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_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强化实验教学工作提高技术装备利用率
我校以创新为基础,改革为动力,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设备先进,拥有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标准的科学实验室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结构合理,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36人,教职工69人。全校师生励精图治,树开拓求实之风,走改革创新之路,努力争创具有特色的学校。
中小学实验教学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我校高度重视“普实”工作,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校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多数指标已达到验收标准。现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基本情况、推进措施汇报如下:
一、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基本情况
(一)配套设施:我校有物理(科学)实验室2 间,面积为154m2;化学实验室1间,面积为72m2;物理准备室1 间,面积为40m2;科学实验课桌凳60套、图书室2间,面积 152m2;计算机教室2间,面积120m2,其配置为计算机64台。多媒体教室2间,面积 150m2;投影机 2台用于辅助实验教学。音乐室2间,面积108m2,体育器材室2间面积120 m2。
(二)图书配备:全校共有图书25907余册,生均25册,配有兼职图书管理人员2人。图书室定时向全校师生开放,管理规范,方便了全校师生对图书的借阅,图书的借阅率、使用率较高,充分提高了图书的阅读效率,发挥了图书室“知识粮仓”的功能。
(三)师资配备:我校共有实验室管理教师3人(物理1名、科学1名、化学1名),计算机及电教教师 2 名。均参加了岗前培训,学历达标率 100 %,(四)实验开出率:本学期我校的演示实验开出率98%,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分组实验开出率达85%。
二、推进情况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学校高度重视“普实”工作,为加强实验教学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军
副组长:建波
办公室主任:张平
成员:
陈云负责小学部实验、电教、计算机工作
姚彬负责中学物理生物地理实验工作
涂平负责中学电教、计算机工作
王继东负责中学图书室、劳技工作
漆勇负责小学学图书室、劳技工作
王小伟负责中学体育、卫生工作
李斌负责小学体育、卫生工作
杨燕负责中小学音乐功能室工作
王琴负责中小学美术功能室工作
姚涛负责中学化学数学实验工作
学校行政负责经费的投入,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师资培训、编制仪器、图书、设备订购计划等。由于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督查落实,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二)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实验室、图书室是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也是抓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环节,而确保经费投入是实现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按照相关文件关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要求,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和“够用、耐用、节约”的原则,在实验室、图书室的建设和仪器装备上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实验教学较好的开展。
(三)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关于加强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我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力求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强化实验教学管理。一是做好建章立制,规章制度统一装订上墙,随时对照检查。二是统一实验室常用表册,如实填写、分类装订、规范建档。三是仪器设备按学科、性能分类存放,整洁有序,使用方便。四是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实行领用登记制,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五是建立仪器总账、分类账和领用、归还登记制度,加强仪器使用管理,确保仪器设备良好动作。六是做到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保养,损坏及时维修,仪器完好率在95%以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力量,其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决定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和实验教学水平。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掌握实验员和管理员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加强管理:一是抓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督促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实验教师培训,保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都能上岗,具有规定的学历和职称。二是保持实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原则上不变换工作岗位。三是督促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求掌握中小学各学科实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修技能。四是落实实验教师的福利待遇工作,关心实验教师,合理计算他们的工作量,在评优、晋职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鼓励他们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多作贡献。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普实”的最终目标,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我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把实验教学纳入教学常规管理
教务处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教学计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统筹安排,确保实验开出率达到“普实”验收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教师实验教学评价标准,把教师实验教学纳入对教师的评价范畴,纳入期末考核。教务处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估工作,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2、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做好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工作
实验教师对学生课余实验加强指导,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复习知识提供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和探究平台,满足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区技术装备站的领导和指导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从高水平、高标准来看,还应进一步对实验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2、实验教师的业务知识还不够熟练,尤其科学课是语数教师兼任,有待进一步充实专职实验教师;
3、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工作还比较薄弱,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仍需加强,信
息技术电教设备还需进一步充实;
4、音、体、美、劳器材不足;
5、由于新配仪器没有到位,各种仪器配备还达不到Ⅱ类学校标准配备,所差设备如后附表。
我们将加大力度切实作好实验教学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验教学研究,在普及的基础上,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用于实验教学的切入点,继往开来,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努力拼搏,进一步提高我校实验教学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水平。在“两基”迎国检中做好“办学条件”板块相关资料。
中心学校
202_年12月10日
第二篇:202_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强化实验教学工作 提高技术装备利用率
我校以创新为基础,改革为动力,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设备先进,拥有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标准的科学实验室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结构合理,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36人,教职工69人。全校师生励精图治,树开拓求实之风,走改革创新之路,努力争创具有特色的学校。
中小学实验教学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我校高度重视“普实”工作,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校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多数指标已达到验收标准。现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基本情况、推进措施汇报如下:
一、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基本情况
(一)配套设施:我校有物理(科学)实验室2 间,面积为154m2;化学实验室1间,面积为72m2;物理准备室1 间,面积为 40m2;科学实验课桌凳60套、图书室2间,面积 152m2;计算机教室2间,面积120m2,其配置为计算机64台。多媒体教室2间,面积 150m2;投影机 2台用于辅助实验教学。音乐室2间,面积108m2,体育器材室2间面积120 m2。
(二)图书配备:全校共有图书25907余册,生均25册,配有兼职图书管理人员2人。图书室定时向全校师生开放,管理规范,方便了全校师生对图书的借阅,图书的借阅率、使用率较高,充分提高了图书的阅读效率,发挥了图书室“知识粮仓”的功能。
(三)师资配备:我校共有实验室管理教师3人(物理1名、科学1名、化学1名),计算机及电教教师 2 名。均参加了岗前培训,学历达标率 100 %,(四)实验开出率:本学期我校的演示实验开出率98%,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分组实验开出率达85%。
二、推进情况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学校高度重视“普实”工作,为加强实验教学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军 副组长:建波 办公室主任:张平
成员:
陈云
负责小学部实验、电教、计算机工作
姚彬
负责中学物理生物地理实验工作
涂平
负责中学电教、计算机工作 王继东
负责中学图书室、劳技工作 漆勇
负责小学学图书室、劳技工作 王小伟
负责中学体育、卫生工作
李斌
负责小学体育、卫生工作
杨燕
负责中小学音乐功能室工作 王琴
负责中小学美术功能室工作
姚涛
负责中学化学数学实验工作
学校行政负责经费的投入,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师资培训、编制仪器、图书、设备订购计划等。由于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督查落实,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二)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实验室、图书室是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也是抓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环节,而确保经费投入是实现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按照相关文件关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要求,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和“够用、耐用、节约”的原则,在实验室、图书室的建设和仪器装备上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实验教学较好的开展。
(三)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关于加强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我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力求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强化实验教学管理。一是做好建章立制,规章制度统一装订上墙,随时对照检查。二是统一实验室常用表册,如实填写、分类装订、规范建档。三是仪器设备按学科、性能分类存放,整洁有序,使用方便。四是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实行领用登记制,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五是建立仪器总账、分类账和领用、归还登记制度,加强仪器使用管理,确保仪器设备良好动作。六是做到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保养,损坏及时维修,仪器完好率在95%以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力量,其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决定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和实验教学水平。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掌握实验员和管理员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加强管理:一是抓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督促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实验教师培训,保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都能上岗,具有规定的学历和职称。二是保持实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原则上不变换工作岗位。三是督促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求掌握中小学各学科实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修技能。四是落实实验教师的福利待遇工作,关心实验教师,合理计算他们的工作量,在评优、晋职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鼓励他们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多作贡献。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普实”的最终目标,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我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把实验教学纳入教学常规管理
教务处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教学计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统筹安排,确保实验开出率达到“普实”验收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教师实验教学评价标准,把教师实验教学纳入对教师的评价范畴,纳入期末考核。教务处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估工作,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2、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做好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工作
实验教师对学生课余实验加强指导,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复习知识提供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和探究平台,满足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区技术装备站的领导和指导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从高水平、高标准来看,还应进一步对实验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2、实验教师的业务知识还不够熟练,尤其科学课是语数教师兼任,有待进一步充实专职实验教师;
3、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工作还比较薄弱,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仍需加强,信息技术电教设备还需进一步充实;
4、音、体、美、劳器材不足;
5、由于新配仪器没有到位,各种仪器配备还达不到Ⅱ类学校标准配备,所差设备如后附表。
我们将加大力度切实作好实验教学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验教学研究,在普及的基础上,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用于实验教学的切入点,继往开来,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努力拼搏,进一步提高我校实验教学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水平。在“两基”迎国检中做好“办学条件”板块相关资料。
中心学校 202_年12月10日
第三篇: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202_年秋学期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近年来,我校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的文件精神为统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我校现代化设施应用的效能,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使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走上了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教务处主任和教务副主任分管实验室和信息技术、图书室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做好采购、维修等后勤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学校每学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交流汇总在平时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和纠正,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近年来,学校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围绕教育技术
装备工作目标和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Ⅱ类标准,逐步完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
1、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改造了校园网络系统,提高了传输速率,接入了教育城域网,添置了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信息化设备,科学合理的布局了学校信息化节点,添置了校园管理系统、资源库等应用管理软件,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及教学观摩和会议等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室。
2、各专用教室按标准配齐、配足。学校按照省标准改造了科学实验室、音美教室、劳技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添置了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各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设备,保证了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图书室添置了各类图书,并用科学的方法分类编号,借阅登记实行电子化管理。
三、加强应用管理,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
1、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的培训,具体指导各类教学设备设施的操作规范和使用方法;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件制作、动画设计等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实验操作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2、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学校为各专用室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对设备设施的工
作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对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及时报后勤部门进行维修和处理,保证了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3、加强教研,努力提升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水平。学校每学年组织课件制作、论文评比、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装备的自觉性,提高应用意识和水平。
四、加大检查力度,做好教育技术装备资料积累。
学校工作小组对各种装备使用情况记录、各种帐册的记录等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发现的不足及时得到了完善。要求做到能随时查看出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随时了解各种装备的使用、运行、维修保养、报损等情况。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依,做好资料的积累。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查找自身不足,不断完善办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和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全面提升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水平和应用效益
亭湖区南港小学 二〇〇七年秋学期
第四篇: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202_年秋学期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教育技术装备是推进学校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近年来,我校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的文件精神为统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我校现代化设施应用的效能,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使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走上了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教务处主任和教务副主任分管实验室和信息技术、图书室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做好采购、维修等后勤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学校每学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交流汇总在平时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和纠正,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近年来,学校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围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目标和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Ⅱ类标准,逐步完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
1、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改造了校园网络系统,提高了传输速率,接入了教育城域网,添置了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信息化设备,科学合理的布局了学校信息化节点,添置了校园管理系统、资源库等应用管理软件,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及教学观摩和会议等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室。
2、各专用教室按标准配齐、配足。学校按照省标准改造了科学实验室、音美教室、劳技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添置了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各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设备,保证了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图书室添置了各类图书,并用科学的方法分类编号,借阅登记实行电子化管理。
三、加强应用管理,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
1、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的培训,具体指导各类教学设备设施的操作规范和使用方法;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件制作、动画设计等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实验操作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2、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学校为各专用室
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对设备设施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对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及时报后勤部门进行维修和处理,保证了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3、加强教研,努力提升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水平。学校每学年组织课件制作、论文评比、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装备的自觉性,提高应用意识和水平。
四、加大检查力度,做好教育技术装备资料积累。
学校工作小组对各种装备使用情况记录、各种帐册的记录等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发现的不足及时得到了完善。要求做到能随时查看出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随时了解各种装备的使用、运行、维修保养、报损等情况。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依,做好资料的积累。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查找自身不足,不断完善办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和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全面提升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水平和应用效益
亭湖区南港小学 二〇〇九年秋学期
第五篇:202_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特别是202_年我们学校充分利用迎国检的契机,在争得教育局的支持的同时、学校也加大投入力度。对部分教学仪器进行了更新,对各种功能室进行扩充、修缮,新补充了图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一、加强教育装备技术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有序管理,学校成立了由一名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信息技术办、实验室、后勤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技术装备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小组成员既各负其责,有困难和问题又及时共同研究或向校长室汇报,及时通报各项工作进度和状况,协调进行。
二、功能室建设及使用
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装备了信息、视频、音频、网络、广播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现代设施。通过连续几年的建设,各项教育装备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需要,教育技术装备达到了装备标准,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
1.我校现有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仪器准备室各1个;各室均有消防措施,各实验室均按50座配备,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全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100%。新配备了专职的理化生实验员,对理化生学科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建有音乐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器材室1个,添置了展示台、写生灯、静物台、画架等足够数量的教具和学具,各类教具和学具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练习需求。
3.微机室得到充分利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校园广播系统比较完善,充分满足学生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校园之声广播及各年级英语听力测试和校园其他活动需要。我校所有教室的电子白板已完全融入到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中,今年学校投资近两万元,对白版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多媒体教室安装了新的电子白板,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育技术装备的水平。每
年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和教研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评比活动。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自投资金购买电脑11台,并投资1000元购买了老师组卷平台。常规条件下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增大了课堂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卫生室的工作和医院不同,它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部门,它的工作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同时它的工作也牵动着学校的各个部门工作。把卫生室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针对学校卫生工作、学生体质健康要求,制定了符合学校特点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如:师生定期体检制度、预防矫治传染病常见疾病制度、食堂工作人员体检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落实人员责任,确保学校工作的高效运转,保证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
学校每年安排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每学期有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消耗品的补充计划。每年自投资金用于添置仪器设备。
5.图书室的建设及使用
我校图书室拥有各类图书35670册,生均图书达41册,参考书工具书203种,每年新增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音像资料,音像资料资源丰富(52类),内容涉及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
图书室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所有图书按要求分类,所有图书上架。图书上有藏书章、书标、条形码。保证开放时间、学生借阅数量有保证。在学生宿舍增添了诚信书吧,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三、技术装备维护管理
各功能室管理制度健全,档案分类装订成册,历年统计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仪器设备帐册齐备,填写规范。内部设施完好,防火、防潮、防腐、防尘、防盗等措施建全,仪器摆放规范有序,仪器完好率在95%以上。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教具制作、课件制作、论文评比、实验竞赛、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势功能,学校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将技术装备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研究教法、精选教法、改革教法、创造教法。通过好的方法,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教育技术装备要最大化得到利用,宁可用坏,不能放坏。全体教师能够善于使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各年级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就把其作为重点落实。借助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扩大视野。理化生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大力提高实验课、信息技术课的质量。
四、存在的问和不足
从近几年的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看,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贡献是十分明显的。学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作出了不少的努力,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由于资金有限,影响了教育技术装备投入的进度,目前还有许多实际的困难:各功能室面积不足,教师办公电脑陈旧,大部分内存较小,启动缓慢,濒临淘汰;实验仪器报废制度还不够严密;学校的管理上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过程管理还不够细实……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的挖掘潜力,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开源节流,加大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同时将进一步细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力争使教育技术装备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榆县第八中学校
202_.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