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酶的实验练习
实验知识
一 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二 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三(1)对照组:不做处理或做无关处理
实验组:经过研究对象处理
(2)自变量:实验的单一变量
因变量:自变量所导致的结果
四 实验步骤
1.分组编号
2.单一变量的处理
3.在相同的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4.选某一指标来反映实验的结果(现象,数据)
五 实验结果针对实验最终得到的数据或现象来说
实验结论针对实验目的来说
六 探究性实验的结果结论有多种,需分情况讨论
①若。(描述出现的一种结果)。。,则。。。(下对应的结论)
②若。。。。。。。。。。。。。,则。。。。。。。。。
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是唯一的,确定的。
(列出)出现的结果,说明了实验的结论
1.请设计一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1)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的氧。
(2)实验器材: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
磨液,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体积分数为3%的H202溶液,质量分数3.5%的FeCl3溶液.(3)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1)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
用下都能生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产砖红色沉淀。
(2)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市售新鲜a—淀粉酶,质量分
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裴林试剂,热水,酒精灯,试管,大烧杯,蒸馏水等。
(3)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后,呈现蓝色。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
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蓝色。
(2)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酒精灯,试管,大烧杯,蒸馏水,热
水,冰块等。
(3)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1.请设计一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1)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
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
(2)实验器材: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
磨液,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体积分数为3%的H202溶液,质量分数3.5%的FeCl3溶液.(3)实验步骤:
① 取两支试管,编号甲乙,并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②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滴加2滴肝脏研磨液和2滴过氧化氢溶液③ 堵住试管口,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观察气泡产生的多少④ 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在甲乙试管内的液面上方,观察卫生香燃
烧的剧烈程度
(4)实验结果甲试管产生气泡多,卫生香燃烧剧烈。
乙试管产生气泡少,卫生香燃烧不太剧烈
(5)实验结论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催化剂的不同
因变量是产生气泡的多少和卫生香燃烧的剧烈程度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1)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
用下都能生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产砖红色沉淀。
(2)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市售新鲜a—淀粉酶,质量分
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裴林试剂,热水,酒精灯,试管,大烧杯,蒸馏水等。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甲乙。分别注入2ml 蔗糖溶液和2ml 淀粉
溶液
②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各注入2ml的淀粉酶溶液,振荡。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度的热水中,保温5分钟。③ 取出试管,各加入2ml的斐林试剂,振荡。
④ 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⑤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甲试管未出现砖红色沉淀,乙试管出现了砖红色沉淀
(5)实验结论 淀粉酶只能使淀粉水解,不能使蔗糖水解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不同(淀粉和蔗糖)
因变量是有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试管,编号1,2,3,分别注入2ml淀粉溶液
②另取三支试管,编号1,2.3.,分别注入2ml淀粉酶溶液
③将上述试管分成三组,分别放入热水(越600),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④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
持各自的温度5min.⑤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1号试管呈现蓝色,2 3号试管未呈现蓝色
(5)实验结论60度下酶的活性高于0度和100度。(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不同
因变量是遇碘液 是否变色
注意:本实验先将淀粉和淀粉酶在相同的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保
证了反应是在该温度下发生的催化反应。简化的方法取三支试管,加入酶或淀粉,温度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另外一种物质。必需
用温度将两种物质隔开。若两种物质直接混合,由于酶催化的高效
性,可能温度未起作用,催化反应已经发生了。
第二篇: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
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革兰染色法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理解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操作方法以及结果判断。
试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载玻片、特种铅笔、试管夹、酒精灯、打火机、接种环、染色盘、显微镜
试剂:龙胆紫溶液、碘溶液、脱色液、沙黄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EDTA抗凝兔血浆等
实验原理:
革兰染色: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血浆凝固酶试验:致病的葡萄球菌可分泌游离型凝固酶到菌体外,游离型凝固酶能被血浆中的协同因子激活为凝酶样物质,将液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固态的纤维蛋白而使血浆凝固。
实验步骤:
革兰染色:1.标记:用特种铅笔在载玻片上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
2.涂片:滴加一小滴无菌生理盐水与洁净载玻片上,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灼烧接种环,待接种环冷却后在培养基中取细菌,然后将菌落或菌苔轻轻涂布散开(菌液标本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涂片完成消毒接种环,熄灭酒精灯。
3.干燥: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但勿靠近火焰(火焰上方15cm左右,可用手背试温,要求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热而不烫为宜)
4.固定:用高温进行固定,即用夹子夹取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酒精的外焰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放置待冷却后染色
5.染色:(1)初染:龙胆紫溶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
(2)煤染:碘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
(3)脱色:脱色剂脱色10-2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
(4)复染与水洗:沙黄溶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后镜检
6.显微镜观察
血浆凝固酶试验:1.取一张载玻片做好标记,一侧滴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一侧滴加兔血浆
2.接种环灼烧消毒,待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理盐水侧涂匀;接种环灼烧消毒,待接种环冷却后再跳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兔血浆侧涂匀,5-10秒内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革兰染色:1、涂片时动作要轻柔,使其薄而均匀,动作过大会改变细菌的排列形式
2、固定这一步骤能杀死细菌,固定细菌结构,保证菌体能牢固地黏附在载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并且能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3、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与细菌的DNA
结合使细菌呈紫色
4、媒染剂的作用使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菌的结合5、脱色是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目的是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菌中
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阳性细菌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菌则易被脱色
6、复染的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色菌进行比较
7、革兰阳性菌经染色后呈紫色而革兰阴性菌呈红色,另外要注意,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假阳性主要是由于脱色不完全,可能是由于涂片过厚,或者是结晶紫染色过度,导致脱色不完全。假阴性可能是因为细胞固定过度,造成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而出现假阴性结果;另外,细胞培养时间太长,可能已经有部分细胞发生死亡或者自溶,也导致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血浆凝固酶试验:1、血浆凝固酶是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
2、运用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可检测游离型凝固酶,使用EDTA抗凝兔血浆试验效果最佳。
3、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的判断:出现明显的凝聚颗粒为阳性、无凝集颗粒为阴性。
第三篇:水产饲料酶
水产饲料酶——水产养殖好帮手
水产饲料酶的简介:
水产动物尤其是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消化道短,蛋白酶、淀粉酶分泌量不足,特殊的生活环境导致酶的活性较低,而鱼类等水产动物饲粮蛋白含量高,在成本的制约下,动物源蛋白如豆粕、杂粕类所占比例较大,导致木聚糖和纤维素含量高。本品中含高活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及中性蛋白酶,有针对性的降解饲粮中的抗营养成分,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减少疾病的发生。
水产饲料酶的特点:
采用国际先进菌种通过液态深层发酵技术生产,产品纯度高,在较宽温度范围内活性高;
通过独特的后处理技术,单酶经过耐温测试及贮存测试,确保高温制粒及长时间贮存条件下酶活稳定;
通过研究鱼类日粮配方结构,采用单酶复配技术,针对性强,有效降解杂粕抗营养成分,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鱼粉用量,降低饲料成本;
采用单酶复配,针对性强,保证酶的纯度和质量的稳定性;
通过国家饲料卫生指标检测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水产饲料酶的功能:
提高鱼类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
提高非常规原料,如菜粕、棉粕的使用量,降低饲料配方成本;
在维持生产性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对鱼粉的依赖;
缩小不同批次间原料质量变异,稳定饲料产品质量;
降低氮、磷的排泄量,减少水质污染,降低水产动物的发病率。
水产饲料酶的使用说明:
1、本品适用于海水、淡水鱼虾类日粮中。
2、使用本品需进行预混合,再投入大批饲料中混合至均匀。
水产饲料酶的注意事项:
1、应避免受潮。
2、每次用后若有剩余,需扎紧内、外包装袋。
3、避免吸入呼吸道。
水产饲料酶的包装规格:
袋装1公斤/袋,散装25kg/袋,贮存:置通风、阴凉、干燥处,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合存放。
保质期:12个月
水产饲料酶的技术服务:
本公司为客户提供饲料配方调整及有关的技术咨询等服务。苏柯汉(潍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689号 产品技术咨询人:徐经理
订货电话:***
QQ:2472704221
全球技术咨询指定邮箱:sukahanxugz@163.com
我们用我们的真心帮助每一位客户解决问题,努力实现共赢。品牌值得依赖——潍坊苏柯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第四篇:运动学和酶
运动学(直线)
1、概念:质点(理想化模型)参考系(行驶军舰上的飞机、例题引深)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图像(速度时间、位移时间对运动状态的描述)、自由落体(只重力作用、静止开始下落)
2、公式:两个基本公式(位移、速度)与三个推论(速位、平均速度、打点计时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3、主要类型:
1、追及相遇问题(临界条件与隐含条件)
2、打点计时器(水平面小车、斜面小球、频闪照相(求抛出点问题)
4、几个技巧:
1、巧用平均速度
2、图像法快解题
酶
概念、本质(合成场所)、功能、特性、分类
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实验;
1、某种酶是蛋白质
2、酶具有催化作用
3、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4、ph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2、引深实验,梯度设置与定性分析)
5、过氧化氢分解实验
高中生物常见酶及其作用
与酶有关的疾病
第五篇:酶动力学
酶动力学
酶动力学是研究酶结合底物能力和催化反应速率的科学。研究者通过酶反应分析法(enzyme assay)来获得用于酶动力学分析的反应速率数据。
研究酶催化剂参与的生物反应过程中,酶反应速率及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它能提出底物到产物之间可能历程与机理,获取反应速率和影响此速率的诸因素,例如温度、pH、反应物系的浓度以及有关抑制剂等的关系,以满足酶反应过程开发和生物反应器设计的需要。底物浓度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知道许多化学反应的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一个单底物不可逆的酶反应,当底物浓度增加时,酶反应的速率不断增大并接近一个最大值(见图)。
L.米歇利斯和L.M.门腾(1913)基于酶被底物饱和的现象,提出“中间产物”学说:即酶(E)与底物(S)结合形成一个不稳定的中间产物或络合物(ES),然后生成产物(P)和游离酶E,并推导出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式(2),即米氏方程式。它是研究影响反应速率各种因素的基本动力学的方程式,式中r为反应速率,亦即酶活力,以单位时间内底物被分解的量来表示,r=-dS/dt;S表示底物浓度;rmax为最大反应速率;Km为米氏常数,Km=(k2+k3)/k1,其数值等于当酶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当速率常数 K2比 K3大很多时,Km就接近络合物(ES)的解离常数。因此,Km是酶与底物亲和力的量度:Km值高表示E与S的亲和力弱;Km值低时表示亲和力强。
在米氏方程中,有两个基本常数Km和rmax,除从图中直接读出近似值外,一般常用双倒数法来求其精确值。此法是将式(2)的两边取倒数,以1/r与1/S来作图,可求出rmax和Km值。
酶的抑制作用 酶的抑制作用是由于某些物质与酶相互作用后导致酶反应速率的下降。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制剂。抑制作用有可逆与不可逆的。可逆抑制又有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不竞争性抑制之分。常用反应式(4)和式(5)来表示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E+IE=I(4)ES+I=ESI(5)此外I为抑制剂;EI为酶-抑制剂络合物;ESI为酶-抑制剂-底物络合物。抑制剂可以按式(4)和式(5)所示的相互作用,降低式(1)的反应速率。①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与底物对酶分子上相同的活性部位发生竞争性结合,生成络合物,如式(4)所示。竞争性抑制可用增加酶反应中底物浓度而逆转以解除抑制作用。如果抑制剂是产物时,则称竞争性产物抑制,反应过程中常采取增加底物浓度,或不断将产物分离出去,降低产物浓度,提高反应速率。
②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是由于一种抑制剂既与酶也与酶-底物络合物相互作用引起的结果。如式(4)和式(5)所示,这类抑制作用不能用提高底物浓度来消除。如果抑制剂是产物时,则称为非竞争性产物抑制,在所有范围的底物浓度下,产生的抑制作用是一致的。凡是有产物抑制的酶反应常优先采用连续管式或分批釜式反应器。③不竞争性抑制作用 如式(5)所示,抑制剂只与酶-底物络合物相互作用。在低底物浓度下,其抑制作用比在高底物浓度下所产生的效应(对照百分率)为少。在不少酶反应过程中,底物也是抑制剂,底物抑制的酶反应常采用连续釜式反应器生产,它比分批式反应器有利。以上三种可逆抑制酶反应的修正米氏方程式(见表),有一般表达式和典型表达式。前者用K抑制常数;后者用K,KP分别为底物和产物抑制常数;I表示抑制剂的浓度;P表示产物浓度。酶动力学
温度的影响酶对温度极为敏感,绝大多数酶在60℃以上即变性、失活。在低温时酶反应进行缓慢;当温度逐渐升高时,反应速率也逐渐升高;到最高峰时,温度如继续升高反应速率很快降低。
一种酶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在某一温度时才表现出最大活力,这个温度就是这种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各种酶都有它的最适温度。最适温度的出现,是由于温度对酶的反应有双重影响的结果。一方面同一般化学反应一样,随着温度升高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也加快;另一方面是由于酶是蛋白质,随着温度升高会加速酶蛋白的变性,使酶的活性丧失。pH的影响 反应介质的氢离子浓度也相当大地影响酶的活力。酶常常在某一pH范围内才表现出最大活力,这种表现出酶最大活力时的pH,就是酶的最适pH。在最适pH范围内,酶反应速率最大,否则酶反应速率就降低。
pH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酶本身是蛋白质,过酸或过碱易使酶变性失活;另一方面主要是影响了酶分子的活性中心上有关基团的解离或底物的解离,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从而影响酶的活力。不同酶的最适pH可分布在很广的范围内,从大约pH为2的蛋白酶到大约pH为10的精氨酸酶。某些酶可以跨越几个pH单位的广阔的最适pH范围,而其他一些酶则有非常窄的最适pH。与最适温度一样,一种酶的最适pH可以随所用的底物及其他实验条件而变化。
米氏方程
米氏方程是基于质量作用定律而确立的,而该定律则基于自由扩散和热动力学驱动的碰撞这些假定。然而,由于酶/底物/产物的高浓度和相分离或者一维/二维分子运动,许多生化或细胞进程明显偏离质量作用定律的假定。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应用分形米氏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