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西方经济学(本)作业

西方经济学(本)作业



西方经济学(本)作业1

题目: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含义及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

1.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时间安排:

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优要素投入的区别。

西方经济学(本)作业2

计算题

目的:

经济学的研究既注重定性研究,更注重定量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计算题目的训练,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

1.认真阅读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学习内容,深刻理解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2.准确记忆计算公式;

3.注重计算过程。

时间安排:

完成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后实施。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QD=14-3P

Q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2.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为1.2~1.5,如果该商品价格降低10%。

试求: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3.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品数量。

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4.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既定,短期总生产

函数TP=-0.1L3+6L2+12L,试求:

(1)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最大时雇用的劳动人数;

(2)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最大时雇用的劳动人数;

(3)

平均可变成本AVC最小(平均产量APL最大)时的产量;

(4)

假定每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最大时雇用的劳动人数。

5.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240Q-20Q2+Q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求:

(1)

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2)

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3)

该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4)

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西方经济学(本)作业3

题目: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要求:

1.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相关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注意相关的计算公式;

4.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时间安排:

完成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

1.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

2.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初始消费C0、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分析消费C、投资I、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政府收支T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本)作业4

题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的理论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的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

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

时间安排:

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做本作业(约在第十五周)。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政策手段。

3.货币乘数和财政乘数。

4.调控力度分析。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式和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

西方经济学(本)作业5

计算题

目的:

经济学的研究既注重定性研究,更注重定量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计算题目的训练,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

1.认真阅读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学习内容,深刻理解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2.准确记忆计算公式;

3.注重计算过程。

时间安排:

完成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后实施。

1.已知某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4.4亿元,政府预算赤字为0.9亿元,消费为22.8亿元,对外贸易赤字为0.5亿元。试求:

(1)

储蓄;

(2)

投资;

(3)

政府支出;

(4)

税收。

2.已知初始消费CO=50,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收倾向t=0.2,投资I=70,政府支出G=200。试求:

(1)

均衡收入Y0、税收T、居民可支配收入Yd和消费C;

(2)

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B=T-G);

(3)

其它条件不变,政府减少多少开支,能使政府预算收入平衡?并求这时的均衡收入YO、税收T、居民可支配收入Yd和消费C。

3.已知:投资函数I=?謀-dR,?謀=100,d=50。试求:

(1)

R=10%,5%,3%时的投资需求量;

(2)

其它条件不变,d=80时的投资需求量;

(3)

分析d和R的变化对投资需求量的影响。

4.总供给函数为AS=2

300+400P,总需求函数AD

=2

000+4

500/P。试求:

(1)

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

(2)

总需求上升10%的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

注:一元二次方程式求根公式为:

x=■

5.若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詜变为0.25,边际储蓄倾向s为0.2,t=0.2。

试求:政府支出增加10亿元时,对该国进口M的影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5/116352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