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思想宣传

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思想宣传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思想宣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历史进程,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使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热情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正确认识思想宣传的重要性

思想宣传战线历来是我党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之一。邓小平同志警告说:“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宣传思想战线是十分重要的战线,宣传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必备的素质。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我们党的这一政治优势。”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工作,因而,思想宣传的好坏,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会影响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思想宣传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紧密结合农村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活动实际,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教育,思想宣传要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宣传,而且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

三、抓好舆论宣传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正确导向

舆论宣传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正面宣传为主,把握舆论导向,遵循宣传规律,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三农”等热点、重点问题的引导,着眼于促进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和推进农村各项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我国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建设和谐的良好氛围。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使其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好帮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着力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氛围,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思想宣传要以满足群从精神需求达到经济发展

思想宣传要加大信用教育力度,强化信用、契约等观念,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围绕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宣传内容更务实、更贴近经济社会生活。村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文化上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应围绕村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抓好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等传统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反映时代精神、适应实践要求的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教育,把政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应不断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领域,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宣传思想工作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一项繁重的历史任务和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宣传要以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早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思想宣传

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思想宣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历史进程,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使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热情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正确认识思想宣传的重要性

思想宣传战线历来是我党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之一。邓小平同志警告说:“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宣传思想战线是十分重要的战线,宣传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必备的素质。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我们党的这一政治优势。”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工作,因而,思想宣传的好坏,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会影响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思想宣传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紧密结合农村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活动实际,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教育,思想宣传要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宣传,而且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

三、抓好舆论宣传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正确导向

舆论宣传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正面宣传为主,把握舆论导向,遵循宣传规律,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三农”等热点、重点问题的引导,着眼于促进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和推进农村各项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我国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建设和谐的良好氛围。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使其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好帮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着力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氛围,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思想宣传要以满足群从精神需求达到经济发展

思想宣传要加大信用教育力度,强化信用、契约等观念,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围绕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宣传内容更务实、更贴近经济社会生活。村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文化上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应围绕村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抓好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等传统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反映时代精神、适应实践要求的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教育,把政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应不断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领域,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宣传思想工作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一项繁重的历史任务和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宣传要以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早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思想

新农村建设工作感想

各位领导:

2008年7月17日县政协委员一行人视察了城关镇辛店示范村,城关镇罗家庄示范村,润镇五一示范村,卜家乡西沟示范村,马家镇永丰示范村,官庄镇上坳示范村以及官庄镇北庄示范村。

从视察看,都能够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采取了“党政统筹、项目捆绑、产业优化、群众主体、抓点示范、全面推进”的办法,按照“改造旧村,建设新村,亮化城镇”的工作思路,合理布局,抓点示范,整体起点高,水准高。

一、主要特点:

一是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半年来,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暑,抓早动快,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迅速掀起了我县新农村建设高潮。

二是新农村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在今年新农村建设中,能够按照既符合农村实际,又能体现现代文明气息原则,使村庄布局和农户设计更趋合理。各村都能多方联系,聘请省、市设计单位给新农村设计图纸,在新村布局上、广场规划上、在公共设施上、在农民房型上都有新的超前发展意识。取得规划超前,农民满意的效军。

三是产业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始终坚持把新农村产业建设放在第一位,按照县上“东畜西菜全县景”产业布局的要求,着力以乡情,村情出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想法设法为农民增加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以乡村清洁为主的旧村改造不断深入。在旧村改造中,坚持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开展“三清”,“一池四改”,道路清洁,杂草清理工作,突出抓好日常卫生保洁,解决影响群从生产,生活的水、电、路等关健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设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群众休闲娱乐设施方面成效明显。

五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今年以来,全县各级都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县上制定了“三包”工作责任制,县级领导经常深入所包示范村,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会、相关单位部门对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就农村建设宣传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上存有偏差,特别是条件相对落后的村存有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致使推进工作起步慢。

2.全县新农村建设进展还不够平衡,部分乡镇的示范村建设情况还不够典型。

3.部分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者的积级性,还调动的不充分,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主体,全民参与建设发展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应有的活力。

4.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主导产业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着力落实。

三、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努力在全县上下更好更有效的形成建设新农村强大活力,把新农村的宣传摆在突出的位置,引导社会各界各方面更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

2.要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建好新农村,培训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关健,因此,要下大力气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要扎实开展职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要积极推进农村班子建设,在广大农村形成诚信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高。

3.要着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要以发展农业产业经营为突破口。通过项目支持、资金带动、政策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培育新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支持新农村建设。

4.要注重建房质量,目前,我县新农村的建房进入高潮,建筑材料供不应求,象机砖0.25元左右,楼板需求过大, 大多数令期不够,养护不到位,质量没有保障,人工费猛涨,每㎡人工费在120元左右,相当咸阳的住宅楼工程还高,这样加大了新农村建设成本。质量很难保证。因此希望城建等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 保证工程质量。

5.要注重工作平衡,既要重视示范点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效果,又要注意局部的工作做做到一点带面,点面结合。同时在示范点建设上要因政策制宜,不能在建设进度,工作范围等方面搞一刀切,以避免挫伤群众的积极性。

第四篇:建设新农村要注意化解村级债务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普遍面临沉重的村级债务,给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农村和谐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巩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然要受到严重影响。当前,村级债务化解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层干部工作不主动,怕担风险。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化解村级债务是事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必须等上级给政策出说法。如果上级没有统一说法,化解起来非常棘手不说,弄不好费力不讨好,不如做其它工作一样出成绩。还有一部分基层干部“新官不理旧帐”,认为村级债务是历史问题,又不是自己造成的,只要自己不出现新债务就行了。二是农民还债意识淡薄,得过且过。一些欠债农民“欠债有理,守法吃亏”心理作怪,认为税费改革前税费都欠了,现在国家重视“三农”工作,不仅免税还发补贴,欠村里那点钱就挂帐挂着吧,说不定哪天国家就赦免了,否则逼急了就上访告状,让村干部干不消停。还有些农民攀比心理严重,认为欠债又不只是我一家,别人不还,我就靠着,过一天算一天。

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无钱化债。多数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集体资产资源能卖的卖了,能租的租了,化债途径越来越少,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剩下的债务全是难啃的“硬骨头”。

化解村级债务,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绕不开、躲不掉的重点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要把化解村级债务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一是搞清村级债务的底数。春耕结束后,要集中开展一次大清查,彻底搞清村级债务的底数。二是明确责任,强力推进。坚决破除现任不理前任事的错误思想,把村级化债务的任务量化指标,落到人头,并把化债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范畴。三是加强舆论引导,扭转不良风气。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动宣传工具,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和法律宣传教育,扭转一些农民“欠债有理、守法吃亏”的不良风气。

二要强力遏制债务继续上升的势头。国家要出台新的政策,尽量减少村级债务的贷款利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利息支出。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监管,坚决杜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有新的村级债务发生。

三要创新化债方式,通过农民群众开展“一事一议”进行化债。村级债务化解是农民群众自己村集体的事情,要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和依靠农村群众,实行村民民主决策,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化债。

四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方位化债。要活存量资产,靠新增收入化解债务。对村自有耕地和新增耕地,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明显严重不合理的承包合同,要重新审定、废除,重新竞价发包,一次性承包5至10年。对村级自有荒山、林地、水库、塘坝的使用权、经营权,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竞价拍卖,对以前签订的低价承包合同要重新审核、认定,确实一合理的要予以废止、重新发包;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拉拽还欠、转贷还欠、土地流转还欠、出卖固定资产还欠、核销呆坏帐减债等方式进行灭债。

五要严肃处理村级债务清理中反映出的乡村干部贪污、行贿及侵害农民利益的经济案件,该抓的抓,该判的判,决不姑息手软。

六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确因普九教育、无企村建设、建畜牧小区和路边经济、落实上级多种指令性补贴,上级部门开展的多种达标竞赛活动等造成的政策性债务,要主动逐级向上反映,争取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和给予资金扶持。

七要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要严格执行村财民管乡代管制度,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任内审计、责任追制度,建立和完善村民议事规则,靠科学的严格管理化解老债,遏制新债。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宣传信息

围绕“一线四片八村” 加快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县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关于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以“一线四片八村”为重点,兴产业、强基础、抓整治、塑形象,在省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和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热潮。

一、“一线”即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为了对外展示武山的良好形象,打造一条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长廊,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上的总体安排部署,对天定高速公路武山段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村庄情况全面进行了调查摸底,在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制定了《武山县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方案》。在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中,通过整合项目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重点对桦林乡牛庄、天局,鸳鸯镇鸳鸯、砚峰,山丹乡渭河、唐沟、堡子、车川、车岸、周庄、刘庄,城关镇令川、腰庄、坡儿,洛门镇北街等15个村的村庄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共拆除各类废弃建筑(残垣断壁、破旧围墙、茅草房及土坯烂舍)45处1257平米,拆除茅草房等临时建筑38间,对高速公路红线外两侧的废气场所、垃圾场等17处场所进行了综合整治,沿线两侧50米左右未种植农作物的区域范围,完成了沿线景观林带绿化规划,在山丹乡渭北片区栽植常绿乔木树种2300株,共整修破烂屋面86间2023平米,完成了174户1.35万平方米的砖墙水泥灰摸底及粉刷防水涂料,补助红砖120万块,完成了121户9800平方米的土墙改造。目前整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在11月底将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二、“四片”即四个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在渭河流域、大南河流域、山丹河流域、榜沙河流域等4个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中,我们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谋划布局,充分利用四大流域种植蔬菜具有的独特优势,以集中连片、整流域开发建设蔬菜产业为重点,按照“抓点、扩面、提质、增效”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具体工作中,四大流域以发展设施蔬菜棚为主,采取填空补齐的方法,新增设施蔬菜2700亩。完成了渭河川道区10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园建设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建成园区道路78公里,完成渠道衬砌36公里;对大南河流域洛礼公路沿线文家寺、郭庄、金刚、史庄、廖阳等村的村庄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对公路沿线的土墙统一进行了改造和粉刷;完成了郭庄至文家寺5公里堤防道路平整及铺砂,对郭庄蔬菜园区170米土路进行了水泥硬化,对1.3公里常年渗漏灌渠进行了衬砌;在郭庄、金刚、史庄、蓼阳4个村新建垃圾池29个,清运垃圾1520吨,栽植高规格行道树430株。在蓼阳村规划设计占地53亩、涉及100户的一层锁子厅式的新村住宅一处,并配套建设占地4.8亩的村文化休闲广场和建筑面积380平方米的村级阵地各一处。目前,蓼阳新村住宅和村级阵地正在加快建设。

三、“八村”即八个省级试点村建设。在洛门镇大柳树、董庄,山丹乡车川、周庄,滩歌镇漆庄、代磨,马力镇北顺、柴庄等8个省级试点村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各试点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进一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201

1项目计划,经省市审定批复后,2011年试点村项目资金已于7月份全部下达。为了加快省级试点村建设进度,确保全面完成试点村建设任务,我们在充分使用好省上试点补助资金的同时,大力整合部门项目,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办法,重点加大对8个试点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在产业发展方面,8个试点村新建设施蔬菜棚600座、优质葡萄园500亩,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400亩,新建日光温室100座,改造旧日光温室60座,建成养殖小区一处、引进仔猪900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8个省级试点村完成灌渠衬砌6750米,硬化村巷道7.5公里,新修村组道路15公里、田间道路17公里,新修护村河堤防6320米,建成南河灌渠进水口工程一处,建成沼气池240眼、卫生厕所240个,安装路灯30盏;在新村建设方面,马力镇柴庄、北顺,山丹乡周庄、车川等4村126户新村住宅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室内内墙粉刷,山丹乡车川村第三期20户新村住宅已完成了选址和规划工作;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8个试点村共改造土墙2800米,刷新墙体13500平方米,新建文化墙2380米,清理生活生产垃圾95吨,新建垃圾池26个,新建文化休闲广场2个、文化墙2380米,配套体育设施23套,栽植绿化树850株;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8个试点村共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500人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