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第一篇: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按各区的着装要求落实,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及手卫生工作。

二、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的物流由污到洁;人流由洁到污,设备、物品及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做到,做到洁污分明,不交叉污染。

三、专人或专车回收使用过的污染物品及器具,在回程过程中注意不要污染周围环境,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穿防护围裙,在固定专用的房间里拆包、分类。

四、清洁去污一律戴手套、口罩、眼罩、穿防护围裙,手套应使用橡胶手套,如果手部有伤口应有效包扎并带双层手套,做好职业防护。

五、工作人员按规定执行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上油保养,干燥过程及步骤,以确保证达到去污、洁净的效果。

六、进入包装室的物品,每件器械应采用目测或光源放大镜检测,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关节,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七、包装材料选择灭菌气体能完全穿透的,对细菌有隔离性的,一用一清洗。无菌包必须使用双层包装,包布大小适宜,能将器械物品紧密完整的包裹于内。每一消毒物品必须粘贴灭菌指示带,无菌包内放化学指示卡。

八、严格执行灭菌器装载及卸载操作规程,确保灭菌质量,认真做好灭菌泄漏、B-D、工艺、化学、生物等检测工作,所有灭菌过程监测均合格,记录并存档。

九、灭菌物品检查包装完整、干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均匀,标签项目清晰完整,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间内,无菌物品的贮存、周转,取、用应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

十、无菌物品贮存架或柜必须离地面20厘米,离墙5厘米,离天花板50厘米。存放间应保持正压,每天湿式清洁二次。贮放架、运送车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清洁消毒处理,限制人员进出。

十一、认真落实科室无菌物品送检培养,工作区空气质量、环境、物品表面及手卫生检测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质量。

十二、认真落实清洁制度,每日坚持湿扫,采用空气净化设施、紫外线照射消毒,严格分区。

第二篇: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凡进入导管室的人员必须遵守导管室的规章制度,参加手术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

术操作原则。

二、导管室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紫外线消毒60分钟,每日一次

并登记。

三、各种消毒包应放在无菌专柜内,无菌柜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一遍。

四、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消毒物品做细菌培养一次,以保证监督无菌技术的执行。

五、术后30分钟用消毒机消毒,术后及时消除污物,清洁环境后再消毒。

六、介入手术所用的导管及器械,一次性使用的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失效

期及包装有无破损,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经过去污、清洁、消毒灭菌程序处理后方可使用。传染病人使用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七、介入手术中病菌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规定,毁

形、液泡、焚烧,有记录。

第三篇: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修订)

介入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介入导管室要更换衣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导管室。

2、保持环境消毒干净: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2次,有污染时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室内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2次,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3、每日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月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微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存档备查。

4、严格执行卫生部有关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5、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包装完整,做到定位存放,专人保管,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6、当疑有传染性病人进行介入治疗时,应做好隔离措施,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7、手术后的器械、物品、手术衣等单独收集,特殊消毒处理,地面、空气都须严格消毒,所用过的一次性物品用双层黄色胶袋包装由专人送无害化处理。

8、介入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第四篇: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污染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区),并有实际屏障。路线及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

2、工作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帽子、口罩、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等。

3、严格按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4、各种物品包装规格化、整齐,包布清洁,灭菌物品外面有明显3m胶带指示胶带,并注明消毒日期和失效期,大包内必须放有化学指示卡,每季在消毒锅内进行一次生物指示剂即嗜热芽孢菌片监测,并有记录。

5、无菌包掉落地上或放到不洁处等应视为被污染,重新灭菌处理。运送无菌物品的容器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6、消毒供应室每个操作间: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60分钟,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2,每月无菌室空气抽样细菌培养1次,并有记录。

7.消毒员必须做到培训后上岗,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必须做到每锅五点灭菌指示卡监测灭菌质量,并有记录,指示卡保存,每锅做工艺监测记录。

8、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9、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技术消毒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10、、各室的拖布及抹布应专室专用,标志明显,不得混用。

第五篇: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二、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三、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四、供应室内保持清洁、蒸汽,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五、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受,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六、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