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文明 环保行动
生态文明
环保行动
东阿县大桥镇第三联办小学五年级学生
李茜茜 今年是2008年,200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我们的国家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环境保护是很重要的。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护环境。下面我就为大家讲一讲人们破坏环境造成的危害吧!清澈的小清河的水由于不断地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水,河水变得浑浊了。某城市每天产生垃圾近万吨,其中填埋处理的占2∕5,堆放处理的占3∕7,回收处理的占2∕35,其他的占4∕35。城市交通噪音污染的结果统计,无污染的占1∕5,轻微污染的占1∕5,中度污染的占1∕2,重度污染的占1∕10。而且,我国的鸟类不断减少了,这是有的人乱捕乱杀造成的。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
统计结果的数目是惊人的,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应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保护环境,为2008北京奥运会增光彩,为我们的绿色奥运加油,为我们的祖国助威!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一名绿色小卫士!
东阿县大桥联校第三联办小学指导教师路吉山
第二篇:环保生态文明(本站推荐)
环保生态文明
地球!我们的家园,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家园,还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在从前我们的家园四季优美、风景如画、空气清新、晚上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特别漂亮,可是现在呢?大气污染、空气污染、水流污染、乱砍乱筏树木。还有我们周围的环境,等等之类,可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让我们的家园恢复以往的美丽呢?
大地!母亲,我们的母亲,现在已满目疮痕,地球与人类的生存可谓是息息相关,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自己,人类砍伐树木,污染河流,大量的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这就是在破坏我们的地球,破坏我们的家园,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是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同类,唯一的途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就好像人类只有一次生命一样。
我们应该努力去保护我们的家园,去保护我们的环境。水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向河流中排放污染物,把垃圾丢入河水中,等等对水流污染都非常严重,而我们平常吃的水也不例外有污染物,这对我们的身体都是有害的,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长期为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存所遭受威胁,还有其他的动物、植物,砍伐森林使许多动物无家可归,许多物种频临灭绝。无休止地砍伐热带雨林,许多红猩猩无家可归,许多植物从此消失,这些都是人类一手所造成的,这些事情的严重性应该让我们注意到,环境破坏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去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不是说说而已,应付出些行动,如不乱丢垃圾,少使些能排二氧化碳的东西,少开车,保护河流,多种植物,少砍伐些树木,不随地吐痰,以身作则带动我们身边的人们,多做些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家园的事,天空蓝蓝、绿树成荫、花草鲜美,这个场景是多么美丽的呀!所以我们所想的环境出发,来共同维护环境的清洁,我美丽保护大地,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像善待自己一样善待地球上的每一个动物、植物。只有保护它们,爱护他们,才能给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空间,使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让我们自己用双手来吧我们的环境给改变吧!让我们的大地母亲打扮的更加美丽些吧!只有好好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上的资源,地球才会造福于我们啊!
第三篇:生态环保贵在行动
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必须紧抓不松劲,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李克强总理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体会到了破坏生态环境后上天对人们的报复。由于人们对生态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地震,海啸,雾霾等这些仅仅是上天对我们小小的惩罚。如果我们不从中吸取教训,那么上天对我们的惩罚只会更加的变本加厉。
***在海南考察时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通的民生福祉。”
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其中由于农村生态环境基础实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村社建设的不合理性,农村散放式养殖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农村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农村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让曾经印象中纯美的农村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霾。
2015年全国两会上,生态环境保护无悬念地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生态环保内容篇幅之长、涉及面之广、目标要求之细,是空前的。代表委员们表示,落实好报告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就一定能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迎来更多碧水蓝天。
其中,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潘碧灵在两会上说道:“新的环保法开始实施,环保部门更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严格依法推进环保事业,严格执法。但是,要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光靠一部法律、光靠环保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每个公民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我日前到环境保护部汇报工作,就是坐地铁去的,这也是低碳出行、爱护环境。”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且能够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发展的追求,也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生态环境一直是海南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海南人民的福祉,我们愿为全国人民保护好海南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市委书记申长友说:“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常态下科学发展新跨越。”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下,我们要努力学习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提倡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在学校我们要懂得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下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更要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洛马诺夫曾表示,中国人自古就有亲近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传统,任何人在阅读陶渊明、王维等人的诗作,欣赏中国山水画和传统音乐时,都能够体会到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睿智。可以说,中国有着深厚的爱护环境的文化积淀,其他国家无法企及。进入现代社会后,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环保成为了中国当下的热门话题。目前,中国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投入都在不断加大,中国的新环保法已经出台,政府近期对于环保话题的回应也证明政府的执行力度将日趋严格,未来污染环境者将受到严惩。中国幅员辽阔,环保问题得到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有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共同促进,相信中国的“天将更蓝,草会更绿”。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而这不仅仅是靠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我们全民参与的,只有我们大家一起行动,在党和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相信早不久的将来蓝天白云不再是梦想。
第四篇:环保小行动,际大生态国
国旗下讲话:
环保小行动,国际大生态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环保小行动,国际大生态。同学们,空气清新、优美整洁的绿色环境是我们所向往的;和谐快乐、长远发展的健康生活是我们所期望的。这一切,有赖于我们生态化环境的创设。而我们,就是书写自己美好生活的主人。
关注生态,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尊重地球。不能言语的小草,沉默不言的花朵,也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成长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存在和生长,保护它们茁壮成长,为我们的生活增色。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保持它的整洁与富有,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没有权利在它的肌肤上任意丢弃垃圾破坏它的容颜,更没有理由去无端消耗浪费它的能源,从而使它变得孱弱无力。
就拿我们美丽的学校来说,校园处处生机勃发,文化氛围彰显浓郁。楼宇前后相连,路面纵横交错,花草四季蓬勃。春夏鲜花吐艳,树木青翠,秋冬棕树松柏绿意盎然,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青“的美丽环境。数棋壁画、文化橱窗缤纷呈现,名言警句陪衬墙面。生活在其中,你感受到我们学校温馨的美丽吗?
本学期,我校正在为创建国际生态化学校而积极准备着。环保生态绝非空洞的字眼,它有着最为具体丰富的内涵。在校长室、德育处、大队部的号召下,同学们的环保行动正在进行中。废报回收行动,我们没有停止过。护绿植绿行动,我们没有懈怠过。对于我们每个同学而言,你的环保行动,也都在我们的每个微小行动中影射出来了。做生态环保小卫士,我们人人可为。当你捡起别人掉下的一张纸时,你就已经做成了一件环保的事情;当你记得及时关灯;不浪费用电时,你就在悄悄地成就了一次环保行动;当你用好水龙头能及时关掉,而不让水白白流掉,你就给大家当了一次环保的表率;当下课活动时,你能做到有秩序有克制,而不是高声喧哗,你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名生态环保小使者……诸如此类的太多太多小事,都是我们在为创建国际生态化学校而出力准备,都是在为我们生态化的美好理想而做的努力。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美化绿色校园,让我们早日成为光荣的生态小卫士吧!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与节能环保
环境保护概论
课程论文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 名: 孔祥龙 学 号: 20124121057
2014年12月18日
生态文明建设与节能环保
孔祥龙 20124121057 化学工程与工艺(1)班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快速的遭到破坏。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建设,可持续性,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是人类发展的必要需求。基于我国所处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特殊国情,协调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一历史任务显得更加紧迫。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1.1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1.1 建设生态文明与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与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00多亿吨,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导致全国约有50%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个城市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0亿亩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此外,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 ,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1.2.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首要问题是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经济落后的忧患意识较重,但对于环境保护落后、生态建设落后的忧患不够,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关系和结构性矛盾认识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积极推进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并不是不要发展经济,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发展低能耗、高环保型企业。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交通、清洁能源、环保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发展生态产业,形成生态经济“产业链”。同时,坚持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与建设并重,加强生态资源的补充和培育,进一步夯实生态经济的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估管理办法,探索和推行绿色GDP考核办法。1.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最关键的是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其次,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最后,国家应出台相关的制度,并严格实施。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2.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2.1节能减排的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2.2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2.3节能减排的着手点 2.3.1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2.3.2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3.3要强化技术创新。
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2.3.4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
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2.4节能减排的措施
1.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今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9-11-19(03).[2]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N].人民日报,2009-04-06(01)[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储复耘,译.北京:商务印书
[4]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M]//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4-45..[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