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商学院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商学院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商学院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收益资本化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资本化”

2信用交易

是指证券交易的当事人在买卖证券时,只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的保证金,或者只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的证券,而由证券公司提供融资或者融券进行交易。

3流动性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4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5货币内生性

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

恒久性收入

是一个人依靠拥有的财富(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常能够获得的收入流量。

再贴现

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窗口指导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种劝谕式监管手段。指监管机构向金融机构解释说明相关政策意图,提出指导性意见,或者根据监管信息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

9基准利率

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10劣币逐良币规律

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11货币市场

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该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换成可以流通的货币。

12现金漏损率

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13基础货币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14法定准备率

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按法令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所吸收的各类存款的一定比率,作为存款准备金交存中央银行。

15巴塞尔协议

是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银行资本和风险监管标准。巴塞尔委员会由来自13个国家的银行监管当局组成,是国际清算银行的四个常务委员会之一。

简答题

1简述凯恩斯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是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导致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偏好弱时,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货币供给曲线M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曲线L=L1+L2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该情况下被称为流动性的陷阱)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存储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简述现代金融体系下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

3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货币需求分析的主要特点何在?

4如果肯定货币的能动作用,那么货币扩张中的产出及价格效应是怎样的呢?

5凡提高货币工资就会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吗?为什么?

6简述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

7简述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8简述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简述判断利率水平的主要依据。

简述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论述题:

以上课所讲专题为主:人民币升值,房地产过热与银行信贷,存款保险制度(结合我国2015年5月1日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就理论、功能作用、实施条件等进行分析)

参考论文:

何平

从日本的“支付”解禁论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条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2

何平等

论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与研究

2014/1

3何平

存款保险:历史、制度与中国的选择

清华金融评论

2015年第5期

4何平

存保制度与金融安全网

中国金融

2015年第9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5/13408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