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



第一篇:循环结构

总第 5 课时备课
第 5 课时 课题:循环结构 教学内容:青岛版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 23 页至第 27 页

一、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 本课将继续学习E 语言的循环结构。由于一些函数的命令 课本上没有,所以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对 E 语言的基本输入输 出语句有了一些了解,本节课让学生应用循环结构来解决九九乘法表的输出,学生应该较感兴趣。【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循环结构在算法中的应用;学会在程序设计中利用

教学 进程

教师活动
谈话引入:谈话引入九九乘法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订

表?大家想一想: 九九乘法表的 学生边听边思考 现什么规律呢? 那么大家想不想用 E 语言编写 九九乘法表的程序,让电脑自动 学生较感兴趣 为我们呈现出九九乘法表呢? 点

从学生很熟悉的九 入本课,并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结构是什么样的?你有没有发 然后表述自己的观 九乘法表自然地引 导入新课

探究任务一: 九九乘法表的设计 生边参照课本边思 让学生自主学习问 分析与流程图描述 探究任务

1、一

2、九九乘法表算法分析 考理解九九乘法表 题的算法分析与流 的算法分析 流程图描述 组内交流 组内交流,解决疑问 检查任务 师指生答(将被乘数和乘数 一完成情 教师适当指导 作为变量)况 任务二: 用 E 语言程序解决九九 探究任务 二 乘法表计算与输出1、2、3、按行输出 按列输出 整个表的输出 师强调应注意的问 题 程图的描述,锻炼学

九九乘法表流程图描述 理解九九乘法表的习分析问题的步骤

循环结构有效地解决问题;理解算法优化的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达到 本课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待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循环结构在算法中的应用;循环结构语句及命令 【教学难点】循环结构语句及命令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学生参照课本进行 让生在实际操作中 编程,并理解整个表 水到渠成地理解九 的输出与按行输出 九乘法表的编程语 和按列输出时,其语 句 句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 师做到适时指导,重点指导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 软件资源:
【评价方法】
评价量规:

检查任务 师可随意挑出一两个语句,提问 来把握学生的 学生随机回答 二的完成 学生是什么意思,情况 掌握情况,并作适当指导

计算机、电子教室 E 语言 软件

限时作业 完成 2

第二篇:循环结构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3)

第四课时 循环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探究与应用循环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

【教学难点】

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

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具】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学 过 程】

复习:请同学们回顾已学算法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并画出结构示意图。

情景:1.视频(邢慧娜202_万米长跑金牌)

2.在学校的万米长跑测试中,你每跑1圈(400米),会想是否跑完了全程。如果没有跑完全程,那么又会想离终点还有多远。

学生活动:1)引导分析情景2中关键词

2)学生小组讨论,然后黑板板书(情景2算法及流程图)3)教师点评:引出循环类型、循环三要素。(建构知识)

建构知识:循环结构

1.定义:

注:1)循环体

2)循环结构不能是永无止境的“死循环”,因此,循环结构中_____________。高一数学(必修3)

2.分类: 注:

典型例题

写出1+2+3+4+5+…+100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变式训练

变1:步骤B更改为: i←i+2 ;则流程图表示一个什么样的算法?

变2:步骤A和步骤B交换位置会怎样?要达到预期结果,应做怎样的修改?

变3:若表示算法1×2×3×···×100,则流程图应如何修改?

练习:写出求1×3×5×···×99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1变4:步骤A更改为:ss ;则流程图表示一个什么样的算法?

i

思考

若表示算法1

课堂小结 作业 11111,如何画流程图? 23499100 P14:练习1(至少两种形式作答),2

第三篇:VF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前面我们学习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有一个共同点,即程序语句不能重复执行.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多次重复执行某些语句.这样的需求适合于用循环语句来处理.在vfp中,提供了3种循环语句:do while循环、for循环及scan循环.1.while循环:

格式:

do while 条件

语句序列

[loop]

[exit]

enddo

说明:

(1).“do while 条件”是循环说明语句,它标志循环的开始,并判断循环条件是否为真值;当条件为真值时,则执行语句序列;否则跳到enddo后面的语句继续执行.(2).do while和enddo之间的语句序列也被称作循环体,是需要多次重复执行的语句,由它完成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3).循环语句中的可选项exit,用于退出循环语句,可放在循环体语句的任意位置上.若在循环体中加上该可选项,当执行exit时,跳出循环体去执行enddo后面的语句.通常,exit是在条件语句控制下,当条件得到满足时便跳出循环;否则永远不能执行exit后面的循环体语句.(4).可选项loop,是循环短路语句,也可以放在循环体语句的任意位置上.当执行loop时,其后的循环体语句部分不予执行,直接返回到循环起始语句.loop也通常放在条件语句的控制下.(5).enddo和do while必须成对出现.例:将“职工档案”表中所有职称是“讲师”的工资加200元,副教授加150元,无职称的加100元.首先,我们修改一下“职工档案”表的结构,为其增加一个“工资”字段:

在命令窗口依次执行如下命令:

use 职工档案

modify structure

弹出“表设计器”窗口,添加一个新字段:工资 N6.1,单击“确定”,保存更改.再执行browse命令,在弹出的browse窗口中为每条记录的“工资”填上值,新建一个程序文件xiugai.prg,程序文件的内容如下:

clear

use 职工档案

do while.not.eof()

do case

case 职称=“讲师”

replace 工资 with 工资+200

case 职称=“副教授”

replace 工资 with 工资+150

case 职称=“无”

replace 工资 with 工资+100

endcase

skip

enddo

use

return

程序分析:循环程序由以下4个主要部分构成:

A.循环的工作部分.它完成循环的主要工作,是循环体的主要部分.这里由do case---endcase组成.B.循环的修改部分.它保证循环体在循环过程中,有关的量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里的循环修改部分是skip语句,用来实现依次操作文件的各条记录.C.循环的控制部分.它保证循环体语句按规定的循环次数正常执行.此例中的循环控制部分是.not.eof()逻辑表达式,它表示做完所有记录的操作.D.循环的初始部分.它是循环控制初值.本程序中循环控制初值是隐含的,因为打开文件后,记录指针指向首记录,所以操作是从首记录开始的.2.for循环:在已知循环次数的情况下,使用for循环比较方便

格式:

for 变量=初值 to 变量终值 [step]步长

语句序列

[exit]

[loop]

endfor|next

功能:

在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值和终值的范围内执行循环语句,每执行一次循环,循环控制变量都要加上增量.当其值在规定范围内时就再次执行循环体语句序列,否则结束循环,执行循环终止语句下面的语句.跳出循环和循环短路语句exit和loop意义同前.具体执行步骤:

(1).给变量赋初值;

(2).判断变量的值是否小于等于终值;

(3).若不是,则循环结束;

(4).若是,则执行语句序列;

(5).变量=变量+步长(若省略step,则步长=1);

(6).转(2).例:在屏幕上输出乘法口诀表

程序文件内容如下:

?“九九乘法表”

?

for i=1 to 9

for j=1 to i

??alltrim(str(i))+“*”+alltrim(str(j))+“=”+alltrim(str(i*j))+“ ”

next

?

next

3.scan循环:

格式:

scan [范围][for 条件]

语句序列

endscan

功能:

对表中指定范围,满足条件的记录执行循环体语句,每执行一次循环,记录指针自动移动到下一条记录.操作表时,使用该语句功能强,效率高.例:使用scan语句编程,显示“职工档案”表中的女教师的姓名和职称.use 职工档案

scan for.not.性别

display 姓名,性别

endscan

use

return

第四篇:FOR循环结构

程序的循环结构-For循环语句

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为《算法与程序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本节内容为第四章“VB程序设计初步”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是对之前学习的赋值语句、选择语句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过程、函数以及利用VB编写综合应用程序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VB中用For„Next和Do„Loop语句来构造循环,并能相互代替。For循环这部分内容分两次课完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循环的概念,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常见格式和作用;

b.理解For循环语句执行过程的几个步骤,了解各种条件缺省时循环的执行情况;

c.学会分析问题,画出循环结构流程框图,并能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2)过程与方法:

a.通过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对照,体会循环语句的特点和优越性; b.通过立即窗口测试代码,理解循环控制变量初值、终值、步长与循环次数的关系;

c.通过对流程图的分析,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b.通过逐层推进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的精神,激发学习的兴趣; c.通过交流评价、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1.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循环执行过程。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算法,画出流程图并编写程序。

一. 教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多媒体课件讲授、配合板书;

任务驱动法:从实例入手,先实际后理论。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衔接导入(5’)

1、屏幕显示:例1:输出1到10之间的自然数。

得出:题目中若出现许多有规律性重复运算,这就需要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2、明确目标,引入课题。循环结构程序的特点是:程序中的一组语句(称为循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多次被重复执行,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第三种程序设计结构---循环程序设计中的FOR-NEXT语句。

(一)启发引导、获取新知(15’)

1、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课题For循环的语法格式和流程图。

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

说明:步长值可以为正数或者负数。

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在例1程序中的执行过程。

② 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在实例1程序中的执行过程:(如流程图1)

③ 讲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如流程图2)

3、分析程序2,程序如下所示:

该题中运用到了累加器,教师在这里可对累加器的原理进行分析。

1、教师归纳 ① 循环语句的功能:

利用循环语句,可以实现循环体内的语句反复执行。② 循环结构:

如果程序中含有循环语句,这种程序结构称为循环结构。③ 思考:在For-Next循环语句中,循环次数由什么决定?

循环的次数由初值,终值和步长值共同决定。

④ 关于For-Next语句,利用立即窗口测试代码,并补充说明以下几点:

1)关键字For、to、Next 和“=”不能省略不写。2)初值、终值、步长可以是数值型常量、变量或表达式。

3)步长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当步长为1时,可省略“step 1”。

(二)实践体验、形成技能(10’)

学生的智力能力是在练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设计练习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按照分层次的要求,精选习题, 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根据本节的重难点,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在例

1、例2的基础上,为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了以下几个例题。

1、屏幕显示:例3 :编程求1-100之间3的倍数的和。

该题重点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和改变量,启发学生该题循环变量的初值为

3、变化值为3,得出循环体、循环条件。引导学生画出程序流程图后编程,切换到VB,运行并调试程序。该题会有学生用另一种方法解答,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性,并引出例4。方法1:

2、屏幕显示:例4 :编程求1-100之间是3的倍数或是5的倍数的和。

该题重点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循环体的编程情况。经过例3两种方法的讲解,部分学生可能会落入原有的思维模式,他们会利用两个for循环,先求出3的倍数的和,然后再求出5的倍数的和,最后把两个和相加。这样做,问题是解决了吗?如果某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譬如15),就重复

加了两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在例3第2种方法的基础稍做改动,利用if语句、逻辑或(or)以及求余运算符(mod)完成循环体。

具体操作时,先引导学生画出程序流程图再编程,切换到VB环境,运行并调试程序。

本环节要达到的目的:一是巩固For语句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利用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一)拓展延伸、解答疑难(10’)

这部分的安排主要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更高学习的平台,同时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学,也是对教学难点的深化,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教学原理。

1、屏幕显示:例5 :包装1200个变形金刚,要求是:

(1)包装的规格分别是:小盒(每盒5个)和大盒(每盒12个);(2)每种规格的盒数可任意,但每盒都必须装满。

现在有盒子170个,请设计一个算法,输出大、小盒子分别有多少个。算法:

设1200个变形金刚分别装入X和小盒和Y个大盒,它们必须满足下面等式: X+Y=170 5*X+12*Y=1200 考虑X、Y值可能的变化范围:由要求(2)可知一个包装方案中每种规格的盒数是任意的,因此,X、Y的最小值都是0;当Y取最小值0时,此时的方程5*X+12*Y=1200 等价于5*X =1200,因此X可取的最大值是240。因此可以指定X为循环控制变化,其变化范围是[0,240],Y=170-X,当X、Y 满足等式5*X+12*Y=1200时,Y、X即为所求的大、小盒子数。

这个题目主要是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安排的,因此教师可以先要学生独立思考,适当时候给予提示。对这个题目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出枚举算法的概念,并将其实践到这个题目中去。

2、这个环节中,教师到学生中进行个别辅导,可利用广播教学或者投影仪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解答。

(一)交流评价、课堂小结(5’)

开展交流评价,对学生有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相互参照比较,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取长补短;教师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小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因此,这部分教学环节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1、选择两到三位学生代表,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程序,教师可以趁此对程序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全班解答。

2、有些学生可能对程序界面进行了美化,每个学生的程序可能有所不同,3、教师对学生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意见。

4、给出课外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请同学们开展互评和自评并选出完成得最好的同学。

课外练习题:例5中,如果大、小盒子总数不确定,要求输出所有可能的包装方案,并输出该包装方案中对应的盒子总数,如何修改并完善这个程序?

第五篇:while循环结构例题

引子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1;for(i=1;i<=10000;i++)printf(“%dt”,i);}

题型1 输入输出多个数据

eg1、输出1~10000之间所有的整数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1;while(i<=1000){printf(“%dt”,i);

i++;} } 拓展:

1、换成所有的奇数

2、换成所有的偶数

题型2 有限个数连加和连乘 eg2.1、求1+2+3+4+………+100的值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1,s=0;while(i<=100){s=s+i;i++;} printf(“%dn”,s);} 拓展:

1、求1+2+3+4+………+n的值

2、求12+22+32+………+n2的值

3、求1+1/2+1/3+………+1/n的值 eg2.2、求n!的值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1,n,p=1;scanf(“%d”,&n);while(i<=n){p=p*i;i++;} printf(“%dn”,p);} 拓展:求1!+2!+3!+………+n!的值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1,n,p=1,s;scanf(“%d”,&n);while(i<=n){p=p*i;

s=s+p;i++;} printf(“%dn”,s);}

题型3 无限个数连加

eg3、求1-1/3+1/5-1/7+………的近似值,要求精度要达到10-#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float n=1,s=0,f=1,t=1;

while(fabs(t)>=1e-4)

{t=f/(2*n-1);

s=s+t;f=-f;n++;} printf(“%fn”,s);}

拓展:求1-1/2+1/4-1/6+………的近似值,要求精度要达到10-4

题型4 统计

eg4.1、输入20个数,统计其中正数、负数和零的个数。#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1,n,p,z;float x;

p=n=z=0;while(i<=20)

{ scanf(“%f”,&x);if(x>0)p++;

else

if(x<0)

n++;else

z++;

i++;} printf(“%dt%dt %dn”,p,n,z);} 拓展:统计各类字符的个数

eg4.2 个位为6且能被3整除的五位数有多少? 方法1 #include “stdio.h” main(){ long i=10000,c=0;while(i<=99999)

{

if((i%3==0)&&(i%10==6))c++;i++;} printf(“%d n”,c);}

方法2 #include “stdio.h” main(){ long i=10006,c=0;while(i<=99999)

{

if(i%3==0)c++;i=i+10;} printf(“%d n”,c);} 题型5 数列

eg5 输出fibo数列的第20位数字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f1=1,f2=1, f3,i=3;while(i<=20)

{ f3=f1+f2;f1=f2;f2=f3;i++;} printf(“%d n”,f3);} 拓展:输出fibo数列前20位数字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f1=1,f2=1, f3,i=3;printf(“%d t%d t”,f1,f2);while(i<=20)

{ f3=f1+f2;f1=f2;f2=f3;

printf(“%d t”,f3);i++;} }

题型6 数据的逆序输出

eg6 任意给定一个正整数,个位数字逆序输出。

#include “stdio.h” main(){ long x,t;

scanf(“%ld”,&x);while(x!=0)

{ t=x%10;x=x/10;printf(“%d”,t);} }

题型7 公约数与公倍数

eg7 任意输入两个正整数,求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include “stdio.h” main(){ int m,n,a,b,r,t;

scanf(“%d%d”,&m, &n);

if(m>n){a=m;b=n;}

else {a=n;b=m;} while(b!=0)

{ r=a%b;a=b;b=r;} printf(“zuida gongyushu shi:%dn”,a);printf(“zuixiao gongbeishu shi:%dn”,m*n/a);}

题型8 素数问题

eg8 从键盘上任意输入一个正整数,判断其是否为素数。#include “stdio.h” main(){ int x,i=2;

scanf(“%d”,&x);while(x%i!=0)i++;if(x==i)printf(“shi!”);else printf(“fou!”);} 题型9 高次方程的根

eg9.1 用二分迭代法求解方程32y=2x-4x+3x-6=0在(-10,10)之间的根,要求-5精度10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float x1=10,x2=-10,x, y ,y1;x=(x1+x2)/2;y=2*x*x*x-4*x*x+3*x-6;while(fabs(y)>1e-5){ y1=2*x1*x1*x1-4*x1*x1+3*x1-6;

if(y*y1>0)

x1=x;

else

x2=x;

x=(x1+x2)/2;

y=2*x*x*x-4*x*x+3*x-6;

} printf(“the root is %fn”,x);} eg9.2 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方程2x3+ 2-54x-7x-6=0在x=1.5附近的根,要求精度10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float x,x0, y ,y1;x=1.5;while(fabs(x-x0)>1e-5){ x0=x;y=2*x0*x0*x0+4*x0*x0-7*x0-6;y1=6*x0*x0+8*x0-7;x=x0-y/y1;} printf(“the root is %fn”,x);}

牛顿迭代公式:xn+1=xn-f(xn)/f’(xn)

do-while循环结构举例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1,s=0;do {s=s+i;i++;} while(i<=100);printf(“%dn”,s);} for循环结构举例 f1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1,s=0;for(i=1;i<=100;i++)s=s+i;printf(“%dn”,s);} f2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f1,f2,f3;f1=1;f2=1;printf(“%d,%d”,f1,f2);for(i=3;i<=20;i++)

{ f3=f1+f2;

f1=f2;

f2=f3;

printf(“,%d”,f3);} } f3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float a,max;scanf(“%f ”,&a);max=a;for(i=1;i<=9;i++)

{ scanf(“%f ”,&a);

if(max

max=a;} printf(“%fn”,max);} f4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s=1;for(i=9;i<=1;i--)s=2*(s+1);printf(“%dn”,s);}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x,n=0,s=0;

while(n<10){

scanf(“%d”,&x);

if(x<0)break;

s+=x;

n++;

}

printf(“s=%dn”,s);

}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x,n=0,s=0;while(n<10)

{

scanf(“%d”,&x);

if(x<0)continue;

s+=x;

n++;

}

printf(“s=%dn”,s);}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x,n=0,s=0;while(n<10)

{

scanf(“%d”,&x);n++;

if(x<0)continue;

s+=x;

}

printf(“s=%dn”,s);}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2,m;

scanf(“%d”,&m);while(m%i!=0)i++;if(i==m)

printf(“%d shi sushu!n”,m);

else

printf(“%d bu shi sushu!n”,m);}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m;scanf(“%d”,&m);for(i=2;m%i!=0;i++);if(i==m)

printf(“%d shi sushu!n”,m);else

printf(“%d bu shi sushu!n”,m);}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m;

scanf(“%d”,&m);

for(i=2;i<=m;i++)

if(m%i==0)break;

if(i==m)

printf(“%d shi sushu!n”,m);

else

printf(“%d bu shi sushu!n”,m);}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int i,m,s;

scanf(“%d”,&m);

s=sqrt(m);

for(i=2;i<=s;i++)

if(m%i==0)break;

if(i==s+1)

printf(“%d shi sushu!n”,m);

else

printf(“%d bu shi sushu!n”,m);}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int i,j;

for(i=100;i<=200;i++)

{

for(j=2;j<=i;j++)

if(i%j==0)break;

if(j==i)

printf(“%-10d”,i);}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int i,j,s;

for(i=100;i<=200;i++)

{ s=sqrt(i);

for(j=2;j<=s;j++)

if(i%j==0)break;

if(j==s+1)

printf(“%-10d”,i);} }

#include main(){ int i,j,s;

for(i=2;i<=10000;i++)

{ s=0;

for(j=1;j

if(i%j==0)

s+=j;

if(i==s)

printf(“%6dn”,s);

} }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j,k;for(i=0;i<=35;i++)

for(j=0;j<=35;j++)

if((i+j==35)&&(2*i+4*j==94))

printf(“ni=%-10dj=%-10d”,i,j);}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j,k;

for(i=0;i<=19;i++)

for(j=0;j<=33;j++)

for(k=0;k<=100;k++)

if((i+j+k==100)&&(5*i+3*j+k/3==300))

printf(“ni=%-10dj=%-10dk=%-10d”,i,j,k);}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j,k;for(i=0;i<=19;i++)for(j=0;j<=33;j++)

{ k=100-i-j;

if(15*i+9*j+k==300)

printf(“ni=%-10dj=%-10dk=%-10d”,i,j,k);

} }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j,k;

for(i=0;i<=19;i++)

for(j=0;j<=33;j++)

{k=100-i-j;

if(5*i+3*j+k/3==100)printf(“ni=%-10dj=%-10dk=%-10d”,i,j,k);}

}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m,n,k;

for(m=1;m<=9;m++)

{ for(n=1;n<=m;n++)

printf(“%d*%d=%-5d”,n,m,n*m);

printf(“n”);

} }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

for(i=1;i<=5;i++)printf(“********n”);}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j;

for(i=1;i<=5;i++)

{ for(j=1;j<=5-i;j++)

printf(“ ”);

printf(“********n”);}

}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j;

for(i=1;i<=5;i++)

{ for(j=1;j<=20-i;j++)

printf(“ ”);

for(j=1;j<=i;j++)

printf(“*”);

printf(“n”);

}

}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j;

for(i=1;i<=5;i++)

{ for(j=1;j<=20-i;j++)

printf(“ ”);

for(j=1;j<=2*i-1;j++)

printf(“*”);

printf(“n”);

}

}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j;

for(i=1;i<=5;i++)

{ for(j=1;j<=i-1;j++)

printf(“ ”);

for(j=1;j<=11-2*i;j++)

printf(“*”);

printf(“n”);

}

}

#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j;

for(i=1;i<=4;i++)

{ for(j=1;j<=4-i;j++)

printf(“ ”);

for(j=1;j<=2*i-1;j++)

printf(“*”);

printf(“n”);

}

for(i=1;i<=3;i++)

{ for(j=1;j<=i;j++)

printf(“ ”);

for(j=1;j<=7-2*i;j++)

printf(“*”);

printf(“n”);

}

}

#include “stdio.h” main(){int i,j,k,m,n,s=0;for(i=0;i<=2;i++)

for(j=0;j<=9;j++)

for(k=1;k<=9;k++)

{m=100*i+10*j+k;

n=100*k+10*j+i;

if((n>2*m)&&(n<3*m))

{ s++;

printf(“%d ”,m);

if(s%8==0)

printf(“n”);}

}

}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