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实验研究制度
沙墩中学 课题实验研究制度
一、按照《课题实验方案》认真做好阶段实验计划和子课题实验方案,并依据实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修订,强化实验意识,确保方案按期、稳步地进行。
二、及时搞好课题实验的统计、分析,写好《个案分析》、《阶段报告》,以便形成《终结报告》。
三、认真搞好课题实验讲座,加强资料的学习与交流,坚持实验教师的相互听课、经验交流,除及时完成按规定最低限量的实验资料外,实验教师和有关人员每学期要撰写好经验、体会和阶段实验报告,形成专题性论文的初稿。
四、实验教师每学期写好典型教案两篇,选录优质课例两份,保存好学生作业、练习、抽测、竞赛和期末试卷等系统资料。
五、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针对实验有关专题或重点项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总课题、子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六、及时推广典型教案、优质课例、经验、体会、报告与论文等,促进阶段报告、终结报告和专题性论述的形成。
沙墩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实验幼儿园课题研究制度
课题研究制度
1.课题组各项课题研究的开展应在园长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并由业务园长监督和严格把关。
2.开展课题研究应是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一项活动,每学期或学年每位教师要开展至少一个项目的课题研究。
3.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完成学期实施阶段的计划内容,做好相关记录、总结等材料。
4.每周有固定时间保证活动开展,除特殊原因外,组内成员应按时参加。
5.每次活动前应做好事先准备,保证活动如期、有效进行。6.能围绕课题研究方向组织活动,活动中要做好书面记录,记录规范,有时间、有地点、有议程。
7.课题活动中,组内成员应围绕课题积极参与,或组织实施,或研讨反思,努力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
8.根据阶段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月阶段小结并计划好下一阶段的开展工作。
业务学习制度
1.全体教职工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组织教师、保育员进行教育、保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交流幼教信息。
2.教研组长会议每周一次,商讨讨论保教工作、计划、相互配合工作以及为全园发展出谋划策。
3.全体教师2周一次园本培训,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学术研究讲座以及技能技巧的培训。
4.学习时做到严肃认真,不迟到、不早退、不闲聊、积极参加讨论、认真做好记录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5.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以《纲要》和《指南》为依据,研究制订好各类教育教学计划。
6.根据国内外幼教新形势结合本园具体实际,认真学习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提高自身能力。
7.业余时间教师认真阅读幼教理论书籍、刊物,积极撰写教育反思,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8.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设计活动方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9.按时完成学习时布置的学习任务。
教研活动制度
一、成立教研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二、每学期组织群众性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鼓励创新,观摩后,组织讨论、评议、评分,并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存档。
三、定期进行业务学习,经常开展学术研究讲座,定期组织教师、保育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
四、每学期初各班要根据班上工作实际,写出教学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期末写出专题总结或经验论文等,在园内进行交流。
五、每学期期末,对各班进行教育过程性评估和班级工作评估,开展评选“文明班级”活动。
六、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七、对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展或参加市以上交流的经验论文、实验报告等,根据《实幼。
八、每年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一次,开阔视野、取长补短。
教研组活动制度
1.同一年级的班级组成教研组,设一名教研组长,设一名备课组长,协助教研组长工作。
2.学期初,教研组长根据幼儿园工作计划制订详细具体的教研计划,做好每次教研活动的事前安排,务使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明确。
3.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有:
①教育理论的学习;
②对各种形式公开课的系列研究(从备课、说课、听课到评课);
③班级或园内外教学经验的交流;
④园外参观、学习;
⑤主题活动策划与组织;
⑥专题研讨、课题研究。
4.教研组长认真做好本组教师各项工作的检查、评估工作。5.教研组成员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得迟到或早退,有事要先请假。
6.教研组活动中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每学期每位教师上好“人人一节过关课”,课后开展评析活动。
7.教师应主动承担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任务,从教学实际出发,从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中选择并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务求取得成果,做到人人参与课题,每月有心得,每学期有总结。
8.坚持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1—2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专题总结)。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制度
贾宋小学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制度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潮流。为此学校立足实际,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及科研工作力度,治理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生发展,围绕实验研究课题,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参与实验研究的领导及教师要更新观念,切实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推进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诸多方面的作用,致力运用、实践,努力开拓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新局面。
二、课题实验研究成员要善于学习有关理论,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素质教育技术、儿童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每周学习内容不得少于1500字,心得体会不得少于1000字。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在研究过程中,参与的领导与教师要按方案进行,每个阶段所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总结等要有的放矢,观察要全面,记录要翔实,检测要到位,总结要客观,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运用中的成败得失,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四、实验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四要”,即要精心备课、要精心准备课件、要注重检测反馈、要及时记录研究内容、成-1-
功个案、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等。
五、参与课题研究的领导定期组织研究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说客、讲课活动,每次活动目的性要强,切入点要准,为实验教师提供横向、纵向交流平台。
六、研究资料,实验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对于全面反映实验过程、最终形成实验研究成果十分重要。因此,实验教师要注重收集、管理好个人实验研究资料,定期整理个人实验材料并交课题组档案管理处。
七、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实验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好的研究成果及时研讨、总结。
八、各级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学校予以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评优、晋级。
第四篇:课题研究制度
落实《指南》课题研究制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开展好《指南》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特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一、总体要求
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幼儿园管理与教育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幼儿园领导要积极成为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建立全员参与的课题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二、具体制度
1、幼儿园园长积极参与制度。园长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并督促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课题实验专题研讨制度。课题小组安排专门的时间(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组织本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进行案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一个月至少一次邀请县级专家或者本教研片的研究
小组成员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3、实施课题研究学期、阶段小结制度。各课题实验组成员要坚持写教育叙事。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学习《指南》体会、课题研究成果等情况以照片、图片、书面材料等形式,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
4、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交流制度。严格按照市、县贯彻《指南》实施方案要求,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活动、示范课、优秀教育叙事展示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
5、家园共育制度。为了使课题研究中的先进理念、科学育儿知识让每一个家长都知晓,进而引导家长支持和参与,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幼儿园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家园互动活动,对家长进行《指南》培训,利用家长的覆盖面宽的优势,为课题实验研究提供条件和帮助。
6、课题实验奖励制度。对参加课题实验表现突出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考核制度,视情况予以奖励。
202_年月
第五篇:课题研究制度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该课题的顺利进行特制定研究制度如下:
1、课题组成员应服从安排,搞好各自的研究工作,并做好组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工作。
2、研究组成员应积极投入课题研究,主动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
3、按时参加课题组的各项活动,不能随意请假,两次不参加课题组活动者,则作自动退出处理。年终考核和评定将受影响。
4、按时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任务,如未及时完成而影响课题组工作进程的,将责令其退出课题组。
5、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与实验,将实验研究中所总结的好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向课题组其他成员汇报。
6、积极参与课题的各项交流活动,并准备阶段性成果资料,在交流会上应坦诚发言。
广宗县前旧店中心小学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