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来自龙门的报告

来自龙门的报告



第一篇:来自龙门的报告

关于教育当我们的校园上了等级,创建了美丽校园的同时,我们有没有真正的 去思考教育本来要做的是什么?教育的高投入是否意味着高效益呢?几次与 村长女儿聊天中她说了很多,但是,她的这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我们班的 同学的数学平均分才30几分,……不知道当地教办的领导听了这样的话会 作何感想?游戏,网吧,KTV等等娱乐充斥着校园,社会上享受之风尽吹!,居然在 某些教育部门上班期间在撮麻将,我们的教育如果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进行 的话,我们怎么能够搞好教育工作,教育的发展更从何谈起?社会和政府要 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环境,不然,当我们正齐声高喊致富奔康,要迈向现代化 的时候,现实却会给我们一记耳光!关于农民收入看看这个农民家庭(四口之家)的一年的大概收入与支出:在支出方面:教育附加费79元/人,共232元;义务兵粮5元/人或100斤粮 食;镇自筹粮25斤/人,共100斤;水费22元/亩,有4.6亩共102.96元;公粮 4.6亩共617斤或4.6亩共277.65元;下肥:50斤谷钙/亩+50斤胺粉/亩+农药,共 276元;除草剂:农思他4.6亩共30元;踏秧:谷种39元/亩,共179.4元,这一家庭 一年两造耕作的支出约1840元。在收入方面:以每亩最高产量700斤来计算,该户家庭以每斤40元,能 获得收入2576元。剩余为736元,单单依靠土地来获得收入,农民所获得的剩 余是很少的。以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02年9月学费加上课本费等总 共为6350元,一年生活费每月400元计算,一个学生总共需要支付9950元。你 说农民负担重不重?关于农村计生工作收入多寡与家庭人口多少成正比。家庭人口小人均纯收入高,家庭人口多 人均纯收入低。案例一:龙门永汉镇调查户丙某,家庭人口5人,全年总收入 9694元,除去成本,实得纯收入有限,加上人口多,其人均纯收入1541元,属于贫困线的群体。案例二:龙城镇调查户丁某,由于家庭总人口6人,经济 收入有限,其人均纯收入2863元,远低于全县全镇的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教育费用的逐年上升,特别是高 等教育费用更是明显的提高.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而言,供一名孩子读书读 到大学,所要承担的费用是巨大的,更何况那些超生或多生的家庭,他们通 常读完初中或高中(甚至小学)就放弃了受教育机会。我们的计生工作在农 村的情况如何?就这个问题我问了前计生办主任,他说了很多,但是我发 现:该主任有两个孩子,隔例村书记有三个……该地的工作如何,从此可 窥一二。计生工作其实并不复杂,关键是有关部门别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第二篇:龙门对联

粗布淡蔬所需自裕,朝来暮至欣沐其辉 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仁义为本神武为恃,信誉是守鸿业是途!栝柏豫章早有栋梁气,芝兰玉树生于庭阶前。

大智大勇威震四方,立信立义诺重千斤。崇信义万里争投,秉公直千金可托。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深院抄书桐叶雨,曲栏联句藕花风。花荫昼静闻莺语; 厅落春闲有燕泥。柳荫路曲妙道自然,夜渚月明所思弥远 同移疏柳过亭影,风送梅花入尘香 一榻琴书南北史.两楼风月东西铭

万永商号:万千奇货唯此号,永享财源只言商!星猫裁缝铺:好将妙手夸针巧,漫把春光细剪裁。柳色朦胧分晓日,梅花终好是春寒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楼主好人一生平安。

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 佑民福国,千秋俎豆永山河。面红但见心中火,身正方压世上斜!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栖息绿荫舒浩气,乘时奋翼任凌霄 家政公司

对联:计工莫记功,只图信誉; 流汗不留憾,无愧良心 仰天大笑出门去

谁爱买单谁买单 里面:为政常思民族运;赋闲犹为国家忧

外面:粤自汉唐缙笏簪缨世胄,肇兴宋元衣冠文物人家 背影急煞千军万马,回头吓退百万雄狮。官拜五朝抚圣主,世居三甸守规恢

戏亦戏乎戏推戏理越戏越理,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

唯有牡丹真国 女流氓春心荡漾,好男儿志在四方 本草药名居第一,杏林上品补真元 书到用时方恨少,弱智儿童欢乐多!锦绣华庭筑永基 泰平富业共传奇 芝草带云拈去绿,橘泉和月掬来春 山外青山楼外楼,只想一生跟你走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 门前大道通南北,路边小店卖东西 胭脂水粉移妆影,冰麝龙涎醉客心 我爱的人名花有主,爱我的人惨不忍睹 定西将军府

万里行军天做被,一生戎马地当床

联为:月亮代表我的心 下联:千金难买寸光阴 会宾酒楼对联: 门前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 英雄宝刀未老,老娘风韵犹存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昭仪家的对联

芝兰出地自生香 鸢鹤在霄时现彩

走过千山万水,只想再见你一面 四壁有书云水阔,一心无碍地天宽

上联:麻将扑克金花,输完之后回家; 下联: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横批:惨啊!县衙对联

外联:法惩邪恶民常乐,律守纲常国永宁 内联:违法者无隙可趁 行凶犯有罪难逃

庆丰祥广告!

盖世佳茗谁得似,宇内唯有庆沣祥 一年四季水不继,四面八方人聚来

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 胡姬花对联:

正宗小榨香传难以超越 地道古法精髓可被传承

第三篇:来自幼儿园的观察报告

来自幼儿园的观察报告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的老师,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角色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引导他们掌握学习和交流的技巧,而非拿着笔和纸预备明天的课程。

让敏感孩子感觉自我天天入园已经将近一年了,在幼儿园总是心情愉快,爸爸妈妈来接他时还常闹着不回家,总说:“再玩一会儿嘛。”可是,天天每天入园时还是经常哭闹着不让爸爸走。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他不喜欢幼儿园?可是据我的观察,天天是一个很重感情,感情很细腻的孩子,平时,每当有小朋友不开心的时候,他都会去安慰。有一次然然摔倒了,别的小朋友都继续往前走,天天却特意从前边走回来,眼睛中流露出关心和同情的表情说:“然然,你没事吧?”有时候对提前下班的老师,他也会依依不舍,追到门口,甚至拉着老师的手闹着:“老师,我不让你走!”

因此,我断定天天并不是不愿意来幼儿园,而只是依恋爸爸。我想试试用转移他的注意力、转换他的情绪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天天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而且近来特别愿意当大哥哥,所以我在一天早上天天入园时对天天爸爸说:“天天昨天睡觉特别好,老师表扬天天长大了。您看,天天肯定能站得像小松树一样,跟爸爸说再见。”爸爸说:“是吗?”我又对天天说:“让爸爸看看,天天真的长大了。”天天听了,松开爸爸的脖子,哧溜一声溜下地,站得笔直,一脸的庄重和矜持,跟爸爸摆手说再见。就这样事情解决啦。

分析:对敏感的孩子,我们尤其要注意他们内心的心灵感受,不要因为某件事、某句话而伤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我们应当让他充分的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和力量,让他们自己帮助自己克服困难。也许老师和家长的一句话,就能给予孩子很大的自信和勇气,让他坦然、勇敢地解决眼前面临的问题。

理解孩子的感受

一天洗手的时候,3岁的小至突然大哭起来,边哭边断断续续地说着什么,我知道小至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太多的意思,所以容易用喊叫、哭的办法来表达,替他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意思往往是可以取得他的信任。而且小至不太喜欢别人的身体接触,所以我只是走到他的身边,蹲了下来。我发现他一直看着挂毛巾的柱子,而柱子上是空的,我试着说:“小至的毛巾没有了,老师知道了。”小至立刻停止了大哭,抽噎着说:“毛巾没有了。”并且信赖地把手放在我的膝盖上,我顺势把他抱起来,一边重复:“毛巾没有了,老师知道了。”他很信赖的伏

在我的肩上,渐渐平复下来,我猜想他的毛巾可能是早上入园的时候忘了挂了,于是又带他去拿了一条。他带着满意的神情擦了手,去吃水果了。

吃饭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吃饭了,还不到3岁的小圆却一直远远坐着,我说:“小圆,今天有你特别爱吃的饺子,快来吃啦。”小圆摇摇头,说:“不行。”我又问别的小朋友:“饺子香不香?”小朋友们说:“可香了。”我说:“小圆来闻闻。” 小圆还是摇摇头,说:“不行。”我觉得有点奇怪,就走过去,发现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纸折的小船和四个亮闪闪的幸运星,于是我想先转换一下她的情绪,就把她抱起来转了个圈,小圆开心的笑了,我带她到她的小桶前,试着说:“这是小圆的桶,放到桶里吧。”小圆很乐意地把小船放到了桶里,这使我确认了开始的猜测:小圆舍不得放下这些东西,又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件事。我又示意她的另一只手,小圆又摇摇头,说:“不行。”看来,她不放心这四颗星星,于是我说:“那让老师帮你拿着吧,小圆吃完饭,老师就还给你。”小圆想了想,欣然同意了,去洗手吃饭了。分析:孩子随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感受和心事。对于不同特点的孩子,取得他们的信任有不同的方式,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平日多观察孩子的习惯行为,多了解他们的心灵接受方式和程度。这样在孩子有心事的时候,让他能感觉到你能理解他,能明白他的意思,并可以帮他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取得孩子的信任。

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午睡的时候,新来的男孩留留、申申都比较难入睡,根据前几天午睡时的观察,我们发现老师在留留附近时,留留总想逗一逗老师,觉得很有意思;老师离他远一点,他反而容易沉静下来。而哄申申睡觉则相对困难一些,轻轻拍、安静地陪在旁边、正面地鼓励等等全都试了,申申始终不是坐起来,就是说话,甚至到地上去。有两次我想让他不午睡自由游戏,可是看看他的眼睛,又明显是很困的样子。后来我猜想申申来的时间不长,可能是状态还不是很放松,午睡的时候总是静不下心,老师和小朋友的细微举动都会使他警觉。因此,我尝试着把申申的床放在屋角,并请一位老师专门躺在旁边睡觉,既可以挡住申申的视线,又可以给他一个很沉静的小环境,还可以轻轻抚摸他的胸腹来帮助他平静下来。果然,申申很快就入睡了。

分析:孩子刚入院时,总是需要一定的适应阶段,作为老师,我们所能为孩子做的就是如何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关怀和照顾。这有时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精力。但只要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参与集体是关键

来到幼儿园,能够参与集体的活动才达到目的。现在的独生子女刚踏出家门,对集体的很多

事情都不适应,甚至“不敢”与他人接触。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定的引导,首先,就是不要着急,循序渐进。

以前,天天总是自己在一旁玩玩具,不参与大家的英语游戏,渐渐地他开始在一边观望,有时候装作不在意地走近一点,又一下走远。3天前,在英语游戏时间,天天终于走近大伙儿,从头到尾都挺专注的听老师讲,跟着老师的引导做游戏。

不过,刚入园的小海和留留还是远远坐在一边,不过“眺望”得很认真,很专注,小海有两次都凑了过去,我欣喜地想,他快要能参与集体活动了。

分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家里往往都是焦点所在。当他面临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在心理和生活上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但孩子好奇的天性和结伴玩耍的心理必定促使他们不断的接近大集体,从而最终融入这个充满友谊和乐趣的大环境中。

第四篇:龙门导游词

龙门导游词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洛阳!“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完成巨著《资治通鉴》之后对这座古城辉煌历史发出的感慨!

洛阳的古老确实值得我们赞叹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国都4000多年以前就建立在这里,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时间长达1529年,这座城市东西不到2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商、东周、汉魏、隋唐五大都城遗址“五都荟洛”举世罕见。考古还证实文明起源的几点要素如:文字的发明和改进、城市的形成和国家的建立等等,都和洛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道学创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根植于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在这里发祥,中华民族的精髓在这里传乘。如果你掬一把这里的黄土,你能感受到那黄土中蕴含着五千年岁月的沧桑,如果你撷(xie)一朵这里的牡丹,你能体会到那国色天香的艳丽和芬芳,如果你听一段这里的故事,你能悟出那故事里有13朝代的梦想和期待。

洛阳的美丽也值得我们骄傲。每年四月的牡丹花会,四海宾客,八方朋友云集在这里,欣赏“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的牡丹,洛阳也借者牡丹花会之机尽展古都靓丽,洽谈商贸旅游,促进发展建设。这里不仅有国色天香的牡丹为您盛开,还有庄严睿智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向您微笑,更有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的钟声为您迎来吉祥和安康。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还有五分钟就到达龙门石窟了,下面我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如《世界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达10万余尊。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

好了朋友们,龙门石窟已经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您的物品随我下车,去参观河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好,大家请这边看,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光”和“无量寿”之意,是大乘佛教净土宗所尊奉的重要佛祖。佛经里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凡愿往西方极乐世界之人,只要专念他的名号,死时他就会来接引。主佛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铠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此洞无论是其规模还是从造像艺术,雕刻技法来看,都颇似皇家风范,是龙门石窟初唐时期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她开启了盛唐时期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么,陈传又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牟尼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两侧,自上下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可以进去看。现在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理解。

我们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参观了万佛洞,大家就来到了莲花洞 这里为什末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为立姿的释迦牟尼,高6米。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

在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是非男非女,亦男亦女,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捐脂粉钱两万贯以加速工程的进度,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

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在河对岸的东山,还有香山寺和白园等,请大家自由参观。三十分钟后我们在景区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第五篇:龙门导游词

导游词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在潜溪寺)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在宾阳洞)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别呢?请大家跟我来,我先从宾阳中洞给各位讲。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可以进去看。现在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理解。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15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宾样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前往万佛洞)我们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末人,为什末发愿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 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阿弥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季节袒胸、筋肌突起、体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在莲花洞)这里为什末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往奉先寺)在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1年左右。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在古阳洞)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马蹄形,顶似穹隆。由于此洞时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气氛。洞内两壁井然有序的雕凿成三列佛龛。这些小龛都十分精细华丽,龛额装饰细致灵巧,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造型艺术之大成。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可以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