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次游海
第一次游海
当温柔的海风爱抚我的脸颊时,一股沁人心脾的滋味涌上心头;当湛蓝的海水挠挠我的小脚丫时,一股神清气爽的感觉涌上心头;当金黄的沙滩踩在我的脚下,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江苏名市“连云港”,其中,我最喜欢的景点就是那海滨浴场了。
踩在金黄的沙滩上,仿佛无数微小的金色精灵在给我的小脚丫按摩,使我通体舒畅,随便翻翻便能找出许多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贝壳,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时不时几朵浪花打过来,为这“沙海拾贝”更添几分浪漫和情趣。
不过我最喜爱的还是和大海亲密接触了。我站在大海中,接受朵朵浪花的洗礼,这滋味儿,别提有多爽!突然,一朵大浪咆哮着奔涌而来,我脚跟没有站稳,一下子跌入海中,这才领略到海水的咸,真不愧是名声远扬。于是,我像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在海中自由的嬉戏,可惜好景不长,我还没游几步便吃了一嘴沙子……
从海中上来,洗完澡之后,我登上台阶,极目远眺。大海,一望无际,在远处还有几条快艇,逆风而行,却依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后面跟着一道长长的水纹,仿佛一幅壮丽的画卷,又仿佛为我们演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优美的诗句……
当落日的最后一缕余晖洒向大地,我早已坐上了回家的车,但是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第二篇:游衡山竹海随笔
游衡山竹海随笔
湘中邑衡山,誉文明奥区,亦生态之乡。岳山横断,邑分前后。海生后山上,海居祝融背。前自南岳越西岭,后从东湖沿山上,车行均约半时至。
过小桥,爬陡坡,几弯几转,见山坳民居。休憩一农家,影照藏百余,摄生态之胜景,显魅力之无穷,彰文化之底蕴,羡民生之惬意。往高处登大马山,驻坪平行,小径通深处,不见尽头。根根修竹,上上下下,青青翠翠,密密麻麻,朦朦胧胧,轻轻松松;尖尖竹笋,高低错落此起彼伏,破土露芽争先恐后,片片脱落在地,层层紧包护身。听鸟语,闻清香,欲一生吸;辟竹筒,导山泉,掬几捧喝;竹叶悠悠,桃源低头。返坪上行,登岭观海处,难望边际。或遇阴霾,雾气缭绕,似纱隐幻;更多明媚,层层迭迭,如浪滔天。茕茕孑立成莽苍苍极目天外,四顾延绵即绿叠叠拂手眼前。心胸一亮,心身一放,世事谐忘,仙亦不如。
回,下,至杏溪头幽幽谷。无路,沿溪下。跨流水,踩细沙,走田坎,绕石角,手足并用,蜿蜒而行,一线光芒,透顶挤入,丝缕可见;沿岸险峻,石块各异,探头者如大方门童揽客,缩身者若害羞少女避生;有土则有树有竹,生机旺然;无土则无蔓无枝,壁斗光溜。历溪水侵蚀冲刷,谷底沟壑纵横,整体乳白,黑白相间,如纸如墨,走纸迈步,走墨金莲。景自天生,大小坑洼,如牛脚、如浴盘、如海碗,七夕团聚绵绵夜,可知牛郎织女处;浮面乌龟鳄鱼石,你追我赶望上游;幕幕水流,小瀑四处,叮当霹雳夹杂,奇绝独特无二。习习扑面凉风,清澈沁凉溪水,炎炎烈日不觉,亲切陡增几分。
抗战英烈,斯邑有人。遥想当年,微山湖畔,“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铁道游击队》政委李正即文立正,生学驻地,竹精之魂。南国英雄,北国立功,望胜利在即,恨叛者告密,惜英年早殉,叹故居飘摇,盼今人复旧,迎四方瞻仰,以告慰英灵。
故居近处有天柱寺,据闻为“南岳第一香”,古之虔诚香客必经之朝拜处。初经修复住僧,奈何太小,与名难当,应与扩容,方堪第一。与此而成 “朝圣古道”,名人曾涤生,伟人毛润之,童少随尊过此未知几何,其时其人其情之感同身受,期待时日机缘一品。赏影之余,觉同仙路,曲折隐约,时有时无,层高层上,云顶深深达天宫,谁知焉,可问牛去。
同行者,盖邑乡长者二十余众。细思斯乡,兼具“人之名气、竹之大气、道之生气、寺之灵气、书之底气”,尚有闭而未开军旅洞,香蒲岭上小天池,步步不动步步动,可谓美景在身在旁,何须远行他方;只是深闺在养,人未识之。吾辈先行先揽,可为破冰之旅否?!
壬辰春三月十九游于东湖,公元2012年4月24日记于衡山。
第三篇:海宝游世博
陶艺活动设计
活动适合年龄段:大班 活动名称:海宝游世博 活动背景:
世博会在今天又成了孩子们的话题,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相关的教育,了解了世博会的房子、观看到世博会礼仪的宣传片,知道了要做个文明世博人,但是究竟怎样做,幼儿不是很清晰。为了更好地实现孩子的愿望,我们设计了此活动,用海宝有趣的人物形象吸引孩子,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在讲述的基础上,运用陶艺创作的形式,将海宝的文明形象永远留住,并作为宣传的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氛围,达到更好的效果。活动目标:
1、了解世博文明礼仪,大胆讲述怎样成为文明世博小公民。
2、大胆运用陶艺制作技能尝试制作海宝的各种动态形象。
3、懂得欣赏同伴的作品,分享制陶的快乐。活动准备:
1、各色彩陶,及制陶的工具,幼儿人手一份。
2、海宝动态PPT制作,世博园、香山小学、名人苑场景制作准备。活动过程:
一、畅谈世博
1、教师用PPT出示一串敏感数字,“有谁知道这一串数字能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大事即将发生呢?”
2、最近我们都在谈论世博,有谁能说说你对世博的认识呢? 幼儿自由讲述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关于世博的事情,谈到了世博会中国以及全世界各国的人建
造了各种各样的房子,世博的吉祥物海宝有话对我们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海宝: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知道吗,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时,会有全世界的人到上海来旅游,待会儿我带你们外出游玩好吗?可是出发之前,我要给你们看一段视频,看完了,请你来说说,怎样做个文明小公民,好吗?
3、观看视频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怎样做是正确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文明游世博
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个文明小公民了,我们也要出发旅游了,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要去的地点,逐一介绍三个地点——世博园、名人苑、香山小学。出发之前,小海宝还有话对我们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海宝:小朋友,这下,我要考考你们了。待会儿我们小朋友自由选择想去的地方,大家一起商量,说说应该怎么做,才能做个文明的游客,再请一个小朋友把商量的内容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说说,好吗?
1、幼儿自主选择地点,进行分组
2、幼儿相互协商怎样注意文明礼仪,并进行记录
3、每组请一名幼儿对海宝进行介绍,其他幼儿进行补充。
教师对幼儿所说的海宝形象运用PPT点击显现的形式进行提炼
三、制作小海宝
师:现在我们和海宝都已经知道了旅游时怎样做个文明游客,可是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今天我们来尝试制作海宝的各种动态,用这些动态小海宝提醒更多的游客成为文明游客,好吗?(教师出示刚刚显现的动态小海宝全景)
师:怎样能做出各种动态的海宝呢?(提醒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重运用不同的手的制作,制作海宝身体的变化来体现。▲幼儿制作各种动态海宝,老师巡回指导。
▲让先完成作品的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对方的作品。
▲幼儿完成作品后,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怎样做个文明世博人。师:让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我们回教室做更多的文明小海宝,好吗?
第四篇:海文第一次讲座前策划期
海文建大北区第一次讲座前期策划
一:收集信息
1. 各专业宿舍分布
2. 所有人的考研意向调查
3. 个人信息收集(手机号码,宿舍,考研意向)
二:覆盖性,深入性宣传
1. 不间断,各处张贴海报(早上,傍晚)
2. 各宿舍楼门口摆放讲座信息
3. 每个宿舍逐一宣传(扫楼)
4. 小规模交流从身边有考研意向的人一对一宣传然后借助这些人再次宣传(名片)
5. 上课前去教室的黑板上写上讲座信息
6. 各专业上课的课间 快速讲解进行宣传
7. 各专业开班会详细讲解自己专业的东西
三:校园代理
各专业尽力找代理男女都需要要求:做事认真 踏实态度积极 四:讲座信息
9月4日晚上6:30~9:30讲师:陈一铭名称:考研全程策划班内容:
第五篇:三门县海游镇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三门县海游镇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一、海游镇概括
海游镇是“中国电力城基地”和“中国青蟹之乡”三门县的城关镇,位于县境西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全镇面积1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56 亩,森林覆盖率为67.9%,总人口10.7万人,共有5个社区和 63个行政村。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地面标高均在3.0m左右,依山傍海,气候条件适宜,自然环境得天独厚。201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65.4亿元,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工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目前,全镇518多家大小企业,构成金字塔型的企业群体,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8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9.6亿元,该镇拥有机电、橡胶、工艺品、医药化工、造纸五大支柱产业,以园区为依托,打造有鲜明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该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中国新农村建设明星镇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生态乡镇。
二、主要创建工作
近年来,我镇生态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建设生态经济强镇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不懈的打生态牌、创生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现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由镇长为组长的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企业、单位、行政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同时,结合实际,建立起生态镇建设工作决策制度、联络员制度、工作督查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生态建设责任单位和人员各执其职,各谋其责,形成了有人办事有人抓,各线配合、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鉴于人事变动,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镇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立了生态农业、生态宣传、生态工业及旅游、生态村镇规划及环境整治等4个专项工作小组,目的是责任进一步明确,工作进一步细化;各村(居)也及时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组及生态建设监督组,强调各村书记是生态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专人负责。规范有序的镇村生态建设网络,为搞好此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结合实际,制定方案。镇党委、政府及镇生态建设领导组仔细研究全新的工作目标,认真分析全镇的生态工作现状,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及不足,再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工作目标、任务、责任细化到每个村,每个单位,并与每个行政村(居)签订了生态建设目标责任状。通过扎实开展基础性的工作,使全年的生态建设有章可循,秩序步骤井然,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使创建工作在以2012年如期实现国家级生态镇的硬前提下,统筹合理时间安排,明晰各自的工作任务及方法步骤。﹙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我们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县广播电台或电视每天至少播出10分钟的生态宣传材料;二是拿出近两万元资金分别在主要交通要道路口制作大幅永久性生态建设宣传牌,并对过去建立的宣传碑(牌)重新粉刷,增添内容;三是全镇各村定期召开党员、村民组长及村民代表培训会,加大生态建设有关知识宣传,讲解生态建设有关内容。
﹙四﹚加大投入,改善环境。着重加大镇村生态办的基础设施投入,并率先搞好了城东等19个村生态办公室的规范化建设。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近5万元资金,装修了房屋,配备了崭新的桌椅及档案柜,并将工作制度、工作目标等牌匾再次更新;各种规章制度统一格式上墙,彻底改善了办公条件,改变了办公室面貌。
﹙五﹚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我镇生态创建工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以争创省级生态乡镇为目标,以制定科学环保规划为指南,切实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编写了生态环保规划。我镇在编写集镇规划的基础上,投入资金8万元,聘请浙江大学有关专家编写了生态环保规划,为全镇的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近期及中长期的可行性工作蓝本。
2、积极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示范村。我镇的城东村、王家村、石岩村、松门村、潺岙村、等38个行政村完成了市级生态村建设,新场村已通过全市生态村的审核验收,被批准为生态示范村。还积极向上申报了悬渚村、东严村、孙家村、梅村、许家塘村等13个行政村为生态示范村。
3、以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生态文化等内容为重点,全面搞好生态建设工作。
生态农业。我镇坚持以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为重点,积极稳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认真做好无公害示范镇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基地化、品牌化有效带动了全镇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优质蔬菜、海水养殖、蛋鸭养殖、苗木花卉五大特色基地,全镇有滩涂养殖16500亩,围塘养殖8000亩,大棚蔬菜、西瓜等反季节栽培生产基地3000余亩,优质杨梅、早熟无核桔、翠冠梨、板栗等生产基地8000多亩,贝类、青蟹养殖基地2万多亩,苗木花卉生产基地4000多亩,畜禽养殖基地30多个,500亩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有富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12家农业龙头企业,三门湾锯缘青蟹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社82家。“三门湾”牌青蟹,“旗海”牌青蟹,“绿石”牌绿芦笋,“舜创”牌柑桔,“三特”牌水产品等一批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其中松门桐子杨梅、孙家舜创牌柑桔、旗海牌青蟹、毛蛤等多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并在省农博会上频频获奖。“三门湾”“善好”黄酒、白酒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旗海”青蟹商标被评为为浙江省十大特色农产品品牌。2010年,全镇实现农业产值3.9亿元。农业基础不断改善,建成标准海塘25.3公里,生态公益林5.93万亩。同时,这些支柱产业的综合开发,已使我镇的立体生态农业初见雏形,形成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项目”的良好发展局面。
生态工业。海游经济基础扎实,产业特色鲜明,经济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全镇518余家大小企业,构成金字塔型的企业群体。其中有37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有“586”工业企业82家,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0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9.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2%,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枫坑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区内有工艺品、机电、医药、汽配等主要行业分布。县城西区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700亩,各项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该镇现拥有机电、橡胶、工艺品、医药化工、造纸五大支柱产业,以园区为依托,打造有鲜明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镇不断加大企业技改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创优,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合县职能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新污染产生,任何项目都要经过环境论证才能落户;严禁污染项目引进,加强对现有化工、造纸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和治污力度;积极开展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全镇所有的企业认真执行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达标率和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制度。目前,全镇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100%,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达99%,同时,积极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生态林业。一是加大林政管理力度,严禁乱砍滥伐事件发生,一方面完善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采取林业站、驻村干部、村干部现场勘察,现场界定,共同审批的木竹采伐程续;另一方面加大督查力度,每周由镇分管领导牵头,林业站、林业派出所参加,对全镇的林区进行一次督查巡逻,特别是加大对风景区、公路沿线山林采伐的督查力度,确保无林业违法案件发生。二是积极进行林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毛竹、翠冠梨、柑桔生产。三是狠抓护林防火工作,明确了有关单位及负责人的各自职责。去年和今年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旅游。立足镇内旅游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保护风景区的生态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认真开展龙母山、百瀑谷、湫水大峡谷、南山、精秘山的 “绿色旅游”、“农家乐游”及佛教圣地旅游等活动。
生态家园。全力支持县里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得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城区垃圾站、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镇绿化带建设,主要道路采取专门绿化,绿化率为98%。加强城镇市容管理,配备专职保洁员140余人。对辖区内产生的全部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县全镇日生活垃圾生产量约160吨,全部日产日清,同时加大对垃圾中转站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围绕“布局优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的目标,以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改善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整治村的创建活动,近三年,全镇新建垃圾中转站5座,卫生公厕48座,清理河沟淤泥5.6万立方,清理河道4.5公里,村主干道路硬化12公里,主干道两侧都进行了绿化,完成了13个各类生态示范点建设。每个村都配备了保洁员,一些村呈现出“布局优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面貌。农村“脏、乱、差、散”的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生态文化 全面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等“创绿”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栏等媒体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各中小学都开设了专门的生态课,大力弘扬发掘地方传统文化,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古宅、古桥、古建筑的保护,挖掘和发扬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绘画、民间文艺、土特产品、饮食风味、生活习俗等文化形式。我镇的平安社区被评为第三批台州绿色社区,三门县第二高级中学被评为台州市绿色学校,海游镇中心小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三、主要建设成效
1、生态镇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通过生态镇、村的创建,推进了全镇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镇社会经济、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变,镇辖区生态环境等10个指标和13项基本条件均已达到国家级考核指标的考核要求,使全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针对国家级生态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珠游溪、海游港流域地表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并达到Ⅰ类水质标准,辖区内36座山塘水库水质均能满足和优于水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3、环保投入机制初步形成
在环境保护基础建设方面,以创建生态镇为契机,同时采取多元化投资渠道市场化运作,镇、村和民间共同出资等每年要投入1000万元以上,实施溪道整治、道路建设、生态示范农业基地建设,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等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增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4、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加强
近年来,海游镇把创建省级生态镇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臵,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的环境建设向规划化、制度化迈进。
5、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村镇规划的实施,城乡人居环境不断的提升,海游镇近年在人居建设上不断的向生态化探索,由于高标准的建设,统一设计规划,以自然的优势环境,新农居点的建设,生态人居的理念越来越受人亲睐,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6、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增强
在创建生态乡村过程中,着力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以生态建设促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发动群众提议、建设等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运用新闻舆论、公益广告、洁美乡村活动,举办生态环保培训班等,提高公众对创建生态镇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为创建省级生态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创建工作的体会
生态镇创建活动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态不仅仅是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观念意识问题,更需要资金的投入,机制的落实和长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镇建设创出特色,才能在创建中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前提
生态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益千秋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长期而艰巨。实践证明,我们在生态镇创建活动中始终把“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作为创建的重要工作对待,抓住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结合点,把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把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切实抓好,从而通过生态镇建设,推进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是基础
在生态镇创建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宣传生态镇的重要性,因为“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是从向往的目标,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顾全大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发展观念,增强生态镇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人人参与,使“海游是我家,生态建设靠大家”的思想,深入人心,扎实推进生态镇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机制,有效推进是关键
在创建生态镇过程中,结合阶段性工作,推行各村各单位实行生态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实施年终目标考核制,完善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与生态镇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
4、强化督查,长效管理是保障
生态乡镇设不是一时一事的,而是一项动态工作,创建工作永无止境,具体指标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因此,创建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要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态文化素质,生态镇建设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素质的好坏、高低与否,决定着生态镇的文化程度和生态环境的保持力度,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要经常不断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学习、培训,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生态建设的需要。
5、生态致富,让群众得到实惠是目的
开展生态建设归根结底要让广大群众得实惠,贫困不是生态建设的目标,要鼓励群众走上生态致富的路,但在生态效益显现较慢的情况下,要处理三种关系,即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要在保护中开发经济利益,要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生态经济,同时政府要舍的投入,创建过程中要让群众看到生态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效,使村民在生态建设中尝到甜头,使生态镇建设真正成为致富的重要途径,生态建设将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
我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抓生态创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善有效,生态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急需加大投入,强力培育生态支柱产业后发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工作,真抓实干促进生态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