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第一篇: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先锋行动】

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记华坪县船房乡优秀共产党员代兴富

李舜尧 李秋艳

代兴富自1987年当上船房乡船房村一组村民小组长以来,带领村民先后发展了烤烟、葡萄、大棚蔬菜、花椒、波扣等农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代兴富成为了船房村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2014年被华坪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代兴富,家住华坪县船房乡船房村。1979至1982年,在船房村田尾小学教书,民办教师改制后,回家当选上了村民小组长。当上小组长的代兴富面临着电不通,农业无水灌溉等难题。代兴富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架通了村民小组的电路。由于村委会缺乏资金修建农田灌溉水渠,代兴富便挨家挨户的动员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沟渠,解决农田灌溉难题。

村民王焕平说,代兴富这个小组长一干就是20多年,他对工作任劳任怨,不会因为工作的劳累而脱离本职工作。他组织村民把后山的沟渠修成了三面光水沟,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2013年,华坪县委、县政府投资70万元,在船房村一组修建了17000平方米蔬菜大棚,引进了优质茄子品种东方黑龙进行种植。种植初期,村民的劳动积极性高涨,每家每户都全身心的扑在茄子种植上,但是没有先进的种植技术,种出来的茄子因为个头小,外形不美观,在市场上很难卖到好价钱。很多村民觉得种茄子没有收益,便纷纷把大棚里的茄子拔掉。投巨资修建的蔬菜大棚荒废在田里,让代兴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别人能干好的大棚蔬菜自己也能干好,便亲自到米易县学习先进的茄子种植技术。把茄子的育苗、除草、施肥、栽种间隙、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烂熟于心,回家后全无保留的教给了村民。随后,大棚里的茄子获得了大丰收,船房的茄子也因为个头肥硕、外形美观在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但是,茄子的高价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大量的茄子集中上市,造成了茄子市场供过于求,茄价迅速降了下来。眼看村民们就要遭受巨大的损失,代兴富便主动到攀枝花、西昌等地找销路,稳定了茄子的价格,避免了村民的损失。

邻居代兴兵说,代兴富工作认真,做事情都为群众着想,对每一位村民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他带领村民发展增收致富的产业,村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了解,近年来,代兴富带领船房村一组村民先后发展起了烤烟100亩、葡萄30亩、四季豆12亩、洋葱20亩、波扣20亩、花椒40亩、生姜10亩、大棚蔬菜17000平方米,年收入140多万元,年人均收入6700元。

代兴富说:“群众的信任是我干好工作的动力,发展多元农业有利于抵抗市场风险,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大家走好致富路。”

图为代兴富在大棚里察看茄子长势。

第二篇: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

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

xxx,现年47岁,是团结农场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3年的历程,是我连的多元增收致富能人,也是一名科技示范户。

起初,职工种田都是凭着经验,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科学,更不会用科学办法去种田,因此种出的麦子产量低、质量差,卖不上好价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只能是勉强养家糊口。xxx心想:“就这么个种法何年何月才能脱贫致富呢?”他决心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的道路。于是,一有空,他就钻进书堆里,刻苦学习,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从田间管理到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不仅成了连里科学种田的能手,也使自己种的作物产量高、质量好,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年收入连年上翻,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地红火起来。

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时的xxx信心更足了,品尝着成功的喜悦,带着无限的希望,又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了。这几年他在种好30多亩地的同时,依靠团场优惠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不断扩大自己的增收渠道,2008年,他利用团小额贴息贷款优惠政策,购臵了一辆中型卡车,用于农忙时拉运番茄和甜菜,xxx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连里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xxx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鼓励连队职工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

2009年,团场在出台政策发展设施农业时,xxx很是纳闷。“修

建那么多大棚种什么呀,能挣钱吗?”带着疑问,他参加了团场大棚承包种植宣讲报告会,回家后在征得妻子的同意,向连队申请认购了3个大棚。今年初,他通过市场调查和团场的引导,种植了一棚番茄,获得了2.2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他高兴地说道:“没有想到种植大棚能取得那么好的收益,2012年,一年下来家庭收入有8万余元人民币。

第三篇:种养结合++走上致富路

种养结合走上致富路

—晋恒超

我叫晋恒超,现年43岁,是塔建集团养畜场的一名职工。1998年8月毕业于塔里木农垦大学,后分配在养畜场担任畜牧技术员一职。

我虽是一名普通的园林工人,但凭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从2001年至今先后承包鸡舍、果园。期间,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以及单位领导的关怀指引下,鸡舍规模达到15000只,灰枣园面积达到28亩之多。

2001年,我带头在场里承包了鸡舍。刚开始,由于自己技术、经验的不足,半个月后5000只肉鸡死的只剩不到一半,这是我遇到的第一次巨大的打击,投进去的钱不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损失惨重。但是我并没有为此气馁,而是及时聘请阿克苏市兽医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找出了病因。兽医站的技术人员说就是因为现在天气凉,我晚上没有注意通风、保温和消毒,小鸡得了传染性流感病毒,加上自己当时没有注意,结果就死了那么多小鸡。从那以后我开始通过网络学习、购买书籍等多种学习渠道进一步了解掌握养殖技术的相关知识,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心呵护与不懈努力下,剩下的一半肉鸡全部卖出并得到了3000余元的利润。尝到了甜头,我决定再多进些鸡苗,很快我的第二批肉鸡顺利出栏,开始大量销售到市面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职工毛叶文、许广生有点激动了。在我的鼓励和带动下,他们也开始养鸡了。通过我多次上门指导和讲解,他们的养鸡技术有了明显提升。虽然养鸡的方法相同,但管理的方法在变。通过这些年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我熟练的掌握了养鸡这门技术。

2003年,职工陈玉堂承包的砀山梨果园连年亏损,单位上没有人敢接手。经过我详细调查,决定承包那片果园。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家人都被我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当时我妈就说:“那片果园都是砀山梨,场里那么多人都不要,你为啥还要抢着种呢?”我妻子也跟着说:“拿咱们辛辛苦苦挣来的几万元去搞一片连年亏损的果园,赔了咋办啊?还是老老实实把鸡养好的了,没必要孤注一掷再冒风险。”我微微一笑,说:“妈、媳妇,这果园在别人手里是垃圾,在我这可是宝啊,请你们相信我一次。”就这样好说歹说,软磨硬泡,终于改变家人对我的意见。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找来挖掘机和推土机把果园里的梨树全部挖掉,改种成枣树。刚开始由于种植技术差、管理不到位,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很多枣树嫁接不活、有的枣树不结果,没赚到钱不说,还倒贴了不少钱进去。这时候,我妈开始埋怨说:“为什么不能好好的养鸡,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呢?非要去种没人要的果园。”因为这事,妻子半个月没和我说过话呢。那时候,现实的状况和家人的反对声,已经占据在我脑海。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在干活的时候忽然看见了一只在地上爬的小蜗牛,虽然每次它只爬那么一点点距离,但每次都会朝目的地近一点。我就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小蜗牛一样呢?慢慢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当初既然选择了,就绝不能轻易放弃,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走下去”。凭着这股劲头,我开始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为此,我专门买了一台电脑,只要一有时间就到网路上、书本中查阅研究种植管理、枣树嫁接、枣树剪枝和枣树的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每天还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场里有经验的老种植户,向技术员咨询枣树管理各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年的学习,使我对枣树种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我的枣树林郁郁葱葱,年收入可达十万元之多呢。

在搞好养鸡技术,发展枣园的同时,我没有忘记场里的其他职工,经常积极主动指导其他职工的枣树种植和养鸡技术,并免费将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新经验传授给他们。没有忘记场里的贫困职工,时时关心大家的生活、生产情况。有的职工盖房子没钱,我“赞助”2000元;场里哪个职工有病无钱医治,我就主动送去医药费;场里的哪个职工生活困难,我也带头捐钱…...,渐渐的周围的职工脱离了生活的窘境。“我是共产党员,就该为大家办点好事、做点实事。”入党时是这样说的,现实中我也是这样做的。

聪明的人从不等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实打实干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才能更上一层楼。

谢谢大家

第四篇:现代烟草农业让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

现代烟草农业让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

进入我们视野的是2005年之前的湖北十堰房县桥上乡西坪村。2005年之前的西坪村,坐落大山的深处,作为湖北十堰市贫困县房县下辖区的一个小村庄,西坪村并不为人们所熟悉。贫穷的山村里,到处是低矮的农房,几百户的村民们生活在简陋的房子里,依赖着自己的几亩田地过活。他们用着简陋原始的农具奔忙在田间地头,行走在村里坑坑洼洼的泥路上……

勤劳朴实的村民世世代代与这片贫穷的土地相依相守,谱写着沧桑的田园牧歌。村民们生儿育女,辛勤耕作,依靠这片土地繁衍生息。然而,生产的粗放,基础设施的匮乏,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贫乏,却是他们心中无法破解的痛隐和百转千回的呐喊:村民们年收入几百元,农耕设施陈旧落后,村内道路年久失修,几百户村民一辈子守着大山,很少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日历翻阅到2010年,当记者再次感受这座村庄时,欣喜地感受到了它的巨大的变化:田间流淌的清泉,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田地、现代化的农机具……农民们富起来了!而这,只是湖北十堰市上百个村庄中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村子,十堰市还有很多。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大山沟里的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答案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让村里的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们的荷包鼓了起来,让烟农们走上了富裕路。

近年来,十堰市按照国家局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总体要求,探索实践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加强烟区水、电、路、农机、育苗大棚、烤晾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实现了 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有力促进了全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其中,以房县西坪、竹溪县向坝乡金竹园村烟农合作社等为代表的烟农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推进了十堰市现代烟草农业的快速发展。

从2007年十堰市成立了首个烟农合作社到2010年十堰发展到拥有6个乡级烟农合作社、近50个村级合作社,十堰市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的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模式和路子,完成了从偏远山区贫穷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华丽蜕变。回首过去的足迹,是十堰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跨越传统农业的艰辛,是十堰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决心,顺着足迹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湖北十堰市现代烟草农业充满希望的明天。

近日,记者奔赴湖北十堰市,亲身感受了十堰地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给当地带来的可喜变化。让我们将时针拨回到2007年之前,让记者带您一同见证十堰市现代烟草农业的探索和发展。探索: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全市森林覆盖率51.6%。十堰是“东风”车的故乡,南水北调中线取水源头,也是湖北烟叶、茶叶、魔芋等特色产品的重要产区。

虽然自然环境优良,但十堰市地处山区,传统农业发展并不理想。“走的羊肠道,吃的泥浆水,晴三天炸裂子,下三天走蹩子”是十堰山区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像两座大山压在山区农民的头上。十堰市所辖的六县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中房县、竹山、竹溪、陨溪还是是湖北省特困县。

2007年之前,十堰市成立烟农合作社之前,十堰山区的农民们大都秉承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庄稼、蔬菜等农作物。部分村民也种植烟叶,但因生产条件有限,当地的烟叶生产主要以自然农户为单位分户生产,分户经营,并不利于科学布局及规模化生产,适宜烟地和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低,专业化程度和整体生产水平难以提高。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并未换来丰足的生活。十堰山区农村村民年收入仅仅一千多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种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烟叶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多数山区村民选择了外出打工。

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当地优越的宜烟地理条件,寻找一种适宜该地区的新的农业模式迫在眉睫。

起步: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成立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北依秦岭,南临巴山,国土面积236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6万亩,总人口3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万人。十堰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总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44-255天,全市宜烟面积在100万亩以上。

2007年7月,国家局纪检组长潘家华到房县调研,在调研中,潘家华了解到该地区多样性的山地气候,非常适宜烟叶种植,较之于十堰市的其他地区,房县西坪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对烟叶的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更为突出。他要求“房县要在坚持„一基四化‟的基础上,在大力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有所突破”。

2007年8月5日-6日,十堰市西坪村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充分征求乡村干部意见,听取对开展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和烟叶生产组织方式改革的要求和想法。经过反复调研,借鉴茶叶、养殖合作社和以前烟农协会建设的经验,确定在西坪村进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

一种崭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即将在十堰地区开展。

发展:烟农合作社试点获成功

烟叶是十堰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健全。2007年9月,十堰在房县桥上乡西坪村和竹溪县向坝乡金竹园村(含五丰村1组、向坝村3组)开始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按照政府领导、农民主导、烟草扶持和“以烟为主,带动多业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试点工作思路,十堰市开始了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大胆的尝试,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一村一品发展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在十堰市烟草公司及房县烟草公司的大力扶持下,十堰市地区的首个烟农合作社——房县野人谷镇西坪村烟农合作社成立之初便得到了来自政府、烟草部门等各方面的大力扶持。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摸索,房县西坪村烟农合作社初具规模:建立了各有分工的服务队、烟叶产量、产质都有所提高、合作社还依法选举了社员代表,召开了合作社设立大会,通过了《西坪烟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和《西坪烟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合作社成员年底获得的分红越来越多,烟农们的年收入从之前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3万余元。在发展中,西坪烟农合作社也确定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建立全面综合烟农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西坪合作社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在西坪合作社成立不久,竹溪县向坝乡金竹园村也成立了自己的烟农合作社。西坪村周边的几个村落也都纷纷开始建立烟农合作社,加入到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大军中来。

目前,十堰地区有包括千坪、擂鼓镇等地在内的6个乡级合作和以及近50个村级合作社。十堰山区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烟农们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盖起了二层小楼;村里的交通顺畅了,新修的大马路能通到家家户户;村里的田地种上了烟苗,地里的机耕路四通八达;水渠里的水清澈见底,烟田里50米就能看见一个水龙头,烟农们再也不用跑老远的路去去提水了;田地里长出了茂盛的烟叶,烟农们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笑容。

烟农们自豪的拉着每个进村的外地人,向不知情的人们诉说着烟农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经济、生产、生活上的改变。

他们自豪地告诉人们他们的新身份——烟农合作社社员。

第五篇:返乡农民工:家乡创业走上“致富路”

加盟网 baidu.hao315.cnqyue返乡农民工:家乡创业走上“致富路” 曾经浩浩荡荡的外出打工大军,其实近10年来有超过半数返回了家乡。回乡创业、带

动家乡致富现在成为了农民工们新的追求目标。这一举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部分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甚至影响了中国的产业分布。但是知识水平较低、管理经验不足、选择项目扎堆等问题也制约着企业家们的进一步成长。为此,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仍需及时跟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