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中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中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第一篇:中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中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姓名:班级:

本表主要是针对你的家庭情况而设计,请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1、父亲职业:

2、母亲职业:

3、家庭月收人: 元

4、父母健康状况:

5、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

6、家庭成员因残疾、年迈而劳动能力弱情况

7、家庭成员失业情况:。

8、你的零花钱一般是()给的A、父母B爷爷奶奶C、外公外婆D叔叔、阿姨

9、你家里()。

A、父亲在外B、母亲在外C、父母都在外

10、你跟()在一起生活

A、父母B爷爷奶奶C、外公外婆D叔叔、阿姨

11、你家里()

A有空调B、近几年刚造新房C、移民家庭D、自己家里比较苦

12、家庭人均年收入()

A2000-3000元B、3000-5000元C、5000-10000元D、10000-20000元E、2万元以上

第二篇:幼儿自信心家庭调查表

艺术幼儿园

幼儿自信心家庭调查表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

为了了解家长在家中有关家教方法和孩子们在家中的自信表现,我们特地设计了以下问卷,希望家长务必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以便于教师对孩子所表现的问题,对症下药。

谢谢你们的配合。

班级:小

(一)班幼儿姓名:时间:

一、请在以下问题的选项中选择一项打勾:

1、你每天在家表扬你的孩子吗?

A、批评他,不表扬B、很少表扬

C、有时表扬(每天五次左右)D、经常表扬(十次左右)

2、您让您的孩子干简单的家务吗?(如分碗筷或洗碗)

A、不让干B让干,但嫌他干得不干净

C、不干涉,让他自己干D、让干,干完后表扬

3、您的孩子一个人睡觉吗?

A、不B、有时候C、经常D、独睡

4、您的孩子碰到困难时,你会

A、直接让他放弃B、立即去帮他

C、不理他D、告诉他“能行”,让他试试

5、你的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唱歌、跳舞、讲故事吗?

A、不表演B、在家长要求下偶尔会

C、偶尔主动会D、喜欢主动

6、碰到有困难、不会的事,孩子会

A、自己直接放弃B、请家长帮助

C、尝试后放弃D、不断去尝试,直到会了

7、给孩子买了需要动脑的新玩具后,孩子会

A、不感兴趣B、很少主动去思考玩法

C、有时主动思考玩法D、经常主动去思考玩法

8、与小朋友玩时被人左右,没有自己的意见

A、经常有这种现象B、有时有

C、很少有D、没有这种现象

9、在进餐时你们会让孩子

A、喂他B、让他自己动手吃饭

C、先让他自己吃,然后喂他

10、幼儿在家是否会用普通话交流

A、不说B、偶尔

C、经常

二、您认为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哪些方法?

第三篇:中学生

中学生“増负”or“减负”

在最近的几年,不断的有各种社会人士呼吁: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应当实行减负。对于这一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也予以高度重视。

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随时备战的士兵无疑面对着较大的压力,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现代的中小学生背负了太大的压力,以至于各种中小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据调查:在作业方面:小学一~三年级中,67.2%的城市少年儿童和45.6%的农村少年儿童每天写作业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标准(30分钟)。每天做家庭作业在31~60分钟的学生中,城市占37.2%、农村占29.0%;写作业时间在61~120分钟的学生中,城市占21.6%、农村占11.1%。写作业时间在120~180分钟的学生中,城市占8.4%、农村占5.5%。小学四~六年级情况类似。另外,20.6%的城市初中生和20.1%的农村初中生每天写作业超过2小时(国家规定1.5小时);在睡眠方面,有46.9%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9小时),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的占8.2%;7小时的占12.6%;8小时的占26.1%。在校时间:有67.0%的城市小学生和64.6%的农村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7小时)。60.5%的城市初中生和61.6%的农村初中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标准(9小时)。因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所重视的问题。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部紧急制定了相关政策,提出“减负、提质”的口号,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然而 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举措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学生家长颇多疑虑。许多家长担心万一老师作业布置少了,孩子无法及时巩固知识;还担心万一在校学习时间少了,孩子会不思上进,而变得贪玩;甚至担心会影响到高考,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是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及其重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提高班、尖子班,常常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对学习的喜爱度减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调查”,因为“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学生中,小学生仅占8.4%,初中生仅占10.7%,高中生仅占4.3%。压在学生身上过重的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发生一些个别的恶性事故。其一,过重的课业负担窒息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是在相对自由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而过重的课业负担就像一根绳索捆绑了学生活动的手脚。其二,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想象力。这也就改变了国家培育学生的初衷。

因此,国家对于应给中小学生増负还是减负要给予慎重的考虑,而家庭,学校,社会对于学生学习现状也应该有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在某些地区,已经实行了“减负”的政策:取消晚自习,上午减少一节课等措施,许多学生都感到轻松,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但还是有人对此感到忧虑,他们担心一旦实行这样的政策,就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小孩子缺乏鉴别力和自控力,如果放任自流,对他们道德品质、人格的塑造极为不利。玩的时间多了,但玩什么,怎么玩,大有文章可做。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就拿云南省的事例来说吧。云南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学校负责人签订责任状,严格落实云南省教育厅减负文件。大致内容主要是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格控制老师外出代课等等。云南历来被认为是教育落后的省份,此次推出减负措施和减负力度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作为教育落后的省份,云南不断面临着省内的竞争,更重要的是重在缩小与其他教育强省的差距,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多年来,很多用人单位都对云南毕业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究其原因,就在于落后的教育制度,教育体制。各界人士认为如果再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学习任务,势必会使中学生有更加安逸的想法,而不去努力拼搏,从而养成了懒惰,不勤思考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带来学习能力的退步与停滞不前。因此从长远反面考虑,云南的教育应该着眼于未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使自己能在更多的地方立足,在教育强省立足,从而解决云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云南教育的和谐与发展,而不是实行“减负”措施。

然而,这一观念的出炉也遭到一些人的反驳。学校负担减轻了,对于教师来讲,要不断探索教改前沿,总结有益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教学规定的时间内把课讲透彻,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并且能把知识自如应用;对于家长来说,要更多地与子女沟通,用现代家庭教育观念、方法和艺术,做好子女的做人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注重子女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培养,增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克服困难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意味放松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提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摒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不打时间战,同时注重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玩的方面上,不能把玩看作单纯的消遣,而要教育孩子科学地玩,这本身就是贯彻素质教育,对提高孩子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大有裨益。如何科学地玩,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设置一些教学性和创造性游戏,在玩中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为各界的不同观点,国家推出的减负措施只在小部分城市里采用,大部分的城市仍然没有实行,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教育制度。毕竟,人多,是中国的国情。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最好的学习生活。无论是该“增负”还是“减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要给自己的未来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发展爱好的过程中,也要给自己的未来一个灿烂的心情!

第四篇:中学生行为规范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提高我们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克服和纠正学习、生活中的不文明言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日常行为,特提出如下倡议:

①、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

③、积极参与“创文明学校,做文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④、增强道德和纪律观念,举止文明,礼貌待人,不给他人起绰号,不乱扔垃圾。

⑤、做到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积极举报各种不文明行为。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投入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活动中,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做一个举止文明的中学生。

七年级(7)班金子星

2014年05月04日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特征

中学生各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分析

10.强烈的审美需求

对美的追求是职中生普遍的心理特征之一。职中学生经常参加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活动,他们在工厂、宾馆、商店、医院、学校接触各式各样的人,见多识广,对美的认识评价和要求更加具体、现实和丰富。为了获得美的仪表和风度,往往讲究穿戴,穿着打扮标新立异,其中美术、美容、美发、幼师、服装、旅游、外事等专业的学生表现最为突出,个别学生花费大量的钱和时间,盲目追求时髦打扮。当然,有更多的职校生非常注意锤炼自己的礼仪、语言表达和办事能力,讲究文明礼貌,做到彬彬有礼,给人留下良好印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职校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无可厚非。但作为班主任要重视引导,让学生理解美的全部内涵,做到生理美、风度美、修饰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协调发展。

11.觉醒而敏感的性意识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理上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相继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成熟,这些变化反映到心理上便是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是指学生对性的理解、体验与态度,一般表现为:意识到两性的差别,产生对异性的特殊好感与好奇心;对正常的性生理成熟现象如男生遗精女生月经常产生惊慌、恐惧、不安和焦虑等否定性情绪体验;羞于谈论性问题并带有神秘感,渴望了解性知识,以揭示生理上的新奇变化;在异性面前珍视自己的形象,好表现自己,以引起异性注意和取得异性之好感、亲近。这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部分职校生由于不能把握爱情和友谊的分寸,过早地陷入早恋的旋涡而不能自拔,其人数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据资料记载和调查,国内外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结婚年龄要早于普通学校的毕业生,这与职业技术学校实行定向培养,因而考虑现实生活较多密切相关。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的性欲望比作火药库,如不加引发,保管得当,则能保持平静,相反,则可能引起强烈的爆发。对于职校生早恋这一棘手问题,班主任绝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不要简单禁止,粗暴对待,而要?quot;情“着手,以理服人,艺术地加以疏导,帮助学生以理智战胜情感的冲动,从早恋的情感误区中解脱出来,奋发进取。

四、中学生的异常心理

青春期既是人生黄金时代开端的关键时期,又是人生最脆弱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时期。过去人们多重视学生的生理卫生和身体健康,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不仅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态“。中学生的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标准难定,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致。但至少包括这样几条:具有正常的智力;具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协调的行为方式;具有与年龄相

符的心理特点;具有与其所处社会相符的道德品质。这里主要就中学生中常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进行阐述。

(一)心理障碍

1.青春期烦恼

上海市教科所曾对该市闸北、虹口、徐汇三个区各类型学校的800多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有三大青春期烦恼。

(1)白日梦。中学时代是一个多梦的时代,年轻的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们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在脑海里架设一座由现实的此岸世界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的桥梁,在想象中实现自己的梦想。白日梦有多种类型,有想象成为各个领域强人的”英雄型“,有想象成为百万富翁的”富贵型“,有想象得到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情爱型“,等等。白日梦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偶尔出现是正常的。但如果以幻想代替现实,整天沉缅于其中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不少中学生从白日梦中醒来,梦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的客观自我发生剧烈冲突,内心失衡而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2)体相烦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充满朝气的中学生?中学生有了强烈的自尊自爱需要,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一年龄阶段,正是生理发展的”拔节抽条“期,四肢的生长快于躯干的生长,身材比例总不那么匀称。因此,中学生体相烦恼应运而生,不是嫌自己长得太胖就是嫌自己长得太瘦,不是嫌自己长得太矮就是嫌自己长得太丑,有的甚至因脸上的”青春痘“茶饭不思,暗自流泪。许多人自备镜子天天端详数次,几乎人人在体相上均有本难念的经。这种状况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引起很大的问题。如某校一女生因面部长得较丑而几次轻生。另一女生因长得较胖而强制自己连续几个月节食,引起神经性厌食症,最终死?quot;弥散性血管凝血症。”

(3)性心理问题。青春期是开始性成熟的时期。我国青少年到16岁时,男性性成熟者已达93%,女性性成熟者已达96.8%。性成熟,又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性心理问题。例如,对女生的月经、男生的遗精等正常生理现象,不少中学生产生惊恐、疑惑、羞涩、精神恍惚、焦虑不安的心理,又并存着神秘感和好奇心理,渴望了解异性,探索异性?quot;奥秘“。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便感到羞耻和不安,有”罪恶感“、”负疚感“,这与性教育、社会化教育落后于中学生正常生理成熟,大多数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性生理知识有关。这种性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学生产生种种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有的产生性过错,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的性心理矛盾和障碍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青春期的烦恼是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大问题。困扰当今中学生的另一个大问题是社会适应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学习心理障碍和社交心理障碍。

2.学习心理障碍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他们承担社会义务的起点。中学生是否得到社会成员与自身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学生”角色(首先是学习者)扮演得如何,一旦在此方面存在问题,就尤其不安和焦虑。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厌学。厌学是学生回避或厌恶学习的内在反应。这类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他们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既因为成绩差产生自卑,又极自尊,怕人嘲笑,在家瞒父母,在校应付老师,有一种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

(2)考试焦虑。一位女中学生说,“为什么我在考试时会紧张得把准备好的东西忘得一干而净?”另一位男生说,父母对他期望过高,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考试中都会出现心悸、头晕,有时伴有腹泻,记忆内容的再现和回忆困难,见到试题,头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紧张情绪。

(3)作弊。作弊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作弊者为了考试成绩铤而走险,一段时间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作弊之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自责和内疚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有个学生说:“我有个隐私,无法诉说,思想负担很重,我曾在初二期中考试中作弊,无人知晓,但以后我心中始终放不下,一到考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羞愧,好象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抬不起头来。”

3.代际冲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只不过会因时代变化而表现得或强或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以前对父母又变为理解期,40岁以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会真正了解、认识自己的父母。在现代社会,这种代际冲突表现得极为明显、剧烈,代沟双方心理承受力都异常脆弱、互相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有个中学生这样说?quot;有人说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成长,现在,我开始渐渐地理解了这句话。令我喜悦的是,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一个无知的毛孩子了,我拥有了独立的见解。令我忧伤的是父母仍然认为我什么也不懂,事事处处都得由他们作主。“"我曾不止一次地幻想着跟父母作朋友式的交流,可那是多么困难啊!想尝试一下的冲动,每次都被内心的恐惧所吓退……”“我疲于争吵,每当他们的喉咙冲着我响起来的时候,我便沉默地用双眼看着,直到他们没有了侮辱我的话语。……即使上了床,我仍得’聆听’父母在被窝里发出的’谆谆教诲’。”另一位学生则说:“代沟是根本无法也没有必要去缩短和消除的,谁想这么做,简直是浪费精力。我们的最终生活目标是做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人,而不是父母假定的模式,也不必希望父母以己为骄傲。”

4.性格缺陷

中学生性格发展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偏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狭隘和抑郁。前者表现为经受不起委屈,常为一点小事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以致出现神经过敏,情绪不

稳定或意志消沉等情况。后者表现为郁郁寡欢、心境悲闷、沉默寡言、消极颓废、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状况。二是怯懦和自卑。有此性格的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和做事,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担心别人耻笑自己。三是孤僻和离群。这类学生喜欢独处,往往与他人没有什么交往,人际关系不和谐,性格古怪。四是对立和破坏,表现为处处与人作对,恶作剧,无理取闹,破坏公物和公共秩序,逆反心理明显,常常?quot;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叫他打狗他偏要赶鸡。“

(二)心理疾病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人格异常等。1.神经官能症

也称神经症,它是一种心因性疾病。个体神经系统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主要是功能的失调或降低。神经官能症的类别较多,中学生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症。少年期神经衰弱的学生较少,而青年初期神经衰弱的中学生就逐渐增多。神经衰弱是中学生所患神经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数学生是由于学习负担过重,遭受挫折和打击,长期的心理矛盾造成压抑、烦闷、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的心理状态,引起大脑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中学生神经衰弱的一般表现是:精神不振,体力不支,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持久,心烦意乱,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并常伴有头痛、心悸等躯体不适感以及入睡困难、失眠等现象。一般患有此症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和效率下降。

(2)恐怖症。这是以对某些客观现实、刺激有强烈、持久的恐惧并伴有普遍的焦虑情绪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事实上,引起这种恐怖情绪的客观事物对患者不具有任何伤害或威胁的意义。如有的学生害怕猫、狗等动物;有的学生害怕登高、过桥、黑暗、打雷、闪电等;有的学生惧怕与生人扫交道或在公众场合露面、发言(即社交恐怖症)等。恐怖症的产生可能与患者以往经历过的挫折和重大精神创伤等有关。

中学生容易患学校恐怖症(恐学症),常见的有这几种:上学恐怖,异常害怕上学,常以呕吐、头晕、腹痛为理由,逃避上学,学科恐怖,怕学某一学科,例如害怕上数学课,见到数学题就紧张得发抖;考试恐怖,异常害怕考试,常有”怯场“、”晕场“现象发生;教师恐怖,学生对个别教师特别惧怕,常有恐怖反应,如哭、逃跑、呆若木鸡,这多半由于教师不适当的严格管教所造成。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偏低,存在生理及心理缺陷,也容易造成恐怖反应。中学生的学校恐怖心理和行为,已日益受到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的重视。(3)歇斯底里症。也叫癔病(症),发病的中学生中女生较多,这种病多发在青春期,一般都是由于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创伤,神经系统、大脑皮层负担过重,功能失调造成的,其具体原因主要是遭受惊吓、人格受到侮辱、自尊心受到伤害或家庭不和睦,同学间纠纷、师生关系紧张等精神因素所致,大多与性格有直接关系。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心胸狭窄,易受

暗示,富于幻想,自我中心的中学生容易发病。癔病最为常见的症状是情感失调和意识障碍,常在精神受到刺激后即发病。发病时有强烈的外部表现,主观意识模糊,如大哭大闹、狂喊嚎叫、撕衣咬物、打滚、抽搐昏迷,也有的表现出器官功能障碍,如失明、耳聋、麻木、瘫痪等,这些现象无相应躯体器质性病变,病因一旦解除,症伏便可消失。这种心理疾病,由于暗示作用,还易集体性发病,所以对青少年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

(4)强迫症,这是以重复出现患者并不愿意出现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患者明知出现这些症状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却无法加以克制、摆脱,因而感到焦虑和痛苦。中学生的强迫症主要表现?过于认真”上,如写信后担心地址、姓名、落款是否写错,反复核实;作业完成后反复检查好多次;因怕脏、怕病菌传播,反复地不能自控地洗手等等。这类中学生一般比较固执刻板,做事循规蹈矩,不善于应变和决断,对自己要求过高,但又缺乏自信。对学习、工作异常谨慎负责,但又十分拘泥,主动性差,常处于被动状态。

2.精神分裂症

这是一组常伴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心理活动互不协调及与环境相脱离的重性精神病。其临床表现一般除无意识障碍和智能缺损外,其他各种异常心理均可发现,但以思维障碍最为重要。临床上通常将精神分裂症分为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妄想型和未分化型。在中学生中最常见的是单纯型和青春型。

单纯型多发病于青少年期,该病进程缓慢,早期可有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涣散、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症状,颇似神经衰弱。随后,性格发生改变,表现为孤僻、懒散、情感冷漠,不好与人交往,不修边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厌学严重,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出现思维贫乏,行为退缩,病情严重时与外界环境完全脱离,精神衰退也日益明显,因很少有幻觉、妄想和紧张症状,所以称之为单纯型。

青春型多发病于青春期,病人主要表现为言语增多,内容荒谬离奇,想入非非,思维紊乱,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表情做作,好扮鬼脸,常有痴笑或不断照镜子;行为幼稚、愚蠢、古怪,常有兴奋冲动,或赤身裸体,不知羞耻。此型症状明显,易被早期发现。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十分复杂,至今医学上尚无定论。但大多数精神病学家认为这种精神病是遗传因素、精神因素、躯体因素和生化代谢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