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实习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指导手册
(本手册版权归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教研室李琛所有)
本手册依据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2007版、2010版培养计划及大纲,同时结合两个专业的专业特点及实习基地建设情况进行编写的。
一、实习目的根据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为全面了解和熟悉环保设施运营操作、管理工作,进一步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状况,了解当地环境管理情况,了解各工矿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情况,综合应用三年所学知识,思考分析各地、各工矿企业污染来源,治理措施,管理措施,熟悉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污染控制工艺,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如何开展调查、如何查阅技术文献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条件,向工人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调试、管理和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树立劳动观念和工程概念,进一步巩固与加深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在实际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学生在学完相关专业课后,结合课堂所学知识,通过生产实习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联系。通过实习过程中的观察、询问、调研、现场感观与理论的对照,了解污水处理工程,接触实际生产,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生产实际情况有初步了解,增加对污染治理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认识,使学生对环保工程、设备与设施及在生产中的使用情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毕业后到当地环保部门,工矿企业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基础,它对巩固已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与论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方式及实习指导
1、实习方式
采取集中实习与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实习的,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要求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最好与就业联系挂钩。集中实习的,统一在学院实习基地完成。
目前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实习基地有:汉中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汉台区环境监测站,汉中市环境监测站,洋县环境监测站;勉县环境监测站,城固化工厂,西乡环境监测站,略阳钢铁集团,汉中钢铁集团,八一锌业,汉中环境工程规划设计院,城乡规划市政工程设计院,汉中市建筑设计院等单位。
2、实习指导
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组成实习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实习工作。实习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实习工作。本届毕业实习指导由李琛老师负责。分散实习的同学由实习单位的工程师或工人师傅具体指导。集中实习的同学由实习基地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指导。
三、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1、实习的基本内容
(1)工程设计,设备运行管理
(2)废水处理工程调试或运行管理
(3)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写
(4)实验与监测
(5)其它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及实习资料填报
2、实习的具体内容
(1)环境监测方面:
①参加市、县环保局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了解当地环境总体规划,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②参加当地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工矿企业污染源监测。
③参加各地室内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公司的环境检测和污染治理工作。
④深入到某一个工矿企业,了解该企业生产现状,主要工艺流程以及污染特点和治理情况。⑤到污染治理一线进行调查,参加实际工作等方式,了解污染治理工艺、流程,环保设施运营情况。
去环境监测站实习时需要掌握常规水质监测方法、所用仪器及仪器操作。大气采样仪器操作、采样分析方法。水中重金属的监测及(红外)仪器操作方法,分析方法。
(2)环境评价方面:
①侧重对城市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②要求到环境局、环境评价所、工矿企业实地调查。
③详细了解该城市情况(人口、城市范围、城市规划、城市各功能分区及布局、地形地貌等)。
④详细调查该城市污染状况(污染程度、污染源数量、污染源种类、污染源分布等)。⑤分析各污染源对总污染的贡献,得出最重要的污染源。
⑥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对策供决策部门参考。
(3)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其特点、大气污染的危害,熟悉大气污染控制的一般方法,熟悉除尘系统构造、除尘原理、常见除尘设备。
①侧重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调查。
②要求到环保局、工矿企业实地调查。
③了解企业地理位置、周边情况。
④详细了解某企业生产工艺(企业生产原料、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流程、产品、销路、营利情况、管理情况等)。
⑤详细了解企业废气污染情况(污染源、污染物、浓度、排放量、治理措施)。
⑥详细了解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运转时间、运转损耗、运转费用、运转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预防措施)。
(4)固体废物处理方面:
基本知识: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特点及危害。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场、废物综合利用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置方法)①调查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的产生,处理处置,侧重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调查。②要求到环卫处、环保局、城建管理单位、垃圾处理厂实地调查。
③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废产生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该城市生活垃圾哪类为主。④分析各种垃圾处理工艺的特点、优缺点。
(5)室内环境方面:
基本知识:了解室内污染的来源、种类、污染特点及危害。掌握室内污染无的处理与处置方法。
①要求参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汽车内环境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实际检测工作。
②了解竹碳、活性炭、负离子、光触媒等多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
③调查了解室内环境化学性污染物、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④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室内空气污染预防(装修前)与治理(装修后)所需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⑤了解目前室内空气净化、车内净化的装置种类及效果分析。
⑥了解市面上用于装饰装修的材料种类及其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
(6)污水处理方面: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读图,掌握以下内容)
一级处理环节
①泵房
粗格栅:设计尺寸,栅条间距和断面形状,格栅倾角,栅间流速,截留污物量和污物清除方式。
集水池:集水池形式进水渠道、尺寸及容积、设计和实施。
泵房:泵房形式、平面布置、主要工艺尺寸,泵及电机的选取、泵的启动方式,进出水管的管径及高程布置等。
②细格栅间:细格栅、钟式沉沙池、泥沙分离器的布置;污水流动路线、渠道;构筑物的结构、高程。
A:细格栅:设计尺寸,栅条间距和断面形状,格栅倾角,栅间流速,截留污物量和污物清除方式。
B:钟式沉砂池:钟式沉砂池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型号及内外设备。
C:泥沙分离器:结构特点、规格型号相关技术参数。
③配水井:基本结构尺寸、污水流动路线渠道;堰门规格型号、相关技术参数及布置安装操作方式等。
二级处理环节
①氧化沟:
工艺特征:流态、负荷、泥龄、出水水质等。
构造特征:沟长、沟深、沟宽、宽深比、进出水装置、曝气设备、暴气系统及布置情况、占地面积大小等。设计参数及运行参数:设计流量Q、MLSS、Ns、Nw、XR、沟内水平流速V、水力停留时间t、环流周期T、污泥产率α、R、污泥龄ts、表面负荷q、固体负荷qw、出水BOD5、出水SS。
②污泥回流泵房
泵房设计尺寸,泵及电机选用,泵的性能及安装尺寸。
③鼓风机房
总供气量,风机及电机选用,平面及高程布置,设计工艺尺寸,降低噪音强度的措施。④接触池和加氯间
设计尺寸,加氯时间,加氯量,接触时间等。
污泥处理环节
①污泥浓缩池
采用哪一种浓缩池?该类污泥浓缩池的适用范围,运行方式,设计尺寸,形状与池数,构造及附属设施,设计参数及运转参数(固体通量,浓缩时间,进出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上清液的处理。
②混合反应池
池型及设计尺寸,投药种类,投药量,反应时间,投药后注意事项。
③脱水间
平面布置及工艺尺寸,进、出污泥含水率,污泥量,电耗及成本,滤机参数(带宽,干泥负荷,污泥过流率,混凝剂耗量,功率等)。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习,要求达到如下要求。要求熟悉和了解污水泵房、污泥泵房、空压机房、脱水车间的操作规程,工作情况,自动控制技术及有关指标。熟悉和了解化验室的工作情况、化验项目及方法,各主要项目的分析数据,主要化验设备及化验室的总体布置情况。熟悉污水处理厂的组织管理及运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包括人员编制,电耗,污水处理成本等。掌握污水处理厂的调试运行情况。对污水处理厂生产工艺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总体概念,了解处理规模及进出水质情况。熟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的机理;掌握污水处理各单元过程中设备构筑物的功能及配置;了解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运行控制参数;熟悉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及各单元过程中设备构筑物的功能及配置;了解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运行控制参数。掌握污水处理厂的用地要求和厂址选择原则。掌握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及平面和竖向布置情况。掌握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组成及进出水水质,处理能力,处理程度,处理效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的工艺流程以及构筑物选型等情况。熟悉和了解各项构筑物的形式和构筑,基本设计参数,运行方式和运行管理的确各种控制指标,以下几部分需着重了解:①污水处理厂的布置,污水、污泥处理的工艺流程。了解污水的来源、水质及流量,污染物的种类、组成、特性、浓度及危害。掌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熟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处理构筑物的构造、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经济指标及优缺点。对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设施运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进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情况(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详细了解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特点。查找历史资料,分析污水处理厂(站)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运转时间、运转损耗、运转费用、运转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预防措施)。
②主要构筑物的平、剖面图,包括主要细部的构造草图。
③主要构筑物的基本设计数据、运行参数或运转控制项目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和运转的经验教训。熟悉污水处理系统的常规监测与运行管理。
思考题:
1、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的确定和构筑物选型的依据?两者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2、污水提升泵站的作用是什么?污水提升高度应如何计算?
3、钟氏沉砂池的构造特点,依据什么原理?主要设计参数有哪些?
4、绘出氧化沟法的基本流程图,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5、氧化沟的主要设计数据有哪些?
6、氧化沟技术特征及设计应确定哪些内容?
7、微孔曝气器是否受曝气池池型(推流式曝气池或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限制?对曝气池水深有无要求?
8、为使污水能在沉淀池内均匀流动,设计进水槽和进水孔应注意什么问题?考虑哪些因素?
9、重力浓缩池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条件?
10、污泥脱水的方法有哪些,各种脱水方法的优缺点如何?
11、水质水量预测在排水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及一般方法?
四、实习要求
毕业实习是一次实践性很强、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纪律以及勤学好问、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完成好实习任务。学生实习
期间,必须服从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统一指挥,遵守纪律,尊重当地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实习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做好记录(随身必备记录本和笔),每天及时整理笔记,并附草图,当天完成当天实习手册,每天晚上9点检查当天的实习报告。
2、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调查数据要真实可靠,调查资料要认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勤学好问,虚心请教。
3、全体同学必须爱护环保局、监测站、企事业单位的公共财物,损坏公物应赔偿,切实注意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仪器安全,严防发生意外事故。
4、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5、严格考勤制度。不迟到,不缺勤,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准事假,病假需持医院证明。在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在技术人员或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跟班实习,保证实习时间的要求。实习期间必须认真完成指导老师和技术人员交办的任务。
6、实习期间按单位要求顶岗作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深入现场,虚心请教,认真调查研究。
7、遵守现场各种规章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人身和设备事故。不动用与实习无关的物品,尊重现场人员。
8、定期与实习指导老师联系,主动汇报实习情况。
实习结束后,各组实习人员需要达到的技能要求为(1)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的,要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程序、内容和编制方法。(2)进行环境工程设计的,要掌握设计程序、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和深度要求,了解工程图制图的基本要求。(3)进行环境监测的,要掌握监测项目标准分析方法。(4)进行工程调试的,要掌握工艺调试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控制要求。
五、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时主要参考内容:
1、实际参加实习的天数、劳动纪律等情况;
2、实习报告的质量;
3、实习企业技术人员和师傅的评语单位鉴定意见。
注:自主实习不参与评优。
六、实习分组
第一小组:环境工程专业(16人)
实习地点:汉中市城市污水处理厂
组长:从善畅***
副组长:苏敏
成员:
董乐晶孟伊倩王文章张文王燕
田龙刘靖王静周强王宇
李瑞利郝磊磊袁巧玲寻世友
第二组:(6人)
组长:李鹏***
实习地点:汉台区环境监测站
组员:米涛齐郑立柱王婧杨娜娜屈亮荣
第三组:(8人)
组长:李荣 ***
实习地点:勉县环境监测站
组员:杜敏娟王强熊飞邓保君赵利虹舒文勃 刘浩天 第四组:(6人)
组长:王妮娜***
实习地点:洋县环境监测站
组员:姚瑶王栋刘剑孟新郑凯
第五组:(4人)
组长:张虹***
实习地点:汉中市室内空气监测站
组员:李晓燕 冯蒙李梦煜
第二篇:环境实习报告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第三篇:环境实习报告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 />--> 凇薄5ニ?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第四篇:环境实习报告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 />-->凇薄5ニ?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第五篇:环境生态学实习指导
实验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研室
(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
贵州大学 二OO 七年八月
目
录
《 CAD技术及应用 》实验教学大纲............................................................................................1 《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3 《 矿物学及岩石学 》实验教学大纲...........................................................................................5 《 古生物地层学 》实验教学大纲...............................................................................................8 《遥感技术应用》实验教学大纲...................................................................................................9
《 CAD技术及应用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AD技术及应用
CA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0810100004 课程性质:院级公共课必修 课程设置类别:非独立 课程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20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CAD技术及应用理论教学 大纲主撰人:唐波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上机实习属该专业所开课程《CAD技术及运用》的组成部分。《CAD技术及运用》是一门应用软件教学课程,课堂讲授介绍了相关软件的基本知识、各项功能、命令操作及处理专业图件的技巧,要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熟练的使用该软件还得通过上机实习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也是安排本课程上机实习的目的所在。
拟通过上机实习,学生应掌握:○1AutoCAD操作环境、命令构成、常用命令及其执行过程、图形的编辑修改、成果输出;○2利用AutoCAD处理绘制专业图件的方法及技巧,如:绘制地形地质图、剖面图、柱状图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上机教学目的
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其上机动手能力。
2.基本要求和内容安排(1)基本要求
熟悉AutoCAD的操作环境及相关命令、工具。掌握利用AutoCAD绘制不同类型地质图件的过程、方法。
(2)内容安排 共七次上机。
实验一:AutoCAD操作环境及相关命令的熟悉; 实验二: 图层操作、管理及使用; 实验三:辅助作图工具的使用
(一); 实验四:辅助作图工具的使用
(二); 实验五:地形地质图的绘制; 实验六: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实验七:地质柱状图的绘制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CAD软件
四、实验教学方式
教师指导、上机操作
五、实验考核方式
1、实验图件;
2、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的40%。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中文AutoCAD实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 课程编号:0810106242 课程性质:限选课等
课程设置类别:集中性综合设置课程 课程总学时:50 实验总学时:4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1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环境科学基础 环境化学 大纲主撰人:刘鸿雁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之一,它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分枝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环境生态学是用于加强环境科学专业和非生态学专业大学生的生态学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生态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以及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环境生态学研究任务的特色就是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特别是人的科学素养、道德伦理观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把实习在田间野外,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一些基本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加深对一些生态现象的理解,借助贵阳生态的优越条件,做一些生态物种的调查与试验,并写出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生态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步骤。通过野外实习,1.掌握各种植被类型的基本特点,地带性的变化规律,并确立植被的地带性思想; 2.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 3.熟悉西南亚热带的主要植物物种;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认识南方亚热带森林植被中主要群落的基本特点,物种组成及其生存环境和规律。
2、完成实习报告:采取不限定题目的方式,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独立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找到答案。
学时:4学时
三、主要仪器设备
野外实习
四、实验教学方式
1、实习指导教师讲授
2、实习小组实地调查,独立完成外业、内业全部工作
五、实验考核方式
1、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主进行实验考核
2、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5%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王如松,现代生态学的热点问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王焕校,污染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
3、李振基,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0
4、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李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矿物学及岩石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矿物学及岩石学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课程编号:08101052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置类别:非独立 课程总学时:60 实验总学时:30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矿物学及岩石学理论教学 大纲主撰人:张铮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与《矿物学及岩石学》课程配套进行的实验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理论讲授的内容进行验证,进而达到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深化。其目的在于:
1、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操作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2、矿物学及岩石学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所学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
3、正确认识和鉴定自然界常见的矿物、岩石。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矿物的形态
1、通过实习熟识矿物常见的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
2、通过同种晶体的理想形态与实际晶体对比,认识它们在几何形态上的异同,认识晶面花纹;
3、分析给出的矿物形态标本。
实验二 矿物的物理性质
(一)光学性质
1、通过实习熟识矿物常见的光学性质;
2、观察和描述给出的常见矿物标本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3、理解矿物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之间的关系。实验三 矿物的物理性质
(二)力学性质及其它物理性质
1、通过实习熟识矿物常见的力学性质及其它物理性质,理解各种性质的概念;
2、观察和描述给出的常见矿物标本的解理、断口、裂开、硬度、比重和磁性等;
3、了解矿物成分、结构与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实验四 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1、掌握两大类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形态、物性之间的关系,了解产状、用途、结构和物性的关系;
2、掌握主要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实验五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卤化物
1、掌握两大类矿物的化学成分、物性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掌握主要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
实验六 硅酸盐
(一)(岛状、环状、链状硅酸盐)
主要从形态、解理、颜色等方面掌握主要矿物的手标本鉴定特征。实验七 硅酸盐
(二)(层状、架状硅酸盐)
1、掌握层状、架状结构的硅氧骨干与矿物形态、物性的关系;
2、掌握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实验八 碳酸盐、硫酸盐、其它含氧盐
1、掌握各类矿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特点;
2、掌握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以及它们的鉴定特征。实验九 岩浆岩
(一)(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
1、观察描述各类岩石的主要岩石代表,了解并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矿物共生组合和主要的结构构造;
2、学习岩浆岩手标本的描述方法;
3、逐步学会独立地鉴定岩石,正确的给岩石定名及编写岩石鉴定报告。实验十 岩浆岩
(二)(酸性岩、碱性岩、脉岩、火山碎屑岩)
1、通过观察各岩类常见的岩石类型,了解并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矿物共生组合和主要的结构构造。
2、逐步学会鉴定岩石的方法,观察与描述方法。实验十一 沉积岩
(一)(粗碎屑岩、中碎屑岩)
1、掌握碎屑岩的结构特征及描述方法;
2、掌握常见碎屑岩岩石类型的基本特征;
3、认识岩石的矿物组成,估计百分含量;
4、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类型,掌握砂岩的分类,学习岩石定名方法;
5、学会碎屑岩手标本的观察与描述方法。实验十二 沉积岩
(二)(细碎屑岩、泥质岩)
1、观察与描述手标本;
2、认识几种常见岩石,正确定名。
实验十三 沉积岩
(三)(内源沉积岩)
1、学习观察和描述碳酸盐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2、掌握碳酸盐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和主要岩石类型;
3、鉴定几种常见的主要岩石类型,参观硅质岩和其它内源沉积岩。实验十四 变质岩
(一)(区域变质岩类)
1、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物质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
2、掌握各类岩石的分类命名原则、定名方法及描述方法;
3、了解各岩类的原岩建造。
实验十五
变质岩
(二)(碎裂岩、混合岩、蚀变岩类)
1、掌握混合岩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别基体与脉体;
2、掌握混合岩的分类命名原则;
3、了解碎裂岩、蚀变岩形成的岩石类型及特征。
三、主要仪器设备
1、主要造岩矿物标本;
2、岩浆岩岩石标本;
3、沉积岩岩石标本;
4、变质岩岩石标本;
5、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玻璃、盐酸等。
四、实验教学方式
本课程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应复习理论课程相关内容,预习实习指导书,实验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
五、实验考核方式
以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及其在实验中的表现作为考核依据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结晶学与矿物学》,潘兆橹主编,地质出版社,2001 《岩石学》,路风香主编,地质出版社,2004 《 古生物地层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古生物地层学
Palaeobiology and Stratigraphy 课程编号:081010208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置类别:非独立 课程总学时:72 实验总学时:12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古生物地层学理论教学 大纲主撰人: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旨在室内教学结合实验室化石标本和教学模型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主要古生物化石种类的鉴别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在野外工作中,能鉴定常见化石种类。通过实验,熟悉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安排12学时的教学实验。通过8学时的室内化石观察、化石鉴定,要求学生识别化石及化石类型、掌握各门类古生物化石鉴定的基本结构和构造,形态功能特点,及古生物种类产出的地层和分布时代,了解和识别各个时期重要(标准)化石的特征。通过4学时的野外剖面观察,熟悉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方法;掌握地层划分的原则。
三、主要仪器设备
1、主要造岩矿物标本;
2、岩浆岩岩石标本;
3、沉积岩岩石标本;
4、变质岩岩石标本;
5、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玻璃、盐酸等。
四、实验教学方式
本课程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应复习理论课程相关内容,预习实习指导书,实验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
五、实验考核方式
以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及其在实验中的表现作为考核依据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元生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古生物地层学实验指导《遥感技术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遥感技术应用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810103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限选 课程设置类别:非独立 课程总学时:36 实验总学时:10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遥感技术应用理论教学 大纲主撰人:刘沛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根据《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和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对遥感图像分析有所了解。
要求学生做到:
(1)严格按实验室操作规程操作,实验过程中严禁玩游戏;
(2)学生必须认真做好实验预习,独立进行实习操作,并做好结果记录;(3)学生应根据每项实验目标要求,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按实验指导书操作;(4)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ENVI基本功能(2学时);
实验二.全色影像和影像叠合显示(2学时); 实验三.影像地理坐标定位和配准(2学时);
实验四.基于影像自带几何信息的地理坐标定位(2学时); 实验五.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2学时);
三、主要仪器设备
台式电脑,ENVI遥感处理软件。
四、实验教学方式
集中教学方式。每人一台电脑单独操作。
五、实验考核方式
1、参加并完成实验可得基础分60分,报告格式占10分,内容完整性占20分,语言流畅性占10分。
2、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教研室编《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实验指导书。
北京星图环宇科技有限公司等编《ENVI遥感影像处理专题与实践》(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