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只为晚霞红满天
只为晚霞红满天
——河南省财政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处李景月同志事迹材料
为保证单位离退休同志身心健康,年过五旬的她练就了望闻问切的本领;为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余热,她在退休干部中建立了三个党支部,健全离退休党支部的政治生活制度;为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她对所有服务对象都登门拜访,所有服务对象的个人和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被老同志称为“活字典”;为认真落实老干部的“两个”待遇,把党的关怀、组织的温暖送到老干部心坎里,她被誉为“老干部贴心人”……她的心里只装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凭着对老干部的挚爱,她把离退休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她就是河南省财政厅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者、好朋友、亲人,在财政厅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26个春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调研员李景月同志。
为爱努力,靠能力当老干部的服务者
孟子曾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一名1970年就参加工作的“老政工”,她深深明白,离退休政策多,服务对象层次高。如果自己没出足够理论基础,很难做好这项工作。因此,自20多年前从事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开始,她就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她坚持认真学习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进行具体工作,规范个人的工作生活行为。与此同时,她还坚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及老龄工作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升知识层次,提高理论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水平,增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在掌握了离退休老干部的政策,特别是注重对涉及离退休干部政治、医疗、生活待遇方面的政策法规后,在生活方面,对于政策规定明确的,她总是按照领导要求及时、主动落实,解决离退休人员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真心实意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对于政策上能宽能严的就本着从宽给予落实,对于政策规定不十分明确,也总是从实际出发,分别情况,及时向厅领导汇报,进行个案处理,特事特办,争取使离退休老同志满意。在政治待遇方面,为了让离退休人员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了解财政厅机关的工作动态,她坚持定期向离退休人员通报厅机关的工作,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形势教育。并为离退休干部拟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方案,搜集整理学习材料,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离退休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使离退休干部思想常新,紧跟形势,确保稳定。
她的努力犹如春风,让离退休老人心情如花绽放,品之甘甜。
真心付出,凭爱心当老干部的好朋友
老龄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老龄事业更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因此,作好离退休干部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李景月认为,离退休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不是大局,影响大局;不是中心,影响中心。广大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年老了,应该受到社会的特别尊重和照顾。
正是抱着这种质朴的情怀,她把爱洒向这片土地。财政厅现有离退休人员90多人,约占全厅干部职工的四分之一,占在职干部职工的三分之一。离退休人员的思想状况如何,稳定与否,身体是否健康,将直接影响着财政机关的稳定和财政工作。也影响着每一个离退休人员的子女、家庭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提高工作能力,她刻苦钻研,掌握了家庭医疗、日常保健、社会心理学知识,练就了一手为老同志排疑解难的本领。一次次血压测量,一条条养生知识提醒,一句句暖心的疏导话语,拉近了她与老同志之间心的距离。机关老同志生病,医院的挂号处、医生旁、病床前,会有她忙碌的身影。老同志家中遇到困难,不管上班和下班,她办公室的电话和手机,都是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的热线。当离退休老同志病重或病危时,她总是像子女一样守候在跟前。尤其是在离退休老同志病故时,她总是跑前跑后,安慰家属,帮助料理后事。
2007年3月,有一名老干部身患重病,子女又在外地不在身边,得知此情后,李景月一次次到老同志家中,并亲自为老同志熬药、做饭,送到老同志身边,直至病愈。她常讲:我们的工作和行动不仅仅代表我们个人,而是代表组织。人在一句话,神在一柱香。一件小事可使人感动一生,一句甜言好语可以温暖人心,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要耐心、细致,注意一言一行。她的行动感动着身边的同事,感动着单位百余位老同志。老干部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致夸赞她是 “老干部的贴心人”。连续多次,省财政厅机关干部联名写信给厅党组,要为她请功。
淡泊名利,用真情成为老干部的亲人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在省财政厅机关来说,更多的是服务性的工作,工作很难做,很难出成果、成就。而李景月同志却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机构改革时,她曾有几次机会调整到其它部门去工作,但李景月同志没有向组织去要求。她常对人讲:离退休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总得有人做,工作不应有贵贱之分。人应该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我对离退休老同志充满着感情,我热爱财政厅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热爱离退休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愿意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
为增加老同志的凝聚力,使他们发挥余热,她提出建设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思路。为此,她广泛征求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反复做离退休干部的思想工作,协助机关党委进行认真考察,在离退休干部中建立了三个党支部。完善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健全离退休党支部的政治生活制度。同时,建立完善机关老干部活动组织,成立起了机关老年人体育协会,下设各分支协会。并制定完善了各项活动制度,制定活动规划,为规范离退休干部活动奠定了基础。
她始终认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组织好老干部们的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是深层次关心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机关的一件大事。她创新工作,以活动为载体,精心为老干部营造精神乐园。在她的努力下,适宜离退休人员特点的诸如棋牌、麻将、书法、摄影、门球、台球等文明、健康、向上的各项活动不断开展,引导着离退休干部一步步走出家门锻炼身体。这些付出不仅促进离退休干部之间的交流联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也使离退休老同志做到老有所乐,焕发出对生活的热情。为了丰富和活跃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组建了河南省财政厅“老干部合唱团”,2009年,经过认真排练,精心准备,我厅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老干部局组织的“全省离退休干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中获得金奖和组织奖,并被选中作为优秀节目在省人民会堂给省五大班子汇报演出。
带着深情,满怀激情,李景月在为离退休老同志倾注心力的同时,她也与离退休老干部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2003年非典期间,人与人之间很少交往、不愿意交往,更不愿意到医院去,不愿意与病人接触,特别是不愿意到火葬场那个地方去。而在这段时间里恰恰省财政厅有几位老同志有病需要住院,又恰巧有两位老同志在这时先后病故,而这时又是老同志及家属特别需要帮助和安慰的时候。李景月不顾个人安危,一趟趟跑医院慰问老同志,一趟趟到病故者的家中安慰遗属。
每次为离退休老同志料理后事,夜里她都会梦见已故的离退休老同志。这应是她对已故离退休老同志的深深眷恋。不自觉间,她已成为离退休老同志的亲人。
满腔热情,迎来晚霞映红天
在用心服务离退休老同志的同时,李景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助人为乐,同事、朋友谁有什么困难她都主动去帮助,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他人分忧解难,把别人的团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幸福、快乐当成自己的幸福、快乐。许多同志有什么心事都愿意找李景月来倾诉,有什么喜悦也都愿意让李景月来分享。在国家和人民群众遇到灾难和困难的时候,李景月也总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爱心挺身而出,积极捐款捐物。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看到灾区一幕幕惨痛场面,一个个救灾抢险动人场景,李景月内心非常沉痛,也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坚定地与灾区人民站在一起,为国家和灾区人民分担忧愁,并积极主动地为灾区捐款,奉献爱心。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李景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她周到热情的服务和积极的工作,得到省财政厅机关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充分肯定和赞扬。2000年省财政厅机构改革时,厅机关离退休老同志联名写信上书厅党组,希望李景月继续留在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工作。在“讲正气,树新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机关离退休老同志又提出要全厅党员向李景月同志学习。在省财政厅开展的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活动中,离退休干部再次写信:“李景月同志热爱老干部工作,热情为老干部服务,尊重老干部,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活动,受到了全体老干部的称赞,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全体党员干部应向她学习,建议厅党组给予表扬。”这是离退休老干部对李景月同志优秀品质和突出业绩的充分肯定和褒扬,也反映了全厅党员干部的心声。
在李景月的影响下,所在的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多年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李景月本人多次被评为厅机关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河南省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河南省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2009年她荣立三等功。
二十多年弹指一挥,如白驹过隙,回首望去,就是在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李景月却做出让人感动的事迹。正是有了她,财政厅离退休人员如晚霞般绚丽夺目。
第二篇:晚霞红简介
南召县晚霞红景观石有限公司
www.feisuxs
晚霞红简介
河南晚霞红景观石的种类繁多,但挑选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晚霞红景观石并非难事。你一定可以找到与你的景观设计风格和设计主题相匹配的晚霞红景观石。你只需仔细研究设计方案和将进行景观美化的区域,你必须清楚知道景观中什么样的建筑可用晚霞红景观石增加效果。接着,你要选择适合的石头。注意,阴暗地区不适合采用暗色的石头,最好选择色彩鲜亮的石头。
另一方面,如果你需要购买晚霞红景观石,最好先做些研究,制定设计方案。此外,你可以向景观美化专家咨询以得到更多有关购买和使用晚霞红景观石的好建议。
景观石中的“形”“色”“质”“纹” 河南晚霞红景观石的种类繁多,但挑选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晚霞红景观石并非难事。你一定可以找到与你的景观设计风格和设计主题相匹配的晚霞红景观石。你只需仔细研究设计方案和将进行景观美化的区域,你必须清楚知道景观中什么样的建筑可用晚霞红景观石增加效果。接着,你要选择适合的石头。注意,阴暗地区不适合采用暗色的石头,最好选择色彩鲜亮的石头。
另一方面,如果你需要购买晚霞红景观石,最好先做些研究,制定设计方案。此外,你可以向景观美化专家咨询以得到更多有关购买和使用晚霞红景观石的好建议。
南召县晚霞红景观石有限公司
www.feisuxs
第三篇:晚霞红石雕大象
晚霞红石雕大象
我国的石雕行业近几年抢占市场飞速崛起,石雕大象作为动物雕塑中的一类产品,在制作精度和品质上的进步显而易见,相信在未来几年内石雕大象国内的消费趋势将呈直线增长,出口量也会相应的不断增加,由此可见,石雕大象的前景广阔,为石雕行业在国内外都开启新的市场。
石雕厂家运用传统工艺,将一块石料雕刻成大象的形象,并且成为国内众多传统建筑物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装饰品,宫殿、庙宇、佛塔以及现代别墅、工厂、景区都成为了石雕大象遍及的地方。而想要了解大象石雕,首先要先了解他的制作原料,其实雕刻石雕大象石材有很多种,芝麻白、汉白玉、晚霞红等石料,不论是花岗岩还是大理石都是雕刻石象很好的石材之选。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晚霞红石雕大象。
晚霞红,顾名思义,因其颜色像极了傍晚渲染了整个天空的晚霞的颜色,于是称之为晚霞红,如此突出的亮点所在,才使之成为在众多石料中最具景观装饰作用。在很多城市建设及园林建设中,动物雕塑的作用是无法忽略的存在,晚霞红石雕大象慢慢被更多人看到,并且作为选择被选购,投入到园林建设中去。
一对简单且大方的晚霞红石雕大象,其精细的雕刻,细腻的纹理,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呈现出的是天然晚霞红石材吸收了日月精华后以石雕大象的形象示人。其独特的神韵好像又来自于它的风水作用,那长长的鼻子用于吸纳天地之财气;大大的耳朵,招三江四海之财富;底座及大象身上的花纹,又在象征着吉祥如意。所用石材颜色反射的是生活的红火,生意的兴隆。如此吉祥之象,整体形象日渐深入人心。
晚霞红石大象作为一个景观动物雕塑装饰品,除了对周围的环境起到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景区的一个增加辨识度的作用,若是在景区门口看到晚霞红石雕大象雕刻作品,或是在公园中看到,再或是在城市的某一处景观看到,都是增加了人们对此地的印象。因此,现在许多酒店都会在门口摆放一对石雕大象就是为了给酒店环境带来更好的装饰作用和标志作用。
不论是晚霞红石雕大象或是其他花岗岩系列石材的大象雕塑,其实都能为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第四篇:余热献给党,晚霞红满天--记余干县老干部督导组及其组长李振荣
2004年6月29日,余干县召开了“七一”表彰暨人才工作会议,获奖代表中,一位年逾古稀的78岁老干部的发言深深的打动了所有听众,他就是余干县政协离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督导组组长李振荣同志。李振荣同志1949年5月参军南下,以后长期在外地工作,直到50多岁才调回家乡。离休以后,他心系家乡建设,总觉得应当老
有所为,应对社会对家乡有所奉献。在余干县“三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他的带领下,政协老干部自发组织了“创建督导组”,由李振荣同志任组长。这些老同志都是副县处级以上老干部,有些是当年身经百战为国家流过血负过伤的将军战士,有些是在领导岗位上独当一面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同志。他们退下来以后,并没有在家里坐享清福,而是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事业。1997年,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号召,在余干县的“三项创建”活动中,他们每天佩带着“创建督导员”的标志出现在大街小巷中,不管是双休日、节假日,也不管是日晒还是风吹雨淋,他们都照样干。这些老同志说:“创建工作无小事,再苦再累都坚持”。组长李振荣同志更是不顾年岁已高,每次都是身先士卒。1999年,李振荣同志93岁的老母亲病重在床,家中亲人催他去看望。为了不影响工作,李振荣同志在凌晨二点骑着自行车摸黑赶到三塘老家,往返五十多华里路,含泪见了老母亲一眼之后,就在当天上午8点钟前赶回县城布置组里的工作。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家里的一些事他也很少过问,亲朋好友都不理解,劝他说:“搞创建,有这么多在职干部,缺你一个老人家有啥要紧?”有的说:“你年纪这么大,又有县处待遇,不愁吃不愁穿,为啥不在家里图个清闲自在?”李振荣同志总是笑着说:“余干是我家,创建靠大家。”他的心愿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多为家乡人民做些好事,在“三项创建”活动中,要让县城更清洁,家乡更美好。
位于余干县城中央的东山岭历史文化景点众多,本是一座远近闻名风景优美的山岭,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县城空气环境不断恶化,煤灰飞扬,严重影响了县城居民生活以及东山景观,群众反映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李振荣同志深入细致的做工作,想方设法出主意,联系居民购买无烟煤。首先在东山岭食堂改烧无烟煤,试验效果很好,不仅没有了煤烟,而且经济实惠。紧接着老干部督导组组织召开了有几十人参加的现场会进行推广,就这样县城煤烟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在督查过程中,有时也会有一些人对他们行为不理解。有一次,当老干部督导组在宣传门前“三包”责任制,看到有户人家旁边杂草丛生,要求他们拔掉时,一位妇女骂他们爱管闲事,是老傻瓜。面对不理解和辱骂,李振荣同志没有计较,更没有泄气,而是耐心的对她进行说服教育,决定以实际行动感染她。第二天一大草,李振荣同志帮她拔了草,这位妇女开门看到他,由衷的说了一句感激的话:“老干部真好!”
仓前岭南路,下雨后泥泞不堪,到了晴天也要穿靴,附近群众怨言多、意见大。李振荣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把问题解决。但是没有钱怎么办?有钱要干,没钱也要干!于是他向县领导提建议:政府拔一点,单位捐一点,私人筹一点。他的建议不仅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老干部督导组组织民工进行施工,为搞好这一工程建设,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连续奋斗了几十天,终于把5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面修好了,同时还修好了1000多米长的排水沟,总共只用了17万元。群众高兴地把这条路叫做“廉政路”。
几年来,老干部督导组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原则,共向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筹资达一百七十八万多元(其中政府拨款29万元),全部用于琵琶路、老干路、周桥路、占湾路、仓前路、仓前南路、苗莆路等几大工程建设,总共修建水泥路面一万三千多平方米,水沟两千多米,干越大道、东山大道,铺设人行道一万一千多平方米,修建了一条61米长6米宽的桥,门卫房、厕所各一所,铲除杂草8500平方米,清运垃圾350立方米,还调解了各类矛盾和纠纷100多起。
老干部督导组把一腔余热无私献给党和人民的赤胆衷心感动了无数人,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李振荣、谭怀清、蔡廷发、李万杰、孙庚然、余贵生。督导组组长李振荣同志的事迹更是到处传扬,人们把老干部督导组组长的感人故事编成了唱词传颂:“鄱阳湖畔余干县,风流人物万万千,今天推出第一人,名字叫作李振荣。”“革命老人李振荣,解放战争立奇功。离而不休为人民,乐做文明督导员,一年四季做好事,男女老小谁不夸。奉献精神代代传,大家忘记李振荣……”他曾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全县十大道德标兵等荣誉称号。2003年3月31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举办的“中国世纪大采风”征文颁奖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李振荣同志接过国家领导人亲手颁发的“中华优秀人物”奖牌时,他泪水盈满了眼眶。李振荣和全体老干部督
导组为家乡人民作出了贡献,党和人民感谢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样的晚年才有真正的意义!”这便是李振荣的肺腑之言。让我们衷心祝愿全体老干部督导组的老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余热献给党,晚霞红满天--记余干县老干部督导组及其组长李振荣同志
余热献给党,晚霞红满天--记余干县老干部督导组及其组长李振荣同志
2004年6月29日,余干县召开了“七一”表彰暨人才工作会议,获奖代表中,一位年逾古稀的78岁老干部的发言深深的打动了所有听众,他就是余干县政协离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督导组组长李振荣同志。李振荣同志1949年5月参军南下,以后长期在外地工作,直到50多岁才
调回家乡。离休以后,他心系家乡建设,总觉得应当老有所为,应对社会对家乡有所奉献。在余干县“三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他的带领下,政协老干部自发组织了“创建督导组”,由李振荣同志任组长。这些老同志都是副县处级以上老干部,有些是当年身经百战为国家流过血负过伤的将军战士,有些是在领导岗位上独当一面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同志。他们退下来以后,并没有在家里坐享清福,而是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事业。1997年,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号召,在余干县的“三项创建”活动中,他们每天佩带着“创建督导员”的标志出现在大街小巷中,不管是双休日、节假日,也不管是日晒还是风吹雨淋,他们都照样干。这些老同志说:“创建工作无小事,再苦再累都坚持”。组长李振荣同志更是不顾年岁已高,每次都是身先士卒。
1999年,李振荣同志93岁的老母亲病重在床,家中亲人催他去看望。为了不影响工作,李振荣同志在凌晨二点骑着自行车摸黑赶到三塘老家,往返五十多华里路,含泪见了老母亲一眼之后,就在当天上午8点钟前赶回县城布置组里的工作。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家里的一些事他也很少过问,亲朋好友都不理解,劝他说:“搞创建,有这么多在职干部,缺你一个老人家有啥要紧?”有的说:“你年纪这么大,又有县处待遇,不愁吃不愁穿,为啥不在家里图个清闲自在?”李振荣同志总是笑着说:“余干是我家,创建靠大家。”他的心愿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多为家乡人民做些好事,在“三项创建”活动中,要让县城更清洁,家乡更美好。
位于余干县城中央的东山岭历史文化景点众多,本是一座远近闻名风景优美的山岭,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县城空气环境不断恶化,煤灰飞扬,严重影响了县城居民生活以及东山景观,群众反映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李振荣同志深入细致的做工作,想方设法出主意,联系居民购买无烟煤。首先在东山岭食堂改烧无烟煤,试验效果很好,不仅没有了煤烟,而且经济实惠。紧接着老干部督导组组织召开了有几十人参加的现场会进行推广,就这样县城煤烟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在督查过程中,有时也会有一些人对他们行为不理解。有一次,当老干部督导组在宣传门前“三包”责任制,看到有户人家旁边杂草丛生,要求他们拔掉时,一位妇女骂他们爱管闲事,是老傻瓜。面对不理解和辱骂,李振荣同志没有计较,更没有泄气,而是耐心的对她进行说服教育,决定以实际行动感染她。第二天一大草,李振荣同志帮她拔了草,这位妇女开门看到他,由衷的说了一句感激的话:“老干部真好!”
仓前岭南路,下雨后泥泞不堪,到了晴天也要穿靴,附近群众怨言多、意见大。李振荣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把问题解决。但是没有钱怎么办?有钱要干,没钱也要干!于是他向县领导提建议:政府拔一点,单位捐一点,私人筹一点。他的建议不仅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老干部督导组组织民工进行施工,为搞好这一工程建设,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连续奋斗了几十天,终于把5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面修好了,同时还修好了1000多米长的排水沟,总共只用了17万元。群众高兴地把这条路叫做“廉政路”。
几年来,老干部督导组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原则,共向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筹资达一百七十八万多元(其中政府拨款29万元),全部用于琵琶路、老干路、周桥路、占湾路、仓前路、仓前南路、苗莆路等几大工程建设,总共修建水泥路面一万三千多平方米,水沟两千多米,干越大道、东山大道,铺设人行道一万一千多平方米,修建了一条61米长6米宽的桥,门卫房、厕所各一所,铲除杂草8500平方米,清运垃圾350立方米,还调解了各类矛盾和纠纷100多起。
老干部督导组把一腔余热无私献给党和人民的赤胆衷心感动了无数人,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李振荣、谭怀清、蔡廷发、李万杰、孙庚然、余贵生。督导组组长李振荣同志的事迹更是到处传扬,人们把老干部督导组组长的感人故事编成了唱词传颂:“鄱阳湖畔余干县,风流人物万万千,今天推出第一人,名字叫作李振荣。”“革命老人李振荣,解放战争立奇功。离而不休为人民,乐做文明督导员,一年四季做好事,男女老小谁不夸。奉献精神代代传,大家忘记李振荣……”他曾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全县十大道德标兵等荣誉称号。2003年3月31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举办的“中国世纪大采风”征文颁奖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李振荣同志接过国家领导人亲手颁发的“中华
余热献给党,晚霞红满天--记余干县老干部督导组及其组长李振荣同志
2004年6月29日,余干县召开了“七一”表彰暨人才工作会议,获奖代表中,一位年逾古稀的78岁老干部的发言深深的打动了所有听众,他就是余干县政协离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督导组组长李振荣同志。李振荣同志1949年5月参军南下,以后长期在外地工作,直到50多岁才调回家乡。离休以后,他心系家乡建设,总觉得应当老有所为,应对社会对家乡有所奉献。在余干县“三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他的带领下,政协老干部自发组织了“创建督导组”,由李振荣同志任组长。这些老同志都是副县处级以上老干部,有些是当年身经百战为国家流过血负过伤的将军战士,有些是在领导岗位上独当一面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同志。他们退下来以后,并没有在家里坐享清福,而是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事业。1997年,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号召,在余干县的“三项创建”活动中,他们每天佩带着“创建督导员”的标志出现在大街小巷中,不管是双休日、节假日,也不管是日晒还是风吹雨淋,他们都照样干。这些老同志说:“创建工作无小事,再苦再累都坚持”。组长李振荣同志更是不顾年岁已高,每次都是身先士卒。
1999年,李振荣同志93岁的老母亲病重在床,家中亲人催他去看望。为了不影响工作,李振荣同志在凌晨二点骑着自行车摸黑赶到三塘老家,往返五十多华里路,含泪见了老母亲一眼之后,就在当天上午8点钟前赶回县城布置组里的工作。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家里的一些事他也很少过问,亲朋好友都不理解,劝他说:“搞创建,有这么多在职干部,缺你一个老人家有啥要紧?”有的说:“你年纪这么大,又有县处待遇,不愁吃不愁穿,为啥不在家里图个清闲自在?”李振荣同志总是笑着说:“余干是我家,创建靠大家。”他的心愿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多为家乡人民做些好事,在“三项创建”活动中,要让县城更清洁,家乡更美好。
位于余干县城中央的东山岭历史文化景点众多,本是一座远近闻名风景优美的山岭,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县城空气环境不断恶化,煤灰飞扬,严重影响了县城居民生活以及东山景观,群众反映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李振荣同志深入细致的做工作,想方设法出主意,联系居民购买无烟煤。首先在东山岭食堂改烧无烟煤,试验效果很好,不仅没有了煤烟,而且经济实惠。紧接着老干部督导组组织召开了有几十人参加的现场会进行推广,就这样县城煤烟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在督查过程中,有时也会有一些人对他们行为不理解。有一次,当老干部督导组在宣传门前“三包”责任制,看到有户人家旁边杂草丛生,要求他们拔掉时,一位妇女骂他们爱管闲事,是老傻瓜。面对不理解和辱骂,李振荣同志没有计较,更没有泄气,而是耐心的对她进行说服教育,决定以实际行动感染她。第二天一大草,李振荣同志帮她拔了草,这位妇女开门看到他,由衷的说了一句感激的话:“老干部真好!”
仓前岭南路,下雨后泥泞不堪,到了晴天也要穿靴,附近群众怨言多、意见大。李振荣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把问题解决。但是没有钱怎么办?有钱要干,没钱也要干!于是他向县领导提建议:政府拔一点,单位捐一点,私人筹一点。他的建议不仅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老干部督导组组织民工进行施工,为搞好这一工程建设,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连续奋斗了几十天,终于把5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面修好了,同时还修好了1000多米长的排水沟,总共只用了17万元。群众高兴地把这条路叫做“廉政路”。
几年来,老干部督导组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原则,共向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筹资达一百七十八万多元(其中政府拨款29万元),全部用于琵琶路、老干路、周桥路、占湾路、仓前路、仓前南路、苗莆路等几大工程建设,总共修建水泥路面一万三千多平方米,水沟两千多米,干越大道、东山大道,铺设人行道一万一千多平方米,修建了一条61米长6米宽的桥,门卫房、厕所各一所,铲除杂草8500平方米,清运垃圾350立方米,还调解了各类矛盾和纠纷100多起。
老干部督导组把一腔余热无私献给党和人民的赤胆衷心感动了无数人,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李振荣、谭怀清、蔡廷发、李万杰、孙庚然、余贵生。督导组组长李振荣同志的事迹更是到处传扬,人们把老干部督导组组长的感人故事编成了唱词传颂:“鄱阳湖畔余干县,风流人物万万千,今天推出第一人,名字叫作李振荣。”“革命老人李振荣,解放战争立奇功。离而不休为人民,乐做文明督导员,一年四季做好事,男女老小谁不夸。奉献精神代代传,大家忘记李振荣……”他曾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全县十大道德标兵等荣誉称号。2003年3月31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举办的“中国世纪大采风”征文颁奖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李振荣同志接过国家领导人亲手颁发的“中华[page_break]优秀人物”奖牌时,他泪水盈满了眼眶。李振荣和全体老干部督导组为家乡人民作出了贡献,党和人民感谢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样的晚年才有真正的意义!”这便是李振荣的肺腑之言。让我们衷心祝愿全体老干部督导组的老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