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第一篇: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姓名:曾鑫合作者:刘添翼、周思迈、程睿滢 班级:九年级十二班日期:九月七日

实验名称: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实验目的:

第二篇: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姓名:XXX 班级:XXX

探究实验的名称: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

目的:研究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

仪器、药品:200ml纸杯3个,食用碘盐,搅拌棒,冰箱。

步骤:1.在三个相同的纸杯中分别加入200ml冷自来水。

2.容器1中加入10克盐,充分搅拌;容器2中加入20克盐。充分搅拌;容器3重不加盐。

3.把三个容器中同时放入冰箱。

4.每隔15分钟检查一下容器,并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5.归纳上面实验结果,并结合查阅资料,完成探究结果表。

过15min 过30min 过45min 过60min

1号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2号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3号 无变化 无变化 有冰沙状 有冰沙状

结论: 水中加入盐等物资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所以要低于冰点的温度才能使盐水凝结,这个高等无机里有,叫凝固点下降现象,是由于盐溶解产生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的缘故。所以,1号结冰快 ,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的低。

反思:原来也是1号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洒盐,让冰融化,两极的海水不会结冰…… 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纸杯换1000ml的会怎样?结果还一样么?

探究:水的凝固点与含盐量有什么关系?

猜想假设:

实验:材料:有透明玻璃的冰箱一台、三只烧杯、水、盐、三只体温计 猜想:水的凝固点与含盐量相关,而且含盐量越大凝固点越低

步骤:三只烧杯一只放水,别两只放不同浓度盐水;将三只温度计放入三只烧杯中,将三只烧杯放入冰箱

结论:装水的烧杯最先凝固

2.盐水溶液

盐水是最常用的载冷剂,由盐溶于水制成。常用的盐水主要有氯化钠水溶液和氯化钙水溶液。

盐水的性质于溶液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特别需要指出,盐水的凝固点取决于盐水的浓度。图2-1中的曲线表示盐水溶液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

图中曲线Ⅰ(实线)为氯化钠盐

水的凝固曲线,曲线Ⅱ(虚线)为氯0℃

化钙盐水的凝固曲线。由这两条曲线-10

可知 ,无论哪一种盐水,当盐水的浓-20

度小于某一定值时,其凝固温度随浓-30

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浓度大于这一定-40

值以后,凝固温度随浓度的增加反而-50

升高。此转折点称为冰盐共晶点,对-60

应的浓度称共晶浓度。该点相当于全01020304050%

部盐水溶液冻结成一块冰盐结晶体,它是最低的凝固点。图3-1 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

在共晶点的左侧,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温度降低,当低于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时,则有冰从盐水中析出,所以共晶点左面的曲线称为析冰线。当盐水的浓度超过共晶浓度时(即在共晶点的右面),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当温度降低到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以下时,从溶液中析出的不再是冰而是结晶盐,因此共晶点右面的曲线称为析盐线。不同的盐水溶液其共晶点是不同的,如氯化钠盐水的共晶温度为-21.2℃,共晶浓度为22.4%;而氯化钙盐水的共晶温度为-55℃,共晶浓度为 29.9%。

盐水虽具有原料充沛、成本低、凝固点可调等优点,但由于盐水的浓度对盐水溶液的性质具有很大影响,故盐水作为载冷剂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合理地选择盐水的浓度。盐水的浓度增高,虽可降低凝固点,但使盐水密度加大、比热减小。而盐水密度加大与比热减小,都会使输液泵的功率消耗增大。因此,不应选择过高的盐水浓度,而应根据使盐水的凝固点低于载冷剂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低温度为原则来选择盐水的浓度。目前一般在选择盐水浓度时,使其凝固温度比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5~8℃为宜。

(2)注意盐水对设备及管道的腐蚀问题。盐水对金属的腐蚀随溶液中含氧量的减少而变慢。为此,最好采用闭式盐水系统,以减少盐水与空气接触机会,从而降低对设备及管道的腐蚀。此外,盐水的含氧量随盐水浓度的降低而增高。因而,从含氧量与腐蚀性来要求,盐水浓度不可太低。另外,为了减轻盐水的腐蚀性,还应在盐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并使其具有合适的酸碱性。一般1m3氯化钠水溶液中应加3.2kg重铬酸钠和0.88kg氢氧化钠;1m3氯化钙水溶液中应加1.6kg重铬酸钠和0.44kg氢氧化钠。加入防腐剂后,必须使盐水呈弱碱性(pH=7.5~8.5),这可通过氢氧化钠的加入量进行调整。添加防腐剂时应特别小心并注意毒性。

(3)盐水载冷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浓度降低。为了防止盐水的浓度降低,引起凝固点温度升高,必须定期检测盐水的比重。若浓度降低,应适当补充盐量,以保持在适当的浓度。

根据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结合理论(就是课本上所讲的知识),对某一现象做一个具体的研究,写出过程,结论等等的,最重要的是结论,也就是你的总结。比如影子的大小,声音的强弱等等的。可以观察把红黄蓝三色光投在墙上,观察混合后的颜色,然后对现象总结,将你总结的写出来,就是论文了(不一定非要这个实验)。

例如:

(1)如果世界上没有摩擦,人就无法正常站立,也无法使用工具。如果你想出门,一溜烟就到了;但想转个弯就困难了,你根本无法控制自己行动自如。没有摩擦力,你会绕地球一圈再回到原地。没有摩擦力,地球上将会“天下大乱”。

摩擦力能使笔墨粘附在纸上,否则,你交给老师的作业就会变成一纸空文,不把老师气得横眉竖目才怪!因为摩擦力的存在,你心爱的小鼠标才能行动自如,大展身手。你不是爱玩电脑吗?可一旦没有了摩擦力,价值上万元的电脑将变成一堆没有用的废金属。

如果世界没有摩擦力的话,人类将无法生活,也无法走路或劳动。

如:

(1)如果没有摩擦力,人无法吃饭,手拿筷子靠手与筷子之间的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就拿不稳筷子,同样筷子就夹不稳菜,牙齿也更不能咬住饭菜了,人就无法吃东西了。

(2)人无法走路,因为人走路靠的是脚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如果没有了摩擦力,人一走动就会滑倒,而且滑倒后就无法站立,要站立要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用力在地面依靠摩擦力才能站立起来的。所以如果没有摩擦力人就无法行走。

(2)自然界中有许多的电想象,我们小组主要是研究水中各种生物的电想象,次要的介绍了天然的电想象。我们小组在分工上主要是自己所选择的,资料是由大家各找一些,之后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完成了这次调查,困难是有很多,但是办法总是比困难要多,所以我们小组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走向光明的大道……

简单的电想象有许多,比如:1.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物体带了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正负电荷的规定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3)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1、前言

先简要介绍一下当前该研究方向的研究概况、存在的问题(即你要解决的问题)。以表明你对该研究的了解程度、你研究的目的。

常出现的错误:没有全面了解相关状况,仅从某一个角度看问题,自以为发现了问题。

2、材料与方法

明确列出你采用的方法与材料。以便让其他人判断你的试验是否合适、让他人可以重复你的工作。因为任何人的工作都难以避免存在错误,而一群人出现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因此可靠性就会很高。

常见错误:没有提供此项内容,或此内容被大家判定存在重大错误。

3、结果

明确报告你所得到的客观结果。

常见错误:没有提供“客观”结果而是提供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或他人无法得出同样结果。

4、讨论

根据你所获得的结果,如何推导出结论。

读科学论文的人对“你有什么想法”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客观事实”是什么样。因此,光写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是反应你的想法,别人不感兴趣;一定要写清楚根据什么事实、根据什么逻辑、必然地得出此结论。

常见错误:自以为得出惊天大发现。事实却是逻辑不严密,把“可能”当作“必定”、把“不可能”当作“可能”。

5致谢(非必须)

感谢对你该项工作提供帮助的人

6、参考文献

列出与该项工作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论文。

常见错误:仅依据寥寥基本年代久远的书籍或论文。表明不了解现状。

第三篇:化学探究实验报告2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实验B)实验名称:白醋中的鸡蛋

实验目的:探究鸡蛋泡在白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实验过程:1,将一枚鸡蛋放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倒入大约3/2的白醋,观察现象,标记鸡蛋在杯中的位置。

2,第二天,观察鸡蛋壳发生的变化和鸡蛋在杯中位子的变化。取出鸡蛋,清洁鸡蛋壳的表面,重新放于被子中。

3,连续操作,观察一周,鸡蛋发生了甚么变化。

4,两周后,取出鸡蛋,你又有怎样的发现?

实验现象:第一天,将鸡蛋放入白醋中的时候,鸡蛋沉于杯底,完全浸没于白醋中,但一会儿,鸡蛋的表面冒出了许多的气泡,之后,鸡蛋便开始慢慢上浮,最后漂浮在白醋上,气泡消失了,也有气泡在上升。

第二天,鸡蛋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白醋的表面有棕色,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到浸没在白醋里的鸡蛋壳比没有浸没的要白。气泡减少了一些。用手触碰鸡蛋的表面可以感到鸡蛋已经变软,鸡蛋壳变薄了。第三天,鸡蛋表面的气泡明显变少,鸡蛋壳好象有薄了一层。整个鸡蛋都膨胀了起来,鸡蛋的长度已有杯子的直径了,增长了原来的一半还多。

第五天的早上,鸡蛋壳沉到了玻璃杯的最底部,白醋表面气泡的数量明显变少,鸡蛋体积再次变大,蛋壳又薄了一些,整个鸡蛋看起来十分有弹性。

一周后,把鸡蛋洗干净后,可以看到整个鸡蛋的表面只剩下一层嫩白色的薄膜,几乎没有气泡了,鸡蛋依然是沉底的。

第二周初,把鸡蛋洗净,鸡蛋变得透明,可以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球状的黄色的物体,那应该是软黄。在阳光的照耀下,想的十分美丽。

实验收获:鸡蛋壳含有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思:观察记录的天数偏少,有可能会错过一些细微的变化,从而影响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第四篇: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例一

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

4/g始读数

终读数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cnaoh

/mol·l-

1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

/mol·l-1

m样

/g

v样

/ml20.0020.0020.00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例二

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骤现

1.加料: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第五篇:化学实验报告

用字紫甘蓝汁测厨房物质酸碱性

一、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紫甘蓝、水、白醋、碱面、雪碧、洗涤剂和白酒

2.将甘蓝切碎,并将其放入榨汁机内,再将其汁倒入大碗中,紫甘蓝汁呈紫色(见下图)

3.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水,紫甘蓝汁呈浅紫色(见下图)

4.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白醋,紫甘蓝汁呈艳粉色(见下图)

5.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碱面,紫甘蓝汁呈绿色(见下图)

6.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雪碧,出现少量泡沫,紫甘蓝汁呈浅粉色(见下图)

7.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3滴洗涤剂,紫甘蓝汁呈艳紫色(见下图)

8.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白酒,紫甘蓝汁呈淡紫色(见下图)

9.取一小碗,加入1勺白醋和少许碱面,碱面在白醋中出现少许泡泡,再加入3勺紫甘蓝汁,此时紫甘蓝汁呈粉色(见下图);在加入一些碱面,此时紫甘蓝汁出现泡沫,呈绿色(见下图)

二、实验结论

1.通过上述试验,紫甘蓝汁在不同溶液中呈现的颜色分别为:紫色、粉色和绿色 2.让紫甘蓝汁呈现紫色的溶液分别为:水、洗涤剂和白酒 3.让紫甘蓝汁呈现粉色的溶液分别为:白醋、雪碧 4.让紫甘蓝汁呈现绿色的溶液分别为:碱面

5.实验说明:紫甘蓝汁在酸性溶液中呈粉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