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教学生写作文二十年以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指导课
一、设计意图:
我指导的《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想象作文,11--14岁的孩子缺少这种体验,于是从两方面着手:二十年后回故乡。先创设情境,教师先入为主,领着学生跨越时空来到二十年后,换位想象、倾诉别情。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二十年前家乡的旧貌,激发情感,融入角色,又逐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启心路,大胆想象,最后用下水文引路,指导学生整理思路,一气呵成。
二、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二篇范文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摆出角色。
1、演示卡通课件,进入“二十年后”:
师吟诵(《 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师用苍老的声音述说:同学们,岁月匆匆流逝,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老师也老了,今年我四十一岁,人虽老,但我的心未老,我的课余生活可丰富了,练书法、养花鸟、看打羽毛球、到图书室看书、旅游„„我还是守在我的五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着,只要国家需要,我会继续无怨无悔地奉献着、燃烧着自己。如今我已是桃李满天下,时常有学生来看望我,我常常庆幸告诉学生自己选择了这一行。我也时常看已经被我教过的学生毕业留影,想起我和他们一起学习的快乐时光,牵挂着在外地工作、学习的学生。
2、换位想象:同学们,三十而立的你们如今什么样了,在干什么呢?学生根据你自己的喜好设想未来的样子和从事怎样的工作。
3、今天,我们师生有缘欢聚一堂,你们都和老师一样感慨万千。二十年后在相见,久别重逢的你们此时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教师带头说话,引导学生用行动、用语言诉别情,营造现场激动人心的重逢情景。
二、再现旧貌,激发情感。
1、我的孩子们,你们多久没回了?这次回来干什么呢?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展开丰富想象,介绍回家的目的。
2、久别故乡的游子回来了,试想多少次在梦中流下思乡的热泪、多少次在梦中踏上这片深爱的土地。板书:“家在梦中何日到”,指着“梦”字问:你在他乡那么久了,魂牵梦系的是故乡的什么呀?惦记的是什么?带着学生进入角色,真情融入,倾诉思乡之情。
3、泪眼朦胧中,我们看见了——(课件演示二十年前家乡的旧貌),多么熟悉的一幕幕,我们曾经调查过,采访过。如今你终于见到了你惦念已久的,他(它)变了吗,在变化中熟悉的感觉还存在吗?
4、教师吟诵《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三、开启心路,大胆想象。
1、在《故乡的云》音乐声中,缓缓播放家乡的旧貌录象。
我们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内地,在这二十年中,随着渔业、旅游业的繁荣,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板书:家乡(住房、道路、学校、公园、街道、小河等等)
2、听说你回来了,你的亲朋好友都来迎接你了,他们有什么变化?引导想象同学、邻居、朋友、亲戚的变化。板书:亲朋好友(同学、邻居、朋友、亲戚)
3、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呢?板书:重逢(送什么礼物,说什么话,参观什么地方,自己有什么感想等等)
4、组内互说,打开思路。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5、下水文引路:读范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开头)“故乡的山,故乡的云„„”一首故乡,勾起了我在家乡的那一段美好的回忆。暑假,我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日夜思念的故乡。
8.3日,我坐上大客车,踏上了离别20多年的故乡的土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顿时涌上我的心头。足足做了16个小时的车,下车来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瞧着这一尘不染的土地,葱郁的树木,清新的空气,将我长途旅行的疲劳消除了,浑身充满了活力。环顾四周,除了街道后方有一块小空地以外,其余的地方都长满了小树。树下面零零碎碎地盛开着五色的野花,长着黄色的野菌。一条小河带着远古的情致静静地在这片树丛中穿梭着,成群的小鱼在河水中或嬉戏着,或上窜下跳地寻找着食物。
我来到农市府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喷泉。喷泉喷出的水花足有两三米高,几个喷点环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水洞。喷泉中心有一座假山,“山”上有座凉亭,一个“路人”正顺着小路走上去,它好象也是被此情景所吸引,想坐在凉亭上细细观赏。喷泉周围是一排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支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看到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和伙伴们嬉戏的场景,真是太有趣了!
天近黄昏时我来到了母校。走进校园,望见以前校园尘土飞扬的操场变成同学们的娱乐场所。两排绿树成阴,像两支强壮的队伍在听从命令。在学校的东南角有一棵枇杷树,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种下来的,枇杷树每年结满了果实,师生品尝时忘不了夸我几句。旁边还有许多的小草和同学们的欢笑陪伴着它,让它不会觉得孤独。同学们有的在那里跳绳,有的在那里玩游戏,有的在那里聊天,同学们累了的时候还可以在草地上休息、睡觉。让同学们的下课十分钟是多姿多彩的。走到校园时,我也不免想起上小学时,常常与同学们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哭哭闹闹的情景。
我不但热爱家乡,而且还时常问候家乡的父老乡亲。去年家乡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雪灾,我特别捐献3000元给家乡的人民。虽然3000元是微不足道,但是我有一颗挂念家乡父老的心。
(结尾)“故乡的山,故乡的人„„”我仿佛又听到了那首美丽的歌曲,只是它听起来不再那么陌生,因为我现在还站在家乡的土地上,还欣赏着家乡的美景,我爱我的故乡!
(1)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①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想象的好?说说你的理解。
②范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二十年后的校园的?找出文章的过渡句,思考过渡句的巧妙。③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谈一谈你的启发和感受。
(2)教师学生集体点评和小结:重点从想象的内容和修辞手法两方面交流评价习作。
四、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五、整理思路,试写初稿。
1、指导学生根据上面提供的思路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3、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4、鼓励学生快速习作,在30分钟内能完成习作初稿。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篇:二十年以后回故乡
二十年以后回故乡
过了二十年以后,我已经三十一岁了,我渐渐从别的地方回到了我的故乡,一回到家乡,一看和以前的家乡已经不大一样了,比如说湘江河的水草现在一根都没长,河水清澈见底,还有现在的空气比以前清新多了,现在的厂家又放毒气的时候,就用收烟机吸取二氧化碳,这样又环保,又能回收利用二氧化碳。以前的车辆还经常排放尾气,现在车辆只需要原料——水,排放的都是尾气。
接着,我又去参观遵义市,看看遵义市又有什么变化。我首先去参观遵义市里的红军山、凤凰山。刚一进凤凰山,不知从什么地方蹿出来一个机器人,我没有太在意,便又继续我的参观。那个机器人一直跟着我不放,我便转过身,对它说:“你干嘛呀?”它说,它是服务员,我便和他一起去“开心旅程”了。我一看,哟,还真稀奇,外面是绿林,里面却是游乐园。
啊!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好咯,我又要去参观了,下次再向你们介绍。
新世纪五年级:**
第三篇:二十年回故乡后
二十年回故乡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20年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我是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发明了许多机器人,赚了许多钱。我用“007”号机器人瞬间到达了很多地方,美国、俄国、印度等国家。一天,我在想:我去了那么多地方,一二该回家想看看了。我立刻收拾好行李,利用“007”号的时空穿梭,回到了故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
原来豆腐块大的机场,现在是通往各地区的国际机场。来接我的司机开着一辆太阳能概念车来接我。克拉玛依市区的高速公路现在是一座高架桥穿梭田地之间,几分钟就到了城区。“咦?这是我的家乡吗?”从前的三层小楼已变成了三十几层的高楼大厦;汽车全部变成了名牌小汽车:宝马、劳斯莱斯、法拉利、林肯·再高级点的都用上飞行器在天空中翱翔了。我想起了自家的小区,我顺着记忆找了起来,可是,找到的竟是全新疆省最豪华的小区,我问了看管人员,找到了爸爸妈妈,这时的父母已经变成了小富翁。以前我玩的房顶,现在已变成了空中游乐场了。现在,各家养的宠物很多都是“高科技电子宠物”,这种宠物什么都会,还有很多功能,外形与真宠物非常相似。
几年时间我的家乡竟然又怎么大的变化,哎,还是家乡住得舒适,家乡的饭菜好吃啊......
第四篇:二十年以后的我
二十年以后的我
二十年过去了,我32岁了,已经是一所重点大学的老师了,我连续几年被评为“杰出的老师”,怎么样?非常佩服我吧?
我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栋梁,每当教师节的时候,我的学生都会给我送来礼物或贺卡,我总会仔仔细细的欣赏并保存它们。
每当我送走一批毕业生后,心里总有几分酸酸甜甜的感觉。接下来的日子,我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会收到一封思念、感恩的信,不用说你们也知道是谁写给我的!我有好多同学也是教师,但我觉得他们都没有我的工作环境好、待遇高,这就是实力,是我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结果。我不仅是教师,更是优秀的演员、导演,我编排参加的话剧演出多次在国际上获奖。
我有自己的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门招聘下岗失业的人员。我不要求自己赚多少钱,只求在我的关注下大家都有饭吃。招工的条件几乎不限,男、女、老、弱都可以,只要他们有爱厂如家、团结合作的精神。还有那些失学的孩子,我要他们将来能和我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也许你会纳闷:失学儿童有什么出息?为了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我投资创建了一所国内知名的福利学院--爱心学校。我为孩子们聘请了有知识、有爱心的教育家,使孩子们得到了应有的学习机会,享受正常孩子的学习待遇。我每天要做好多事情,例如:备课、搞科研、管理公司、辅导爱心学校的孩子,还要接受记者的采访。我的生活紧张而有序,每一件事情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怎么样?你有点被打败的感觉吧?有这种感觉就对了,这就是我。我是不是非常了不起?我自己都感到很自豪,生活得很充实、很幸福。
我今天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我每一位敬爱的老师和父母亲人的教育、关怀与支持,我没有辜负他们对我的栽培与期望,我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每当看到我的学生有成就而感到高兴与
欣慰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老师们,他们的心情也许比我还兴奋。我敬爱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我在此向您致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关心我的亲朋好友,我会用我的实力报答你们,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国家、为世界创造更多的财富,创出我更辉煌的业绩!
辅导教师 耿建刚
教师点评:
20年以后,你是位成功的人士,成功以后的你心里装着的是学生、下岗工人、失学儿童,不忘自己的老师和父母,这说明你是个德才兼备、富有爱心的人。
第五篇:《二十年以后》教案
教案设计 课题内容
《二十年以后》
授课时间
45分钟
授课班级
15建1.2.3.4
人数
授课教材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授课类型
讨论课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
2、能力目标: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悟欧·亨利小说幽默外壳下的人性美。
重点 难点
1.重点是学习作者通过暗示性的语言设置伏笔的方法。2.难点是通过抓住人物的相关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1999年“神州一号”飞船升入太空,经历了二十多年;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重返奥运赛场到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经历了二十多年。二十年的时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你有没有想过二十年以后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学生说)欧•亨利的微型小说《二十年以后》中给我们呈现的是怎样一番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作者简介:
欧·亨利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另两个为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他的作品特点:
“欧·亨利式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无穷。幽默充满了辛酸的笑声,这种“含泪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因而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描写小人物是他的小说中最令人瞩目的内容。
三、整体感悟:
自由朗读小说,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分析故事情节)补充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学生说教师点评。
二十年前,一对好友分别,鲍勃去西部,吉米留在纽约,他们相约二十年后再次相会。二十年后,鲍勃挣得家业,冒着被捕的风险回纽约赴约,在等待时,当了警察的吉米认出他是通缉犯,请便衣警察将其逮捕。
四、研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在小说的结尾,谜底揭开,原来值勤的警察就是吉米,就是鲍勃二十年未见的朋友,出乎我们的意料。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有很多疑问,我收集了同学们的问题,对于大家提出的共同的问题,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一起来解决。
1、在结尾处,鲍勃突然被捕,能从文中找到他为何被捕的蛛丝马迹吗?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证据。并说说理由。(小组讨论)
(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第3段看到警察,男子“很快地说”。表现出很紧张,连忙解释。
第5段,脸色苍白(外貌)。和一般人不一样。
第9段,小巧玲珑的金表,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细节)。富有
第11段 语言描写,当然啰,不得不东奔西跑„„洋洋自得,又有难言之隐,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第20段,语言,“设法获得”。暗示对金钱的渴望而不择手段。
第20段,根本没有想到你会长这么高的个子。
第24段,不约而同地看对方的脸,罪犯特有的多疑、警惕。
小结:通过以上细节,暴露了鲍勃的身份,他是一个罪犯(通缉犯)。
2、鲍勃是带罪之身,他来履行与朋友二十年前的约定,并且是在寒风中苦苦等待(第1段“一阵冷飕飕的风”),等于把自己暴露在了警察的视线中,难道他不怕被警察逮捕吗?他为什么要来?
明确:怕!他重情守信。
3、由此,可看出鲍勃是怎样的一个人?
师引导学生说:重视友情,信守诺言,真实坦率,心直口快,粗俗阔绰、炫耀,企图逃避法律。
在情与法中,鲍勃选择了情。
4、鲍勃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他东奔西跑,身经百战,但没有识破吉米的身份。这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昏暗的灯光,使两人的面容变得模糊。
从另一方面来说,和吉米自身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鲍勃的朋友吉米,也就是那个警察,是怎样一个人?(小组讨论)
(吉米为什么不和鲍勃相认或是亲手抓住鲍勃,这就涉及到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处理)
(1)吉米的表现:
第5段,借火柴的亮光,发现男子右眼角附近的伤疤。善于观察,仔细
第7段,不露声色
第10段、第13段的询问,套话(确定鲍勃的身份和停留的时间),同时有对朋友的关切。(2)吉米已经明确了鲍勃的身份,为什么不亲自动手呢?那又为什么一定要抓他呢? 第28段结尾的纸条,吉米念及情同手足的感情,同时又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在情与法中,吉米选择了法。
师:从而我们知道了吉米语言简短精炼,善于观察,冷静,重视友情同时又坚持原则,忠于职守。
五、探究
吉米和鲍勃是有几十年交情的好朋友,为了一次20年前的约定,鲍勃从遥远的西部赶来与吉米相会,然而吉米竟逮捕了他。面对这样的结局,你能否接受,说说理由。或者说试想如果你是吉米,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小组讨论)(补充社会背景)正值美国内战后的“镀金时代”,拜金主义盛行,坑蒙拐骗样样齐全,贪污舞弊泛滥成灾,似乎只要人能赚到钱便是成功,并不问钱的来历是否清白合法,难怪金钱的占有程度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与欧·亨利同时代的马克·吐温说得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贫穷总是不方便的。但只有在美国,贫穷是耻辱。”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主宰的世界中,他们的处境动机,他们的喜怒哀乐,大都与金钱的占有有关,所以欧·亨利描绘的世态人情,无论是善是恶,都有某种美国式的单纯。
——这个故事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资本主义社会本身血腥和罪恶的“发家史”让鲍勃“受益匪浅”,让他“学会”了如何生存,而他最后也成了社会的“牺牲品”。也许,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可是真正让他产生变化的是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师阐释人性
两人的个性预示了不同的人生取向;犯罪者的心理倾向于主动剖白自己;鲍勃得意自满的过份自信减弱了应有的警惕;场景昏暗的灯光也模糊了视线,燃点香烟的细节却让吉米看得一清二楚;鲍勃不经意的财富显露也让他露馅;吉米正直的个性与警察的历练让他冷静面对犯罪的朋友。
人性的丰富和多面,罪犯不会因为犯罪就泯灭了人性美好的东西,警察也不会因为职责而变得冷酷无情。人生有很多变化,但某些美好的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和境遇而改变的,这是宣扬人性的美好。如果没有欧•亨利式的结尾,那么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是不会这么鲜明的。
六、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结尾突然把谜底揭示出来,出人意料,耐人寻味,让故事有了新的意义,人物的形象发生了新的转变。这篇小说的结尾给我们揭示了哪些谜团?
1、值勤的警察就是去赴约的吉米。
2、吉米为什么临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不与鲍勃相认。
3、为什么吉米要赶快离开,并问鲍勃:“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4、冒充吉米的原来是吉米找来的便衣警察。
这是一个在既是朋友又是对立面的警察和罪犯之间发生的故事。我想用两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程:
廿载思盼天涯咫尺朋友情深似手足是耶非耶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一身正气昭日月公耶私耶 布置作业:
如果后来吉米到拘留所看望鲍勃,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他们再次见面时的场景。板书设计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鲍勃———通缉犯 昔日好友(守信)(圆滑)吉米———警察(重情)(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