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路灯地埋电缆线路敷设工艺的技术要求

路灯地埋电缆线路敷设工艺的技术要求



第一篇:路灯地埋电缆线路敷设工艺的技术要求

路灯地埋电缆线路敷设工艺的技术要求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的发展,路灯架空线路逐渐转为地埋电缆线路,电缆敷设工艺的技术要求也有了新的规范。一般的地埋电缆线路分为地下直埋电缆和在管、沟内敷设电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敷设,都必须符合下列的技术要求随着城市现代化建的发展,路灯架空线路逐渐转为地埋电缆线路,电缆敷设工艺的技术要求也有了新的规范。一般的地埋电缆线路分为地下直埋电缆和在管、沟内敷设电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敷设,都必须符合下列的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电缆敷设前后必须用5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0兆欧。

2、电缆芯线应采用圆套管连接。套管一般分为铜套管和铝套管,铜芯电缆用铜套管压接,铜套管为含铜99.9%以上的铜管制成,壁厚不小于1mm,长度是套管直径的8-10倍;铝芯电缆用铝套管压接,铝套管的含铝应不小于99.6%,壁厚不小于1.2mm,长度同样是套管直径的8-10倍;如果敷设的电缆是铜芯和铝芯电缆的连接,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并且需要对铜铝过渡接头在与导线压接前进行退火处理。

3、在地埋电缆线路的接头和转角处必须设置手孔井或标桩,为便于维修和查勘,手孔井的间距应小于50m.4、在电缆沟、手孔井内以及进入控制箱、配电柜的电缆和中间接头、终端头均应配有记载电缆规格、型号、线路名称或回路号数的电缆指示牌。

5、电缆连接的中间头或终端头必须密封防水。剖切电缆线是不能将电缆线芯绝缘外皮损伤。每次的电缆线路施工都应有施工的原始记录,这其中包括: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安装日期、中间接头和终端头的编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电缆线路的变动和修改,方便地埋电缆线路的查勘和维修。

6、每次地埋线缆线路有所变动时,都应该及时更正相应的技术资料和电缆指示牌,确保线路资料的正确性。

二、地下直埋电缆线路的要求

1、地下直埋电缆线路应采用铠状电缆。电缆的埋设深度应由地面至电缆外皮不小于0.7m;电缆外皮至地下建筑物的基础0.6m,不得小于0.3m;电缆相互间距:水平接近时最小为0.1m,不同部门的电缆相互间距0.5m;电缆互相交叉时最小净距0.5m;电缆与热力管道、煤气、石油管道接近时的净距为2m,相互交叉时净距为0.5m;电缆与树木主干的距离不小于0.7m.2、直埋电缆沟内不得有石块等其它硬物杂质,否则应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电缆敷设后上面再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然后盖以混凝土保护板或砖,覆盖的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3、直埋电缆在进入手孔井、人孔井、控制箱和配电室时应穿在保护管中,且管口应做防水堵头。与城市道路、桥梁等交叉时应增加保护管,保护管的顶部到路面的深度不小于0.7m,保护管两端伸出车道不小于0.5m.电缆从地下引出地面时,地面上应加一段2.5m的保护管,管根部应伸入地下0.2m,保护管须固定牢靠。

三、电缆线路在管、沟内敷设的要求

1、电缆沟的砌筑应考虑分段排水,沟底应有良好的散水坡度,沟的盖板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室内经常需要开启的电缆沟一般用钢盖板。整条电缆沟都应装设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的两头和接地极连通。金属电缆支架必须与接地线相连,接地线可采用40×4扁钢(最小截面不小于80mm2),沟内金属构件均应经全部热浸锌。电缆在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终端、转弯以及电缆接头的两侧都须加以固定,电缆支架的水平间距为0.8m,垂直间距为1m.2、在桥上敷设的电缆应加垫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桥两端和伸缩缝处应留有电缆松弛部分,以防电缆由于结构胀缩而受到损坏。

3、电缆穿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下时,直线段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有一个弯曲时不小于2倍;有两个弯曲时不小于2.5倍。电缆穿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上时,直线段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过长时应设手孔井或人孔井。

4、钢管敷设弯曲角度一般不小于90°,弯曲半径应不小于钢管直径的6倍,2 条件许可时可以做到钢管直径的10倍,明管敷设只有一个弯曲时,可为4倍。钢管用束节连接时,必须牢固并涂防腐油脂,束节两端的钢管要有可靠的电气连接。管口必须光滑、无毛刺,管内清洁无杂质。在预埋时,各类保护管管口应用木塞堵住管口,以防杂物进入管内。导线在管内不准有接头或伤痕,导线穿管后应用绝缘布包扎或用塑料套管,严禁两种不同规格材料的导线穿在同一根管中。

四、电缆架空敷设的要求

1、电缆架空敷设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电缆地埋敷设的方法。是因为受到城市地下其它管线或市政公共设施等特殊原因的影响,不能将电缆敷设于地下或采用一般架空线路时,可采用电缆架空敷设。

2、电缆架空所用的钢绞线的截面应根据电缆线路的跨距、荷重和机械强度来选择,其最小截面不小于10mm2,钢绞线和电缆固定件应热镀锌。钢绞线上电缆固定点的间距应小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的间距应小于0.6m.3、电缆线路架空敷设时与热力管道的净距应大于1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时,则应采用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应大于0.5m,当其净距小于或是等于0.5m时应在管道接近的或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4、架空电缆从杆上引下入地时,地面上应用一段2.5m长的保护管,并固定牢靠,保护管根部应伸入地下0.2m.

第二篇:路灯地埋电缆的技术要求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的发展,路灯架空线路逐渐转为地埋电缆线路,电缆敷设工艺的技术要求也有了新的规范。一般的地埋电缆线路分为地下直埋电缆和在管、沟内敷设电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敷设,都必须符合下列的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电缆敷设前后必须用5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0兆欧。

2、电缆芯线应采用圆套管连接。套管一般分为铜套管和铝套管,铜芯电缆用铜套管压接,铜套管为含铜99.9%以上的铜管制成,壁厚不小于1mm,长度是套管直径的8-10倍;铝芯电缆用铝套管压接,铝套管的含铝应不小于99.6%,壁厚不小于1.2mm,长度同样是套管直径的8-10倍;如果敷设的电缆是铜芯和铝芯电缆的连接,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并且需要对铜铝过渡接头在与导线压接前进行退火处理。

3、在地埋电缆线路的接头和转角处必须设置手孔井或标桩,为便于维修和查勘,手孔井的间距应小于50m。

4、在电缆沟、手孔井内以及进入控制箱、配电柜的电缆和中间接头、终端头均应配有记载电缆规格、型号、线路名称或回路号数的电缆指示牌。

5、电缆连接的中间头或终端头必须密封防水。剖切电缆线是不能将电缆线芯绝缘外皮损伤。每次的电缆线路施工都应有施工的原始记录,这其中包括: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安装日期、中间接头和终端头的编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电缆线路的变动和修改,方便地埋电缆线路的查勘和维修。

6、每次地埋线缆线路有所变动时,都应该及时更正相应的技术资料和电缆指示牌,确保线路资料的正确性。

二、地下直埋电缆线路的要求

1、地下直埋电缆线路应采用铠状电缆。电缆的埋设深度应由地面至电缆外皮不小于0.7m;电缆外皮至地下建筑物的基础0.6m,不得小于0.3m;电缆相互间距:水平接近时最小为0.1m,不同部门的电缆相互间距0.5m;电缆互相交叉时最小净距0.5m;电缆与热力管道、煤气、石油管道接近时的净距为2m,相互交叉时净距为0.5m;电缆与树木主干的距离不小于0.7m。

2、直埋电缆沟内不得有石块等其它硬物杂质,否则应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电缆敷设后上面再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然后盖以混凝土保护板或砖,覆盖的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3、直埋电缆在进入手孔井、人孔井、控制箱和配电室时应穿在保护管中,且管口应做防水堵头。与城市道路、桥梁等交叉时应增加保护管,保护管的顶部到路面的深度不小于0.7m,保护管两端伸出车道不小于0.5m。电缆从地下引出地面时,地面上应加一段2.5m的保护管,管根部应伸入地下0.2m,保护管须固定牢靠。

三、电缆线路在管、沟内敷设的要求

1、电缆沟的砌筑应考虑分段排水,沟底应有良好的散水坡度,沟的盖板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室内经常需要开启的电缆沟一般用钢盖板。整条电缆沟都应装设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的两头和接地极连通。金属电缆支架必须与接地线相连,接地线可采用40×4扁钢(最小截面不小于80mm2),沟内金属构件均应经全部热浸锌。电缆在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终端、转弯以及电缆接头的两侧都须加以固定,电缆支架的水平间距为0.8m,垂直间距为1m。

2、在桥上敷设的电缆应加垫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桥两端和伸缩缝处应留有电缆松弛部分,以防电缆由于结构胀缩而受到损坏。

3、电缆穿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下时,直线段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有一个弯曲时不小于2倍;有两个弯曲时不小于2.5倍。电缆穿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上时,直线段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过长时应设手孔井或人孔井。

4、钢管敷设弯曲角度一般不小于90°,弯曲半径应不小于钢管直径的6倍,条件许可时可以做到钢管直径的10倍,明管敷设只有一个弯曲时,可为4倍。钢管用束节连接时,必须牢固并涂防腐油脂,束节两端的钢管要有可靠的电气连接。管口必须光滑、无毛刺,管内清洁无杂质。在预埋时,各类保护管管口应用木塞堵住管口,以防杂物进入管内。导线在管内不准有接头或伤痕,导线穿管后应用绝缘布包扎或用塑料套管,严禁两种不同规格材料的导线穿在同一根管中。

四、电缆架空敷设的要求

1、电缆架空敷设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电缆地埋敷设的方法。是因为受到城市地下其它管线或市政公共设施等特殊原因的影响,不能将电缆敷设于地下或采用一般架空线路时,可采用电缆架空敷设。

2、电缆架空所用的钢绞线的截面应根据电缆线路的跨距、荷重和机械强度来选择,其最小截面不小于10mm2,钢绞线和电缆固定件应热镀锌。钢绞线上电缆固定点的间距应小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的间距应小于0.6m。

3、电缆线路架空敷设时与热力管道的净距应大于1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时,则应采用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应大于0.5m,当其净距小于或是等于0.5m时应在管道接近的或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4、架空电缆从杆上引下入地时,地面上应用一段2.5m长的保护管,并固定牢靠,保护管根部应伸入地下0.2m。

第三篇:直埋电缆敷设埋标桩

直埋电缆敷设埋标桩:电缆在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方位标桩。直线段应适当加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15cm为宜。

3.5 挂标志牌

3.5.1 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应牢固。

3.5.2 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

3.5.3 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电缆终端头、电缆中间接头处端应挂标志牌。

3.5.4 沿支架桥架敷设电缆在其首端、末端、分支处应挂标志牌。

第四篇:线路敷设验收报告(范文模版)

濉溪县肖店小学在线课堂线路安装工程验收报告 篇二:18线路敷设验收报告(施工单位)桂质监档表18表

线 路 敷 设 验 收 报 告

注:按规定的内容填写和签署意见后,送一份至工程质量监督站备案。

广西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统一印制 篇三:综合布线及光缆敷设竣工报告

文 件 目 录

项目名称:济南卓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万达场所信息通信服务

工 程 说 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xxxxxxx敷设通讯光缆、综合布线、电话及网络设备安装工程,工地位于济南市万达广场a座2105-2107房间。本次施工为xxxxxxxx工程敷设光缆、安装电话及综合布线和网络设备安装等,共计59个信息点。

二、工程项目内容:

三、项目组织系统

建设项目名称:xxxxxxxx 建设单位名称:xxxxxxxx 施工单位名称: xxxxxxxxx篇四:输电线路自验收报告

宁安市农电公司35kv北镜线改造工程

“自验收”小组成员名单 35kv北镜线输电线路改造工程自验收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规模

(1)工程建设意义、背景及工程地址、路径。

建设意义:35kv北镜线改造工程完成后,可为宁安市农电公司镜泊乡区域农业与加工业,重点是旅游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及国家级旅游业的发展。

项目建设地点:该线路施工地点位于宁安市镜泊乡、东京城林业供电局所属苇子沟林场,以及江山娇艳实验林场等辖区地段。工程建设概况(路径): 35kv北镜线由一条主干线路和三条分支线路组成,主干线路起点为35kv北湖头变电所出线终端塔,终点为35kv镜泊变电所进线终端塔;苇子沟林场分支线路起点为主干线路31#分歧塔,终点为苇子沟林场分支线路终端变压器进线终端杆;草帽顶子分支线路起点为主干线路73#分歧塔,终点为草帽顶子分支线路终端变压器进线终端杆;龙泉疗养院分支线路起点为主干线路100#分歧塔,终点为龙泉疗养院分支线路终端变压器进线终端杆。本次改造线路路径基本上是在原路径基础上进行改造,个别杆塔进行调整。工程名称:35千伏北镜线改造工程 工程性质:改造工程(2)基础(杆塔)数量、线路长度。

线路共安装架设杆塔数量273基,(直线塔12基,耐张转角塔34基,直线单杆217 基,直线双杆10 基),线路全长约35.291公里。

(3)主要材料型号、参数(基础、杆塔、接地、绝缘、导地线、光缆等)。基础:c20 高抗硫酸盐水泥p42.5 杆塔:772、779、7710、7713、7715、zm2315、dm2315、60na3018-90,60na3018-30-2共计273基杆塔

接地:水泥电杆接地装置采用d1b型式,铁塔接地装置采用t6型式,自杆塔接地孔到接地装置的引下线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埋深0.3~0.8米。对个别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采取综合降阻措施(如换土、外引、接地模块等)降低工频接地电阻,提高耐雷水平。复合绝缘子:fxwb4-35/100 导线:lgj-95/20型钢芯铝绞线 地线:gj-35 光缆:无

2.主要参建单位(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宁安市农电公司

设计单位:黑龙江省华业电力工程设计院

监理单位:黑龙江省安泰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牡丹江农网监理站 3.开竣工日期

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10月24日 计划竣工日期:2012年12月30日

实际开工日期:2011年10月24日 实际竣工日期:2012年 11月25日

二、自验收主要依据及标准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混凝土强度检验及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3、《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05);

4、《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 5168-2002);

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1版)》(电力工程部分)

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11版)》(国家电网基建【2011】146号);

7、《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国家电网科〔2009〕642号);

8、《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

9、设计文件、设计图纸等技术资料;

10、建设工程相关的合同文件及工程过程文件。

三、质量核查自验收情况

1、在施工单位“三级”自检和监理单位的初检基础上,结合施工质量专检报告和监理初检报告及缺陷整改报告等资料,严格按照国家、行业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认真核查工程实物质量和工程技术资料。工程项目范围划分的单元、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设置齐全、合理,包含了工程所有工作内容,共验收: 154 个单元工程、46 个分项工程、9 个分部工程,分项质量全部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齐全、真实,功能和抽样检验结果合格,功能检测资料齐全、合格,分部工程质量优良,观感质量良好,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所有单元工程、单位工程总体评定优良。

2、存在不足和需改进之处: 1)、资料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做到工程资料及时收集、及时整理。2)、施工进度、成本控制上还需进一步改进。3)、设计与沟通还需进一步加强。线路路径选择距公路太远,施工运输、维护困难。

经核查验收:参建单位的现场组织机构健全,质量目标明确,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人员合格、到位,质保体系运作正常;主要施工技术资料、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质量验评记录、出厂证明以及试验资料齐全、完整、规范、工整,数据真实可靠;质量保证资料齐全,使用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质量合格,满足设计要求;工程质量合格,观感质量良好,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建设单位对各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自验收结论为为:分项工程合格率,分部、单位工程优良率,工程总体质量优良。

第五篇:弱电线路敷设

监控线路架设注意事项 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1 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 1.2 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 1.3 室外设备连接电缆时,宜从设备的下部进线;

1.4 电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电缆。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架设架空电缆时,宜将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距宜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应留出余兜。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内墙面宜采用卡子方式。

墙壁电缆当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6m;在垂直路径上宜为1m。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8m,并应埋在冻土层以下;紧靠电缆处应用沙或细土覆盖,其厚度应大于0.1m,且上压一层砖石保护。通过交通要道时,应穿钢管保护。电缆应采用具有铠装的直埋电缆,不得用非直埋式电缆作直接埋地敷设。转弯地段的电缆,地面上应有电缆标志。5 敷设管道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 5.1 敷设管道线之前应先清刷管孔; 5.2 管孔内预设一根镀锌铁线; 5.3 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

5.4 管口与电缆间应衬垫铅皮,铅皮应包在管口上;

5.5 进入管孔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6 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为0.3~0.5m。7 光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7.1 敷设光缆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7.2 核对光缆的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1m以内。

7.3 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7.4 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7.5 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架空光缆应在杆下设置伸缩余兜,其数量应根据所在冰凌负荷区级别确定,对重负荷区宜每杆设一个;中负荷区2~3根杆宜设一个;轻负荷区可不设,但中间不得绷紧。光缆余兜的宽度宜为1.52~2m;深度宜为0.2~0.25m(图8)。

光缆架设完毕,应将余缆端头用塑料胶带包扎,盘成圈置于光缆预留盒中;预留盒应固定在杆上。地下光缆引上电杆,必须采用钢管保护(图8)。在桥上敷设光缆时,宜采用牵引机终点牵引和中间人工辅助牵引。光缆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应过紧;当遇桥身伸缩接口处时应作3~5个“S”弯,并每处宜预留0.5m。当穿越铁路桥面时,应外加金属管保护。光缆经垂直走道时,应固定在支持物上。管道光缆敷设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由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好,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11 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13 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5/203081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