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感想.—亚龙湾伯尔曼doc
实习感想——亚龙湾伯尔曼
大一的秋天,我们18个人进入了海南大学的校门。而今,我们踏上了实习的征程。大学的生活刚刚开始,在海南大学生活了半年,让我们这些非一般学生身份寄读在这所大学当中。我们与他们的不同的是每一个暑假和寒假都在公司的安排下去不同的酒店里提前完成我们的实习工作。
实习对每一位大学生而言,是毕业前得“必修课”。实习的过程,既是对自己所学专业课程的检验,又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预热期”,所以实习对每位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亚龙湾伯尔曼度假酒店”在我们没有去实习之前确是问所未闻的酒店。在出去pullman的时候,我们像是一个个没有工作过得白痴,什么都是空白的,但是,我发现,以前老师上课教授的英语和礼仪能够让我们在工作当中运用得到的。其余的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了。在实践中,我们懂得了熟能生巧。在工作的前几天中,酒店的老员工教我们学习了工作的基本要素。记得刚去酒店的时候是那么的茫然,我们所有的都是从零开始学起。日复一日,我渐渐地熟练了所有的工作流程之后,我们就开始独立工作了。但是,那确是对我们实习生的一种肯定与认可。我们在后来的工作当中也同样带了一个新来的实习生。第一天,我们很迅速的把所有的工作都完美完成了。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客人的钱财丢失的案件。而这间房却又是我们打扫过得房间。但是今天客人的钱又丢失了,然而那间房今天却不是我们打扫的。今天客人报了案,我们都有嫌疑。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这对于我来说是人生中的另一种经历吧!被保安部经理严厉的询问,面对那样一个严肃的人不得不让我们毛骨悚然啊!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客人财产丢失,我们确实有责任。那天下班以后,我哭了!觉得自己很委屈„过了一天,我们去了派出所,我陪着另外一个女孩去录口供。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财富吧!每一个实习的学生总要经历过艰辛的过程。这是必然的,只要挺起胸膛怀着勇气去面对困难,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了。在这段实习的经历中给我带来了深刻的体会,真正的感受到社会的工作压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总的来说,我们的实习过程还是顺利的。当中有苦也有乐。每天下班,我们都会在一起讨论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伤悲。令我最难忘得是那对来中国度蜜月的韩国人,他们对海南岛的评价是如此的高,祝福他们白头偕老。在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中学不到的知识,它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了解了社会,深入生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王蔓
第二篇:哈罗德·伯尔曼
哈罗德·伯尔曼
哈罗德·伯尔曼(Harold J.Berman,1918-2007),世界知名的比较法学家、国际法学家、法史学家、社会主义法专家,以及法与宗教关系领域最著名的先驱人物。他对中国当代法学界也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法学界比较熟悉的外国法学家。曾任美国爱莫蕾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法学
院荣誉教授。
1918年,伯尔曼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佛市(Hartford)。1947年,29岁的伯尔曼在耶鲁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转年即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任教。到1985年,他去了爱莫蕾法学院,直至去世。
主要学术专著:
《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法律与革命-新教改革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影响》
《法律与宗教》
哈罗德·J·伯尔曼,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1918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曾获得过文学硕士与法学学士学位。其后到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法律史专业。之后陆续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期间在原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做过访问学者。现在是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埃莫里大学教授。伯尔曼不仅是世界法学界名副其实的超一流的社会主义法专家,而且也是
当代法理学以及商法等领域公认的权威。伯尔曼的专著被译为中文的有两部,也可以说是其代表作:《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和《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1993年9月第一版)。这两部著作的思想虽然不是首尾一贯,但也不是毫无关联,而是既有重叠又有发展之联系。
《法律与宗教》是伯尔曼1971年在波斯顿大学的讲演集。伯尔曼认为当时美国流行的法律与宗教概念已变得过分狭隘,并且二者之间缘于传统的密切纽带因此而断裂,社会已陷入混乱之中:法律己失去其原有的神圣性;而宗教却又被视为纯粹的伪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具有使命感的学者伯尔曼“只求适时,不求不朽”地针对时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现实的理论应对。首先,伯尔曼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所有的文化都包含有法律和宗教——并且,法律和宗教又具有四个共同的要素: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但是,当代西方法律并未重视其自身应当有的宗教因素,因而经常被描述成世俗的、合理的和功利的制度——一种达到功利目的手段。法律因而失去了神圣性而沦落为尘世中的一种工具。这也就是西方法律的巨大危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①因为法律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
其次,伯尔曼从历史角度分析了过去两千年宗教对于西方法律的影响。伯尔曼认为,西方的法律制度和基本法律概念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其主要意蕴,而宗教(包括传统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法律不断演进的观念,它的在许多时代里面有机发展的观念,其本身;植根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观念。同时,宗教观念也成为法律革新的动力。例如,在11世纪的西方历史中,发展中的法律传统不时因巨大的革命而中断,但每一次革命都根据宗教或准宗教的观念而抨击先前的法律制度。
再次,伯尔曼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一些宗教思想派别的谬误。这些宗教思想派别坚持认为法律与爱,法律与信仰,或者法律与神思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神学家们就完全把法律与宗教对立起来从而割裂二者之间存在的统一。伯尔曼说,任何宗教都会有对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关切。这种对法律关切不仅存在于宗教团体本身,而且还存在于宗教团体所归属的更大的社会群体之中。在犹太教和基督教里,法律被理解成上帝之爱、信仰和神思的一个方面,上帝被认为是仁慈和公正的,被视为仁慈的法官、充满爱心的立法者。伯尔曼坚持说,“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言。”①
最后,伯尔曼认为西方已陷入困境:现行法律与宗教制度已经崩坏,但新制度尚未山现。伯尔曼称西方便这样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正经验着旧的法律和宗教秩序的死亡,并期待着其再产生。如果期望再生,西方就必须克服威胁西方人整体性的“二元论”思维模式——这种“二元论”坚持主体与客体、意识与存在完全相对立,由此把法律与宗教截然相分离。但伯尔曼又期待西方能通过建立各种将法律与宗教的价值融合于一的友爱团体,从而以旧的二元沦的死亡唤来新生——这种新生的时代乃是一个综合的时代。
《法律与革命》是一部重新阐述、解释西方法律史的巨著。就是在此书中,伯尔曼提出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创见。
首先,伯尔曼界定了此书中的一些关键词,如“西方”、“西方法律传统”和“革命”。伯尔曼承认自己所采用的史料是渚领域中的专家们所熟知的。但是,作为整体,这段历史却会令专家们感到陌生。这是因为,他把西方文明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而非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来看待。这里的“西方”主要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首先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性的文化方面的词”。确切而言,是指“吸收古希腊、古罗马和希伯来典籍并以会使原作者感到惊异的方式对它们予以改造的西欧诸民族。”“法律”一词也不再是简单地指某种“规则体系”,而被界定为包括诉讼程序以及相关价值、概念、规范和思想方式的具有宗教的活生生的过程。
而‘‘西方法律传统”则包括法律的相对独立和自治,法律职业化,法律的科学性,法律的实体性,法律的发展观,法律的内在逻辑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和多元性等等。
伯尔曼坚决反对传统的西方历史分期法,即将西方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古典时代、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中世纪以及近代(始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伯尔曼认为这种谬误的分期法是试图根据构成西方文明的各个民族的历史来观察近代:试图将中世纪贬低为只是作为近代得以涌现的背景,从而满足了一种夸大的民族主义心理的需要。这种民族主义欲望导致西方法律史似乎都是在追溯----个民族从部落和封建的起源到当代的荣耀和威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英国和美国法方法。这样,在西方文明内的每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独特性都得到了强调,而共同特征却被低估了。其实,西方各国的法律体系都具有共同的起源——都有共同的历史根源,从这种共同的根源中它们不仅获得了共同的术语和共同的技术,而且获得了共同的概念,共同的原则和共同的价值。
那么,西方各国法律的共同历史根源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伯尔曼认为,来自11世纪的“教皇革命”,即在1075年由教皇格列高里七世对神圣罗马帝国亨利四世所发的授职权之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全面政教冲突。伯尔曼认为正是这次全面的剧变产生了西方的法律传统:“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革命是反对皇帝、国王和领主控制神职人员的革命,是旨在使罗马教会成为一个在教皇领导下的独立的、共同的、政治和法律实体的革命。教会(这时首先被看作神职人员)通过法律
朝着正义与和平的方向为拯救俗人和改造世界而努力。不过,这只是教皇改革的一个方面。它的另外一些方面是:皇帝、国王和领主的世俗政治法律权威的增强,以及数以千计的自主和自治城市的创设;经济活动范围的巨大扩展,尤其是在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领域:大学的建立以及新的神学和法律科学的发展:以及其他。一言以蔽之,教皇革命具有全面变革的特性。”“它不仅构想了一个新天堂,而且也展示了一个新的尘世。” ①
教皇革命使得教会权威从世俗王权中独立出来。从此,教会不仅掌握精神之剑,而且形成了近代西方的第一个国家——教会法体系也得以形成。教会国家的形成极大地促使近代世俗国家的形成——国王尽管失去控制神职人员的权力,却明确地向世人展示他从上帝那儿获取了世俗之剑的合法性。世俗法体系包括王室法、封建法、庄园法、城市法和商法最终得以形成。
伯尔曼提出了自己的法的社会理论观点。他批评说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存在着将法律及其因果关系过于简单化的观念。他认为,从历史的观点看,黑格尔假定意识决定存在的观点固然是错误的;但马克思所主张的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也并不正确。
“在历史的真实生活中,谁也不‘决定’谁;它们通常并驾齐驱;当情况不是这样时,便有时是这个有时是另一个成为决定的因素。一种法的社会理论依照它对法律的定义和分析应该强调精神和物质、观念和经验之间的互动作用。应该把三个传统的法学派——政治法学派(法律实证主义)、道德法学派(自然法理论)和历史学派(历史法学派)——综合成一个一体化的法学。”①正是基于这种信仰,伯尔曼认为,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和思想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排斥了它们之间简单地决定与被决定关系。同时,他也反对相对论。他认为真实的情况似乎是,在某时某地,经济的因素较为重要,在某时某地政治的因素较为重要,在某时某地法律或者宗教的因素较为重要。在所有时间和地点,居支配地位的重要因素则是这些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正是有这种认识,伯尔曼才说:“法律正是从整个社会的结构和习惯自下而上发展而来,又是从社会中的统治者们的政策和价值中自上而下移动。法律有助于对这二者的整合。”②这意味着,法律即是社会基础的构成部分,又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概括而言,有三个方面的意蕴:首先,法律是一种独立的因素,至少部分地是从其内部生发并成长起来。因此,法律不仅维护现存权力结构和社会秩序,同时又对其提出挑战。其次,法律能够独立地参与和影响社会进程。最后,法律固然体现了精神内容,但同时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秉承《法律与宗教》一书中已有的旨意,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中又一次沉痛地宣告:“我们无可避免地感到欧洲、北美和其他文明地区在20世纪的社会分裂与社群解体。„„这是与西方文明整体的一统性以及共同目的性之衰退密切相关。„„西方社会共同体的象征,即传统形象和隐喻,从来都是宗教性和法律性的。然而,在20世纪,宗教初次变成大部分是私人事情,法律却多少成为只是权宜之计。宗教与法律之间的隐喻关系已经割断了。„„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正说明了伯尔曼著此书最直接、最现实的目的。
伯尔曼的著作气势恢宏而又极具洞察力,观点独到而又不乏深刻性;论述问题直面现实而又卓尔不群。正是如此,《法律与宗教》一书的创见,以及《法律与革命》一书的重要价值和其巨大的包容量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一致肯定。例如,权威刊物《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称《法律与革命》一书“篇幅宏大,视野广阔,细节丰富,这可能是我们这一时代最重要的法律著作。”就连大众性刊物《洛杉矶日报》也称“这是一本头等重要的著作。每个法律家都应该研读它„„该著文理清晰、结构严谨,堪称学术极品。”其在西方的巨大影响力,可见一斑。
作为伯尔曼著作的中国读者,我们一旦新鲜而又好奇地读完《法律与革命》一书,肯定会有一种激情与忧患同在、启示与疑惑并存之感。除了被伯尔曼著作无与伦比的逻辑力量、渊博的学识、历史的洞察力所征服之外,我们大概还会有不少的启发;
首先,伯尔曼在法的社会理论方面颇富创见。伯尔曼在书中显然流露了对马克思、韦伯以及一些人类学理论关于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学说不满的情绪,他甚至提出了“超越马克思、超越韦伯”的口号。伯尔曼承认西方三大法学理论(实证法学、自然法学和历史法学)的部分真理性,但同时指出它们均是片面的、简单的、试图解释一切社会与历史的决定论模式。伯尔曼坚决反对社会历史发展中“谁决定谁”的简单模式,而认为各种因素之间是共存、互动和因地的彼消此长的关系。确实,在伯尔曼重新解释西方法律史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图面。
其次,伯尔曼批判了传统的历史分期法,重新挖掘了中世纪时法律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伯尔曼视教廷为近代第一个国家的雏形,也不乏深刻的创见。可以说,伯尔曼的学术贡献与创见使得西方法学界必须聆听其关于中世纪以及中世纪的教会(宗教)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产生的决定性影响的学说。
再次,伯尔曼也重视西方法律传统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意识”。伯尔曼认为,在西方,法律一直具有一种强劲的历史性的因素和强劲的传统因素。而传统不仅仅是历史的连续性一种
传统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混合。法律通常与可见的一面、与作品联系,但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尤其是对其起源的研究,能揭示其在民众最深层信仰和情感中的根源。西方的法律传统的背后就有一种民族的意识作用——对炼狱的恐惧和对最后审判的希望——而这就是西方的历史意识——宗教意识。
最后,在伯尔曼的著作中,我们时时会感触到一种深刻的生存意识贯注其中。这样,伯尔曼“重新解说西方法律史的努力不但超越了现实,而且超越了历史。从而使得他能够摆脱流行的教条,扫除拘谨琐碎的工匠气,重新去把握作为活生生的人类经验之一部分的法律的脉动。”①当然,伯尔曼的著作也并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
首先,虽然伯尔曼具有创见地将“革命”模式用于解释西方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但是,他又将“革命”一词界定于教皇革命的12世纪前后:这样,“革命”的模式又限制了他研究的视野——使他对于11世纪之前的法律观念与法律制度的发展估计不足,同时使他也忽略了11世纪之后的“非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似乎忽略了古罗马法传统对西方法律传统形成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其次,正如牛津大学马格德伦学院研究员艾伯特逊对伯尔曼的危机论提出的异议一样:西方法律传统不是那种功能失调可以用临床的方式加以验证的有机体,它最终只能凭直觉认识(这也是伯尔曼所坦率承认的)。个人在迅速变化的社会面前感到疏离和迷惘,过去的一些不容置疑的价值受到怀疑和挑战。但是,如果将这些价值认定为传统的核心价值便因此断定传统本身已处于危机之中,那么,这种论断未免下得过于轻易。①
最后,伯尔曼无疑夸大了基督教对西方法律传统形成的作用,且不说古罗马法为西方法律传统中的共同价值、技术;制度和概念提供了共同的历史渊源:就西方近代的经济法律制度、商法制度而言,难道就一定可以断言教会(宗教)所起的作用基于中世纪商人对西方法律体制的影响与改造吗?或许,至终我们会承认,宗教与经济、教皇与商人,对近代西方法律体制的形成有同样的重要性与塑力吧?②我们不能从任何单一的角度包括宗教来真正理解这一漫长曲折而又复杂的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过程。从这一点而言,伯尔曼似乎又背离了自己的法的社会理论了。摘自何勤华主编:《二十世纪百位法律家》,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
第三篇:亚龙湾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要去游览的景点是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距离三亚市区25公里处,是目前海南唯一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属国家4A级景区。总面积18.6平方公里,旧称琅琊湾、牙龙湾,1992年6月更为现名。被称为“天下第一湾”,1994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萨维尼亚克被亚龙湾的美景所感染,挥笔赞美它是“真正的天堂”。
亚龙湾三面青山相拥,一面呈月牙形向大海敞开,沙滩平缓宽阔,绵延7公里,浅海区宽大50—60米。沙滩洁白细软,海水清澈分层,能见度7—9米。终年可进行海水浴、日光浴、沙滩活动、潜水活动和多种水上活动。目前在亚龙湾除了享受阳光、海水、沙滩和各种水上活动和沙滩活动外,还可以去畅游被称为陆地上的海底世界的贝壳馆、景致蝴蝶谷和亚龙湾中心广场。
贝壳馆设在亚龙湾中心广场的内部,面积不大,但却被设计得像热带海底贝壳一样精美,是我国第一家以贝类为主的,集观赏、科普、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展馆,1997年8月向游客开放。整个贝壳馆分为一个放映厅和4个展厅,4个展厅分别展示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贝壳和珊瑚。
出了贝壳馆便是亚龙湾中心广场,它是亚龙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去的标志性建筑,总投资7000多万元,占地总面积7.1万平方米。1995年12月底建成,具有观光、娱乐、集会、餐饮等多种功能,1996年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在此举行。广场上有高达27米的图腾柱,围绕图腾柱是三圈反映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化的雕塑群。图腾柱和雕塑群浑然为一体,构成强烈的中国古天文意识和东方神秘色彩。另外,在景区的另一处,还有占地1.5公顷,与贝壳馆一样是一处集中观赏、科普、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展馆,里面向游客展示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蝴蝶和蝴蝶标本,还有琳琅满目的蝴蝶纪念品。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进驻了多家国际品牌的度假酒店。如喜来登、家化万豪、希尔顿、假日、华宇皇冠、天域、凯莱等10多家五星级酒店,形成了我国最佳的海滨旅游度假区。
第四篇:亚龙湾英文导游词
Yalong bay national holiday resort
Friends , we have entered yalong bay national holiday area.it was built in 1992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it has a total area of 1816 square kilometers , and 25 kilometers from the downtown area.the yalong bay is natural beautiful bay , people called it the frist bay lorder heaven in 1992 , yalong bay and Dadong Hai were elected two of the 40 best tourist attractions in China.Yalong bay is surrounded on three sides by green hills one side open to the sea like a new moon.the sea beach is even and wide , extending over 7 kilometres with shallow water along the coast of 50-60 metres.the sand is white fine and soft.in the lagend clear water , people can swim , drive and do all kinds of aquatic sports all year round.you can also travel in yalong bay sulemarine world by the underwater sightseeing boat imporled from Aastralia.Friends , let’s walk through the entrance of the square to the seashell museum.the floor space of the seashell museum is not big , bur the museum is as exquisite as the tropical seashells.the museum was opened to tourist in august 1997.Friends , after leaving the seahell museum , you can see the yalong bay central square 200k , this totem pole is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square , and used as the bank-ground for almost all tourists to take pictures.Ok , friends , you can enjoy yourself freely in the sea beach with lovely music of the waves.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实习报告-赵曼曼
前言
根据学校对即将毕业的本科生的实习要求,我在2013年1月10日至2013年5月期间于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在很短暂时间里,我体验到了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角色转换。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本业务,以及作为信贷会计的基本工作和职责。旨在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基本技能,深深认识到了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培养从事信用社前台工作的业务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4.预演和准备就业。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二、实习时间
我于2013年1月10日到5月期间进行了为期将近三个月的实习。
三、实习地点
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刘畈支行
四、实习过程
(一)实习单位
注册资本:人民币10668万元;
法定代表人:钮国林;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人民路61号。
组织形式: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统一核算、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该行开业的同时,太湖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行终止,其债权债务转为该行债权债务。
安徽银监局关于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皖银监复〔2011〕426号),2011年12月26日。
核准钮国林、聂贤春、姜学东、胡志龙、周朝友、戴正中、朱林寿、唐医德、郑金国等9人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任职资格;核准钮国林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任职资格;核准周朝友的安徽太
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任职资格;核准曹中蔚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任职资格;核准聂贤春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任职资格;核准姜学东、朱良明、龙育青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任职资格。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借记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二)实习过程
1月10日,我开始了我的农村信用社实习的过程。虽然实习的时间不长,我却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到了好多东西,丰富并实践了大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定了我积极学习的信念。在工作中,工作态度的转变是我学到的重要的一笔人生财富。“技术水平只能让你达到一定的层次,而为人处事的态度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才是提升你的真正法宝。”主任的一席话给我上了实习的第一课。在实习期间,我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并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联社里员工的一致认可。在实习中,我学习了其中的很多东西,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弄懂了很多银行业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获益匪浅。
1、在此期间,我是跟同学姐姐学习的较多,当然也跟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及各种文件。
在实习的前几天里,我主要跟同学姐姐学习,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还要学习人民银行下达的相关文件。结合工行金融报,金融研究等杂志刊物,了解银行改革的方向,动态。同时还让我们了解银行的业务及业务结构多元化,有公司业务,个人业务,资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以及国际业务,环城信用社主要划分有4个板块,有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其他业务。我实习的主要是对私业务,主要包括个人。结算、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类产品为主的个人中间业务体系。
2、跟业务员学习操作
学习了各种相关知识的同时,我还积极向业务员学习。因为现在银行是实行的柜员制,所以我并没有机会去进行操作,但是就是从旁边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工作之外的东西。当银行提出从以产品创新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转变的原则时,就是对业务员最大的挑战和考验。业务员所要求的不仅是熟练的业务操作,更应懂得如何同顾客交流,为顾客服务,服务优于管理,一个好的管理者更是一个好的服务者。起初对于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的管理者的生活在这彻底改变,报纸是了解客户,了解银行的手段。茶是服务于客户的。“创建学习性组织,争做学习性员工”每个员工勤奋学习的精神,带动着银行业务的广泛开展。通过与业务员的接触,我还了解了银行的操作流程及储蓄业务方面的知识。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对于每一笔业务,我都学习了其ABIS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业务主要可分为单折子系统和信用卡字系统两类.此外我还学习了营业终了时需要进行的ABIS轧账和中间业务轧账,学习如何打印流水,平账报告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审查传票号是否连续金额是否准确,凭证要素是否齐全等.。
3、跟大堂经理的学习
在实习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主要是跟大堂经理学习,维持大堂的排队秩序及解答客户的咨询。在大堂工作要特别注重礼仪,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成天与客户打交道的大堂经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名誉,所以一切都要小心谨慎。经理告诉我要做好大堂的礼仪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干练、稳重、自信、亲和。营业中的礼仪主要有四大内容:(1)解答客户问题。(2)营业中分流客户。(3)维护大堂秩序。其中解答客户问题就要求大堂经理必须了解银行的每一业务及其操作流程,所以要想做好一个大堂经理,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面。
4、个人工作内容
会计部门主要进行的票据业务核算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账、复核与出纳。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再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账员审核无误后记账,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账员审核记账,会计复核员复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入账时间的问题。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是本行的转帐支票(如与储蓄所的内部往来,收付双方都是本行开户单位的)都是要直接入账的。而对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开户的情况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转帐支票,经过票据交换后才能入账。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验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其一,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其二,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其三,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在登帐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不过慢慢觉得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又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有趣,越做越起劲。清朝改良派代表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
导交办的工作。我可谓受益非浅。
五、实习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一)发现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却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匮乏。大多数农信社的网点都有5人以上,但在从业人员当中,第一毕业院校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却很少。同时,各营业网点一线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偏大,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明显滞后,真正精业务、懂技术、高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数。
2、网点资源丰富,网络资源不足。农信社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其网点布局往往以撒网式进行,一般每个乡镇都有一到两个网点,比较繁华的乡镇,网点数目则多达十多个。丰富的网点资源对网罗客户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农信社普遍存在服务手段落后、结算渠道不畅的弱点,且地区发展差异性大(如有的农信社已自主开发了卡业务,但也有的农信社仍停留在单机操作水平)等因素,规模性业务开发的网络资源极端缺乏。
3、传统业务操作系统完善,新业务发展平台尚未建立。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农信社在传统的综合业务系统网络上与商业银行的差距已大为缩小。但涣散的经营机制使大规模业务开发缺乏统一的平台,各自为政的做法,往往增大了开发成本、增加了统一的难度、增大了地区的差异。
4、人缘优势突出,优质客户资源不足。长期以来扎根农村,农信社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人缘亲和力,培育起一支以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客户群。但面对弱质产业的农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农信社现有客户群中,优质客户比重极低。
5、当地信息来源丰富,同业信息共享存在壁垒。深厚的人缘、地缘优势,给农信社广泛收集地方信息提供了条件。但与同业间网络的等级差别,影响了农信社与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进而对拓展新业务的资源共享、风险防范等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6、竞争压力较小,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当前农信社在农村中的“垄断”优势,使农信社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从而形成一种自得情绪,严重影响了竞争意识、竞争氛围的形成。
7、农村信用社的商业性职能与政策性职能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是信用社走出困境还是为“三农”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强调“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即使股份制金融机构,也要“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农”。然而,信用社同时又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组织,它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导向。事实一再证明,信贷机构一旦承担政策性信贷任务,就会变成经营亏损和财政补贴的无底洞。这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8、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
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
(二)提出的一些建议
1、调整人才供求矛盾,优化员工队伍结构
2、立足于发挥自身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3.必须加大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宣传力度
4、建设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环境
六、实习心得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朱镕基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也改掉了很多毛病。我知道挣钱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与社会的复杂多变,毕竟学校太单纯了。为了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想感谢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在社会真实的生存状态,进一步把握了现今社会的脉搏,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切身体会社会需求和我们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相信这几个月的工作经历所得到的各方面知识,将使我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