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探究专题训练(最终版)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1.如图所示,胶头滴管中有液体药品,试管内放有固体药品.(1)若只将a滴管中的水滴入甲试管内,可观察到U型管内红墨水左边液面 ___________右边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3)查阅资料: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包括: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实验: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装置E的作用是。(5)结论:原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
5、有下列如图所示的仪器,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示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组装一套,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你所组装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如何知道集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采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一定..
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4)使用仪器○4时,除防止打碎外,还必须注意的问题是。(5)如果要你进行过滤的实验操作,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6)如果用你组装的装置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装置如何改进?(可另增仪器)?
________________。用改进后的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甲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与乙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7,且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溶质。请填空:
(1)乙化工厂的废水中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碳酸钡、硫酸钡和碳酸钠。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粉末区分开来。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248、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小杰同学结合上述实验,推断出滤液B中的溶质是
9、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⑵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
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 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三位同学中__________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反思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②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
10、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乙同学:CaCO3、Ca(OH)2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
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2);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丁同学:KOH、Ca(OH)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4)。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第二篇: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与探究题》
实验与探究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
是。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ABCDE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②。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溶液,由
【反应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H20=4NaOH+0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0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02能否与Na20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0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0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
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_ 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3)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下图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
(2)实验开始时,应(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反应方程式
为。
(4)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9.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ABCDE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B的作用是。
(3)仪器E中的现象是。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 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
第三篇:中考物理:应加强训练探究实验题
中考物理:应加强训练探究实验题在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往往是考生的软肋,实验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探究实验题和测值实验题。考生尤其应加强对探究实验题的训练,明确了解实验要求,认真审题,作答时紧扣实验目的。从现在开始到中考前,考生可分六个阶段进行复习。
第一阶段复习要对力、热、光、电、声五大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总结知识脉络。例如:力学可以力的三要素为线索,将弹力、重力等常见力的三要素进行整理比较,找到这些力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同时,总结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步骤。
第二阶段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以做综合题为主,集中做若干套模拟题,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及整合知识的能力。做题过程中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知识及高频考点。有意识地对题型进行简单分类,初步总结答题技巧。
第三阶段要进行专项训练。针对市调研测试的题型分类别进行训练。例如:选择题专项、填空题专项、作图题专项、实验题专项、计算题专项等。以题型为线索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总结各题型的答题要点及技巧。
第四阶段要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及知识点重新回顾,细化考点,规范语言。此阶段应相应减少做题量,调整节奏。
第五阶段要查缺补漏。考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强化训练。力、热、光、电、声哪个部分差就补哪个部分,哪种题型不熟练就练哪种题型。
第六阶段要整理回忆,调整状态。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关注各区模拟考试题。对前几个阶段的复习成果进行整理及回顾,注意休息,调整心态及作息时间,并做适量的综合题保持良好的应考状态。
第四篇:实验训练
实验训练
1.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液泡缩小B、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C、液泡颜色变浅D、细胞核位于原生质层内
2.使用苏丹III染色,能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这是因为该染色剂
A、易于进入细胞B、亲水而疏脂 C、颜色特别鲜艳 D、亲脂而疏水
3.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A、分别加入样液中B、混匀后再加入样液C、加热后再加入样液D、同时加入样液中
4.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波片中央滴少许染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里制成临时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被碘染色的淀粉粒。结果应该是
A、马铃薯切片中有更多的蓝黑色颗粒B、花生切片中显示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C、两种材料的切片中均术见蓝黑色颗粒D、难以分辨出两种切片碘染色后的差别
5.现有下列生物材料: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
A、①③⑥B、①②③C、①③D、③④
6.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8.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 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B、高倍物镜C、低倍物镜D、装片
9.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气孔保卫细胞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C、幼嫩茎皮层细胞D、根毛细胞
10.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1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
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B、叶表皮细胞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D、叶脉细胞
12、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遮光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则:(1)若物象不清楚,应调节(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
A、①和④B、②和③C、⑤和⑦D、④和⑥
13.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片,要保证分离后的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最佳实验材料是()
A、酒精和麦苗B、酒精和大白菜C、蒸馏水和大白菜D、蒸馏水和麦苗
14.实验研究得知,在良好的水培条件下,一天内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高峰依次位于0:30、10:30和14:30。为了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期的细胞分裂相,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是:
A、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B、选材→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压片
C、选材→解离→漂洗→固定→染色→压片D、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15、适时剪取的根尖,若不立即使用,应及时地浸泡在酒精与醋酸按一定比例配置的溶液中,主要目的是:
A、杀死根尖细胞B、固定原生质的细微结构 C、水解胞间质离散细胞 D、为染色创造条件
16、经盐酸处理的根尖必须有清水洗除盐酸残液,其目的是:
A、避免细胞结构被盐酸腐蚀B、软化细胞结构以利于染色
C、利于染色体被酸性染料染色D、利于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色
17.在下列四组试剂中,用来做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的一组是:
A、1%的龙胆紫溶液、10%的盐酸B、0.3%/ml蔗糖溶液,清水
C、0.1%mg/ml亚甲基蓝溶液、CaCl2溶液D、丙酮、石油醚、苯
18.下面是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和显微镜使用中的几个问题,根据问题回答:
(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薄厚不均匀C、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到位D、显微物镜损坏
(2)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常常染不上色,或染色很浅,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A、解离时间不足B、漂洗时间不充分C、染色时间不充分D、温度不适宜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发现细胞严重重叠,从制作装片过程分析,最早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载玻片上没滴清水B、解离的时间不够C、没有将根尖压碎D、取材不好
(4)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
A、①→②→③→④B、④→⑤→③→②C、②→①→⑤→④D、⑤→④→②→③
19、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将组织细胞杀死,以利于固定细胞的形态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③用龙胆紫染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成紫色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互相重叠⑤高倍镜下视野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⑥当看到一前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到它如何进入到中期、后期、末期的过程,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
A、①②B、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⑥
3+20、和无机催化剂Fe相比,动物肝脏研磨稀释液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试验,产生的起泡更多。有关
该试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物肝脏中有多种酶共同参与过氧化氢的分解试验,所以反应剧烈
B、该试验证明了酶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C、酶促反应速度和肝脏的新鲜程度有关系D、过氧化氢酶只存在于动物的肝脏组织中
21.种子萌发时,储藏物质发生水解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
A、淀粉酶、蛋白酶、转氨酶B、蛋白酶、蔗糖酶、脂肪酶
C、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脂肪酶D、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22、人不能以草为食,因为人消化道的消化液中没有:
A、淀粉酶B、脂肪酶C、蛋白酶D、纤维素酶
23.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没有探究的问题是:
A、叶绿体色素的种类B、叶绿体色素的颜色
C、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D、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
24.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效果最佳的叶片是:
A、新鲜、柔嫩、色浓绿B、角质层发达的革质叶片C、肥厚,浆汁D、新生的嫩叶 25 .图表示的是叶绿体色素分离的装置,正确的是:
26.对圆形滤纸中央点上的叶绿体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B、黄色的叶绿素C、蓝绿色的叶绿素aD、黄绿色的叶绿素b27、把下列药物选入相应的作用项内
①保护叶绿素②溶解各种色素胜③为充分研磨④促进各种色素在滤纸上扩散
A、丙酮B、碳酸钙C、乙醇D、二氧化硅E、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
28.若用浓度为50%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能再诱发其复原,其原因是:
A、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性B、细胞壁失去选择通透性
C、细胞液的浓度过高D、细胞液浓度低,细胞停止吸水
29.下列属于渗透过程的是:
A、水分进入根毛细胞B、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C、水分子进入黄豆种子中D、水分子进入方便面中
33.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是: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③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④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油滴⑤观察黑藻叶片胞质环流现象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⑤D、①②⑤
30.下列各级细胞中,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的一组是:
A、玉米导管细胞和根毛细胞B、根尖生长点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C、根毛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D、干种子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
31.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加以鉴定?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的大小D、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死活
32.下图表示三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相似植株放在不同的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 验的目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A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增大而增大B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
2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
33.将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装入一个人工半透膜制
成的小袋中,就制成了一个“人工细胞”,如图,把它沉在装有低浓度的蔗糖溶液的容器底部,其
上放一重量为W的砝码,细胞高度为H,如果容器
中蔗糖液的浓度逐渐升高,砝码重量W不变,则H
与容器中蔗糖溶液之间的关系是
34.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下列操作符合要
求的是
A.加热用的开水可提前煮至沸水状态备用
B.实验用的斐林试剂需提前配制,实验前应充分混合好
C.用做对比实验的蔗糖溶液最好提前配制
D.实验前最好检验一下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纯度
35.下列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改进措施,不影响或能提高实验效果的是()
A.用0.5g/ml的蔗糖溶液B.材料用具有鲜艳色彩的花瓣
C.用0.2g/ml的KNO3溶液D.材料用洋葱根尖分生区
36.与解离不符的描述是()
A.解离是用化学方法分离细胞B.解离时间过长,会因盐酸的腐蚀而看不到完整的细胞结构
C.解离可以固定细胞分裂相,同时也能使正常生理状态下不被细胞吸收的龙胆紫进入细胞内部
D.解离后细胞并未死亡,因为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37.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最重要的是()
A.试管是否干净B.实验材料(如肝脏)是否新鲜C.卫生香是否点燃D.是否有对照实验
38、下列物质中,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的是()
A、马铃薯块茎B浸软的蓖麻种子C蛋清液D苹果
39、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0.05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的NaOH溶液中即成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成成的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40、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B苏丹Ⅲ和苏丹Ⅳ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D碘—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
41、医院确认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及结果是()
A加入新制的Cu(OH)2,出现红色B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
C加入苏丹Ⅲ染液,出现橘黄色D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淡黄色
42、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制作装片的过程中,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C、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漂洗、染色、解离、制片
43、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常用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染色,该染色剂的性质及细胞内
易被染成深色的结构分别是()
A、中性;染色体B、酸性;细胞膜C、碱性;染色体D、碱性;细胞膜
4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全部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A、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C、纺锤体、细胞膜、细胞核D、纺锤体、细胞壁、核仁
45、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是()
A、活的肝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C、发育着的受精卵D、卵细胞
46、在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滤纸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影响实验结果
B、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分散开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得不到实验结果
D、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能分散开
47、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48、关于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情况的错误叙述是()
A、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带呈橙黄色B、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带呈蓝绿色
C、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呈蓝绿色D、最后分离开的两种色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第五篇:科学课实验探究
争奇斗艳科学课
社团盛开科技花
深大附中有大小社团数十个,其中初中实验年级科技社团开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命科学社观察探索生命奥秘,化学社体验物质相遇产生的奇迹,物理社探究电的奥秘,在社团活动中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科技特长,发现许多生活乐趣,进而体验科技魅力,分享成长快乐,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物社团的“蚂蚁习性观察”让同学们体验生命的神奇,“解剖鲫鱼了解结构”活动给同学们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化学社“学习制作豆腐”让同学们了解了食物制作的原理。物理社“探究电的奥秘”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初中科技类社团展示了各自的精彩!微课奇葩一朵朵
科学学科重视引导,从微处入手,提倡快乐学习,最求微课堂,好成绩!为此科学课教师人人上好一堂微课,亮点闪闪,奇葩朵朵,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本学期初,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初中实验年级的科学课教师重点研究微课,做到人人做,人人评,人人有收获,人人做专家。
老师们的微课展示涵盖了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色内容,教学形式丰富,微课类型多样,充分展示了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通过集中展播、人性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微课”的设计、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实现微课交流与应用的建设目的,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的微课堂一直专注于为莘莘学子提供优质课外辅导课程服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在微课堂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微课堂学生各科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学和实验并重 初中实验年级的科学课倡导教学和实验并重,优化科学实验设计方案,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我们的理念是:实践是创造思维的摇篮。
实验是认识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初中实验年级的科学课,要求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以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思维。
实施探究实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性实验教学,强调创设问题情景,再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合作交流得出实验结论。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成了发现认识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动手实验和动眼观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实验能力。
初中实验年级的科学课不断探索前进,在深大附中的满园春色中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