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定稿)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围绕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代写论文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创建了适合于培养我校园艺类专科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学 实践教学 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大胆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效率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内容较多,但实验时数有限,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采用“分类合并”的实践教学方法,将栽培方法归纳为生料栽培、发酵栽培和熟料栽培三大类,每类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食用菌的栽培作为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技能,而相似的食用菌的栽培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巩固了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2.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实验只注重栽培技能,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管理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对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掌握,在生产上真正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大胆进行改革,实行“两步法”实验方法。第一步,安排时间首先进行栽培,之后组织学生参与发菌管理;第二步,当菌丝发育成熟后进行出菇(耳)管理。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实行“承包责任制”,由每2人~3人一组负责管理,直到栽培过程结束。这样,学生有了责任心,遇到问题时会自觉查资料,互相讨论,交流或向教师请教,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制定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以往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标准,实验随意性较大,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标准,如菌袋制作标准、装袋速度、接种操作规范等都有具体标准,在对学生的产品进行评判时有据可依,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
4.提高实验质量,狠抓技能训练程度
在实验设计中,将最先进的实验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站在食用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如采用先进的生产线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工艺,花菇栽培实验中先进的“催花”技能规范,出菇管理中的喷灌技术等。以往由于受资金、场地限制,往往实验材料少,学生只能学到方法,只能“学会”而已,不可能熟练操作,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我们现在实验采取分班、分组制,并加大实验投入,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真正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老师能更多地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如用装袋机进行装袋时,在教给学生操作技巧后,学生“单独操练”,熟练后再换下一个,形成比速度、比效率、比质量的好风气。
5.注意实验的连贯性,让学生系统掌握实验技能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按照食用菌栽培工艺流程安排实验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生产过程中地各项技能。从装袋、捆口、灭菌到接种、培养和出菇管理,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操作、技能规范,克服了从前学生只会接种,而忽视接种前、接种后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独立操作,独当一面,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6.进行教学实习,在实际生产中加强锻炼为检验学生地学习效果,进一步锻炼技能,该课程在食用菌生产旺季安排了2周~3周的教学实习,让学生真正走到生产第一线,接触生产实际。为搞好实习,我们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制定周密的实习计划,指导老师巡回指导,认真进行实习总结交流。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食用菌发展动态,锻炼技能,使理论和技能水平有显著提高。
7.开辟第二课题,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做中学”和“学以致用”是能力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承包农户”活动,在活动中指导菇农不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使所学知识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和研究,找出最佳方案,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学生参加科研和社会服务,由于这些活动是研究性的、探索性的,已不再是课堂上的示范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因此这样的实践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价值。不少学生还利用掌握的实用新技术,在自己家中或在校外联系栽培场进行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8.严格技能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考核方法以实验报告或实习报告为主要依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栽培管理水平,为此我们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实际操作中的熟练程度、规范程度、接种的成功率、出菇管理等技能水平占60%,实验报告或实习总结占30%,实验态度表现或实习单位的鉴定占10%。通过考核,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促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关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和市场竞争日趋
白热化的今天,人才已成为用人单位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进一步提高技能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能力在教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鲜明特色。在实践教学中强调技能的“高科技化”、“系统化”,使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系统全面的专业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正确地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目标出发,正确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有相应的硬件支持,不断改善实验,实习条件,为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建立专职的实践教学队伍;制定科学实用的实习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学生能力才有保障。根据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将实验从理论中相对独立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课程化,更有利于实验教学的进行。
适当延长教学实习时间,变2周~3周为8周~10
周或更长时间,使学生能够完成栽培管理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多加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篇:《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课程实习,实地进行常见食用菌品种的菌种制作、栽培,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通过参观湖北省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力争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8日至2012年11月4日 共计8天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洛阳店出口示范基地、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
四、实习内容
1、校内实习主要内容
(1)进行袋料栽培中的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等各项操作: ①香菇: a.香菇袋料栽培原料的预湿 b.香菇栽培料拌料及装袋 c.香菇袋料装锅灭菌 d.香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②平菇: a.平菇熟料栽培料建堆发酵 b.平菇三级种原料的预湿
c.平菇三级种拌料、装袋并装锅灭菌 d.平菇栽培料的翻堆 e.平菇栽培料装袋
f.平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③黑木耳: a.黑木耳栽培料的预湿 b.黑木耳栽培料装袋 c.黑木耳栽培料的灭菌 d.黑木耳栽培袋接种
(2)参加常见食用菌品种菌种和不同栽培模式的各项操作。①平菇的三级菌种制备 ②平菇的发酵熟料袋料栽培 ③ 黑木耳的袋料栽培 ④ 香菇的袋料栽培
(3)参加菇房和(或)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菌种实验中心,了解菌种厂的布局及设施要求。
2、校外参观主要内容
(1)参观武汉如意集团(东西湖),了解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模式。(2)参观随州食用菌出口基地(三里岗),了解香菇代料层架式栽培、香菇春季袋料栽培、香菇秋季袋料栽培。(3)瞻仰杨新美先生铜像。
(4)参观出口示范基地(洛阳店),香菇春季袋料栽培、双孢菇稻田陆地栽培、黑木耳秋季袋料栽培的情况。
(5)参观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
(5)参观随州香菇出口加工基地,了解食用菌加工出口行业基本情况。(6)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新洲),了解杏鲍菇的栽培模式。
五、涉及技术
(一)、校内实习涉及的主要技术
本次实习主要是进行学习香菇、黑木耳和平菇的带料栽培,基本流程基本上一致。首先都是按比例配料,配方如下:
香菇栽培袋 干料1020斤(实用960斤)600袋 木屑(79%)麸皮(20%)石膏(1%)水(120%)总量 807斤 204斤 10.20斤 1224斤 每组 269斤 68斤 3.4斤 408斤 每次(两次)134.5斤---------204斤
----68斤 1.7斤----平菇三级种 1000袋 干料900斤 棉壳(69%)木屑(30%)石灰(1%)水(120%)总量 621斤 270斤 9斤 1080斤 每组 207斤 90斤 3斤 360斤 每次(两次)103.5斤 45斤 1.3斤 180斤
平菇栽培料 800袋 1440斤(加水140%,2016斤,每次324斤)棉壳63% 稻草10% 玉米芯10% 木屑10% 麸皮5% 石灰2% 总量 907.2斤 144斤 144斤 144斤 72斤 28.8斤 每组 302.4斤 48斤 48斤 48斤 24斤 9.6斤 每次(三次)100.8斤 16斤 16斤 16斤 8斤 3.2斤
木耳栽培料 2000袋 干料 1800斤 木屑79% 麸皮 20% 石膏1% 营养素0.2% 总量 1442斤 360斤 18斤 3.6斤 每组 474斤 120斤 6斤 1.2斤 每次(三次)158斤 40斤 2斤 0.4斤
三种食用菌主要都是采用的棉子壳、锯木屑、麸皮、石膏和水作为主要原料,但比例不同,以保证满足不同的碳氮比需求。在平菇种植过程中,使用到发酵熟料的制作方法。在制作栽培料时,对pH有要求,所以使用石灰进行调节。同时还要注意水分的多少,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水分含量不均匀,一半多一半少,外面多里面少,应当加水补充并搅拌均匀。拌料过程中我们大量用到铁锹人工搅拌翻堆,除了刚开始可以使用拌料机拌料,铁锹翻堆是主要手段。人工翻堆,包括在后来进行的栽培料装袋,是多人围着料堆坐成一圈,一人几十袋,揉搓、按压、踏实、套环、插棍、盖盖、套绳流水作业我们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现人工手动操作既费时又费力,并且不容易达到标准,从而体现出机械自动化在农业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我们采用土灶大锅炉灭菌,容积大,但是要抽出少数人员在灶旁看火,而且持续时间相当地长,红薯都烤熟了好几盆了。待栽培袋灭菌冷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接种了。接种箱较为原始,整个流程与实验室操作基本相似。需注意的是要杜绝一切杂菌污染,严格进行消毒、搔菌等无菌操作,以确保接种的成功。虽然接种箱非常简陋,但是能够保证严格地消毒,相比实验室的操作台还是有少许优势的,只是每次只能进行接种百来袋,然后又是长达半小时的消毒才能进行下一轮的接种。
(二)、校外实习主要涉及技术
实习8天中包括了为期两天的校外实习,主要内容为参观各地食用菌生产基地或实验基地。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向大家展示的是现代化的金针菇生产。我们只参观了场内部分区域,但也是一个巨大的金针菇的生产线,据说全部使用的外国进口的高新机器设备,一条条繁忙的流水线,从技术部到生育室,展示出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工厂化、产业化、规模化,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真正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入采收区域,一捆捆金针菇尽收眼底。据介绍,场内温度四季恒温,每天可以产出金针菇200吨,全年每天都能生产。如今金针菇主要为工业机械化生产。
又赶赴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三里岗香菇基地以及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这里是一大片的香菇生产地,地处大洪山中心,三里岗地形以低山、丘陵、岗地为主。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土壤深厚,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繁茂。气候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但是由于交通不发达,空旷地域不多,大多数为小户生产,依赖自然环境的气候变化进行生产,对产量有较大的限制。
之后分别参观了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走在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全封闭式的参观通道中透过明亮的玻璃往下望去,一片繁忙的景象展现在众人眼前。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的灭菌锅不仅工作效率高,更使其站在了中国科技发展领头羊的地位。最后参观的新洲生产基地展现的是杏鲍菇的规模化生产。
六、实习思考 从农户经营的散户生产到大规模的集团产业生产,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引领农民走上小康道路,也带来的巨大商机。在一个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当地公司,我们看到工厂化生产香菇的大致流程我们也和师傅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之前一直以为农业是一个投入多产出少,经济利益小的行业,但是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行业都是可以搞得有声有色。机械自动化的大规模农业生产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食用菌产业是资源节约型产业,能有效地利用种养业的副产品,不需要抢占农用耕地,用水量少。我个人认为农业生产应当是综合型农业,不再是一个村子全部种水稻,一个村子全部种玉米,而是各项农业生产集中在一起,对各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做到资源节约型农业。食用菌产业是一个环境友好型产业,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不产业废水废气,而栽培废弃料能完全用作农业、林业、园艺业的有机肥料。而且食用菌产业可以转移劳动力,以家庭或者企业为生产单位,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减少劳动力转移成本。据调查考证,两个劳动力的农村家庭种植香菇的年净收入约为32000-64000元(以8000袋计),种植双孢菇年净收入约为17000-49000元(以800平方米计),可见其中的巨大经济效益。而经过询问可以发现,一名本科生进入食用菌生产工厂月薪仅2000元左右,这鼓励了学生回乡自主创业发展,同时我觉得掌握核心技术才是致富的基本要素。
目前仅城市中部分中等收入人群消费食用菌,多数城市居民和农村人口消费量极低,在于人们对于食用菌的认识还不足够,也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阻碍。由于亲身体验食用菌的种植和参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和加工之后,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人工种植食用菌已经不可取,食用菌栽培设施化、工厂化、自动化趋势不可逆转,而伴随着这些,食用菌的储藏、加工和病虫害的防治将是未来兴起的另一门学科。
2012年11月11日
第三篇:食用菌栽培学
1、食用菌的概念是什么?
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给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2、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生态学意义是什么?
(1)发展食用菌产业,将秸秆进行合理地利用,不但提高其生物利用率,而且对杜绝秸秆焚烧、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发展食用菌产业,从食用菌中获取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减少养殖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物利用率,具有很高的生态环保价值
3、说出10中常见食用菌
平菇、香菇、金针菇、草菇、金耳、银耳、猴头菇、黑木耳、灵芝、双孢蘑菇。
4、食用菌发展潜力?
有营养价值:(1)蛋白质含量一般占实体湿种的1.75~3.63%,平均值为3.5%。
(2)通常栽培的食用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各种食用菌中赖氨酸含量都很高。
(3)脂类常见食用菌的粗脂肪含量占其比重1.1%~8.0%,平均值4%。(4)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
(5)核酸 食用菌的和酸含量为2.7%~4.1%。有药用价值:(1)抗癌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临床上对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对肝脏的作用:香菇多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抗炎作用
(5)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刺猴头菌对中枢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对中枢兴奋剂有对抗作用,安络小皮伞有较好的镇痛作用(6)抗病毒作用
5、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矿物质
6、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最适生长温度,湿度:食用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0%~90%。
氧气与二氧化碳:食用菌是好气性、异养生物,即好氧性菌类,因此氧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食用菌再分解基质获取营养物质的过程中,需要吸进氧气,排除代谢产物二氧化碳。
光线:食用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直射光。根据子实体形成时期对光线的要求,一般食用菌可分为喜光型、厌光型和中间型。
酸碱度:不同类型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基质酸碱度不同,但是大多数食用菌喜中性偏酸环境,菌丝生长的PH在3~6.5,最适PH为5.0~5.5.生物因子:食用菌与其他不同种类的生物和微生物生存在同意环境中,彼此之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种间共处、伴生、共生、竞争、拮抗、寄生和啃食等方面。
7食用菌的制种条件有哪些?
(1)制种场地:环境卫生的闲散房屋
(2)常用设备:a搅拌设备:人工搅拌或搅拌机搅拌;b装料设备:人工装料或装瓶机或装袋机;c封口设备:可以手工绑口,也可用封口机封口,速度快效果好。(3)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立式高压灭菌锅、卧式高压灭菌锅)常压蒸汽灭菌设备(简易常压灭菌灶、蒸汽炉灭菌装置)(4)接种设备: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接种帐(5)培养设备: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室
(6)制种工具:常用制种工具:酒精灯、天平、地泵、电炉、水桶、盆、小锅、接种钩、接种铲、试管、菌种瓶、菌种袋、漏斗等
8、叙述消毒盒灭菌的区别及其常用方法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盒环境中的部分微生物的过程(不包括细菌的芽孢盒霉菌的休眠包子)。灭菌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盒内部所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已达到无菌要求。
消毒:物理消毒法:1紫外线消毒、2空气过滤除菌
化学消毒法:75%酒精、40%甲醛+高锰酸钾、气雾消毒剂、高锰酸钾、石碳酸(苯酚)、来苏儿(煤酚皂液)、漂白粉、臭氧、硫磺
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
2、常压蒸汽灭菌
3、火焰灭菌
4、热空气灭菌
9、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及三级菌种的关系是什么
概念:菌种是指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纯双核菌丝体。栽培种是由原种转接、扩大到相同或相似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直接应用于生产,常似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为容器,也称三级菌种。
10、菌种组织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1、子实体组织分离法
2、菌核菌索组织分离法
3、基内菌丝分离法
11、在菌种制作过程中,如何提高制种成功率? 1)培养料选择与配方。选择无霉烂、变质的新鲜培养料,经阳光暴晒2—3天,且科学配方与合理配制。2)培养基的灭菌一定要彻底。3)菌种的选择。选用抗杂能力强的优质菌种。4)无菌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实现无菌操作。5)适宜条件培养。严格培养条件,特别是温度应采取“宁低勿高”的原则。
12、叙述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原理:通过低温、干燥、缺氧、避光和缺乏营养等手段,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菌种的代谢强度,抑制菌丝的生长和繁殖,尽量使其处于休眠状态,以长期保存生活力。方法:
1、斜面低温保藏法
2、液体石蜡保藏法
3、载体保藏法
4、寄主保藏法
13、菌种退化的原因与提纯复壮的措施有哪些
退化原因:
1、遗传变异
2、不良的环境条件
3、感染病毒
4、自然退化
提纯复壮措施:
1、菌丝尖端分离
2、选优分离
3、适当更换培养基
4、有性繁殖
5、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菌种,选优去劣
14、竞争性杂菌的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杂菌污染主要原因:
1、基质配置不合理;
2、培养基质灭菌不彻底;
3、菌种带杂菌;
4、接种操作中污染;
5、培养过程中污染;
6、出菇期污染;
7、破口污染;
8、覆土材料带杂菌 防治措施:
1、减少破袋;
2、清洁卫生,减少病原;
3、科学调制培养及配方,防止营养过剩;
4、培养基质灭菌要彻底;
5、把好培养基和栽培袋的制作关;
6、严格检查菌种质量,适量加大菌种量;
7、接种场所消毒要彻底,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
8、搞好培养室和出菇室的环境卫生;
9、定期检查,发现污染及时处理;
10、生料栽培时可加入1%~2%的石灰来提高培养料的PH,抑制杂菌;
11、畦载时,覆土栽培宜选用河泥砻糠土或大田的深层土,并要严格发酵或消毒。
15、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主要虫害有哪些种类?分别描述其形态特征。防治原则、方法及措施?
主要虫害及防治:昆虫类(多菌蚊、中华新蕈菌、嗜菇瘿蚊、蚤蝇、黑腹果蝇)
防治方法:
1、搞好出菇室内外环境卫生;
2、培养料处理,二次发酵后效果更好;
3、人工捕捉;
4、灯光诱杀;
5、药剂防治
食用菌害螨
防治:
1、培养室及出菇室周围环境要卫生;
2、出菇室消毒;
3、培养料消毒处理;4菌种检查;
5、发菌期药剂防治;6诱杀法防治;
7、出菇期防治
食用菌线虫
种类:蘑菇菌丝线虫、蘑菇滑刃线虫、小杆线虫
防治:
1、搞好出菇室卫生,控制好环境条件;
2、适当降低培养料内的水分和栽培场所的空气湿度;
3、强化培养料和覆土材料的处理;
4、使用清洁水浇菇;
5、覆土材料进行巴氏消毒,或使用前一周用敌敌畏或甲基溴熏蒸;6采用轮制作;
7、药剂防治
软体动物
防治:
1、搞好菇房内外环境卫生;
2、菇床保护;
3、人工捕捉;
4、毒饵诱杀
16、食用菌产品的贮藏保鲜常用哪几种技术
冷藏技术、低温贮藏技术、化学性保鲜。
17、食用菌初级加工包括哪几种技术?简述各项技术要点
1)高渗浸渍:细胞处于高渗溶液中,细胞内的水分会通过细胞膜转移到高渗溶液中,造成细胞内供给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水分不足,形成“生理干燥”,细胞不能正常进行生理活动。2)干制:食用菌干燥后水分含量减少到13%以下,含水量在此程度时,菇体内的水分大部分是结合水,难以被菇体内的酶或者外界环境微生物利用,可以使菇体较好的维持原有风味,不致受到破坏。
3)罐藏:密封的罐装容器隔绝了空气和各种微生物,同时加工过程对食用菌进行了加工处理。
4)冻干食品加工:将食用菌和其他混合配料一起在低温条件下冻结,再经过真空升华脱水制成干燥食用菌产品。
5)即食小食品加工:不需特殊处理开袋即食,种类繁多而且加工方式多种多样。6)食用菌饮料加工:采用菇体超微粉碎材料、菇体提取物,菇体提取液酵母发酵液等,生产固体悬浮饮料、混配饮料、发酵饮料等。
7)食用菌调味品加工:以食用菌加热浸出汁为原料,可以和其他食用菌加工杀青过程结合,即利用杀青水中的食用菌浸出成分来加工调味品。
名词解释
菌丝体:是指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
双核菌丝:双核菌丝是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的单核细胞进行质配后,使每个细胞有2个异核,此2核不进行核配,而常常进行直接分裂。延续形成双核菌丝。
代料栽培:根据菌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特性,利用各种工农业。林业的产品或副产物如木屑、作物秸秆、甘蔗渣、棉籽壳、等作为培养料的主要成分,加入一定比例的辅料调配成培养料,用以代替传统的段木栽培食用菌
搔菌:就是用搔菌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这是促使菌丝发生原基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
第四篇:食用菌栽培论文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要:在全面调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4大特点,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提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商洛
商洛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全市现有林地102.6万hm,木材蓄积量2 154万m,森林覆盖率达54%,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地理条件⋯。长期以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产量占陕西全省的23%,已成为促进商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和突出亮点。为进一步促进商洛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作者对商洛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现状与特点 1.1 现状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段木栽培、袋料栽培2个阶段,主要栽培种类为香菇、木耳、平菇,零星栽培双孢菇、灰树花、金针菇等。据调查,2012年全市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1亿袋,预计鲜菇产量14万t,产值8.4亿元,纯收入5亿元,已成为陕西省食用菌生产第1大市。全市从事菌类生产经营的农户达到5万多户,从业农民达到l0万人,经纪人队伍1 100多人。全市有食用菌专业镇66个,专业村383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1个;菌种场66个,年产菌种130万kg;食用菌物资、机械专卖店23个。认证无公害食用菌产地13个,产品15个,柞水木耳已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商洛市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1.2 特点
1.2.1 经济效益显著
据调查结果,食用菌投入产出比大都在1:3以上,户栽5 000袋(18 cm×60 cm),以鲜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5万元、3.5万元左右,以干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4万元、2万元左右。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菇农常年栽培平菇,单 袋产鲜菇2 kg以上,产值12元,纯收入8元,是大棚蔬菜效益的4倍以上,是大田作物效益的30倍以上,与养殖业相比,栽培1袋香菇的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只肉鸡的纯收入,栽培200袋香菇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头肉猪的纯收入,效益显著。1.2.2 科技水平提升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以及农业等部门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主产区菇农基本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新品种推广快。908、9608、839、937等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达95% 以上,808、武香1号等反季节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100% ;木耳代料品种杂交
19、高产1号、888等,平菇品种1900、生源1号、伏夏2000等,白灵菇品种天山2号、北农1号和高温718等,草菇品种
~238、"q34、V32等,已成为主栽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普遍。专用菇料、微量元素、生物制剂拌料等先进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特别是香菇免割袋栽培技
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0%,单袋较常规降低生产成本0.20元,减少了出菇期的用工,商品率提高了77.2%。科技成果普及应用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商洛市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先后获得省、市食用菌科技成果奖5项。1.2.3 生产设施改善 专业化立体、层架式钢架大棚成为主体栽培模式,传统单一的顺季栽培方式被打破,顺季、反季、周年栽培多种方式并存。如商州区牧护关镇、黑龙口镇、柞水县下梁镇、洛南县石门镇等地规模化反季节香菇生产,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夏季栽培平菇等,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益。传统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半自动化、合作社化方向转变。1.2.4 循环发展路径探索前进
商洛各地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再利用试验示范,加快了食用菌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型转变。商州区牧护关镇开发利用苹果枝条栽培反季节香菇,年发展规模在200万袋以上;洛南县利用桑树修剪枝条栽培香菇;柞水县海林菌业有限公司利用栗苞栽培香菇;下梁镇菇农利用麦草发展双孢菇;商州区九鼎菌业公司利用中药渣栽培香菇等。上述可贵的探索代表了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前景
2.1 发展前景好
据权威专家预计,我国食用菌年消费量以7%的速度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拉动产业发展作用显著。预计到“十二五” 末商洛市食用菌生产将发展到1.5亿袋,总产量(鲜品)达到20万t,产值15亿元以上,实现纯收入l0亿元,产值、收入均较“十一五” 翻一番。届时食用菌将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马铃薯的第2大产业,陕西全省菇类第1大市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十三五”将重点加快食用菌加工业发展,若能实现30% 的加工率,则全市食用菌年产值达到20亿~25亿元将成为现实。
2.2 符合人类追求健康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营养。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被誉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国外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1O大健康食品之一。2.3 自然条件优越
商洛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林木资源和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适宜大多数食用菌栽培,良好的生态优势更适宜生产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2.4 产业基础良好
商洛市食用菌总产量占全省23%,是陕西第1菌类栽培大市,产品畅销省内。在四大产业发展时期,市、县区培养了一支长期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推广队伍,尤其是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食用菌菌种培育、扩繁及通用技术研究、推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5 群众基础深厚
食用菌产业在商洛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批数量可观的职业菇农,比较熟练掌握了多种食用菌尤其是香菇的栽培技术。同时,与南方相比,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较强。3 建议
3.1 转变思想认识。明确产业定位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
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食用菌已经成为农业朝阳产业。商洛市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而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特点,是商洛市发展农业产业的最佳选择。陕西省农业厅、财政厅已于2011年起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陕南地区特色产业 予以支持。因此,应该确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导 地位。
3.2 坚持循环理念,明晰发展思路初步估算,商洛市年产各类农林牧废弃物 172万t(麦草、玉米芯、玉米秆、豆杆、花生壳、烤烟杆60万t,板栗、桑修剪枝条和栗苞12万t,药渣1万t,木材加工边料和锯末9万t,可利用畜禽粪便90万t),如果利用10%,至少可以生产1亿袋食用菌,产干品12 500 t。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多生产食用菌干品1 250 t。只要政策引导,科学栽培,食用菌生产完全可以创立“种养业副产品一食用菌-有机肥、饲料一种养业” 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使“作物生产+动物生产” 二维传统农业经济加快向“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食用菌生产” 的三维现代农业经济转变。3.3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的原则,商洛市应稳定发展香菇,加快发展木耳、平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等品种,积极发展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灰树花姬菇、大球盖菇等珍稀菌类。稳步发展木腐菌类,加快发展草腐菌类;稳步发展干菇,加快发展鲜食菇;稳步发展顺季生产,加快发展反季和周年生产。加快发展食用菌,兼顾发展药用菌,使全市食用菌生产品种结构更趋合理。3.4 创新生产模式。转变生产方式
食用菌生产要向工厂化发展,要大力推广“百万袋”生产模式。即以行政或较大的自然村为单元,依托一个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设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式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 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带动 100个农户,每户种植不少于10 000袋,实现年产值1 000万元,户均纯收入4万~6万元。
3.5 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食用菌盐渍加工技术简便成熟,应加快发展。由于食用菌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开发其功能性食品也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商洛市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各类资本投入开发生产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的各类强化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辅助疗品、药品等。利用残次菇以及下脚料加工即食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汤包(料),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条件成熟时,可建立食用菌工业园区,聚集生产要素,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搭建食用菌生产资料、设备、产品交易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品牌,提升商洛食用菌在本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6 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智力。尝试在商洛学院生物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食用菌课程,争取建设专业学科,为商洛市培养高素质食用菌专业人才。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在县区职教中心举办学制灵活的各类食用菌技术培训班,重点培养职业菇农和有志于食用菌发展的农村青年。重视引导食用菌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发挥民间团体在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培
养和技术研发推广作用。
第五篇:食用菌栽培实验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一 斜面制作
一、实验材料:马铃薯300g,琼脂20g,二、实验药品:葡萄糖20g,三、实验工具:水果刀、试管40支、漏斗
5、铁架台
5、止水夹
5、纱布三层、报纸若干、胶皮管
5、玻璃棒
1、锅、电炉、天平、1000ML量筒、PH试纸、棉花塞(皮棉非脱脂棉)、皮筋或长绳若干、高压锅(手提式)、干净毛巾、培养皿2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二 母种接种
一、实验材料:实验一制作出的无污染的试管斜面、食用菌专业母种(平菇)、二、实验药品:75%酒精棉球
三、实验工具:镊子
5、棉花若干、接种针(接种锄)、酒精灯、火柴或火机、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冰箱 注:恒温培养一周左右待菌丝体长满斜面转入冰箱冷藏室内储存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三 食用菌菌丝体观察
一、实验材料:由实验二转管的母种
二、实验工具:显微镜12台、酒精灯、接种针、蒸馏水、载玻片
15、盖玻片20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一
一、实验材料:玉米芯6.8KG、棉籽壳1KG、麸皮2KG、石膏粉0.1KG、碳酸钙0.1KG
二、实验工具:水桶、胶皮手套
12、聚丙烯袋(15CM*15CM)、绳子若干、高压锅、《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二
一、实验材料:由出菇实验一所得高压消毒的料袋、实验二制作的母种、二、实验工具:无菌室、酒精灯、75%酒精棉球、透气的盖子(食用菌专用若干),干净的房子用作培养。定期进行观察,消过毒葡萄酒实验室的框子4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三
待料袋菌丝长满后一周左右打开袋口进行浇水、观察处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