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2_年12月,以畜牧兽医学院为依托,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
中心的前身为原沈阳农学院牧医实验室,1994年筹建了牧医双基实验室,1999年1月被评为省合格实验室,在202_年12月复评验收通过。围绕学科建设需要,中心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完善了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功能,提升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与开放管理水平。有力支撑了3个动物类本科专业及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同时缓解了大学扩招引发的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202_年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成立两个大实验室:牧医基础实验室和牧医专业实验室。根据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标准,以及畜牧兽医和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本着“统筹规划、优化重组、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原则,学院于202_年12月将牧医基础实验室和牧医专业实验室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八大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兽医学实验教学平台、临床兽医学实验教学平台、预防兽医学实验教学(生物安全实验室)、动物生产实验教学平台、动物遗传繁育实验教学平台、动物营养实验教学平台、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牧医实验室在搞好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基本条件尤其是动物和中草药标本建设工作,共建设有动物标本室、动物骨骼解剖标本室、动物病理标本室、动物寄生虫标本室等四个标本室和一个兽医院。其中,动物骨骼解剖标本室建成含有马、牛、驴、羊、猪、兔、鸡、鹅、犬、猫、狐狸、梅花鹿等共12大类共计1300余件骨骼标本;动物病理标本室收藏有马、牛、驴、羊、猪、鸡、狐狸、兔、鸵鸟、梅花鹿、鱼等11大类共计1500余件动物病理学标本;动物寄生虫标本室收藏有吸虫、绦虫、线虫等10余类共计800余件寄生虫标本。至此,牧医实验室四大标本室共收藏有4000余件动物各类标本,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牧医实验室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兽医院功能完善,设备齐全,1
病例较多,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和技能的培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心实验室总面积3537.82平方米,仪器设备1148台(套),仪器设备总值643.0723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18件;中心设置有牧医基础、预防兽医(国家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临床兽医、遗传繁育、动物营养、动物生产、水产养殖、开放创新等8个功能实验室,包括16个标准实验室(分室)。每个标准实验室可同时容纳30名本科生进行实验,生均面积2.8平方米,其中专业基础实验室均按照一人一台(套)或两人一台(套)配置仪器设备;同时,建立了实验室计算机管理数据库、中心网站局域网及免费向学生开放的计算机室(30台)。
中心共开设本科教学实验课程69门(11门独立设课),有综合性实验59门,占85.5%,实验项目430个,实验学时数1340学时,年平均承担12.8万人时数的实验教学任务,开设的实验项目覆盖了学校10个本科专业、7110名学生。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近五年来校、院两级的投入资金进行改扩建和维修,环境整洁明亮,仪器设备功能配套,运行有序、高效、安全。中心通过近几年的内涵建设,中心的教研、教改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
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研究方向明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中心建设的保障。中心人员总数73人,其中专职人员总数30人(实验教师17人,实验技术管理人员13人);中心有教授9 人(博士生导师 2 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 5 人、讲师18人、实验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4人,硕士学位的29 人。
五年来,中心教师主持各种教学研究课题共15项,参加教研教改和课程建设的达130人次,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篇;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家畜生理学》、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一类课16门,校级教学成果奖25项;出版各类著作45部,其中主编出版各类教材3部、副主编6部、参编27部;中心
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62项,共获得科研经费1344万元,尤其是最近三年,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51项,共获得科研经费超过1081万元;已完成的项目中,获奖项目32项,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厅、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科技推广奖14项;近三年来,我中心师生共发表论文452篇,其中一级学报34篇,核心期刊227篇,被SCI检索10篇,被EI检索2篇。
中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以学生为本,依托畜牧兽医学科科研综合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学生专业兴趣浓厚,踏实肯干,实践动手能力强,并取得许多荣誉和奖项,用人单位欢迎且评价较高。近五年来,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均达93%以上,考研成功率高。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中心具体负责” 的管理体制及“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适度开放”的运行机制。配套出台了仪器设备及耗材,人员引进与培养、实验室共享开放、专项经费管理及实验室工作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19项。
中心遵循“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共享性、示范性”原则,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形成了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理论与实验互通并重,实验平台规模化、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的鲜明特色,建立了基础型、综合应用型、创新研究型分类、分层设置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必将推进我校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对我省同类实验室起到巨大的示范辐射作用。
第二篇:新闻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1995年,学校开办了新闻学专业,1996年开设了广告学专业,202_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成立。202_年,文学院正式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_年,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新闻广告综合实验室开始成立。
202_年,分别组建虚拟演播实验室、报纸编排实验室、广告摄影实验室,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等中心。
202_年,在学校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下,开始筹建广播编辑制作实验室。
202_年新闻传播教学实验中心获得省级验收通过,成为湖北省高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至202_年底,实验中心已建成广告摄影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报纸编排综合实验室,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实验室,广播编辑制作实验室5个实验室,现有实验室总面积1500平米。实验教学内容覆盖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四个专业。
教学队伍是人才培养之本,是深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保障。实验中心现有人员29人,其中19名专职实验教师,6名兼职实验教师。专职实验人员中,教授7人,占总人数的30.4%;副教授4人,占总人数的17.4%;讲师9人,占总人数的39.1%。讲师以上职称共占总人数的87%。在学历方面,其中博士7人,占总人数的30.4%;硕士9人,占总人数的39.1%;学士7人,占总人数的30.4%。
在教学方面,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每年面向全校文、理、艺学科的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为“摄影技术”“摄影艺术”“视频编辑”。其中基础实验项目占20%,综合、设计性实验各占40%。每门实验课的实验项目总学时都超出计划学时数的30%,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面向新闻传播学院开设报刊电子采编,广告设计、广告调查、广播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影像创作、摄影技术、电视编辑等实验课,开始实验项目190 项。中心开设的实验项目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要求理论基础牢固,动手能力强,注重模拟媒体运行和技术使用,注重与媒体实践相结合。充分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落实到具体的实验项目中,充分在实验项目中发挥同学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中心专职实验教师积极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主持、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涵盖少数民族地区媒介接触、网络传播、媒介与认同、媒介素养、少数民族文字媒介等重点、热点理论问题,对全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予以全面、深入、持久的理论关注与探索,获得的成果又成为我们实现特色化办学的丰富资源。我院自主组织开展“南湖映像校园DV大赛”“新闻之梦采访大赛”“广播之夜’“摄影大赛”等各种赛事。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正得达到学以致用,为学生积累参加大赛的经验。
据统计,近年来我院本科生有239人次获得包括“挑战杯”、“中国新闻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土豆全国视频DV大赛”、“优酷视频DV大赛”等在内的国家级奖励,177人次荣获省级奖励。
202_~202_年我院本科生共获准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42项。202_~202_年获得校级以上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52项,其中省级8项,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5项,优胜奖7项。202_~202_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55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1项,提名奖1项。
中心将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力度,不断的更新设备和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即将申办的网络传播和影像传播专业做好铺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扩大资源共享,使中心的实验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细则
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细则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监督管理办法》和世行“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精神,结合实验中心具体情况特定如下实施细则。
第一条开放目的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着重改善生物类、相关生物学类和非生物类本科基础实验教学条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环境,并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效能,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21世纪需要生物学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第二条开放对象:
(一)对全校本科学生。
(二)校内外各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
(三)高新企业技术人员和中学生夏令营。
第三条开放时间
实验室和相关仪器室每天从8:00到22:00时开放、部分实验24小时开放。
第四条开放内容
本科生基本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大学生研究计划和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研究生实验;校外生物学相关专业学生基础实验和实习;高校教师和高新企业技术人员培训等。
第五条 实验中心开放的组织管理
实验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实验中心的开放管理、开放人员的申请和审批工作。实验中心所属各实验室分设主管人员。
各实验室主管人员的职责:负责实验室、仪器和物品等的管理;负责开放人员实验项目审查;负责开放人员实验记录的管理;负责开放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管理;负责安排开放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值班工作。
第六条 开放题目申请的程序
(一)进实验室做实验人员,首先要填好“实验中心开放实验申请表”,由实验室主管人员核查后交实验中心主任审批,签署“实验室安全协议”,除生物类本科生和全校公选课学生外按规定交实验成本费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二)开放实验题目由各实验室主管人员负责审查并安排进入实验室的具体时间。
(三)进实验室后先由实验室主管人员对其开放人员进行所需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和实验室管理、安全教育,发放仪器使用证后方可进行实验。
(四)仪器设备管理按中心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开放题目和开放人员管理
(一)开放题目必须由实验中心审批后备案。
(二)开放题目可在实验中心开放指南内选择,也可自行设计,经实验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论证批准后方可进行。
(三)开放题目的实验记录本由中心统一印制,实验后交实验中心存档。
(四)开放人员及开放题目实行计算机管理。
(五)开放人员要严格遵守实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八条 检查及考核
(一)每位开放人员实验结束后,实验中心均要组织一次实验总结报告,交流工作和学习体会。
(二)开放人员离开实验室前,要把所有仪器、物品等恢复原状并填写好仪器使用情况和物品消耗情况清单,交实验数据、结果和实验总结报告,由实验室主管人员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三)需要成绩考核人员,要认真写出实验报告,指导实验教师根据实验完成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学分和成绩。
第九条 开放费用
本院计划内学生利用开放时间自己设计实验,在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指导教师审核,中心主任审批后,原则上不收费用。
非本院计划内学生,在公选课计划内的设计实验题目,不收费用;非共选课内自己设计的实验,按实验成本收费。高新技术企业委培人员,按实际收实验成本费。
第十条 开放实验安全、卫生保证协议书
(一)为了实验的正常进行,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实验室的绝对安全。
(二)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履行安全防火措施,对没有安全保证的实验坚决禁止进行。
(三)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和气体必须按照有关制度及规定执行。
(四)严格执行用火、用电制度,使用烘箱必须留人值班,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关好水、电、煤气和门窗,确保安全。
(五)使用仪器时认真操作,及时记录;使用后认真管理,保持仪器内外的清洁;仪器出现问题立刻报告,并及时维修,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可擅自将仪器借出或搬到其它实验室。
(六)做好物品领用登记记录,严禁浪费各种药品、耗材,不得挪作他用或给其它实验室使用;菌种、贵重药品等要妥善保管,丢失将按原价赔偿。
(七)严守实验项目的关键技术,不经指导教师允许,不得与企业、科研部门等洽谈与本项目有关的合作。
(八)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吃零食,值日生每日一定要认真打扫实验室卫生,摆放好实验物品,保持室内卫生清洁,杜绝其他事故的发生。
(九)违反以上规定者,实验中心的老师可以随时终止实验。
(十)晚上做完实验回寝室的同学一定要搭伴同行,保证同学的自身安全,否则责任自负。
第十一条 本实验室开放细则若与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有抵触,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二00六年一月一日修订稿
第四篇:动物作家简介
动物小说作家
一.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职称文学创作2级。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2年调当地山区小学当教员。1975年应征入伍,官拜宣传部长。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82年10月加入云南作协,1985年9月加入中国作协。生于上海亭子间,从小体弱多病,与各种体育奖杯无缘。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栽秧。当过水电站民工、山村男教师。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娶一妻,生一子。中国共产党员。大专文化。职称文学创作2级。198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调任成都军区创作室。擅长写动物小说,努力笔耕,以养家糊口尽男人之天职。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师少年月刊》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活动推荐书目。《斑羚飞渡》被选入七年级语文...二.椋鸠十,原名久保田彦穗。一九零五年出生在长野县赤石山脉的主峰———鬼面山山脚下的乔木村。他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独耳大鹿》、《消失的野犬》、《雁王》《老鼠岛的故事》和《金色的脚印》等,先后被日本文部省指定为向中小学生推荐的主要课外读物;其中,多篇作品被文部省指定编入中小学生的上课教材,在日本全国的少年儿童中间拥有众多的读者。孩童时代,椋鸠十随其经营牧场的父亲整天与动物玩耍,还常随其父亲上山打猎。一有空闲,便缠着父亲以及其他打猎好手给自己讲他们的狩猎故事和饲养野生动物的经历;椋鸠十一边听一边暗记,经过自己编排,编成脍炙人口的故事后,讲给其他小朋友们听;他还经常潜心观察、悉心揣摩野生动物和家畜的行动规律、生活习性等,几乎如痴如迷。椋鸠十生长在赤石山脉的大山脚下,熟知大自然,熟知动物界。故此,其笔下的“椋鸠十动物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鹿、熊、家犬、野犬、猴、猫、乌鸦、大雁、野猪、狐狸、河獭、土龙、老鼠、凯利鸟、黄蜂和野人等动物内心的情感世界,经过椋鸠十的拟人手法,刻画得淋漓尽致,有血有肉,读来可亲,听来可信,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三.杰克·伦敦,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旧金山。1897年入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由于资金短缺而辍学。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白牙》,长篇小说《海狼》、《铁蹄》和《马丁·伊登》等。一生创作了19部中长篇小说,150多部短篇,三部戏剧,一部纪实文学和若干政论。杰克·伦敦与马克·吐温,也许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两个美国作家了。可是两个人的结局大不一样。马克·吐温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实践了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的信念。杰克·伦敦却在四十岁壮年之时,吞服了大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
杰克·伦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伦敦,继父的境况也不好。杰克·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不久,他放弃了“牡蛎海盗”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
第五篇:动物狂欢节简介
圣桑简介:
圣桑(1835-1921),法国作曲家,童年就尽显才华。11岁时在巴黎举行个人钢琴演奏会,1848年入巴黎音乐学校学习,1857年起在马德莱纳教堂任管风琴师,1852年起与李斯特成为好友,深受影响。1861-1865年任尼德梅耶尔学校钢琴教授,弗雷是他学生。圣桑的音乐创作可根据他1871年创办“民族音乐协会”而分为三个时期。1871年之前为早期创作,属不成熟的作品,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是三首钢琴协奏曲及《弥撒曲》等宗教音乐作品。1871年以后至1890年以前的作品是他创作的巅峰期,其著名作品基本都是这个时候的创作。1890年创作的作品是他的巅峰期,表达更为深入,但至今经常演奏的作品不多。他追求的是旋律美与旋律的线条感。他是一个多产作曲家,最著名的作品是《第三管风琴交响曲》、管弦乐《死之舞》、《动物狂欢节》等曲。《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为两架钢琴乐队而作,1886年圣桑在奥地利小城格尔蒂过狂欢节,为好友莱鲍斯主办的狂欢节最后一天音乐会而作。
圣桑他拥有惊人的音乐天份,在他86岁的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地创作,是一位多产作曲家。比起情感的表现或采用新的技术,他更注重结构和线条的优美、和声与和弦的动听。为此,其作品常因此被指责为表面和浅显。然而正是这样一些音乐品质,也许再添上富有新意和雅致的旋律,仍保证其大量作品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另一个感情也不大外露的作曲家拉威尔对他推崇备至,这一点实耐人寻味。
《动物狂欢节》
这部组曲为二架钢琴和乐队而作。共十四曲。
第一曲:序奏与狮王进行曲,庄严的行板。
第二曲:公鸡与母鸡,中庸的快板。
第三曲:野驴,急迫的行板,两架钢琴以八度激烈上下行描写野驴的奔驰。
第四曲:乌龟,庄严的行板,在钢琴的反复三连音中,弦乐表现乌龟的步伐,其主题取自奥芬巴哈的歌剧《天堂与地狱》。
第五曲:大象,庄严的快板,大象滑稽的圆舞曲,钢琴弹出圆舞曲节奏,低音提琴呈示柏辽兹《浮士德的惩罚》中风精灵的舞蹈 主题及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一个乐节。第六曲:袋鼠,两台钢琴袋鼠跳跃的节奏。
第七曲:水族馆,小行板,两台钢琴以琶音表现晃动的水,长笛、钢片琴描写游动的鱼。第八曲:长耳朵角色,自由速度,其音乐主题来自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谐谑曲的一个动机。
第九曲:林中杜鹃,行板,用钢琴幽静的和弦,表现深山的山林,单簧管表现杜鹃。
第十曲:大鸟笼,高雅的中板,弦乐震音暗示在笼中煽动翅膀,长笛描写小鸟,钢琴描写大鸟。
第十一曲:钢琴家,中庸的快板,用以对车尔尼枯燥的钢琴练习曲的嘲讽。
第十二曲:化石,快板,先用木琴奏圣桑自己的《死之舞》旋律,然后是法国的民歌《星星》、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的咏叹调,称为音乐的化石。
第十三曲:天鹅,高雅的行板,以大提琴描写天鹅。
第十四曲:终曲,极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