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这一学期中,依照实验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了实验教学,圆满的完成了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任务。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特总结如下:
一、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情况
认真按照物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开全开好物理实验课,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断加强,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教师的实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断加强。在本学期的实验的教学工作中,我多次参加县局组织的实验教师公开课、观摩课、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我的实验能力,课堂效益明显提高,学生能力不断加强。
三、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教学情绪不断高涨。
近年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近年来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并且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其影响,我的实验教学情绪明显高涨,都感到有了用武之地。并积极引导学生将论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由于受其他条件的制约,我在实验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教龄短,经验不足。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要不断自我加强实验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202_--202_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实验技能是科学教师的主要岗位技能之一。因此,进行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是完成教学大纲各项要求、使科学教师具备相应素质所必需的。八年级物理安排的实验内容不复杂,但并不违背其科学性。进行实验教学技能训练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虑,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教学设计三方面入手,可一个一个地研究,一个一个地练习,注意与教学同步。训练要求是掌握实验理论,熟练实验。从实际出发开展实验教学。
本学期教学中,科学教学实验共做了17个实验: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和制作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大多采用了“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的结构。对于观察实验,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验技能。
总之,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以及各种操作技能。今后,还要加大实验力度,增强实验效果,提高课堂实验学习效率。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总结
202_-202_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物理
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中,我担任任八年级四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完成了物理教学工作及实验教学工作,本学期已经结束,为了更好的让实验为教学服务,现将上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为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及业务素质,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学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课堂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大教研力度,促进实验教学的提高。多次组织实验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活动,相互学习实验通知单及实验记录的填写情况,组织实验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活动,使实验教学全面开花结果,提高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艺术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二、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
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2、做好了实验准备,实验前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的要求。
3、实验过程中,教师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形象、鲜明、安全。
4、配备足够的教具、学具,以满足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了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三、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请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他们规范操作,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使得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并做好示范工作。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四、定期开放实验室。
让每个学生动手,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改进实验器材。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或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搞好物理实验。
新课程理念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得到发展与锻炼。
六、实验工作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一学期以来,全体物理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严格按照实验教学的程序及规章制度进行。特别是实验教学管理规范,无论是实验教学备课、课前准备、实验通知单、记录及课后反馈等方面工作扎实,实验开出率很高,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了学生探究与质疑的能力。但教学中也存有不少问题,如教学课时不足,学生学习成绩差别较大,学困生较多等。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不断改正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使物理组的实验教学工作不断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xxx 二○一八年六月三十日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总结
(二)一、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园园同学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和因素有关系”,她把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金属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再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甲图中金属块的高度如上图所示为()cm,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N;
(2)上述几种情况,)图中的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3)做甲、丁、戊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有关;(4)做()三次实验(选填:甲-戊“序号),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时,保持()不变,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有关;(5)第(3)(4)中探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请再举一个应用这种探究方法的实验
二、浮力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
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需定量研究浸
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金属块和液体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图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并把浮力大小与()(需用到图中相关字母)进行比较.除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下沉的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部分浸入液体中的情况外,还需研究物体()时,阿基米德原理也同样适用.
2、小芳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做了如下测量:
(1)写出以上探究中,不重复操作的合理顺序(只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F浮=G排。由此还可算出塑料块的密度。请选用Fl、F2、F3、F4,、ρ水表达它的密度:ρ塑=_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1)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p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人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
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
③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酒精的质量仍为m;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____________;
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p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____________;(已知:F浮=G排=ρ
gV排)
酒(2)请你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对两位同学的实验作出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1)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1.0g/cm,F浮=ρgV排)(2)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3)密度计是利用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渡体的体积(填“越小”或“越大”).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 .(不计铅丝体积)(5)小明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1.05 g/cm,已知烧杯中盐水的体积为400 cm,盐的 密度为2.6 g/cm,则盐水中含盐 g.(盐放入水中溶解后,盐和水的总体积不变)
三.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1.图(a)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图17(b)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a)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设计(b)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小车与所受 的关系。
(2)(a)实验是钢球通过比较,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b)实验时通过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即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将做 运动。(3)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和它的速度都能影响物体的动能,请利用图17(a)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动能是否与质量有关,其操作方法是。
(a)(b)
2、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演习后,军事迷小兵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①飞机水平飞行的速度越
大,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②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让小球从光滑斜槽上的A点自由滑下,经C点后沿水平方向运动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点。
(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①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3)为了验证猜想②,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 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和(选填“OP1” 或“OP2”)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选填“大”或“小”)
四、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⑴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过程中,在杠杆的两侧挂上钩码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如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通过调节钩码的______和______来实现,而不能再调节_______________。
⑶如上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_____,由正确的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____Fb(填“大于、小于、等于”)
第五篇:202_八年级物理实验计划总结
黄 荆 中 学202_-202_ 年 度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新颖有趣的实验和新奇美妙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八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物理,所以更应该提起学生兴趣,我即做如下计划。一.学情分析.1.班级:八年级一共2个班
2.八年级物理课本实验35个,可操作为32个。根据我校情况可以全部完成32个。
二、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分析
(一)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1、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2.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
(二)分组实验的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
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2、遵守实验室相关要求,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实验完毕器材要整理好归还。
3、实验时应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认真实验。
三、达到的效果
1.实验开出率达85%以上。
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过程要求全部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
3.培养学科学的实验方法、初步的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202_年8月31日
黄荆中心校202_-202_学
八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加强了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它反映出我在平时教学时对实验重视不够,也反映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不到位。为此,我为这年的教学做个总结。
一、实验教学中过程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1、基本工具使用得不正确,其主要表现为: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的学生没有进行校零就直接使用;测拉力时没有 作匀速直线运动就读数;校零时不在使用位置上。
(2)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
2、操作不规范,如
(1)学生操作不按实验要求,操作过程中对器材的使用不够规范。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不是移动光屏呈接像,而是移动透镜去找像。
3、背实验和数据,违背实验事实。很多学生一开始就马上在实验册上填写有关 内容,根本没有看器材,甚至是先填出实验结论、数据,再做实验。其实验数据与填写数据根本不符,如
(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根本没有呈接到清晰的像就在题单上填 写了结论。
(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部分学生先在记录中把数据、结论都填好后再动手做实验;有的学生把两边的力臂始终调得一样大。
二、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比较盲目,缺乏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有的问题虽然存在某一部分学校的学生或个别学生身上,但反映了我们一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不到位,而是为了实验操作考试而做实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方法的指导。其次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操作时,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教师先把一些数据给学生规定好,让学生按教师事先设想的数据去做实验。这些做法抹杀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养成了在实验操作中的依赖性和封闭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一年的教学观察,我们也发现有的学生整体实验操作能力比较强,这是与平时教学和训练分不开的。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我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202_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