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盈余管理审计的有关问题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广泛研究的课题。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会公众要求注册会计师予以关注,说明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自身的审计风险,也需要对盈余管理加以关注。本文拟从审计的角度对盈余管理作以下探讨。
一、盈余管理审计的特征
1.盈余管理审计属于会计报表审计的组成部分
盈余管理审计的目的仍然是判断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合法、公允、一贯,只是更关注被审计单位对盈余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对会计报表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因此,盈余管理审计仍属于会计报表审计的一部分。
2.盈余管理审计不同于利润操纵审计和舞弊审计
(1)审计目的不同:盈余管理审计的目的是关注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以及存在的盈余管理对会计报表信息的影响;而利润操纵审计和舞弊审计的目的是以专门的程序与方法审查被审计单位所进行的不合法的利润操纵或舞弊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会计报表信息的影响。
(2)审计内容不同:盈余管理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会计报表项目;其他两种则会涉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管理行为。
(3)审计方法不同:盈余管理审计基本采用同会计报表审计相类似的方法;而舞弊审计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红旗”标志法、制造错误法等,一般还会用到一些侦察技巧。
(4)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舞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相关经验;盈余管理审计则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会计审计知识,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即可。
二、盈余管理审计常用的程序与方法
(一)计划阶段
1.通过了解极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关注企业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动机
(1)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的整体状况以及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情况。如果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整体上属于“夕阳产业”,国家就有可能制定政策限制该行业的发展,那么被审计单位就会面临严重的经营风险,管理当局就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2)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如果被审计单位处于长期亏损阶段或最近两年连续亏损,被审计单位就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善这种状况。
(3)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以及管理人员变动的可能性。如果管理人员品行存在问题,能力不是很强,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大;如果管理人员可能在近期变动,则其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
(4)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的目的。关注此次审计是例行的会计报表审计、股票上市审计,还是专项审计,如为了取得银行贷款而进行的审计,则企业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
2.了解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
通过询问、审查会计报表等方法,了解企业会计政策的运用情况。一方面,看会计政策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准则的要求;另一方面,关注会计政策的运用是否同上期一致,如有变更,则看其原因是否充分,是否必须变更,是否有盈余管理的嫌疑,以及这种变更是否已充分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