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第一篇: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第二篇:《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少女安妮跟随爸爸妈妈一起逃亡的故事。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安妮日记》读后感(一)

我很是喜欢《安妮日记》,更喜欢安妮这一人物。我感觉她就是一个小天才,无心插柳柳成阴!在密室写了两年多的日记独白,最后经过爸爸的帮助下成了一本书!

在她的日记中,我看到的是安妮的坦率,透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完全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于日记朋友——Kitty!或许这就是我喜欢安妮日记,喜欢安妮的理由吧!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安妮伴随着泪水,耐心与欢笑,在自己身上不断耕耘,幸福而真诚地微笑人生!我相信这微笑,即使在贝尔松,即使在她无力抗拒人类的虚妄时,也不曾失去过!有一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日记》读后感(二)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读后感(三)

读了《安妮日记》后,我深受感触。安妮身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过着安宁的生活,可是在那个年代里就因为她是犹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处躲避纳粹党的杀害,由此开始了一直隐居在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

在安妮生活的时代里,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胆的过着,而我们却不用,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只需要舒舒服服没心没肺的生活着。不论做什么安妮永远都是轻手轻脚,更别谈大声喧哗了,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们,与她比我们过的是多么的令人羡慕,自由,安逸我们都拥有。

从安妮的日记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将居住的房屋称作“密室”,就这个词我们就马上会联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处都不透风没有一点阳光的,住在这种地方她该有多么难过。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我们经历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她的那种害怕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她天天必须闷在家里不可以出门,随着夜晚的降临,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胆战心惊的事,可我们做事完全随心所欲,出家门是最基本的,我们还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动,相比较我们便会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很满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们统统都敢,她要是活在我们这个时候,她该会多么开心,我想她肯定会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会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觉想做又有意义的事情,绝不会糟蹋这些时光——不过这些想象仅仅只是我们强加给她的,她不可能会享有这些假如,她永远都只是生活在战争时代的女孩。她不能拥有这些假如,可是我们却可以,也许是我们的生活太过安逸,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虚度光阴的人。

读完安妮的故事我开始反省,我们不该这样的,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现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该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和同学朋友发生矛盾,做事也不该永远拖拖拉拉的浪费时间。《安妮日记》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珍惜现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时光,带着快乐感恩的心学习成长。

第三篇: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

13岁生日那天,安妮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簿。从这一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日记除了开头一小部分外,都写于隐秘的密室中,是以假托写给女友凯蒂的书信形式写成的。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年人世界的看法、她热情活泼的天性、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等。书中描绘了充满阴郁、恐怖、淘气、梦想与成长的安妮的世界,引起人们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和对密室青春的爱怜。

——简介

我的感想:安妮,一个犹太人,她从13岁渐渐成长步入青春时光。但,她的生活仅限于一间密室,身边的一些朋友,家人。她渴望上学,渴望有很多懂得她的人,她的日记,写出了的并不只是生活的枯燥,危险。更参杂着自己对世界的希望,向往。每个孩子都认为世界很美好,其实,事实的残酷证明,这个世界和她想象的并不一样。她经历了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世事。

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

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她对于世人依旧是以自己的真挚和诚实来对待。

父母感想:从和平的时代到战争年代,孩子从没有经历也不懂得这些事。安妮的乐观态度,让孩子有很大的感触,现在战争的残酷性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没有太多的感觉。小女孩的内心独白让我们又一次回顾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对于这个世界充满的希望,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增长阅历的作用。

安妮的话,让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懂得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艰难、困苦,而是让她知道了,世界上的残酷性。

第四篇:《安妮日记》读后感(本站推荐)

昨天,我在书店里看见了安妮·弗兰克著的《安妮日记》,这个作家英年早逝,只活了16岁,这部书写了她16年的童年生活,我看了十二分同情他们。

这本书讲述了:1929年,安妮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一次,安妮过生日时,收到一本硬皮笔记本,安妮十分喜欢,给这本日记取名叫“吉蒂”她在上面写日记,写他的喜怒哀乐和她心中的小秘密,一切都那么美好,但在1942年6月,德军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搜捕,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办公室的密室。几天后,另一家也挤了进来。在这不随意活动的日子里,安妮接着写日记。时间慢慢流逝,安妮想着可以快点告别这个充满死寂和饥饿的囚牢重返校园。后来她真的离开那里,不过去的是集中营,1944年8月4日,弗兰克一家被发现,后来,凡丹一家和安妮妈妈伊迪斯去世了,安妮姐姐玛格丽特支持不住了也去世了,1945年3月,差三个月满16岁的弗兰克死于伤寒。战争结束后,只有安妮父亲一人生还。他整理出版安妮隐匿期间的日记。

读完之后,我十分同情他们,他们一家和凡丹一家、公司职员,真的好可怜,战争这样无情,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们,我好同情他们,我和安妮一样,渴望和平,全世界人们一起生活,从此不再有战争,让我们化敌为友,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安妮日记读后感

越来越多的人在看安妮,在说安妮,在写安妮。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庆幸。

安妮,曾经在大家看来一个颓废的代名词。

可是,现在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她了。

我记得很久以前,女友和我这样解释安妮:安妮不是颓废者,她只是太热爱生活,因而用一种我们这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表达,颓废的本身并不代表

放弃,而是一种另类方式的奋斗。

当时的我唯一能读懂的只有闪烁在好友眼里的激动和亢奋。

后来我看安妮。

再到后来慢慢接受安妮。

然后到现在的迷恋安妮。

这个过程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一个喜欢穿白棉布裙、帆布鞋,一个会轻易写死亡,文字是有着美丽的疼痛,一个做文时天马行空的无比才情的典型上海小资女作家,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命我的世界。

我一直都很欣赏安妮的生活方式,足够的自我和放纵,这是我永远不可能做的到的。在我的世界里有秩序,游戏有规则,很多时候,叛逆,仅仅只是欲望。而在安妮身上,所以的一切都可以是幻想,也都可以是真实,是真正的大快人心。

每次从我口中发出“安妮”这(来源:好范文 http://www.feisuxs/)两个字的时候,内心总会有种莫名的情愫,吸引我的是那些孤独美丽的文字网和致命的疼痛。

我时常会在深夜独自守着一盏暗黄的灯看安妮的书,很多的时候通常是一边看一边哭泣,一边哭泣一边欢笑,裹着毯子在凌晨的时候感受着最深刻的黑暗和孤独。这些动作都是寂寞无声的,因为发出任何的声响都会破坏这美丽的黑夜。

她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一时的感动或者心痛,更多的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和共鸣。我想,也许我可以套用朋友的一句话:没有谁的文字可以让两颗心如此接近……

安妮宝贝。安妮和宝贝。本为一体。

如果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洒脱,纵然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依然可以笑靥如花,毫无惧色。如果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坚强,那种在所有伤痛面前都不轻易低头的大义凛然。

在悲剧的爱情里面安妮扮演的永远都是受伤者的形象,这是多么的神奇,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即使是我们早就知道这场爱情会像一场烟火,有着让人绚烂的美丽和无能为力的短暂。安妮那爱到粉身碎骨依然可以义无返顾的决绝神情,万劫不复时同样有着最初的微笑的这形象不但引出了大把读者的泪水,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千万读者的那颗心。

我一直很欣赏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说的一句话:“有些人可以写出大量的文字垃圾,却无法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

安妮,就是用文字舞蹈的精灵,用文字施法的女巫。手中的笔翩翩起舞,就汇成一曲交响。

关于我和安妮在一起的日子,那些在岁月中沉积下来的画面,一切在画面中感动的瞬间。如今看来,始终足以继续令我记忆和难以忘怀。安妮,是一段不老的童话。

对于安妮的了解我想说的只能如此,因为太过熟悉亲密无间反而变得陌生无比。再多的语言,更多的话语也没法表达我对安妮的体会,一切仍需用心倾听,一切仍需用爱感受。

颓废与积极终究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地是可以活得自我,活得真实。

附件列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