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要干就要干好
要干就要干好
——行署审计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朱立成朱立成同志,行署审计局副调研员,按照局党组分工分管纪检监察工作,自从分管此项工作以来,带领全局同志努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年被地直工委、地监委和市纠风办评为工作先进个人。
一、借“东风”’,抓教育
朱立成同志清楚地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不是被动地等问题出来了,调查处理一下,首要的任务是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抓好廉政教育。多年来,他提出把中纪委、省纪委、地纪委有关廉政规定,打印成册,发到各科、室和区、县审计局,处级干部人手一册,组织学习,领会精神,使审计干部明确,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准做。2010年又把《廉政准则》发给每一位处级干部,并及时组织传达、学xxx中纪委和地委有关会议精神,使大家了解内容,掌握精神,明确要求,遵照执行。并组织了一次党纪条规的知识竞赛,使大家对有关廉政规定进一步加深了印象。2010年,他又把“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八不准”等规定汇编成小册子,发给审计干部人手一册。
二、用“舞台”,创特色
我局自建局以来就一直坚持了每年进行一次全系统的审计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如何用好这个“舞台”?朱立成同
志重视在坚持中发展,在坚持中创新。紧紧把握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审计特点,创建工作特色。他提出每年的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不能年年老面孔,要创新,有不同的侧重点。96年,把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制订的审计干部“四个形象,二十条标准”作为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的内容,现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职业形象;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社会形象;勤政高效、求真务实的机关形象;举止端庄、谈吐文明的仪表形象已成为每个审计干部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97年又提出了“四个重点”的检查办法,即在内容上以“两业”(敬业、勤业)为重点;在对象上以“两种人”(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为重点;在方法上以“两个字”(评、纠)为重点;在形式上以“两项活动”(评比廉政先进单位和个人,征集职业道德名言)为载体,使这项活动既有声势,又较扎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98年,吴永寿同志又提出“突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自查自纠工作;争创特色,抓好审计干部述廉工作;选准部位,抓好审计现场廉政工作;联系实际,抓好整章建制工作”的工作思路,取得了明显的实效。99年,为了进一步了解审计干部的廉政情况,他又提出除了发征询单到被审单位以外,还要向部分被审单位发廉政通告,以便更好地接受被审单位广大群众的监督,并请特约审计员帮助我们到被审单位去了解审计干部的廉政情况,促进了我局的廉政建设。2000年,在他的建议下,组织了7个检查组,用一个月的时
间,对全市19个区县审计局和市局7个专业处的党风廉政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走访了19个区县纪、监委,到29个被审计单位了解情况,发放征询单400多份,还召开了各类人员座谈会,对审计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收到明显效果。他还根据局党组的要求,在95年处级干部进行“三观”教育集训班的基础上,具体拟定并实施了96年的“三讲”教育,97年的“三爱”教育,使处级干部培训形成系列。
三、立规矩,促廉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抓廉政建设,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几年来,他根据上级的规定和要求,领导局内同志先后制订或修订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实施办法”、“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保持廉洁的补充规定”、“审计干部八不准”等规定,严格按制度办事。如某科一审计干部通过学习有关规定和纪检监察处对一起审计干部兼职问题的通报,主动向领导但白了曾在某企业兼职做财务的问题,按规定退出了兼职所得,按党风廉政责任制规定,处内发现违纪问题,处长负有领导责任,也应扣除相应奖金,该领导认为自己对廉政教育十分重视,逢会就讲,已尽到责任了。吴永寿同志对此事晓之以理,分管该处的局领导十分支持纪检监察处工作,主动要求扣除自己相应奖金,使此事得到妥善解决。为了切实落实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他要求制作了“审计组执行廉政规定情况表”,随审计小组的审计通知书一
起送达被审计单位,审计结束,由被审单位填写评价后带回交处领导,纪监处不定期地对各处室审计组执行廉政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增强了审计组的廉政意识。在他的领导下,纪监处还建立了各处、室领导的廉政档 案,和综合处一起推行了政务公开工作,在审计系统开展了廉政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比工作。同时,认真查处了有的同志的违纪问题,做到处理一个,教育一批,较好地发挥了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
96年,吴永寿同志根据局领导意见主动安排在静安、宝山审计局开展了行风评议试点工作,他深入这两个局。听取有关人士的行风评议,满意率分别在100%和97.3%,这也反映了整个审计系统廉政建设的实际情况。评议员当中,有一位70多岁的政协委员说:“我参加了好几个单位的行风评议,审计局的行风让我们最放心,其他行业如都象审计局这样,我们就能安心地到马克思那里报到了”
四、抓队伍,强素质
吴永寿同志十分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及时组织学习上级的会议精神和各项规定,认真学习纪检监察理论和方针政策,积极负责地为局领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实事求是地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根据审计局的特点,建立了由各处室党支部领导参加的兼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形成了网络,每年培训两次,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他
自己更是认真学习,结合实际,研究问题,先后撰写了“抓好四个结合,培养青年干部”,被商业思研会、财贸系统评为95一96年度优秀论文;“练好内功,提高自律能力;筑牢外墙,增强防范能力;巩固后方,增强保护能力”被商委评为党员干部案件预防工作论文一等奖,并被编入《防微杜渐》一书;“改善上下关系,创造良好环境,推进审计机关凝聚力工程”在商委召开的大会上作了交流,并被编入《凝聚力工程论文集》;“讲政治,作奉献”被商委编入《我们的承诺》一书;“定位要准,服务要到位”一文不仅被《机关动态》采用,还被国内几家大型理论刊物采用。他不但加强自身学习,还注意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导处室的学习和教育,每年都要到一些区县审计局和市局的处室,就职业道德、改革、经济形势、中美关系、党性修养等内容,给大家讲课,还给离退休干部和新进大学生讲课,内容车富,语言生动,受到大家的欢迎。
第二篇:就是要干好干坏不一样
就是要干好干坏不一样
2009年07月22日05:5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实行严明的绩效考核,一些在以往考核中可以“安全过关”的工作平庸的干部,有的被诫勉谈话,有的被免去领导职务。此举在干部队伍中引起强烈震动。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是不少地方干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顽症。大家反映,对那些明显触犯法律、违反纪律的干部好办,事实摆在那里,规定写在那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难就难在表现平庸的干部不好管。这些干部不思进取、庸庸碌碌,散漫懈怠、无所用心,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能力不强、没有业绩,严格说来属于不合格、不称职,但细究起来又没什么“硬伤”,让你拿他没办法。虽然有的地方处理过一些表现平庸的干部,但大多是个案,没有形成制度,未能坚持经常。而且,处理一个人,往往要“折腾”好长一段时间,有的受处理的干部到处跑、找、闹,搞得你不得安生。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再捅这个“马蜂窝”了。
表现平庸干部处理难,无外乎三点:一是缺乏认定尺度。没有标准,无法界定,凭什么说人家不合格、不称职?二是决心不大,力度不够。拉不下脸,怕得罪人,不愿意惹麻烦,但求相安无事。三是处理的办法少,特别是没有广大群众的充分参与,形不成治庸治懒的社会氛围和对表现平庸干部的强大压力。干部好坏,群众心知肚明,只要让群众说话,让群众的意见起作用,就不怕对平庸干部没办法。长沙的经验恰恰就在于此。他们在绩效考核中,明确规定“不称职”、“基本称职”的界定标准,严格按标准考核认定干部,并充分运用了民主测评、社会评价、抽样调查等办法进行“民评官”,在认定和处理表现平庸干部上取得了突破。
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严格管理干部。各级党组织必须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对品德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要表彰奖励、放手使用,对违法违纪的干部要严格追究、严厉查处。同时,要像长沙那样,通过绩效考核、群众评议等办法,下决心治一治混日子的“庸官”,警示无为,整肃风纪,提振士气。只有分清优劣,严明奖惩,让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部队伍才有正气,人民群众才有信心,各项事业才有希望。
第三篇:创先争优心得体会:创先争优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
目前,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国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正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的不是在日常工作中另搞一套,做做表面文章,而是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落实到服务人民群众中去,这才能体现创先争优的根本目的。正如李源潮所要求的,在本职岗位争先进、日常工作争优秀,每个基层党支部、每个党员努力把承担的任务、从事的工作完成得更好。
创先争优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佳绩。具体来说,就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耐得住生活的清贫,耐得住工作的枯燥,耐得住工作的寂寞。就像浙江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杜洪英,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面对一次次提拔的机会,都婉言谢绝。而是30多年如一日,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了精彩,做出了成绩。
创先争优其次要勤奋学习,带头练好过硬本领。假如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过硬本领,再有决心也干不出一番事业来。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因此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工作,把争先创优与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结合好,做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谋利益的公仆。
第四篇:工作要干好 关系融洽最重要
工作要干好 关系融洽最重要
人,都是带有社会属性的人。人生在世,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就形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能否处理好与不同人的关系,让上级满意,让同级信任,让下属佩服,是搞好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如何处理好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这既是由领导者本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准则可循的。结合学习《领导成败细节》《领导关系细节》一组文章,我感到对以下几个问题认识得更深刻了。
一、下属是工作成绩的真正创造者
这句话与毛泽东主席的名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一个道理。但要真正从思想深处认同这一道理,并且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和日常行为中,确也不是容易的。在“金字塔”的权力等级结构中,很容易滋生一种“只惟上,不惟下”的官僚作风,形成对上逢迎迫马,对下颐指气使的不良积习,总认为,我是领导,你就得听我的。高高在上,不体恤民情,有了错是下属的,有了功是自己的,这样的领导,迟早是会下台的。我们知道,作为领导,拍板决策固然很重要,但是,要把领导决策变为现实,断然离不开下属的默默无闻的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如果领导的成绩像长城,那么下属的辛苦劳动就是一块块基石;如果领导是航行中的舵手,那么下属就是发动机和螺旋浆。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一个单位的工作也是靠本单位的干部职工共同完成的。上下级的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唯有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单位的干部职工才会相信你、佩服你,并且愿意齐心协力地跟着你干,使你立于不败之地。
二、“大着肚皮容物”和“立定脚跟做人”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水淡而无味,但水又是世间最珍贵的物质,万物生灵如果离开了水变不能生存。因此庄子的话告诉我们,交朋友要保持水一般的细水长流滋味,即使朋友之间关系也不宜太过密切,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友谊才能长久。《菜根谭》的作者洪自成在论交友时也说“交友需带三分侠气”,为什么不能十分?因为十分就太过亲密,易双方过于随便,甚至为了哥们义气把事办坏。若要朋友交得长久,还要具备温良恭检让的谦和之德和礼见之举。但朋友之间倘若太重礼节,见面就打躬作揖,自贬而崇人,也有不合时宜之嫌。关键是交往要恰如其分,不强交,不滥友,所谓的“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君子为人,和而不流”。“大着肚皮容物”,是要我们在非原则问题上谦和礼让,宽厚仁慈,要拿着明白装糊涂、容事容物,丞
相肚里能撑船;“立定脚跟做人”,是说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则应保持清醒,要坚持原则问题,不让步,不搞一团和气,即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亲朋之间也是如此。很多情况下,立定脚跟做人是会得罪人的,甚至在政治上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坚定的立场,为人处事的原则任何时候都应当是矢志不渝的。
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生下来,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我们姑且不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时要避免上当受骗,就必须小心谨慎,考虑得多一些,多留几个心眼。对别人,宁可把对方考虑得不好一些,防患于未然,以防万一。所谓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纸,都在告诫人们,社会是多色彩的,人情是复杂的。《孙子兵法》中说,”兵,诡道也“。《韩非子》中也说,“战阵之间,不厌诈伪”。两军对垒,用谋略欺骗敌人,是战争的需要。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致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当然,为人并不需要自己主观上去欺骗别人,但是,社会上鱼目混杂,到处都是陷阱、圈套,必须小心提防,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四、水至清则无鱼
鱼是靠摄取水中的食物而生存的,水至清鱼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当然也就活不成了。这句格言告诉我们,人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谓陶渊明式的世外桃园,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比如一个单位,你是领导,不能要求所有的干部职工都素质很高,能力很强,你也不能要求你的同事都那么优秀,事事都办得让你满意放心。社会是复杂的,人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在这样的客观现实面前,要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同事的关系,一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君子不计小人过”,“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跟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一些不值得的小事去整人,害人。二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赞美对方。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好话,设身处地的为自己考虑。因此与人打交道,就要分析对方的心理和欲望,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表扬,多夸赞,有分寸地说几句恭维话,就一定能给对方留下好感。作领导的,更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三要与同事相处应以诚相待。同事之间不要搞掖掖藏藏那一套,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以情感人,以诚相待。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把心交给了对方,对方也会真心地回报于你。
第五篇: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要我干事”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方式,推一推,动一动,大推大动,小推小动,不推不动。这种思想作祟,必然导致牢骚满腹、心浮气躁,工作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变“要我干事”为“我要干事”,体现的是一种责任要求。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弘扬的是一种主动精神。什么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别人催促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积极主动地承担任务,能动地思考工作,体现的是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体现的是一种担当意识和职业操守。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作为一名人社工作者,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都必须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有效作为,大有作为。对于担当的工作或上级交待的任务,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说了、抓了、管了,而不问效果如何,更不能借口条件受限,有问题不去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要想工作出成效,必须不讲条件、不找理由,积极化解矛盾、克服困难,争取最佳效果。工作岗位是体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平台,要想取得成绩、有所发展,就必须主动思考工作,主动改进工作,主动做好工作。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彰显的是一种奉献情怀。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党的发展成长中,多少党员干部在本职岗位上,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不怕代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付出自己的汗水、艰辛甚至生命,才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反“四风”的关键时刻,人社工作者更要立足岗位,不断进取,不计得失,争先作为,在勤奋与进取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在拼搏与奉献中显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追求与奋斗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
“用心用力,真抓实干,自强不息,攻坚破难。”让我们以特别用心、特别务实、特别吃苦、特别执着的精神,以舍我其谁、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和励精图治、争创伟业的豪迈激情,主动作为,扎实奋斗,充分展现新时期党员干部的魅力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