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XX乡关于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XX乡关于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XX乡关于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我乡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工作步伐,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村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根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经乡党政班子会议研究决定,结合我乡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构建以农民为主体、以股权为纽带、整合多方资源要素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有效路径,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发农村改革与发展活力,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和路径引导,把握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实效,以三变”改革统筹农业农村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建立股份合作机制。

2、坚持尊重意愿,农民为本。充分尊重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主体意愿,不搞强命令。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根本利益作为三变”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凝聚广大农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农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真正让农民成为“三变改革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先试点、后整体,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各村优势条件,深挖潜力,科学民主确定“三变”改革内容,分类推进,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突出区域特色,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多种模式和实现形式。

三、改革内容

(一)资源变资产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拥有的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和闲置的房屋、设备等作为入股资产,通过“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等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开发经营,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一是将集体资源变为入股资产。重点对尚未承包到户、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耕地、林地、四荒地、水面等资源进行清査核实,评估作价,入股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业经营主体,按合同约定获得收益分红。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对一些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集体经营性资产,包括集体兴建或购置的房屋具有经营价值的各种建筑物和机械设备,以及财政资金投入但划归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通过清査核实、确定权属关系后,评估作价入股新型经营主体,按合同约定获得收益分红。

(二)资金变股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自有资金、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业农村的发展类和扶持类资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等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前提下,量化委村集体或者农民持有的股权股金,通过“农户+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基地+新型经营主体”路径入股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按合同约定获得收益分红。

(三)农民变股东

鼓励和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但不包括地上无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自有大中型农机具、自有资金、技术、无形资产等生产要素,通过协商或者评估折价后,以“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等路径投资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股份农民”,使农户成为规模经营参与者,与新型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按合同约定获得收益分红。

四、工作步骤

1.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农民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机制,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关机制。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统计年报及年度资产清查工作,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事务财务分开管理,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完成所有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工作,探索集体土地入股合作,稳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向分红型方向发展。

2、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通过物业公司带动村内村民就业及推动村内产品集中采购,销售,达到促进村民持续增收的目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根据各村组基础条件和优势资源,以引进企业龙头为抓手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入股分工;推行“强村带弱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集体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以上。

3、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机制。完善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构建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探索实施“整村授信”模式,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示范创建活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联动机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评级授信,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评价体系。

4、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体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优化产业结构,以水稻、稻虾、中药材、蔬菜,水果等为重点产业,加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三变”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鼓励各类人才创办家庭农场。积极开展省、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工作。加强农业产业招商,将农业产业招商和土地入市相结合,利用土地入市杠杆招商。

5、提高农业保险的渗透度。通过宣传引导鼓励经营主体对融资抵押物、投资资产等投保。逐步扩大农房、养殖业、种植业的投保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提高涉农保险渗透度。一是对XX乡范围内的水稻、稻虾、经济作物(油茶)、畜牧进行摸底;二是召开经营主体座谈会宣传农业保险政策;三是跟保险公司进行对接,做到应保尽保。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