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习题课1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习题课1



教学课题

练习六

课型

习题课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复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交流

复习导入,为接下来的题目练习做好知识准备

鼓励学生把图形的特点表达完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

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2)

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3)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4)

完成练习六第4、5题。

比较,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

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永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取得的收获

在回顾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再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

主备人:秦胜兰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教学课题

练习六

课型

习题课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2

教时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5-36=

3×15=

12×6=

5×13=

13×4=

4×21=

18×2=

7+23=

2、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正方形呢?

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讨论: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学生进行口答

学生量一量,再说一说

学生自由讨论,小组交流合作

复习导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为下面的练习做好知识准备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能力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4、完成“练习六”第11题。

(1)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拼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再检查订正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汇报总结

通过解题过程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既可能拼成长方形,也可能拼成正方形。由于拼法不同,拼成图形的周长也就不同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5、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三、课后作业:课本45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学生观察图形,并与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

主备人:秦胜兰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教学课题

周长是多少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从教具出发,生动有趣的提出课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凑再算一算,启发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同学们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尝试侧量计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先估计,再计算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感受多种情况的可能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板书设计

学生观察两幅图,对周长做出估计

学会进行总结,教师做出补充

先让学生指出这两幅图的周长是什么,然后重点强调,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主备人:秦胜兰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