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乐都县特殊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乐都县特殊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乐都县特殊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落实责任 强化管理 促进特教事业健康发展

全省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乐都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落实责任 强化管理 促进特教事业健康发展

乐都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感谢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为我们搭建这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使我们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下面就乐都县特殊教育情况向各位做一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十一五”以来,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特殊教师与事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和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实际,我县把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作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职责,在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孤残儿童抚育、新生儿疾病筛查与治疗、经费投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残疾人口统计等方面,通力合作,各司其责,齐抓共管,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数据。乐都县总人口29.8万人,据县残联数据,各类残疾(视力、听力、语言、智力、精神、肢体残疾)9000人,其中0-20岁残疾青少年291人。

(二)加快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落实政府职责,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坚持把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作为义务教育巩固

提高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2010-2011年,教育系统统计的县城地区适龄三类残疾(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人数为7,农牧区的儿童少年人数为30人,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人数29人,入学率78.38%。

二、经验及做法

(一)落实政府责任,全力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1.以特殊认识对待特殊教育,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县委县政府切实把特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抓实抓好;制定特殊教育工作特殊目标,逐步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2.动员社会力量为特教事业发展多做贡献。政府部门落实责任,要求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联、工会、关工委等部门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特教工作,努力营造一个有力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认真贯彻全省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狠抓责任落实。结合“两基”和“控辍保学”和“双高普九”达标验收工作,对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采取跟班就读的教育方式,在生活和学习上悉心关心照顾、特殊关爱,加大对家庭贫困特教学生的补助力度,使每个特殊孩子都能享受到义务教育,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个孩子。确保了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学习和受教育权利。

4.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建立和完善本县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中小学随班就读,扩大随班就读规模,确保随班就读的质量。

5.全面落实特殊教育学生保障措施。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

扩大免费范围,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全免费教育。同时将全县残疾学生全部纳入营养改善计划,按要求发放营养品。

6.做好残疾学生资助工作。发挥县残联、民政、工会、关工委及消防大队帮扶作用,切实减轻残疾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贫困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1.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乐都县特殊教育学校自1990年成立以来,县政府在教育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仅“十一〃五”期间的设备投入就达90多万元;2010年,乐都县教育局为县特殊教育学校免费赠送了价值10万元的体育器材和康复设备,提高了特教学生的康复训练水平。2011年,县委县政府多方努力,新征土地10余亩,将特殊教育学校从县职业技术学校中剥离出来,新建600平方米特教教学楼一幢,新建特教食堂一个,同时投入80多万元购置了特教学生康复训练设备及教学设备。在近500万元的总投入中,地方匹配投入达150万元。校舍的改扩建和设备的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为乐都县特殊教育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硬件保障。

2.配齐配强编制,满足特殊教育需求。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专业技能的教师。为了把我市特殊教育高中段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我们在教师编制的配备上也加大了力度。2007年至今,为乐都特殊教育学校选派教师及管理人员3人,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及管理 人员共15人,形成了专家引领、骨干支撑、青年跟进的梯队式发展队伍。

3.规范教学管理,形成办学特色。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教育部门努力下,县特殊教育学校始终把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全力打造高效课

堂。在这种环境下,学校从课堂入手,规范教学管理,制订了《课堂教学制度及要求》、《上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作业检查制度》等。在规范常规教学的同时,我们鼓励学校特色办学。学校特别重视“艺术教育”,并将其作为特色办学的发展方向。学校的舞蹈作品多次参加省地县艺术节和文艺汇演,获得地区、县级各类表彰5次。2001年学校编排的舞蹈“冰雪童趣”参加海东地区残疾人文艺汇演,获得三等奖;在每年六一期间,乐都县教育局承办的教育成果展览上,乐都特殊教育学校代表特殊教育类别,向全县教育同行展示了艺术教育成果。

4.进行毕业前的岗位技术培训,使残疾人融入社会。县特殊教育学校依托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也积极开设适应学生就业需要的职业技术课程,形成了教育特色,大部分特殊教育学生毕业后都能掌握1-2项专业技术,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保障。

(三)不断加强高中段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注重师德建设,弘扬特教教师的职业精神。特教教师肩负着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进步和心智成长的双重压力,所以需要为学生特别地付出。学校在抓好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基础上,积极倡导教师关注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质,引导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走向成年。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始终把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开展“乐都县名师工程”,培养教学专家和教坛名师。乐都特殊教育学校有2名教师被列为培养对象,他们在工作中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使特殊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整体提高。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并组织教师参加省、地专业技术培训和竞赛20多人次。我们大力开展和各兄弟学校的学习交流活

动,搭建全省特教工作者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借鉴、相互促进,全面提升地区特教水平的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

(一)因缺少特殊教育师资缺乏必要的康复设备等条件限制,我县特殊教育学校仅开设聋哑班,使部分不能跟班就读的失明、智障等特殊教育学生无法在本县就读,也无法使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特长选择相应学校或专业,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因家长观念问题,部分家长不愿孩子到特教学校就读,尚存在残疾学生辍学流失现象。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采取措施,更加关爱、辅助残疾学生,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力争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确保在校残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学业。

(二)坚持因材施教,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积极开展特色课程建设,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努力使残疾学生能够接受合适的教育并得到良好发展。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注重提高其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能力的培养。

(三)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和农村“双语”幼儿园接收轻度残疾儿童入园学习,基本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依托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做好残疾儿童接受

义务教育的转移衔接服务。

(四)积极创造条件,对不能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五)逐步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结合各类残疾人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六)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督导评估。将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教育督导工作重要内容,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篇:特殊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共)

特殊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十一五”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教育工作和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实际,我县把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作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教育、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财政、国土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税务、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职责,在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孤残儿童抚育、新生儿疾病筛查与治疗、经费投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残疾人口统计等方面,通力合作,各司其责,齐抓共管,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基本现状

(1)….总人口….万人,据县残联数据,各类残疾(视力、听力、语言、智力、精神、肢体残疾)….万人,录入电脑…..人,其中……岁残疾青少年……人。

(2)加快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落实政府职责,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坚持把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作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2010-2011年,教育系统统计的城区适龄三类 残疾(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人数为0,农牧区的儿童少年人数为37人,入学人数29人,入学率78.38%。

二、经验及做法

(1)以特殊认识对待特殊教育,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切实把特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抓实抓好;制定特殊教育工作特殊目标,逐步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为特教事业发展多做贡献,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改局、残联、工会等部门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特教工作,努力营造一个有力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认真贯彻自治区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狠抓责任落实,结合“两基”和“控辍保学”工作,对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采取跟班就读的教育方式,在生活和学习上悉心关心照顾、特殊关爱,加大对家庭贫困特教学生的补助力度,使每个特殊孩子都能享受到义务教育,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个孩子。确保了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学习和受教育权利。

(4)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建立和完善本县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中小学随班就读,扩大随班就读规模,确保随班就读的质量。

(5)采取多种措施,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将扫除残 疾青壮年文盲工作纳入扫盲工作整体规划,同步推进。有关部门、残疾人所在单位积极开展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工作,残疾青壮年文盲率逐年下降。

(6)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免费范围,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7)做好残疾学生资助工作,切实减轻残疾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贫困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存在的问题

(1)因缺少特殊教育师资等条件,我县至今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使部分不能跟班就读的特殊教育学生无法在本县就读,也无法使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特长选择相应学校或专业,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存在残疾学生辍学现象。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采取措施,更加关爱、辅助残疾学生,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力争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确保在校残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学业。

(2)坚持因材施教,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积极开展特色课程建设,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努力使残疾学生能够接受合适的教育并得到良好发展。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 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注重提高其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能力的培养。

(3)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和农村“双语”幼儿园接收轻度残疾儿童入园学习,基本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依托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做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转移衔接服务。

(4)积极创造条件,对不能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5)逐步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结合各类残疾人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6)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督导评估。将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教育督导工作重要内容,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7)创造条件,力争到2015年左右,在我县建立并办好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第三篇:乐都宣传片解说词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多 少拓荒者的故事。在这道迷人的风景 线上,谱写了多少创业者的乐章。巍巍群山,伸出双臂,涛涛湟水,舒展 长袖。

美丽的彩陶之乡乐都

乐都,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文化灿烂,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引人注目!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乐都县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8.1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76万人,是一个汉、藏、蒙、回、土等多民族聚居区。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西高东低,湟水河东西贯穿。县城海拔1950米,年平均气温6.9度,年平均降雨量335.4毫米,无霜期144天,属内陆高原气候。

乐都,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块富庶的土地繁衍生息,西汉时期,乐都被正式纳入封建王朝的版图。东晋隆安三年,鲜卑族建立南凉国,定都乐都,隋唐时期设鄯州都督府,宋称邈川城,明称碾伯卫,清设碾伯县,1929年青海建省,改称乐都县,现隶属海东地区。

乐都,交通便利,109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兰青铁路横穿全境,县城距离西宁机场35公里,全县市话 交换实现了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流经境 内的湟水河、引胜河等数十条支流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水能蕴藏量达3万千瓦。电网覆盖全县各乡(镇)村,变电总容量63亿千瓦安,电量充足,供电质量优良。天然气主干线横穿全境,县内已完成各口径支线管线37千米,年供气量3000万方,设计能力已达1.2亿方。县城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正在向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湟水河畔璀璨明珠、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迈进。

乐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总耕地面积63万亩,是青海省主要粮食产区和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境内盛产小麦、青稞、豌豆、洋芋、油菜籽、蚕豆和黄瓜、辣椒等瓜果蔬菜,素有“蔬菜瓜果之乡”的美誉。虫草、大黄、蕨菜、山鸡等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广、品质好,开发“绿色食品”潜力大。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6种,石英石、白云石、大理石、蛇纹石、红柱石等矿种储量大,品位高,岩金、砂金、铅锌、铜、石墨有一定储量,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乐都,地处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之间,紧靠欧亚大陆桥,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西移,为乐都改革发展提供了千栽难逢的历史机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 发展潜力,使乐都成为理想的投资地区。

乐都,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素有文化县之称,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达,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较高,每年为大专院校输送学生两千余名。

乐都,有灵秀的山川,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自然景观,温和的气候和淳朴的民风,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的胜地。瞿昙寺,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宫殿式建筑群。柳湾彩陶基地,是我国已知的规模宏大的原始社会墓地之一,被誉为考古界的一颗珍珠。瞿昙寺、柳湾基地均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充满神话色彩的鲁班亭、关羽牌坊、西来寺等景观,引人入胜。仓家峡、央宗林、冰沟奇峰等旅游胜地,山环水曲,峰崖奇秀,令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乐都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势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 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质量不断提高,成就令人瞩目。

在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乐都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灿烂,社会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和谐社会建设必将取 得新进步。

未来的几年,正是乐都发展的黄金时代。

美丽的乐都欢迎您!

第四篇:特殊教育工作交流发言稿

特殊教育工作交流发言稿

南苑中学汤剑青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感谢教育局领导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感到惭愧。因为,今年我参加了区特殊教育的考核工作,许多兄弟学校特殊教育工作开展得非常好,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学习和借鉴。

我们学校建有以校长为组长的特殊教育领导小组,有分管校长和分管教导,制定了南苑中学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并成立了由随班就读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组成的特殊教研组。我从2004年2月起负责特殊教研组工作。在我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制度的保障,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和支撑力。面对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我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有关理论,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做了以下一系列工作。

一、抓好特殊教育的常规工作。

1、建立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小档案。

每学年初,把各班的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汇总,并且及时把准确数据上报给区康复指导中心。要求班主任在开学两周内认真细致地分析自己班级的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且写下来,由我对这些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档。双学籍管理制度规范。

2、认真制定特殊教育工作计划及总结。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学校的特殊教育工作,我认真制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工作。例如,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做到有记录,并且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要求有关老师加强特殊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引导这些教师开展特殊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加强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牢固确立为随班就读生服务的意识,努力提高研究、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做到有计划地开展学校特殊教育的一系列工作。到了年终,对一学年的工作作总结。

3、认真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之前,召开教研组会议,和教研组成员一起讨论分析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具体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老师。要求相关老 1

师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制定上能够适合相应的随班就读学生,并有详细的完成途径、完成时间、教育教学措施和评估与改进的方法,对不合要求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一律退回,重新制定。由于我的严格把关,我校所制定的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受到了特教教研员的好评,并由今年9月中旬在区的特教组长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同时,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制定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目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一加以落实,能兼顾到随班就读生,能有的放矢地备课并设计一些问题与作业让其来完成,以增强其归宿感和学习的信心。

二、营造平等、关爱、友善的校园文化环境。

1、重视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身心的缺陷,或多或少总存在一些自卑心理,尤其是到了中学,学业难度的增加更造成了自卑心理的加深。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和随班就读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谈心走进学生心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

根据学校的政教处工作安排和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还把爱和关心送到了随班就读生的家里,指导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高了随班就读学生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求班主任对每次谈心和家访都做好相应的记录,有关材料作为班主任和有关任课教师的一个考核内容。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今年的科技节上,教导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以随班就读学生为主的钢笔字比赛。学校关注随班就读的学生,召开座谈会,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在“六一”节来临之际,学校向随班就读学生赠送了学习礼品。5月27日政教主任和班主任上门慰问了小原同学,送上了慰问金。当他的爷爷知道他在学校表现良好,由衷地笑了,感谢学校对他们的关心。

为配合助残周活动,特殊教研组同学校政教处一起,发动学生写征文、出黑板报、搞小队活动等,学校领导还上门慰问了随班就读学生。近四十篇关于“弘扬人道主义,倡导助残风尚”的主题征文,以及每班一期的主题板报„„,把关心这一弱势群体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在区康复中心组织的烹饪比赛中,我校获得一个三等奖。

3、针对学生特点开设拓展课。

在特殊教研组的提议和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开设了以随班就读学生为主的编织拓展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会使用棒针和绒线,初步学会编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细心、耐心以及手眼的协调性。尤其是让平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

三、以课题为引领,探索特殊教育新模式。

如何缩小随班就读学生与健全学生之间的差距,让他们也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是我们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的目标。为此,我们以课题为引领,努力探索特殊教育新方法、新模式。我的课题 “让随班就读学生享受成功的‘高峰体验’”,主要想通过对随班就读学生享受成功的“高峰体验”的研究,帮助随班就读学生认清自己的潜能,引导随班就读学生适当地调整对自我的期望,调整比较对象,开展自我竞赛,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因为就一个具体的人来讲,他的潜能优势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优势在形象思维,有的优势则在逻辑思维。从强化随班就读学生的优势潜能入手,能够比较快地让随班就读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结合课题研究,我们又撰写了三个案例,分别为:“培智教育教学案例”、“让随班就读生振作起来”以及“让随班就读生享受成功的‘高峰体验’”。

荣誉代表过去,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学校的特殊教育工作。

2006年1月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

乌鲁木齐市89中 陈佳琳

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如何使心育与德育更好地结合?一直是我在探讨的问题,为了从更深层面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心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使工作更有实效,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好每周的班会。

利用每周的班会,了解最近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发展动向,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与任课密切联系与配合。

请他们协助教育的个别对象,在与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后,再对学生进行帮扶教育工作,进行个别谈话和辅导,做好引导和矫治工作。

三、关注学生的思想尤其心理动态。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的比较突出的心理动态,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设计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以促进班上每位同学的发展。

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交流和沟通,了解和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情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纳入相关信息入实例进行预防性教育与引导;召开针对性较强的相关的主题班

会,促进班级乃至班上每位同学的发展。

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调适工作。

班主任平时工作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平时除了要备课上好课外,更多的时间要耗在班级管理上,忙于班级事务,忙于应付许多突发事件,还要应对来自学校、家长及学生的各种压力。所以要及时排除工作不必要的干扰,尽自己的能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开好家长会。

给家长准备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或做相关讲座,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更好地做好家校共建工作,让孩子承担他该承担的责任,从而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七、尝试后进生转化的新方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积极与老教师一起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新方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慢慢内化的教育,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平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引导工作。当然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解决问题。需要与其他方面教育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协同发展。而家长这一重要资源绝对不能丢失。

以上是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只希望我校的心育和德育工作越做越好,学生更健康快乐成长。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