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 第9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2课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2课时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课前预习】
一、培育“四有”公民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
(1)原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科学技术。
(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要求:①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③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措施: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3.对当代青年的要求。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
2015年2月3日,新疆自治区文明办下发了《2015年自治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文件指出:2015年,自治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普及,开展文明服务、窗口行业服务竞赛,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
新疆自治区上述工作有什么意义?
提示: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探究二】
在江苏阜宁,基层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多姿多彩,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免费为百姓建设各类公共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得益于当地企业实行“文企联姻,共进双赢”的举措。阜宁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均由政府牵头、企业赞助,既让群众享受了免费文化大餐,又宣传了企业品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①保障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②通过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推进了文化建设。
【当堂检测】
1.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下列属于这一活动的是()①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②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青年志愿者创先争优活动
③社会各界组织的“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 ④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百姓故事大家讲”活动,通过讲故事,寓教于乐,传播社会道德正能量,改变了过去的理论说教形式,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一文化创新活动表明()①弘扬主旋律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②文化建设应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文化建设应倡导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 ④文化建设要坚持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2015年4月1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焦作市见义勇为好人郝茂盛、助人为乐好人马红霞、孝老爱亲好人杨保山成为候选人,接受网民评议和投票。我们要在全社会宣传这些好人的先进事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能够在全社会彻底消除落后文化的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15年9月,某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开始评选。“草根奖”坚持“民间设奖、群众评奖、奖励百姓”的做法,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做法启示我们()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作用 ②要重视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应该把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 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做到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资源,需要各地高度重视、全社会大力支持。这是因为教育是()A.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B.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C.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D.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6.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①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③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 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5年,某市文化部门重点支持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馆、社区文化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这些举措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②使人们从根本上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③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课后拓展】
1.2015年江苏省启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是因为()A.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精神文明创建可以培育文明风尚 D.这些活动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近年来,蒙牛集团极力倡导微公益理念,积极通过公益众筹平台,聚合微小公益的力量呼唤更多人参与公益行动。这样做()A.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B.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C.丰富了我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D.表明社会效益是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
3.天津有一支扎根在农村、山区的文化服务队,他们常年奔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用双手把文化送到农民家门口。他们夯实了文化惠民之路,把幸福和梦想带给了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服务队的活动有利于()A.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B.开拓农村文化市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C.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D.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4.近期在多地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这项活动的开展是()A.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B.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形式 5.历时6年建成的广东省博物馆,将藏品16.6万余件(套)及镇馆之宝等免费全面向市民开放,产生巨大社会效应。请你为广东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宣传标题()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广东精神文明建设 D.大力发展文化普及,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
6.2015年5月25日,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闭幕,会议通过了《青岛宣言》。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表示,中国政府将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
答案及解析
【当堂检测】
1.【答案】 B 【试题解析】 该题关键是明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表现,对应选项进行区分。①②③都是与建设和谐文化有关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符合题意,当选。④不符合题意,劳动竞赛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同。故选B。
2.【答案】 C 【试题解析】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要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 A 【试题解析】 在全社会宣传这些好人的先进事迹有利于在全社会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④中“彻底消除落后文化的影响”是错误的;故选A。
4.【答案】 D 【试题解析】 ①错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心骨”;③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故选D。
5.【答案】 B 【试题解析】 A错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C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6.【答案】 D 【试题解析】 ①错误,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③错误,要强魄健体必须弘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主旋律;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有利于强魄健体,故选D。
7.【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材料并未涉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问题,故①项不合题意。②项夸大了材料中举措的作用。故选B。
【课后拓展】
1.【答案】 C 【试题解析】 A项错误,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是重要手段。B项错误,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通过参与实践和教育活动形成的,而不是自发形成的。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开展上述活动的原因在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培育文明风尚。D项错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2.【答案】 C 【试题解析】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故A错。B不符合题意。D错,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利润。材料体现了通过公益众筹平台,丰富了我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故选C。
3.【答案】 C 【试题解析】 文化惠民之路,有利于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故选C。A错误,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起主导性作用;B与题意不符;D错误,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4.【答案】 D 【试题解析】 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A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C错误。故选D。
5.【答案】 B 【试题解析】 材料中广东省博物馆免费全面向市民开放,这一做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免费开放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发展文化产业,因此A不符合题意;C项变革文化传播方式的说法不符合题意;通过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无法做到大力发展文化普及,D不符合题意。
6.【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③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试题解析】 该题以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为主线,围绕为什么要发展教育,考查学生对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等不同角度回答即可。
第二篇: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2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业分层测评(精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A.培育“四有”公民
B.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再现能力。依据教材论述可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所以A项正确。
【答案】 A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之所以要重视发展教育,这是因为()①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战略性支柱产业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优秀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能力。依据知识判断,①③观点错误,②④符合要求。
【答案】 D 3.发展科学事业,必须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这是因为()①哲学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②二者都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③哲学社会科学虽然算不上真正的科学,但也有一定的作用 ④二者都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发展科学事业的理解领悟能力。依据题意分析,①③观点错误,②④符合要求。
【答案】 D 4.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是我们的民族之魂。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目标,必须扎好这个“根”、守好这个“魂”。这是因为()A.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D.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领悟信息的能力,依据知识分析,A、C、D说法均错误,B符合题意。
【答案】 B 5.在2017年秋季开学之际,某省先后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和“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两大活动体现的共同道理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解析】 本题以净化文化环境为背景,考查学生解读与获取信息、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C只是反映了其中的一方面意思,与设问不符;D说法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6.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正日益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希望能够在业余时间得到技能培训;希望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希望有更多的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等。满足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上述文化需求,需要()①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③积极支持各种电视娱乐性综艺节目 ④积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题意判断,①②④符合要求,③表述错误。
【答案】 D 7.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下列不属于该类活动的是()A.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 B.“电脑算命”“星相算命”“麻衣看相”等活动 C.“希望工程”“春蕾计划”“青年文明号”等活动 D.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活动 【解析】 B中都是落后文化,不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答案】 B 8.“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是()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③沿着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的轨迹正常发展 ④躬身践行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依据题意分析,①②④符合要求,③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 C 9.近年来,各地文化着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带动各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广大社区居民踊跃
“共创和谐绿色家园活动”
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1)图片中是什么样的文化活动?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2)假如你所在的社区或农村也举办类似的活动,你该如何对待?
【答案】(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能力提升] 10.培育文明风尚必须让书籍融入生活、让群众融入实践。为此我们要()①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推动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材料主要阐述如何让人民群众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 A 1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解析】 B、C、D表述错误,A符合题意。【答案】 A 12.我国不同主题的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异彩纷呈: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特色社区、精品社区、无毒社区、青年文明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等。这些活动()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有利于提高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 ④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 培育“四有”公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①不选;④显然与材料不符。【答案】 D 13.2015年10月27日,中央电视台2015“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最美孝心少年”名单。来自甘肃的李依桐、李易轩姐弟,来自山东的王荠悦,来自河南的王帅康,来自湖北的刘倩等12名少年获评2015“最美孝心少年。”如果请你以此为背景,为学校宣传栏写一篇宣传稿,最合适的题目是()A.传承优秀传统道德,增强诚信意识 B.发展大众文化,奏响文化主旋律 C.加强道德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D.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领悟信息的能力。公益活动“最美孝心少年”的评选,有利于培养“四有”公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4.为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国各地许多公共文化场所陆续免费开放。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在美术馆,欣赏古今中外书画大师的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科技展览馆,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享受精神愉悦,接受文化熏陶。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答案】 ①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⑤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四有”新人。
第三篇: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教学重难点】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教学设计】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一种精神,一番事业。一个地方的工作要上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P101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一个村庄由富裕到贫困说明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它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建设精神文明,总是以人为对象,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在第16个法定“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哈尔滨市香坊区组织开展了以“践行志愿精神、参与社区服务”为主题的助残活动,通过讲故事、文艺演出、讲解保健知识等形式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志愿者积极主动参与助残活动,彰显了志愿者的哪些文明素养?(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奉献爱心,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那么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培育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P102探究——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教育投入上的安排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中央和地方财政向教育投资倾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
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科学事业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为什么国家要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以鼓励科学家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氛围。)
P102探究——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际上说的就是自然科学的作用。但不能因为其重要就否认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如自然科学能够克隆人,通过基因重组创造出新的病菌和病毒,然而是否允许制造和批量生产,自然科学是不能解决的,必须通过社会科学给于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否则就会危害社会。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也是不可取的。哲学社会科学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为己任。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社会发展的“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其一。)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
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为什么做出“全国文化和文物系统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费”的规定?(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而不是属于盈利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费目的是鼓励青少年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发展先进文化的本质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城市为体、文化为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充电”、“考本”、“学习型”、“知识型”,成为社会时尚;“三下乡”、“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文化工程”,进一步深入展开。上述情况表明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由谁参与,成果由谁享有?(广大人民群众。)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可以参加哪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做社工,照顾身边的孤寡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精神文明月活动或创建文明学校、争做文明学生、创文明宿舍、告别不文明行为。)
广州市文明办联合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万支玫瑰送文明”义务交警行动日活动,五百名身穿义务交警服装的志愿者在市内的各个文明示范路口,向行人派发玫瑰,倡导文明交通,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监督交通现象。如果你参加这一活动,你觉得你会有何收获?(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民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中国青年应该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作业】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某市立足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力争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此带动教育、旅游、交通、通讯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说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出发点是要求学生明确中国先进文化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建设,这个过程就是精神文明创建的过程,其奋斗目标就是培育“四有”新人,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讲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时注意将两者区分开来。一类文化产品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应作为公共的大众文化事业来建设。另一类文化产品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盈利性的项目,应作为盈利性的文化产业来发展。
第四篇:第9课民主与法制建设(学案)
主备人:___________课时安排: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__第______节校审核人: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
民主与法制建设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情况,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市和农村分别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意义,培养学生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了解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感受“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4、了解党和国家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所作的努力,培养学生用口头和书面语言陈述问题的能力。
重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难点:对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等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
法制的关系的理解
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
同步训练册42页,自主整理
三.课堂展示学案:
(一)导入:
阅读课本51页小字部分导入课题
(二)小组交流展示: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1.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制订了_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了____________________,掀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城市设立________________;在农村设立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3)1982年宪法赋予公民广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法制建设的新局面
1.我国是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1)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
(2)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_______年,又对这部刑法做了重大修订。
(3)1979年以来,国家制定了有关_____________方面的法律法规。
从1985年起,在全体公民中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
(三)拓展延伸:
1.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当堂达标:
同步训练册43页
一、单项选择题
五、课外作业:
同步训练册43页
二、想一想同步训练册46页自主整理
六、教学反思:
1.教改成功之处:
2.教改失败之处和改进措施:
第五篇:文化4.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案
襄城三高★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9.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课标引领】
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途径
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引领我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重、难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
【自主探航】
※填一填※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否则,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______,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_____________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________________,实施______________,提高教育_________________,培养______________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力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普及___________,弘扬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并重,充分发挥__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___________文化事业、发展___________、鼓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要坚持把发展_________________作为保障人民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____________,繁荣____________,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_____________。
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完善________________体系,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风尚。
2、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投身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实践
为建设______________、培育_____________作贡献,做新时期_______________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追踪训练】
1.某村有一“风水宝地”,村民担心耕种会引来灾祸。村干部不信邪,带头承包了“风
水宝地”,不仅没有遭灾,反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针对上述情况,当地政府应该()
A.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山政策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D.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2.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
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述举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表现为①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 ②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
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2005年7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为指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
繁荣发展。之所以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是()
A.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B.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C.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D.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5.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
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6.不用塑料袋不是一件大事,但展现的却是现代文明的新理念。治理污染没有局外人,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这告诉我们()
A.要开辟新时期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B.要创造多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C.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创建精神文明D.要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综合探究
7.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任务。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建设和谐文化?
9.2答案
1.B2.D3.A4.B5.B6.D7、(1)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2)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藏的当代价值。
(3)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建设和谐文化,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4)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铸就中华文化的辉煌。
9.2答案
1.B2.D3.A4.B5.B6.D7、(1)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2)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藏的当代价值。
(3)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建设和谐文化,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4)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铸就中华文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