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杨健同志主要事迹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杨健同志主要事迹
杨健同志于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6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入党多年来,他始终按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将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从本职工作入手,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充足的工作干劲,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发挥着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坚持不断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党的一系列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日常的工作中,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紧密联系实际,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害举行的抗震救灾募捐活动。
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在实践中凭着一股勇于探索,勇攀高峰的精神,顽强地追求自已的事业。通过激烈竞争,近两年先后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资助项目等国家项目的资助,创造性开展的“淡水背角无齿蚌观察”体系、环境微量元素“指纹”在水生生物中的应用等研究均取得了突破并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好评。相关成果的专利已获得了授权,也获得了院科技进步奖项的肯定。
他带领实验室的年轻人和研究生团队,协助水科院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无锡成功组织和圆满召开了 “2010水产科技论坛”,且担任大会执行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大会报告主持人之一,并做主题报告。论坛共有330人参加,18位环境领域的高级专家做了主题报告,61位参会代表做了专题报告。本次高水平论坛的召开不仅为大力宣传水科院、淡水中心在渔业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起到了碰撞思维火花、启迪科学灵感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与会者的广泛肯定与高度赞誉。
他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过激烈竞争,他推荐的博士生被遴选参加由香港城市大学、厦门大学和香港海洋环境研究与创新技术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夏季讲习班。该博士生申请的江苏省2010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经严格评审,层层推荐,最终获得了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的立项资助。此外,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研究室的青年科技人员及其所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不仅在国内一级学报,而且在SCI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在各个层面上为渔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着技术支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作为一名渔业科研战线的共产党员,长期以来他都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他知道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自己所做的这些努力还很不够,为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坚信他会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
律己,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为渔业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张健勇同志主要事迹
立足本职 改进创新 认真做好督察考核工作
——张健勇同志主要事迹
2010年是朝阳区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朝阳城管大队在08奥运、09国庆两大环境保障工作之后,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常态管控,进一步提升全区整体环境秩序水平的首创之年。张健勇同志在全年的工作中,立足本职,认真领会大队新时期的工作思路,对督察考核工作进行改进创新,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优秀的完成了全年的督察考核工作。
一、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健勇同志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同时,在市综合执法局、大队开展的百日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中,积极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认真总结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在组织生活会上深刻自检,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改进,严于律己,进一步加强对自身的纪律作风要求,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仿带头作用。
二、立足本职,认真学习大队工作新思路,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台帐,实现街面秩序考核与大队、市局双对接。
08年奥运会、09年国庆两大环境保障工作后,朝阳城管大队针对新时期的城市管理工作的特点,将城市管理工作由集中保障向常态化、精细化、高效化的日常城市管理转变。为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为提升城市环境水平,建立规范、科学、长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模式,朝阳城管大队对千分制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在业务绩效方面进行了A、B类大街考核标准的划分,完善了市局检查督办、环境保障、人盯车巡、执法作为、台帐录入等考核项目。领会大队的思路是做好全年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好考核工作,张健勇同志认真学习了大队新千分制考核办法,按照新办法要求制定考核计划,确定考核重点,将考核工作与市局的工作重点进行对接,加强对奥园周边、工体周边、长安街延长线等市局人盯车巡重点点位所在的A类重点大街的督察考核力度,同时对部分A类大街较少的分队通过对B类大街的考核进行平衡,使考核做到有重点、有特点、有内容,确保对分队考核的公平、公正、合理,使考核工作能够客观的反映各分队综合环境水平,并通过考核机制导向,使分队在工作中抓住环境整治的重点,进一步提升全区整体环境秩序。
同时,为了进一步细化考核工作,张健勇同志主动承担起建立千分制考核环境秩序问题明细台帐的工作,将每次考核中发现的环境问题按照所属分队、大街、违法形态、时段等条件进行录入分类,使各全区分队的环境秩序问题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来,为总结、分析、制定整治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服从领导,克服困难,完成好科室各项工作
由于街面秩序考核工作的特殊性,督察科的工作需要考核人员长期倒班,并且在考核的同时还要兼顾到百日整治的大型整治活动及各项环境保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张健勇发挥了良好的大局意识,严格服从科室工作安排,在保证考核工作按质量完成的同时,认真完成了“春节”、“两会”、“十一黄金周”、“百日环境秩序整治”,各级领导视察等整治活动和环境保障任务。
此外,从2010年5月起,市局要求每月对朝阳区人盯车巡点位进行检查,并报送小结和相关视频资料。张健勇同志克服困难,主要承担起这项工作任务,积极与科内的同事进行沟通,认真完成了这项工作。同时,为了保证报送视频的质量。张健勇同志学习了视频编辑的相关知识,对检查中拍摄的视频进行编辑,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了全年的人盯车巡点位检查、报送工作。
第三篇:杨汉军同志事迹
杨汉军同志先进事迹
杨汉军同志生前系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历任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综干处处长,省委组织部秘书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2017年8月9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5岁。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学思践悟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践行“四个意识”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经常走访基层与群众拉家常,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被结对帮扶的老婆婆视为“亲儿子”,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把“为党和人民干几件好事实事”作为人生追求,凡事讲认真、求精细,创造性落实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狮子型”干部调研选拔、“红色引擎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等工作,为招揽人才凌晨2点到机场接机,在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胸怀全局、服务大局,认为“做好本职工作是责任,组织再交任务是信任”,在讲团结、顾大局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重大节、慎小节、守名节,常以“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自警,从没有因家庭困难向组织张口,在遵守纪律上作出了表率。
燃尽生命 许党爱民
——追记因公牺牲的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
他走了,妻子颤抖着手,从额头、眉毛、眼睛,一点点抚摸着他的脸,不忍放开;
他走了,儿子跪倒哭喊:“爸爸,你快起来呀”;
他走了,武汉市“招才顾问”、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连夜飞来武汉,送上最后一程;
他走了,社区的老党员们结伴而来,未语泪流;
他走了,扶贫点的乡亲们在灵前叩首,长拜不起……
他,再也起不来了。
他静静躺在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人们不愿相信,做事风风火火、走路带风的他,就这么走了。
9日下午,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突发心脏病倒在办公室,因公牺牲,人生定格在55岁。
家人不敢告诉他93岁的老父亲,老人至今还翘首等待儿子的归来。
凌晨两点,他在机场迎接雷军。复兴大武汉时不我待,招才引智,他像陀螺一样连轴转——
心中有责
拼搏赶超
4月8日,武汉市聘请陈东升、雷军等16位知名人士为“招才顾问”“招才大使”。
聘任会前夜,杨汉军彻夜未眠——
加班到晚上11点多,他匆匆赶到武汉会议中心,迎候陈东升。
细心的他,叮嘱工作人员在房间准备塑料拖鞋、欢迎卡片,让“招才顾问”有回家的感觉。安顿好陈东升一行,他又马不停蹄赶赴机场迎接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
凌晨两点,雷军乘最晚一班航班抵汉。“怎么是您?这样的待遇,头一次!”组织部部长深夜接机,雷军深深感动。
今年1月23日,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
这是时代的召唤。
靠谁复兴?人才!
武汉市成立招才局,整合涉才工作,杨汉军兼任局长。“如果过去是作为武汉市民的自豪,从现在起,作为武汉市的干部,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为大武汉发展作出应有贡献。”2015年4月30日,就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见面会上,杨汉军动情地说。
拼搏赶超,时不我待。他像陀螺一样连轴转。
层调研,他曾一天“一口气”带队考察华工科技等7家企业;
全球引才,他曾随代表团10天行程1.8万公里,参加24场公务活动和人才座谈会,为节省时间,坐了3趟红眼航班;
出国引才回汉当天,30多个待批文件夹,垒起两尺多高,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来不及倒时差,硬是连夜把文件签完。
带着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他长年披星戴月地工作。
招才大会后,雷军多次来汉,小米第二总部极速落户武汉,从签合同到交付使用仅5天。
坚韧拼命,感动的不只是雷军。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光纤光学中心主任季阿诺夫正在研发新一代光纤放大器技术,我省长飞光纤公司想与他合作,苦于没有合适方式。
“中国官员不远万里来邀请,我很感动。”8月6日,赴俄罗斯招才引智期间,杨汉军专程拜访季阿诺夫,让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倍感温暖。
“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就能集聚一个创新团队,甚至带动一个创新产业。”辛苦忙碌中,杨汉军为和他共同奋斗的组工干部鼓劲。
办公桌上,一份关于张俐娜院士科技成果转化的报告还打开着,眼镜平放在上面,仿佛时刻等待着它的主人回来。
但是,他不会回来了。
解放公园路的大楼里,再也不会有那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了。
他走了,把事业追求写在城市成长的年轮里,为时代立起一种精神:心中有责,拼搏赶超。
以公心识人、以公心用人、以公心待人。为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的城市党建,他呕心沥血——
第四篇:杨维勋同志主要事迹
贴心服务,文明执法,树立城管执法新旗帜----洪山城管执法大队执法队员杨维勋同志主要事
迹
今年9月26日,一则《谁说武汉不文明,请看史上最牛城管执法车》的网帖,被众多网友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城管”,并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媒体转载和报道。市城管局局长李记泽、洪山区委书记吴勇见到报道后分别做出了向杨维勋同志学习的批示。
一、杨维勋同志基本情况
杨维勋同志,1956年2月生,汉族,安徽淮南人,中共党员,学历本科。1972年12月入伍,历任技工、技师、工程师、总工程师,从事机械加工及57高炮、100高炮维修工作,是部队的一名正团职技术骨干;部队期间,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12月转业(技术级八级),安排到原洪山区市容环卫局,先后在环卫局厕管站、质检站、环卫监察中队工作。2002年4月原洪山区市容环卫局撤销合并到区城管(执法)局后,先后在直属一中队、建设乡中队、直属二中队工作,多次被局评为环卫工作先进工作者。杨维勋同志目前是洪山城管执法大队直属二中队一名普通执法队员,管辖路段为鲁磨路、珞瑜东路、喻家湖北路3条,均为主干道和市民满意路,3条路段全长13.5公里,沿线共有临街经营门店624户,主要以餐饮百货为主。从早上7点起上路,到晚10点回家,老杨每天推着这辆自行车穿街过巷,挨个商铺摊点巡查,劝阻门店出店和占道经营。他推着自行车执法的“造型”就定格在商贩们的脑海中。多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杨维勋同志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服从大局、生活朴素、默默奉献。作为一名普通执法队员,在实际执法中,始终牢记“以人为本,城管为民”的宗旨,以他个人良好、规范的城管形象,注重政策法规的宣传,不厌其烦的耐心劝导方法,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特别是执法管理相对人的认可。
二、杨维勋同志主要事迹
(一)扎根城管,爱岗敬业,“用心”管理。
手里拿着对讲机,推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车上别着把小铲,55岁的杨维勋几乎每天都以这般“造型”出现在他的管辖区域内。“干一行,就要爱一行”,1998年,杨维勋同志从部队技术正团职干部转业到原洪山区环卫局担任一般科员。他没有因为角色的转换而改变,不论是普通科员还是一般执法队员,他不计
名利,把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都当作事业,以工作为最大幸福。作为一名老同志,他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按照中队早晚班工作制度,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从不迟到、早退。他骑着有10年车龄的二八式“永久”自行车,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往往是“清早一碗方面便,扔下饭碗上前线”。说起让自己“成名”的自行车,老杨指着他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说“这个自行车是我刚进城管时买的,跟了我10年了。骑车好,不堵车,不费油,还环保。骑车可以节省巡查时间,增加巡查的次数。”
“城管就是个辛苦活,既然干这一行,就有做好吃苦的准备。”他总是这样对同事们说。参军28年,城管岗位12年,他一直保持“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军人本色,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02年,杨维勋在直属一中队和另外一名队员负责珞狮南路的的环境维护。当时,马房山菜场一些菜贩经常出店经营,占用了大部分人行道。有些菜贩前脚刚把他请回菜场,后脚就又出来了。面对菜贩的游击策略,军人出身的杨维勋偏偏较上了劲。为了防止一些菜贩打时间差,他放弃了正常的午饭,每天中午揣上几个烧饼,就死守在菜场口。累了,就在路边的树旁靠一下,饿了,就啃几口自带的烧饼,这一守就是两年。2008年2月,全市出现特大雪灾,天寒地冻,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不管有没有占道、出店的摊点,他在武大350米路段始终守控到夜间10点,才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回家。这一路段的一处少数民族占道经营户占道经营,多次劝说效果不佳,摊主还3次拿刀欲刺老杨,老杨苦口婆心,耐心宣传,最后新疆老板“搬家换地。”
今年3月份,老杨随队参加一次违法建设综合执法活动,那天,天气恶劣,风雨交加,个别违建户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将两台轿车和20多个油桶堵住拆违通道,经过5个小时冒雨连续作战,拆除了8000平方米的违建。在整个拆违过程中,杨维勋同志身上的制服淋得透湿,他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大而退缩。队领导和其他队员见他年纪大,劝他在车上休息一下,他摆一摆手说“不要紧,没事,我能坚持。”中午只啃了两个干面包,直到执法活动结束。
(二)牢记宗旨,执法为民,“用情”管理。
在日常执法管理中,他始终牢记“执法为民,城管为民”的服务宗旨,将管理融入服务中,努力做到“诚心说服教育,耐心劝导蛮缠,公心纠正违章。”“对商贩的管理,既要文明执法,也要严格执法。”他面对执法相对人的时候,总能换位思考,从不与之争吵,耐心细致,春风化雨,做好对方的思想工作,巧妙地将矛盾化解,避免冲突。
鲁磨路379号的水果摊是洪湖人陈先生夫妇开的,他们来汉时间不长,经营的摊位半个月前才开张。开张当天,老杨就来到摊位前,主动宣讲城市管理规范,请他们严格遵守,看到这个摊位比较窄,老杨还帮他们设计阶梯式的摊位,以便摆下更多的商品。女主人一脸敬佩,“我们才来没多久,老杨就这样关照我们,说话和声细气的,态度非常好。”广水人老王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在鲁磨路经营核桃等干果,他一口一个老杨,叫得格外亲热。老王说,他们很多老乡在武汉做小
生意,和城管没少交往,像老杨这样温和的城管人员还不多见。他认为,老杨是个值得交的朋友,“办事有原则,很有人情味。”
“没有大声叫嚷,没有争执,没有暴力,只有劝导、教育和沟通,清理行动很顺利、很和谐,那些摊主和商户大都很配合老城管的工作,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又恢复了整洁。”
(三)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用诚”管理。
杨维勋同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秉公办案、不徇私情,清贫自守、清正廉洁。2007年8月19日,当时杨维勋在直属一中队武大350米守控执法,该路段吉龙波洗浴中心负责人为感谢老杨对该单位门面装修的支持,硬塞给老杨300元钱。原来,吉龙波洗浴中心前段时间进行门面专修,施工期间,杨维勋多次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对该单位不符合城管法规的行为,提出了改正意见,如“要求及时清除占道装修垃圾,装修期间规范打围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保证了该单位装修工程顺利进行。该单位负责人很感动,等装修一结束,就拿出300元对杨维勋表示感谢。老杨推脱不掉,立即骑车赶到中队将300元上交了。队领导得知此事,安排其他同事和老杨一起到吉龙波洗浴中心找到该负责人,将钱全数退还。该负责人深受感动,连生称赞,并给直属一中队送来了“勤政爱民”的锦旗一面。
老杨的执法稍显“温柔”:一“守”二“劝”,从来没有过激言行,甚至和摊贩同时上下班。为了赢得管理对象的信任,他始终坚持骑车执法,这些年,从不在辖区摊点“过早”,“免得他们不收钱,引起误会。”“我尊重他们,他们也信任我,这是我们之间达成的诚信。”老杨笑着说。“热了累了,就靠在树上歇歇,从不进店蹭空调。”谈起这次网络爆红,老杨的反应朴实依旧:“我就希望一辈子踏踏实实,做个本分人。”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人至深的故事,默默无闻,平淡无奇。但是他立足城市管理一线,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洒满从业之路,践行者自己的人生追求。
三、杨维勋同志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杨维勋同志贴心服务,文明执法的行为爆红网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更新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机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结果,是由执法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的典范。杨维勋同志执法理念和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强化亲民意识,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法为民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执法管理的最终目标。作为城市管理的执法者,必须做法律法规的的忠实执行者,做人民利益的忠诚捍卫者,做良好形象的模范引领者。在城市管理中就是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管制型”执法思维,变“为
城市管人民”为“为人民管城市”,不断强化执法者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威望,才能在改善环境过程中发挥突出的独特作用。创新服务方式,确立和谐管理的理念。
(二)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确立和谐管理的理念。理念是先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指针。对城管而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就是第一要务。要坚持在稳定中管理,在管理中维护稳定。要把握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必须服务,”这是城市管理理念的根本所在。在管理中服务,以服务推动管理,就要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服务、管理措施,实现“双赢。”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有情管理与真情服务的关系,处理好规范执法与人性化执法的关系。要寓热情服务于执法管理之中,变服从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在执法管理的同时,解决相对人的一些合理需求,为相对人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既可以拉近城管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又可以赢得人民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确立行为自律的理念。在城管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作为一个工作的集体,要发挥整体的优势,就要采取严格、严明、严肃的措施,通过教育引导,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近几年来,我局相继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执法大队、文明执法春风行、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执法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体执法队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杨维勋同志只是这许许多多城管执法队员中的一个缩影,一个亮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城管精神正在整个城管执法队伍中得到体现,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正在增强。
杨维勋同志作为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他的事迹真实感人,可信、可敬、可学、可比。当前,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城管”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杨维勋同志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保持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的品德和精神,为我们树立榜样。城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以杨维勋同志为榜样,深怀爱民爱生之心,立足本职,乐于奉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把每一件普通的事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市城管事业添砖加瓦。
第五篇:杨雪根同志主要事迹
杨雪根同志主要事迹
杨雪根同志1978年参军入伍,在部队认真学习、刻苦磨练、积极上进,军事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训练之余勤帮厨搞卫生,曾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和表彰。杨雪根是第三批参加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战士,在一次意外中受伤,成了一名三等残疾军人。
1981年退伍回乡后,曾担任村党支部委员,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参与村公益事业建设,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助人为乐,尤其是当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慷慨解囊,想之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是群众的贴心人。一直来,杨雪根同志保持着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出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
1993年7月的一天,“救命啊!”柯城区石室乡八墩片塘畈边的乌引2号桥底忽然传来急促的呼救声。正在田间收割水稻的杨雪根闻讯后,立即丢下农活向渠边跑去。只见本村60多岁的妇女金某在急流中挣扎。大娘叫金有凤,在渠边洗衣服时,不小心被卷入急流。说时迟那时快,杨雪根不顾右腿残疾,毫不忧虑地纵身跳入4米多深渠道急流中,一把抓住正在下沉的金某向岸边游去。由于水泥渠道壁有3米多高且光滑无比,无法着手,杨雪根手脚并用,经十余分钟的努力,用尽全力抓住渠壁的连接缝,终于将金大娘托上岸,在闻讯赶到的其他村民协助下一起将老人救上岸。回到岸上一看,杨雪根的双手双脚都流了血。他说:“当时我一点感觉也没有,只想着快点把人救上来。”石室一村的村民们说,杨雪根救过的人可多了,在这之前,杨雪根还三次下水救过6个人。时年10月,柯城区人武部党委发出通报,给四次下水勇救七名落水者的杨雪根记三等功一次,并号召全区人武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向他学习。
石室一村村民吴某说:“杨雪根是个勤快的人,人缘好也有爱心。一开始,我觉得很多人误解他了,都说他一个残疾人还那么多管闲事,可后来,我们都觉得村里需要他这样的人,所以村里的党员们在1998年会选他当村支部委员。”
石室一村的党员干部们说:“杨雪根做人公正、直率、敢作敢当。他不光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下河救人,村里山林着火,他也冲在前面,没有人叫他他自己都会主动去。作为一名残疾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民兵能做到这样确实很出色,杨雪根同志见义勇的先进事迹和他的道德品行,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行为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