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内帐交接
财务内帐交接:
1.客户销售表:根据每月每日客户实际发生的出货单录表,并把每月每日客户汇款抵扣,就是客户所欠款
2.费用表:每月每日现金和银行存款所发生的变动录表(如果凭证
不会做,可自行拟定表格或流水帐,内部人员能看能,能算清费用即可.原则上每月需打印银行明细单同实际发生的进出帐进行核对,以防帐务有误
3.品牌保证金:客户实际发生的品牌保证金
4.利润表:本月实际出货(折后)-本月实际出货的进货成本-本
月实际产生的营业/管理费用-分摊于每月的固定资产费用+本月营业外收入(即纸皮等收入)-营业外支出(除正常开支外一些这正常费用:如盗窃等)=本月净利润
第二篇:内帐、外账
讲讲私企的内帐。
先声明,外账有好多东西讲的,但在这里先讲讲容易做的内帐,毕竟写文章也需要时间,大家多多关注,谢。
说内帐容易做,是说内帐不需要对税局,不受会计法的条条框框,准确记录,及时记录就搞定,但是做内帐却要比做外账花费更多的时间。内帐需要更详细的摘要、备注、附注等等,从内帐里看,在记账凭证上应当能看出这张单的全部事项。内帐的粗与细,像费用,有些企业规定指到部门就可以了,而有些的要指到人。总之,内帐的要求,跟老板“走”就对了。
内帐不外乎以下两种:
1、外账+内帐一=内帐(全);
2、纯内帐。做内帐的方法:有的人自己开科目核算,按会计借贷做;也有的人单做流水帐代替。各人有各人方法,能交到给老板看,被老板认可,就是目标。
不管内帐、外账,内部流程、内部控制应该是一样的。在单据上看,内、外帐应该是相同的或相类似的,不同的可能是后附单据,不过也有例外。同时,单据有发票的怎么处理,只有收据的又怎么处理?关于帐外收入的如何处理?关于费用的如何处理?关于材料的如何处理?等等,这些要多多思考。
另外,在单据表面,该有的东西还是要有。在这里,跨个题提醒一下,特别是在外账上,在单据上应体现内控的东东要做出来,不要偷懒。在面对外部审计和税务的质疑时,有些东西不是这样说:我公司的管理就是这么烂的啦,就可以“简单”应付过去。
至于其他,内帐的做帐、结账、打印、报表,单据的流向、转移等等,这个由企业自行决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企业在内帐的管理上不下些保护功夫,被人抓到些蛛丝马迹,那情况就真的不容乐观了。
讲讲外账的真、假。
最难做的帐就是假账,而且是做出一盘有模有样的“真”帐。
熟读税法+会计准则(制度),按真实发生的业务记录正确的记账方法,那么出来的一盘帐就是真帐,你觉得这样做,很有难度吗?我认为是不难的。做真帐不难,难的是你敢不敢用这盘“珍珠都没那么真的”真帐去面对税局、面对相关政府部门。
私企的(外账)财务有一定风险,我在前面简单提到过。私企财务的风险取决于老板、取决于管理层对财务的态度。如果他们不看重财务,那么按照他们的业务习惯处理,就等于他们挖了个大坑,等你跳;如果他们看重财务,则你的事情就好办了,最起码你推行的制度他们不会大力反对。
做假账绝大部分会导致税务风险。我见过的企业,包括外企、国企、私营、个体工商户,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为什么99%的私企都要做假账?这又跟老板的纳税意识息息相关。大多数老板都有一个潜意识:我自己赚来的,你凭什么来抢?有些是不怕死+沙胆鹰,开业几年从未过发票,或者就是开到就那几张票;当然也有些比较“通情达理”的,他会跟财务部老大商量下:XXX,我看这个月的税会交太多了吧,有没有办法交少点,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个时候如何同老板“合理”沟通,就看你的功力。适当让老板出出血,对你有好处。
要做假账,必须要有技术含量的做,以假乱真,比起国企、私企,外企在这方面做的最好。
对外的话,就是那一盘账。是真是假,别人自会判断。如果自己明眼一看就是假的,我建议还是自己稍微“加工”一下,不要当别人是白痴。最后讲的“严重”些,帐是肯定要人负责的。
真亦假时假亦真,虚虚实实,如何去做,这就是你会财务经验的积累了。谈谈私企外账的质量。
一盘帐的质量好坏,最低要求来说,就是从报表上看,报表上反映的财务相关指标必须要达到行业水平。虽说各企业有各企业的特点,但是在账面上看,应当是一致且可以相互比较的。税局有行业平均指标,你的数值最好就接近或好于行业指标,要不,常年在预警线以下,加快稽查“帮衬”你而已。
一张报表,用先进的西方财务分析大法分析,有很多指标。但是,不是说全部指标都重要,都需要关注。这个指标关不关注,重不重要,就要看你给报表是给谁的。
对于税局,税局关注的点,就是一个,那就是税负贡献(税指标)。你偷、漏税很多,但是税额不到那个“临界点”,只要不要太“令人瞩目”,税局也不会“严谨”执法,毕竟偷漏税是个普遍现象,总不能见一打一。反过来说,如果没人来查你,并不代表你的帐质量好、你运气好,或者说税局容易“摆平”。出来混,迟早要还D;枪打出头鸟,不要太招摇。
私企的外账经不起严查。谁家私企无帐外收入?谁家私企成本无问题?有些情况,不单单是私企,其他性质的企业也可能有。遵循一点,皇帝打猎,一定要有功而返。也不排除有财务高人,能让TAX人员吃个闭门羹,但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
P.S.:Eg,企业抽资,一般说来,税局并不太关心你这个。对于他们而言,与其“捅爆”你,还不如坐着等你的税收好过,何必乱你日常经营。当然,也有“(没有什么不可能)”。
讲讲私企的成本。
企业在税局前能“威风”一番,能当家作主,由自己“话事”的就是成本了,当然我说的是有技术含量的“操作”。
说成本能当家作主,并不意味着你说一就是一,大的范围来说,成本还应符合相关会计规定。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规模,不能一概而全,结合本身特色进行成本核算,大的方面符合规定,细节方面就可以自己“拿捏”了。
成本构成越复杂,可以操作的空间就越广,稽查难度就越大。像纯购销企业无论你怎么操作,进行何种成本核算,都很难去“掩盖”痕迹,有时反倒会引火烧身。
私企的成本最大的问题就是发票问题,之前我已经说过,采购不要票,出外购发票是“家常便饭”,人皆有之。一张“购”票进来,库存、成本核算都就要做假了。若是买的票对头,那还算可以;如果买到其他票,那你就只能*#&*^$&*@。反正市面上的票往往是类分的,好开的票就是那几种,若你能拿到“稀缺”票,可以说:你丫的运气真不错。
实际生产归实际生产,账面生产归账面生产。私企成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实际生产与账面生产严重脱离。账面生产理应符合实际生产,允许有些小脱节,但也不能无的放矢。
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总是越聚越多的,直至变成“肿瘤”。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这些广泛存在的问题,你必须要想清楚,你是要指标还是要治本:标,需要高的财务技巧,而且还不一定保证能搞定,甚至自己都可能载进去;本,你需要说服老板,让老板或管理层“听”你话。
两惨,要不是你惨,要不是公司惨。任君选择。讲讲私企的费用。
(期间)费用水份多。要清楚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要多多留意“票”场行情。大额的国税、地税票惹人注目:国税票,必定涉及实物的流转,粗心操作容易“出事”;地税票,服务额太大,加以分析,则可推敲情况“不实”。倒是小额票,流动性高,流动性大,易调整,好操作。
有小额票,好处理的就是做费用。讲费用好处理,又跟费用本身的决算“快”有关。你可以假想,有一张国税票,消化这张材料票你需要几个流程,你需要几个结转,你需要做多少“功夫”。而费用呢?仅仅是报销付现即OK。当然,报销的XX也要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
另外,顺便讲下福利费,福利费现在是据实扣除,不像08年以前(内资)是计算扣除。以往大部分人的做法是:光计提不使用或使用不够,差额用来抵顶所得税。现在由于政策改变,这个科目用了多少才扣多少,据实扣除(不超14%),有些会计就在这里大加“操作”。总之,费用中的福利费的使用是有规定的(请看税法规定),不要“乱来”。还有,以前科目有余额的,本年使用不要用“爆”表。
费用水份多,但是通常情况下,费用问题不算是大问题,纯粹小打小闹,不像收入、成本。虽说如此,但记得一点,有些东西不看问题有多严重,而是看问题涉及的金额大不大。
P.S:费用会牵连两个所得税。
把合法有发票的原始单据做到外账,还有把这个月开出的有发票的销售做到外账。
把剩下的收据和不合法的单据,还有没开发票的销售做到内账上去。最后外账和内账和并出报表就是真实的账。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而言,不存在什么内帐和外帐的区分。财务人员是以合理合法(注意合理合法的环境、时效)的原始单据为依据进行帐务处理的。这时有人可能会撅着嘴骂我。没关系的,且听我来解释:
所谓的内帐、外帐的理解是经济环境、政策引导和现有不公平市场平台造成的。经济环境存在着以利益为目的意念,就产生了要发票和不要发票(收据或送货单)的两种价格。由于这两种现象的产生,政策引导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必须合理合法才能认可。所谓的合理合法就是一切以发票或是政府认可票证为准绳。那么在现有不公平市场平台上,企业要记录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又要符合政策引导的合理合法,最终导致了企业财务工作出现了企业经营管理帐(所谓的内帐)和企业对外(相关政府机构)公布数据的帐(所谓外帐)。当然这说白了就是针对银行、工商、海关、税局等管理部门的数据帐了。
但愿这种现象早日消失,也解放打工、任职财务工作人员的两难和烦琐的重复劳动。
有发票的都记在内账里,有发票的就用来做外账,实际总收入等等的总数是内账加外账的数。这样你做内账的话是很简单,但老板想要总体数是还要跟外账合并。这种方式大多数是老板懂一点会计知识,合并的工作他自已做,或另叫信任的人做,这是为了不想让别人知道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有些中小企业会选择这种。
另一种内账是根据发票的复印件,与没有开发票的一些收据记账联、领导给的没发票的而需要反映真实账务的一些条子用于记账。这种做法就是公司实际上的财务状况真实的经营成果。外账会计呢只管政府税务部门等对外提会计信息就是按照法律法规用有发票的用来记账、交审计部门审计、报税等。
你们三个方面的业务交税的税率不同,外账的建账也很简单,这个由外账会计来做好了只要把有发票的交给他,他会处理了。
你管内账不用涉及税务的很好做,只要按实际发生来记就可以了。外账不一样,为了少交税还要懂得怎样避税,如一些招待费等等还不能超过所定额,超过来还要做调整。
不过有做内账的企业,会计是有风险的一旦查出来可要承担责任的,如可不建内账的话,只要灵活避税这样也可以吗。现在很少会计会去帮做内账的了。
建账时最好参考会计科目表来建,至于总账就是总分类科目设的总分类账,明细账根据你设的总账所属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用来详细说明的账户,在这里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总之根据你公司的业务来设置,那些科目用得上你就设,置于明细账就根据你们公司的所需了。并不是所有的总账都要设明细账。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帐,有专门的账。出纳记账。
总帐,三栏明细帐,借方,贷方,余额。有专门的总账,大体上就是资产负债表上那所有的科目,没有的可以不写。
管理费用明细帐,二级科目一般有,招待费、修理费、人员福利及工资、差旅费、折旧费用、其他。多栏明细帐
营业费用明细帐,运杂费、人员福利及工资、招待费、差旅费、商品损耗其他等二级科目。
财务费用明细帐,利息、手续费、其他等二级科目
甲种账有其科目有,现金、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待摊费用、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长期借款、所得税、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乙种账有:库存商品、原材料、商品采购、包装物、工程物资。
还有就是销售明细账,有销售收入、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企业还要设立应交税金账,三级科目有进项税、销项税、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出口产品抵减内销增值税。固定资产明细账。
除了出纳记的现金及银行存款账,其他的都得有专门的记账人员,核算人员也可以兼着。再就是账上还得贴也有印花税。你可记得哦,一般来说二级科目不多的话,资产一本账,负债一本账。要是多的话你就得分开了,不过要记得资产和负债(还有所有者权益)是分开的
做外账的流程
专家回答:
一、大致流程:
1、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
5、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
6、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二、具体内容: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3、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5、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
6、注意问题:
a、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
b、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
三、报表问题: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四个报表,除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外还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而利润分配表只需要在年末编制,因为只有在年末企业才会对所盈利的利润进行分配。现金流量表也是报表。
四、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不按规定入帐,而是转做“小金库”,是属于违法行为
就是指在法定的财务账套之外(用于报税,对外披露等)另外建账的.比如, 1.收到的现金不记销售收入(生产类企业以后存货减少只作为盘亏入帐,服务类不开发票等)
2.收到现金不冲销应收账款(导致应收账款长期挂帐,这个情况如果不作其他处理的话比较容易查出来)
以上只是举个例子, 有了一定的启动资金后,再以其他人的名义做投资之类的,就可以使这部分资金做大,并且不会记入本公司的帐目中,也就是所谓的'小金库'了.但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除了不轻的罚款之外,涉及的主管会计师(及以上)最高处罚是可以导致坐牢的 要有原则的
1.银行存款和内帐一致
2.销售根据开票情况,抵扣情况结合实际情况来做, 3.税负要保证不能太低
4库存要控制,与内帐相差不能太大
外账,主要是注意支出证明(支票根之类的)与原始凭证完全对应,要求取得的原始发票抬头规范,费用项目符合发票要求。白条之类的最好不要计入外帐,或者处理为其他应收款~ 其实,纯粹出纳的工作,手工的话只需要登记日记账、收付凭证,电算化只登记收付凭证,月末核对日记账与现金、银行余额,做到账实相符~期末如有未达账项,编制未达账向调节表~其他月末就没有报表了,报表全是会计的事~除非你出纳还兼着其他部分的工作~
第三篇:内 帐 与 外 帐
内 帐 与 外 帐
对一个从来没有经营过企业或者不懂经济的人来讲,内帐和外帐他们很难理解,一家企业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帐呢?做内帐是不是意味着做假帐呢?我们的朱总理不是为三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帐”吗?
其实,在中国做财务真的很尴尬的,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东西太多,各个行业的“潜规则”也太多,记得朱总理提完“不做假帐”后,全国的会计师就问了:敬爱的朱总理,您说,我们不做假帐,您让我们做什么帐呢?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喝水的茶杯,公司老板让办公室小王去买1000只回来放纪念品发给客户,小王去超市一看,一只要5元钱,就没有买,结果到超市门口的地摊上一看,同样厂家同样规格型号一只才3元钱呢,两者差价2000元。两者的区别在于超市能开出正规发票,而地摊上买的却是什么票据都没有。您说,小王向老板汇报后,老板会买超市的茶杯吗?毕竟差2000块呢,除非老板是个傻子。后来的问题就是如果小王在地摊上买了1000只茶杯,回公司后怎么报销呢?这可是公司的公事呀,总不能老板或者小王自己私人掏钱吧?一般都会考虑拿比较容易获得的其他票据来替代,比如用一张3500的打印的餐饮发票来替代(小王报销时按3000元的实际支出在出纳处报销)。这时候会计做帐就麻烦了,明明是购买物品的,偏偏发票是餐饮的,挂羊头卖狗肉,这不就矛盾了吗?如果时间长了,老板把买茶杯这件事情给忘了,某天突然看见了这笔纪录,肯定心里犯嘀咕:小王怎么还报了3500的餐饮费呢?找小王一问,小王自己也忘了,这事就很难说清楚了,成一笔糊涂帐了。
如果设置有内帐和外帐,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在内帐中,小王按实际经济业务写一个说明,反映的是购买茶杯;在外帐做的是餐饮费,反映的是虚拟的经济业务。这样既解决了实际经济业务真实反映的问题,又满足了合法票据的入账问题。在设置内帐和外长上来看,企业是迫不得已的。当然会计也要在老板那里拿工资,端人碗受人管,拿人钱财替人办事,财务人员也是很无奈的呀。
当然企业分设内帐和外帐还有其他原因,但关键在于企业老板,一般内帐要求做得“真实明晰”,这样老板就能够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便于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这个因为有些经济业务不一定有合法票据的,有的甚至是不可告人的(比如给官员行贿或者非公司开支的等等),一般内帐是绝密的,只有核心财务人员和老板能看到,而且要定期销毁的,不然留下证据就麻烦了;外帐要求作得“合法合规少纳税”,一般用于应付税务、工商、银行等外部单位的,除了符合会计制度和准则外,票据绝对合法的,一般外人难于挑出毛病的。
上面的那个买茶杯的例子还说明,内帐和外帐的各个账户余额一般是不一致的(公司对公的银行账户除外),如果是现金购买的茶杯,内帐的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客户费用3000
贷:现金3000
而外帐的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餐饮费3500
贷:现金3500
这样涉及到的内外帐的“现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三个科目全对不上了。内外帐只有一个科目是必须一致的,就是以公司名义开户的银行存款账户,因为银行每个月有对帐单的,可以反映出企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发轨迹,银行总不可能配合企业去作假吧?
第四篇:内帐会计岗位职责
内账会计岗位职责
1.熟悉和掌握有关财会会计法规,登记、填写企业各营业部门的各种会计明细账、会计报表和装订会计凭证等工作;
2.对各经营科目的经济事项办理收支结算时,按财务管理制度和开支标准等有关规定严格进行审查,包括内容、用途、审批手续和原始单据金额的大小等,并填制相对应的会计科目的记账凭证;
3.认真按照记账规定和审定的会计凭证进行登记,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账物相符,并定期结账;
4.账务记载必须日清月结,不得积压.借贷发生额每页账上均有累计数,余额必须及时结出,月终必须做账上的月结工作;
5.经管财产账务的人员,每季按账核对实物.做到账物相符,发现不符时必须查明情况并向上级报告;
6.经营的各科目明细账,每月终结时,均须做出科目余额表;
7.记账凭证的摘要一栏必须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又能说明问题;
8.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按照规定,填写各种明细账簿账目;
9.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时间不擅离职守,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10.参与企业财务部的清查盘点工作。
第五篇:内帐会计岗位职责
内账会计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各种核算和其他业务的记账工作;
2、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设置科目编号,摘要简明,内容真实清楚,金额准确无误;
3、即日即时根据出纳员提供的收支票据,材料会计提供的出入库票据,成本核算员提供的收支票据,市场部提供的派车记录表,司机报账单,按类别汇总填制记账凭证;
4、每日下班之前半小时,每月底与出纳核对账面现金和银行余额和发生额;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5、每月结账完毕,应按照编号顺序,折叠整齐,按月装订成册,加盖封面、封底、盖章归档;
6、岗位自行处理不了的遗难问题,每日及时上报财务经理,沟通处理。
7、完成每日应做的付款单,查询应付账款、应收账款;
8、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临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