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13 诗词三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珍羞()投箸()

侧畔()

宫阙()

婵娟()

琼楼()

长精神()

低绮户()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盛酒的器具)

玉盘珍羞直万钱(同“馐”,美味的食物)

B.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C.何事长向别时圆(什么事)

我欲乘风归去(回到天上去)

D.千里共婵娟(这里指月亮)

玉盘珍羞直万钱(同“值”,价值)

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直挂云帆/济沧海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名句默写。

(1),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

(2)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        ,。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        ,        ”展现了词人对人事与自然进行的哲理性思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蕴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6.我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瑰宝,它璀璨夺目、耀眼生辉,那就是古诗词。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分门别类,辑录名句。(各写连续的两句)

①爱国类:

②战争类:

③劝学类:

(2)指出下列诗句歌咏的对象。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③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3)有人就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的上片拟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下联:

【课内精读】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热闹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隐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着无限的失意。

D.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的悠闲生活的渴望和政治失意的悲愤。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后人常用来揭示                 的哲理。

10.请简要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

(三)[2019·河北]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12.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类文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①

[宋]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

①此词大约作于词人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3.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2分)

14.词的下片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

[甲]

水调歌头

[宋]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定**

[宋]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5.甲词中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1分)

16.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两词中画线的句子具体阐述。(3分)

(三)[2020·遂宁]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①

[唐]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③,深山古木平④。

如何此时恨,噭噭⑤夜猿鸣。

[注]

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7.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3分)

18.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3分)

答案

1.zūn xiū zhù

pàn

què chán qióng zhǎng qǐ

2.[解析]

C 何事:为什么。

3.D

4.[解析]

D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1)欲渡黄河冰塞川

(2)玉盘珍羞直万钱

(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6.(1)示例: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①雪 ②梅花 ③画

(3)示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7.[解析]

D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姜尚垂钓与伊尹梦日的典故。姜尚与伊尹都是有才能的人,但都曾一时得不到重用,最终他们得到了明主的赏识,理想得以实现。诗人运用这两个典故,是相信自己也一定会遇到明主,从而实现理想,表明诗人对自己未来从政仍有所期待。故“对乘舟垂钓的悠闲生活的渴望和政治失意的悲愤”表述有误。

8.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体现了诗人的信念和追求,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9.乐观(旷达)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对即可)

10.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孤身归来,友人多已离世的境况,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11.[解析]

C 由“何似在人间”可知,“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表述有误。

12.①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②体现了词人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③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13.示例一:“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示例二:“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生机。

14.写出了词人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词人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15.月亮

16.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甲词画线句体现了词人感悟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乙词画线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行走,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

17.(示例)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18.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登幽州台歌》以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而这首五律,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