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教学中的一点反思
书法教学中的一点反思
娄丈子中学王旭飞
学校开设书法课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静下心来像一想教学中时时感觉到,传授给教孩子们学书法的技巧不是唯一目的,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人格和习惯,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一点高雅的情趣,也就从中悟出“教字与育人”这个之间的关系.学习书法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书写的过程是进一步掌握汉字文化的演变的过程,更是感受汉字区别其他文字的优美的过程,是培养孩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书法感情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把字 与人结合起来,做到“人能写字,字能写人”,“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从而在潜移默化的书法教学中培养了孩子们严格认真、勤勉向上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之余引领孩子们欣赏一些著名书法大家的作品,让孩子们在欣赏的同时进行心灵启迪,因为很多的书法碑贴和作品,它们的内容非常有情趣,含有深刻的哲理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们的欣赏水平.又及用一些书法名家学书的故事.来感染孩子们学书的热情,用这些书法家的人格魅力,教育我们这些年少的孩子们.我只是粗劣,片面的讲了几点自己在书法教学中感想,没有使各个文字段落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我们的书法教学和育人要一定有机组成.才能传成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
第二篇:书法教学反思5
书法教学反思5 书法教学虽然不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但把书法单独开辟为一门特长功课确是我们学校的一项创新举措。如今学校在全校安排了专门的硬笔书法班,从基本笔画到间架结构,循序渐进,系统完整,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教师也教得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书法教学的质量。
在这几个月的书法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快乐地书法,由于刚刚进行书法教学,我们从基本笔画开始教学,每个类型学习后我趁热打铁,安排学生及时的描红临摹,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书法姿势,尽量做到“三个一”,并不停地巡视,帮助他们纠正握笔姿势,个别指导范写,用红笔帮其描出竖中线。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兴趣很浓,写得十分投入。
知识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根据初中年级学生特点,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激活课堂、巩固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左右结构的字左右部分相碰的地方笔画要注意穿插、谦让,这样整个字结构才好看。就同做人一样,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懂得互相谦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在评价时,我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及时反馈和评议学生的练习情况。所谓“点”就是抓住几份有代表性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评述,引导学生从结构、笔画两个方面入手,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所谓“面”就是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交流习字本,人人动脑,互帮互学,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鉴赏力以及审美情趣。评议后,学生自己再纠正,加深体会,提高练写质量。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课后我们也及时认真听取了许多同学科的老师的点评,觉得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比如:课堂可以更鲜活一点,添加自编谜语、儿歌,利用体态动作演示法,触类旁通法等等。我深信:只要不断的实践就能发现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从而使我校的书法教学尽善尽美!
第三篇:钢笔书法教学反思
钢笔书法教学反思
大连市第六十一中学
李
影
202_.11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给七年级的学生上校本科——钢笔书法书法。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书法是必须要学的。虽然现代人都使用方便的水性笔、圆珠笔作为书法工具,但是这些都来自西方,而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了我们自己的书法,因为它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家的国粹。
现在的学生接触书法的机会很少,尤其是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在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的情况下,学生对于书法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第一节课,我先从书法的握笔、坐姿,这些最基本的学起。很多学生不会握笔,拿笔姿势过于随意。于是,我拿起钢笔做握笔姿势的示范,并且讲解每个手指的位置和用途。在经过了一番讲解之后,一些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但是有些却还是不得其法。这时候,我们不能急躁,于是我手握钢笔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并且对于握法不对的人单独指导。经过这一圈的指导,我发现学生的进步很大,基本都学会了。
在教授内容时,因为课程时间比较紧,所以我改变平常从单独笔画开始教起的常规,试着从完整的文字出发,根据文字来直接分析这个字所包含的笔画,比如“千”字中包括了三个笔画——撇、横、竖,其中撇是横撇、竖是垂针竖。于是,我针对每一个笔画都作了详细的解释和示范,而且还对笔画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笔画和位置。
虽然在学生练习之前,我先作了示范,但是要学生自己来写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比如:有些学生在起笔和收笔时会忘记提笔、顿笔,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个别指导了。我先用语言提示学生,如果他还是不理解的话我再采取手把手教学——即我握住她的笔来进行运笔,让学生来感受提顿的感觉。
每节课下来,学生们普遍都有了些收获,当然要学好书法,仅靠一两个月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生和老师持久的努力才可达成。
第四篇:书法教学反思1
书法教学反思
小高庄小学张丽君
写字教学虽然不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但把写字单独开辟为一门特长功课确是我们学校的一项创新举措。如今学校在全校安排了专门的硬笔书法班,从基本笔画到间架结构,循序渐进,系统完整,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教师也教得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写字教学的质量。
在这几个月的特长班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写字,由于刚刚进行写字教学,我们从基本笔画开始教学,每个类型学习后我趁热打铁,安排学生及时的描红临摹,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尽量做到“三个一”,并不停地巡视,帮助他们纠正握笔姿势,个别指导范写,用红笔帮其描出竖中线。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兴趣很浓,写得十分投入。
知识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根据初中年级学生特点,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激活课堂、巩固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左右结构的字左右部分相碰的地方笔画要注意穿插、谦让,这样整个字结构才好看。就同做人一样,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懂得互相谦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在评价时,我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及时反馈和评议学生的练习情况。所谓“点”就是抓住几份有代表性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评述,引导学生从结构、笔画两个方面入手,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所谓“面”就是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交流习字本,人人动脑,互帮互学,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鉴赏力以及审美情趣。评议后,学生自己再纠正,加深体会,提高练写质量。
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课后我们也及时认真听取了许多同学科的老师的点评,觉得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比如:课堂可以更鲜活一点,添加自编谜语、儿歌,利用体态动作演示法,触类旁通法等等。我深信:只要不断的实践就能发现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从而使我校的写字教学尽善尽美!
第五篇: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八一希望小学
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教学包括书法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方法,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值。在少年儿童校外各类素质培训活动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教学包括书法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方法,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值。在少年儿童校外各类素质培训活动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教学中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品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针对他众多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总是能根据学生个性、才能、品质、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点,或者根据自己对学生发展的预期和期望,给予不同的回答,譬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再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对孔子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回答提出疑义时,“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这些都是注重因人而施教的典型实例。
前苏联教育家霍尔姆斯:“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原则之中,就有一条“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原则”,强调必须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同义语。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因材施教也是有依据的,被教育者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及所受教育的影响及个人先天素质的不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心理差异。而反应在智力上、性格气质上、才能上、志向爱好上都有所不同,因而,必须遵循个性差异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校外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能力倾向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特点的教学方法。
二、校外少儿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体会
青少年宫作为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要任务的青少年校外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同时,还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任务,而少儿校外书法教育又是这一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少儿书法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1.教师必须具备爱心、耐心、细心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校外少儿书法教学中,教学主体的老师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教学中融入爱心,耐心,细心,就会事半功倍。爱心,就是要求老师要关心,尊重孩子们的人格,主动了解他们个性特点和差异,循循善诱,寓教于乐,渗透书法故事和书法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多赏识、多表扬。耐心,就是尊重书法教学的规律和少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比如,正书入手,点画学起由摹到临。责任心,就是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要兼顾差异。在书法教学的选帖、练习、施教的全过程都能有的放矢。有了这“三心”我们的教师才会尊重孩子,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教师必须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少儿校外书法教学中,一个班级学生来源往往比较复杂,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每个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都不尽相同。了解学员这些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难度较大的作业,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求知习惯;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书法习作,引导他们主动与老师互动,培养其积极自信的学习精神;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抓住他们兴趣时段,加大书法信息的注入,同时,用暗示提问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多停留在书法课堂。此外,在校外少儿书法教学中教师也不要忽视学生生理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他的位子上学习。
3.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在校外书法教学中,由于学生水平不一,学时长短不等,教师不可一本教材,一种教法,一个要求上课。必须遵循少儿书法教学规律,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的书法兴趣,对于年龄偏小,学习任务相对较轻的学生,注重书法兴趣的培养,在打基础的前提下,可讲一些书法名家儿时学习道路上的奇闻轶事,或播放少儿喜闻乐见的书法动漫视频,以增强少儿书法教学的趣味性,既丰富知识,又提高兴趣;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手把手,帮助学员体会行笔的动作要领,也可实施单,双钩描红的启蒙训练,提高学员的感性认识,作业量可稍多一点,作业讲评宜表扬鼓励为主;对中级阶段的学生,要考虑到他们课业重,作业多,压力大的特点,教师应把培养观察力作为教学核心,让他们懂得“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道理,通过教师讲帖,启发他们多观察,细分析,掌握读帖的基本要领,多临帖、临好帖、强调心到、眼到、手到、稳、准、有力。校外书法作业则以少而精为原则。
三、校外少儿书法因材施教的效果评估
少儿校外书法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提高书法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年来,青少年宫在少儿校外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教学效果优异引来少儿书法热
我宫从事少儿校外书法教学已近20年,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们注重了书法教学的因材施教,培养了近1500余名少儿书法爱好者,有70幅少儿书法作品被《书法报》刊用,我宫少儿书法班学生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各项少儿书法比赛
也取得优异成绩。在一年一度的日本“高野山”书道协会杯书法大赛上,我宫书法班20名学生,经国内选拔后代表中国少儿参赛,马青、李世博、李含烟、梁雅雯等17人分别获得不同的奖项。香港紫荆杯两地青少年书画大赛中,甘超颖、姚茈珊学生分别获奖。杨紫萱、严石益、何汶珊在202_年的中、日、韩三国少儿书法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参加三国巡展。这些成绩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韩国的少儿前来就学,更吸引了众多家长慕名而来,将孩子送入书法班学习,武汉三镇涌动了新的少儿书法热。
2.提高书法兴趣中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
我们在少儿书法教学中,不仅教孩子书法艺术,更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我们给学生讲中国书法艺术时也不忘穿插书法名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故事,利用年节带学生下农村到街道进商场送春联,参加接待韩国少儿夏令营,前往延安参加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加少儿校外书法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在校学习成绩良好,且品行优良。这也使我宫少儿书法教学获得良好口碑。
综上所述,校外少儿书法教学必须把握少儿书法教育的规律,既要尊重少儿书法教育的共性规律,又要注重少儿的个性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调整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