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企业用人调查表(范文模版)

企业用人调查表(范文模版)



第一篇:企业用人调查表(范文模版)

企业用人调查表

企业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

第一部分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态度

1、贵公司愿意招收实习生吗?有需要招收实习生吗?

□愿意,有需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愿意,没有需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更愿意选择工作能力强的实习生,还是性格好、愿意学、努力干活的实习生呢?

□ 工作能力强,但性格相对比较内向、不合群的实习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 □ 性格好努力工作,但行动力稍为欠缺的实习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会选择在学校担当学生干部,有领导能力的实习生,还是愿意选择平凡、专注学习的实习生,为什么?你们的择优标准是什么?

□ 学生干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普通学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来讲,贵公司哪个部门的实习生最多或比例最大。其次,实习生提升转正机会最多的是哪些岗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工作内容及薪资待遇

5、一般需要多长实习时间才能看出一位实习生是否有能力胜任工作岗位以及发掘他/她的潜能?

□ 一个月

□ 三个月

□ 半年

□ 因人而异

6、如果实习生在未满实习期内,用人部门认为其不能胜任该职位,贵公司会怎样处理呢?

□ 辞退,不能胜任工作的实习生不能留在公司

□ 会与其沟通,分析其不能胜任的原因,再作决定

□ 让其继续工作,到实习期满后不续约

□ 其他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很多实习生是短期的,如1~2个月,那么企业如何对他们的工作定位?是否有什么前期的期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们是怎样处理实习生的薪资问题的?是否会按相关的劳动政策,给实习生每月付予相对岗位的正式员工的80%的薪酬吗?

□ 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们需要实习生去加班吗?什么情况下会让他们加班?

□ 会,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会,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各种培训投资及晋升机会

10、贵公司会否先安排相关培训锻炼提升、培养实习生的工作能力?会否提供前期入门学习的教材以便学生更快融入到工作当中?

11、一般安排的培训课程主要专注培养哪些方面?

12、实习生实习期完毕之后,是否对其进行工作评价?对于优秀实习生是否有相关机制留任转正?

13、贵公司对我们这次活动团队或青年学员有什么要求或者建议(我们做的不足的地方)?是否有什么其他服务需要我们这些团队青年提供给贵公司的?

注:联系人的方式包括-办公室号码、个人手机号码、QQ、企业邮箱、名片等,联系方式能获知越多越好!

第二篇:企业用人

企 業 用 人

----淺論企業用人之道

企業經營,不外乎“經營客戶”與“經營人才”兩個經營重點.當然,“客戶是上帝”的至理名言是任何一家企業都熟知的真理並且都在竭盡全力為“滿足客戶需求”而努力.然而,“人才”的經營呢?

企業用人,原則上應做到“量才而用、視才而用”,但現今的許多外資企業在用人時,往往對學歷、經驗、專業、年齡、性別等方面存在各種限制或偏見.學歷: 大部份企業在進行人才招聘時,初次見面時總是習慣性地“你的證件呢?”,總是把“學歷、證件”作為“見面禮”.如果沒有“見面禮”或“見面禮”不夠“好”就“對不起”了.其實,若非高科技相關職位,或有關設計、研發、策劃或國家強制規定所需資格之職位,而只需具備相應文化水平即可勝任之職位,則不需要限以高學厴.大家熟知的鄧小平、李嘉成並不是甚麼博士生;愛迪生也非名校高才生;況且,比爾蓋茨雖是中途輟學沒畢業可最終成為電腦大王.經驗: 經驗,固然很重要,但細細一想也不處處皆然.某些職位只要熟悉熟悉即可作業,則經驗之要求則無需苛求.人盡皆知,國家元首的職位是多麼的重要.但是,社會發展至今,好像還從未發生過有哪一個國家在進行國家元首的選舉時“要求其需具備三到五年同職經驗”的事情.專業: 一般來說,專業不對口是用才大忌,但絕非盡然.首先,甚麼才是真正的“專業”,如果企業用人完全遵循“學以致用”或“專業對口”的“原則”,那我們企業內的采購、生管、物控等職能將無人執行.因為在現階段的中國在校教育的學科中暫時尚無此類專業.年齡: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勢----朝氣、活力、衝勁都比年長者強;年長者有年長者的特長----經驗、閱歷、穩重、踏實.如果一味地偏重於其某一方面,則必然會給企業、團隊的成長產生影響.想一想美國職業藍球聯盟中的喬丹和姚明兩球員,我們就沒有處處限制甚至岐視年齡的理由.性別: 性別限制或岐視在珠江三角州地區尤為嚴重----工廠喜歡招年輕女性而少招男工.理由是無“男工難管理”.其實如公司有好的制度則男工的管理並不難.畢竟他們自己知道,在如此環境中謀得一份相對理想的職業確實不易,知道珍惜這份工作.企業經營中,“人才經營”是重點;而“人才經營”應重點在於“視才而用”----人才經營得好,甚麼客戶經營,甚麼企業成長,那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

第三篇:企业如何用人

一、如何留住人才对各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课题。

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环境的诱惑,也有内部环境的影响。有的企业可能因为艺术地使用了好办法恰当地使用了合适的人才,而较好地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但更多的企业,却常常因为没有处理好人才管理工作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其实,以上的核心工作目的是运营人力管理手段,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核心工作: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作为一个期望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企业来讲,如何处理好人才管理工作呢?

(一)制度留人

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特殊的人应采取特殊的政策,可把人才分为关键和特殊人才、后备人才。对前者给予特殊、破例政策;后者给予鼓励政策。在工资和奖金上拉大与普通管理者的差距,在住房等问题上也有特殊照顾。

(二)事业留人

对于员工而言,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它更多的是实现其个人价值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自身的进步,先前合意的工作慢慢会变得不具诱惑力甚至变得不合适,这就要求对员工的工作应进行调整和再设计。卧龙阁(wolonge.com)致力于开发以职业交流与评价为交汇点的社交网络平台。因此工作设计是贯穿于企业激励员工并留住员工的始终的。工作再设计包括: 1.工作轮换。在工作流程不受重大损失的前提下,工人每隔一阶段从一种工作岗位换到另一种工作岗位,从而给他们提供发展技术及全面观察、了解整个生产过程的机会。工作轮换有纵向和横向两种轮换方式。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注意把握轮换的频率及时间。2.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工作范围,是每个人除担负原来的工作之外,还担负其他同事的部分工作,试图使每个人所做的工作能多样化,以此减少对单一工作的反感。3.工作丰富化。增加工作纵深的一种方法是允许员工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更多的控制。员工被获准作一些通常由他们的主管人员完成的任务——尤其是计划和评价他们自身的工作。允许员工以更大的自主权、独立性和责任感去从事一项完整的工作,这有助于降低离职率

(三)企业文化留人

企业文化留人,要求企业要像一个家,能给职工带来家庭般的温暖。现在给大家介绍几个名词,它们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卧龙阁(wolonge.com)致力于开发以职业交流与评价为交汇点的社交网络平台。企业文化是从上到下这样形成的:先有远景,再有使命宣言,又有价值观,然后用各种手段把价值观输入到员工心里,溶化在血液中,然后再订出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于是企业文化就产生了。还可以通过团队来拓展训练,沟通,讲课,培训,还有一些商业的小游戏来加强企业文化这个感觉。

(四)感情留人、福利留人

常言道:人是感情动物。尤其是东方人,很讲究感情。感情好,什么都显得无所谓;感情不好,就是一点芝麻小事,也会小题大作,借题发挥。卧龙阁(wolonge.com)致力于开发以职业交流与评价为交汇点的社交网络平台。所以,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用真诚的感情留人,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之间感情好,自可“协力一条心,石头也可变成金”。

(五)薪酬福利留人

采用薪酬福利来留住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薪酬方面,要使经理和技术顾问在同一个薪酬水平上;对关键职位的职员加以特殊照顾。福利方面包括企业内部的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服务;额外住房贷款福利;替关键员工购买人寿保险;免费的饮料、点心;进修与培训机会。

第四篇:企业如何用人

企业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市场创新与科学管理的源泉,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核武。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必定是以人才为中心,具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完善的人才梯队。这些企业往往深谙识人、选人、育人、用人之道,把人才的潜能和效用发挥到淋漓尽致,进而把用人之道这门复杂的精细化艺术应运到极致,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许多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就偏偏喜欢犯这个毛病。企业既然引进一些中高层管理者或是专业人才,就要明责授权,大胆使用,不可既用又疑,授职无权。现实中的反面教材如出一辙,企业既想用人,又不敢放心去用,给予职位头衔,却牢牢把握实权。这些企业都有一种共性的病态,就是只相信自己人,一概不相信外人。所谓的只相信自己人,就是把重要的部门或是工作交给自己人,外人永远都只能是靠边站。在这样的企业,人才也只是匆匆忙忙的过客,甚至不会留下足迹。

企业用人就要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是用人艺术之核心。俗话说:“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企业管理者或是企业领导应该用其长处,把他放于一个正确的位置,给他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和效用的空间环境。而不是一味地放大他的短处,或是把他置于一个错误的位置,甚至对他的优点和成绩视而不见,这样的企业永远都不会发现有用的人才。作为企业管理者或者企业领导,要有一个宽阔的胸怀,有容人纳贤的气魄和度量,善于容人之短,宽以荣才才能人才济济。

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企业都会有一个现象:企业所谓的栋梁之材却在小用,这叫做人才浪费;溜须拍马的小才却当大才使,这叫做站着茅坑不拉屎,贻误大事。这正是用人之道路中“量才使用,才尽其用”的生动描绘。企业里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人,对岗位也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必须要量体裁衣,量才用人,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人才的素质,安排相应的岗位。一个企业只有真正做到量才使用,才尽其用,那么企业这台庞大的机器才能永远保持高速运动。

第五篇:企业用人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2_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2_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2_年12月29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2_年11月1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2_年12月14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2_年12月14日)

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1994年11月14日)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年12月1日)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年12月3日)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年5月10日)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节选)(1995年8月4日)

最低工资规定(202_年1月20日)

集体合同规定(202_年1月20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2_年5月30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202_年7月3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2_年5月25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202_年8月17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202_年12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_年4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2_年8月14日)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2_年9月18日)

一、法律部分

1.《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 国际公约1981年第155号公约)

202_年10月30日人大批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主席令第28号

1994年07月05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主席令第60号

202_ 年10月27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主席令第57号

202_年10月27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第70号

202_年06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 主席令第40号

202_年08月28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主席令第42号

202_年10月28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主席令第54号

202_年08月27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 主席令第60号

202_年12月29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主席令第65号

202_年06月29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主席令第66号

202_年06月29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主席令第70号

202_年08月31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席令第80号

202_年12月29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主席令第3号

202_年04月24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主席令第35号

202_年10月28日

二、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部分

(一)综合

1.《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995年08月04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535号

(202_年09月18日)

(二)就业

1.《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

劳力字33号

(1992年06月09日)

2.《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劳社部令第6号

(202_年03月16日)

3.《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

劳社部令第10号

(202_年12月08日)4.《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2_]16号

(202_年08月24日)5.《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202_年03月22日修正)

6.《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财建[202_]317 号(202_年06月19日)

7.《关于规范人才招聘会管理改进人才招聘服务的通知》

国人部发〔202_〕94号

8.《残疾人就业条例》

国务院令第488号

(202_年02月25日)

9.《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劳社部令第28号

(年11月05日)

10.《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

劳社部发 [202_]16号

(三)劳动合同

1.《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劳部发481号(1994年12月03日)

2.《集体合同规定》

劳部发485号

(1994年12月05日)

3.《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劳部发223号

(1995年05月10日)

(四)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1.《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1980年02月20日)

2.《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1981年03月14日)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

(1991年06月15日)4.《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

5.《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国务院令第146号

(1995年03月25日)

6.《<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1995年03月25日)

7.《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部发271号

(1997年09月10 日)

8.《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国务院令第514号

(202_年12月14日)9.《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国务院令第513号

(202_ 年12月16日)

10.《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3号

(202_年01月03日)

(五)工资

1.《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国统局令第1号

(1990年01月01日)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劳社部令第9号

(1994年12月06日)

3.《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

4.《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劳社部令第9号

(202_年11月08日)

5.《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157号

(202_年09月10日)

6.《最低工资规定》

劳社部令第21号

(202_年01月20日)

7.《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国务院令第452号

(202_年12月09日)

8.《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国务院令第519号

(202_年02月28日)

(六)劳动保护

1.《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88年07月21日)

2.《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1990年01月18日)

3.《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1994年12月09日)

4.《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1996年04月23日)

5.《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国务院令第364号

(202_年10月01日)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2_年01月09日)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202_年04月09日)

(七)社会保险

1.《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1978年06月02日)

2.《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1978年06月02日)

3.《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劳部发504号

(1994年12月14日)

4.《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第26号

(1997年07月16日)

5.《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12月22日)6.《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8年12月14日)

7.《失业保险条例》

国务院令第258号

(1999年01月22日)8.《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国务院令第259号

(1999年01月22日)

9.《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劳社部令第1号

(1999年03月19日)

10.《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 劳社部令第2号

(1999年03月19日)

1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国务院令第271号

(1999年09月28日)

12.《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

国发42号

(202_年12月25日)

13.《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

劳社部令第8号

(202_年02月26日)

14.《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

劳社部发13号

(202_年09月28日)

15.《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202_]38号 16.《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 策的通知》

财税10号

(202_年06月27日)

(八)工伤与职业病

1.《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1996年08月12日)

2.《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24号

(202_年03月15日)

3.《工伤保险条例》

国务院令第375号

(202_年04月27日)

4.《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劳社部令第19号

(202_年09月23日)

5.《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劳社部令第18号

(202_年09月23日)

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年202_》 劳社部发第8 号

(202_年03月06日)

7.《工伤认定办法》

人保部令第8号

(202_年12月31日)

8.《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人保部令第9(202_年12月31日)

(九)劳动争议与监督检查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117号

(1993年07月06日)

2.《劳动监察规定》

(1993年08月04日)

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劳部发532号

(1994年12月26日)

4.《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

劳动部令第1号

(1996年09月27日)

5.《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

(1996年09月27日)

6.《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

(1999年03月19日)

7.《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

(1999年11月23日)

8.《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

劳社部令第13号

(202_年05月27日)9.《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423号

(202_年11月01日)

10.《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劳社部令第25号(202_年12月31日)

(十)其他

1.《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1986年09月15日)

2.《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

(1999年10月31日)

3.《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62号

(202_年03月24日)4.《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社部第12号

(202_年05月30日)

5.《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505号

(202_年09月2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国务院令第492号

(202_年04月24日)

三、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_年04月30日)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 释》

(202_年06月25日)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202_年08月14日)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

(202_年09月13日)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意见征集稿)

(202_年06月27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