波比过高的问题产生。
案例6:付庄基站为3个RBS2202机架级联、4/4/4配置,故障现象为B小区退服,复位后B小区恢复正常,但几小时后又再次退服,基站不存在任何告警。如此反复,B小区工作状态很不稳定。
因为是在基站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所以首先怀疑是B小区DXU出现故障,但是更换后仍无法解决。检查B小区的射频电缆、PCM传输电缆、CDU总线均无异常。通过OMT软件监测付庄基站3个机架DXU的PCM连接状态均正常。考虑到B小区是级联A小区的,即PCM传输电缆从A小区DXU的G.703-2端口连接到B小区DXU的G.703-1端口,这段传输通路是否存在问题?更换这段通路上的所有传输电缆,仍不能解决问题。再向前考虑一步,是不是A小区DXU的G.703-2端口存在问题,虽然没有故障状态显示?更换A小区的DXU,重新配置IDB数据后,问题解决。
总结:针对多机架级联的基站,第2、3小区退服的情况,要考虑前一级级联的小区所在的机架是否存在DXU故障、PCM传输电缆接错、IDB数据中未定义PCM级联等情况。
案例7:某个基站第2小区有3个时隙LMO状态为0800,复位和更换载频后无效。
检查基站的定义数据,发现第2小区对应的TG-139,在定义半永久连接关系时,将RBLT-1309与DCP 28连接是错误的,导致DCP 28相对应的4个TS时隙,无法正常工作。应该是RBLT-1308与DCP 28连接,正确修改后,故障解除。类似的故障现象可能还有如下的故障原因:(1)某个基站第2小区4个时隙LMO状态为0800复位和更换载频无效:用DTIDP指令检查DIP的定义数据,发现MODE=1是错误的。RBS200基站的DIP定义为MODE=1,即传输的第16时隙仅用于传信令,不用于传话音。而此基站为RBS2000基站,正确的定义是MODE=0,如果定义为MODE=1,会导致DCP 16,即传输的第16时隙不能正常使用,出现上述的故障现象,或者导致用户占用时出现单通现象。
(2)某个基站第3小区2个时隙LMO状态为0800,复位无效: 第3小区的2个时隙的故障原因是在定义基站数据时,MO CF的参数SIG=UNCONC错误,因为所有的TRX的SIG=CONC,导致TG分配的DCP不够用。将MO CF的参数该为SIG=CONC,故障消除。
案例8:某个新建基站传输状态正常,硬件也不存在问题,但基站开不起来 基站数据定义看起来不存在问题,其它检查也做了很多,但基站仍然不能开起来。重点检查基站DIP所连接的SNT的DEVICE数据定义,会发现RBLT的状态不对,为MBL闭掉的状态,试图解闭,可能还会发现未完全定义,再用EXDAI、EXDUI指令进行补充定义,解闭此SNT所带的RBLT,再重新LOAD基站数据后问题解决。对新建基站开不起来的情况,还有BSC侧MO=RXOCF的TEI值与基站OMT软件定义的不一致,导致基站无法同BSC建立联系。此种情况较多的出现在级联基站上,重新定义,使基站的TEI值同BSC侧定义的TEI值一致便可解决问题。
案例9:盲校基站存在瞬断现象,导致信道完好率虽然很接近但达不到100%,同时基站传输设备也出现传输瞬断的现象。
检查基站硬件设备,及传输设备均未发现异常,更换DXU也无法解决问题。在基站上进行故障处理时,发现老式的爱立信开关电源存在模块损坏的情况,但仍能正常工作。经过长时间现场观察,发现交流电压不稳定,忽高忽低,当电压过高时,开关电源的过压保护器便跳脱保护,爱立信开关电源所有的模块处在过压保护的状态,同时传输设备瞬间复位,导致基站瞬断。此时就发现了交流电压过高可能是导致盲校基站瞬断的原因。经过分析,老式的爱立信开关电源对交流电电压波动范围的适应性较差,当电压过高超出其限定值时,开关电源的所有模块出现瞬间的保护而导致其直流输出电压异常,从而导致传输设备因直流供电不能满足要求而瞬间复位,导致爱立信基站瞬间退服。
将老式的爱立信开关电源更换为能适应宽范围交流电压波动的新式开关电源,问题解决,盲校基站再也未出现瞬断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它部分型号的、对交流电压波动适应性差的老式开关电源上。
案例10:柳行头基站为九期新建全向2载频基站,传输环路状态正常,不存在滑码、误码等传输质量差的情况,基站硬件状态正常,不存在任何告警,但将传输头子接到DXU的G.703-1接口后,BSC侧传输状态显示WO正常状态,但是DXU黑灯,所有的指示灯均不亮。从BSC侧观察是CF无法Load成功,导致此基站开不起来。
首先全面检查基站硬件、传输设备、传输电缆等均没有发现问题,检查柳行头基站数据、小区数据定义也没有发现问题,更换DXU也不能解决问题。
从BSC的ETC传输接口处将柳行头基站的传输同另外一个相同配置且正在运行的松峰基站传输互换,不必改动任何数据,也就是说互相用对方基站的数据来开通。柳行头基站的数据在松峰基站上运行正常,而松峰基站的数据却无法在柳行头基站上运行,这就可以说明柳行头基站的数据不存在错误、掉死等异常情况,而从BSC到柳行头基站的传输通路上存在问题,也可能是基站硬件存在问题(这已排除)。
这样重点怀疑从BSC到柳行头基站的传输通路上存在问题,需要仔细检查,传输维护人员从BSC往基站方向一段一段进行检查,果然发现在北园传输机房处柳行头基站的传输跳线存在问题,120欧姆4根信号传输线中的一根与配线端子处在似接触非接触的状态,重新卡接后,柳行头基站CF软件load成功,基站顺利开通,问题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基站电路环路时是通的,并不能代表基站电路完全不存在问题,因为还存在类似上述传输信号线接触不好、远端告警等一些特殊的传输故障现象。
案例11:邮政局基站C小区扩容到主、副架共12个载频,但是最多只能开起来10个载频,总有2个载频无论如何也开不起来,并且这2个开不起来的载频位置不固定,状态表现为仅Tx not enable灯亮。基站不存在告警。更换相应的载频无效。仔细观察开不起来的2个载频的故障现象,发现总是某一个CU上的2个载频同时出现开不起来的现象,虽然这个CU也不是固定的。将12个载频中的某两个位于同一个CU上的载频TRX闭掉,其它10个载频均能正常工作。
根据以上现象,考虑到爱立信基站载频相互间发射部分TX和接收部分RX存在“借用现象”,即载频A的RX(可能载频A的TX存在问题)和载频B的TX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正常工作的“载频”,而载频A的状态可能为正常运行状态,而载频B的状态为仅Tx not enable灯亮。
进一步从BSC上观察邮政局基站C小区各MO的工作状态,发现最后2个载频的TX-11&&-12工作状态开始时总是NOOP,过一段时间之后状态变为FAIL,但是考虑到最后2个载频的TX发射部分可以借用另外2个载频的TX发射部分,即存在TX的“借用现象”,因此状态仍有可能是正常运行的。导致TX状态为FAIL的原因有发射通路上的CDU存在问题,连接的天线驻波比过大,TX定义的连接小区错误,TRU的发射部分存在故障等原因。经过排查,重点怀疑是最后2个载频,即TRX-11&&-12对应连接的CU存在问题,虽然此CU的运行状态正常,无故障灯指示。更换此CU后,邮政局C小区的12个载频全部开起来,问题解决。这种类型的故障处理,不要被基站各硬件的运行状态显示所迷惑,可能状态是正常的,但是也有可能存在问题,就像上面所讲的CU的故障现象。
案例12:TX无法正常工作,基站告警为CDU output power limits exceeds 九期工程中,在开通西梁王基站(S2,2,2)时,发现虽然基站本测过程中,各MO 状态正常,均无告警,但是在开站时,当TX打开后, B小区CDU的Fault 红灯亮,,小区不能工作。我们通过OMT查寻告警,监测到SO CF 2A:9 :CDU output power limits exceeds。首先我们怀疑天馈系统有问题,用驻波比测试仪测得DTF值1.08,SWR值1.19,均为正常值。随后更换了CDU及TRU后故障仍未排除。最后我们根据TX的原理,输出功率由前向及反向功率的比较得出的(Reference RBS2202),于是检查对应的Pref,Pfwd馈线,发现标签贴反,导致反向功率总大于前向功率,更改后故障消除。
案例13:基站存在SO CF 2A: Timing bus fault告警,TRU无法工作。建工大厦基站(S6,6,6,)在扩为(S8,6,6)时,A小区扩容的副柜TRU状态不对,TRU的Fault在自检后长亮。此时B,C小区已正常。用B,C小区的机柜带A小区的副柜无问题,从而证明A小区的副柜本身无问题。通过OMT查寻告警,监测到SO CF 2A: Timing bus fault。更换C5 BUS线后故障仍未排除,于是判定故障点应在A小区机柜本身之内。根据OMT读出告警,判断故障为机柜内 BUS问题,更换后状态正常,A小区正常工作。
案例14:PSU的排障方法
下面是满配置的PSU与ECU的光纤连接示意图: 在基站出现同PSU相关的告警后,到基站上观察PSU的状态,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PSU亮红灯或不亮灯,第二种是PSU面板状态正常但可能存在故障。针对第一种情况,首先检查PSU的-48V直流(PSU-48)或230交流(PSU 230)输入是否正常,可能存在输入开关跳脱或熔丝熔断的情况,如果排除上述情况,那么很可能是亮红灯或不亮灯的PSU存在故障,进行更换确认。对更换后的新PSU,应该先加-48V直流或230交流输入(下面的接头),再连接直流输出接头(上面的接头),否则容易导致新加的PSU因为直流电流倒灌的原因而再次损坏。针对第二种情况,使用逐个排除的方法来找出存在故障但面板显示正常的PSU。满配置的PSU数量一共是4个,与ECU通过光纤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环路。首先甩开左边第1个PSU,将剩下的3个PSU同ECU通过光纤串形连接,再观察基站的PSU相关告警是否消除,如果消除,则说明左边第1个PSU存在故障,进行更换;如果故障仍未消除,可将左边第2个PSU单独甩开,将剩下的3个PSU同ECU通过光纤串形连接,需注意的是从左边第1个PSU直接连接到第3个PSU的光纤需要换成长一点的光纤,再观察基站的PSU相关告警是否消除,以此类推,逐个排查PSU。除了上述方法,类似的,还可采用每个PSU单独同ECU串形连接,再观察基站告警是否消除的方法,逐一进行排查。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对PSU的识别并不是完全根据PSU的安装位置,例如最左边的PSU被识别为PSU-0,向右依次为PSU-
1、PSU-
2、PSU-3,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基站识别PSU是通过光纤环路来识别的,不在这个环上的PSU将不被识别,同时针对这个不在环上的PSU基站也不会产生告警。光纤环路连接最左边的PSU被识别为PSU-0,然后依据光纤环路上的连接,向右依次识别为PSU-
1、PSU-2等,例如PSU-0,它的实际安装位置可能是从最左边数第3个PSU。
有一个故障现象是某个PSU的架顶-48V输入接口因短路损坏严重,不能再使用,并且基站存在相应告警。消除告警的办法是在PSU与ECU的光纤环路中,甩开这个损坏严重的架顶-48V输入接口对应的PSU,再从IDB数据中删除多余的PSU(损坏的接口对应的)即可消除告警。
第三篇:燃气轮机运行典型故障分析及其处理
燃气轮机运行故障及典型事故的处理 1 燃气轮机事故的概念及处理原则 111 事故概念
燃气轮机事故指直接威胁到机组安全运行或设备发生损坏的各种异常状态。凡正常运行工况遭到破坏,机组被迫降低出力或停运等严重故障,甚至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害的统称为事故。造成设备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也有安装检修、运行维护甚至人为方面的原因。112 故障、事故的处理原则
当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处理时应掌握以下原则:(1)根据异常和故障的设备反映出来的现象及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迅速确定故障原因,必要时立即解列机组,防止故障蔓延、扩大。(2)在事故处理中,必须首先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及设备损坏的危险因素,充分评估事故可能的对人身安全和设备损害的后果,及时、果断的进行处理。(3)在处理事故时牢固树立保设备的观念。要认识到如果设备严重损坏以至长期不能投入运行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更大。所以在紧急情况下应果断的按照规程进行处理,必要时停机检查。(4)在事故发生后,运行各岗人员要服从值班长的统一指挥,各施其责,加强联系和配合,尽可能将事故控制在最小的损坏程度。(5)当设备故障原因无法判断时,应及时汇报寻求技术支持,并按最严重的后果估计予以处理。(6)事故处理后,应如实将事故发生的地点、时 间及事故前设备运行状态、参数和事故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燃气轮机的运行故障、典型事故及处理 211 燃机在启动过程“热挂”
“热挂”现象:当燃机启动点火后,在升速过程中透平排气温度升高达到温控线时燃机由速度控制转入温度控制,这抑制了燃油量的增加速率而影响燃机升速,延长燃机启动时间,严重时燃机一直维持在温控状态使燃机无法升速,处于“热挂”状态。随后燃机转速下降致使启动失败,只能停机检查。“热挂”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有:(1)启动系统的问题。①启动柴油机出力不足;②液力变扭器故障。液力变扭器主要由一个离心泵叶轮、一个透平轮和一个带有固定叶片的导向角组成。在启动过程中通过液体将启动柴油机的力矩传送给燃机主轴。液力变扭器的故障可通过比较柴油机加速时燃机0 转速到14HM 的启动时间来判断;③启动离合器主从动爪形状变化,使燃机还没超过自持转速,爪式离合器就提前脱离(柴油机进入冷机后停机),这时燃机升速很慢。而燃油参考值是以0105 %FRS/ S 的速度上升的,由于燃机升速慢而喷油量增速率不变使燃油相对过量,使排气温度T4 升高而进入温控,导致燃机的启动失败。(2)压气机进气滤网堵塞、压气机流道脏,压缩效率下降。进气滤网堵塞会引起空气量不足;压气 机流道脏会使压气机性能下降。必须定期更换进气滤网并对压气机进行清洗,及时更换堵塞的滤网和清除压气机流道上的积垢及油污。(3)燃机控制系统故障。当燃油系统或控制系统异常时,有可能引起燃油量配合不当(过量或不足)或进油量分配不均匀。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油滤网堵塞;②燃油流量分配器卡涩;③主燃油泵电磁离合器故障;④燃油母管压力释放阀VR4 泄漏;⑤控制系统故障。(4)燃油雾化不良。燃油雾化的细度和均匀性直接影响到燃烧完善度。燃油雾化的颗粒愈细,单位体积形成的油滴数量愈多,蒸发面积就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快,燃烧就愈完全,燃烧效率就愈高。它同燃油的品质、喷射压力以及燃油喷嘴的健康情况和雾化空气量有关。(5)透平出力不足。由于烧原(重)油机组的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灰份和杂质,跟燃油一起进入燃烧系统,燃烧后进入火焰筒和透平流道,一部分随燃气排到大气中,一部分堆积在热通道表面使流通面积减少,从而降低透平的功率和效率。这方面的控制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方面: ①燃油的选择;②燃油输送过程的控制;③燃油处理过程的控制;④抑钒剂加入过量,因为原油中的钒在高温下会对金属产生钒腐蚀,故通过加入抑钒剂(Mg 的化合物)来抑制原油中的钒,使其生成疏松的物质随燃气排到大气中避免对金属产生腐蚀。但是抑钒剂加多了会形成灰份堆积在透平热通道,因此在运行中应经常对燃油进行化验并及时调整抑钒剂的加入量。可用孔探仪对透平热通道的积垢进行检查。定期对透平进行水洗及核桃壳清洗,可以清除透平流道中积垢,减少叶片的垢下腐蚀。
212 压气机喘振
(1)产生喘振的原因 压气机喘振主要发生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引起喘振的原因主要有: ①机组在启动过程升速慢,压气机偏离设计工况;②机组启动时防喘放气阀不在打开状态;③停机过程防喘放气阀没有打开。
(2)防止喘振的措施 防止压气机喘振的措施主要有: ①采取中间放气,即设置防喘放气阀,将堵塞空气通过防喘放气阀排掉;②在压气机进口安装可调导叶(IGV),在启动过程将IGV 角度关小,以减少压气机流量,防止压气机流道出现堵塞现象;③对于高压比的压气机,采用以上两种的防喘措施还不够时,可采用双转子结构,即分成高压和低压压气机。213 机组运行振动大
引起燃气轮机运行振动的原因较多,对机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因此应高度重视。下面列举部分引起机组振动的情况和处理的方法:(1)机组启动过程过临界转速时振动略为升高,属正常现象,但在临界转速后振动会下降。按正常程序启动燃气轮机时,机组会快速越过临界转速,如果由于升速较慢引起振动偏高,应检查处理升速较慢的原因。(2)启动过程中由于压气机喘振引起的振动偏高,喘振时压气机内部发出“嗡⋯嗡⋯”声,对这种情况应检查压气机喘振的原因和对机组带来的不良影响。
(3)机组停机后没有按冷机程序执行,或在冷机过程对气缸和转子的非均匀冷却,致使燃气轮机转子临时性弯曲,造成在启动过程中晃动量大,引起振动偏大,对这种情况可通过延长盘车转速下的运转时间或在点火转速下延长暖机时间来消除;如果转子永久性变形,投入运行后仍然没有好转,那么需通过外部纠正才能解决转子弯曲问题;(4)转子存在动不平衡引起的振动偏高,必须对转子进行动平衡来消除。如果是由于叶片断裂或严重的金属脱落而引起的就必须更换部件。对于5000 或6000 型燃气轮机,叶片重量存在20~30 克的偏差一般不会对振动造成明显的变化。(5)由转子内部缺陷(拉杆螺栓紧力不均、轮盘接触不良等)引起的振动,反映在启动过程(特别是冷态启动更为突出)和运行初期的振动较高,但运行一段时间后振动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出转子在启动后传热不均匀引起转子局部变形,可通过延长启动时间来解决,但严重时需要对转子进行解体大修。(6)由于轴承损坏而引起的振动偏大,一般同时会伴随着机组惰走时间偏短,那么需要更换轴承;油膜震荡也会引起振动偏大。(7)由于动静部件相磨引起的振动偏大,则必须处理间隙;(8)由于套齿联轴器或传动齿轮磨损,接触不良也会引起机组的异常振动,应修理或更换损坏部件;(9)转子中心偏离引起振动大,则应对转子重新对中;(10)基础不牢、机组地脚螺栓松动、机组滑销系统在热膨胀时受阻等,也可能引起机组振动偏高。214 点火失败
点火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①点火故障(点火线圈及点火变压器故障);②燃油系统及燃油控制系统故障。这种情况可以参考211 的燃机在启动过程“热挂”中的燃机控制系统故障的处理;③雾化空气系统故障。这种情况可以参考211 的燃机在启动过程“热挂”中的燃油雾化不良的故障处理;④燃油喷嘴结焦堵塞等等。215 燃烧故障
燃料燃烧不完全或个别燃烧室燃烧不良导致出口温度不均匀,透平出口处的最大排气温差超过允许值,便发出燃烧故障报警;引起燃烧故障的原因主要有: ①燃油进油量不均匀(主要有流量分配器故障、燃油喷嘴堵塞、燃油管道堵塞等);②雾化不良(主要有雾化空气系统故障、燃油压力偏低等);③燃油喷嘴故障(喷嘴变形)、燃烧室及过渡段故障等;④压气机故障。压比低、燃烧及掺冷空气不足;⑤透平故障(主要有流道堵塞、叶片变形等)。216 启动不成功
启动过程发生故障导致机组启动不成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启动系统故障。这种情况可以参考211 的燃机在启动过程“热挂”中的启动系统的问题处理;②点火失败。这种情况可以参考214 的点火失败的处理;③燃烧故障。这种情况可以参考215 的燃烧故障的处理;④机组“热挂”。这种情况可以参考211 的燃机在启动过程“热挂”问题的处理;⑤压气机喘振。这种情况可以参考212 的压气机喘振的处理;⑥压气机进口导叶IGV 打开故障;⑦启动过程振动大。这种情况可以参考213 的机组运行振动大的处理;⑧发电机同期故障;⑨其它主要辅机故障等。217 燃机大轴弯曲
燃机大轴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①机组运行中振动偏大;②机组动、静部件相磨造成大轴局部过热变形;③轴瓦烧损致轴颈严重磨损;④盘车系统故障造成转子热态无法均匀冷却。解决措施有: ①启动和运行时注意监视机组振动情况,防止振动超标;②停机时应确认盘车投入正常,并按正常运行的要求定期记录燃机轮间温度及其它参数,定期检查盘车的投入和转子的转动情况。禁止强制打开轮机间门进行快速冷却;③检修时应使机组充分冷却(轮间温度60 ℃以下)后才能停盘车。对无法等冷却后才能停盘车的检修,应在转子露出部分作记号,在检修过程中定期对转子进行盘动180°,并有专人负责记录时间及转动角度。热态停盘车时轮间温度不得高于150 ℃,停盘车时应同时将辅助滑油泵置于手动位置让滑油自循环进行冷却;④检修揭瓦后的转子转动前应先将滑油循环8小时,以清除轴瓦及油路在检修过程遗留的灰尘,第一次启动时应在盘车状态下用听针倾听机组内的声音。218 燃机轴瓦烧坏
轴瓦烧损的主要原因有: ①轴瓦润滑不好:如油位过低、油质变劣、滑油压力不足等引起轴瓦失油或滑油温度偏高;②轴颈处接触不良,造成局部负载过重;③轴瓦温度过高。
解决措施有: ①运行时严密监视轴瓦温度和回油温度;②滑油过滤器和冷油器切换应使用操作票并在专人监护下,先将备用组注满油后再进行切换操作,并加强对油压和油流的监视,操作应缓慢进行,严防在操作时滑油中断及温度突变而烧毁轴瓦;③停机时应监视滑油泵运行情况、油温和轴瓦温度,确认燃机盘车投入正常,并且定期记录滑油压力、温度及其它参数,定期检查盘车的投入和转子的转动情况;④热态停盘车时轮间温度不得高于150 ℃,停盘车时应同时将辅助滑油泵置于手动位置让滑油自循环进行冷却,以防轴瓦温度过高而烧毁轴瓦巴氏合金;⑤正常运行时应保持滑油油位在1/ 2 以上;⑥定期进行滑油油质化验,有异常时应根据情况监督和采取措施,以保证油质符合标准;⑦定期对油箱油位计进行校验,并做低油位报警试验;⑧检修更换新瓦时,应检查瓦面接触良好;⑨检修揭瓦后的转子转动前应先将滑油循环8 小时,清洗掉检修过程存在轴承箱中的灰尘,检查轴瓦回油油流情况。219 燃机严重超速
为防止燃机严重超速,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机组运行时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投入运行,防止在无保护的情况下运行;②在燃机启动至空载或停机解列时,应严密监视机组转速在额定范围之内,防止调速控制系统异常而超速,否则应手动降速或紧急停机并记录转速最高值;③定期对燃料截止阀进行动作试验和泄漏试验,检查燃油截止阀动作自如,关闭严密,否则应进行处理;④定期进行超速试验和甩负荷试验。2110 燃机通流部分损坏
燃机通流部分损坏的主要原因: ①燃烧产物超温;②高温腐蚀;③外来物或热通道部件掉块打击其它部件引起的恶性损坏;④机组振动过高或其它原因引起动、静部件相磨。为此在措施方面应考虑:(1)在燃油方面: ①为减少对高温部件的高温腐蚀,延长热部件寿命,应控制燃油的钠、钾含量及镁钒比在规范之内,即:Na + Ka ≤11ppm , Mg :V = 3~315 ,严禁燃用有害微金属含量超标的燃料;②为减 少对燃油喷嘴和热通道部件的冲刷,应严格控制燃油的过滤精度在5μm ,定期更换燃油滤网;③降低燃油粘度以改善燃油的雾化程度,确保燃油燃烧完全,在允许范围之内应尽量提高燃油的温度,确保进机油粘度控制在20cst 以下。(2)在机组启动、运行方面应注意: ①燃机点火时燃油不能过量,点火失败后的再次点火前应检查启动失败排放阀是否把未燃烧的燃料排尽,并根据情况适当延长清吹时间,以除去流道中的残留燃料;②升速过程中应注意燃油参考值FSR 的上升情况,流量分配器转速的变化情况、透平排气温度、轮间温度以及超温、温差等保护的动作情况,若出现FSR控制故障或保护不动作时应停机进行处理;③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压气机进口可调导叶的开度;④开停机过程中还应注意防喘放气阀的位置与机组转速状态的对应情况,如出现不对应且有防喘放气阀实际位置不对应、出现振动异常情况、主机有异常声响、透平排气温度或FSR 的异常上升情况时要立即紧急停机;⑤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应监视机组振动情况;⑥运行过程中应密切监视透平排气温度和排气温差的变化,如出现超标且确认热电偶无异常时应尽快停机进行检查;⑦改善燃油雾化,确保燃烧完全,应跟踪主燃油出口压力、燃油喷嘴前压力和压差情况,保证燃油的喷射压力;⑧在运行过程中跟踪雾化空气压比的变化情况,如出现压比低报警时应进行检查,并控制运行过程中雾化空气的温度。(3)在维护方面应注意: ①定期对雾化空气系统进行低点排污和排水;②燃机水洗时应控制轮间温度在149 ℃以下,水温控制在82 ℃以上;③定期对压气机进口可调导叶的角度进行校验,以确保运行时角度对应而且关闭和打开时的限位块不要顶住气缸;④应定期对热通道用孔探仪进行检查。(4)在机组大中修时应注意: ①对热通道各部件进行彻底检查,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叶片裂纹,对裂纹超标的叶片进行更换或采取止裂措施,防止裂纹扩展;②应对热通道各动静间隙按规范进行控制,以防止启动过程的动静摩擦;③应对IGV 的实际角度与机械指示和控制的显示值进行对比、校验;④检修过程中应注意不能有任何东西掉进气缸里,回装时应进行彻底的检查,以防止有任何物品遗留在热通道里。2111 滑油温度高
燃机滑油温度高的原因有: ①冷却水泵出力不足、散热风机故障、散热器堵塞或水箱水位低引起的冷却水温高;②冷油器堵塞,水流偏小且换热效率低;③冷却水温度调节阀故障,使进入冷油器的水量偏少。
为此在措施方面应考虑: ①运行时应跟踪冷却水泵的出力变化,一般情况下水泵出力的降低是水泵叶轮被(颗粒)冲刷或汽蚀(水温较高或水中含气)引起叶型变化导致的,水泵的出力下降一般也是一个逐步下降的过程,只要在运行中跟踪就可避免由于该原因而导致的油温升高;定期对冷却水系统进行清洗,包括水箱中积垢的清理和管路的循环排放;发现有水泵出力下降的趋势则要做好检查安排,必要时更换水泵叶轮;②在大、中修时安排检查冷却风机马达轴承及转动情况,定期对冷却水散热器进行清洗;③在大、中修时安排冷却水箱水位计校验;④定期对冷油器进行清洗;⑤定期对冷却水温度调节 阀进行拆检。2112 燃机排气温差大
燃机排气温度分布不均匀会使叶片形成热应力,加剧透平缸的变形。因此,控制燃机排气温差是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燃机排气温差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有:①在排气热电偶出现故障时,此时应对热电偶进行更换、校验或对其通道进行校验;②燃油喷嘴或逆止阀故障造成喷嘴前压差大,使进入各个燃烧室的喷油量不同,从而使透平排气温度场分布不均;③流量分配器故障。主要是由于磨损使流量分配齿轮间隙发生变化,从而使进入各燃烧室的燃油量不相同,造成排气温差大;④燃油清洗阀关不严或泄漏。燃油从旁路管跑掉,使进入各燃烧室的燃油量不相同,从而造成排气温度场的不均匀;⑤燃油管道变形或堵塞,使进入各燃烧室的燃油量不相同,从而对排气温度的均匀程度造成影响;⑥雾化空气压比低,雾化空气量偏少,燃油燃烧不完全从而对透平的排气温度场产生影响;⑦火焰筒或过渡段破损,影响火焰筒和过渡段的冷却效果,从而影响排气温度场的分布;⑧叶片积垢不均而影响了热通道各部位的通流量,从而对排气温度场造成影响;⑨叶片冷却空气冷却叶片后进入热通道,如叶片冷却通道堵塞,也会对排气温度场形成一定的影响。
第四篇:电梯典型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
电梯典型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高层建筑早已走上时代舞台,而高层建筑离不开电梯的使用,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有效运行,完善高层建筑功能,本文总结分析了时下一些典型电梯故障,并选出其中若干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为有效的电梯监测和高层建筑安全体防护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关键词:排除故障;电气系统;电梯故障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电梯正广泛应用在城市高层建筑当中,便于乘客或货物的垂直运输。由于其本身为运输设备,具有机电一体化的特点,且需要微机监控着它运行的系统,电梯运作往往需要软件和硬件的交叉配合才能起到有效和安全的防护作用。但是,近年来,电梯故障日益增多,电梯出事率正逐渐增加,至此,电梯安全防护问题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电梯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故障主要来自于电气控制系统,本文从此角度着手,就电梯典型故障展开探讨,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一、电梯典型故障原因及分析
电气控制、机械、拖动回路等部分组成了电梯,因此,在查找故障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
通常情况下,乘坐电梯舒适感降低,严重时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事故等电梯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原因往往在于电气控制系统,因电气控制系统的内部元件发生异常,产生故障。电梯的主要故障就来自于电气系统故障。而电气系统容易出现的故障包括:①自动关、开门,该故障也是最典型的电气系统故障,因自动关、开电气元件接触不良,就造成无法顺利开、关电梯门的故障。②破坏电气元件绝缘,电梯在长期的运行中,电气系统电子电气元件会在老化、失效、受潮等变化中降低绝缘性能,当击穿绝缘后,电气系统就会发生断路或短路的故障。③接触点处元件发生断路或短路,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等若出现短路和断路现象,失效电路,从而引发电梯故障。当尘埃阻断接触点时,断路的情况就会出现;当电弧烧蚀接触点时或者接触点处电流偏大使,电路短路情况就会发生。2.机械系统故障
我们分别从以下两点来看,第一,连接件松脱。在不间断地、长期运行中,电梯因震动等原因导致松脱、松动紧固件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发生位移、滑脱等机械事故,加大部件之间的消耗、磨损,失去了原来的精度,最终导致电梯故障。第二,自然磨损。磨损是机械部件的运作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一定程度的磨损会导致故障的产生,必须要更换新部件。所以,当大检修电梯时,为了防范于未然,应及时更换容易出现磨损的部件。日常维修电梯时,必须注意保养与调整部分期间,才能确保电梯继续正常、有序的运行。但是,部件磨损情况因滑动、滚动而产生,这就加速磨损机械,电梯故障也就不可避免了。例如:当磨损钢丝绳达到一定程度后,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就需要及时将其更换。除了钢丝绳,各种运转轴承也必须定期更换,因为这些器件都是容易产生损耗、磨损的。3.主拖动系统故障
通过构成主回路的各环节来检查与排除电梯主拖动系统故障。主拖动系统并非连续的工作状态,所以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电梯运行后,就会出现电机轴承磨损、接触不良、接点脱落、触电氧化、触电弹片疲劳、击穿或烧断可控硅热和逆变模块等等,因此,可以从检修与排查如上几部分检修与排查主拖动系统故障。4.使用不当
在日常生活中,未按运行要求使用电梯,也会导致电梯故障的频发。例如:有些乘客在电梯内乱扔烟头等废弃物、在按电梯的按钮时过于用力、在按过按钮的基础上又反复按、将易燃易爆的物品携带入电梯、小孩子在电梯上蹦跳等等,都是导致电梯发生故障的人为因素。很多乘客虽然天天利用电梯,但是了解电梯故障的人甚少,而不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方法操作电梯,缩短了电梯的寿命,甚至危机人身安全。5.未较好保养与维护管理
为了确保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持久、正常运转,安装人员完成电梯安装后,还应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和维护。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一些维护人员玩忽职守,使电梯“病入膏肓”,未能尽早处理故障,导致事故的严重发生,这是值得维护、保养工作人员深思的事情。电梯在长期的运行中因为不同的原因产生了故障,如果带“病”运行,后果不堪设想。电梯是机械,机械是需要人工维护的。维护人员不仅工作上要严格,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及专业技能和知识,这样才能在
电梯产生问题、故障的初期找到故障,及时、正确地处理故障,才能从根本控制电梯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二、电梯常见故障案例及处理
电梯的故障有很多种,只有经过不断地实践,吸取经验,才能真正掌握电梯故障的排除方法
以下列举部分电梯常见故障案例,并提出了相应快速的解决办法: 1.电梯不能启动,楼层不显示
故障原因分析:电梯失去了正常启动运作的功能,与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路功能有关,一般情况下,主控系统电路锁梯功能打开、电源同路中出现电源故障、安全以及制动同路中有短路情祝都可导致电梯不能正常启动运行。
首先,对锁梯开关位置进行检查,若电梯进入锁梯状态,则恢复锁梯开关电梯运行即可恢复。
其次,要对控制柜内的电源电路模块进行检查,观察各设备是否正常运作,检测供电压是否正常,排查故障点,进行维修。若一切正常,需对锁梯功能和安全同路进行验证。
第三,对安全制动同路进行检查,控制柜内安全接触器是否吸合、安全同路反馈信号是否正常等,找到故障点,给予修复。
2.电梯运行正常,但平层时误差过大
故障原因分析:通过对电梯机械故障的原因及现象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平层装置遮磁板位移、曳引轮绳槽磨损严重都是导致电梯平层精度出现误差的因素。
首先,检查平层装置,若轿厢在多层出现同方向的平层误差,则为平层传感器位移故障,可根据误差尺寸调整平层传感器位置;如果只是某一层平层出现误差,则为遮磁板位移故障,可根据不平层的误差尺寸调整遮磁板位置。
然后对曳引轮绳槽磨损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在电梯运行时曳引轮与钢兹绳存在相对运动,则应立即更换曳引轮。
三、讨论
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兴起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使用率也在不断增加,以至于电梯故障的发生也日益增多。电梯故障日益增多,电梯出事率正逐渐增加。总体来
说,排除电梯故障的原则由简至难、从内到外,具体如下:①环节排除法,电梯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包括了停止再开门、减速运行、开门启动、层数选择等过程,一旦电梯出现故障,可对上述哪一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限考虑,为确定发生故障的详细位置,对故障电梯逐层进行检查。②测量法,为确定电压是否正常、检查电流回路中显露的连接状况是否良好,当将产生电梯故障的位置大致确定后,回路的检测可利用万用表,如果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应开展详细的排查。③互换法,先替换存在故障的部位,替换后,如果故障部位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则故障产生于此处,但是替换后并未恢复,则可以判断该部位未出现问题。本文针对电梯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故障,收集和归纳了快速处理的措施和方法,对提高维修速度以及安全运行水平,防止事故的多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文, 钱江.电梯悬挂系统在建筑摇晃引起位移激励下横向振动分析[J].振动与冲击, 2013, 32(7): 70-73.[2] 吴从晓, 周云, 吴从永, 等.高位层间隔震结构电梯井核心筒剪力墙处理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 2011, 30(10): 77-81.[3] 宗群, 赵占山, 商安娜.基于季节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模型的电梯交通流递归预测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 2008, 41(6): 653-659.[4] 杨琴, 袁玲玲, 梁红艳, 等.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电梯优化调度研究[J].工业工程, 2013, 16(2).
第五篇:电梯典型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
电梯典型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大力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货的普遍提高。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的不断涌入,高层建筑也越来越普及。高层建筑离不开电梯的使用,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有效运行,完善高层建筑功能,文章归纳、分析了电梯典型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关键词:排除故障;电气系统;电梯故障
在城市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电梯,便于乘客或货物的垂直运输。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增加了电梯的使用率,电梯为运输设备,其特点在于机电一体化。微机是控制电梯运行的系统,交叉应用了硬件和软件。而电梯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故障基本来自于电气控制系统。文章就电梯典型故障展开探讨。
1、电梯典型故障原因及分析
电气控制、机械、拖动回路等部分组成了电梯,因此,在查找故障时,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1.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
通常情况下,乘坐电梯舒适感降低,严重时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事故等电梯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原因往往在于电气控制系统,因电气控制系统的内部元件发生异常,产生故障。电梯的主要故障就来自于电气系统故障。而电气系统容易出现的故障包括:①自动关、开门,该故障也是最典型的电气系统故障,因自动关、开恶魔呢电气元件接触不良,就造成无法顺利开、关电梯门的故障。②破坏电气元件绝缘,电梯在长期的运行中,电气系统电子电气元件会在老化、失效、受潮等变化中降低绝缘性能,当击穿绝缘后,电气系统就会发生断路或短路的故障。③接触点处元件发生断路或短路,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等若出现短路和断路现象,失效电路,从而引发电梯故障。当尘埃阻断接触点时,断路的情况就会出现;当电弧烧蚀接触点时或者接触点处电流偏大使,电路短路情况就会发生。1.2机械系统故障
我们分别从以下两点来看,第一,连接件松脱。在不间断地、长期运行中,电梯因震动等原因导致松脱、松动紧固件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发生位移、滑脱等机械事故,加大部件之间的消耗、磨损,失去了原来的精度,最终导致电梯故障。第二,自然磨损。磨损是机械部件的运作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一定程度的磨损会导致故障的产生,必须要更换新部件。所以,当大检修电梯时,为了防范于未然,应及时更换容易出现磨损的部件。日常维修电梯时,必须注意保养与调整部分期间,才能确保电梯继续正常、有序的运行。但是,部件磨损情况因滑动、滚动而产生,这就加速磨损机械,电梯故障也就不可避免了。例如:当磨损钢丝绳达到一定程度后,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就需要及时将其更换。除了钢丝绳,各种运转轴承也必须定期更换,因为这些器件都是容易产生损耗、磨损的。1.3主拖动系统故障
通过构成主回路的各环节来检查与排除电梯主拖动系统故障。主拖动系统并非连续的工作状态,所以当讲过一段时间的电梯运行后,就会出现电机轴承磨损、接触不良、接点脱落、触电氧化、触电弹片疲劳、击穿或烧断可控硅热和逆变模块等等,因此,可以从检修与排查如上几部分检修与排查主拖动系统故障。
2、电梯故障处理方案
2.1对电梯进行定期故障检测
在检测电梯故障之前,电梯维修人员应掌握扎实的电气知识,做好准备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电梯的检测工作。维修人员险对电梯发生的故障进行仔细、认真观察,以冷静的心态去对待。先对电梯发生事故的现象进行询问,在对电梯控制信号指示灯进行观察,看看电梯在故障后是否产生异味,听一下电梯发出的声音是否存在异常。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判断出电梯故障的位置。当确认故障位置后,进行原因的分析。处理故障的方法有互换法、短接法、测量法、排除法等等。为了防范于未然,将安全故障控制在萌芽状态,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2.2电梯的合理、正确使用
合理、正确使用电梯可以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能够为乘客带来更便捷的服务。电梯内外可以将正确电梯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张贴、宣传,让乘客形成自觉的乘坐意识,爱护电梯、爱护公共财物,才能真正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2.3电梯维修保养制度的完善
为了加强和完善电梯维修保养体制,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第一,强化电梯保养、维修部门的管理工作,在维护电梯、运行电梯、安装电梯的各个阶段实施有效监督,落实责任到人,故障、错误出现在哪个环节,相应的部门、负责人就需要对故障负责。第二,电梯维护人员必须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要对电梯管理队伍进行强化,例如:必要地记录电梯维护人员工作的进展情况、监测电梯任务在上岗时间内完成等等。结束语
电梯广泛应用于城市高层建筑中,便于乘客或货物的垂直运输,给人们带来了便捷、有效的现代生活。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增加了电梯的使用率,电梯为运输设备,其特点在于机电一体化。微机是控制电梯运行的系统,交叉应用了硬件和软件。而电梯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故障基本来自于电气控制系统。文章对电梯常见的、典型的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无论是哪种故障,都需要每个电梯乘客和电梯维护人员的爱护和维护,这样才能确保电梯有序、正常地运行,才能将电梯故障最大程度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为降低电梯事故,有效的电梯监测和维护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不可缺少的。参考文献:
[1]王文,钱江.电梯悬挂系统在建筑摇晃引起位移激励下横向振动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3(7).[2]吴从晓,周云,吴从永,邓雪松.高位层间隔震结构电梯井核心筒剪力墙处理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10).[3]宗,群赵占山,商安娜.基于季节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模型的电梯交通流递归预测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2010(6).[4]杨琴,袁玲玲,梁红艳,李金奇,武思.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电梯优化调度研究 [J].工业工程,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