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



第一篇: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

眼泪洗不去伤痛,爱亦无法成为全部。

有这样的一本书,触动灵魂深处的自私与无私,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命尊严和生命品质的故事。读这样的故事,对灵魂是一场洗礼。

安娜的出生,或许预示着它灵魂的无私,成为姐姐的“特效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为姐姐提供血液、骨髓。这一点,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经设计好的。

但是安娜却不甘愿只是成为这样的角色,她想知道,除了是姐姐的“特效药”,她还能是什么?如果姐姐没有得白血病,那她还会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一切都围着姐姐凯特运转的家庭,她又是谁?

这个答案,妈妈没办法告诉她,因为妈妈每天忙于照顾随时面对死神的凯特;爸爸也没办法告诉她,作为消防员的父亲总是急匆匆的去挽救一栋房子或者是一间仓库,也可能是人;哥哥没办法告诉她,叛逆的哥哥总是喜欢做一切不合时宜的事情,包括喝酒、抽烟甚至吸毒、放火……安娜需要找出这样的答案:她是谁?离开了凯特之后。

一纸诉状将这个原本混乱的家庭卷入了更为混乱的状态。安娜希望取回对自己身体器官的支配权,而不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毫无反抗的接受打针、麻醉、抽血、抽骨髓甚至捐肾。律师坎贝尔受理了这个官司。朱利安,坎贝尔的前女友,作为诉讼监护人也牵涉其中,对每个家庭成员进行拜访。

第二篇: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

这本书是近来读的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本。不像从前感动我的书,都是金戈铁马,为民族大义,为国家,为荣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感动我。相反,这是一本关于家庭,关于父母,子女的故事(我从前最不要看的题材)。但是,就是这笨关于家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是一个爱的故事,父亲对儿子,女儿的爱,母亲对儿子,女儿的爱,哥哥对妹妹们的爱,妹妹对哥哥的爱,姐姐对妹妹的爱,妹妹对姐姐的爱和孩子们对父母的爱,还有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的爱。尽管每个人爱的方式不同,程度不同。Kate从小就得了白血病,父母和哥哥Jessie都不是合格的捐献者。于是,父母“制造”了一个基因上完美的孩子,Anna。Anna的任务就是救助姐姐Kate。

Anna一生下来,就捐出了脐带血。紧接着便是白细胞,血液,骨髓,直到13岁的时候,Kate肾功能衰竭,需要一个肾脏。这时,Anna通过律师,明确表达了不愿再给姐姐提供器官的本意。

Kate是父母的心肝宝贝,Anna难道不是吗?Jessie难道不是?为了救Kate,确实应该尝试每一种方法,可是,难道应该以牺牲Anna的利益(也许是健康)来救助Kate吗?另一方面,Kate在死亡线上挣扎,虽然这个肾不一定能救活Kate,可是没有这个肾,Kate一定马上就会死。怎么办?如何选择?我也无法判断。如果Anna赢得了自己的权力,Kate就会很快死去。在背负着“害死”Kate的罪名下,Anna怎么渡过自己的余生。如果Anna没有赢得自己的权力,那么,她需要现在捐一个肾,也许明天捐一部分肝脏,后天一部分脊髓,1/4血液,还有不知道是什么的捐献。读到这里,我把Anna/父亲和Kate/母亲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尊重Anna权利的,另一个是为了Kate的生存而不管Anna安危的。好像他们是对立的双方,而台子上是Annna的健康。审判庭上,Anna爆料,原来是Kate要Anna去控告父母的。Kate经过14年与病魔的抗争,已经厌恶了再这样没完没了的治疗,等待,期盼和失望。Kate放弃了。Anna的内心更是矛盾。她才13岁,却要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中找到平衡。但是,Anna以绝大的勇气,承担起帮助姐姐的责任,不惜让所有人误解自己。

故事的结尾令人吃惊,Anna得到了自己的权力,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器官移植给了姐姐。姐姐康复了,却似乎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是啊,Kate的生命是Anna给予的。故事中另一个人物律师Cambel也很吸引人。玩世不恭的他似乎总在嘲笑着人生和其他人,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但是,我总觉得,他坚硬的外壳下有着不为人所知的弱点。果然,他是一个15年的癫痫患者。他的冷嘲热讽,他的玩世不恭都是为了遮掩他那柔弱的病体。很多人都这样,用满身的刺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用自嘲来阻止旁人的怜悯。上帝佑护他,后来他的前女友接受他,保护他。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关于各种各样爱的书,关于大爱和小爱的书。值得一读!

第三篇:姐姐的守护者

姐姐的守护者

家里有一男一女,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这是一种最没有遗憾的家庭组合。本来应该是很幸福的,可偏偏女儿凯特患有先天性的白血病,夫妻俩为了挽救一个生命决定创造另一个生命,就是再生一个孩子为凯特进行骨髓配型,好做骨髓移植以挽救大女儿的生命。于是,他们在医院做了体外受精,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帮助下,他们生下了和凯特的基因型完美契合的小女儿安娜。

安娜是为姐姐而生的,她一出生就注定是姐姐的附属品,只要姐姐有需要,她就必须奉献。从脐带干细胞开始,血小板,白血球,干细胞。但到安娜11岁时,这一切都戛然而止。这一年,凯特因白血病并发了肾衰竭,而肾脏移植的来源当然还是安娜,但是厌倦了作为姐姐的“人体器官库”的安娜为自己请了一个律师:她要从父母那里解放自己的身体,行使自己的“医疗决定权”(而事实上,她只有到了14岁才可以行使这样的权利)。于是,她将父母告上了法庭,无可奈何的爸爸,以及身边的所有的亲人都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我觉得他们并不认为安娜就应该为姐姐奉献,而是不理解这一举动。而孤注一掷的妈妈更加不了解,她认为安娜就应该为姐姐奉献,因为眼前这个奄奄一息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亲姐姐。可是,这样的奉献的尽头在哪里,假如姐姐一直那个,妹妹就该一直“陪同”吗?那妹妹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对安娜是不是太残忍了呢?然而作为大儿子的哥哥向我们吐露了另一番真相:原来让妹妹捍卫自己的身体,把父母告上法庭,是姐姐“指使”的,姐姐是想让妹妹帮助自己解决痛苦,可是姐姐是真的不想活了吗?可最后,她还是坦然地选择了死亡,这也许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不管是哪种意义上的。

话说回来的话,作为骨肉相连的妹妹,为姐姐捐一颗肾又如何呢?难道不应该吗?但我觉得这里头有主动和被动之说。假如我是安娜,我不会看着姐姐就 那样无助地死去,我最后肯定是要捐的,但必须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即使最亲的人也不能代表我的意志,更不用说是别人的强迫,如影片中的妈妈。也就是说我做这件事要做的有价值,要能体现我自身的价值观和高风亮节。也许我是自私的,亦或是虚荣的,但同样是达到一种目的,为什么不让它体面一些,和谐一些呢? 再说妈妈的爱,很显然,影片中的母亲是偏爱大女儿的,可实际上,不如说她想保护一个完整的家。书中,安娜的母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在火里,唯一能拯救她的机会,是派我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法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足见母亲的无可奈何,可是要是在这场火灾中,你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女儿,岂不是太不值得了,可你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女儿在火场里争扎无助而死,这就是无可奈何之处。可是,人不要太过执着。妈妈的执着忽视了当事人的意愿。其实,凯莉早就累了,早就受够了,与其这么痛苦地煎熬着,不如干净地死去。可是当妈妈真的放弃的时候,是不是又能够得到谅解和道德的审核呢?这真的需要思考!虽然妈妈的执着连累了一大家子人。但这正是母亲的伟大,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价,只能敬仰!

最后,姐姐的安然死去,一家人还是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第四篇:姐姐的守护者 观后感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

09-1-法医 09011140018 王鹏展

移植医学,让我们拥有了解决很多从前不敢想象的疾病的能力,借由为患者更换健康的合适的器官来治愈疾病延续患者的生命。我想这正是医学的神奇之处,将丧失生活勇气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类所能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多,也就更能掌控自己的生命。器官移植技术无疑能挽救很多濒临死亡的人的生命,但是既然是移植,自然而然的诞生了供体与受体,这中间的玄妙关系是不曾经历的人无法理解到的。

《姐姐的守护者》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移植医学的故事。女儿有了疾病,需要合适配型的骨髓,而当父母的配型都不成功的时候,医生建议他们再生一胎,一胎经过设计好的,适合的配型的孩子来挽救病重的女儿,就这样小女儿诞生了。这似乎是每个医生都会对患者家属提出的建议,本身没有什么,医生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我们往往都忽视了一个问题:作为拯救哥哥或者姐姐的供体,这个活体供应的小天使本身在想些什么,又应该想些什么?安娜从出生开始,就一次有一次的被医生从自己的身体上拿走东西:脐带血、淋巴细胞、白细胞……或许会说这是对亲生姐姐的帮助,只要付出那么一点点就能挽救姐姐的生命。但是这不是一次的付出,而是一生的,甚至是一步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深入,甚至有一天这样的付出有可能会让原本就是健康的那个孩子也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且,在这一步步的挽救的过程中,本来无知的,本应该天真无邪,快乐成长的孩子却在遭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关怀病人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关心一下这个作为供体的可怜的孩子的人生呢?

回到影片,在影片后面,我们发现那个集全家人关爱与一身的可怜的病人才是导演女儿控告父母的幕后人。而一切的原因则是孩子不想再延续自己的生命,不想继续这样辛苦的活了。癌症患者每日面临着病痛的折磨,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手术、急救、化疗……各种各样的药物,注射、口服、吸入……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病人的痛苦。家人只是一如既往的想要挽留,一次一次的把走向死神的人又拉回来。当一次次面临死亡,知道迟早有一天要死去,看着身边亲友为了自己奔忙,为了自己落泪,而在自己面前又故作坚强的强颜欢笑,这其中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无法被常人所理解的。我们所认为是在为了他的考虑,其实是不是曾经想过已经无数次面临死亡的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自以为是的拯救到头来最终只能带给关心的人痛苦,那这拯救还有什么意义存在?

面临着死亡,自己的,亲友的,旁人的……我们自己的想法,别人的想法,社会的看法,这一切的一切所交织而成的矛盾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抉择。道德的尺规标准不同,衡量后所获得的结果也就因而不同。道德、伦理对于医学是个复杂的论题,一个永远的论题。

第五篇:《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

该怎么拯救你,我的姐姐

-----观《姐姐的守护者》有感

《姐姐的守护者》,一部关于爱与守护的教科书,情节催人泪下,人物饱满有张力,丝丝入扣地探讨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沉重题材:当最亲爱的人罹患癌症,身为母亲,在伦理道德与法律人权之间该如何抉择?《纽约时报》曾对此给予评论“持续拨动人的心弦,使人流着泪去讨论它的尖锐议题,但永远都不会有结果。”

影片开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相清秀,灵气逼人的小女孩,目光坚定,表情从容,隐隐约约中我觉得这个小女孩一定个性十足,充满思想。随着镜头一点点的切入,整个故事就此展开。十一年前,安娜诞生于一个完美的医学计划。她知道自己是基因技术的精密产品、白血病姐姐凯特的特效药、父母眼中没有存在感的女儿。她活着,绝不是为了去冰球场上惬意地奔跑或是肆无忌惮的与哥哥姐姐嬉戏打闹。这些年来,凡是在凯特有需要的时候,无论是脐带血还是白血球、肝细胞、骨髓,她都得源源不断的向凯特提供。然而,即使有孤注一掷的妈妈、无可奈何的爸爸,以及身边所有人的爱,凯特的情况还是越来越糟,肾功能的衰竭必须要年仅11岁的安娜捐献出自己的一个肾。这一次,安娜选择了拒绝,并且寻找到律师坎贝尔把母亲告上法庭,她要捍卫自己的身体。然而听闻消息的母亲完全无法理解“冷血”安娜的这种行为,就在母女俩对簿公堂争论不停时,哥哥杰西却揭露了另一番真相。原来凯特深知自己时日不多,多次向母亲表达放弃治疗意愿却被偏执的母亲忽视,最后实属无奈才希望安娜通过法律捍卫自己的身体从而拒绝将肾移植给自己。除了伦理与法律的对峙,本片中还涉及到的一个主题就是临终关怀。虽然安娜为了维护自己的医疗自主权与母亲针锋相对,但她对姐姐的关怀仍然十分感人。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片段有两个,一个是姐姐病重时无法自理,安娜娴熟地替姐姐擦拭身体,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还有一个就是是姐妹俩躺在洒满阳光的草坪上敞开心扉的交谈,姐姐说会在她到达的那个地方等着安娜。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许多暖人心扉的细节,比如同样遭受病痛折磨的温暖男孩泰勒与凯特之间浪漫却虐心的爱情、默默守护的弟弟杰西最后忍痛将自己为凯特作的画像撕毁让其随风散去的场景、以自己深沉的爱保护着女儿的爸爸看见凯特穿着礼服从楼梯走下时百感交集的神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凯特。当然最触动我的还是母亲为安慰因化疗而头发掉光的女儿,毅然决然地剃光自己的头发,然后一家人去大街上尽情玩乐。对于母亲来说,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母爱固然伟大,可是正所谓物极必反,当母亲的眼中只剩下病重的女儿凯特,她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不顾一切代价让女儿活下去,即便是忽略她的另外两个孩子。然而也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爱使凯特喘不过气,使安娜爆发,使这个表面上看似温馨和谐的家庭慢慢累积下许多矛盾。最后,矛盾爆发,值得庆幸的是,母亲最后还是接受了现实,当一家人出现在海滩上互相依偎在一起时,我知道故事快要结束了。终于,凯特在家人的守护之下安静离世,去到泰勒所去的地方继续自己的幸福。与此同时,安娜也收到律师带来的胜诉书,她拥有了医疗自主权,完全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可是此时官司结果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她和姐姐都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彼此,守护着这个家庭,守护着爱。

得知这部电影是由美国作家朱迪·皮考特著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带着更多的思考,我上网搜索了一下这本小说,无意间看到安娜母亲所说的一句话“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法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读到这里,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我想无论是患病的弱者还是守护他们的家人都应该被给予更多的关怀,因为世间已经如此的艰难,我们都太需要彼此来互相取暖。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4/275592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