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文美文4
北师大株洲附校2014届考生语文晨读
高三晨读——时文美文
(九)善意的疏忽与智慧的善举
日前的“华约”(清华大学领头的自主招生联盟)自主招生作文题材料:“富兰克林看到一名女同事摔倒,不去搀扶而是在柱子后面躲起来,他解释说免得让摔倒者尴尬。”名人轶事再次把“搀扶摔倒路人”这个敏感问题提起,意味深长。依我看,此题的立意并不停留在“该不该扶”这样一个较低的层面,其高妙之处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善意与表现善举。
在生活面前,有些科学家是木讷的,而富兰克林却是睿智的。摔倒的女同事在他的预期中,一定不会有伤亡危险,无关见死不救的道义责任。如果让普通人遇见,一般是抢上前去搀扶一把,问询一声。富兰克林的不同之处,是基于对摔倒情势无危的基本判断,然后把对人的友爱与关怀,上升到有关尊严的尊重与保护。对人至爱无痕,至善无形,这或许是富兰克林“躲起来”背后的境界。在它面前,对处于伤亡危险境地的摔倒路人该不该扶,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普通人包括我们自己,“智慧的善举”也散见于平凡生活之中。在公园和街巷碰到忘情的恋人相拥相吻,如果不期而遇,就视而不见;在群体或某些公共活动中,当有人相互私语时,我们很自然地避开;碰到邻里夫妻吵架,根据局势情形,或者退避三舍,或者择机适当介入调解;在饭局上发现同事和朋友嘴角或显眼处不经意沾上饭菜,轻轻递上纸巾,悄悄地提醒。还有,同事或家人之间,自己得理让人,宽容对方过错;暗处帮人,明处抬人。攻人之恶不厉,教人以善不苛。
别让人尴尬,别使人为难,给人面子,与人方便,只有智慧而又善良的人才会像“及时雨”一样,恰到好处地调理我们的生活,平和适度地滋润别人的心田。说它是一种生活艺术,也不为过。
电视剧《王贵与安娜》中有一个情节,我至今记得:还是王贵暗恋安娜的时候,我有一天,在上班的楼道上,急匆匆赶路的安娜,浅色长裤上印出了大片血迹,她自己浑然不知。王贵发现了,就悄悄跟在安娜的左侧,尽力挡住别人的视线,虽然遭到她误解,但他仍然“护送”安娜走进了办公室,然后让女同事提醒安娜。除却爱情的自我成分,王贵的“跟上去”,与富兰克林的“躲起来”,同样折射出人文之雅、人性之美。
湖南一语文高级教师在点评富兰克林“躲起来”时说得好:我们面对有困难的人怎样表达我们的善,这是一个常被我们忽略的问题。有难的人也有尊严,施救的人是否考虑过对弱者的尊重?我们的“爱心”是否也会成为一种伤害?这确实值得某些高调行善的有钱人、带着大队人马慰问受难者的领导和大肆宣传的媒体思考。
见义勇为评比不该有傲慢与偏见
近日,有网民在论坛和微博上反映,江西省贵溪市青年潘辉强勇斗持刀歹徒身负重伤后申报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却因为曾经有犯罪前科而被当地相关部门拒绝。(《南方日报》2月14日)
众所周知,见义勇为是在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侵害或者威胁的时候,为了维护正义,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斗争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事不对人,无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潘辉强为了保护邻居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持刀歹徒挺身而出并身负重伤,他的行为毫无疑问当属见义勇为。
不难看出,令当地政府感到纠结的,不是怎样定义潘辉强的行为,而是能否授予他相应 的荣誉。围绕着这个问题,当地政府部门传出两种声音——贵溪市政法委副书记李卉表示:相关部门不否定潘辉强的见义勇为行为,但因为在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评选过程中,还有事迹更为突出的典型,所以潘辉强没有被评上。金屯镇副镇长杨西东则表示:潘辉强比较要强,他并不看重钱,而是非常看重荣誉。但有案底我就没办法了。
尽管同样对潘辉强不能获得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示遗憾,两种声音却实际上充满了矛盾——“评选过程中还有事迹更为突出的典型”之说,旨在强调经费紧张的现状下表彰是有门槛的,“潘辉强比较要强,他并不看重钱,而是非常看重荣誉”则在否认经费紧张影响的同时,突出了潘辉强曾有“案底”的不利影响。无论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当潘辉强迎着利刃挺身而出,却无法换回一纸荣誉证书的时候,对其本人而言都是不公平的。
“有案底”确实是一个不那么光彩的经历,但也正因为犯过错误,潘辉强才更急于用行动为自己正名,这大概是他“并不看重钱,而是非常看重荣誉”的关键所在。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连申请见义勇为这样最基本的权利都会因为曾经的“案底”遭到质疑,“重新做人”于他谈何容易?从这种角度来看,潘辉强所争取的不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是一种社会价值的认同。遗憾的是,他至今未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毋庸讳言,见义勇为基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在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记者了解到,贵溪市2011年评选上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只有两人,奖金标准是牺牲人员2000元,致残人员800元。即使如此,还“只能选择事迹更为突出的表彰”。实际上,越是在物质奖励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精神奖励就越显得弥足珍贵,对于潘辉强这样“并不看重钱”的人来说,尤为如此。因为资金紧张而抬高见义勇为门槛,无异于宣布在物质奖励难以就位的前提下,精神奖励因此一同被放弃。
在见义勇为依然属于“稀缺品质”的当下,见义勇为者的切身遭遇体现着一种社会价值导向,过高的准入门槛对此无疑是一种伤害——无论是基于“案底”的道德洁癖,还是基于受伤害程度的“事迹突出论”,都不免会冷落了众人心。倡导见义勇为,首先就应当做到荣誉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傲慢与偏见”都注定与这种倡导背道而驰。
“底线”话题作文经典素材
引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人格底线;“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是陶渊明的人格底线;“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罗话短长” 这是于谦的人格底线。做人,更应该有底线。你的为人处世有底线吗?你的底线是什么?你能坚守得住吗?
【经典素材】1.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坚持清高的个性,不与贵族合作,而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
2.李清照的《乌江》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一方砚台,二人忠心: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有一方砚,背刻着这样一句座右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一砚铭取自《论语》。原文是:“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是:不是说很坚硬吗?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意思是要保持玉石一般坚硬、洁白的本质,决不让黑色所玷污。后来,这一方砚又转到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手里,他在上面也刻了一座右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4.叶挺的《囚歌》:1941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软硬兼施,企图制服他。但叶挺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尊严。他在狱中还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哪能从狗洞里
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5.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委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6.贝多芬却只有一个:有一天,几个侵略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发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若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已。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7、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对全体师生讲了这样的话:必须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8、105岁的南京寿星钱道康,当被某保健品厂商邀请去做广告并承诺给予高额酬金时这样回答:“我不去。我从来没吃过保健品,不能说假话骗人。”
林书豪教我们的十堂课
1、比任何人都相信自己; 2.机会来时一定要HOLD住; 3.家人是你的坚强后盾,要懂得为他们而努力; 4.发现并发挥你的优势; 5.不要忽视身边的人,高手可能就在其中; 6.做自己最好;
7、保持谦虚很重要;
8、助人者,人敬之;
9、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
10、努力,努力,再努力!
那一声“都躲开”的力量
2011年5月14日,一名年仅23岁的吊装工人在沈阳铁西区意外坠楼身亡。如果不是坠落时他高喊的那句话,这一桩意外事故可能很快会被人忘记,甚至不一定会进入舆论的视野。有人在事故发生时听到这个小伙子高喊着“都躲开”——明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他还不忘提醒楼下的人别被砸到。
从意外坠楼到当场殒命,不过一瞬间。他在这一瞬间所做出的抉择,却足以感天动地。如此短暂的时间,根本不容他多想,他这么做,恰是他一生为人与做事风格的集中展现。这声发自内心的呼喊,完全当得起“伟大”二字。这种平凡的伟大精神,或许是许多人追求一辈子却无法抵达的大爱境界。
假如给你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件好事,很多人可以做到尽善尽美。如果把这个事迹设计成一道选择题,很多人可以回答得大义凛然。但是面临生死的刹那,一个人最终可能想到的或做到的,也许连自己都会被吓一跳。所谓知易行难,就在于此。当然,这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召唤,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真情告白。
一票的重要性
在1649年,一票之差将大不列颠国王查理一世送上绞刑架。在1776年,一票之差决定英语为美国国语,德语自此衰落。
在1800年,一票之差使美国副总统安伦波受到叛国投敌罪的指控,最终未能成为总统。
在1992年,一票之差让中国北京申奥失败,为下次申奥再等8年。在1839年,一票之优将马库斯·莫顿送上马萨诸塞州州长宝座。在1845年,一票之优决定得克萨斯州为美国一州。在1859年,一票之优决定俄勒冈州为美国一州。
在1868年,一票之优让美国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保住总统宝座,未被弹劾下台。在1875年,一票之优将法国从君主制变成共和制。
在1876年,一票之优将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送上美国总统的宝座。在1889年,一票之优决定华盛顿州为美国一州。在1890年,一票之优决定爱达荷州为美国一州。
在1921年,一票之优让阿道夫·希特勒掌握德国纳粹党。在1941年,一票之优拯救了美国现有的兵役制度。
在1960年,每个选区一票之优使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而尼克松遗憾失利。
白岩松语录
1、提到美国,人们马上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钱才是上帝。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大。
2、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讲真话比较容易,既不需要勇气,也不需要牺牲。而讲假话则需要很大勇气,因为你骗人要承担后果,搞不好就要身败名裂。可我们正好相反,讲假话很容易,张口就来,天天讲月月讲,脸不红心不跳。而讲真话需要极大勇气,甚至需要冒坐牢的风险。这种真假颠倒的实质是是非颠倒了。
3、信息透明,究竟是社会稳定还是不稳定的维护力量?我认为是前者,我当着总理说过这样的话,公开才能建立集体的理性。微博是积极的力量大还是消极的力量大?有人说微博传播谣言,但它也开始辟谣了呀!火山爆发之所以后果严重,就是因为平时的能量聚集太大;如果日常有小的宣泄口,就不会产生那么严重的后...4、我们家,母亲教中国历史,父亲教世界历史,哥哥搞考古,我搞新闻。哥哥学考古时,有人说是传承,多年后才明白,我哥真狠,他通过挖出来的东西证明爸爸妈妈全讲错了。可是,等我干了新闻才明白,我比我哥还狠,因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5、一个没有群众基础的运动也许可以昙花一现,但终究难以长期强盛。在生活中基本看不到有女孩踢球的情况下,我们还拥有一支国家队,而且还寄托着我们很高的期待,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6、所谓“人民”政府、“人民”政权,可人民的说话权在哪里?一个连言论都谈不上自由的国度,人民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所谓信息公开、政权透明,可是连“媒体独立”都做不到,谈什么民意监督?仇官仇富的症结究竟是谁造成的?政府公信力丧失又是谁之过?面子工程和百姓福利孰轻孰重?
7、我们现在都是原告,也都是被告。卖猪肉的人用夹着瘦肉精猪肉挣来的钱,兴高采烈地出来买馒头,没想到馒头被别人染了色;然后卖染色馒头的人出来给孩子买奶粉,里面有三聚氰胺。每个人都在害别人,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怎么建立良性循环,三个词:公平、民主、希望或者叫信仰。
8、中纪委:中国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并不现实;交通部:中国取消公路收费并不现实;教育部:中国教育全部免费并不现实;卫生部:中国全民医疗免费并不现实;计生委:中国取消计划生育并不现实;发改委;中国成品油降价并不现实;全国人大:中国公民独立参选并不现实。点评:我们无法生活在现实里
第二篇:美文时文阅读1
高一语文美文时文阅读(第一周)
阅读任务:以下任务请写在摘抄本上
1.从下面四篇文章中任意摘抄5个成语,并查阅工具书,写出其意思 2.在文中划出你认为优美、有意蕴的句子,选一处摘抄在摘抄本上
3.四篇文章中,一定有触动你内心的东西,选一处或组合几处,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思考,在摘抄本上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
NO.1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碗粥,需要慢火“熬”。也有人说,人生若苦药,需要文火慢“熬”。亦有人说,人生是一碗汤,需要慢“熬”慢炖。无论把人生比喻成什么,它都是一种经历,经历需要的是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人生用一“熬”字,初听会觉得夸张,可如果能够静静地坐下来,细细地体味自己人生经历的种种,恐怕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觉得这一字用得实在精当。
林语堂说过一句话:“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记不清什么时候读到这句话,只觉得特别精辟,林语堂所说的“这壶茶”,已经不只是“壶泡之茶”,应当是“心灵之茶”。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遇到的都不会是一马平川,在“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尝遍各种各样的味道,咸味儿的眼泪,甜味儿的幸福,酸味儿的记忆,苦味儿的失败„„但是,只要我们慢慢地“熬”,耐心地过,永远保持美好的希望和憧憬,过后你就会发现你会拥有人生里最为珍贵的历程。
“熬”,表面上是一种考验,实际上是一种升华。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如果想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就需要慢慢去“熬”,慢慢去经历、品味和体会。只有走过了这个过程,才能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所以,用“熬”字来形容人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漫长的人生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纵观历史,孙武能“熬”得住,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司马迁“熬”得住,花了十八年时间完成鸿篇巨制《史记》„„相反有的人经不住诱惑,“熬”不住便把人生之路走得一塌糊涂。因此说,“熬”住就是一切。
人生进退是常事,关键是能够“熬”住。“熬”就是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步地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熬”得住,就能笑到最后。“熬”要有耐心,“熬”不是你一个人“熬”,而是每个人都在“熬”。
“熬”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生多姿多彩的历程。我们不能坐着、躺着、等着离开,所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熬”,在艰辛的日子里“熬”下去,走下去,充分享受“熬”,在这“酸甜苦辣咸”中缤纷每一个精彩的过程,每“熬”出一步,都是苦乐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回忆里最美丽的画面。
“熬”,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理调适!世上最好的羹汤,都是“熬”出来的。就像茶是泡出来的,豆腐是磨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一样,人生也是“熬”出来的。“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NO.2守骏如跛
谁都一样,包括你我,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毫不珍惜,而对别人拥有的却十分艳羡。
看见别人穿了一件新衬衣心里就不平衡,却不看看自己脚上有一双新皮鞋。当你为自己脚上的鞋有些蹩脚
高一语文美文时文阅读(第一周)
而怏怏不乐时,为什么不看看街头那个买瓜子的,他失去了一条腿,拄着双拐在风雨中踟蹰。他连蹩脚的权利都失去了。你能正常地呼吸,能不用别人的帮助走出室外接受阳光的抚摸,能下馆子,甚至能正常地听、看、说,比起某些人来,不就是一种幸福吗?“他人骑马我骑驴,后边还有推车人”。
事情又回到那个古老的命题,萄葡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狐狸嘴里说酸,心里却在想,那葡萄一定甜得了不得。犹如你看见别人的新鞋漂亮,真穿到你脚上,说不定蹩得你受不了呢。最好的办法是,珍惜自己嘴里的葡萄,不管是甜还是酸,因为也许有的人嘴里仅有葡萄核或葡萄皮,甚或没有葡萄,而你毕竟还有一颗酸葡萄。如果碰巧你嘴里有一颗甜葡萄,那更应该珍惜了。
孔子游泰山,见到一个叫荣启的老头,穿着粗糙的皮裘,腰里系着草绳,却高兴地弹着琴唱着歌,孔子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荣启回答道:“我高兴的事太多了,天下万物,唯人为贵,而我有幸成为一个人,这是值得我第一件高兴的事;男尊女卑,我有幸为男,这是我高兴的第二件事;世上人熙熙攘攘,有的人早夭,有的人未出襁褓就成了殇子,而我有幸活这么大岁数,这是值得我高兴的第三件事。”你瞧,只要你是一个人,就值得庆幸,因为你不是任人践踏砍伐的草木,不是任人射杀宰割的禽兽,你有思想,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你是万物之灵,你不应该高兴吗?
北宋时那个以研究易经术数之学而闻名的邵雍邵康节,曾有“五乐”“五喜”“四幸”的生活态度。五乐:乐生中国,乐为男子,乐为士人,乐见太平,乐闻道义。五喜:喜见善人,喜见好事,喜见美物,喜见嘉景,喜见大礼。四幸:幸长年为寿域,幸丰年为乐国,幸清闲为福德,幸安康为福力。以这个标准看现在,我们更应该乐上加乐。
你手里就有春天,为什么却羡慕别人花园里的鲜花呢?
“守骏如跛”,此语出自苏东坡之口,意即如果你有一匹骏马,应该像对待跛马一样善待它,呵护它。珍惜你的幸福的骏马吧,艳阳天,芳草地,骑马漫步其间,慢慢去体味那份幸福感,且莫粗暴地鞭挞它,君不见,好些人还在步行呢。
NO.3前面何所有
李钢在《你在谁的伞下》给我们书写了一个好人假装好人的狼狈。“他”,一个本性坦荡的谦谦君子,雨夜行进在一个年轻女郎的身后却被误认为是心怀不轨之徒,他看到那个女子的目光里带着疑惑甚至惊恐,为了她的安宁,“他”哼着小调步伐坚定从容地把背影留给了她,女子紧跟几步把雨伞擎在了他的头顶。浑身湿透的“他”给了女子安全感,从而赢得了女子的信任和帮助。
同一个人,走在后面和走在前面只是位置不同,但是却给人的感觉迥然有别,这到底存在怎样的玄机? 伫立冥想。
后面,那实在是一个叵测的存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暗箭来自的方向或者在某一个帐幕的遮蔽之下或许就是隐在了背后。暗在眼睛的视线外,尤其是在滚滚而来的黑夜里,眼睛前方的夜色终是难以分辨,更何况那背后的踢踏有声的影子!人们不仅害怕来自熟悉的面孔里的背后一枪,更害怕暗里的陌生面孔的较量。这是一个客观存在。
前面何所有?走在后面的那个人,看到的是我们的背影,而我们看到的是前方,前方在视线内是安静的还是暗藏汹涌的,我们的眼睛会有一份捕捉判断,犀利的眼睛会把不利于自己的那些蛛丝马迹放大了理解,从而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高一语文美文时文阅读(第一周)
人们对于行走在自己前面的人总是给予更多的认同、敬仰。能走在前面的人多是强大的生命个体。你缩在逼仄的角落里无非是想保护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你怕前面的目光将你一览无遗的暴露后猝然喊道自己的名字,而你对他那咄咄的提问难以招架,因为你的贫穷是强大的,你的反应能力跟着贫穷走了很多个回合俨然分不开彼此了。你在尴尬里摇来摆去,这时你看到在你前面的那些人优雅从容的表现之后你的羡慕突然暴涨,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你在坚定着自己蹲在后面念头。羡慕被强悍的自卑深深掩埋。在这样的场合里,坐在前面的人是强势的,是你仰望的,他们主动地站起来,你的安全感就层层叠加。这样的安全是你个人的赢得还是失去,你不想继续追问了。
那些为别人谋福而敢为天下先引领震荡的改革者,把最艰难的考验扛在自己孤零零的肩上,掮夜的闸门,把人们放到光明中去,你不缅怀吗?你在诗文里看到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你还看到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吧,你还听到过令人胆寒麻木或者发聩的“这大清是我们大家的”呼喊吧„„
生活里这样的先又何其陌生呢?你该是听说过安徽省部分农民冒着危险,偷偷摸摸地把一些麦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从而引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风暴吧,你该是享受到了那一个老人描绘的春天的温暖„„
走在前面的人,不仅仅是把安全给别人赢得相应的信任,而且还会把这样安全的感觉不自觉的传递下去,引领更多的人欣羡之,践行之,走在前面的人越多,我们的安全感就越强。前面何所有,你能看到,也能感到,或许你会成为前面的组成。
NO.4精品演讲辞欣赏 做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3300多名2015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你们也是我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后,迎来的第一批本科生。在这里,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愿你们在美丽的清华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是1983年进入清华的。我知道,无论那时还是现在,能够来到清华上学都是不容易的,你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昨天在新生报到的现场,我见到了来自甘肃的韩储银同学,他出生在农村家庭,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小学时,他每天上学要翻两座山、蹚一条水沟;初中时,冬天夜里在没有暖气的宿舍里冻得睡不着,他就去操场上读书;高中入校时,他被毕业生光荣榜上“清华大学”四个鲜红的大字吸引,从此立下“上清华”的志向。今年他入选清华“自强计划”,并在高考(精品课)中获得全省理科第三名。祝贺韩储银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的一员,同时也祝贺全体2015级的同学们圆梦清华!
确实,“上清华”曾是你们最大的向往。今天你们走入清华,并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清华,你们将耳濡目染“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文化与传统,亲身体会清华人特有的精神与气质。在清华,你们有机会聆听学术大师的教诲,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更能获得思想的启迪。在清华,你们将与许多优秀的伙伴砥砺同行,并在集体中学会互助互爱,感受友谊的珍贵。清华严谨的学风会帮助你们不断增长才干,充实自我。按照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学校将为你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你们中很多同学将有机会到海外交流学习,你们将在兴趣团队、创客空间、x-lab等创意创新创业“三
高一语文美文时文阅读(第一周)
创”教育平台上,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丰富的社会实践、多彩的文体活动、多样的志愿服务都将成为你们挥洒青春激情的舞台。清华足够大,就看你的梦想有多大!
新的生活需要树立新的理想。你们被清华录取后,我送给你们的礼物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书。该书讲述了少平、少安等许多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书中写到,“只有决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少平、少安所处的时代对你们而言可能是陌生的,但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时代都是相似的。理想是什么?理想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理想就像人生的发动机,有了它,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
清华学生要具有理想主义精神。理想主义意味着听从内心的召唤,突破现实的羁绊,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在群星璀璨的智慧星空,那些最伟大的人物都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面对浮躁和功利的社会环境,理想主义的光芒将穿透世俗的藩篱,照亮前行的方向。1993级校友童之磊,在大一时就想做一个“世界因我而改变”的人。1999年,他意识到数字阅读将改变人类生活,于是创办了“中文在线”网站。创业过程中,他的理想屡受打击,公司濒临破产,并被人收购,但他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依靠不懈的努力回购了公司,并在今年1月21日成功上市,成为全球中文数字出版的领跑者。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一分对真理的追求,少一分对名利的计较;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多问问自己内心的感受与热爱,少考虑社会的时尚与潮流。清华的学生应该永远具有理想主义的精神底色。
清华学生要锤炼刚健自强的奋斗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应效法日月星辰永不停息的运动,努力向上,永不放弃。“刚健自强”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激励着清华人不断地超越自我、奋发前行。100年前的1915年,梁思成先生考入清华,开始了毕生从事的建筑学的学习和研究。从1932年开始,他克服脊柱和脚踝的伤病,走遍十五省二百多个县,考察了两千多座古建筑,历时整整9年,即使在战火纷飞、无比艰难的抗战期间,也没有停止。之后,他又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名著《中国建筑史》,最后体重下降到只有47公斤。这是何等的刚健自强!100年后,作为新的清华人,你们来到前辈曾经生活的校园,希望你们记住:刚健自强是清华人永远的精神气质!
清华学生要培养行胜于言的实干作风。理想的价值体现在追求理想的行动中。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清华人从来都是坚定的行动者。在学校大礼堂前草坪的南端,伫立着1920年毕业的81名同学献给母校的日晷,上面镌刻的“行胜于言”四个字已经成为清华校风。1977级化72班同学们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成为新时期清华学子践行“行胜于言”的生动写照。清华人拒绝坐而论道,拒绝夸夸其谈,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沉下心来,俯下身去,踏踏实实做事。同学们,你们的经历说明“上清华”没有捷径,实际上,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的作风才能确保你们迈向理想的远方。
1947年考入我校电机系的朱镕基学长,在80周年校庆时,写下了这样的寄语:“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同学们,从今以后,清华将成为你们新的家园。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第三篇:时文短评
时文短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高考新增题型——时文短评的特点与类型
2、把握概括与短评的一般要求
能力目标:
1、掌握一句话概括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2、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一)了解时文短评的要求及其题型
材料一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100字左右,至少两个理由)(4分)
材料二: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问题: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有何看法?请简述。(5分)
(二)总结题型: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准确捕捉基本信息
(2)对材料所阐述的内容(现象、观点)有何看法?请阐述。——做出自己的评判
(三)习题
<1>一句话概括
材料一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1)请大家拿出红笔,先通读材料,后画出材料的关键词语与关键句子,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整理归纳出一句话。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短评
(1)、短评的主要写法有:
A、从正面肯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再用简单论据进行论证。
B、从反面否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可以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也可以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
C、可以采用多分法进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2)、时文短评的答题步骤
1、亮观点(旗帜鲜明)
2、讲道理(两点为宜)
3、总述(或重申观点或提出建议)
(3)、评说的对象可以从捐助者或贫困生两个角度。
材料一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
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100字左右,至少两个理由)(4分)
五、课堂练兵
10月23号《厦门商报》上有一则关于学校如何处理学生仪容仪表的新闻,就将之整理为两则相对型的材料。
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
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作业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材料二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第四篇:时文短评
时文短评
一、导入
什么是短评?
顾名思义,“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时文短评是一种就目前热点、焦点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和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等的独特的体裁。
时文短评主要以新闻报道材料为依托,从具体事实中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
时文评述突出“评”,可以表彰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也可以批评错误观点或言行,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指示性质。
请看2009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参考试卷:
16.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 某大学100多个学生受聘充当一个图片展开幕式的“临时观众”,他们按照主办方的要求,领导说完最后一句话,就一齐鼓掌。据悉,这种聘用“掌托”举行活动,已成为一些礼仪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之一。
材料二 有的社会团体定期举办“XX高峰论坛”,盛邀相关专家来作现场演讲,组织安排参会人员适时“热烈鼓掌”,这已成为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场时时掌声雷动,气氛十分热烈。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3分)
(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1)答案示例社会上已出现“掌托”的现象。
(2)答案示例①:“掌托”现象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应当予以治理。“掌托”们的作用无非是适时引发阵阵掌声,来显示某些味同嚼蜡、言不及义的演讲的“重要”与“精彩’,这是与我们所提倡的诚信相悖的,而且,其中所折射出的阿谀逢迎之风,就更令人担忧了。
答案示例②:“掌托”现象不能简单地一概加以否定。它是为避免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而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至少体现了主办方对被邀演讲者的尊重,体现了传统的礼仪观念。对此要适当引导,而不应简单地否定。
(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2009福建高考语文单科质检:
1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x x报小记者、x x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菅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敷的35%以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清简述。(4分)
(1)答案示例(3分)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意思对即可)
(2)(4分)答案示例l: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名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能简明而直接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另外,中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
答案示例2: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中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悉的,无须通过名片介绍。另外,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长一些人的虚荣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观点1分,简述3分)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4月份)》16小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材料二: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案示例:对中小学校园里使用手机有不同看(做)法。
(2)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5分)
答案示例l: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决定太过僵化。有违资讯时代人们及时沟通、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够协调好学习工作与资讯沟通的关系,手机进校园也不是不可以的。
答案示例2: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手机。校园内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随身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观点l分,分析4分)
二、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的答题思路(如同压缩语段)
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就是记叙文的要素。或通读全部材料(语段),弄清(语段)材料的说明对象。
第二步:概括归纳。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切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或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作用、功能等。
第三步:提炼筛选。即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或分析材料(语段)共涉及哪些方面,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
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的通顺(无语病),结构合理。
例一:单一材料型
今年全国将有超过7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就业形式异常严峻。危机当前,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如何疏散就业压力,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不断奉献出或惊奇或或雷人的主意。2009年2月8日《羊城晚报》消息说,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副主委温洋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就必须是白领、公务员属于就业观念固化。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大学生也不妨转变观念——当当个体户、小商贩。
用一句话概述以上材料所说的内容。(50字以内)
【参考答案】大学生就业难,政府建议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当小贩)。但一定不要概括成:就业难形势下政府建议转变就业观念当小贩的大学生。
【方法小结】对一则材料的概括,主要从主要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来考虑。
内容上,要考虑:①找出关键语句;②兼顾多层意思;③提取关键词语,压缩语句。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到采用主谓句(或省略主语的动宾句)进行表述,不可用偏正式短语加以概括。
第五篇:[2010.09.12]时文阅读
Four out of ten women who diet end up heavier than when they started watching their waistline, a study revealed today.今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十分之四的节食女性结果比她们刚减肥的时候还胖。
The research also showed that a large percentage of women start noticing the pounds creeping(爬行,缓慢地移动)back on just 21 days after reaching their ideal weight.Yesterday, Dr Ian Campbell of the Jenny Craig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me said: 'In the UK 61.4 per cent of adults are overweight or obese.'Successful weight management requires a long-term commitment in order to lose weight successfully and for good.'Dieting can be a real challenge so setting realistic goals and remaining focused on them is important.'Otherwise as this research shows, women could end up heavier than when they started.'
The 'Food: Body: Mind' report was commissioned(委任)by Jenny Craig who quizzed 2000 women aged between 18 and 65 who diet regularly on their attitudes, beliefs and behaviours around weight loss.Six in ten said they are currently on a diet and one in five women saying they are on a 'continuous diet'.It found the most common triggers to start dieting was seeing their 'reflection in the mirror', preparing for a summer holiday or unflattering(准确无误的,坦率的)photos posted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Other popular reasons include comments by friends or relatives or remarks from their other half.However the study showed that one in ten fall off the wagon(四轮马车,货车)within one day, while almost a fifth manage to make it to a week or more.The average is ten days.Many blamed pressure they put on themselves to lose weight too quickly for the weight gain, which leaves them with a bigger appetite than normal.Others blamed colleagues, who tuck into(大吃)fatty lunches and snacks unaware of the effect it has on the dieter, while mothers who polish off(草草完成,打败)their children's leftovers(吃剩的食物,遗留)was another common cause of weight gain.Israeli start-up firm Tawkon has developed software to measure mobile telephone handset radiation aimed at helping users reduce exposure to emissions without giving up their phones.以色列新兴企业陶肯公司最新研发出一款手机辐射监测软件,使用户既不需要停止使用手机,又可以减少被辐射。
A Tawkon employee demonstrates their software on an iPhone in the basement of their offices in Herzliya, September
2, 2010.Tawkon's(pronounced talk-on)application is already available for Research In Motion's BlackBerry handsets and will be launched for Nokia's Symbian later this year.“We are the first solution that can be downloaded to a phone,” Tawkon co-founder and CEO Gil Friedlander told the reporters.Until now radiation emissions were measured with an external device.In many countries handset manufacturers must disclose(公开,揭露)the maximum level of radiation emitted and similar legislation is starting to app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Friedlander said.The application monitors the phone user and if radiation levels reach a certain threshold(门槛,极限)called the “red zone” an alert is emitted along with suggestions to minimize exposure.“There are simple things you can do such as changing the phone's position from horizontal to vertical,” Friedlander said.On many phones the antenna(天线,触角)is on the bottom and often covered by the user's hand, causing the phone to emit more radiation.Connecting an ear piece or switching on speakerphone will reduce radiation exposure.In addition, Tawkon is connected to GPS and the software will show users where to move to reach a “green zone” and reduce exposure.“We don't want people to stop using phones but to use them more responsibly,” the Canadian-born Friedlander, 44, said.San Francisco became the first U.S.city to pass a law requiring retailers to post radiation levels on cell phones and Friedlander said he believes Tawkon will benefit from this increased awareness.“It will take a few years until research(on the health effects of cell phone radiation)will be more conclusive(决定性的,最后的),” Friedlander said.“A lot of regulatory bodies are concerned this will be too late for a whole generation.To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预防措施)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God did not create the universe and the “Big Bang” was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the laws of physics, the eminent British theoretical physicist Stephen Hawking argues in a new book.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新书中称,上帝并没有创造宇宙,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物理定律的必然结果。
In “The Grand Design,” co-authored with US physicist Leonard Mlodinow, Hawking says a new series of theories made a creator of the universe redundant(多余的,过剩的), according to the Times newspaper which published extracts on Thursday.“Because there is a law such as gravity, the universe can and will create itself from nothing.Spontaneous creation is the reason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why the universe exists, why we exist,” Hawking writes.“It is not necessary to invoke(祈求)God to light the blue touch paper and set the universe going.”
Hawking, 68, who won global recognition with his 1988 book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n account of the origins of the universe, is renowned for his work on black holes, cosmology(宇宙论)and quantum gravity.Since 1974, the scientist has worked on marrying the two cornerstones of modern physics--Albert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which concerns gravity and large-scale phenomena, and quantum theory, which covers subatomic particles(亚原子微粒).His latest comments suggest he has broken away from previous views he has expressed on religion.Previously, he wrote that the laws of physics meant it was simply not necessary to believe that God had intervened in the Big Bang.He wrote in A Brief History...“If we discover a complete theory, it would be the ultimate triumph of human reason--for then we should know the mind of God.”
Hawking, who is only able to speak through a computer-generated voice synthesizer, has a neuro muscular dystrophy(肌肉萎缩症)that has progressed over the years and left him almost completely paralyzed.He began suffering the disease in his early 20s but went on to establish himself a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scientific authorities, and has also made guest appearances in “Star Trek” and the cartoons “Futurama” and “The Simpsons.” “The Grand Design” is due to go on sale next week.CAPITAL CULTURE: All the presidents' best-sellers By DOUGLASS K.DANIEL, Associated Press Writer Douglass K.Daniel, Associated Press Writer – Tue Sep 7, 12:06 pm ET
WASHINGTON – Already in distinctive company as an American president, George W.Bush seeks to join an even more select group: president and top-selling author.Since The New York Times began its weekly lists of best-sellers in 1942, only six of the 13 men who have served as the nation's chief executive have placed a book at the top spot for nonfiction, none while president.Two of them, Dwight D.Eisenhower and Barack Obama, did it before they were in the Oval Office.Two others, Jimmy Carter and Bill Clinton, did it after they had returned to private life.John F.Kennedy and Ronald Reagan also reached the height of the best-seller list, albeit posthumously.Not that the other chief executives didn't try.Richard M.Nixon wrote 12 books, nearly all of them after he resigned as president.Harry Truman, Lyndon B.Johnson, Gerald R.Ford and George H.W.Bush also turned author but never enjoyed the satisfaction that comes with a top seller.George W.Bush's book, “Decision Points,” is set for release this fall by Crown Publishers.It's not an autobiography, Bush says, but an analysis of key moments in his life, from quitting drinking to invading Iraq.Presidential memoirs bring prestige to their publishers and can draw healthy sales.Yet they are not known for their stylistic prose or for being particularly introspective.Self-serving to a fault, they tend to play down their authors' flaws and failings.“Memoirs are a running start on legacy spinning,” says Douglas Brinkley, a Rice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author of the best-seller “The Wilderness Warrior: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Crusade for America.”
Rather than providing unique insights, memoirs can seem more aimed at protecting a reputation and bolstering fundraising for the presidential library, Brinkley says.“When you start having memoir ginned out by committee,” he says, “it loses its intimacy and authenticity.”
Franklin D.Roosevelt was president when the Times best-seller list debuted.He and Kennedy died in office, turns of fate that robbed them of an opportunity to look back at their lives and administrations.Kennedy, though, had already won readers and a Pulitzer Prize for “Profiles in Courage,” a 1956 collection of biographical sketches about politicians who took principled if unpopular stands.The book was a best-seller, and its paperback version had sold more
than 2.8 million copies before Kennedy was shot on Nov.22, 1963.Yet the book didn't lead all others until a month after his assassination.A commemorative edition was No.1 for 12 weeks.Four years before he was elected in 1952, Eisenhower wrote a critically acclaimed wartime memoir, “Crusade in Europe.” The book brought financial security to the career soldier.He sold all rights for $635,000, more than $6 million in today's dollars, to take advantage of a loophole to pay taxes at a 25 percent rate instead of 75 percent.The book was No.1 for 11 weeks and eventually sold well over 1 million copies.Upon publication in 1990 of his ghostwritten memoir, “An American Life,” Reagan joked, “One of these days I'm going to read it myself.” It rose only as far as No.5.“The Reagan Diaries,” edited by Brinkley, led the list for two weeks in 2007, three years after the former president's death.Carter wrote a wide-ranging biography and later published a detailed account of his childhood, “An Hour Before Daylight: Memories of a Rural Boyhood.” It was atop the best-seller list for five weeks in 2001 and one of three finalists for the Pulitzer Prize for biography or autobiography.A 2005 book by Carter, “Our Endangered Values: America's Moral Crisis,” was the best of sellers for four weeks.The story of a poor Arkansas boy who grew up to be president â ” one dogged by titillating sex scandals â ” trumped a meditation on the joys of doing for others.Clinton's massive autobiography, “My Life,” appeared in 2004 as a nearly 1,000-page hardcover — it spent six weeks at No.1 — and later as a two-volume paperback.He scored another top seller, for one week in 2007, with “Giving: How Each of Us Can Change the World.” It clocked in at a comparatively petite 240 pages.Like Eisenhower and Kennedy, Obama wrote his best-seller, “The Audacity of Hope,” before he was president.Appearing in 2006, two years before his election, it was No.1 for 16 weeks.Obama will surely join George W.Bush and other ex-presidents in writing about his administration.(Crown has signed Obama for a post-administration nonfiction book.)He's already revisited his childhood, writing “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 published in 1995, well before he held any elective office.That memoir garnered scant notice until Obama became noticed himself.Reprinted in 2007, “Dreams from My Father” has since joined “The Audacity of Hope” as a best-seller.Together, Obama's two books account for 6.6 million copies in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