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争创全国文明镇 构建魅力新薛家
争创全国文明镇 构建魅力新薛家
——薛家镇文明创建工作汇报
薛家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五大目标,经常、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载体的精神文明活动,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精神文明深入人心,经济发展快速攀升,社会事业亮点频出,文化生活精彩纷呈,围绕提高居民精神文明和道德素养,突出反映以下方面:
一、搭建平台,真诚奉献,志愿服务亮相龙城。近年来,志愿者服务在薛家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以“体现人生价值”为主题,成立了全市首家规范化农村志愿者服务站,将素质较高、具有奉献精神的各层次居民召集起来成立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无偿提供治安巡逻、绿化维护、环境监督、爱心帮扶、爱心义诊、文艺演出、宣传教育等各类服务,用点滴的小事感染周边群众,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群众对文明创建的认知度和文明素养。到目前为止,已成立了“红袖章”、文化、科普、禁毒、环保、医疗、法制等志愿者队伍十多支,近千人,年龄从十几岁到七十多岁,有学生、医护人员、外企、民企青年职工、失地农民、村镇社区干部、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文艺爱好者等不同身份职业的党员、群众,涌现了很多的感人“小”事,在加快安臵居民向现代新市民的转变,构建和谐薛家,建设文明新薛家的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平凡而又无私的闪光足迹,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延伸工作范围,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我们积极探索,勇于 1 创新,以引“智”、引“技”为目的,将合作共建的橄榄枝抛向了在常高校,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结对,并与常州工学院、江苏工业学院等多家高校进行过合作,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未成年人暑期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暑期综合培训、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志愿者日技能服务、社区科普宣传、志愿者服务省运、文明交通行引导、大型文艺演出现场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高素质、高水平、形式新颖的活动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志愿者服务无处不在,展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立足创建,共建和谐,群众文化多姿多彩。
薛家文化广场的建立,为薛家乃至周边群众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幸福。2006年,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6.46公顷的薛家文化广场正式启用,硬件水平达全省乡镇之最,活动开展更是多姿多彩:央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常州方言大赛、常州市戏迷乐大赛、“多彩新北〃首届百姓艺术节”、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动漫文化推广月、常州电台“戏曲频道”送戏下乡启动仪式及“爱,让我们在一起”慈善赈灾演出、“廉政联系你我他”启动仪式以及连续二年60多场的常州市文明建设品牌活动——幸福广场周周演等各种类型层次的大型活动都在广场成功举办。让周围百姓感受快乐与健康,文明与祥和的喜悦氛围,全镇各部门整合资源,外引内联,共唱文明道德赞歌,共谱和谐发展乐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各类宣传、教育、科技和娱乐活动,得到薛家百姓广泛参 与和积极响应,寓教于乐中传递文明的音符。广场投用的4年多来,已成功举办各类活动2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2007年,薛家中心广场被评为“江苏省特色文化广场”。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和江苏省省委书记罗志军都对薛家的文化和小城镇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第十七届省运会的召开带给薛家群众体育活动新的契机,连年都举办的全镇性的棋牌、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以及家庭趣味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组建了社区腰鼓、秧歌、双球操、柔力球、踏板操、门球、木兰扇等特色团队10多支500多人,全镇上下形成了全民健身、全民运动、全民参与的热潮,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农民体育先进乡镇”等荣誉。江苏省“沿江体育带”英才杯全民健身大联动、迎省运倒计时100天万人健步行签名仪式、常州市“体育三下乡”暨新北区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相继在我镇举行。
三、创新载体、打造特色,道德讲堂谱写新曲
薛家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开展由来已久,道德建设伴随着文明创建活动,渗透在薛家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2010年8月,在全市开展“道德讲堂”建设以来,我镇迅速行动,有效部署,并着力推进落实,成效显著。
薛家镇在全市统一的“道德讲堂”建设标准基础上,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现有资源,进行专门的设计和布臵,更注重环境渲染和氛围营造。有总面积达300平方米、可容纳300人、投影仪、远程教育设备齐全的室内“道德讲堂”;有可容纳千人的室外“道德讲堂”—薛家文化广场,广场长廊布臵了道德修养 名言警句书画作品。室内室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室内还配有“孝老爱亲”、“身边人身边事”、“家有贤妻”等凡人善事展板数十块,努力营造“崇德尚善”的氛围。
为了更好地传颂道德凡人故事、彰显道德榜样力量。薛家镇党委围绕“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孝老爱亲”五类先进典型,及时组织专人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近百名身边好人先进典型事迹收集整理汇编成册。并分期分批利用常州日报、常州高新区报等区级以上新闻媒体以及薛家镇政府网、薛家镇广场电子屏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与此同时,精心组织各类道德活动。薛家镇组织开展了“孝在薛家”演讲会,全镇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孝老爱亲先进典型、群众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抓手,10多年来,在全镇开展的文明家庭标兵户的评选已成为薛家群众的自觉追求。在社区大力实施和谐社区的建设品牌战略,推进了“和谐家庭,文明楼道”评比活动,共建和谐家庭700多户,文明楼道120多个;为了倡导文明礼貌等社会公德,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人人以礼相待,互尊、互爱、互谅,并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在薛家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讲座;以身边道德模范为题材自编自拍了专题视频并在全镇广场大屏幕上累计播放达200多个小时;组织开展了薛家镇“十佳母亲”、“十佳婆媳”、“优秀女孩”、“美德少年”、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了“道 德讲堂.身边好人”事迹宣讲会,附近周边的居民近百人参加了聆听等等。通过以上道德活动,努力营造“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镇”、“讲道德,做好人”的浓厚氛围。为使广大群众感受道德就在身边,传承道德你我他,共发放相关资料3万余份,开设讲堂10多处,影响群众共计
2万余人。
第二篇:新渡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汇报材料
新渡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汇报材料
多年来,新渡镇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村镇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明创建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新渡镇先后荣获“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诸多荣誉称号。现将新渡镇多年来在文明创建工作中的成绩与经验总结
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高效开展
新渡镇的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创建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创建工作办公室,从机关内抽调了5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创建办。不定期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个人的评选活动,镇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依据《新渡镇文明创建考核和奖惩机制》对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个人与集体给予奖励。经常性召开专题创建工作会议,查找问题,分析不足,通过互学互比激起大
家的文明创建热情。
二、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创建保障水平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我镇是全国闻名的塑料之乡,全镇拥有塑料加工、包装、印刷生产类企业1000余家。一是发挥嘉日成公司、宜春公司、凌云公司、中创公司、中安公司等规模企业的聚变作用,依托华东塑料城的品牌效应,实现了产业的快速提升发展。二是发挥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重点项目倾斜。同时扶持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大科研力度,提升市场的竞争力。三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倾力大造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高的办事效率,使企业的发展潜力得到最
大程度的释放。
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为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了村村通、改水改厕、水利兴修等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了中心村庄的建设,使农村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优美。
三、社会风清气正,创建氛围浓厚 社会道德良好。我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宣传“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开展文化进社区、校园、企业的“三进”活动,提高了公民的道德素养。
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文明创建从娃娃抓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建立,使医疗保险实现了全民覆盖。“三下乡”活动的经常开展,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体育设施的一应俱全,为群众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民主法制健全有效。我镇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扬民主。对重大事项决策,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同时坚持依法行政,并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协助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
四、建立长效机制,创建环境更加宜人
按照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每年都投入1亿元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设施的建设。镇区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美。现拥有标准化道路45KM,日供水1.2万吨的自来水厂2座,11千伏变电所1座。镇区内工业企业全部要按国家环保要求,污染物必须达标后才能排放。对生活垃圾有专用的垃圾填埋场。成立了专业化卫生保洁队伍,按市场化操作,实行全天候保洁。镇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无滥砍滥伐现象,森林覆盖率远超国家平均水平,是天然氧
吧。
新渡镇的文明创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下,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创建步伐进一步加快,创建氛围更加浓厚,创建环境进一步优化。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渡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
在世人面前。
中共新渡镇委员会 新渡镇人民政府
2008年6月28日
第三篇:新渡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汇报材料
新渡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汇报材料
多年来,新渡镇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村镇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明创建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新渡镇先后荣获“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诸多荣誉称号。现将新渡镇多年来在文明创建工作中的成绩与经验总结
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高效开展
新渡镇的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创建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创建工作办公室,从机关内抽调了5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创建办。不定期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个人的评选活动,镇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依据《新渡镇文明创建考核和奖惩机制》对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个人与集体给予奖励。经常性召开专题
创建工作会议,查找问题,分析不足,通过互学互比激起大
家的文明创建热情。
二、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创建保障水平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我镇是全国闻名的塑料之乡,全镇拥有塑料加工、包装、印刷生产类企业1000余家。一是发挥嘉日成公司、宜春公司、凌云公司、中创公司、中安公司等规模企业的聚变作用,依托华东塑料城的品牌效应,实现了产业的快速提升发展。二是发挥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重点项目倾斜。同时扶持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大科研力度,提升市场的竞争力。三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倾力大造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高的办事效率,使企业的发展潜力得到最
大程度的释放。
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为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了村村通、改水改厕、水利兴修等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了中心村庄的建设,使
农村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优美。
三、社会风清气正,创建氛围浓厚
社会道德良好。我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宣传“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开展文化进社区、校园、企业的“三进”活动,提高了公民的道德素养。
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文明创建从娃娃抓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建立,使医疗保险实现了全民覆盖。“三下乡”活动的经常开展,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体育设施的一应俱全,为群众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民主法制健全有效。我镇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扬民主。对重大事项决策,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同时坚持依法行政,并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协助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社
会的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
四、建立长效机制,创建环境更加宜人
按照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每年都投入1亿元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设施的建设。镇区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美。现拥有标准化道路45KM,日供水1.2万吨的自来水厂2座,11千伏变电所1座。镇区内工业企业全部要按国家环保要求,污染物必须达标后才能排放。对生
活垃圾有专用的垃圾填埋场。成立了专业化卫生保洁队伍,按市场化操作,实行全天候保洁。镇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无滥砍滥伐现象,森林覆盖率远超国家平均水平,是天然氧
吧。
新渡镇的文明创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下,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创建步伐进一步加快,创建氛围更加浓厚,创建环境进一步优化。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渡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
在世人面前。
中共新渡镇委员会
新渡镇人民政府
2008年6月28日
第四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申报材料
feisuxs网的发展还需要广大用户支持,本站最新信息请浏览首页或者推荐栏目。有大家的支持,更加有动力去做好网站
一、倡导全民学习,提高素质强能力
将学习作为培育文明新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重要手段,努力通过学习打造“学习型街道”,培育“学习型”干部,提高干部职工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www.feisuxs【feisuxs范文网】
(一)围绕提高执政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学。一是多阵地交叉学。充分利用武湖网站、街党校、街有线电视站、村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简报、宣传栏、宣传车、横幅等多种阵地,学习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规定的学习书目和上级有关文件,宣传各级道德模范尤其是黄陂涌现出的“信义兄弟”、刘慕宁等先进典型,宣传各单位在学习中的好经验、好作法,不断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群众观念,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功底。二是多方式分类学。灵活运用“会议集中学、平时分散学、结对帮扶学、讨论交流学、典型引路学、专家辅导学、外出观摩学”等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先后组织百余人(次)到上海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到广东学习现代物流发展、到江苏学习现代都市农业、到湖南株洲学习城镇管理,不断开阔了党员干部的视野,明晰了发展思路,增强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多层次指导学。以“三员”(街领导人员、督导辅导员、驻点工作人员)等熟悉工作、熟悉情况的人员到各驻点指导学、组建以“村官”和学校老师为骨干的宣讲团巡回指导学。先后开展各种层次的辅导报告20余场,听课人数达3000人(次)。
不得转载本网站任何信息,警告:未经feisuxs网同意。发现必究,如需转载需要书面提交审核.(二)围绕提高创业能力引导广大群众学。一是组织专家进农户。组织xx大精神进农家、普法知识进湾村专题学习,组织市、区农业专家进农户,传授农业技术。二是开展“阳光工程”授技术。以位于武湖职高的黄陂区农民技术培训中心为平台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先后免费培训农工10000余(人)次,4000余人实现了就地就业。三是出台政策激励学。率先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让所有武湖职工的子女享受高中教育。对失地农工子女考入区级以上高级中学或高等学校就学的,分别给予1000元和XX元的助学金。对于农工自己选择到武汉市相关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的,街道还将为其报销1000元的学费。二、倡导全民参与,创新环境展魅力
文明创建是一项系列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feisuxs网致力于优秀范文挖掘研究!范文是指写作的模板,比如: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试题库、论文致谢、发言稿、入党申请书等第五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申报材料
武湖地处长江之滨,黄陂区最南端,东联武汉新港,西与武汉中心城区一桥之隔,是武汉新城重点发展区域,黄陂南部经济发展带的重要支点。全街区域面积71.76平方公里,人口5.2万,下辖20个生产队(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
近年来,我街以“创全国文明村镇、建富裕和谐武湖”为目标,强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全街实现财政收入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XX元,经济实力在全区名列前茅。连续两届被评为“湖北省文明乡镇”、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2012年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称号。
一、倡导全民学习,提高素质强能力
将学习作为培育文明新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重要手段,努力通过学习打造“学习型街道”,培育“学习型”干部,提高干部职工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围绕提高执政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学。一是多阵地交叉学。充分利用武湖网站、街党校、街有线电视站、村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简报、宣传栏、宣传车、横幅等多种阵地,学习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规定的学习书目和上级有关文件,宣传各级道德模范尤其是黄陂涌现出的“信义兄弟”、刘慕宁等先进典型,宣传各单位在学习中的好经验、好作法,不断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群众观念,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功底。二是多方式分类学。灵活运用“会议集中学、平时分散学、结对帮扶学、讨论交流学、典型引路学、专家辅导学、外出观摩学”等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先后组织百余人(次)到上海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到广东学习现代物流发展、到江苏学习现代都市农业、到湖南株洲学习城镇管理,不断开阔了党员干部的视野,明晰了发展思路,增强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多层次指导学。以“三员”(街领导人员、督导辅导员、驻点工作人员)等熟悉工作、熟悉情况的人员到各驻点指导学、组建以“村官”和学校老师为骨干的宣讲团巡回指导学。先后开展各种层次的辅导报告20余场,听课人数达3000人(次)。
(二)围绕提高创业能力引导广大群众学。一是组织专家进农户。组织xx大精神进农家、普法知识进湾村专题学习,组织市、区农业专家进农户,传授农业技术。二是开展“阳光工程”授技术。以位于武湖职高的黄陂区农民技术培训中心为平台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先后免费培训农工10000余(人)次,4000余人实现了就地就业。三是出台政策激励学。率先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让所有武湖职工的子女享受高中教育。对失地农工子女考入区级以上高级中学或高等学校就学的,分别给予1000元和XX元的助学金。对于农工自己选择到武汉市相关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的,街道还将为其报销1000元的学费。
二、倡导全民参与,创新环境展魅力
文明创建是一项系列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
三、倡导全民创业,发展经济增实力
将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以文明的大提升促进经济的大发展,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文明的大提升。重点在营造创业文化、倡导全民创业上下功夫。
(一)树立大开放的观点,引进客商创业。以武汉黄陂台湾农民创业园、武湖农产品加工园为载体,策划大项目,招大商,依托大产业、大招商。近年来,共签约项目54个,协议投资超300亿元。香港金马凯旋、厦门惠尔康、江苏雨润、上海致盛、武汉中正、佳海、珩生、六指集团等一大批知名民营企业在武湖投资兴业。
(二)培育市场主体,扶持联合创业。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多种经济组织、自然人,用资本、资源、技术开展联合,组建股份制、合作制企业和协会等经济共同体,缩短原始积累周期,增强创业实力。中国家俱cbd、五洲国际建材城、中国长江金属交易中心商铺销售火爆,已有8000余户客户订购、入住商铺。
(三)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全民创业。以武湖政务服务中心、劳务服务中心、投资创业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开展治庸问责活动为抓手,提高行政办事效能,提升服务质量,营造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