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生物工艺学实习报告(精选合集)

生物工艺学实习报告(精选合集)



第一篇:生物工艺学实习报告

一. 实习时间:202_年11月21日二.实习地点:河南省濮阳市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三.实习目的:通过参观实习及老师和车间主任的讲解,结合所学理论知识,了

四.实习背景:濮阳市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是以生物发酵制品为主,集科研、生

销售于一体的高技术企业。公司创建于1997年,五.实习内容:观实习,在老师的指导和车间主任的讲解下,通过实地考察、认真学习、观看生产流程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辅助教学。巩固和运用已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为以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年11月21日这一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经过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前。车间主任在我们一到来时就给我们讲了重中之重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工厂内部严禁吸烟,以防免发生爆炸等严重事故;其次是要听老师和主任的话,不要乱摸乱碰生产设备,因为有些设备处于高温状态,很容易烫伤人。• 讲完了安全问题后,主任带着我们走进了第一个车间—发酵车间。在这个车间里,我们首先看到了培养基配置罐,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工厂生产设备,我深深地感叹,果然是作为工厂大型生产用的设备,体积真的很大。然后我们上了三楼,看到了二级种子罐,主任给我们讲解了工厂中抗生素的发酵流程,即保藏菌种→三角瓶→摇床培养→种子罐→二级种子罐→发酵罐。• 接着我们到了提取车间,主任告诉我们提取的两种方法,就是溶媒萃取法和树脂离子交换法。溶媒萃取法的过程是放入提取剂,经过预处理和板框压滤机,把液体输送到环保站进行处理,固体为有用部分,该品种效价主要集中在胞内,把菌丝体取出来以后加入溶媒,经过一段时间浸泡,把所需大分子活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进行除渣,分离出纯正有机相,对其进行浓缩,之后进行结晶(先成盐,再结晶),成盐过程中加入上盐根(马杜霉素铵加上NH4,硫酸安普霉素加上SO4),未结合盐根的初始状态为游离状态,结晶后用分子离心机进行分离,离心后进行烘干,烘干后成细小粉末,然后进行粉碎,最后加入辅料进行包装成为抗生素。树脂离子交换法是发酵液进入提取车间,经预处理后,把阳树脂涂在预处理罐中,在搅拌过程中让树脂在发酵液中悬浮,期间,有效成分会吸附到树脂上,因为树脂密度比水大,所以在吸附完毕停止搅拌后,经过静止,树脂会自然沉降到最底层,上面没有用的液体即残液,需送至环保站进行处理;然后把剩余的树脂收集起来,经过洗涤、漂洗,再用解析剂(含有Na或NH4)把有效成分置换出来,收集的有效成分装入到离子交换柱中,该过程即为装柱。解析下来的有效成分经过阴柱去除色素和其他杂质。此时从阴柱出来的液体已经比较干净,经浓缩和成盐,然后将成盐液进行喷雾干燥,在喷雾干燥塔中将水分瞬间蒸发掉蒸发完后固体物质沉降下来,将该固体物质收集起来即为成品。其中,离子交换柱分为阳柱和阴柱,阳柱内装阳树脂,阴柱内装阴树脂,已经吸附产品(有效成分)的为阳柱,阴柱主要装711树脂,功能为吸附色素和杂质,但不吸附有效成分。看了提取车间后我们上了三楼的预处理车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预处理罐和板框压滤机。• 接着我们去了空压机房,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实际中的空气灭菌流程,即空气→高空取气管→粗过滤器→空气压缩机→贮气罐→冷却器→过滤器→无菌空气。• 最后我们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环保站。环保站之所以重要,就是由于发酵废液中含有太多对环境有害处的物质,如果直接排入河道中就会污染环境,所以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必须要把环保这一环做好。环保站包括:高浓度调节池、低浓度调节池、厌氧塔、气浮池、初沉池、反应罐、水解酸化池、综合调低浓度的残液流入到低浓度调节池,高浓度残液经高浓度调节池调节完后进行过滤,剩下的液体和低浓度残液一起经过水解酸化池、污泥沉淀池后进入厌氧塔。液体在厌氧塔中进行厌氧消化,经过厌氧消化后降解大量BOD(即五日生化需氧++2-+

量),同时厌氧菌产生沼气(可回收利用,为厌氧菌提供其在发酵时所需的热能)最后沉淀下来的固体物质经过滤后变为固体废渣,将其进行焚烧。液体经一系列处理后变得较为澄清后排入河道。六.实习总结:实习结束了,感触颇多,作为一名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实习中我感受到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在学校都是学的理论,例如什么,学习各车间物料流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这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我自己存在不少问题,自己的缺点、不在此我真心的感谢老师和校方为我们提供这次珍贵的实习机会。本实习

物理

第二篇:《食品工艺学》实习报告

根据课程的安排,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坐着校车,踏上了到福建闽侯峰峰豆制品有限公司参观的行程,《食品工艺学》实习报告。在这家食品企业里,我们参观了腐竹的整个生产工艺,从大豆到磨浆,从煮浆到成型,从成型到成品。在这并不是十分复杂工艺实习过程中,我们加深了书本上知识的理解,亲身体体验了从大豆到腐竹成品的整个生产工艺,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东西,加深我们对职业和行业的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进步。一.实习地点1.明一(福建)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香港明一国际集团是集研发、生产、营销及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国际企业集团。在大陆拥有现代化的奶源基地、营养食品基地、乳制品生产基地,并拥有食品质量检测中心、食品科技研发中心,还拥有大型物流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员工培训中心。香港明一国际集团在大陆拥有多家乳制品及营养食品生产基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达到领先国际水平;生产环境领先国际食品生产标准,作业区空气净化达到GMp标准10万级的要求;各生产基地均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书;全面实施先进的国际食品生产现代化质量管理控制体系,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首批获得了国家乳制品“GMp、HACCp”两大管理体系认证,各生产基地都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由集团质量管理控制中心统一指挥管理;各生产基地硬件设施、工艺设备和质量管理软件等方面领先国际水平,为生产优质产品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系统和体系保障。2.福建闽侯峰峰豆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闽侯峰峰豆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_年,公司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闽侯南屿镇旗山工业区,占地45亩,现已建好厂房、办公楼的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该公司是专业生产豆制品的企业,现已投产的有腐竹,其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严格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组织生产,均选用优质大豆生产的腐竹不含防腐剂,属天然食品。公司投产以来,经盛市、县级技术质量监督局及相关部门无数次的抽检,均达到质量合格标准,于202_年被工商局授予“诚信单位”称号。公司内设有80平方米的化验室进行全天候的产品检验并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我们以“质量和生存效益求发展”为宗旨,以“顾客满意”为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每道工序制作的质量把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竞争力,实习报告《《食品工艺学》实习报告》。二.实习内容1.明一(福建)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_年6月16日实习内容:在一位明一的员工的带领下,我们先是观看明一企业的宣传片,然后,带领我们参观员工的生活环境,学习明一的企业文化。接着套上鞋套、头套参观化验室,第一外包装车间,内包车间,成品仓库等。整个车间环境要求十分严格,保证无尘、无污染,确保产品的质量。实习收获: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一个知名的食品企业,都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严格的生产准则,虽然只能在格挡玻璃外面观看,但是整洁的环境、先进的设备、整洁的工作服、严格的规章制度时刻标着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在生产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环节(如内包装)的工作人员更是“全副武装”或采用全自动化机器操作,无菌、无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让我们了解到一家知名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区别,认识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2.福建闽侯峰峰豆制品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_年6月17日实习内容:在厂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材料贮藏库,生产线的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流程。如豆浆的生产车间,腐竹提取车间,烘干车间等。在参观的过程中,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各个工艺的注意要点,然后就是自己亲身感受员工的工作环境。实习收获:腐竹,又叫腐筋,其色淡黄,油面光亮,豆香浓郁,入汤不化,味道鲜美,含有蛋白质45%,是素食上品。在材料储存库我了解到,腐竹的选材是很有讲究的,制作腐竹选用的大豆是黄豆,为突出腐竹成品的鲜白,所以必须选择皮色淡黄的大豆,而不宜采用绿色大豆,同时还要注意选择颗粒饱满,色泽黄亮,无霉变的新鲜黄豆,通过过筛清除劣豆、杂质和砂土,使原料纯静,然后置于电动万能磨中,去掉豆衣。在腐竹生产车间,学习到其生产工艺流程,从大豆到腐竹成品,经历:选优质大豆→浸泡豆→第一次磨浆→第二次磨浆(包括浆渣分离)→煮浆→过滤→成型→提取腐竹→烘干→回潮→分拣包装→成品。在生产车间我们学习到:黄豆的浸泡时间、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不:冬天16-20小时,水温28-32℃,每7-8小时换一次水。春、秋8-12小时,水温24-26℃,每5-6小时换水一次。夏天6-8小时,水温20-22℃,每3-4小时换水一次。浸泡时间要有记录。浸泡水量在大豆的3-4倍,浸泡的标准是浸到大豆的两半劈开后成平板。三.实习体会实习是我们从学校向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一个过渡。课堂的学习终究是无法让我们真切了解一个企业的生产。实习让我们把课堂的知识与现实的工艺操作更好的结合起来,不但巩固了之前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我们的激情与创新,让学习变得更加有乐趣。使我们对以后的工作不再是那么的范范与飘渺,深刻认识自己需要补充学习哪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习,能让我们对今后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确切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将来的人生规划提供参考。让我们在进入工作前有一个相对的缓冲,让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换。

第三篇: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

又称为生物技术,它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biological

agents)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社会服务的技术。

特点: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结合;生物作用剂(生物催化剂)的参与;应用大量高、精、尖设备;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

生物工艺学包含的四大块内容:原料预处理和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选育及代谢调节、生物反应过程的工艺控制、下游加工。

2、生物催化剂是游离的或固定化的细胞或酶的总称。

生物催化剂特点:

优点:①常温、常压下反应

②反应速率大

③催化作用专一

④价格低廉

缺点:稳定性差

控制条件严格

易变异(细胞)

生物反应过程实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以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process

engineering)。

3、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gene

engineering)、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第二章

菌种的来源

1、工业生产常用的微生物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担子菌、藻类。

2.工业生产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

培养基成分简单、廉价、来源广。

生长迅速、发酵周期较短,抗杂菌和噬菌体能力强。

目的产物产量高,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低,且目的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利于产物分离。

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菌种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异和退化,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3、分离微生物新种的过程大体可分为采样、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

含微生物材料的预处理方法:物理方法(加热);化学方法(pH);诱饵法。

诱饵技术:将固体基质加到待检的土壤或水中,待其菌落长成后再铺平板。

分离的效率影响因素

1)培养基的养分;

2)pH;

3)加入的选择性抑制剂。

4、高产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准则:

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生长限制因素(C、N、P、O);

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养分;

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葡萄糖)或氮(NH4+),它们可能引起分解代谢物阻遏;

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Co2+,Mg2+,Mn2+,Fe2+)

加入缓冲溶液以减小pH变化。

5、代谢控制发酵(Metabolic

Control

fermentation):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种发酵形象地称为代谢控制发酵,最早在氨基酸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

6、菌种的衰退表观现象有哪些?

目的产物的产量下降

营养物质代谢和生长繁殖能力下降

发酵周期延长

抗不良环境的性能减弱

7、菌种的衰退的原因

菌种保藏不当

提供不了当的条件或不利的条件

经诱变得到的新菌株发生回复突变

8、菌种的复壮方法:

纯种分离

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

9、菌种的保藏的原理

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创造条件,使孢子或菌体的生长代谢活动尽量降低,以减少其变异。一般可通过保持培养基营养成分在最低水平,缺氧状态,干燥和低温,使菌种处于“休眠”状态,抑制其繁殖能力。

10、菌种的保藏方法:

A

斜面冰箱保藏法

B

沙土管保藏法

C

石蜡油封存法

D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E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11与生物工程相关性较大的国内主要菌种保藏机构包括: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臧管理中心、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臧管理中心、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微生物菌种的的工艺过程

12.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主要数据库有哪些?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系列数据库、science

online、springer

link等。

第三章

菌种选育

1、常用菌种选育方法

(1)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特点:自发突变的频率较低,变异程度不大。所以该法培育新菌种的过程十分缓慢。

应用: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中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使用。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的典型流程

常用诱变剂: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与碱基反应的物质、在DNA分子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物质)、生物诱变剂

(3)分子育种(DNA重组、基因工程):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4)杂交育种(Hybridization):

常规杂交育种(Hybridization):一般是指人为利用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或准性生殖或原核微生物的接合、F因子转移、转导和转化等过程,促使两个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菌株发生基因重组,以获得性能优良的生产菌株。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通过人工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亦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

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过程:原生质体形成、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的再生。

3.抗噬菌体菌株的检出方法:

平板点滴法、单层琼脂法、双层琼脂法。

4、工程菌的不稳定性表现

质粒的不稳定(质粒的丢失、重组质粒的DNA片段脱落)、表达产物的不稳定

第三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1、微生物代谢调节方式

概念: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机体内的复杂代谢过程是相互协调和高度有序的,并对外界环境的改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其原则是经济合理地利用和合成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使细胞处于平衡生长状态。微生物代谢分为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代谢流向的调控分为代谢物的合成和代谢物的降解;通过快速启动蛋白质的合成和有关的代谢途径,平衡各代谢物流和反应速率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代谢速度的调控分为酶量(粗调)(酶合成的诱导和酶合成的阻遏)和酶活(细调)(酶活性的激活、酶活性的抑制)

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影响催化一系列反应的多个酶

反馈抑制是酶活性水平调节,产生效应快。只对是一系列反应中的第一个酶起作用

2、微生物初级代谢调节包括酶活调节、酶合成调节、遗传控制

(1)酶活性的调节(细调):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酶活调节的影响因素包括:底物和产物的性质和浓度、压力、pH、离子强度、辅助因子以及其他酶的存在等等。特点是反应快速。

酶活性的调节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酶活性的抑制(反馈抑制)

(2)酶合成的调节:通过调节酶合成的量来控制微生物代谢速度的调节机制。这类调节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进行,对代谢活动的调节是间接的、缓慢的(3)酶合成的阻遏:在某代谢途径中,当末端产物过量时,微生物的调节体系就会阻止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合成,从而彻底地控制代谢,减少末端产物生成,这种现象称为酶合成的阻遏。

末端代谢产物阻遏:由于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反馈)阻遏。

分解代谢物阻遏: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底物(碳源或氮源)时,利用快的底物会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有关的酶合成。

这种阻遏并不是由于快速利用底物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这种底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引起的,所以称为分解代谢物阻遏(过去被称为葡萄糖效应)。

3、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

A限制培养基中生物素浓度在1~5mg/L,控制细胞膜中脂质的合成;

B

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肽链的交联;

C

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化乙酰硬脂酰胺),将脂类从细胞壁中溶解出来,使细胞壁疏松,通透性增加;

D

控制Mn2+、Zn2+的浓度,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壁的形成;

E

可以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筛选细胞透性突变株。

5、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两种手段:

(1)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控制

(2)发酵条件的控制

6.生物素对谷氨酸合成的影响

(1)生物素是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生物素在低于亚适浓度之前,增加生物素有利于丙酮酸的羧化产生草酰乙酸,进而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

(2)生物素是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初始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辅酶,该酶催化乙酰辅酶A羧化生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再经一系列转化合成脂肪酸,而脂肪酸又是构成细胞膜磷脂的主要成分,因此生物素可间接地影响细胞膜的透性。

第四章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调节

1、次级代谢产物:某些微生物在生命循环的某一个阶段产生的物质,它们一般是在菌生长终止后合成的。其生物合成至少有一部分是与核内和核外的遗传物质有关,同时也与这类遗传信息产生的酶所控制的代谢途径有关。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有抗生素、毒素、色素和生物碱等。

2、初级与次级代谢途径相互连接

次级代谢物通常是由初级代谢中间体经修饰后形成的修饰初级代谢中间体的三种生化过程

生物氧化与还原、生物甲基化、生物卤化

3、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它能被微生物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变化有些还具有促进产物合成的作用。

中间体是指养分或基质进入一途径后被转化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他们均被进一步代谢,最终获得该途径的终产物。

4、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原理

①一旦前体被合成,在适当条件下它们便流向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专用途径。

②在某些情况下单体结构单位被聚合,形成聚合物。这些特有的生物合成中间体产物需做后几步的结构修饰,修饰的程度取决于产生菌的生理条件。有些复杂抗生素是由几个来自不同生物合成途径组成的。

第五章

发酵培养基

1、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所需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等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培养基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和氧气等

2、工业发酵培养基的要求

①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地合成②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

③培养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资源丰富,便于采购运输,适合大规模储藏,能保证生产上的供应。

④所用培养基应能满足总体工艺的要求,如不应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等。

3、工业上常用的碳源:葡萄糖、乳糖、淀粉、蔗糖

工业上常用的氮源:无机氮源:氨水,铵盐,硝酸盐等。有机氮源:玉米浆、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粉、鱼粉、酵母浸出液等。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

提供生长因子的农副产品原料:

1)

玉米浆

2)

麸皮水解液

3)

糖蜜

4)

酵母:可用酵母膏、酵母浸出液或直接用酵母粉。

产物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4、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设计、响应面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

正交实验数据分析,见教材P112-114例题,表4-16,同时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各因素的优水平、各因素水平的最优组合。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响应面分析方法:适宜于解决非线性数据处理的相关问题,它囊括了试验设计、建模、检验模型的合适性、寻求最佳组合条件等众多试验和统计技术;通过对过程的回归拟合和响应曲面、等高线的绘制、可方便地求出相应于各因素水平的响应值。在各因素水平的响应值的基础上,可以找出预测的响应最优值以及相应的实验条件。

完整响应面分析方法实验设计通常包括:(1)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2)最陡爬坡实验,(3)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三个过程。

第六章

发酵培养基灭菌和空气净化

在发酵工业生产中,为了保证纯种培养,在生产菌种接种培养前,要对培养基、空气系统、消泡剂、流加物料、设备、管道等进行灭菌,还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消毒,防止杂菌和噬菌体的大量繁殖。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电磁波射线灭菌法、湿热灭菌法(主要是高压蒸汽灭菌)、化学药剂灭菌法、过滤除菌法等

1.微生物热阻: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2.对数残留定律中各符号的意义。

3.理论灭菌时间的计算

3.1间歇实罐灭菌时间的计算

3.2连续灭菌的灭菌时间计算:

4.灭菌温度的选择:随着温度升高,灭菌速率常数增加的倍数大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分解速率常数的增加倍数。即当灭菌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杀灭速度提高,培养基营养成分破坏的速度减慢。

高温瞬时灭菌法可以减少培养基营养成分的破坏的原理:

随着温度升高,灭菌速率常数增加的倍数大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分解速率常数的增加倍数。即当灭菌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杀灭速度增加较快,而培养基营养成分破坏的速度增加较慢。因此,采用较高的温度,较短的灭菌时间,可以减少培养基营养成分的破坏。

5.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因素

:所污染杂菌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和时间,培养基成分、pH值、培养基中颗粒、泡沫等对培养基灭菌也有影响。

6.无菌空气:指通过除菌处理使空气中含菌量降低至一个极低的百分数,从而能控制发酵污染至极小机会。此种空气称为“无菌空气”。

7.介质过滤除菌是使空气通过经高温灭菌的介质过滤层,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颗粒阻截在介质层中,而达到除菌的目的。是大多数发酵厂广泛采用的方法。按除菌机制可分为:

绝对(表面)过滤和深层介质过滤。

介质过滤除菌的机理:空气流通过这种介质过滤层时,借助惯性碰撞、拦截滞流、静电吸附、扩散等作用,将其尘埃和微生物截留在介质层内,达到过滤除菌目的。

第七章

种子的扩大培养

1、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2、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

(1)种子扩培的目的①接种量的需要

菌种的驯化

③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2)种子的要求

①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延迟期短

生理性状稳定③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④无杂菌污染⑤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3、种子罐级数:是指制备种子需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取决于菌种生长特性、孢子发芽及菌体繁殖速度、所采用发酵罐的容积。

种子罐级数受发酵规模、菌体生长特性、接种量的影响。级数大,难控制、易染菌、易变异,管理困难,一般2~4级。

4、种子制备分两个阶段: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好氧微生物菌种扩培常用设备:超净工作台、震荡培养箱、种子罐等。

5、种龄:是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体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

通常接种量:细菌1-5%,酵母菌5-10%,霉菌7-15%,有时20-25%

青霉素生产的种子制备过程:

安瓿管→斜面孢子→大米孢子→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发酵

第八章

发酵工艺控制

1、微生物发酵的生产水平取决于生产菌种本身的性能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2、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

从产物形成来说,代谢变化就是反映发酵中的菌体生长、发酵参数的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和产物形成速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根据产物生成是否与菌体生长同步的关系,将微生物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①

生长关联型

和②

非生长关联型。

3、发酵方式

(1)补料-分批发酵:指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优点在于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

低基质浓度的优点:①

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②

克服养分的不足,避免发酵过早结束。

(2)半连续发酵: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间歇地放掉部分发酵液的培养方法。

优点:①

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②

克服养分的不足,避免发酵过早结束;③缓解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3)连续发酵:指培养基料液连续输入发酵罐,并同时放出含有产品的发酵液的培养方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菌的生长就受到所提供基质的限制,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能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

与传统的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以下优点:

维持低基质浓度: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

避免培养基积累有毒代谢物;

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单位时间的产量,节省发酵罐的非生产时间;

便于自动控制。

4、发酵控制参数

按性质分类:物理参数、化学参数、生物参数

按检测手段分类:①直接参数:⑴在线检测参数

离线检测参数

②间接参数

5、发酵热

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Q发酵=Q生物+

Q搅拌-

Q蒸发-

Q显-

Q辐射

生物热(biological

heat)是菌体生长过程中直接释放到体外的热能,使发酵液温度升高。

搅拌热(agitation

heat)是搅拌器引起的液体之间和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6.pH值对发酵的影响

(1)影响酶的活性,当pH值抑制菌体中某些酶的活性时,会阻碍菌体的新陈代谢;

(2)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影响培养基中某些组分的解离,进而微生物对这些成分的吸收;

(3)pH值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7、引起发酵液pH值异常波动的因素

pH值的变化决定于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

pH下降:

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碳源过多,特别是葡萄糖过量,或者中间补糖过多加上溶氧不足,致使有机酸大量积累而pH下降;

消泡剂加得过多;

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铵被利用,pH下降。

pH上升:

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氮源过多,氨基氮释放,使pH上升;

生理碱性物质存在;

中间补料氨水或尿素等碱性物质加入过多。

8、临界氧浓度(critical

value

of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如对产物形成而言便称为产物合成的临界氧浓度。

呼吸强度又称氧比消耗速率,是指单位质量的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吸取的氧量,以

Q

O2表示,单位为mmolO2/(g干菌体·h)。

耗氧速率又称摄氧率,是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以r表示,单位为mmol

O2/(L·h)。

9、引起溶氧异常下降,可能有下列几种原因:

污染好气性杂菌,大量的溶氧被消耗掉,可能使溶氧在较短时间内下降到零附近,如果杂菌本身耗氧能力不强,溶氧变化就可能不明显;

菌体代谢发生异常现象,需氧要求增加,使溶氧下降;

某些设备或工艺控制发生故障或变化,也可能引起溶氧下降,如搅拌功率消耗变小或搅拌速度变慢,影响供氧能力,使溶氧降低。

10、泡沫的形成及其对发酵的影响

在大多数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以及代谢气体的逸出,再加上培养基中糖、蛋白质、代谢物等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培养液中就形成了泡沫。

形成的泡沫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发酵液液面上的泡沫,气相所占的比例特别大,与液体有较明显的界限,如发酵前期的泡沫;

另一种是发酵液中的泡沫,又称流态泡沫(fluid

foam),分散在发酵液中,比较稳定,与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大量的泡沫引起的负作用:

发酵罐的装料系数减少、氧传递系统减小;

增加了菌群的非均一性;

造成大量逃液,增加染菌机会;

严重时通气搅拌无法进行,菌体呼吸受到阻碍,导致代谢异常或菌体自溶;

消泡剂的添加将给提取工序带来困难。

泡沫的消除

调整培养基中的成分(如少加或缓加易起泡的原料)或改变某些物理化学参数(如pH值、温度、通气和搅拌)或者改变发酵工艺(如采用分次投料)来控制,以减少泡沫形成的机会。

采用菌种选育的方法,筛选不产生流态泡沫的菌种,来消除起泡的内在因素。

采用机械消泡或消泡剂来消除已形成的泡沫。

常用的消泡剂有4大类:

天然油脂类、脂肪酸和酯类、聚醚类、硅酮类

11、造成染菌的主要原因

设备渗漏

空气带菌

种子带菌

灭菌不彻底

技术管理不善

第九章

生物反应动力学

1.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研究各种环境因素与微生物代谢活动之间相互作用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质量的平衡;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的相互关系

;环境因素对这三种速率的影响。

2.分批发酵工艺中缩短和消除延迟期的方法有:

增加接种量、采用最适种龄、选用繁殖速度快的菌种以及尽量保持接种前后所处的培养基介质和条件一致。

3.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

µmS

KS+S

µ=

S:限制性基质浓度mol/m3;KS:饱和常数mol/m3

例: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得如下数据:

S(mg/l)

153

221

μ(h-1)

0.06

0.24

0.43

0.66

0.70

利用MONOD方程作图如下,求在该培养条件下,求大肠杆菌的μmax,KS和td?

解:据图可知,:

1/µmax=0.95;KS/µmax=90;根据

可以求得:

μmax=1.1

(h-1);

KS=99mg/L,td=ln2/μmax=0.63h

4.连续培养动力学

稀释率:单位时间内加入的培养基体积占发酵罐内培养基体积的分率

5.细胞的物料平衡

单级连续培养的细胞物料平衡方程如下:

根据单级连续培养的细胞物料平衡方程,按照比生长速率μ和稀释率D的大小关系,讨论培养罐内细胞浓度和营养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

答:

μ

D:

dX/dt

>0,培养罐内细胞浓度不断增加,营养物质浓度随之减少

μ

D:则dX/dt

<0,罐内细胞浓度不断减少,最后导致X趋近0.μ

=

D:则dX/dt

=0,细胞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培养达到稳定状态。

6.限制性基质的物料平衡

临界稀释率(DC):

发生洗出时的稀释率。

操作的稀释率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而有一个限度。超过此稀释率时连续培养就无法进行,临界稀释率取决于加料中的限制性基质浓度,即细胞在此培养基中能达到的最大比生长速率。DC=

μmS

/(KS+S)

第十章 下游加工过程概论

1、下游技术(工程)

(downstream

processing):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2.发酵液的特点

1)含水多,产物含量低;

2)含菌体蛋白;

3)溶有原来培养基成分;

4)相当多的副产物和色素;

5)易被杂菌污染或使产物进一步分解;

6)易起泡,粘性物质多。

3、整个下游加工过程应遵循下列四个原则

1)

时间短;2)

温度低,(选择在生物物质的温度范围内);3)

pH适中;4)

严格清洗消毒(包括厂房、设备及管路,注意死角)。

4、一般下游加工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1)培养液(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2)初步纯化(提取);3)高度纯化(精制);4)成品加工。

5、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

第十二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1、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物理化学方法:

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凝聚剂、添加表面活性物质、添加反应剂、冷冻-解冻及添加助滤剂等。

2、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硫酸铝

Al2(SO4)3•18H2O(明矾);氯化铝

AlCl3•6H2O;三氯化铁

FeCl3;硫酸亚铁

FeSO4·7H2O

;石灰;ZnSO4;MgCO3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可分为三类:

1)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聚苯乙烯类衍生物;

2)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合铝盐、聚合铁盐等;

3)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等。

目前最常见的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类衍生物

3、杂蛋白的去除方法有沉淀法、变性法、吸附法

4、固液分离的方法:重力沉降、浮选、旋液分离、介质过滤、离心。

5、根据过滤机理,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

第十三章

细胞破碎

1、细胞破碎的阻力:

细菌破碎的主要阻力:肽聚糖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越致密,破碎的难度越大,革兰氏阴性细菌网状结构不及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坚固;

酵母细胞壁破碎的阻力:主要决定于壁结构交联的紧密程度和它的厚度;

霉菌细胞壁中含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纤维状结构,其强度比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壁有所提高。

2、常用破碎方法

机械法:珠磨法(固体剪切作用)、高压匀浆法(液体剪切作用)、超声破碎法(液体剪切作用)、X-press法(固体剪切作用)。

非机械法:酶溶法(酶分解作用)、化学渗透法(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渗透压法(渗透压剧烈改变)、冻结融化法(反复冻结-融化)、干燥法(改变细胞膜渗透性)

3、破碎率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定法

2)目的产物测定法

3)导电率测定法

第十四章

法(Precipitation)

1、固相析出技术:通过加入某种试剂或改变溶液条件,使生化产物溶解度降低,以固体形式(沉淀和晶体)从溶液中沉降析出的分离纯化技术。

结晶法:在固相析出过程中,析出物为晶体称为结晶法。

沉淀法:在固相析出过程中,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称为沉淀法。常用的沉淀法: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和等电点沉淀法等。

2、盐析(Salt

induced

precipitation):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过程。原因如下:

1)无机离子与蛋白质表面电荷中和,形成离子对,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电性,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减弱,从而能够相互靠拢;

2)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使蛋白质脱去水化膜,疏水区暴露,由于疏水区的相互作用导致沉淀;

Ks盐析法:在一定pH和温度下,改变体系离子强度进行盐析的方法;

β盐析法:在一定离子强度下,改变pH和温度进行盐析;

常用的盐析用盐:

硫酸铵、硫酸钠,磷酸盐,柠檬酸盐。

3、有机溶剂沉淀:在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

原理:

(1)降低了溶质的介电常数,使溶质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加,从而出现聚集现象,导致沉淀。

(2)有机溶剂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降低了亲水溶质表面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亲水性,导致脱水凝聚。

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析剂:

乙醇:沉析作用强,挥发性适中,无毒常用于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沉析;

丙酮:沉析作用更强,用量省,但毒性大,应用范围不广;

4、等电点沉淀:调节体系pH值,使两性电解质的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操作称为等电点沉淀。

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溶液pH值处于等电点时,分子表面净电荷为0,双电层和水化膜结构被破坏,由于分子间引力,形成蛋白质聚集体,进而产生沉淀。

第十五章

1、膜过滤法指以压力为推动力,依靠膜的选择性,将液体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在压差的推动下,原料液中的溶剂和小的溶质粒子从高压的料液侧透过膜到低压侧,所得到的液体一般称为滤出液或透过液,而大的粒子组分被膜截留。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四种过程。

在工业上用得最广的膜材料是醋酸纤维素和聚砜。

浓差极化: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使膜面浓度增大,并高于主体中浓度,这种浓度差导致溶质自膜面反扩散至主体中,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在超滤中,为减少浓差极化,通常采用错流操作。

膜的污染:膜在使用中,尽管操作条件保持不变,但通量仍逐渐降低的现象。

污染原因:膜与料液中某一溶质的相互作用;吸附在膜上的溶质和其它溶质的相互作用。

膜污染的消除:污染必须通过清洗的办法才能消除。经清洗后如纯水通量达到或接近原来水平,则认为污染已消除。

减轻膜污染的方法

1)预处理

2)改变膜的表面性质

市售的超滤器大致有四种型式:管式、中空纤维式、螺旋卷绕式和平板式。

2.将下列表示相同意义的词连线

separation

factor

分离因子

membrane

separation膜分离

ion-exchange

离子交换

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

Metabolic

Control

fermentation

代谢控制发酵

Downstream

Processing

下游工程

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色谱分离

Biocatalyst,生物催化剂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正交实验设计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响应面分析方法

Inducible

enzyme

诱导酶

末端代谢产物阻遏(End-product

repression)

分解代谢产物阻遏(Catabolite

repression)

代谢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

临界氧浓度(critical

value

of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补料分批培养(feed-batch

culture,FBC)

Cell

Disruption

高压匀浆法(High-pressure

homogenization

盐析(Salt

induced

precipitation)

微滤(Microfiltration,MF)

(ultrafiltration,UF)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

纳滤(nanofiltration,NF)

正相色谱(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NPC),反相色谱(Reversed

Phase

Chromatography,RPC),第十六章

溶剂萃取和浸取

1、溶剂萃取

利用一种溶质组分(如产物)在两个互不混溶的液相(如水相和有机溶剂相)中竟争性溶解和分配性质上的差异来进行分离操作的。

2、“相似相溶”原理分子之间可以有两方面的相似:一是分子结构相似,如分子的组成、官能团、形态结构的相似;二是能量(相互作用力)相似,如相互作用力有极性的和非极性之分,两种物质如相互作用力相近,则能互相溶解。与水“相似”的物质易溶于水,与油“相似”的物质易溶于油就是相似相溶原理的表现。

3、分配定律和分离因数

(1)分配定律: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的条件下,溶质分配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如果是稀溶液,活度可用浓度代替,则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称之为分配系数K,(2)分离因数

3、乳化和去乳化

乳化:一种液体(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的现象。乳化的结果可能形成两种形式的乳浊液:一种是水包油型(O/W),另一种为油包水型(W

/

O)。

生产过程出现的乳浊液是水包油型(O/W),还是油包水型(W

/

O),主要由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决定。

4、双水相萃取:在一定条件下,水相也可以形成两相(即双水相系统)甚至多相。于是有可能将水溶性的酶、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从一个水相转移到另一水相中,从而完成分离任务。

常用聚合物双水相系统:聚乙二醇-葡聚糖、聚乙二醇-无机盐系统

双水相萃取的优点:

1)使固液分离和纯化两个步骤同时进行,一步完成;

2)适合热敏物质的提取,主要是胞内酶;

3)亲水性聚合物加入水中,形成两相,在这两相中,水分都占大比例(85~95%),这样生物活性蛋白质在两相中不会失活,且以一定比例分配于两相中。

第十七章

1、离子交换原理及分类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固态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带有官能团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有三部分组成:不溶性的三维空间网状骨架,连接在骨架上的官能团和官能团所带的相反电荷的可交换离子。骨架上的活性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离解,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自由移动,扩散到溶液中,同时,在溶液中的同类型离子也能从溶液中扩散到骨架的网格或孔内。当这两种离子浓度差较大时,就产生一种交换的推动力,使它们之间产生交换作用,利用这种浓度差的推动力使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发生可逆交换反应。

树脂按活性离子分类,活性离子是阳离子(和阳离子发生交换)就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如果是阴离子,则称为阴离子交换树脂。

2、树脂的命名

根据离子交换树脂官能团的性质,将其分为强酸(0)、弱酸(1)、强碱(2)、弱碱(3)、螯合(4)、两性(5)及氧化还原(6)等7类。

3、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指标

1)外观;2)交联度;3)化学稳定性;4)机械强度;5)交换量

4、影响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的因素

1)离子价数

离子交换树脂总是优先选择高价离子,而低价离子被吸附时则较弱。

阳离子被吸附的顺序为:Fe3+

>Al3+

>Ca2+

>Mg2+

>Na+,阴离子顺序为:柠檬酸根>硫酸根>硝酸根

2)溶液浓度的影响

树脂对离子交换吸附的选择性,在稀溶液中比较大,而在浓溶液中选择性较小。

3)离子的水化半径

水化半径较小的离子优先吸附。

4)有机溶剂的影响

有机溶剂会使树脂对有机离子的选择性降低,而容易吸附无机离子,可利用有机溶剂从树脂上洗脱难洗脱的有机物质。

5)树脂与交换离子间的辅助力

凡能与树脂间形成辅助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辅助力的离子,树脂对其吸附力就大;反之,能破坏这些辅助力的溶液就能容易地将离子从树脂上洗脱下来。

5、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过程:

1)树脂预处理:新树脂装入柱后,先用去离子水浸泡12h左右,使树脂充分吸水膨胀,再用2-3倍树脂体积的10%左右食盐水浸泡4h以上。用水洗净残留的NaCl,再根据树脂类型和使用所需要的型号分别用酸和碱处理,最后调pH值至所需范围。

2)上柱交换交换方式:采用顺流和逆流进行

3)洗脱:用亲和力更强的同性离子取代树脂上吸附的目的产物。

4)树脂的再生:先用清水洗涤,然后用再生剂再生,最后用清水洗至所需pH值。

6.ISEP系统是一种连续的离子交换系统

目前已成功的应用在各种不同的产业领域中。ISEP系统采用多柱(20/30交换柱)吸附以及在稳定状态下连续运行。不需要备用设备;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也不必中断正常的生产。

ISEP系统可以处理杂质浓度较高的物料,保证产品具有稳定的成分和浓度;采用多通道逆向流动再生方式,减少了离子交换树脂及、再生剂和洗涤水的用量。

工作过程:

交换:利用ISEP离子交换系统,对膜滤液中的赖氨酸离子进行吸附,与其他杂质分离,吸附分离下来的废水及杂质排出柱体,吸附饱和的柱体进入洗脱回填区。

回填:通过洗脱液回填压出柱体内的废水和杂质,以提高洗脱液纯度。

洗脱:利用一定浓度的氨水消除酸性,将赖氨酸离子从树脂上解析下来,并使树脂得到再生。

转型:再生柱进入再生区经过稀硫酸转型后在吸附区达到最佳的吸附能力。

第十八章

色谱分离法

1、色谱分离(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CR)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如吸附力、分子极性、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亲合力、分配系数等)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当多组分混合物随流动相流动时,由于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而以不同的速率移动,使之分离。

特点分离效率高;检测能力强;样品用量少;适用范围广。

2.色谱分离过程:

两种组分的理化性质原本存在着微小的差异,经过反复多次地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过程使微小差异累积起来,结果使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从而使各个组分得到了分离。

3.检测器

UV-Vis、荧光、电化学、蒸发光散射、示差折光、质谱等检测器。

4.色谱时间

死时间(Dead

time):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惰性组分,从进样到出峰的峰顶点之间测得的时间,用tM表示。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从进样到组分峰顶点之间测得的时间,用tR表示。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调整保留时间指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时间,5.气相色谱法主要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以气体为流动相,以液体或固体为固定相从而达到分离混合物的色谱方法。

6.液相色谱:

首先高压泵将贮液器中流动相溶剂经过进样器送入色谱柱,然后从控制器的出口流出。当注入欲分离的样品时,流经进样器贮液器的流动相将样品同时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依先后顺序进入检测器,记录仪将检测器送出的信号记录下来,由此得到液相色谱图。

4.凝胶色谱介质常用的有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

分类

吸附色谱分离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吸附剂)时,由于固定相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分配色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与非极性的差别,分配色谱可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由于混合物中不同溶质对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合力而将它们分离。

凝胶色谱以凝胶为固定相,是一种根据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又称为分子筛色谱(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raphy,MSC)、空间排阻色谱或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

第十九章

蒸发、蒸馏和结晶

1、真空蒸发:冷凝器和蒸发器溶液侧的操作压力低于大气压、此时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必须用真空泵抽出。

目的:降低溶液的沸点。

优点:

(1)溶液沸点低,可用温度较低的低压蒸汽或废蒸汽作加热蒸汽。

(2)溶液沸点低,同样蒸汽所需的传热面小。

(3)沸点低,有利于处理高温下易分解和变质的热敏性物料。

(4)蒸发器的操作温度低,系统的热损失小。

2、多效蒸发:第一个蒸发器(称为第一效)中蒸出的二次蒸汽用作第二个蒸发器(第二效)的加热蒸汽,第二个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用作第三个蒸发器

(第三效)的加热蒸汽,依此类推。

3、蒸发器的分类:分为膜式蒸发器和非膜式蒸发器两大类。膜式蒸发器又分为升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旋转刮板蒸发器、板式蒸发器。

4、酒精发酵醪液蒸馏的理论基础是拉乌尔定律。

拉乌尔定律:混合液中,蒸气压高的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总是比液相中的高;反之,蒸气压低的组分,在液相中的含量总是比气相中的高。

5、饱和曲线和过饱和曲线

饱和溶液:溶液恰好饱和,溶质既无溶解也无结晶,即溶质与溶液处于平衡状态,此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未饱和溶液:若添加固体则固体溶解;

过饱和溶液:超过饱和点的溶质迟早要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要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须首先使溶液成为过饱和状态,也即必须设法产生一定的过饱和度作为推动力。

6、溶液的过饱和度与结晶的关系:

AB为饱和曲线;CD为过饱和曲线。

AB和CD将图分为:稳定区、介稳区和不稳区。

稳定区:溶液尚未饱和,没有结晶的可能。

介稳区:也不会自发产生晶核,但如已有晶核,则晶核长大而吸收溶质直至浓度回落到饱和线上。

不稳区:能自发产生晶核。

如E点是溶液的原始末饱和状态,E

H是冷却结晶线,F点是饱和点,不能结晶,到达G点时,自发产生晶核。

7、结晶包括三个过程:形成过饱和溶液;晶核形成;晶体生长。

8、接触成核(碰撞成核):新生的晶核是晶浆(有晶体存在的结晶溶液)中已有的晶体颗粒,在结晶器中与其他固体接触碰撞时产生的晶体表层的碎粒。其中较大的就是新的晶核。

优点:

①动力学级数较低,即溶液过饱和度对成核影响较小。

②在低过饱和度下进行,能得到优质结晶产品。

③产生晶核所需要的能量非常低,被碰撞的晶体不会造成宏观上的磨损。

在工业生产中,接触成核有以下4种方式:

(1)晶体与搅拌螺旋桨间的碰撞;

(2)湍流下晶体与结晶器壁间的碰撞;

(3)湍流下晶体与晶体的碰撞;

(4)沉降速度不同,晶体与晶体的碰撞。

其中以第1种方式为主。

第二十章

典型发酵产品介绍

1、酿造酒包括黄酒、啤酒、葡萄酒,酒精含量比较低。蒸馏酒主要指白酒、白兰地等。蒸馏酒的酒精含量高。

2、红葡萄酒:用果皮带色的葡萄带皮发酵制成,酒色呈深红、鲜红、紫红或宝石红。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红皮白肉葡萄的果汁制成,酒色呈浅黄、禾秆黄、金黄色或近似无色。

3、白兰地商标上的英文缩写:X.O(Extra

Old)酒龄(即贮陈期)规定不低于10年。

4、啤酒生产中麦汁煮沸的目的:蒸发水分,浓缩麦汁;钝化全部酶和麦汁杀菌;蛋白质变性和絮凝;酒花有效组分的浸出;排除麦汁中特异的异杂臭气。

5、白酒的四大香型: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发酵完成后经过反复二至三次蒸馏,酒精度数较高,民间过去叫“三蒸酒”、“三熬酒”。酿酒师们总结出了“观花论酒”的经验。当酒度在55°至

60°时,由于液体表面张力,酒面晃动便泛起数层酒花,经久不散。酿酒师们说“起花了,三花!”就接酒。

酱香型

(茅型酒)茅台酒;原料为高粱,曲为纯小麦制高温曲,八次蒸料,八次下曲,八次发酵,八次蒸馏(但仅取酒7次,因为第一次蒸馏出的不作正品,泼回酒窖重新发酵)。

浓香型

(庐型酒):庐州老窖——产于四川泸州市。千年窖,万年糟,传统的老五甑生产工艺,混蒸,主体香为己酸乙酯。纯小麦制大曲,以糯玉米为原料。根据酒的质量可分特曲、头曲、二曲和三曲。五粮液采用五种粮食(高梁、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为原料。

清香型

(汾型酒):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杏花村,二次发酵二次勾兑。前次发酵21天,蒸馏,加酒糟,再发酵21天,再蒸馏。清蒸二次清工艺,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的结合为主体香。

6、青霉素生产工艺

青霉素簇和头孢菌素簇是临床上最为重要的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酸,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青霉素的生物合成过程:

在青霉素发酵中,已知产黄青霉利用葡萄糖和氨,经由a—氨基己二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在三肽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三肽,异青霉素N合成酶催化发生环化生成异青霉素N,再与苯乙酸、苯乙胺、苯乙酰胺、苯乙酰甘氨酸等在异青霉素N酰基转移酶催化进行转酰基反应,产生青霉素G。

(1)常用菌种为产黄青霉。

(2)青霉素G的合成途径

(2)

发酵工艺

(3)发酵控制

①加糖控制一般在残糖将至0.6%左右,pH上升时开始加糖。

②补氮及加前体加硫酸铵、氨水或尿素,使发酵液氮源控制在0.01~0.05%。补前体以使发酵液中残余苯乙酰胺浓度为0.05~0.08%。

③pH控制加酸或碱自动控制pH,一般为6.4~6.6。

④温度控制一般前期25~26℃,后期23℃,以减少后期发酵液中青霉素的降解破坏。

⑤通气和搅拌抗生素深层培养需要通气与搅拌。

⑥泡沫和消泡可用天然油脂如豆油、玉米油或用化学合成消泡剂“泡敌”(环氧丙稀环氧乙烯聚醚类)来消泡。应当控制其用量并少量多次加入。

⑦过滤宜采用鼓式真空过滤器。过滤前加去乳化剂降温。

⑧提炼采用溶媒萃取法,醋酸丁酯(BA)作溶媒。

⑨脱色采用活性炭进行脱色。过滤。

⑩共沸蒸馏或直接结晶

7.酶制剂的生产方法:固态发酵法和深层液体培养法

7.1利用微生物产酶的优点

(1)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易提取酶,特别是胞外酶。

(3)微生物培养基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4)可控制酶发酵生产过程,生产可连续化、自动化。

(5)可以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菌种、增加酶产率和开发新酶种

枯草杆菌BF-7658液体深层发酵生产α-淀粉酶的发酵控制:

工艺流程:

A种子制备:

孢子培养一般采用马铃薯培养基,于37℃下培养72

h,使菌体全部形成孢子即为成熟。

种子培养维持罐温37℃,罐压0.5~0.8

atm,10h后加大通风,当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后期,立刻接种至大罐,种子培养一般14h左右。

发酵控制:

通常采用低浓度发酵和高浓度补料的方法,优点:低浓度可以避免原料中淀粉降解生成的糖过量堆积而引起分解代谢阻遏,有利于pH值控制,延长产酶期。

温度37℃,罐压0.5

atm,通气量0~12

h控制0.5~0.6

VVM,12

h后控制在0.8~1.0

VVM,发酵后期控制在0.9

VVM。

补料体积和基础培养基体积一般为1:3左右。从10

h左右开始补加,一般前期、后期少,中期大,根据菌体的生长情况来调整。当pH低于6.5,细胞生长粗壮时可酌减;当pH高于6.5,细胞出现衰老并有空胞时可酌增。

停止补料后6-8h,温度不再上升,菌体衰老(80%菌体形成空胞),酶活不再提高,发酵即可结束。发酵周期一般为40

h。

提取:工业上回收α-淀粉酶一般采用硫酸铵盐析法。

8.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工艺有酸转化工艺和碱转化工艺两种。

维生素C(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莱氏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合成法两种。

酸转化设备简单、流程短,但制得的维生素C破坏严重、质量差,设备腐蚀严重,三废多,因此逐渐淘汰。

碱转化虽然流程较长、投资大,但产品质量好,故目前绝大部分工厂均采用碱转化工艺。

1985年转让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工艺给世界上生产维生素最大企业-瑞士霍夫曼•罗氏制药公司。——我国医药工业史上首次出口技术。

二步发酵法反应步骤:

D-山梨醇

L-山梨糖

2-酮基-

L-古龙酸

2-酮基-L-古

龙酸甲酯

维生素C钠

维生素C

生物氧化

黑醋菌

混合菌

生物氧化

甲酯化

H2SO4,CH3OH

内酯化

NaHCO3,CH3OH

酸化

H2SO4,CH3OH

二步发酵法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发酵、提取、转化和精制四部分

二步发酵:

第一步发酵中所用菌种为生黑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melagenus),简称黑醋菌。最常用的生产菌株为R-30;

第二步发酵采用的菌种为由大、小两株细菌组成的混合菌种。小菌为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大菌为2980及152混合菌。

9.谷氨酸发酵

菌种主要是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的细菌。这些菌都是需氧微生物,都需要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

谷氨酸发酵过程

发酵初期,即菌体生长的迟滞期

糖基本没有利用,尿素分解放出氨使pH值略有上升,一般为2~4h。

对数生长期

代谢旺盛,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pH值很快上升,但随着氨被利用pH值又下降;溶氧浓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菌体浓度(OD值)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需的氮源及调节培养液的pH值至7.5~8.0,必须流加尿素;又由于代谢旺盛,泡沫增加并放出大量发酵热,故必须进行冷却,使温度维持30~32℃。菌体繁殖的结果,菌体内的生物素含量由丰富转为贫乏。这个阶段主要是菌体生长,几乎不产酸,一般为12h左右。

谷氨酸合成阶段

当菌体生长基本停滞就转入谷氨酸合成阶段,此时菌体浓度基本不变,糖与尿素分解后产生的α-酮戊二酸和氨主要用来合成谷氨酸。这一阶段,为了提供谷氨酸合成所必需的氨及维持谷氨酸合成最适的pH7.2~7.4,必须及时流加尿素,又为了促进谷氨酸的合成需加大通气量,并将发酵温度提高到谷氨酸合成最适的温度34~37℃。

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缓慢、残糖低,此时流加尿素必须相应减少。当营养物质耗尽酸浓度不再增加时,需及时放罐。

发酵周期一般为30多小时。

谷氨酸提取的新工艺

柠檬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以糖质原料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常用菌种是黑曲霉

黑曲霉柠檬酸的积累机制总结

1)

Mn2+缺乏抑制了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胞内NH4+浓度升高,解除了对磷酸果糖激酶(PFK)的抑制,促进了EMP途径的畅通;

2)

丙酮酸羧化酶是组成型酶,不被调节控制,可以不断地提供草酰乙酸。同时组成型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能力。

3)

控制Fe2+含量,顺乌头酸酶活力低,柠檬酸进一步代谢减少,使柠檬酸积累;

4)

柠檬酸积累使pH值降低,在低pH值下,顺乌头酸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就更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并排出体外。

发酵操作方法分为不置换法和置换法两种。

柠檬酸提取方法

考试题型:

填空题10题共10分;选择题10题共10分;判断题10题共10分,英汉词语对照10分;简答4题20分;分析讨论题2题10分;应用题(计算题和工艺流程及发酵控制)2题或3题共30分;

第四篇:金属工艺学实习报告范文

金属工艺学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属加工简称金工,是一种把金属物料加工成为物品、零件、组件的工艺技术,包括了桥梁、轮船等的大型零件,乃至引擎、珠宝、腕表的细微组件。它被广泛应用在科学、工业、艺术品、手工艺等不同的领域。金工实习又叫金属加工工艺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选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包括车工,铣工,特殊加工,数控车,数控铣,钳工,砂型铸造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金属工艺学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金属工艺学实习报告范文 1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金工实习是金属工艺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工艺学是以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为基础,科学地总结了生产活动中的客观规律,并上升为理论。金属工艺学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金工实习的教学,配合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的了解加工不同的工件所选取相应的工艺、加工相同的零件可选取不同的工艺以及使用所需要的机床设备的操作技术。

本次实习的重点在于金属切削工艺,以及对切削加工的设备和使用方法的了解,另外在钳工实习方面侧重于钳工工作中所需用的各类工具。成果是用所给材料结合各种工艺做出实验室专用实验桌。

二、实习内容

1、钳工实习

因为此次的实习成果是做团队做一个实验室的大铁桌,而以往的学长们则做的是一个锤子,或许这两个物件的工艺流程也不一样吧,指导老师对我们的讲解格外详细,最重要的是在安全方面的知识。第一天老师首先把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给我们说了一下,接着把钳工实习所涉及的所有理论知识告诉了我们。最后,我们就进行了简单的工具使用练习。

钳工实习所要用的工具有:大锉刀、中锉刀、小锉刀、手锯、钢尺、游标卡尺、垂直度测量仪。由于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老师就详细的给我们讲了锉刀如何使用,手如何放置,身体如何站立,包括与工作台的距离、角度等,还有手锯的如何使用,左右手放在什么位置,如何用力等知识,所以我们操作起来就觉得很省力、很自在。

在钳工工作中,涉及到英制单位及于公制单位的换算:1英寸约等于25。4毫米,1英尺为12英寸,1英寸为8英分,1英分为4角。

2、车工实习

车加工所用的机器就是车床,所以,讲的理论主要内容就是车床各部分的使用。由于是机器操作,所以,效率较高,工件加工需要时间很短。所以,老师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车床由床身、床头箱、挂轮架、进给箱、光杠、丝杠、溜板箱、方刀架、卡盘、尾座、中心架、跟刀架等组成。

在讲到车刀时,老师将所有的车刀形状和名称告诉了我们。车削加工_一般选用高速工具钢和硬质合金钢,以下列举了几种不同的_,分别为45刀,90刀,尖刀,方刀,内孔刀,根据加工工件的要求不同对_的使用不同。不同_的主视图如下:

3、铣工实习

铣床的种类很多,有卧式铣床、立式铣床、工具铣床、龙门铣床、数控铣床,铣床的特点是_进行旋转运动,工件作水平或垂直直线运动。铣床主要部件及附件的名称有床身、主轴、拉刀杆、横向工作台、纵向工作台、升降台、分度头、圆转盘、平口虎钳。

根据所加工零件要求不一,铣刀可分为立铣刀、三面刃铣刀、端铣刀、片铣刀、模数铣刀、和异型铣刀。立铣刀主要用于开长方槽;开键槽。分度头是利用蜗轮蜗杆变比原理,任何分度头定数均为40;分度板孔数选为所分等份的最小公倍数。

实习中用到了立式铣床,对脚垫和方钢进行加工。与车床一样,为保护工件和_要使被加工部位靠近夹具。在加工过程中,为延长_寿命可一边加工一边对_进行加水降温。

4、焊接实习

手工电弧焊设备主要是由弧焊变压器和弧焊整流器组成,电弧焊又分为涂料焊条焊、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等。在焊接中使用的电弧焊机有三相,两相,单相输入;直流和交流两种输出。焊接时电弧产生在工件和焊条间的温度可高达6000C以上,所以对身体和眼睛的保护工作很重要。

氧气焊是乙炔气和氧气分别通过管道输送到焊炬在焊咀咀进行混合燃烧,使工件焊接处熔化在一起,也可以在焊缝处熔化铜,银等其它金属,使工件进行焊接。

氩弧焊是正负极之间产生高频,高频电弧燃烧金属。氩气保护焊接金属不被氧化。氩气是惰气中较多的,相比成本低一点,焊接时熔化的焊剂与母材熔合时,为防止超高温状态下熔剂被氧化,采用惰气(氩气)进行隔离空气,保护焊点,保持化学成分,从而保护其机械性能。

三、实习总结

短短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我们的蓝领之行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时更要深深感谢我们的实习老师,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受益匪浅,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对一些机器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在我看来,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作为机械设计的一名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动手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特别平时不注重实践的同学,自己动手的机会少,动手的能力差,很难适应以后社会对全面人才的需求。而金工实习课程为我们这些学生带来了实际锻炼的机会,让我们走出课堂,自己动手,亲身体验,这些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

在实习期间,我先后参加了钳工,车工,铣工,焊接,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它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金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金属工艺学实习报告范文 2

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在金属的回响中落下了大幕,总的来说这次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是一次有趣且必将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的重要的经验。我想在将来的岁月里恐怕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在短短的时间内那么完整的体验到当今工业界普遍所应用的方法;也恐怕难有这样的幸运去体验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到底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了。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素质。这是一次我们学习,锻炼的好机会!通过这次虽短而充实的实习我懂得了很多。

在工业生产中,安全要摆在第一位,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每个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忠告。在工业安全科目中,我们便被安排轮流去看一个实习安全方面的录像。录像里详尽的播放了许多工种的实习要求和安全处理,像电焊气焊,热处理等。看着那么复杂生于操作的机器还有许多因不按要求操作机器而发生的事故,我们都吓了一跳。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个无意的动作或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机械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在未发生安全事故前,许多人对安全教育不重视,认为太烦琐,太枯燥。一旦发生了事故,事后诸葛亮就很多。

看完录像后,我们在车间里,听老师讲解有关工业安全方面的知识。看着发下来的资料,我才明白工业安全的重要性,工业安全知识是工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必备知识,对于草拟或一个企业的安全条例,减少工业污染,防火防爆等方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如果不掌握的话,不但会被人斥为无知,有时还会发生重大事故。所以安全总是第一位的,我们深深牢记于心,做起事来认真,严肃。我很庆幸我对它有了足够的重视,所以我安全的度过了实习的两周!

一、实习目的

了解各工种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进一步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与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1.焊接实习

曾无数次看到建筑工地里闪烁的电火花,我知道那就是焊接,这次,我们也要接触到令很多同学畏惧的焊接,本想着操作起来很容易,然而事实却并非那样,比我想象的要难的多了。今天,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焊接的相关操作和一些注意事项,焊接所产生的气味和刺眼的光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我们在操作时要懂得保护自己,穿上工作服,带上面罩。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焊条的角度一般在七十到八十之间,运条的速度,要求当然是匀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是不快则慢,很难保持匀速,因此焊出来的结果是很不流畅的,有的地方停留时间短则当然没有焊好,还有裂纹,停留时间长的地方,则经常会出现被焊透的毛病,出现了漏洞;焊条的高度要求保持在二至四毫米,然而在自己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漏洞百出,因为在运条的同时,焊条在不断的减短,因此要不断的改变焊条的原有高度,这控制起来就有些困难了,高了则容易脱弧,而低了则容易粘住。每个同学都尝试3根焊条,看者自己焊出来的千奇百怪的形状,心里那个着急啊,还好在自己多次焊接后,开始慢慢地找到手感,在最后的考试中以良的成绩通过。通过此次焊接,我们已经掌握了点焊接的知识,但要想作到职业工人那样标准,需要我们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焊接虽然很累,也很危险,但我们亲手焊接过,体验过,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实践。

2.热处理实习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3.车工实习

车工让我们简单了解车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式;学会正确的车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一种工件加工方式;知道车床型号含义,熟练车削加工操作。车工安全知识:上班穿工作服,女生戴工作帽,并将长发挽入帽内。工件和车刀需装夹牢固,以免工件和车刀飞出伤人。工件旋转时,不准测量工件。工件安装好后,三爪扳手必须随手取下,以免不注意开动车床,以免扳手飞出伤人。

开始时听从师傅安排和操作过程熟悉车床操作,后来练习车锉刀手柄;过一段时间后又实习如何车螺纹,最后独立加工铁锤柄。又向我们讲解了各个手柄的作用,初步示范了一下操作方法,并加工了一部分,然后就让我们开始加工。车工对精确性的要求很高,差之毫厘,就将失之千里。如果是把工件车的太大,那还可以继续车到合适大小,如果车小了,那整个工件就报废了,只能从头再来一次。我们这组很不幸的出现了一次这样的状况,大大耽误我们的工作进度。最后经过努力终于完成了我们的工件:铁锤和螺母。

车工体会:车床是通过各个手柄来进行操作的,成功通过车床完成工件的这种成功的喜悦只有通过亲身参加实习才能感受得到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不止一次的被告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差距的,但我们一直没有把这句话当真,也没有机会来验证这句话的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少。理论归理论,实践才是真目的,才能练出真本领。此阶段实习给我的感受还是必须要亲自动手操作,不动手不知道怎么操作,不动手不知道哪里有错,不动手就不知道错了以后该如何改正。实践出真知,实践使人的进步更快,收获更多,适应社会能力更强。

4.数控实习

就是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进行加工。老师也给我们在黑板上做了简单的介绍,并且举例说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写。最让我们烦的的是对刀,稍微一个不细心就把_轴和z轴弄反了。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对刀。通过数控车床的操作及编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数字化控制的方便、准确、快捷,只要输入正确的程序,车床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我们一起学习新知识,遇到不会或是不懂的互相帮忙解答。随后老师又让我们去开正真的机床,把那些编的程序在机床上演示。我们可算知道了模拟和真实有很大的差距了。仿真模拟可以犯错后能纠正可是到真正的机床上时一个撞刀就让材料浪费了。我们的计算也是很重要的,误差不能大于1毫米去。每个人都有亲手去实践的机会,亲自动后和看着别人做又有很大的区别。当我第一次去开动机器的时候感觉都束手无措了。不知道要干些什么了,那些先做那些后做都晕了。还好有老师的指点,也做出了成品。尽管不是那么的完美可是那是自己亲做的还是心里感觉很高兴的。

5.钳工实习

在钳工实训中,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刮研、钻孔、攻套丝、锯割、锉削、装配、划线;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同时我也知道了钳工的安全技术为:1,钳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3,台虎钳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扩孔、攻螺纹等。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们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两天来奋斗的结果。

钳工的实训说实话是很枯燥的,可能干一个上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着一个动作,还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的锉,锉到中午时,整个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了,然而每每累时,却能看见老师在一旁指导,并且亲自示范,他也是满头的汗水,气喘呼呼的,看到这每每给我以动力。几天之后,看着自己的加工成果,我们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指导我们的老师了。

6.铸造实习

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铸造生产工艺的过程、特点和应用,熟悉砂型铸造工艺及工具的使用。认识型砂及成分,掌握砂型铸造方法铸造简单零件。实习的步骤:简单讲就是,制模型,制模芯,制砂型,制砂芯,合箱,扎气孔,浇铸,冷却,落砂,检查。

听做完的同学说,这是个不轻松的活儿!要让那些没有形状的沙子和泥巴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是要我们好好的动一动脑筋的,它需要的不仅是我们的体力,还要我们的耐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铸造成型,可以说完全是对小时候玩泥沙的回味了。不过这次除了那份冲动的心外,更需要的要算是细心加耐心,还有的就是小时候用的是手,现在用的是沙箱、舂砂锤、秋叶砂钩罢了。看起来就这么简单的几步。但是我想要想做出让大家叹为观止的模子来,不通过反反复复的修整是不可能得到的。有幸有现成的模子,可以尽快进行下一步的制砂型,舂砂看着简单却很累啊,不能偷懒而舂的不实或加多些砂,这会对后期铸造出的零件起关键作用。记住有时候妙笔能生花但有时候也就是因为你的一点点修补让你前功尽弃!一上午尽管我们都给累得腰酸背疼,但是看到我们的辛苦换来的成果,心里就想其实那也不算什么!只是连我们自己都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一堆砂子在我们的精心加工下竟可以变成如此整齐漂亮。

7.锻工实习

锻压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它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加工方法。锻压包括锻造和冲压。锻造又可分为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两种方式。自由锻还可分为手工锻和机器锻两种。

(1)手工锻造工具

支持工具:如羊角砧、球面砧(又称蘑菇砧)、芯砧等。

打击工具:如各种大锤和手锤。

成型工具:如各种冲子、平锤、葫芦、窝子等。

夹持工具:各种形状的钳子。

切割工具:各种錾子及切刀。

量具:直尺、内外卡钳等。

(2)锤上自由锻造工具

夹持工具:如圆钳、方钳,槽钳、抱钳、尖咀钳、专用型钳等。

切割工具:如切刀(又称剁刀)、啃刀、半圆切刀等。

变形工具:如夹子、槽子、压铁、冲子、芯轴、压棍、漏盘等。

量具:如直尺、内外卡钳等。

吊运工具:如吊钳、叉子等。

三、实习感想

我们在实习中充实地度过了我们的实习生活,我们学习的知识虽然不是很多,但通过这次让我们明白了我们需要实际学习掌握的技能还很多、很多。社会需要人才,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我们新世纪的大学只有多参加实践,才能保证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该大学生多参加这样的实习活动,似乎这些天的时间比我们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更多。

我们是即将走进社会的人,更需要的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当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到底,相信自己能胜任。不论以后会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会学着克服的,因为我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学习的优点和劲头。因此我希望现在的孩子更应该多参加这样的课程,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更有助于成长为一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遇到挫折不退宿不怕辛苦的有用人才。

金属工艺学实习报告范文 3

我们在学校校工厂进行了为期__天的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接触了车、钳、铣、三个工种。每一天,大家都要学习一项新的技能。三天内完成从对各项工种的一无所知到作出一件成品的过程。在师傅们耐心细致地讲授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我们没有发生一例伤害事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素质。这是一次我们学习,锻炼的好机会!

一、实习过程

通过这次虽短而充实的实习我懂得了很多。转眼间,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已经结束,回想两周以来,有过汗水,有过失败,有过伤痛,有过微笑。正是在这汗水、失败、伤痛和微笑中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工人们的辛苦和伟大,虽然实训期只有短短的两周,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它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却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它是很难忘记的,毕竟是一次真正的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从安全教育,动作要领和工具的使用到拿起锉刀等工具的实际操作,这无疑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有些东西是要自己去摸索的,有些东西是要从理论中去发现用于实际。从开始的打磨平面,就让我学到了要想做好一件事并不是那么的简单,要用实际去证实它。眼见的不一定真实,这让我想到了学校为什么要我们来这里实习,是要我们懂得学习的可贵,学习和打磨平面一样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做到,同时还要让我们认识到动手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学习理论,那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际的体验,发现不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这都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需要头脑和双手的配合。钳工在钳工实训中,我了解了钳工的方要内容是为划线、錾削、锉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等等。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

在搓削上,老师重点讲解了搓削姿势,搓削方法和质量检测。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老师在生动的给我们演示了如何使用锉刀和如何使用锯,之后在指定的各自位置后,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完成一个小锤子。

在制作这个工件时,首先我们运用手锯把一根铁棍锯切成接近工件的尺寸。大约是23mm锯切时,要右手握稳手柄,左手扶住手锯的前端。起锯时,起锯角约为十五度。锯切时要右手施力,左手扶正锯弓,一定要将锯条摆正否则便会锯歪,锯切速度不宜过快,约20-40次每分,在切掉气割面之后我们还剩下大约19mm。

接下来的工作我们需要按照老师要求把这个长方体表面按照尺寸搓削成平面。搓平的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比如,用锉刀搓表面时很是枯燥可能半天总是机械的重复着一个工作,一开始我们需要用大搓进行打磨,之后便是中搓,最后用小搓来把它搓平搓细。一直重复着搓的过程,最后终于把这根粗糙的铁棍磨的好看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下根长方形的铁棍锯成一个锤子的形状。根据图形,把它锯割下来一个三角形的铁块,这样,就完成了锤子的基本形状,在进一步搓削、研磨之后,就可以打孔了。

在打孔之前,先划线,确定孔的中心,在孔中心先用锤头打出一个较大的中心眼,钻孔时先钻一个浅坑,以判断是否对中。当孔快要钻通时,进刀量就要减小了,避免钻头在钻穿时发生抖动。在套螺纹时先用手掌按住板牙中心,缓慢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每转一周要倒回四分之一周,以便断屑、排屑,而且要加入机油润滑。

一个工件做完了虽然不是特别的标准,但那确实用我们的汗水换来的,那其中凝满了我们的用心与期望,看着自己的第一件劳动成果满心的欢喜难以言表。

车工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学习了车工,车工不是由数控来完成的,它要求较高的手工操作能力。

首先老师叫我们边看书边看车床熟悉车床的各个组成部分,车床主要由变速箱、主轴箱、挂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床身、丝杠、光杠和操纵杆组成。车床是通过各个手柄来进行操作的,老师又向我们讲解了各个手柄的作用,然后就让我们加工一个主轴两个小轮和两个大轮。老师先初步示范了一下操作方法,并加工了一部分,然后就让我们开始加工。车床加工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选择正确的刀,一开始我们要把所给圆柱的直径由28MM车到26MM,然后换刀用两轮网纹滚花刀把圆柱的表面压花,最后要换用切槽刀切把圆柱截断。随即,我们每组都领到了一个毛柸圆柱棒,这就是我们要加工的材料。加紧时夹得不得太长,一般为工件的三分之一并在主轴孔内卡紧。然后调速(一般在140-180r/min),打开开关,将刀架移到合适的位置,在打开开合螺母,搬动主轴正反转手柄开始车手柄。先车手柄的外圆,再往下车手柄的弧度,最后用砂纸将手柄的面打平。打平后再把手柄车断,一个手柄就基本成型了。

经过了半天的练习,一个成品终于出来了,这使我们更有信心了,我们开始轮流操作,经过我们六个齐心协力的工作,终于车好了六个手柄。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不止一次的被告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差距的,但我们一直没有把这句话当真,也没有机会来验证这句话的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少。金工实习给了我们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感受到了车间中的气氛。同学们眼中好学的目光,与指导教师认真、耐心的操作,构成了车间中常见的风景。久在课堂中的我们感受到了动手能力重要性,只凭着脑子的思考、捉摸是不能完成实际的工作的,只有在拥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熟练掌握实际能力,包括机械的操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把知识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通过高考而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处于学校和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就承担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金工实习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同学们必须给予这门课以足够的重视,充分的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好好的提高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这里是另外一种学习课堂。通过我们动手,对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与质疑。这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正好相反。这两种学习方法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填补其中的空白,弥补其中一种的一些盲点。通过金工实习,整体感觉实际生产方式还是相对落后,书本中介绍的先进设备我们还是无法实际操作,实习中的设备往往以劳动强度大为主要特征,科技含量较低,但还是有一些基本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实习期间,通过学习车工,铣工,钳工。我们作出了自己的工艺品,铣工和车工的实习每人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到铣床的最根本的知识;最辛苦的要数车工和钳工,车工的危险性,在一天中同学们先要掌握开车床的要领,所有工种中,钳工是最费体力的,通过锉刀、钢锯等工具,手工将一个铁块磨成六角螺母,再经过打孔、攻螺纹等步骤最终作成一个精美的螺母。几天下来虽然很多同学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浑身酸痛,但是看到自己平生第一次在工厂中作出的成品,大家都喜不自禁,感到很有成就感。我对自己的本次实习总结了两部分,实习部分和感想部分。

二、实习部分:

1、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3、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5、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对填写实习报告、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6、工厂师傅对我们做的工件打分,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的得分有明确认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

7、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才得以完成任务,使我们对团队的概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也使我们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感想部分:

1、金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意义的实习课。金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有人跟我说我们不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学习这个没有什么用,我带着怀疑的态度参加了这个实习,但是最后的结论是我对此否认了,它交给我的不只是机械专业的知识,而是一种能力,创造力以及适应力。

2、劳动不仅对自然世界进行改造,也对一个人的思想进行改造。经过这周的金工实习,在这方面我也深有体会。

1)劳动是最光荣的,只去实践才能体会劳动的辛酸和乐趣。

2)坚持不懈,仔细耐心。

3)认真负责,注意安全。

4)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3、实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它还培养了我们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我们学到了很多书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它使我们懂得观察生活,勇于探究生活,也为我们多方面去认识和了解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它是生活的一种动力,促进我们知、情、意、行的形成和协调的发展,帮助自我完善。此时,我还在怀念充满成就感的金工实习,它充实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更加体会到这样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通10天的金工实习,我了解到很多工作常识,也得到意志上锻炼,有辛酸也有快乐,这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影响。

两年后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一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作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另外像铸工和看似简单的拆装,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反复实践,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培养了我们一种挫折感等等。10天的金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因此实习报告和日记的任务都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而最后的创新设计也对我们的创新能力进行检验和新的提高!

四、结束语

眼睛是会骗人的看似简单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够做好,只有亲身实践才知其奥妙,才会做出理想的产品,实践是学习的真理!如果再有机会我还会参加这样的实习,还会去用实践来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和自己的各项能力,以求在走出校园的时候有适应社会的更高的能力。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这个磨练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机会金工实习有苦也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方成大任也!”这句古人的话用来形容我们的金工实习是再好不过了!经过了车工,钳工等工种的磨练,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门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金工实习课程。现在想想过去的这段难忘时光,其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得到。通过学习各种工种,我们了解了许多金工操作的原理和过程,大致掌握了一些操作工艺与方法,还有以前的那些陌生的专业名词现在听来都是那么熟悉亲切!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来不会从事这些工作,甚至连接触它们的可能性都没有,但是金工实习给我们带来的那些经验与感想,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来说都是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金工实习的作用与影响,就象《美国丽人》里男主人公最后说的话那样“有些东西你可能现在没有感觉到它的价值,但最后还是会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过程!”

一起实习的同学也让我受益非浅。毫无私心的帮助,真诚的相互鼓励加油,一切分担工作的压力,更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金工实习更象是一个集体活动,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填补了曾经存在的隔阂,集体主义的魅力得到了彻彻底底的展现!大学里连同班同学相处的机会都很少,感谢金工实习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这样的活动值得教育部门的借鉴。

短短的__个星期时间,我们在实习中充实地度过了,我们学习的知识虽然不是很多,但通过这次让我们明白了我们需要实际学习掌握的技能还很多、很多。如果我们不经常参加这方面的实习,我们这些大学生将来恐怕只能是赵括“纸上谈兵”。社会需要人才,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我们新世纪的大学只有多参加实践,才能保证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有自己的位置。真的多谢金工实习,我还想再有一次。

金属工艺学实习报告范文 4

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就这样轻轻的落下帷幕,回忆这两周的点点滴滴,真可谓是收获多多,感慨多多,在这里,我体会到很多成功的喜悦,也让我明了成功的背后都得付出心酸的汗水,在这个浩瀚的大千世界,才发现大学生有太多的不足,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学习,并且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得抱着虚心的态度去学习。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经过这次的金工实习,我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就是动手能力,学校只是给我们灌输理论知识的海洋,此次的金工就是让我们的理论重归与实践,使我们能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社会,此外团队合作能力这是相当重要的,很多事情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就算能完成也得花很多的时间,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前很多时候我都是个独来独往的人,到了大学,稍稍得到少许改善,实习过后,我的团队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另外,通过此次实习,让我更有时间观念了,每天上午8:00上班11:30下班,让我改善了以前睡懒觉的习惯,实习期间,每天车子7:15开,也让我们不得不6点多点就得起床,开始时个人有点小小的抱怨,后来渐渐的成了习惯,实习一结束,心里也有少许怀念实习的生活,虽然实习过程中有的工种很累,每天早上吃饭后几百号人一起坐车去北校,差不多半小时吧,到那差不多也上班,下午就是2:30上班5:30下班再又坐车回来,不管是上班还是坐车,时间观念都得很强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第一天,坐车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北校,迫切的想满足自己的动手能力,老师把我们所有的人召集道一个不是很大的课室,进行安全知识以及事故的视频,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得谨慎,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难于挽回的事故,屏幕上一幕一幕惊心动魄的事故重重的撞击我的心坎,老师说的对,不管做什么,安全第一,光是视频教育就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可见安全的重要性,两个小时后,上午也就为时不多了呀!班长立刻带我们去到工业控制工种的机室,之前听学校这边老师说什么实习老师很严肃,很严格,当我们和第一位实习老师接触会才知道,原来实习老师是这么幽默,是这么和蔼,紧接着老师给我们演示了齿轮变速原理和机器人操作过程,让我们这些初出牛犊同学迫不及待的想上前去自己操作,很顺利的我们每个人都如愿以偿,但这让我知道,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如若真正操作起来的话还是会遇到很多阻碍,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第一天就快接近尾声,后来老师给我们死命的提问,谁回答对就加分,那个气氛,太high了呀,同学们都是管知不知道就抢答,真可谓是加分就是王道,第一天快乐的结束,但相对来这的目的心中还是有点小小的失望,毕竟今天动手的地方不多。

第二天,我们实习的工种是铸造,一听这名有点吓人,后来一走进此工种工厂,眼前看到的全是沙土,心里抱着十分的好奇这是些啥玩意,还沉静在这种好奇中时,一个滑稽的老师一走了进来,三下两下就飞出了一大堆粤语,我勒了个去了,让我听的云里雾里呀,后续老师给我们讲了今天的任务也就是作业,老师讲完后立刻给我们操作演习,让我见识了什么是人才。这个铸造就是弄出模型出来,老实交代完后,同学们各自找好组员,进行作业,我和另外两大男生手脚灵活的把沙土灌进木框里,死命的用棒子锤,以及一些其他的,不久我们就做出了一个模型,之后用作了跟看是夹心饼干的东东,哈哈哈,最后我们小组得了a,之后就是全身发软,四肢疼痛呀,可见大学生身体是多么脆弱,是多么缺少锻炼,同时也让我知道什么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团队合作谨慎的重要性以及做事要有耐心。

第三天,当我看到焊接这个工种时,我内心就有种压不住的兴奋,因为我之前就玩过电焊,觉得相当好玩,也知到这么工作有很大的技术性,老师先跟我们讲解了一遍在演示了一遍,我早就耐不住了带上面具以及手套等,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焊条的角度一般在七十到八十之间,焊条的速度,要求当然是匀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是不快则慢,很难保持匀速,因此焊出来的结果是很不流畅的,有的地方停留时间短则当然没有焊好,还有裂纹,停留时间长的地方,则经常会出现被焊透的毛病,出现了漏洞;焊条的高度要求保持在二至四毫米,听似简单的这些话,操作起来那是相当的苦难呀,一次一次焊的不均匀,一次一次焊出个洞,一次次的失败差点蒙闭了头脑,这是老师走到我身边,跟我说,没事,金工实习就这样,想在一天完全学会那是不可能的,主要是让你们体验体验,实践实践,再后来单独演示了一遍给我,在我百般尝试下,最后终于弄出个,自己满意的作品,也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四天我们学习的工种是汽车,让我明白了很多贴近我们生活的东西我们很少会去深层次的去研究他们,很多东西都是想当然,通过这天的学习,我对汽车减速,加速以及倒档,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以后看东西能够更深一个层次,用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它了解它。还有就是理工学校的学生对这种东西发自内心的喜欢,为我们理工学生以后看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天,加工中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卧式加工中心,什么事立式加工中心,也对电脑上一些没见过的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脑上操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先编程出一个的程序,最后加工,再一次一次失败,一次一次重来的时候,最终我加工好了自己名中的鹏,也就在那一刻,我内心是多么自豪,是多么高兴,让我明白,成功其实并不难。

第六天,塑料加工,我们在机室看到的机器都是很少见过的,都是很昂贵的,让我不禁感慨人类聪明的大脑,跟让我深刻体会到很多东西回收作用是那么大,也让我不禁想到自己的渺小,自己所懂的东西是那么微不足道,让自己以后的路有了更大的动力。

第七天.钳工,这一天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天,注定要在我记忆中长留,在这里让我相信了什么是只要有恒心铁杵都能磨成针,一根长长的铁棒是怎样被磨成一个精巧的五边形螺帽,靠的是咱们的耐心,靠的是咱们的毅力,什么锯呀,什么锉呀,什么锤呀,一整天同学们都沉醉在这些东西跟铁杵抨击的天籁之声中,尽管这个工种是这几天做辛苦的一天,尽管手中磨出了几个泡,尽管汗水一直在亲吻桌面,同学们还是用尽全力的交了张自己满意的答卷,这种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尽管这种方法在现在生产中基本上没用,但对磨练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有着不可估计的积极作用,对我们以后的道路也有相当大的益处,因为这样的辛酸都会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提高咱们大学生积极上下,吃苦耐劳的意志等。

第八天,铣工,又是一项让我不禁大赞的工种,这天相对钳工那天要很轻松许多,同样也是一根铁杵,先固定在车床的夹子上,等把一切位置都调好后,咔咔的就开始,降温的油在齿轮间像嬉水的小孩一样,是那么有活力,经过我们一层一层的打磨。最后出来个银光闪闪的长方体铁柱,这个工种主要是让我们学习机械的操作能力,也正是这个工艺让我明白做什么事都得细心,此工艺要求的精度很高,要在游标卡尺反复测量确诊无误后才能过老师那关,更能过自己内心的那关,同时这项工艺得一人控制开关一人控制操作台,这也就需要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确保我们能在规定的时间胜利完成任务等。

第九天,磨床齿轮,今天主要是听老师讲课,还有介绍了一下那个先进的磨床。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人操作了一回,其实也就是按了几个按键,由于是周四只有上午要上班,下午就返校,之后来时又叫我们画个图,巩固下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第十天,线切割,也就是最后一天,内心不免生起一种失落,线切割,也是分两个部分,现在电脑上操作,画个闭合的图案,再编辑程序,然后再到机械上加工自己编程的图案,我是画了个娃娃头,由于机器的原因很多人没去加工,还好我占到个位置,成功的把我那图案加工出来,这一点我还是相当庆幸的,在下午2点半,我们进行的这几天所学东西理论知识的考试,实习就这样结束了。

总结,尽管这短短的几天很难让我们完全学会某种东西,但这次实习都将在我们内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这些天有各种酸甜苦辣,但也只有亲身体会过才知道这其中的美,在此,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这样的平台,让我们的理论重归于实践,最后这次实习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更积极向往未来的人生之路。

第五篇: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观实习报告.

参观实习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农业机械化 姓 名:胡灼 学 号:1108030479 年 级:202_级 任课教师:宋扬扬 202_年 6 月 16 日

1.力源液压

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力源” 隶属中国航空工 业集团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 1965年,经过 40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军民融合型液压泵与马达科研生产的专业化大 型骨干企业,是典型的“寓军于民”企业,是国内液压基础件研发生产 基地和贵州省重点支持的出口单位,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四十多年来, 公司坚持专业化定位不动摇, 成为国内高压柱塞泵 /马达产量最大、实力最强的研制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在“十一五”期间,按照“专业化、大国防、小核心、大作为”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 挥军民品技术同根、工艺同源的优势。在军品上逐步实现了从航空航 天逐步向兵器、舰船等大国防配套领域的拓展, 在民品上实现了从单 一产品向出售液压系统解决方案和出售成套系统服务的转变, 在技术 上实现了军工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使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该厂的主要产品有斜轴式轴向柱塞定量泵马达、柱塞变量泵、液 压变量泵、液压定量马达、液压变量双泵等。其中柱塞泵 的泵油机构 包括两套精密偶件:柱塞、柱塞套构成柱塞偶件,出油阀和出油阀座 构成出油阀偶件。

柱塞和柱塞套是一对精密偶件, 经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 要求有 高的精度和光洁度和好的耐磨性,其径向间隙为 0.002~0.003mm。

柱塞头部圆柱面上切有斜槽, 并通过径向孔、轴向孔与顶部相通, 其目的是改变循环供油量;柱塞套上制有进、回油孔,均与泵上体内 低压油腔相通,柱塞套装入泵上体后,应用定位螺钉定位。

柱塞头部斜槽的位置不同,改变供油量的方法也不同。

出油阀和出油阀座也是一对精密偶件, 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 其 配合间隙为 0.01mm。

出油阀是一个单向阀, 在弹簧压力作用下, 阀上部圆锥面与阀座 严密配合,其作用是在停供时,将高压油管与柱塞上端空腔隔绝,防 止高压油管内的油倒流入喷油泵内。

出油阀的下部呈十字断面,既能导向,又能通过柴油。出油阀的 锥面下有一个小的圆柱面,称为减压环带,其作用是在供油终了时, 使高压油管内的油压迅速下降, 避免喷孔处产生滴油现象。当环带落 入阀座内时则使上方容积很快增大,压力迅速减小,停喷迅速。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所需装备如下:

对于柱塞而言,主要失效形式为断裂、疲劳脱落和磨损。使用过 程中 要 求表 面 硬度 高, 有足够 耐磨性, 而芯部保持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因 此 , 将 已 选 的 金 属 材 料 放 入 一 定 的 介 质 中 加 热、保 温、冷 却 , 通 过 改 变 材 料 表 面 或 内 部 的 金 相 组 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

工 艺 流 程 为 :下 料 ——锻 造 ——预 备 热 处 理 — — 机 械 加 工 ——渗 碳 ——淬 火 ——回火——机械加工

柱塞泵泵头体在工作中要承受巨大的摩擦力, 因此需要淬火以提 高其耐磨性。对于工件的淬火, 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就是高频感应加热 设备,在淬火过程中,工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淬火缺陷, 其中断裂失效是常见的缺陷之一。

造成柱塞泵泵头体断裂失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锻造比不当, 感应淬火高温加热及成分偏析综合作用, 造成晶粒

不均,出现混晶见象,粗大晶粒脆性大,易使裂纹萌生和扩展。热处理质量低, 未达到技术要求指标, 零件强度、韧性、塑性低;并且在缺陷区出现感应淬火裂纹;从而导致裂纹在性能最弱的薄弱处 优先萌生并延伸扩展。

为防止泵头体裂纹和断裂缺陷,提出改进工艺和方法如下:提高切削加工质量,降低应力集中现象,有利于减少疲劳裂纹 萌生和返伸

严格热处理工艺,防止过热。改进淬火工艺,如采用等温感应 淬火, 以防止渗碳淬火中由于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均较大, 造成淬火裂 纹,而淬火裂纹因高温氧化呈黑色;在主裂纹区域有锈蚀扩展形貌。合格的热处理有助于提高零件的强度、韧性, 防止淬火裂纹出现和发 展。

加大锻造比,提高锻件质量,消除冶金中存留的成分偏析。增 加均匀化退火加正火处理,以消除组织偏析和混晶现象。

锻造出现严重偏析, 应增加均匀化退火加正火处理, 以消除组织 偏析和混晶现象。

柱塞泵装备线;液压柱塞泵(马达装配检测生产线主要有各种尺寸测量,各种 零部件压装,轴承组件压装。自动点胶,各种调整垫选配,回程板组 件装配及拧紧,中心轴装配及调整,装缸体护套,自动翻转机芯及装 入壳体,壳体吊装上线,壳体自动加热,壳体风冷冷却,轴承盖检测 机选垫,装机芯固定组件,后盖部装,后盖装入壳体,后盖拧螺钉,空载力矩检测, 总成泄漏检测等专机及辅助物流设备组成。装配工作 台对零部件进行预装,拧紧,压装,视觉检测,条码识别,同时具备 运用机械,电气房楼房错技术多增加力、位置灯在线检测功能,防止 错装、漏装、装不到位或者质量缺陷。

2.贵州华工工具分公司

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金属切削复杂刀具、专用量具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 , 汽车塑料件和模具制造的大型国有 企业,历史悠久、行业知名度较高。

公司主要是由原贵阳工具厂、一汽贵州汽车配件厂和贵州华昌 实业总公司等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于 202_年 9月登记注册,注册资本 为 4.26亿元。公司下设 3个分公司(齿轮分公司、工具厂分公司和华昌 分公司 和 6个子公司。

公司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十分方便。厂区占地面积 180亩,厂房建筑面积 7万多平方米。公司设备先进, 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拥有职工 1600人,工程技术人员近200人。公司 生产的“矛牌”刀具系列产品、“ GPC ”牌螺旋伞齿轮及各种汽车配件、“华昌”牌汽车注塑件等产品都是行业知名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 声誉。

(1工具厂分公司(具有五十多年金属切削复杂刀具、专用 量具的制造经验和历史,生产及检测仪器配套完备,技术力量雄厚, 具有较强的金属切削复杂刀具、专用量具开发、设计及制造能力。生 产的矛牌品牌刀具产品主要有:拉削刀具、齿轮刀具、螺纹刀具、铣 削刀具、硬质合金刀具、孔加工刀具和专用量具等,所生产的拉刀、滚刀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

花键拉刀加工工艺 拉刀的结构

切削方式

:采用分层拉削方式 , 拉刀拉削齿的循序为:花键齿-圆孔齿。连续、精细,也有严格的加工要求。

经加工车间:加工

(2齿轮分公司 是国家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主要从事汽车后 桥螺旋伞齿轮、工程机械螺旋伞齿轮的生产制造。主要产品有:汽车 后桥螺旋伞齿轮、圆柱齿轮、差减速器总成、后半轴、凸轮轴等。主导产品螺旋伞齿轮,生产工艺技术先进、加工设备精良,形 成了专业化、大批量、优质、高效、低成本的优势。GPC 品牌螺旋

伞齿轮产品在国内用户中具有良好的信誉和极高的知名度, 国内市场 供不应求。产品与国内多家著名工程机械主机厂、汽车制造厂、建筑 机械厂以及军工企业配套。在国际市场上, “ GPC ”商标的齿轮产品在 东南亚成为首选品牌。企业已于 1997年通过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多次荣获省、部优质产品、名牌产品称号。

圆 柱 齿 轮 齿 形 加 工 方 法 和 加 工 方 案

一个齿轮的加工过程是由若干工序组成的。为了获得符合精 度要求的齿轮,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围绕

着齿形加工工序服务的。齿形加工方法很多, 按加工中有无切削, 可分为无切削加工和有切削加工两大

类。无切削加工包括热轧齿轮、冷轧齿轮、精锻、粉末冶金等新 工艺。无切削加工具有生产率高,材料消耗少、成本低等一系列 的优点,目前已推广使用。但因其加工精度较低,工艺不够稳定, 特别是生产批量小时难以采用,这些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齿形 的有切削加工,具有良好的加工精度,目前仍是齿形的主要加工 方法。按其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种。

成形法的特点是所用刀具的切削刃形状与被切齿轮轮槽的 形状相同。用成形原理加工 齿 形 的 方 法 有 :用 齿 轮 铣 刀 在 铣 床 上 铣 齿、用 成 形 砂 轮 磨 齿、用 齿 轮 拉 刀 拉 齿 等 方 法。这 些 方 法 由 于 存在分度误差及刀具的安装误差, 所以加工精度较低, 一般只能加工出 9~10级精度的齿轮。此外, 加工过 程 中 需 作 多 次 不

连 续 分 齿 , 生 产 率 也 很 低。因 此 , 主 要 用 于 单 件 小 批 量 生 产 和 修 配 工 作 中 加 工 精 度 不 高的齿轮。

展成法是应用齿轮啮合的原理来进行加工的,用这种方法加 工出来的齿形轮廓是刀具切削刃运动轨迹的包络线。齿数不同的 齿轮,只要模数和齿形角相同,都可以用同一把刀具来加工。用 展成原理加工齿形的方法有:滚齿、插齿、剃齿、珩齿和磨齿等方 法。其中剃齿、珩齿和磨齿属于齿形的精加工方法。展成法的加工 精度和生产率都较高,刀具通用性好,所以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 泛。

加工特点:加工要求分时、分顺序加工。实习总 结

生产实习是我们机械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课堂上 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强化我们所 学到的知识和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帮助。此次参观 实习, 我 们 的 主 要 实 践 活 动 是 参 观 机 械 化 工 类 企 业 , 先 后 去 了 力 源 液 压 好、贵 州 化 工。了 解 工 厂 的 工 业 生 产 业 务 , 观 察 各类零机床 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以及生产,加工各类零部件的流程;清楚了 各零件、刀具制造的全过程,各类过程设备的生产制造情况;掌握 了流程性生产线的基本结构。实习前,认真听从了指导老师的安排 与同学们分组进行参观学习。实习期间,认真听取各工厂师傅和

老师的讲解,了解各车间的安全则和规章,学习师傅给我们讲解的 各类大型、中型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及各种产品的工艺过 程,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获益匪浅。在现场技工师傅,工程师的指导和讲解中,我们对各类车床,铣床,钻床,冲 床,磨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应于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用途,不 同 尺 寸 的 零 部 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加工机床进行处理。基 于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所了解学习的各类机床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操 作,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大型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粗制流程,精 加 工 流 程,装备流程,修改处理流程等加工流程。技工师傅们给我 们展示了熟练操作各种机器生产零部件的过程和技巧,其基本原 理和操作规范同小型简单机床是大同

小异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就一些机床的工作原理,精度问题等方面的疑问请教了指 导师傅,如磨床,钻床等机床具体的功能及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 位置和需要对零部件做处理的方面。老师在给我们解答疑问的同 时,也给大家讲解了许多关于公司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 常识,让我们真正正确地认识一个大型机械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各 类部门的职能,各工种的职责,各类技术要求,同时也拓展了我们 对大型机器公司购置,生产,包装,销售的流程,公司经营,管 理等方面的常识。我们对各类机器的功能,型号及操作规范等都 做了详细的记录。最后,我们就对各自的参观疑问和看法做了初步 的交流和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整个机器厂和参观过程做了

初步的简短总结,并结合各自在金工实习期间所掌握和了解的机床 知识,交流了各自对某些机器的改进或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观点看 法。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 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 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 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 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 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 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过这次实习,让我明白做事要认真细致,不得 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 不放弃的毅力!培 养 和 锻 炼 了 劳 动 观 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 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 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 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 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 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

于尝试的勇气。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 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 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 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真正目的。明确校外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一 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待人接物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以让我培养成为具有 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高素质的,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校外实习、工学结合” 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 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 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实现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工 人的角色转变。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令我们思想单纯,同时感到其 生活乏味和升学的压力,这使得我们向往社会、向往工作,渴望独 立的开拓一片天地,发挥了自己的才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