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月定边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
1-4月定边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
2012年,针对定边县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县委、县政府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早谋划、早部署,按照“工业化强县、农业产业化富民、城镇化改善民生”的总体思路,安排重点项目建设,举全县之力,在加快续建项目进展的同时,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和开工新突破,取得积极成效。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开局,为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截止4月底,定边县纳入统计的投资项目共有67个,其中:城镇项目61个(跨年度项目51个,本年新开工项目10个),房地产项目6个,均为跨年度项目。在统项目计划总投资132.90亿元,自开始累计完成投资64.7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额9.12亿元,同比增长203.9%,完成年度县级目标任务80亿元的11.4%。现有投产项目3个,新增固定资产1.82亿元。
从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3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0.8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21.9%、69.3%和8.8%。各行业投资情况如下:
1、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白于山区移民搬迁项目完成1.0亿元,农业局特色农业富民建设项目完成0.92亿元,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建设项目完成0.06亿元,国土局种羊场土地开发项目完成0.01亿元,国土局黄湾乡余岔土地整理项目完成0.01亿元。
2、采矿业完成投资3.26亿元。其中:定边采油厂新打油井项目完成3.14亿元,盐化厂盐田综合开发项目完成0.12亿元。
3、制造业完成投资0.01亿元,均为陕西灵艳绿色兔肉兔皮加工项目投资额。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0.84亿元。其中:国电陕西草山梁风电项目完成0.53亿元,大唐张家山风电厂二期项目完成0.31亿元。
5、建筑业完成投资2.21亿元。主要是保障房建设和城镇私人建设项目投资。
6、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0.47亿元。其中:交通局通达工程项目完成0.37亿元,贺圈至红柳沟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完成0.1亿元。
7、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0.1亿元。
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0.08亿元。其中:创业路景观绿化完成0.06亿元,贺圈路市政工程项目完成0.02亿元。
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0.02亿元,主要为福安园公墓、救助管理站项目投资。
10、教育事业完成投资0.07亿元。其中:县幼儿园综合楼建设项目完成0.04亿元,中小学校安工程完成0.03亿元。
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0.06亿元。其中:发展馆建设项目完成0.05亿元,体育场建设项目完成0.0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缺口较大。2011年定边县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34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130亿元的101.03%,其中县本级完成61.03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60亿元的101.72%。结合定边县今年项目计划和长庆局历年投资增长趋势及1-4月份定边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目前已进入项目建设黄金期,大多项目都在前期准备阶段,还未开工,截止4月底仅完成县本级80亿元目标任务的11.4%,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存在一定难度。
2、备案制度要求严格,入统困难。从2010年开始省局对新开工项目库实行项目备案制度,要求非常严格,新入统的项目必须要有项目立项审批文件,项目规划、施工许可,施工合同,项目土地使用证及环评文件,项目新开工现场照片等相关文件,缺一不可。目前定边县的实际情况是,好多项目实际已开工建设,因备案入库的相关手续不全,影响了数据的及时上报。
3、按照增长速度的评估制度,也对投资上报产生一定的影响。定边县1-4月份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投资14.78亿元,但最终评估反馈的仅为9.12亿元,上报数与评估数相差5.66亿元,加上上年度完成未能确认的16.05亿元,造成定边县目前积压的投资额达21.71亿元。造成上报数据不能反映定边县投资实际情况,给我们的正常统计工作也带来许多难度,也使我们无法与政府及各经济部门进行对接。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案要求,对全县500万元以上新开工的项目及续建项目全部纳入统计,做到应统尽统。
2、加强与县级各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好新开工项目的统计备案登记工作,逐步完善新开工项目备案制度的相关手续,尽可能做到项目开工后能够及时按进度入库上报,以确保真实反映定边县固定资产投资实际情况。
3、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尽可能使定边县上报的投资数据最大程度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提高投资数据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
第二篇:临夏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因素分析
临夏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因素分析
近年来,临夏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把县城建设作为临夏县上下各级党政组织、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更是把解决“有县无城”的问题当作事关临夏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一号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创新思路,抢抓机遇,按照州上提出的“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中心”的发展布局,制定了以双城为中心的新城区建设规划,确定了“新区抓开发、旧区抓改造”的县城建设总体思路,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热潮,有力地促进了临夏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一、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的主要特点
1、县城新区项目建设成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近两年来,临夏县把解决“有县无城、有城无人”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谋划,准确定位,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狠抓县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了建设“生态优美、休闲宜居”的水林园式新型城市和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的生活服务区的发展定位。在去年加大县城新区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72个,计划总投资59.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6.8亿元;新建及争取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52.7亿元。目前,续建的12个项目中司法社保档案联建业务用房、县医院迁建、县中整体搬迁、县城集中供热、光明住宅小区、2011年廉租住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土桥镇城镇建设9个项目已复工建设;尹川灌区夏惠渠节水改造、牛津河大桥至振华段防洪工程等3个项目计划近期复工建设。新建及争取项目中,北滨河道路工程、县城新区道路工程、阳光家苑一期(2012年廉租住房)、双城中心小学整体搬迁等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政达商厦、漫路中心卫生院等3个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或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近期即将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截止今年五月底,临夏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72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9%。
2、项目规模普遍较大,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临夏县把解决“有县无城”问题作为临夏县着力破解的难题,千方百计争项目,集中力量解难题,截止目前,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共实施县直机关办公用房、县中学整体搬迁、县医院迁建等40个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208914万元,且这些项目与往年相比较,投资规模大幅增加,是临夏县固定资产投资史上投资规模最大、亿元项目最多的一年,其中临夏市至临夏县双城的快速通道计划总投资达到2.4亿元,对县城新区的发展拉动和推进作用尤为明显,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建设周期明显缩短,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县城新区计划建设项目都已按计划进度顺利进入开工建设阶段,特别是四大家及县直机关办公用房、县医院整体搬迁、县中学整体搬迁、县城集中供热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按规定的时限要求保质保量的顺利进行,呈现出县城建设项目规模不断加大、建设周期明显缩短的良好态势,对全面准确的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4、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临夏县上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县城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发展规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企业加入到县城建设的行列。同时,强力推进土桥镇、尹集镇、马集镇等重点集镇开发建设,在聚集产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5、重点建设项目带动投资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在县城新区实施的项目中,四大家及县直机关办公用房、县医院整体搬迁、县中学整体搬迁、北滨河道路工程、社保局司法局档案局办公用房、光明住宅小区、县城集中供热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投资大、见效快的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且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截止五月底,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970万元,占临夏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23.2%,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力地带动了临夏县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和突破性发展,而且对临夏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导因素
(一)狠抓县城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临夏县上下紧盯项目建设不放松,县城新区共实施续建项目19个,总投资7.11亿元。其中,三馆一中心、县检察院技侦楼、县法院审判庭、县计生局医用楼、道路给排水等5个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四大家及县直机关办公用房、县医院整体搬迁、县中学整体搬迁、县城集中供热、社保局司法局档案局办公用房、县城城区垃圾处理工程、光明住宅小区等14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年内可全部完成项目投资计划。目前,县城新区共实施新建项目16个。其中:全长5.5公里投资9122万元的光明路、下姚川路等6条城区路网工程、总长
8.67公里概算总投资26453.47万元的滨河大道工程、住房面积44000平方米概算投资12932万元的2012年廉租房工程、总投资2800万元总建筑面积11973平方米的临夏县双城中心小学整体搬迁项目、总建筑面积16.26万平方米的万惠仁居住宅小区一期工程、概算投资2415万元总占地36亩的临夏县政达及靖安广场工程等均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县城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县城新区建设规模,成为推动临夏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认真搞好和落实好县城规划是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有效保障。放眼长远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把县城打造成宜业、宜游、宜居的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县城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了近期和中期县城建设开发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功能分区、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等指标,并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确立了规划的法律地位。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一张蓝图管到底”,制定完善项目规划审批的办法和程序,实行“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线、监督一条龙”的规划管理运作机制,完善了“一书两证”办理程序。同时,加强规划衔接,实行规划和国土部门联审制度,对拟出让土地,规划部门提供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由国土部门按法定程序出让,切实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避免了无序建设,为临夏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强化市场运作,拓宽融资渠道是扩大建设规模的财力基础。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中,临夏县上下树立经营县城理念,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化运营,实现土地市场化配置,对经营性用地,坚持土地招标、拍卖的主导性原则,实现了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充分利用土地级差收益原则,积极调整县城用地结构,探索办公用地土地置换、成片簇团开发、招商引资开发商住小区等模式。充分利用城建、教育、卫生、文化、交通、水利等专项资金和土地出让净收益、土地级差收益等作为县城建设投入,努力培育多元化的县城经营主体,形成了城镇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品化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了融资能力,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资金筹集、到位、使用情况及争取贷款业务的信息提供帮助和指导,切实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紧张问题,协调企业积极主动地与银行沟通,做好贷款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完善土地、环评、节能降耗等手续,抓好协议资金的落实,加强诚信建设,最大限度地取得银行的支持,尽最大努力破解项目的资金“瓶颈”,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努力培育出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好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一是确保年初制定的计划项目全部开工,促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二是牢牢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坚持多管齐下,多轮驱动,实现项目建设上的新突破。三是加强对已开工项目的维护管理工作,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做好项目进展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突击重点项目、亮点项目。临夏县应着力培育和抓好北滨河道路工程、县城新区等几个规模较大,能对所在行业起到明显带动和提升作用的龙头项目,争取兴建一批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
(三)加强联系协调,做好部门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衔接工作。一是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项目审批部门的联系,全面掌握各单位、各部门年内计划实施项目,建立项目数据库或统计台帐;二是要加强与项目实施和建设单位的联系协调工作,做到项目建设统计工作不重不漏,全方位、客观地反映实施项目的进展情况。三是要搞好调查研究,对临夏县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同时要搞好固定资产投资的月季分析和目标任务的预测监管工作。四是各项目建设和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按实际进展如实上报投资数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进度的有序推进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三篇:2014年1-5月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4年1-5月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今年以来,山西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回升。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93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前4月回升2.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4.9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前4月回升0.7个百分点。
从产业看,一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二、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 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50.1亿元、1087.5亿元、115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10.7%、20%,一产投资继续保持前4月(增长49.3%)高速增长的势头,二、三产业投资增速分别比前4月加快2.4个、2个百分点。全省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5:48:47转变为6.3:45.4:48.3。
——第一产业投资中,畜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农业、林业投资增速回升。1—5月,全省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分别完成投资57.3亿元、33亿元、57.4亿元、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3%、21.4%、82.6%、-24.8%,畜牧业投资继续保持前4月(增长98.7%)高速增长的势头,农业和林业投资增速分别比前4月回升9.3个、5.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速低位回升,建筑业投资下降。1—5月,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5.7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前4月回升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337.5亿元,同比下降11.7%,降幅收窄4.6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中煤炭工业投资占82%,同比下降14.7%;制造业完成投资550.2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08亿元,同比增长56.9%,增速回升7.1个百分点。1—5月,全省建筑业完成投资0.4亿元,同比下降74.9%,降幅扩大2.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中,非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低位回升。1—5月,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类项目完成投资392.9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前4月回升3.9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8.6%,增速提高11.3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05.6%,增速回落33.6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下降52.6%,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3.9%,降幅收窄20.6个百分点。非基础设施类项目完成投资726.4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前4月回升0.3个百分点。
第四篇:1-8月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概况
1-8月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概况
截止八月末,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6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1.4亿元。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完成投资16.9亿元、181.8亿元和128.9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55.1%、33.5%和24.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2%、55.5%和39.3%。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81.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4%,同比增长36.2%,高出全市投资增幅2.5个百分点。
1-8月份,建设项目到位资金累计达316.2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8.7亿元,增长19.8%;国内贷款7.4亿元,增长12.8%;自筹资金289.4亿元,增长26.1%。我市投资所需资金仍然是以自筹为主体,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8.3%。(撰稿人:苏洪田)
第五篇: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局部更新的大修理作为日常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
按照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凡属于大修理、养护、维护性质的工程(如设备大修、建筑物的翻修和加固、农田水利工程和堤防、水库、铁路大修等)都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也不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和范围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以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的经济现象为统计对象,包括建设准备、设备安装、建成投产的全过程。国家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
按照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投资、城镇集体经济单位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零星固定资产投资,城镇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编者注:在统计工作中,统计范围往往与统计报表范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仅仅是收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一部分,为了取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在现有的统计方法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来共同完成。)
四种定期报表制度
按照北京市统计局规定的方法制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执行四种定期报表制度:
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月报
2、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月报
3、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月报
4、农户投资情况季报
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
⑴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安装工作量):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包括各种房屋建造工程,各种用途设备基础和各种工业窑炉的砌筑工程;为施工而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和临时工程以及完工后的清理工作等;铁路、道路的铺设,矿井的开凿及石油管道的架设等;水利工程;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设备进行的试运工作。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⑵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指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固定资产的标准按财务部门规定。新建单位、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和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⑶其他费用:指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外的各种应摊入固定资产的费用。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 建设项目的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建设性质,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等按整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房地产开发单位、农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等投资不划分建设性质。
⑴新建:一般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单位。有的单位原有的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
⑵扩建:一般是指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厂内或其他地点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独立的生产线或分厂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或病床用房、行政机关增建办公楼等)也作为扩建。
⑶改建:一般是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了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劳保安全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有的企业为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而增建不增加本单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的车间等,也属于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