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东莞常住人口

东莞常住人口



第一篇:东莞常住人口

东莞常住人口822万 10年增177万

2011-5-23

■制图数字据《东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王一/制图

东莞到底有多少人?这个谜一样的问题终于有了最权威的答案。据市统计局刚刚公布的东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简称“六普”)主要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82202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简称“五普”)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4457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74537人,增长27.53%,年平均增长率为2.46%。

在发布数据的同时,市人口普查办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叶力强以及市人口普查办相关负责人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针对人口公报中主要数据进行了权威解读。

仍处人口红利期

离老龄化社会还很远

按照此次公布的数据,东莞常住人口达822万人,“常住人口不是简单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总和,因为有少部分户籍人口可能离开东莞后,成为其他地方的常住人口,不在东莞常住人口之列。”市人口普查办相关人士表示,结合2010年人口公报,在822万常住人口中,至少630万以上的人口为非东莞户籍人口。因此,大幅增加的常住人口中,绝大部分是非户籍人口数量的增加,这足以印证东莞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人口吸引力。

尽管增幅较大,但是10年间东莞人口并不是直线上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走势息息相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口增长也较快;相反,在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回落,人口也出现回调。“由于统计方式的不同,现在公布的六普人口数据只能与2000年的五普数据进行对比,与2009年统计年报的数据是没有可比性的。”

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则是最能说明人口劳动力构成的数据。人口公报显示,东莞15~64岁人口为735.6万人,占89.49%,相比五普时的比重上升0.17个百分点。65岁以上的人口则仅占全部人口的2.26%,这与国际上通用的老龄化社会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专业人士表示,这足以说明东莞人口仍然以劳动力为主,离老龄化社会还很远,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人口分布

与经济总量基本相吻合

822万人都分布在哪里?统计公报显示,长安镇、虎门镇、东城街道、塘厦镇的常住人口分别为66.4万人、63.8万人、49.2万、48.2万人,位列全市前四名,紧跟其后的是厚街和常平人口也分别达到43.8万人、41.8万人。这似乎进一步印证了不少东莞人的直观感受:东莞人多数都在镇上,而且是经济发达的镇上。

事实上,记者从《2010年度镇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量化考核表彰名单》中常住人口总数排在前列五名的长安、虎门、东城街道、塘厦镇、厚街镇领跑前列,其GDP总量分别位列第二名,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第六名。由此可见,我市人口分布与经济总量分布基本相吻合。

性别比例

从男少女多到男多女少

男女性别比例一直是个敏感的数字。此次人口普查显示,东莞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从五普期间的89.42上升为117.81,男少女多的局面彻底扭转为“男多女少”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与东莞产业的适度重型化有关,以前轻工业比重大,需要的女工多,而现在重工业比重增加了,需要的男工增加了。”叶力强说。

男多女少,是不是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男士找不到对象,进而产生婚恋等社会问题?非也!据2010年统计年报显示,户籍人口的性别比为103.09,“这基本上处于正常水平,不会产生较大的社会问题。”市统计局人士表示,常住人口的性别比尽管相对十年前有大幅度上升,但是因为东莞人口流动性大,每年的情况都会不一样的,而且,据一些社会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在东莞打工的年轻人,还是倾向于回老家找对象、结婚,因此,这些数据不足以说明婚恋社会问题隐患的存在。■数据解读

常住人口

关键词:户籍人口/非户籍人口、误差率

全市常住人口为82202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4457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74537人,增长27.53%。年平均增长率为2.46%。

解读:

记者:8220237常住人口,其中户籍人口是多少?非户籍人口的新莞人有多少?

叶力强: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确“常住人口”的概念。人口公报中的“常住人口”,包括三类人群: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举个例子,你的老家在湖北,户口也在湖北,你已经离开湖北好几年,到好几个地方工作生活过。人口普查的时候,只要你在东莞(临时探亲、出差除外),你就算是东莞的常住人口。

同样,要是一个人户口在东莞,人口普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东莞半年以上,那么登记那一刻,他人在哪就算哪里的常住人口。也就是说,不排除有部分东莞户籍人口并没有算在常住人口里,常住人口不等于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简单相加。因此,东莞822万常住人口,也没有包括全部的东莞户籍人口。但是,根据公安部门去年的人口年报数据,东莞户籍人口有1817709人。大致推算,非东莞户籍的常住人口应该在630万以上。

记者:十年增加177万人口,主要是什么因素增加的?

叶力强:我认为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十年间东莞城市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了一大批外来人口来到东莞;二是,东莞产业大发展的需要,需要不断引进各种人才。

记者:东莞常住人口全省第三,对比广州、深圳,东莞常住人口增加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叶力强:从常住人口在全省人口所占的比重来看,东莞十年前所占的比重为7.56%,现在所占的比重为7.88%,上升了0.32个百分点,而广州深圳分别上升了1.5、1.7个百分点。从这个数据上来看,人口向大城市的聚集趋势还是非常明显。但是,在整个珠三角来看,东莞发展较早,人口基数大,增长的总量还是比较多的。

记者:东莞的人口普查中,是否包括长期在东莞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

叶力强:此次人口普查对港澳境外人士也进行了登记,但是这一部分的数据国家尚未公布。

记者:此次统计的人口,有没有允许一定的误差率,如果有,大约是多少、可能涉及多少人口?

叶力强:国家对此次人口普查进行过事后质量抽查,各地的误差率没有发布。但是我们是严格按要求进行的,普查员的责任心也非常强,有的普查员经常要在人家门口等到半夜三更,就是为了等到晚归的住户,我知道非常感动。但是,现在市民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对人口普查配合度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少数人不愿意如实向普查员说明详细情况。性别构成

关键词:婚恋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46260人,占54.09%;女性人口为3773977人,占45.9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9.42上升为117.81。

解读:

记者:五普时,东莞的性别比为89.42,六普时的性别比却变成117.81,十年间,东莞的男性人口为什么反超出那么多,而女性人口为什么会减少那么多?这是否意味着性别比失衡,甚至有可能造成婚恋方面的社会问题?

叶力强:东莞男女比率的变化,不是基于自然生育而发生的变化,而是跟东莞工业结构的重化有一定的关系。以前车工、小工以招女工为主,现在更多的需要男工。这个性别不能代表计生方面的性别比例。按照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2010年东莞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3.09,这个数据相对正常。在婚恋问题上,男多女少也未必就一定带来婚恋上的问题。

家庭户人口

关键词:计划生育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2273598户,家庭户人口为507678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6人减少0.93人。

解读:

记者:什么叫家庭户?东莞家庭人均2.23人,十年内减少了0.93人,是不是计划生育的结果?

叶力强:家庭户是一个人口统计上的概念,不是以户口本为单位的,居住在一起、有家庭成员关系,就算做是家庭户。统计的时候如何判断是被否真的具有家庭成员关系呢,就要看登记者自己如何说了。譬如两个没有结婚的人住在一起,登记时说双方是夫妻,我们就算作家庭户来登记了。与家庭户相对的,是集体户,就是那些没有家庭关系而住在一起的,譬如工厂集体宿舍的员工等。

在一些人口流动性不是很大的地方,家庭户数据的意义比较大,基本上一个家庭户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庭,但是东莞人员流动性大,情况特殊。譬如一些公司的白领,即便是一个人租房住、独立生活,也算作是一个家庭户。很多出租屋隔成好多间,每一个小间住一个人也算作家庭户。因此,东莞家庭户相比十年前增加幅度较大,户均人口减少,只能说明东莞员工福利增加了,员工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十年前住集体宿舍的员工,现在可以单独租房子住了。这与计划生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年龄构成 关键词:老龄化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78085人,占8.25%;15~64岁人口为7356357人,占89.49%;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5795人,占2.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4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1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

解读:

记者:15~64岁人口比重占89.49%,说明了什么?是否意味着东莞是座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负担很轻的城市?十年间,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4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老龄化趋势正在形成?

叶力强:这并不说明东莞抚养孩子老人负担轻重,因为很多常住人口的老人、孩子都在老家。上述年龄构成,说明东莞人口结构仍然以劳动力为主,还处于人口红利期,尽管65岁老人比重略有上升,但离国际上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

受教育程度

关键词:劳动力素质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83890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6882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47169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0992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147人上升为7103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5579人上升为2030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59419人下降为54399人;具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246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2193人,文盲率由1.31%下降为0.64%,下降0.67个百分点。

解读:

记者:大学文化(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83890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约为7.1%,这个比例相对于五普,显然有较大幅度提升,但这个比例相对于这座城市是否仍然太低?

叶力强:从数据上看,东莞整体的劳动力素质应该是在十年间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方面是这些年大学扩招的结果,整个国家人口教育水平都提高了,也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增加的结果。但总体来看,人口素质还是相对偏低,这说明东莞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人才方面还需要加快步伐。

记者:数字显示,由四个街道构成的东莞市中心城区人口,约为120万人,相对于822万常住人口而言,是否意味着人口集中度不够?城市化水平仍偏低?

叶力强:这与城市化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东莞的常住人口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制造业里,这都不是以市区为主的。

记者:长安镇66万人、虎门镇63万人、厚街镇43万人,此三个首尾相连的镇,总人口为172万,高出中心城区52万人,是否意味着全市资源配置,有需要进一步向此三镇倾斜?

叶力强:长安、厚街、虎门人口排在前列,但是他们的经济总量也是相对排在前面的,这说明东莞人口分布与东莞各镇街的经济总量相一致。这些人口数据,肯定会成为全市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的。不少相关部门最近就不断向我们要人口数据,希望根据这个数据来制定相关政策与工作措施。■释疑

为什么现在才公布普查数据?

“外界有说法,为什么东莞的数据迟迟不见公布?有人甚至因此质疑最后公布数据的准确性。这不合理。”叶力强告诉记者,“其实,按照《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数据要从国家、到省、到市一级一级公布,我们必须等省公布后才能公布。”

叶力强说,去年刘志庚书记还亲自穿上人口普查的工作马甲,担任人口普查工作的代言人,目的就是让更多人重视人口普查,支持我们普查到最准确的数据。

非普查年份如何掌握人口数量?

据叶力强介绍,在非普查年份,对人口数据的把握,主要是通过计生、民政、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来进行综合推算。其中计生、民政部门掌握着每年的人口出生、死亡情况,公安则通过暂住证等管理手段,对人口流动情况进行把握。“依靠这些数据进行人口总量的推算,与人口普查的数据准确性没有可比性”。

镇街 人口数(人)比重[6](%)

全市合计 8220237 100

长安镇 664230 8.08

虎门镇 638657 7.77

东城街道办事处 492875 6

塘厦镇 482067 5.86

厚街镇 438283 5.33

寮步镇 418578 5.09

常平镇 386378 4.7

凤岗镇 318971 3.88

清溪镇 312639 3.8

大朗镇 310889 3.78

南城街道办事处 289255 3.52

大岭山镇 279414 3.4

石碣镇 246960 3

万江街道办事处 244765 2.98

黄江镇 231399 2.81

高埗镇 217436 2.64

横沥镇 204830 2.49

沙田镇 177482 2.16

桥头镇 166774 2.03

莞城街道办事处 162116 1.97

石排镇 160202 1.95

茶山镇 156522 1.9

道滘镇 143107 1.74

石龙镇 141850 1.73

中堂镇 139563 1.7

东坑镇 138819 1.69

樟木头镇 132816 1.62

企石镇 121693 1.48

麻涌镇 118062 1.44

谢岗镇 99387 1.21

望牛墩镇 84786 1.03

洪梅镇 58114 0.71

松山湖管委会 37658 0.46

生态园管委会 2187 0.03

虎门港管委会 1473 0.02

各镇街、管委会常住人口

■制表数字据《东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第二篇: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情况

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情况

一、基本情况:常住外来人口(半年以上的非京籍人口)近4成 据2013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2114.8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为1312.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2%,常住外来人口为80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8%。与2012年相比,常住人口增加了45.5万人,增速为2.2%;其中,常住户籍人口增加了16.6万人,增速为1.3%,常住外来人口增加了28.9万人,增速为3.7%。

二、区域分布:拓展区人口最多,核心区人口最稠密

分功能区看,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最多,达到1032.2万人,占48.8%;其次是城市发展新区,常住人口为671.5万人,占31.7%;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相对较少,分别为221.2万人和189.9万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0.5%和9%。

分区县看,朝阳区的人口最多,常住人口为384.1万人,其次是海淀区,常住人口为357.6万人;门头沟区的人最少,只有30.3万人。但从常住人口密度来看,核心区人口最稠密,每平方公里超过了2万人,西城区为25787人/平方公里,东城区为21715人/平方公里。

三、年龄构成:总抚养比为22.9%

2013年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200.1万人,占9.5%;15-64岁人口1720.2万人,占81.3%; 65岁及以上人口194.5万人,占9.2%。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2.9万人,占13.9%。全市总抚养比为22.9%,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近23名非劳动年龄人口;其中少儿抚养比为11.6%,老年抚养比为11.3%。

四、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2年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2013年,北京市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35.1%,较201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20.7%。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05年)2年,表明北京市人口文化素质保持在较高水平。

五、来京原因:务工经商和随迁家属占比较大

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城乡间和城际间的流动,人口迁徙流动的原因主要划分为经济型原因和社会型原因两类。经济型原因包括务工经商、工作调动、学习培训等;社会型原因包括随迁家属、投亲靠友、婚姻嫁娶、拆迁搬家等。2013年,从常住外来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看,务工经商所占比重高达66.8%,随迁家属和学习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1.2%和7.1%,而其他原因如投亲靠友、婚姻嫁娶等比例均不足5%。

第三篇:济南常住人口与经济

济南常住人口681.40万,全省排第七

临沂常住人口过千万,列全省第一

 日期:20110505作者:来源:生活日报【 查看PDF版】

□记者 崔荣杰 通讯员 张海燕

5月4日,山东省统计局和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发布了山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为9579.31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079.31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00.00万人,增长5.50%,年平均增长0.54%。

人口

人口加快向济青两市流动

从全省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情况看,省会济南市人口681.40万人,与上次人口普查的情况比,10年间济南的人口增长了89.23万,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由10年前的6.52%上升到了

7.11%。

其他各市人口中,临沂人口最多,其次是潍坊、青岛,济南人口数列全省第7位(山东各市具体人口数详见右图)。

从10年间人口增长的速度来看,青岛10年间人口增长122.09万人,济南增长89.23万人,两市人口增长最多。10年间山东省增长了500万人,而仅济南青岛两市就增长了211.32万人。对此,统计专家指出,济南和青岛常住人口增长快,说明近些年向这两个城市流入的人口增多,而这与这两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有很大关系。

济南:转变增添崛起动力

转变发展方式百城调研行 济南篇(中)

2010年11月20日 09:14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董庆森 管 斌 刘志奇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不同角度看济南,感受大不相同。

从纵深看济南,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三次产业比重为

5.6:43.4: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373美元,济南总体处于加快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期;即将建成通车的京沪高铁,把济南纳入了北京1.5小时经济圈和上海2.5小时经济圈,将进一步加快济南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站在山东看济南,应该说还“不错”。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济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

如果站在15个副省级城市看济南,则不得不承认济南还需“加油”。2009年,济南地

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1位,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排在13位。

正是出于对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近年来,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焉荣竹说,“未来济南加快发展必须大胆创新前行,再攀新高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意味着更深、更广、更艰难的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思路矢志科学发展

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同时也与当地的发展能力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济南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战略的形成也不例外。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其地区生产总值近年来在全省17个城市中排第3位。

过去,济南曾有人从区位压力的角度解释济南的这个状况:例如,济南是沿海开放城市,却不临海;在省际间,有北京、天津、江苏分享其腹地;在省内,青岛作为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龙头和核心,竞争优势日渐明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大的难题不在转变过程本身,而在于如何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焉荣竹说,“济南最大的差距是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

正是源于对差距及其思想根源的认识,济南认真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经过深刻研讨,济南的干部群众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济南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来创新推动。

近几年,济南市党员干部的作风悄然转变。来此办事、经商的人发现,济南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越来越高,投资环境也越来越好。

落户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的东方道迩济南分公司,是一家从事空间信息数据领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当记者来到该公司的数据处理车间时,上百名戴着3D眼镜的技术人员正在电脑前紧张忙碌。公司总经理刘树东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选择济南建设数据处理基地,除了看中济南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更是看重了当地政府良好的服务意识。

“齐鲁软件园是一个成熟的园区,他们了解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能够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现在暂时做不到的,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他们的实在和诚信让我们心里踏实了,愿意在这里扎根。”刘树东说,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公司已建立了4000平方米的生产园区,拥有1000多名员工。

济南变了!转变的不仅仅是党员干部的作风,还有对区位压力的认识:压力大潜力也大,换个角度看,压力就是发展的动力。

作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和16个网络性铁路枢纽之一,济南是连接环渤海、“长三角”两大城市群黄金线上惟一的省会城市,也是黄河中下游的最大中心城市;是“1+6”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中,都承担着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重要作用。

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靠求速度、上项目、拼规模、铺摊子是不行的。所有解决矛盾、破解难题的方式,都指向一个路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要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

依托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近年来,济南市大到城市建设、小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学比赶超”蔚然成风。“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济南实际、具有济南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做到资源消耗少、生态环境好、质量效益高,已成为济南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基本思路。

补齐短板实现转型发展

采访调研中,记者看到济南提供的一份资料,它详细列举出济南市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存在的差距,内容涵盖体制机制改革、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等8个方面。济南认为,“要消除差距首先就要找准差距、正视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努力赶超。”

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城市,济南的经济发展步伐理应比全国平均水平快一些。但要实现这个“快”字,前提是做到一个“好”字。“我们的步子已经慢了一点,抬脚就要高一点。”济南市市长张建国说,“济南要在做大总量中提质增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重要一环。”

工业曾经是济南的“强项”,早在“一五”期间,济南便拥有机床一厂、二厂等多个重点工业项目。经过多年发展,济南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换个角度看,工业又是济南的“短板”:“两高”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尹清忠告诉记者,“在长期的发展中,济南虽已形成交通装备、食品药品等6大主导产业,但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一方面,同一产业布局分散;另一方面,‘有龙头无产业、有产业无龙头’的问题依然突出。”

如何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摆在济南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启了济南市产业布局的全面重构,让济南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具备了产业优化升级、走向高端的条件。”张建国这样描述济南的工业实践,“依托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瞄准产业前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大力推进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3大优势产业,同时,加快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提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政策效果已经显现。今年上半年,济南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1821亿元,同比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实现1030亿元,同比增长34.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35.2亿元,同比增长26.6%,经济增长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再创优势谋求跨越发展

如果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让“短腿”变“长腿”,那么济南提出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服务业打造成首位经济”则是让“长腿”变“壮腿”,旨在为今后发展积聚新优势。

现代服务业是劳动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高效财源和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济南已经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全省首位。

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就不能仅盯济南一地,要为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载体。济南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必须加快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勇于承担起建设黄河中下游中心城市的重任,形成区域发展“增长极”,全力建设信息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商务会展中心5大功能性区域中心。

目前,5大区域中心布局已全面展开。以建设文化旅游中心为例,济南把泉水作为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潜心培育,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商业繁荣。

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济南日报》每天在一版上刊登趵突泉最新水位数据,每晚济南电视台也会播报济南地下水水位数字,足见人们对泉水的关注。济南市规划局副局长吕杰说,“济南近几年投入巨资保护环境,实施了大明湖扩建改造、护城河疏浚、老城区改造等重点工程,优化了济南的水系,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泉水绕城景观。由于措施得力,2003年至今,趵突泉实现了连续7年持续喷涌。”这些举措不但重现了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泉城特色标志区,还盘活了整个老城区的商业。

泉水的“灵气”带动了旅游、带来了“人气”,也激活了商机。近7年里,济南接待游客总量翻了两番,2009年再创历史新高。济南抓住核心旅游区客流量大幅增加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核心旅游区的商业承载能力。大明湖改造的完成,让原先局限在西半段的泉城路商业圈向西拓展。泉城广场北侧的恒隆广场建成和东护城河通航,将带动整条泉城路变成繁华的商业街。

二产强了、三产大了,做优一产则成为济南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三环。

在济南三次产业的比重中,农业的比重虽小,但济南农产品的名头却不小,用“小而精”可以概括济南农业的发展现状。“章丘大葱”、“明湖莲藕”、“北园蒲菜”等,都是济南品牌农业的代表。

如何进一步做优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济南选择在加大科技投入上做文章,积极发展城郊型、都市型农业,大力提升原有农业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农业与科技的联姻让济南农业迸发出了蓬勃生机,不但带动了农民增收,还闯出了大市场。

说种地不赚钱,济南的菜农不会同意,他们用花盆种的韭菜在城里每盆最高卖到了100元。章丘柴家村党支部书记柴树茂告诉记者,“我们卖的可不单是韭菜,还有创意、品牌和科技。”

“我们选用优质韭菜品种无土栽培,在添加生物有机肥后卖给顾客。买回盆栽韭菜后养在阳台,让顾客既能吃上放心韭菜,又能体会到种植的乐趣。”柴树茂指着一盆韭菜对记者说。2009年,柴家村养植的一万盆韭菜一上市就销售一空,纯收入达10余万元。

在济南,像柴家村这样的特色品牌基地共有30多个。通过建设品牌基地,不但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也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三大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济南站在了新起点上。如今的济南“朝气”蓬勃,“底气”十足。

第四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负增长(范文)

司前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负增长

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司前镇2016年户籍人口数为320人,2017年户籍人口总出生为284,与上年同期对比减少了36人,增长率为-11.25%。我镇2016常住人口数为327人,2017常住人口总出生为285人,与上年同期对比减少了42人,增长率为-12.84%。我镇2016总人口为13822人,2017出生人口为586人,增长率为4.43%。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现象,现原因自查报告如下:

二、产生原因

一是经济因素。我镇地理位置偏远,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人外出工作或购置房产,户籍随迁流出,导致户籍和常住人口出生减少,人口增长率下降。

二是社会原因。我镇人口结构出现不平衡现象。户籍和常住人口中留守老人人口数所占比重大,大部分育龄夫妇外出务工,导致户籍和常住人口出生减少。

三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首先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平均婚龄也会相应推延,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保守的观念也有所改变;其次科学文化水平愈发达,人们的生理知识、育儿知识、保健知识就愈丰富,促成婴儿死亡率降低;最后是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愈高,就愈加注意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将子女培养成具有更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人。

我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出生人口减少情况属实,不存在漏登漏报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做好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始兴县司前镇计生办 2018年01月05日

第五篇:常住人口登记卡介绍信(小文档网整理)

篇一:常住人口登记卡_word文档

常住人口登记卡

篇二:常住人口登记卡直接打印版

户号 00733女婿 男 汉

×

江苏省×市

江苏省×市

1966年9月20日 言

无宗教信仰 仰

32032519660920xxx o型

大专毕业 ×项目部

2012年11月16日由×市×所迁入 20121116未服兵役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篇三:调户口档案流程(自己编写)档案户口调入办理攻略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员工档案、户口调入的时间了,想起当年自己办理手续时的坎坷之路,相当无奈啊。为了后续人员少走弯路,鄙人总结了自己的办理过程,写成此攻略,待有缘人阅之。

1.到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办理《商调函》 用到的资料: ① 本人身份证原件 留下及拿回资料: ①《商调函》原件

2.到原档案所在地交《商调函》原件 用到的资料: ①《商调函》原件 留下及拿回资料: 需要填一些东西,没东西拿回

3.在网上公布名单后,到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领取《调动通知》、《广东省珠海市调动人员花名册》、《广东省珠海市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用到的资料:

①《招、用工体检项目结果》原件及复印件(最好有血型,因为后面办户口时需要)留下及拿回资料:

①《调动通知》原件

②《广东省珠海市调动人员花名册》原件 ③《广东省珠海市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原件 ④《招、用工体检项目结果》原件

4.到珠海市户政中心办理《户口准迁证》 用到的资料: ①《调动通知》原件及复印件

②《广东省珠海市调动人员花名册》原件 ③《广东省珠海市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原件 ④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⑤户主卡复印件(需加盖章)

⑥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留下及拿回资料: ①《调动通知》原件

②《广东省珠海市调动人员花名册》原件 ③《广东省珠海市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原件 ④户口本原件 ⑤身份证原件

⑥《户口准迁证》原件(2联)

5.到原档案所在地办理《行政干部介绍信》 用到的资料: ①《调动通知》原件 留下及拿回资料: ①《行政干部介绍信》原件 ②《工资行政介绍信》原件 ③《人才市场同意迁移证明》

6.到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 用到的资料: ①《户口准迁证》原件(2联)②《行政干部介绍信》原件

③《人才市场同意迁移证明》 留下及拿回资料: ①《户口准迁证》原件(1联)②《户口迁移证》原件

③这个办理过程中,需要填写一些资料,有一点是要注意的,迁入的派出所是吉大派出所。最终你的原户口卡会被盖上注销章

7.到珠海人力资源中心办理《珠海市入户指标卡》 用到的资料: ①《户口准迁证》原件②《户口迁移证》原件 ③《行政干部介绍信》原件

④《工资行政介绍信》原件 留下及拿回资料: ①《户口准迁证》原件 ②《户口迁移证》原件

③《珠海市人才交流中心干部介绍信》原件 ④《珠海市入户指标卡》原件

8.到户政中心加具意见,之后到吉大派出所办理落户 用到的资料: ①《户口准迁证》原件 ②《户口迁移证》原件

③《珠海市人才交流中心干部介绍信》原件 ④《珠海市入户指标卡》原件

⑤第二代身份证照相回执(1个月有效期)⑥凌达公司的《户主卡》原件及复印件,《目录》原件 ⑦《招、用工体检项目结果》原件 留下及拿回资料: ①《珠海市人才交流中心干部介绍信》原件 ②凌达公司的《户主卡》原件

③《目录》原件,增加了你的名字,记住你前面是谁④《常住人口登记卡》原件 ⑤《缴费通知》原件

⑥《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原件 ⑦《招、用工体检项目结果》原件

9.到公司上交《常住人口登记卡》原件,《珠海市人才交流中心干部介绍信》原件 用到的资料:

①《常住人口登记卡》原件

②《珠海市人才交流中心干部介绍信》原件 ③凌达公司的《户主卡》原件,《目录》原件(如果这个是你借的,需要归还)10.后续工作

② 拿到《常住人口登记卡》后2个月,拿着《收费统一票据》、原身份证原件、《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原件去吉大派出所取身份证。

恭喜你!你已经是珠海人了!

备注:绿色底为新拿到资料,灰色底为上交资料。户政中心地址:珠海市胡湾路54号(警察学校站)吉大派出所地址:吉大总站对面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